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二章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自考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考现代汉语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节汉语和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方属于哪个方言区?这个方言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那些明显的特点。

答:十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晋语方言、平话方言。

北方方言区2.说明文言与白话、口语与书面语、方言与共同语之间的关系。

答:(1)文言与白话的关系:文言和白话都指书面语,两者是相对而言的。

文言指五四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它最初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可是当它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种书面语言的传统以后,就不再跟着口语一起变化,久而久之,就逐渐和口语脱节,最后变成了一种不但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言。

文言在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有较大差别。

白话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

它的产生是由于文言与口语完全分家,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人民群众中间就逐渐产生了与口语直接联系的这种新的书面语言。

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语法和词汇方面与口语比较一致。

白话和文言虽然也相互影响,但基本上是分道扬镳,各有各的应用范围。

但长期以来,白话文著作一直被看作是“俗”文学,在书面语言在始终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直到19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的资格。

(2)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①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语体。

书面语表诸文字的记述,口语经过口头发音而传播。

两者的载体是不同的,前者是文字,后者是语音。

两者的主要不同,还在于语体。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语言,其特征在于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因而常见短句。

这种风格的形成,是由于口语常呈现为当面交谈,有特定的语境存托,又有身手势态和语音变化的帮助。

从而具有较多的辅助性信息作为支持。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但具有与口语不同的语体风格。

书面语趋于周密,严谨,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

这种风格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信息,不得不要求语句自身得以规范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语的基础。

第1—2章(绪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1—2章(绪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1—2章(绪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第1—2章(绪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资源的稀缺性;需求和需求量;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或供给)的价格弹性;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于满⾜⼈类需要的⼀切经济资源,相对于⼈的欲望和需要的⽆限性⽽⾔,其数量总是⼀定的、有限的。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价格⼀定时,由于影响需求量的其他⾮⾃⾝价格因素改变⽽造成的商品购买量与商品价格对应关系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移动或需求函数常数项数值的变化。

3、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的;表现为:当价格变化⼀个百分点时,引起需求量变化⼏个百分点。

(⼆)判断是⾮√×1、当咖啡的价格上升时,茶叶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2、汽油的价格下降会导致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3、公司雇员的⼯资提⾼将使公司产品的供给减少。

(√)4、苹果的价格上涨会使梨⼦的需求曲线右移。

(√)5、⽣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会增加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6、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5个百分点⽽引起需求量下降6个百分点时,则此时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7、对缺乏弹性的商品应该降低价格销售。

(×)8、某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同时减少时,其均衡价格必上升。

(×)(附加题)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汽车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2、经济学可以定义为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

(√)3、⽣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会增加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4、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三)单项选择题1.均衡价格⼀定随着(B)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上升;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上升;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上升;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上升。

2、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则均衡价格将(D)A、上升;B、下降;C、不变;D、变化趋势不确定。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消息与信息有何区别?信息和信号有何区别?答:消息必须转换成为电信号,才能在通信系统中传输。

人们接受消息,关心的消息中包含的有效内容就是信息。

信息是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或者说是有效内容。

信号是消息的载体。

1.6信源编码的目的是什么?信道编码的目的是什么?答:信源编码的目的是压缩编码。

信号编码的目的是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1.7何谓调制?调制的目的是什么?答:调制包含调节或调制的意义。

调制的主要目的是使经过编码的信号特性与信道的特性想适应,使信号经过调制后能够顺利通过信道传输。

1.8数字通信系统有哪些性能指标?答:可靠性和有效性。

用一下指标来衡量:传输速率、错误率、频带利用率、能量利用率。

1.10无线信道和有线信道的种类有哪些?答:无线信道的种类:视线传播、地波和天波、散射;有线信道的种类:明线、对称缆和同轴电缆1.13何谓多径效应?答:多径效应移动体(如汽车)往来于建筑群与障碍物之间,其接收信号的强度,将由各直射波和反射波叠加合成。

多径效应会引起信号衰落。

1.16什么是快衰落?什么是慢衰落?答:通常将由多径效应引起的衰落称为“快衰落”。

衰落的起伏周期可能以若干天或若干小时计,这种衰落就是“慢衰落”。

第二章信号2.11何谓平稳随机过程?广义平稳随机过程和严格平稳随机过程有何区别?答:若一个随机过程X(t)的统计特性与时间起点无关。

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与时间起点无关,只与t1和t2的间隔有关。

2.12何谓窄带平稳随机过程?答:若信号或噪声的带宽和其“载波”或中心频率相比很窄。

2.14何谓白噪声?其频谱和自相关函数有何特点?答: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

所有频率具有相同能量的随机噪声称为白噪声。

2.15什么是高斯噪声?高斯噪声是否都是白噪声?答:高斯白噪声:如果一个噪声,它的幅度分布服从高斯分布,而它的功率谱密度又是均匀分布的,则称它为高斯白噪声。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

金属材料学思考题答案2绪论、第一章、第二章1.钢中的碳化物按点阵结构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分为简单点阵结构和复杂点阵结构,前者熔点高、硬度高、稳定性好,后者硬度低、熔点低、稳定性差。

2.何为回火稳定性、回火脆性、热硬性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有哪些影响答: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对回火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软化倾向(如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与铁素体的再结晶)的抵抗能力回火脆性:在200-350℃之间和450-650℃之间回火,冲击吸收能量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显着下降的现象热硬性: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的影响:①Ni、Mn影响很小,②碳化物形成元素阻止马氏体分解,提高回火稳定性,产生二次硬化,抑制C和合金元素扩散。

③Si比较特殊:小于300℃时强烈延缓马氏体分解,3.合金元素对Fe-Fe3C相图S、E点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意味着什么答:凡是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如Mn、Ni等;凡是封闭奥氏体相区的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如Cr、Si、Mo等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组织的含碳量降低,这样钢中碳的质量分数不足2%时就可以出现共晶莱氏体。

S点左移:钢中含碳量小于%时,就会变为过共析钢而析出二次渗碳体。

4.根据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从淬透性、回火稳定性、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韧性和回火脆性等方面比较下列钢号的性能:40Cr、40CrNi、40CrMn、40CrNiMo。

1)淬透性:40CrNiMo 〉40CrMn 〉 40CrNi 〉 40Cr2)回火稳定性:40CrNiMo 〉40CrNi 〉 40CrMn 〉 40Cr3)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40CrMn 〉 40Cr 〉 40CrNi 〉 40CrNiMo4)韧性:40CrNiMo 〉40CrNi 〉40Cr〉40CrMn (Mn少量时细化组织)5)回火脆性: 40CrMn 〉40CrNi> 40Cr 〉40CrNiMo5.怎样理解“合金钢与碳钢的强度性能差异,主要不在于合金元素本身的强化作用,而在于合金元素对钢相变过程的影响。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分子化学(第五版)潘祖仁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思考题举例说明单体、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链节等名词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聚合物的原料称做单体,如加聚中的乙烯、氯乙烯、苯乙烯,缩聚中的己二胺和己二酸、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等。

在聚合过程中,单体往往转变成结构单元的形式,进入大分子链,高分子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

在烯类加聚物中,单体单元、结构单元、重复单元相同,与单体的元素组成也相同,但电子结构却有变化。

在缩聚物中,不采用单体单元术语,因为缩聚时局部原子缩合成低分子副产物析出,结构单元的元素组成不再与单体相同。

如果用2种单体缩聚成缩聚物,那么由2种结构单元构成重复单元。

聚合物是指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键接而成的分子量高达104-106的同系物的混合物。

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

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 n表示。

举例说明低聚物、齐聚物、聚合物、高聚物、高分子、大分子诸名词的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答:合成高分子多半是由许多结构单元重复键接而成的聚合物。

聚合物〔polymer〕可以看作是高分子〔macromolecule〕的同义词,也曾使用largeorbigmolecule的术语。

从另一角度考虑,大分子可以看作1条大分子链,而聚合物那么是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根据分子量或聚合度大小的不同,聚合物中又有低聚物和高聚物之分,但两者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低聚物的分子量在几千以下,而高聚物的分子量总要在万以上。

多数场合,聚合物就代表高聚物,不再标明“高〞字。

齐聚物指聚合度只有几~几十的聚合物,属于低聚物的范畴。

低聚物的含义更广泛一些。

写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涤纶、尼龙-66、聚丁二烯和天然橡胶的结构式〔重复单元〕。

选择其常用分子量,计算聚合度。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

通信原理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

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1.2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

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1.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5.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

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

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6.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

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

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所示。

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有序,准确和可靠的工作。

(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解析

(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解析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

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

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

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环境学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所谓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内容与方式。

3、环境规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4、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实质: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产生:1人口压力2资源不合理利用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发展中国家:1人口激增和贫困2与城市化有关问题异常严重3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发达国家:1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大气污染物急剧增加2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3室内环境污染问题突出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有:1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2探索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3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4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

4、简述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规律因素造成的。

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皆处于稳定和通畅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结构:一是组成成分及其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1生物生产2能量流动3物质循环4信息传递意义:不仅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第1—2章(绪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1—2章(绪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1—2章(绪论和市场供求理论)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资源的稀缺性;需求和需求量;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或供给)的价格弹性;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切经济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和需要的无限性而言,其数量总是一定的、有限的。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自身价格一定时,由于影响需求量的其他非自身价格因素改变而造成的商品购买量与商品价格对应关系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或需求函数常数项数值的变化。

3、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程度的;表现为:当价格变化一个百分点时,引起需求量变化几个百分点。

(二)判断是非√×1、当咖啡的价格上升时,茶叶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2、汽油的价格下降会导致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3、公司雇员的工资提高将使公司产品的供给减少。

(√)4、苹果的价格上涨会使梨子的需求曲线右移。

(√)5、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下降,则会增加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6、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5个百分点而引起需求量下降6个百分点时,则此时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7、对缺乏弹性的商品应该降低价格销售。

(×)8、某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同时减少时,其均衡价格必上升。

(×)(附加题)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汽车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2、经济学可以定义为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

(√)3、生产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会增加该商品当前的供给。

(×)4、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三)单项选择题1.均衡价格一定随着(B)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C.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2、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同时增加,则均衡价格将(D)A、上升;B、下降;C、不变;D、变化趋势不确定。

食品化学思考题答案..

食品化学思考题答案..

食品化学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食品化学定义及研究内容?食品化学定义:论述食品的成分和性质以及食品在处理、加工和贮藏中经受的化学变化。

研究内容:食品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成分在食品加工和保藏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食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食品质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等。

第二章水1 名词解释(1)结合水(2)自由水(3)等温吸附曲线(4)等温吸附曲线的滞后性(5)水分活度(1)结合水:存在于溶质及其他非水组分临近的水,与同一体系中“体相”水相比,它们呈现出低的流动性和其他显著不同的性质,这些水在-40℃下不结冰。

(2)自由水:食品中的部分水,被以毛细管力维系在食品空隙中,能自由运动, 这种水称为自由水。

(3)等温吸附曲线:在恒温条件下,以食品含水量(gH2O/g干物质)对Aw作图所得的曲线。

又称等温吸湿曲线、等温吸着曲线、水分回吸等温线.(4)如果向干燥样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水分吸着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5)水分活度:食品的水蒸汽分压(P)与同条件下纯水蒸汽压(P0)之比。

它表示食品中水的游离程度,水分被微生物利用的程度。

也可以用相对平衡湿度表aw=ERH/100。

2 、结合水、自由水各有何特点?答:结合水:-40℃不结冰,不能作为溶剂,100 ℃时不能从食品中释放出来,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决定食品风味。

自由水:0℃时结冰,能作为溶剂,100 ℃时能从食品中释放出来很适于微生物生长和大多数化学反应,易引起Food的腐败变质,但与食品的风味及功能性紧密相关。

3 、分析冷冻时冰晶形成对果蔬类、肉类食品的影响。

答:对于肉类、果蔬等生物组织类食物,普通冷冻(食品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降温时间超过30min)时形成的冰晶较粗大,冰晶刺破细胞,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流(流汁),导致营养素及其它成分的损失;冰晶的机械挤压还造成蛋白质变性,食物口感变硬。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PDF)

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PDF)

第一章绪论1.说明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

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

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分类利弊野外的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

过程复杂,条件不能控制。

实验的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性强,过程简单。

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有别于现实。

理论的直观,过程易实施,可通过修改参数使研究逼近现实。

预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生态辐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

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 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

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 以内的气候。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称为密度制约因子。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第一讲总论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从广义上讲,免疫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A.免疫耐受B. 免疫自稳C. 免疫监视D. 免疫防御E. 免疫调节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D)A. JennerB. BorderC. PorterD. BurnetE. Pasteur4.最早用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D)A. BurnetB. BorderC. PorterD. JennerE. Pasteur5.免疫指(ABCDE)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 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E. 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接触(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

2.骨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A.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E.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4.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第三章抗原1、TD抗原和TI抗原有何本质的不同?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需有T细胞辅助不需有T细胞辅助•决定簇种类多、排列无规律决定簇数目多、排列有规律•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可产生IgM、IgG型抗体仅产生IgM型抗体•有免疫记忆无免疫记忆2、名词解释: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最新有机化学-华东理工大学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最新有机化学-华东理工大学第二版思考题答案

有机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第二版第一章 绪论思考题1-1:请区别下列化合物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 NaHCO 3 金刚石 CaC 2 淀粉 棉花 淀粉和棉花是有机物思考题1-2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所属类别:(1)CH 3-CH 2-NH 2 (2)CH 3-CH 2-SH (3)CH 3-CH 2-COOH (4)CH 3-CH 2-CH 2-Cl (5)CH 3COCH 3 (6)C 6H 5NO 2开链化合物:1-5;芳香环类:6官能团:氨基、巯基、羧基、卤素、羰基、硝基思考题1-3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结构式并判断是否符合八隅规则 A 氨 B 水 C 乙烷 D 乙醇 E 硼烷(BH 3)N HHHC HHHC HH HB HH硼烷不符合八隅规则思考题1- 4 比较下列化合物中的C-H 与C-C 键长 A 乙烷 B 乙烯 C 乙炔C-H 键长次序:A > B > C ;C-C 键长次序:A > B > C思考题1-5:请写出下列化合物Lewis 结构式,并指出形式电荷甲烷 H 3N —BH 3 [H 2CNH 2]+ (CH 3)2O —BF 3 [CH 3OH 2]+ N H HOH 3CH 3CC HH HB HHH CH HNHHB H HC HHH OHH思考题1-6:请写出下列化合物共振共振结构式N HOOOHNHO思考题1-7:请写出下列化合物共振结构式,并比较稳定性大小和主要共振式。

A[CH 3OCH 2]+BH 2C=CH —CH 2+CH 2C=CH —NO 2H 2C —CH=CH 2C H HOCHHC HH CH次要共振式主要共振式A BH 2C=CH —CH 2++主要共振式主要共振式CH 2CH CNO OH 2CH C NO OH 2CH CNO O主要共振式主要共振式次要共振式思考题1-8:请解释下列异构体沸点差异。

CH 3CH 2CH 2CH 2CH 3CH 32CH 3CH 3CH 33CH 33沸点36℃28℃10℃分子的形状越是接近球状,表面积越是小,导致分子间作用力减小。

医学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李晓松版)

医学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李晓松版)

第一章绪论1.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

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

例如在一项关于 2007年西藏自治区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平均水平的调查研究中,该地 2007年全部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就构成一个总体,从此总体中随即抽取 2000人,分别测的其红细胞数,组成样本,其样本含量为 2000人。

2.简述误差的概念。

误差泛指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非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使重复观测获得的实际观测值往往无方向性地围绕着某一个数值左右波动的误差;非随机误差中最常见的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也叫偏倚,是使实际观测值系统的偏离真实值的误差。

3.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

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

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

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

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够根据样本估计。

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4.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 0.05时,统计学上习惯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1.调查研究主要特点是什么?调查研究的主要特点是:①研究的对象及其相关因素(包括研究因素和非研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人为给予干预措施②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全)

本科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环境:环境指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环境稳态。

3. 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4. 兴奋性: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 阈强度(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6. 正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的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此种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

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7. 负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以维持稳态,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

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

二、问答题:1.人体生理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就是要研究组成人体的细胞、器官和系统以至整体的生理功能,例如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腺体细胞的分泌、肌细胞的收缩等,揭示这些生理功能的表现形式、活动过程、发生条件、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2.简述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生理学知识来源于生理学的科学研究,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客观观察和动物实验。

客观观察就是如实地对某些生理功能进行测定,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和统计处理,进而做出结论。

动物实验是在一定的人为实验条件下,对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生理功能进行的研究。

包括急性和慢性实验两大类。

急性实验又可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两种方法。

急性离体实验是将要研究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从活着的或刚被处死的动物体取出,置入一种类似于体的人工环境中,设法保持其生理功能并加以研究。

有机化学思考题详解(1-5章)

有机化学思考题详解(1-5章)

普通大专《有机化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1、以生活中常见物质为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答: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物质,如食用油和食盐它们的基本特性是:2、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答:有机化学的离子型反应是指:共价键发生异裂时,成键电子集中在一个碎片上,产生正负离子,再由正负离子与进攻试剂之间进行的反应。

像亲核取代、碳负离子反应,都是离子型反应。

反应中的正负离子不能稳定存在。

这类反应通常发生在有机物的极性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的异裂而产生离子型中间体,再进一步完成反应;而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由阴阳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这里的阴阳离子可以稳定存在。

其反应历程与无机物瞬间完成的离子反应不同。

3、将共价键C-H 、N-H 、F-H 、O-H 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答:几种共价键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 —H>O —H>N —H>C —H4、将下列化合物由键线式改写成结构简式,并指出含有哪种官能团。

(1) (2) OH(3)Cl O(4) O(5)OO(6)解:(1)CH 3CH=CHCHCH 2CH 33(2)CH 3CH(CH 3)-CH 2-C(CH 3)2-CH(CH 3)-OH官能团:碳碳双键 官能团:羟基(3)CH 2ClCH 2CCH 2CH 3O(4)CH 3CH 2CH 2-O-官能团:羰基、卤原子 官能团:醚键、碳碳双键(5)CH 3CH 2-C-O-CH 2CH 3(6)CH 3CH 2CCCH 2CH 3官能团:酯基 官能团:碳碳叁键5、甲醚(CH 3-O-CH 3)分子中,两个O-C 键的夹角为110043/。

甲醚是否为极性分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

答:甲醚是极性分子。

用偶极矩表示如下:6、计算:(1)C 5H 12 (2)C 4H 10O 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

解:(1)12*5%100%12*512C =*+=% 12%*100%16.7%12*512H ==+ (2)12*4%*100%64.9%12*41016C ==++ 10%*100%13.5%12*41016H ==++16%*100%21.6%12*41016O ==++7、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88,含碳%、含氢%、含氧%。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环境生态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是研究生物(organism)及环境(environment)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学的分支情况是怎样的?按研究对象的组织水平划分: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个体生态学(Individual ecology): 研究重点是个体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多度和种群动态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生态过程生态系统生态学(Ecosystem ecology): 能流、食物网和营养循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研究景观结构及其过程的科学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研究生命系统和行星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3、环境生态学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概念: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等,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第二章生态系统1、什么叫系统?系统有哪些性质?系统(system)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哪些性质:(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2)系统的整体性;(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控性。

2、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特点和类型分别有哪些?生态系统:是指生境(habitat)和占据该生境并联结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环境,包括:⑴气候因子;⑵无机物质;⑶有机物质;生物群落,包括:⑴生产者;⑵消费者;⑶还原者。

普通地质学思考题答案

普通地质学思考题答案
A、6、2 B、2、2 C、6、3 D、3、2 4、大陆架的坡度(B);大陆坡的坡度(A)。 A、大 B、小 5、流水波痕指数(A)浪成波痕指数,风成波痕指数(A)流水波痕指数。 A、大于 B、小于
五、简述题
1、简述纹层、层系和层系组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答:细层又称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小单位,常以毫米计,同一纹层是在相 同水动力条件下同时形成的。其产状有水平、倾斜、波状等。细层之间的界面是 短暂的无沉积间断面。 层系是由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相似的同类纹层组成,是在同一环境的 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时间形成的。 层系组是由两个或多个成因上有联系的相似层系叠置而成,是在同一环境下 相似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 2、简述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形成的环境以及物质成分上的差异。 答:细层界面平直且互相平行,并平行于层面。 水平层理由细粉砂和泥质物组成,是在较稳定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垂直降 落形成的; 平行层理外貌与水平层理相似,细层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层面。由砂级颗粒 组成,是在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砂粒连续滚动沉积形成。平行层理多形成于河道、 湖岸、海滩等高能环境。 3、简述交错层理的类型及其形成的环境条件。 答:由一系列斜交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按其层系厚度可分为小型(<3cm)、 中型(3-10cm)、大型(10-200cm)、特大型(>200cm)三种;按其层系形态可分为板 状、楔状、槽状三种基本类型。 板状交错层理的细层界面相互平行,纹层的厚度相等,大型的板状交错层理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
1、地壳中的矿物都为固体状态(×)。 2、矿物的成分决定了它的颜色,即使含有少量杂质,其颜色也不会因此改 变(×)。 3、如果矿物能均匀地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波,那么它可能呈现灰色;如果矿 物有选择地吸收光波,则可能呈现红色或蓝色等彩色(∨)。 4、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副变质 岩(∨)。 5、石英、长石和云母属于浅色矿物(×)。 6、泥裂的尖端指示岩层的底面(∨)。 7、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岩石称负变质岩(×)。 8、具有变晶结构变质岩的变质程度高,具有变余结构的变质岩变质程度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一、二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对导热热流密度q和对对流换热时热流密度q的正负规定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导热问题中对热流密度q的正负的规定随问题中的坐标而定。

而牛顿冷却公式则一般规定q恒取正值,于是温差的写法就有两种:若t w >t f,则写(t w-t f),若t w<t f,则应写为(t f -t w)。

2、你认为100 ℃的水和100 ℃的空气,哪个引起的烫伤更严重?为什么?
答:显然,热水引起的烫伤会比热空气严重。

因为水与表面的对流传热系数比空气大得多,所以在相同时间内,热水导致皮肤表面的温度升高的值大。

3、一位家庭主妇告诉她的工程师丈夫说,站在打开门的冰箱前会感觉很冷。

丈夫说不可能,理由是冰箱内没有风扇,不会将冷风吹到她的身上。

你觉得是妻子说得对,还是丈夫说得对?
答:站在打开门的冰箱前的确会感觉到好象“有一股冷风扑面而来”。

虽然冰箱里并没有冷风直接吹出,但是皮肤表面将以辐射方式向冰箱冷藏室的内壁传递净热量,这同样会使人产生冷感。

4、傅里叶定律表示导热物体内的温度梯度与导热热流q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

其中未曾出现时间变量。

那么,你如何理解并解释在分析非稳态导热问题时也可以应用傅氏定律?
答:分析非稳态导热问题时的基本原则是能量守恒定律,其中的热流密度q指瞬时值。

在对物体内的任意微元体作热平衡分析时,对各方向传导的瞬时热流量而言,傅里叶定律仍然是适用的。

5、现代宇航工程和超低温工程中应用的超级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甚至可以低到10-4 W/(m℃)以下,该数值已经大大低于导热性能最低的气体介质。

试分析它是如何实现的?
答:自然物质中导热最差的是气体,低限约为0.007 W/(m℃),但超级复合绝热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可以达到10-4 W/(m⋅℃)~10-5 W/(m⋅℃)。

它采用了抽真空(几乎完全消除气体的导热与对流)及几十层的减辐射遮热层。

才取得如此高的绝热效果。

注意此类材料一般都是各向异性的。

6、对于一维稳态导热,∂t/∂x >0,∂t/∂x <0 分别具有什么含义?∂2t/∂x2 >0 又具有什么含义?
答:∂t/∂x >0 代表在所取坐标系中,沿x方向温度是增高的,反之∂t/∂x<0 代表沿x方向温度是下降的。

(还可以理解为前者q在坐标的反方向上,后者q在正方向上)。

对稳态导热而言∂2t/∂x2 >0 表示:有负内热源(从方程可以分析出)。

对非稳态导热,二阶导数的正负则具有另外的含义:它显示物体内某个局部地点的温度是处于升高还是降低的过程当中。

7、已知某个确定的热流场q = f (x, y),能否由此唯一地确定物体的温度场?或者需要什么条件?反过来从温度场能否唯一地确定热流场?
答:导热问题中若全部边界都是第二类边界条件(包括绝热),将不能唯一地得到温度场解;温度场确定时,根据傅里叶定律可以唯一地确定热流密度分布状态。

即热流场。

但是反过来,一定的热流场却并不唯一地对应一个温度场。

这是因为一个物体的温度若均衡地升高某个幅度,其热流场将不会改变。

所以,一个热流场可能对应无穷多个温度场。

或者说可以有无穷多个解满足这样的边界条件。

所以任何导热问题都必须指定一个参考温度,才能唯一地确定一个温度场解。

8、用一条加了保温的圆管道输送低温流体,发现保温层外面有结霜,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说明如何改进它。

答:保温层外结霜,说明:(1) 管道漏冷量较大,保温不充分;(2) 外表面温度已经低于环境条件下的露点。

应增加保温层厚度或换材料。

10、参见教材中的图2-3,导热系数和厚度均不相同的多层平壁内的温度分布为一折线。

你是否能想办法将它变成一条直线?
答:参见附图,多层平壁内,各层 δ、λ 均不相同,
故在x ~t 坐标系中表现为折线。

即每层壁面温度曲线的斜
率不一样。

但应注意到,稳态导热时通过各层平壁的 q 都
相同。

反过来看,∆t i =q i (δi /λi ),即每层的温降与相应的
导热热阻成正比。

根据这一特点,若把横坐标改为 δi /λi ,
即 x i /λi ,那么整个温度分布剖面即成为直线(注意每一
层的横坐标值改变了。

)从图上不难发现,这一思路实际
上可以作为求解 t 2、t 3的图解方法。

11、 对单层平壁的稳态导热来说,保证一维温度场的条件应该是下述的哪一个?
(a ) 平壁的长、宽应该远远大于平壁的厚度;
(b ) 两侧表面的温度均匀一致; (c ) 以上两条必须同时满足。

答:严格讲,保证平壁一维导热的条件就只有(b )。

因为只要保证了两侧表面的温度各自均匀,无论该平壁多大多小,都将是一维温度场,一维热流。

所谓“无限大”,实际上无非是要求消除端部效应。

如果两面温度均匀,实际上就意味着能够保证端部严格绝热,这时即使尺寸很小的平板也能维持一维温度场。

假如端部存在散热的话,事实上两侧表面的温度就不可能做到完全均匀。

12、 肋效率最大可能的数值等于多少?它会在什么条件(包括理想化的条件)下达到? 答:肋效率最大可能等于1。

这个结论从其定义也不难得出,因为肋效率的定义中分母是理想条件,或者说极限条件下无热阻时的散热量。

肋要做到无热阻,只有两种可能:(1)导热系数 λ→∞;(2)肋高H → 0。

13、是否存在加肋以后反而使散热变小的可能?如有,请具体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

答:肋实际上是通过增大有效换热面积,即从肋基面积扩大到整个肋表面,来增强换热的。

但同时肋本身也给肋基面附加了一定的导热热阻。

于是会发生“加肋是否一定会增强传热”的问题。

为此定义一个被称作“肋的有效性”的无量纲参数:00,θεc f hA Φ
=
它表示肋的实际传热量与假定不存在肋时的传热量之比。

式中,A c,0表示肋基处被肋片覆盖的基面面积。

设计中总是努力使f ε尽可能地大一些。

一般若2<f ε,就可以认为此肋的使用不甚合理。

14、从提高测量精度的角度考虑,在用热电偶测量包裹有一层保温材料的管壁外表面温度时,热电偶的引线应该如何布置?
答:热电偶的引线不应该从管壁沿径向直接引出,那样就相当于在管壁上安装一个或者几个导热性能良好的“肋”,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即不安装热电偶时的)温度场。

应该将热电偶从与管壁连接处先沿着管子的周向走一段距离,然后再沿径向引出。

这样几乎不存在沿热电偶线的热流,也就不会干扰管壁原有的温度分布状态。

15、为了节能,经常在圆形热力管道外用两种不同导热系数的材料进行保温,一种材料导热系数大,另一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小,假设包裹的厚度相同,如果你作为工程师,你认为是否有必要考虑先包哪种材料,为什么?
解:要考虑保温材料包裹的先后次序。

为了保温,应使总的导热热阻最大,当管外包裹两层保温材料( λ1< λ2)时,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包裹在管内时,其导热热阻为:⎪⎪⎭⎫ ⎝⎛+⎪⎪⎭⎫ ⎝⎛=
232121ln 21ln 21d d d d R t πλπλ 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包裹在管内时,其导热热阻为:⎪⎪⎭⎫ ⎝⎛+⎪⎪⎭⎫ ⎝⎛=
231122ln 21ln 21'd d d d R t πλπλ 在 d 1、d 2、d 3不变时,两者的热组之差为:
0ln 1121ln 11ln 1121'312221
223121221>⎪⎪⎭⎫ ⎝⎛⎪⎪⎭⎫ ⎝⎛-=⎥⎥⎦⎤⎢⎢⎣⎡⎪⎪⎭⎫ ⎝⎛⎪⎪⎭⎫ ⎝⎛-+⎪⎪⎭⎫ ⎝⎛⎪⎪⎭⎫ ⎝⎛-=-=∆d d d d d d d R R R t t t λλπλλλλλπ
所以,将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包在内层,保温效果比较好。

16、一无内热源、导热系数为常数的无限大平板(按一维处理)在
某一时刻的温度分布如图所示,说明该平板是被加热还是被冷却? 解:从平板左侧进入的热流为:Left Left dx dt kA ⎪⎭⎫
⎝⎛-=Φ 从平板右侧流出的热流为:Right Right dx dt kA ⎪⎭⎫ ⎝⎛-=Φ 由于温度梯度为负值,且Right Left dx dt dx dt ⎪⎭⎫ ⎝⎛>⎪⎭⎫
⎝⎛ ,所以进入平板的热流多于流出平板的热流,因而平板在被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