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宝华镇
句容 风俗文化
![句容 风俗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19566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7.png)
句容风俗文化句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
以下是关于句容风俗文化的一些介绍。
一、句容的节日文化句容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
春节是句容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等。
此外,句容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各种传统节日。
二、句容的婚嫁文化句容的婚嫁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传统的句容婚礼通常要进行三天三夜,其中包括迎亲、娶亲、过门等环节。
在婚礼中,新郎要穿上锦袍,新娘则穿上彩衣,庄重而热闹。
此外,句容的婚嫁文化还包括红包、喜酒等传统习俗。
三、句容的饮食文化句容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
句容菜以清淡、鲜美而闻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句容小笼包。
句容小笼包是句容人民最喜欢的传统小吃之一,外皮薄而韧,内馅鲜美可口,吃上一口就会让人回味无穷。
四、句容的传统戏曲文化句容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戏曲历史。
句容的传统戏曲有豫剧、昆剧、京剧等多种剧种,其中以豫剧最为著名。
豫剧是句容人民最喜欢的戏曲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吸引了无数观众。
五、句容的传统民俗文化句容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句容有一个传统的民俗活动叫做“走马灯”。
走马灯是一种由纸灯组成的灯笼,人们会在夜晚点亮走马灯,然后一起走街串巷,庆祝元宵节。
六、句容的传统乐器文化句容是中国传统乐器的重要产地之一,有着悠久的乐器制作历史。
句容的传统乐器有笛子、琴、鼓等多种乐器,其中以句容笛子最为著名。
句容笛子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音色悠扬、动听,被人们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
七、句容的传统建筑文化句容有许多传统建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句容的古镇建筑。
古镇建筑是句容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
古镇建筑通常以青砖、灰瓦为主,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八、句容的传统服饰文化句容的传统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做工而闻名。
传统的句容服饰通常由丝绸、棉布等材料制成,色彩鲜艳、花纹精美。
宝华山社会实践感悟
![宝华山社会实践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3c72b72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6.png)
宝华山社会实践感悟
12月1日,我校高一年级师生到句容宝华山千华古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参观、游览、感悟中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千华古村是一个仿明清古村,位于江苏省句容宝华山脚下,交通便利,距镇江市区约30公里。
虽然是一座古村落,但面积却很大,大约有四万平方米,是一座以江南清明风为主的古村落。
现代的仿古建筑虽然被模仿,但并不失古建筑的韵味,将这些建筑在原有的历史背景下还原,与原有的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派古朴而又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古村建筑面积将近40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明清江南民居风格。
乾隆重皇帝六下江南,六上宝华,给了千华古村厚重的文化依托,使其遵循:乾隆六幸,市井文化,佛教文化,着力展现厚重的文化脉络,集山镇水镇佛镇为一体。
目前还保持有,钱庄,镖局,米行,酒楼,茶肆等等。
通过参观、游览、体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灵,开拓学生的视野,体会非物质文化,感受我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通过大型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独立意识、公民意识、集体意识,体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对培养学生爱心、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养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一种很有教育价值的教育研学活动。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a50174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7.png)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句容,位于江苏省南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无数的故事与文化传承,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句容的历史文化可追溯至上古时期。
当地出土的文物证明了这里早期的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句容成为了吴、越、楚争霸的战略要地。
这里的山水间,流传着许多英勇传奇,如伍子胥过韶关、西施浣纱等。
秦汉时期,句容的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当地人民以农耕为主,同时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如陶器、铜器等,展现了当时精湛的工艺水平。
唐宋时期,句容的文化繁荣昌盛。
文人墨客纷纷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其中,杜牧的《江南春》便是描写句容美景的佳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此外,当地的佛教文化也颇为兴盛,诸多古刹名寺见证了那段辉煌的历史。
明清时期,句容的经济达到了巅峰。
当地的手工业和商业尤为发达,丝绸、茶叶、瓷器等产品享誉海内外。
同时,句容的农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近代以来,句容的历史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了革命的重要阵地。
许多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进。
如今,句容仍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如古寺庙、碑刻、古村落等,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辉煌与沧桑。
当地政府和人民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句容的传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全体华夏儿女的精神财富。
在这里,我们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感受到那些辉煌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如何息息相关的。
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更多智慧与力量。
句容各个乡镇的历史和简介(整理).pptx
![句容各个乡镇的历史和简介(整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6270d6eda38376baf1faeef.png)
华阳镇设有商贸工业园,总规划面积 2 平方公里,是集商贸、工业 三产等行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商贸工业园区。目前,已建成句容皮业城, 句容综合市场副食品日杂市场。投资 1 亿元的其它专业市场也即将开工。 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已进园 20 多家。
学海无 涯
句容各个乡镇的历史和简介
【华阳镇】 华阳镇属句容市城关镇,地处 104 国道旁,东临镇江,西依南京,
各距 45 公里,东距沪宁高速公路 7 公里,西至南京禄口机场 30 公里,地 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极为便利。华阳镇总面积为 116 平方公里,耕地 3624 公顷,集镇面积 3.5 平方公里。辖 25 个行政村,总人口 43994 人 总户数 14250 户。 XXXX 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4.08 亿元,工业销 售 额 15.37 亿元,实现利税 8217 万元。协议利用外资 2602 万美元,实 际利用外资 606.5 万美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15119 万元。全镇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 5.21 亿元,财政收入 4137 万元 。
下蜀集镇基础建设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拥有大学两所、中学 一所、小学 6 所,中心卫生院一所。 全镇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自来 水通村率达 100%。
【宝华镇】
宝华镇位于句容西北部,西距南京城 23 公 里,东距镇江城 34 公里,南至南京禄口机场 30
公里,北离南京新生圩港口 20 公里,龙潭物流 港 8 公里,312 国道和 337 省道穿境而过,沪宁 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横穿南北,境内有享誉东
【黄梅镇】 黄梅镇地处南京东郊,东距句容市区 7 公里。是句容的西大门、全
早春二月游宝华,千华古村观民俗(1)
![早春二月游宝华,千华古村观民俗(1)](https://img.taocdn.com/s3/m/8a30d0e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3.png)
早春二月游宝华,千华古村观民俗(1)
2022年3月10,正是早春二月初八,我们从龙江乘坐地铁4号线,到达终点仙林湖。
穿过马路转乘公交191路,直达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门口。
宝华山位于句容市北,国家森林公园、4A级景区。
宝华山山脚下,坐落着一座极具江南风情的村落,这便是于2016年正式对外开放的江苏省十大新景点之一——千华古村。
宝华山原名叫“花山”,因春季时黄花漫山遍野而得名,后因南北朝时梁代高僧宝志来此讲经,遂易名叫宝华山。
高僧宝志,便是传说中的济公。
宝华山上隆昌寺,它是佛教律宗的祖庭,因而宝华山也就有了“律宗第一名山”之称。
宝华山下有座山清水秀的古村,远道而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往往在此下榻,因隆昌寺的也叫“千华寺”,这座江南古村,因而村随寺名,就叫“千华村”。
走进千华古村,映入眼帘的是镖局、钱庄、赌坊、绣楼、烟馆、客栈、铁匠铺、布匹坊、粮油铺、豆腐坊等原汁原味的建筑。
商铺的翘角飞檐下,悬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商铺门前店招、彩旗随风飘动。
表现百姓生活的各类雕像栩栩如生地立在街巷两旁,商铺中的服务人员有着古代服饰,处处给人带来时光交错,不知今夕何年之感。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c921b0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e.png)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句容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的腹地。
句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韵味的地方。
以下是句容传统历史文化的一些特点:1. 句容古城:句容古城是句容市的核心区域,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城区。
这里有独特的古建筑群,如城墙、城门、古街道等,展现了句容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 句容古桥:句容以桥梁而闻名,有许多古老的桥梁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目山石拱桥,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3. 句容文化遗产:句容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古代寺庙、庙宇和墓葬等。
这些遗产反映了句容古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4. 句容传统节日:句容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体现了句容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习俗。
5. 句容传统手工艺:句容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陶瓷制作、刺绣、漆器制作等。
这些手工艺传承了古代的技艺和工艺,体现了句容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 句容传统音乐:句容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音乐,如句容民歌和句容音乐剧等。
这些音乐形式展示了句容人民的艺术才华和音乐情感。
7. 句容传统美食:句容有许多传统美食,如句容狮子头、句容蟹粉小笼包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句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传统。
8. 句容传统医药:句容有悠久的传统医药文化,如句容中医药和句容草药等。
这些传统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句容人民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9. 句容传统节庆活动:句容有许多传统节庆活动,如句容灯会和句容戏曲表演等。
这些活动丰富了句容人民的生活,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参观和体验。
10. 句容传统文学:句容有许多传统文学作品,如句容诗歌和句容小说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句容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展示了句容文学的独特魅力。
句容的传统历史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句容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句容的历史底蕴,也成为了句容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句容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欣赏和体验。
句容历史文化村落博采
![句容历史文化村落博采](https://img.taocdn.com/s3/m/d909c5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d.png)
句容历史文化村落博采赤山湖风景区三岔街三岔街现为赤山湖风景区一个集镇,属胜利行政村。
三岔原名三汊,是元代福祚乡所辖黄堰、三汊、南冈、青城埠四大古村之一。
旧为赤山湖、句容河(古东桥、黄堰、三汊总称)、秦淮河三水交汇处而得名。
“汊”后写为“岔”。
由于古时主要靠水运,三岔上接句容河道,下通秦淮河,处于水路交通要道,是当年句容古运河“破岗渎”、“上容渎”的必经之地,村落迅速发展,形成集镇,称三岔街。
明清时期,三岔街就是句容最大的水路商埠,句容东南乡所产的大米、木材等多在这里被转运至南京,而南京来的商品也往往在这里被运至句容的东南诸镇。
那时候木船可自南京直达三岔、天王,三岔渡口每日泊船一二十艘。
上世纪40年代尚有船商9户,开设途经江宁湖熟直达南京的班次,为县内通向省城的第二个水埠。
三岔街上有一座三孔石拱桥,桥名允盛桥,顺治十年(1653年),由当地允盛粮行负责筹建,故得名。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记载,古允盛桥座落在三岔镇东街口,为乡绅毛树屏捐建。
一侧桥心刻有“华阳古渡”四个大字。
三岔属赤山湖圩区,旧时,三岔的庙宇为沙子庙,又说沙洲庙,供奉治水禹王和水神祠山大帝。
还供奉左宗棠。
三岔庙会是句容几大庙会之一,每年四月初二为正日。
据传,当年庙会卖肉的商铺就有十三家之多。
解放前,句容最大的牛集就在三岔集镇,每月开集六次,每次有多达二百余头耕牛售卖。
那时,丹阳、常州、扬州等地皆有商贩到此卖牛。
三岔猪头肉是句容出名的特色美食,地方特产。
赤山赤山村位于赤山脚下,赤山湖畔,为赤山湖风景区一行政村,村名以赤山定名。
赤山系1400万年前火山喷发而成,为句容10座主体山之一。
因山体呈红色,得名赤山。
赤山又称丹山、赭山、绛岩山、绛岭。
“绛岭樵歌”是古句容“容山八景”之一,“赤山映雪”被列入为古“金陵八景”。
赤山原有四大景点:“天、地、人、和”。
“天”指山顶天云寺,由松月大师化缘所建,是供奉祠山大帝的一座寺庙;“地”指赤山脚下古同泰寺(圆寂寺),民间曾有“骑马观山门”之说。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白兔镇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白兔镇](https://img.taocdn.com/s3/m/e50526dd2cc58bd63186bd81.png)
白兔镇此处宋置白土市。
明朝建都南京,距离白兔120多里地。
当时苏州府设有按察司,从京城到苏州,除长江水路外,走旱路必经白兔。
那时候,除了马,再也没有比马更快速的交通工具了,为了不误公事,出南京,来汤山,到华阳,走白兔,去丹阳,达苏州,连路设驿站,换马而行。
若是遇急,当昼夜兼程。
白兔地处丹阳、丹徒、句容三地交界之处,句容、丹阳之中间。
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巡抚都御史王克复见句容至丹阳路途较远,中途无休息之所,督令句容知县王僖建立“白埠”公馆,作为来往官员休息之地。
白埠公馆坐落在白兔西街关帝庙东。
公馆书写一联:“华阳保障,玉埠屏藩”。
后有庙会,逐渐发展为镇,村镇以此原名白埠镇。
当年,附近的纪家祠堂每年过年都贴有“赤龙润世泽,白兔振家声”对联一副,民国时期一些文人推敲这副对联,认为“赤龙”与“白兔”对仗工整,恰到好处,天衣无缝,遂将“土”字转音为“兔”,故称“白兔”,沿用至今。
行香村行香是一古村落,原名行化,今属白兔镇。
元《至大金陵新志》有载:“移风乡有行化(宋乾道作行化,元代改行香。
)”史料记载,相传古时此村卖香的多,香客前往茅山烧香,行到此处,都在此村住宿买香,故名行香。
民间却有一个“游茅山走行香”的传说。
传说,古时行香原先不叫行香,因为当地瓦房多,叫“瓦盖”。
茅山香期,外地香客往往当日赶不到茅山,就在该村住宿一夜,第二天再上山。
一天,有个秀才上茅山,路过瓦盖,走到这里,感到瓦盖这个名字太俗气,想为这个村子改个名字。
傍晚,他走在村里八桥巷,一家家客店飘出扑鼻香气。
便连声说道:“有了,行香!行香!妙极!妙极!”回到客栈,随手在客店门上写了一幅对联:“一路行香新气象,八桥居住巧人家”。
由此,瓦盖村改名行香村。
太平庄今属白兔镇太平行政村,原名长巷村。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12月9日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由白兔进入句容,赋诗《过句容道》:“渐入茅山境,来当农暇时。
但看初日上,未觉朔风轻。
江苏镇江:句容千华古村
![江苏镇江:句容千华古村](https://img.taocdn.com/s3/m/58ceaae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c.png)
江苏镇江:句容千华古村
句容隶属镇江管辖。
却离南京较近,是南京的东大门,句容是家副产品生态县,盛产草莓。
由于宁镇扬城市一体化的自发性发展需要,句容的城建也在逐步向南京靠近,我常把句容喻作为自家的邻居。
句容有两个风景名胜,即茅山道教基地和宝华山的佛教基地。
后者亦为“佛教律宗名山”,著名的“千华古村”位于山脚之下,也是运往隆昌古寺的必经之地。
千华古村,我是年初从江苏的一家媒体上得知的,据说为省内十大美丽乡村之一。
我一向是喜爱古迹的,尤其古街,古镇,古城等等。
加上千华对宁镇扬居民的免费开放,加速了我对贵村的拜访。
秋天是萧瑟的,但景区并非冷寂单调,古朴中伴随着五彩的花灯,纸伞和灯笼,色彩的斑斓让人觉得不乏古镇的年轻。
彩色才是人们眼中最美的视觉。
走在古街,我捕捉着好的景色,然后收囊于镜头里,做为金秋之游值得珍藏的记忆!
(游于2017-12-11)
附:以下风景照片为作者亲拍!
▲“千華古村”綠色通道
▲“千華古村”遊覽圖
▲“千華古村”牌坊
▲俯瞰“千華古村”
▲“千華古村”街景
▲“千華古村”跨水廊桥
▲“千華古村”醉巷牌坊
▲“千華古村”醉巷-酒吧街
▲庭院深深
▲“千華古村”庭院-秋千
▲“千華古村”玉蝶湖
▲“千華古村”酒吧街屋脊
▲“千華古村”住宿街
▲“千華古村”老戲台
▲“千華古村”老戲台
▲“千華古村”秦淮水阁
▲“千華古村”村外野景
▲“千華古村”古巷壁畫。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华阳街道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华阳街道](https://img.taocdn.com/s3/m/433e5a9e680203d8ce2f24f5.png)
历史文化村落简介华阳街道(北)城上城上,坐落于句容城北5公里处。
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为“北城上”,时属移风乡,今属华阳镇,得名于东晋所建的北城。
《弘治句容县志》载:“北城在县治八里许移风乡”。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由荆州刺史陶侃,在此筑垒,建一土城驻守,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
2008年4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考古人员对城上村南面的城上村遗址进行了勘察及考古发掘,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全国重要新发现”,201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南)城上城上,原名南城上,在句容城西南4公里。
为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福祚乡一十五村之一。
今属华阳镇新生行政村。
得名于东晋所建的南城。
《弘治句容县志》载:“南城在县治南五里许福祚乡西。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江州刺史温峤抗拒苏峻叛乱东进,在此筑一土城而得名。
两军相持日久,温峤军粮尽,陶侃分粮援峤军,峤军毛宝烧苏峻湖熟的积粮,苏峻军见无粮无战志,苏峻战死。
为区别于北面的城上,民间称北面的城上为北城上,称南面的城上为南城上。
今属华阳镇下甸行政村。
《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元代王德甫,移风乡人,博学能诗,元以儒行任真州(今仪征、六合等地)判官,公正有为,保陛本州知州。
当元季飘然归隐。
明朝累如弗起,营田筑室,种菊自娱,号曰菊叟。
后来乡人称其所居之所为官庄。
河头村位于句容城东北,华阳镇下甸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
句容河自房家坝向东北与向北有2条源流,河头村位于一支流的河源处,故名。
河头村在句容城东南五里,地处高岗,是句容境内太湖水系与秦淮水系的分界岭,当年句容古运河“上容渎”的东西交汇点。
三国时开凿的句容古运河“破岗渎”,由于地势高,所蓄水量有限,到梁代时便被废弃,另开了一条“上容渎”,以取代破岗渎。
上容渎从河头村村东五道坝处开始,实行“顶上分流”。
一支东南流,东经洛阳河入丹阳延陵界;一支西南流,出句容界,西流入秦淮河,转入长江。
句容各个乡镇的历史和简介
![句容各个乡镇的历史和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3c6c40210a6f524ccbf8542.png)
句容各个乡镇的历史和简介【华阳镇】华阳镇属句容市城关镇,地处104国道旁,东临镇江,西依南京,各距45公里,东距沪宁高速公路7公里,西至南京禄口机场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极为便利。
华阳镇总面积为116平方公里,耕地3624公顷,集镇面积3.5平方公里。
辖25个行政村,总人口43994人,总户数14250户。
2002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工业销售额15.37亿元,实现利税8217万元。
协议利用外资260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06.5万美元。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119万元。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1亿元,财政收入4137万元。
近年来,多次荣获省、市表彰。
先后获2001年度江苏省文明镇、句容市委、市政府200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句容市先进党委、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华阳镇设有商贸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是集商贸、工业、三产等行业为一体的综合型商贸工业园区。
目前,已建成句容皮业城,句容综合市场副食品日杂市场。
投资1亿元的其它专业市场也即将开工。
外商投资企业、内资企业已进园20多家。
【黄梅镇】黄梅镇地处南京东郊,东距句容市区7公里。
是句容的西大门、全镇人口2.3万人,面积54.6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
黄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宁杭公路、沪宁高速贯穿全境,集镇距高速公路道口仅7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火车站、新生圩港、镇江港均只有30分钟车程,市区公交车直达该镇。
黄梅地处宁镇山脉,境内九华山为宁镇山脉最高峰,秦淮河发源地。
山石资源尤为丰富,储量大、品位高。
境内的固江水库是传说中乾隆皇帝下江南的御码头、这里三面环山、山清水秀、自然风景优美,是开发高档旅游休闲项目的理想之地。
黄梅镇整洁优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具有新型苏南集镇特色。
近年来,勤劳朴实的黄梅人民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拓创新,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嘱目的业绩。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f7fe5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9.png)
句容传统历史文化句容是江苏省扬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
句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曾经是古代著名的文化名城。
以下是关于句容传统历史文化的一些介绍:1. 句容古城:句容拥有悠久的历史,古城区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古城。
2. 句容文庙:句容文庙位于句容古城内,是句容地区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文庙是古代教育和文化中心,是学子们学习和考试的场所。
3. 句容书院:句容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
句容书院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4. 句容民间艺术:句容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句容木版年画、句容鲁班剪纸等。
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代表了句容地区的文化特色。
5. 句容文化节:每年都会举办句容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文化节上有各种传统的表演、展览和活动,展示了句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6. 句容古建筑:句容拥有许多古建筑,如句容城墙、句容楼等。
这些古建筑是句容历史的见证,也是句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7. 句容传统节日:句容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传承了古代的文化习俗和民俗活动,是人们传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句容传统手工艺:句容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古典家具制作、竹编工艺、陶瓷制作等。
这些手工艺代表了句容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9. 句容传统音乐:句容有独特的传统音乐,如句容民间小调、句容古琴等。
这些音乐代表了句容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10. 句容传统美食:句容有许多传统美食,如句容狮子头、句容鸭血粉丝汤等。
这些美食代表了句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
句容的传统历史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这个地区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句容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体验句容历史的机会。
希望大家能够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句容的传统历史文化。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黄梅街道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黄梅街道](https://img.taocdn.com/s3/m/98f58f7acaaedd3383c4d38e.png)
黄梅街道黄梅桥今属句容经济开发区(黄梅街道)。
因黄梅河上的“黄梅桥”而得名。
此处北面有座九华山,九华山东麓有好多泉眼,一年四季常年流淌形成小溪,一路直下,形成了天然的河道。
这一自然河流,全长14 公里,过去被百姓称“涧”,是条季节河。
平常只是流水潺潺,雨季时,特别是梅雨时节来临时,汹涌的洪水沿河咆哮而下,夹着大量黄色泥沙,滚滚而来,好似一条黄色巨龙,后称为黄梅河。
河上原本没有桥;每逢雨季,人们出行很不方便。
后来,有一户姓王的来到下涧西村,主动出资在村边的涧上造了一座石头平桥,当地群众为了感谢他,就把桥命名为“王门桥”。
民国18年(1929年),宁杭公路开通时,在原“王门桥”址上建造了一座水泥拱形桥。
因在地方方言中,“王门桥”与“黄梅桥”相似,因此一方面以“王门桥”与“黄梅桥”的谐音,一方面以黄梅河,桥被定名为“黄梅桥”。
黄梅桥处渐渐形成了村庄,集镇,均以桥取名黄梅桥。
今天的黄梅街道亦由此定名。
三台阁今属句容经济开发区(黄梅街道)。
三台阁是句容明末为振兴文运而建的一座塔形楼阁。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督学金兰创建,原坐落于句容城西郊瓜子沟村边的鸣鹤山上。
《乾隆句容县志》记载:汉天文志,魁下六星,曰三台,故名三台阁。
阁中有一匾,为“兆文明焉”,以振兴句容文运。
阁为三层,高五十三尺,耸立于高岗上,隐现于万绿丛中,登阁凭高远望,可见钟山隐现于西北,茅山耸立于东南,句容美景,尽收眼底。
三台阁是地方学子祈拜文运的的场所,句容、漂水、高淳等地的学子赴华阳书院赶考都要到此烧香许愿,祈求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毁坏,改建石塔于其上。
嘉庆初年移至西关龙虎桥重建。
民国29年(年)修建,用于民众教育。
1966年拆除,2004年移址新建于葛仙湖。
此地因阁名而得名。
1958年建人民公社时,以此阁定名三台阁大队,2003年改设社区居委会。
琅琊界今属句容经济开发区(黄梅街道)新塘行政村。
古村琅琊界,位于九华山山南,今属开发区(黄梅街道)。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华阳街道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华阳街道](https://img.taocdn.com/s3/m/433e5a9e680203d8ce2f24f5.png)
历史文化村落简介华阳街道(北)城上城上,坐落于句容城北5公里处。
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为“北城上”,时属移风乡,今属华阳镇,得名于东晋所建的北城。
《弘治句容县志》载:“北城在县治八里许移风乡”。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由荆州刺史陶侃,在此筑垒,建一土城驻守,抗拒苏峻叛乱东进而得名。
2008年4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考古人员对城上村南面的城上村遗址进行了勘察及考古发掘,遗址现场文化堆积丰厚,有古代筑城的夯土层和环壕(护城河)设施,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8年全国重要新发现”,2011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南)城上城上,原名南城上,在句容城西南4公里。
为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福祚乡一十五村之一。
今属华阳镇新生行政村。
得名于东晋所建的南城。
《弘治句容县志》载:“南城在县治南五里许福祚乡西。
”东晋咸和三年(328年),江州刺史温峤抗拒苏峻叛乱东进,在此筑一土城而得名。
两军相持日久,温峤军粮尽,陶侃分粮援峤军,峤军毛宝烧苏峻湖熟的积粮,苏峻军见无粮无战志,苏峻战死。
为区别于北面的城上,民间称北面的城上为北城上,称南面的城上为南城上。
今属华阳镇下甸行政村。
《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元代王德甫,移风乡人,博学能诗,元以儒行任真州(今仪征、六合等地)判官,公正有为,保陛本州知州。
当元季飘然归隐。
明朝累如弗起,营田筑室,种菊自娱,号曰菊叟。
后来乡人称其所居之所为官庄。
河头村位于句容城东北,华阳镇下甸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
句容河自房家坝向东北与向北有2条源流,河头村位于一支流的河源处,故名。
河头村在句容城东南五里,地处高岗,是句容境内太湖水系与秦淮水系的分界岭,当年句容古运河“上容渎”的东西交汇点。
三国时开凿的句容古运河“破岗渎”,由于地势高,所蓄水量有限,到梁代时便被废弃,另开了一条“上容渎”,以取代破岗渎。
上容渎从河头村村东五道坝处开始,实行“顶上分流”。
一支东南流,东经洛阳河入丹阳延陵界;一支西南流,出句容界,西流入秦淮河,转入长江。
乾隆六次造访的村庄,中国找不到第二个
![乾隆六次造访的村庄,中国找不到第二个](https://img.taocdn.com/s3/m/9b53f11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1.png)
乾隆六次造访的村庄,中国找不到第二个提到宝华镇,人们都爱拿南京与它联系在一起,似乎不关镇江什么事,其实它是镇江市的句容市的一个镇,这不能全怪宝华镇傍大款,只因“我靠南京”!人的活动范围在扩大,都市圈也在扩大,南京东郊现在不仅仅局限于栖霞、仙林、汤山,句容尤其是宝华山距南京也不过30公里,何况它以前本是南京下辖的县,如今把它算作南京的东郊似乎并不过分。
一个古村,伫立在流光里,传说济公和尚的原型曾在此传经,清朝乾隆皇帝更是六次亲驾此村,如今村里虽没有原住民,但有着明清时期的街坊,穿梭在村落中会发现,各种类型的店铺依次排列,布店、粮油铺、豆腐坊、中药铺、茶馆、酒肆、钱庄、镖局、戏台、杂耍区等等应有尽有,它的名字叫宝华镇千华古村。
千华古村凤凰涅槃,鹤发童颜,入选了江苏省十大旅游新景点榜单,两次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向全世界人say:“welcome!”。
来古村挺方便的,从南京坐地铁4号线至仙林湖站下,2号口出,直行至万达茂坐191路公交车直达宝华山(千华古村),或者坐地铁2号线到经天路站后换乘191到终点站宝华山。
人们吐槽当今景区的门票贵,但千华古村连同宝华山、隆昌寺在内,三个景区的套票只要50元,一个诚意满满的景点。
你们总是说“物华天宝”,明明是“天宝物华”好不好。
宝华果真有宝,2020年的第一天,刚进大门就有一串大金元宝随性地摆在地上,来者无不在此留影,图个彩头。
想要拍出古色古香的美照还再前往横店?千华古村内随处一个景点一站一坐都是大片。
它修旧如旧,有许多形形色色的景点,如乾隆御笔牌坊、秦淮水阁、放生廊桥、宝志祠、乾隆戏台、树梢佛阁、醉巷酒吧一条街等,承载着历史与记忆。
置身于千华古村,恍如时光流转,目光所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重现了老千华村的旧貎,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明清时期。
古村主打的是清朝市井文化,极力还原当年老百姓的生活场景和民俗民风,西洋镜、博彩坊、手工织布机、袖里藏金、木偶戏等都在这里一一呈现,每走一步,仿佛都是展开一幅经年古画,要是想体验真正的市井气息一定要来这里逛逛。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黄梅街道
![句容历史文化古村落 黄梅街道](https://img.taocdn.com/s3/m/98f58f7acaaedd3383c4d38e.png)
黄梅街道黄梅桥今属句容经济开发区(黄梅街道)。
因黄梅河上的“黄梅桥”而得名。
此处北面有座九华山,九华山东麓有好多泉眼,一年四季常年流淌形成小溪,一路直下,形成了天然的河道。
这一自然河流,全长14 公里,过去被百姓称“涧”,是条季节河。
平常只是流水潺潺,雨季时,特别是梅雨时节来临时,汹涌的洪水沿河咆哮而下,夹着大量黄色泥沙,滚滚而来,好似一条黄色巨龙,后称为黄梅河。
河上原本没有桥;每逢雨季,人们出行很不方便。
后来,有一户姓王的来到下涧西村,主动出资在村边的涧上造了一座石头平桥,当地群众为了感谢他,就把桥命名为“王门桥”。
民国18年(1929年),宁杭公路开通时,在原“王门桥”址上建造了一座水泥拱形桥。
因在地方方言中,“王门桥”与“黄梅桥”相似,因此一方面以“王门桥”与“黄梅桥”的谐音,一方面以黄梅河,桥被定名为“黄梅桥”。
黄梅桥处渐渐形成了村庄,集镇,均以桥取名黄梅桥。
今天的黄梅街道亦由此定名。
三台阁今属句容经济开发区(黄梅街道)。
三台阁是句容明末为振兴文运而建的一座塔形楼阁。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督学金兰创建,原坐落于句容城西郊瓜子沟村边的鸣鹤山上。
《乾隆句容县志》记载:汉天文志,魁下六星,曰三台,故名三台阁。
阁中有一匾,为“兆文明焉”,以振兴句容文运。
阁为三层,高五十三尺,耸立于高岗上,隐现于万绿丛中,登阁凭高远望,可见钟山隐现于西北,茅山耸立于东南,句容美景,尽收眼底。
三台阁是地方学子祈拜文运的的场所,句容、漂水、高淳等地的学子赴华阳书院赶考都要到此烧香许愿,祈求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毁坏,改建石塔于其上。
嘉庆初年移至西关龙虎桥重建。
民国29年(年)修建,用于民众教育。
1966年拆除,2004年移址新建于葛仙湖。
此地因阁名而得名。
1958年建人民公社时,以此阁定名三台阁大队,2003年改设社区居委会。
琅琊界今属句容经济开发区(黄梅街道)新塘行政村。
古村琅琊界,位于九华山山南,今属开发区(黄梅街道)。
江苏句容历史上发生哪些事
![江苏句容历史上发生哪些事](https://img.taocdn.com/s3/m/95cb385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0.png)
江苏句容历史上发生哪些事远古时期句容,古为越人居住之地,“句容”二字出自古越语的汉字转写,可以写作“勾岽”,字面意思为“一个森林”,引申为“森林茂盛的地方”。
《茅山志》一书记载句容,“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有小泽,泽东有句曲之山。
此山洞虚内观内有灵府,洞庭四开,穴岫长连,古人谓为金坛之虚台,天后之便阙,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杳。
众洞相通,阴路所适,七塗九源,四方交达,真洞仙馆也。
山形似已字,故以句曲为号焉,隐居六小泽,即今赤山湖,從江来,直对望此山。
又日句曲山。
源曲而有所容,故号为句容里。
”句容最早的村庄是7000年前的宝华镇丁沙地聚落;最早的城池是公元前1600年的华阳吴国城上城。
2、先秦时期2.1、商末商末(公元前1000多年),周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为父治病,采药句曲山中,传授农耕技艺,民感其德,归者日众。
2.2、春秋-战国句容,古扬州地,春秋时先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
公元前519-前474年,吴王夫差筑梧园宫于句曲山。
前401~前376年,越王勾践四世孙翳王慕泰伯让贤名,退隐句曲郁冈山,其处古有翳王洞,死后葬于大横山下,名翳王冢。
前368~前321年,楚威王游句曲山,憩于今华阳洞北的涧溪边,后人称该溪为“楚王涧”。
3、秦代秦属鄣郡(《汉书·地理志》),秦在今宝华-仙林一带置江乘县。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游江南,归途奏曲阿、句容,度牛渚,西到咸阳而崩(《越绝书》) 。
十月,秦始皇东巡会稽,刻石颂德而还,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双,会飨群臣叹曰:“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于是改句曲山北陲为良常之山。
4、西汉-新-东汉西汉始设句容县,属丹阳郡。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年),封长沙定王子刘党为句容侯,建句容侯国,国都为句容,元朔元年(前128年),句容哀侯刘党死无后,国除为县(《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元朔元年,设湖熟侯国(《后汉书·郡国四》)。
句容市旅游胜地探索
![句容市旅游胜地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933064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e.png)
句容市旅游胜地探索句容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自然风光的城市。
句容市旅游胜地众多,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探索。
本文将带您一览句容市的旅游胜地,探索其独特魅力。
古镇风情句容市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镇,如宝华镇、茅山镇等,这些古镇充满着古色古香的氛围,建筑风格传承历史文化,街巷间流淌着岁月的痕迹。
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古老与现代的碰撞。
古镇不仅展示了句容市的历史变迁,还是体验传统文化的绝佳去处。
自然风光句容市地处山水之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茅山景区是句容市的一颗明珠,山水相依,古木参天,景色宜人。
登上茅山山巅,俯瞰群山起伏,清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此外,句容市还有许多湖泊和森林,适合户外爱好者探索徜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化遗迹除了自然风光,句容市还有许多珍贵的文化遗迹。
如句容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历史文物,展示了句容的文化积淀;古建筑群体龙门寺、石门寺等见证了句容市的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
游览这些文化遗迹,可以深入了解句容市的文化底蕴,感受历史的沉淀。
美食体验品尝当地美食也是旅行的一大乐趣。
句容市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各种特色小吃和地方菜肴,如句容鸭血粉丝汤、茅山豆腐等,口味地道,让人回味无穷。
在古镇街头或当地餐馆品尝这些美食,不仅填饱肚子,更能领略句容市的饮食文化。
句容市旅游胜地探索,既有古镇风情的宁静与古朴,又有自然风光的绚丽与壮美,更有文化遗迹和美食体验等多重魅力。
无论是寻古探幽,还是山水漫游,句容市都能满足您对旅行的各种向往和期待。
欢迎您莅临句容市,展开一场别具风味的旅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华镇
宝华镇得名于境内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
宝华山北临长江,高396、4米,原名花山,因盛夏时黄花满山而得名,因古时“花”和“华”通用,亦称华山。
后因南朝梁高僧宝志和尚来此山结庵,设坛讲经传教,致使此山名大振,宝志圆寂后,为纪念这位开山祖师,改称华山为宝华山。
此地以山而名宝华。
武圣庵
武圣庵村建于武圣庵处,以庵取名,今属宝华镇凤坛行政村。
武圣庵在龙潭镇南面,紧邻龙潭,现在与龙潭几乎连为一片。
村名取自过去的一座寺庙。
清朝,为纪念周武王,在龙潭镇南的青龙、黄龙两山过峡之中建武圣庵。
因当年庵中有孔子、孟子、关公、朱熹、岳飞五个圣人的塑像,故当地人又称“五圣庵”。
武圣庵是为明代龙潭儒子叩拜先儒之地。
庵前有座御碑亭,康熙皇帝南巡至宝华山时;豁免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前句容县的丁银粮(即人口税),当地遂建此亭。
武圣庵曾经是乾隆皇帝的行宫。
武圣庵下路边有一牌坊,当地人称券门,牌坊有横联“山城毓秀”四字。
《光绪续纂句容县志》载:“武圣庵在龙潭镇,地居两山之腰,为青龙黄龙过峡中,多石刻,惟‘环峰抱积,山城毓秀’八字笔势挺秀,相传为邑人笪重光书。
”现庵、坊均无存,只留下地名。
当时句容龙潭地区武圣庵一带,是金箔的原始发源地。
昔日,龙潭镇与武圣庵一带的家家户户都会打金箔。
新中国成立后,于武圣庵处建南京金箔厂。
1983年长江发大水时,金箔厂从武圣庵搬迁到了江宁县城东山镇(现南京市江宁区金箔路28号)。
现在,五圣庵一带仍有多家金箔厂。
丁沙地
发源于宝华山山间的两条小河蜿蜒而下,泥沙冲积形成诸多河边“沙地”,此村丁姓建村居住,村子以丁姓命名丁沙地。
丁沙地今属宝华镇和平行政村。
行政村中的中黄墅、前黄墅、后黄墅的三“黄”,与以姓氏命名的刘沙地、朱沙地、陶沙地、王沙地、丁沙地五“地”,奇妙地形成了与“三皇五帝”同音的“三黄五地”。
1989年3月,在丁沙地村东北“黄泥山”,发现一个距今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1990年,南京博物院将丁沙地遗址命名为“丁沙地文化”。
仓头
仓头是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时属凤坛乡。
村北的镇山,原在长江江中,后逐渐淤塞和陆地相连,镇山山头像头伸入长江,形似梭状,故名沧头。
明弘治县志记载,已将“沧”改为仓,名仓头市。
民国时期曾于此设仓头镇,解放以后设仓头乡,如今是宝华镇的一个村,也是一个集镇。
当时句容沿沪宁铁路有北五镇之称:即东阳、龙潭、仓头、下蜀、桥头。
仓头是粮食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历代都是一个繁华之地,在明清时代,属于五镇之首,经济、文化相当繁荣。
清代咸丰年间,左宗棠屯兵江南,大兴水利,调集数万官兵在长江的南岸拓宽便民河,同时在仓头建成一座较大的粮仓。
原名叫头仓,意为句容当时第一个粮仓,后来又叫仓库街,让这一地名更加名副其实,也让仓头更加繁华。
铜山
铜山是《弘治句容县志》中记载的古村落,时属凤坛乡,今属宝华镇。
解放前后,这一带曾设铜冶乡、铜山乡。
铜山村以铜山得名。
铜山位于宝华山东北,距隆昌寺约5公里,海拔267.4米,历史上因产铜而得名铜山。
现有深坑、大深坑开采铜矿留下的遗址。
史料记载:县北铜山,设官场,铸铜器。
为唐时全国产量最大的铜矿之—。
《舆地志》云:铜山,在府(指南京)东南七十里,周十九里,昔
尝采铜于此,因名。
《乾隆句容县志》载:“铜铁:出铜山。
铜山有铜冶,今废”。
志又载:“唐天宝间至南唐后主时,于升州句容县置官场鼓铸,器物上多有监官花押。
今学宫祭乐器品,尚有古铸”。
早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当地老百姓就以开采、冶炼铜为生,向国家上缴贡铜。
铜山行政村有一自然村名“铜窑”,因清朝时期在这里用小窑炼铜,而得名“铜冶”,后改为铜窑。
还有汪庄、侯前、胡院三个自然村原来也统称铜窑,后来以姓氏及方位改名。
这些村名、地名更印证了铜山的历史。
1958年4月,江苏省冶金局在铜山所在地开办了“地方国营铜山鉬铜矿”,属省辖矿,后下放给句容,1993年因矿源枯竭关停。
该矿在鼎盛时期,具有年产钼铜500吨的规模。
鲍亭
鲍亭是明《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时属琅琊乡,今属宝华镇。
2004年3月,鲍亭村改为社区。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武周。
传说鲍子安与骆宏勋岳父女婿二人义愤填膺,辅助太子李旦,在扬州举旗反周,起兵复唐时,就在此处扎营,并建有邮亭,故得名鲍亭。
今按地处上下端,分为上鲍亭、下鲍亭。
六角庙
今属宝华镇铜山行政村。
村名来自村上的一座六角庵,六角庵群众俗称六角庙。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北方金国大将金兀术率10万大军南侵。
建炎四年三月,宋将韩世忠率水军8000人在镇江截击金军归途。
金军几次渡江失败,只得沿长江南岸西进,被逼入句容黄天荡。
宋军在黄天荡大败金兵,传说金兀术败逃黄天荡,逃跑时慌不择路,掉了帽子,帽形六角,后人为纪念黄天荡大破金兵这次胜利,便按照金兀术帽子的形状建造了一座庙,就叫六角庙。
建村以庙取村名六角庙。
牡丹村
今属宝华镇。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句容青山村人巫伋中进士,官至端明殿大学士,兼枢密院参知政事,龙图阁光禄大夫。
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巫伋兼职副宰相,与当朝奸臣秦桧(上元县桦墅人)同朝。
一日在朝遇见秦桧,秦桧问他最近家乡有没有人来过,有没有什么新闻。
巫伋随口搪塞道:“鲍方来过。
”鲍方是个世外高人,十分精通易经八卦、星相方术。
秦桧便别有用心地说:“那他推算你何时可以拜相?”巫伋不愿跟他多啰嗦,摇摇头一声不响地走开了。
巫伋不理不睬的态度,引得秦桧很不高兴。
便在昏庸的高宗面前诬告巫伋,有异心,图谋不轨。
宋隆兴二年(1164年)巫伋被削职回家,住琅琊乡黄墅村。
因救了一只梅花鹿而得到一株特殊的牡丹花,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花犹繁盛,远近闻名。
解放后,村里人为纪念,遂将黄墅村改名牡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