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竞赛题目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竞赛试题(附答案)

机械运动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机械运动一、典型例题:例1: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A)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C、云本来就不动D、云向西运动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分析:选择河水为参考系.换算单位:36km/h=10m/s,因为从丢失到发现为2分钟,所以再到返回原位置也是2分钟(因为以河水为参考系相对速度变)所以总共为4分钟也就是4*60=240s而在这240s的时间内,木箱移动的距离是600m而木箱的速度等于水流速,所以600/240=2.5m/s例3:小明学滑雪,由山下滑到山顶的平均速度是3m/s,由山顶滑回原处的平均速度是18km/h,则他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例4:汽车在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0.5s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11-2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l0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5mC.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D .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5m例5: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40km/h 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发现对方后,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刹车距离为12m ,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l0m ,但小于12m.查有关资料知,甲种车的刹车距离、甲(m )与车速x (km/h )之间有下列关系:s 甲=0.1x +0.01x 2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 乙(m)与车速x(km/h )的关系如图2-10所示.请你分析两车相碰是否是两车超速而引起的.解析:由图象可以看出: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 乙(m)与车速x(km/h)成正比例关系,则S 乙=1/4x,又10<S 乙<12,40<v 乙<48.再令S 甲=0.1x+0.01x2=12,解得:x=30,即v 甲=30(km/h).由甲乙的行驶速度分析得知:两车相碰的原因是乙车超速行驶例6:在学校举行的一次自制机动车竞赛活动中,有两部小车.如果让它们沿相反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每隔10秒钟它们之间距离就增加16米;如果让它们以原来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时,每隔5秒钟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2米,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A )A .1米/秒,0.6米/秒B .1.2米/秒,0.8米/秒C .0.8米/秒,0.8米/秒D .1米/秒,1.4米/秒例7:一列客车长200米,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300米的货车,货车速度36千米/小时,求坐在客车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 小球在前0.5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 cmC. 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 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答案】D【解析】【解答】A. 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经过了5个时间间隔,用时 5 0.1s=0.5s, A不符合题意;B. 由图可知,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B不符合题意;C. 由图可知,AC之间的距离为s=5.50cm=0.055m,则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v═=0.11m/s, C不符合题意;D. 由图可知,小球在BC段的时间为t BC=2 0.1s=0.2s,路程s BC=5.50cm−2.50cm=3.00cm =0.03m.小球在AB段的时间t AB=3 0.1s=0.3s,路程s AB=2.50cm=0.025m,所v BC===0.15m/s,v AB=≈0.083m/s,计算可知,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分析】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理解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B. 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C. 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D. 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答案】A【解析】【解答】解: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A正确;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D、由于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A.【分析】(1)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3)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3.下列物理量中估测最合理的是()A. 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37℃B. 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约10sC. 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约3mD. 一本初三物理书的质量约2kg【答案】C【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书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书桌上的钢笔落到地上用时在1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家庭住房的空间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C符合实际;D、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书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4.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5.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A. 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 小钢球在AB,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 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D. 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答案】D【解析】【解答】解:AB、小钢球从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C、斜面光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C选项错误;D、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D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情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根据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6.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B.用玻璃做晶体的熔化实验C.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A【解析】【解答】A. 用刻度尺和铅笔测漆包线的直径,可以将漆包线缠绕在铅笔上,用累积法测量直径,A符合题意;B. 用玻璃是非晶体,故不能做晶体的熔化实验,B不符合题意;C.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 不符合题意;D. 木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生成了新的气体,所以不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物理竞赛初二试题及答案

物理竞赛初二试题及答案

物理竞赛初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8 m/sB. 3×10^5 km/sC. 3×10^7 m/sD. 3×10^6 km/s2.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重力是:A. 18.8NB. 19.6NC. 20ND. 21.2N3.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运动?A.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B. 地球绕太阳转动C. 植物的生长D. 卫星绕地球旋转4.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10N,那么它受到的拉力至少是:A. 5NB. 10NC. 15ND. 20N5. 以下哪个单位是功率的单位?A. 米B. 牛顿C. 焦耳D. 瓦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光年是______的单位。

7.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

8.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______成正比。

9.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______。

10.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2. 什么是惯性?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²的加速度加速运动,求在第3秒末的速度。

14.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10米高的平台上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五、实验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并说明实验步骤和所需器材。

六、结束语本次物理竞赛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竞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 B5. D二、填空题6. 距离7. F=ma8. 压力9. P=W/t10. 340m/s三、简答题1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麦浪滚滚B. 大河奔流C. 雪花飘飘D. 灯光闪烁答案:D2.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路程-时间图象显示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A. v甲> v乙,s = 16mB. v甲> v乙,s = 8mC. v甲< v乙,s = 16mD. v甲< v乙,s = 8m答案:D3.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常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扶梯C. 墙壁D. 天花板答案:B4.两列火车,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 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 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 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答案:B5.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A. s = vt(v为常数)B. s = v²tC. s = t²/vD. s = √(vt)答案:A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象可知,乙车速度为v乙,t=0时,甲车在乙车前方200米,乙车追上甲车还需t秒,则()A. v乙×t = 200B. v乙×t > 200C. v乙×t < 200D. 无法确定答案:A7.下列数值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课桌的高度为80cmB.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20m/sC. 教室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为8mD. 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1min答案:A8.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答案:D二、填空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显示,经过6s甲、乙相遇。

物理竞赛-机械运动竞赛试题

物理竞赛-机械运动竞赛试题

一、机械运动一、典型例题:例1: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C、云本来就不动D、云向西运动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例3:小明学滑雪,由山下滑到山顶的平均速度是3m/s,由山顶滑回原处的平均速度是18km/h,则他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例4:汽车在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信号灯转为红色,经0.5s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11-2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l0m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动距离为5mC.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 m/sD.从信号灯转为红色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5m例5: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我们称这段距离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的重要因素.在一个限速40km/h以内的弯道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发现对方后,同时刹车,但还是相碰了.事后现场测得甲车刹车距离为12m,乙车的刹车距离超过l0m,但小于12m.查有关资料知,甲种车的刹车距离、甲(m)与车速x (km/h)之间有下列关系:s甲=0 .1x+0.01 x2乙种车的刹车距离s乙(m)与车速x(km/h)的关系如图2-10所示.请你分析两车相碰是否是两车超速而引起的.例6:在学校举行的一次自制机动车竞赛活动中,有两部小车.如果让它们沿相反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每隔10秒钟它们之间距离就增加16米;如果让它们以原来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运动时,每隔5秒钟它们之间的距离增大2米,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A.1米/秒,0.6米/秒B.1.2米/秒,0.8米/秒C.0.8米/秒,0.8米/秒D.1米/秒,1.4米/秒例7:一列客车长200米,以20米/秒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长300米的货车,货车速度36千米/小时,求坐在客车窗口的乘客看见货车从他眼前通过的时间。

【物理】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物理】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答案】C【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A不符合题意;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房子同样如此。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非晶体的凝固C. 晶体的熔化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错误;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3.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 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 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D. 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4.自行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小明用卡取出自行车,行驶在上学途中,他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路旁的树木B. 小明骑的自行车C. 迎面走来的行人D. 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答案】B【解析】【解答】解:小明在上学的途中,以路旁的树木、迎面走来的行人、从小明旁边驶过的汽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小明是静止的;故选:B.【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5.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地面、汽车B. 汽车、地面C. 汽车、汽车D. 地面、地面【答案】 A【解析】【解答】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汽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竞赛题目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竞赛题目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米/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米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米/秒?【例3】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

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例4】一队伍(纵队)长120米,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

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

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米,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米。

【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8】甲、乙两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甲的速度为2米/秒,乙的速度为6米/秒。

当甲运动20秒后乙开始运动,用图解法求出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和路程。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1所示. 由图象可知()A.甲通过的路程一定比乙大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小C.经过6秒,甲乙一定相距3米D.甲乙间距离一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答案】D【解析】【解答】A. 要比较通过的路程,根据可知,不但要知道速度大小,还要知道时间,而从图中不能得出运动时间的长短,所以甲通过的路程不一定比乙大,A不合题意;B. 如图,在6s时,甲通过路程比乙大,所以甲的速度比乙大,B不合题意;C.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运动,但没有说明是否同向,同向时,经过6秒,甲乙相距3米,如果方向相反时,经过6秒,甲乙相距9米,C不合题意;D. 甲乙两人速度不同,所以无论是否同向,两者的间距一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速度的时间有关;B、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即可得知两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C、不知两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相同,无法判断两物体的距离;D、由图可知,二人运动速度不同,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运动时间越长二者之间的距离越大 .2.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B. 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D. 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故A错误;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两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应该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故C正确;D、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与天门山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根据翼装飞行的原理分析解答;(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处于非平衡状态;(3)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3.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4.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B. 甲乙两同学始终在运动C. 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慢D. 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B【解析】【解答】解:A、在15s时,甲乙离出发点都是100m,故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看出甲乙两同学甲始终在运动,乙在10~15s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乙同学静止不动,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乙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甲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 = =10m/s,故D正确.故选B.【分析】(1)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5.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6.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非晶体的凝固C. 晶体的熔化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错误;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段歌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巍巍青山两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A. 竹排B. 青山C. 地面D. 河岸【答案】A【解析】【解答】解: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所以应选与有位置变化的青山之外的竹排为参照物,故A 正确.故选A.【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8.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D. 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答案】D【解析】【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A错误;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B错误;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加,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所以所以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9.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华跑较快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 错误.故选C.【分析】(1)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2)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3)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全部路程除以所有的总时间.10.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体位置的改变被称为:A. 运动B. 静止C. 位移D. 速度2. 以下哪个不是机械运动的特点?A. 有方向B. 有大小C. 有规律D. 有速度3. 一个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以恒定加速度加速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A. 正比B. 反比C. 线性关系D. 非线性关系4. 以下哪个单位不是速度的单位?A. 米/秒B. 千米/小时C. 米/小时D. 千米/秒5.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是:A. 变化的B. 不变的C. 有时变有时不变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________。

7.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是________。

8.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________。

9. 一个物体从10米高处自由落下,其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10. 位移是指从物体运动的起点到终点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其特点。

12. 请解释什么是加速度,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米/秒²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和第4秒内的位移。

14. 假设一个物体以1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位移。

五、实验题(共30分)15.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从斜面滑下时的加速度,并说明实验步骤、所需器材以及如何记录数据。

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C4. C5. B二、填空题6. 变化7. 米/秒(m/s)8. 不变9. 9.8米/秒²(m/s²)10. 有向线段长度三、简答题1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运动,其特点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

12.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单位是米/秒²。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大小为4m/sB.乙的速度大小为2m/sC.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D.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答案:B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v 甲=st甲=10m4s=2.5m/s故A错误;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v 乙=st乙=10m5s=2m/s故B正确;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

故选B。

2、在水平地面上的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光滑无摩擦的水平车厢表面,相对卡车静止。

卡车突然减速时(不考虑空气作用力),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小球相对轿车静止B.小球相对轿车向西运动C.卡车相对地面向东运动D.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AB.卡车突然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由于水平车厢表面光滑无摩擦,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因此,小球的运动状态不变。

又因为轿车和卡车,以相同的速度一直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小球相对于轿车的位置不变,保持相对静止,小球相对于卡车向东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C.卡车减速,但仍在运动,因此,卡车相对地面仍向东运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小球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离我们而去。

同年秋季,他的“禾下乘凉梦”终于实现,巨型稻的亩产可达800kg。

请根据图估测巨型稻的高度约为()A.0.5mB.1mC.2mD.3m答案:C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一般为1.65m到1.85m之间,由图可知,巨型稻的高度比人高出两个头的高度左右。

大约为2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物理机械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C. 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答案】C【解析】【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A不符合题意;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不符合题意;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房子同样如此。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如图所示为相距6米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小车的s﹣t 图象,则()A. 甲、乙运动的快慢相同B. 运动3秒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C. 运动3秒甲、乙可能相距5米D. 运动3秒甲、乙不可能相距13米【答案】C【解析】【解答】解:A、据图可知,甲的速度是:v甲= = =1m/s;乙的速度是:v乙== ≈1.3m/s;故两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3s运动的路程是3m,乙运动3s的路程4m,所以运动3秒乙通过的路程比甲大,故B错误;CD、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追乙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3m+4m7=7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乙追甲运动,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5m;若甲乙两物体像距6m,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甲走路程是3m,乙走路程是4m,所以此时两个物体像距6m,故此时两个物体的距离是6m+4m+3m=13m;故C正确,D错误;故选C.【分析】(1)通过该图象得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即可;(2)据图象得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关系即可;(3)据甲乙两个物体可能的运动方向逐个分析即可判断.3.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甲比乙先运动4秒,速度为0.4米/秒.甲运动10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乙的s﹣t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题知,v甲=0.4m/s,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甲比乙先运动4s,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由图知s a=4m,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符合题意,故c一定是乙的s﹣t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4.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5.某探空气球(包括其下方的吊篮)与其下方吊篮中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吊篮所受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气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所受浮力始终保持不变,此时气球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如果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经过一段时间后,气球恰好能以1m/s的速度竖直向上运动.若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气球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A. 2m/sB. 3m/sC. 4m/sD. 5m/s【答案】B【解析】【解答】解:设气球质量为m,则物体质量为2m,由题意知空气阻力f=kv,v1=v2=1m/s.(1)当气球匀速下降时,受重力G=3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和空气阻力f1=kv1,方向竖直向上;由平衡条件得:3mg=F浮+kv1①;(2)吊篮中物体的质量减少一半后,当气球以同样匀速上升时,受重力2mg,方向竖直向下;浮力F浮,方向竖直向上;空气阻力f2=kv2,方向竖直向下;由平衡条件得:2mg+kv2=F 浮②;(3)去掉吊篮中所有的物体时,气球上升,设最终匀速运动,速度最大为v,此时气球受重力mg,方向竖直向下;阻力f3=kv,竖直向下;浮力F,竖直线上;由平衡条件得:mg+kv=F浮③.由①②③解得:v=3m/s.故选B.【分析】(1)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下降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气球在空气中受到重力、阻力和浮力的作用,当匀速上升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3)气球在上升和下降时,所受阻力的方向是不同的,阻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由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6.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答案】A【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7.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竞赛题目标准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竞赛题目标准答案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M/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M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M/秒?【例3】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

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例4】一队伍(纵队)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

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

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M,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M。

【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8】甲、乙两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甲的速度为2M/秒,乙的速度为6M/秒。

当甲运动20秒后乙开始运动,用图解法求出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和路程。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考试用题(含答案)范本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考试用题(含答案)范本

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考试用题(含答案)范本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考试用题(含答案)范本题一:速度与位移1. 一辆汽车以10 m/s 的速度行驶了5秒,求它的位移。

答案:位移 = 速度 ×时间 = 10 m/s × 5 s = 50 m2. 一个运动员以5 m/s 的速度从起跑线出发,经过20秒后停下来,求他的位移。

答案:位移 = 速度 ×时间 = 5 m/s × 20 s = 100 m题二:速度与时间1. 一辆自行车以8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5秒,求它所走的距离。

答案:距离 = 速度 ×时间 = 8 m/s × 15 s = 120 m2. 一个人以10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了30秒,求他所走的距离。

答案:距离 = 速度 ×时间 = 10 m/s × 30 s = 300 m题三:加速度1. 一个物体以2 m/s²的加速度运动了10秒,求它的速度变化量。

答案:速度变化量 = 加速度 ×时间 = 2 m/s² × 10 s = 20 m/s2. 一个物体以5 m/s²的加速度运动了8秒,求它的速度变化量。

答案:速度变化量 = 加速度 ×时间 = 5 m/s² × 8 s = 40 m/s题四:速度与加速度1. 一个物体以2 m/s²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运动了5秒,求它的速度。

答案:速度 = 初始速度 + 加速度 ×时间 = 0 + 2 m/s² × 5 s = 10 m/s2. 一个物体以3 m/s²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运动了10秒,求它的速度。

答案:速度 = 初始速度 + 加速度 ×时间 = 0 + 3 m/s² × 10 s = 30 m/s 题五:自由落体1. 一个物体自由落体10秒后的速度是50 m/s,求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物理)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物理)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

如图所示,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B. 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解析】【解答】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是静止的。

A不符合题意;B、滑雪板一般都做成较大的面积,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雪地的压强,防止陷下去。

B不符合题意;C. 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等值、反向、共线、不同体不是平衡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D. 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3.图象法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能表示下列哪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A.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B. 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C. 某物质的密度与质量D. 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A 错误;B、某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B错误;C、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与质量不成正比;故C 正确;D、匀速行驶汽车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与图象中的变化规律相符;故D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图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横纵坐标间的变化规律,此题中表达的是两个物理量间存在正比规律;由此选出符合图线变化规律的选项.4.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非晶体的凝固C. 晶体的熔化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图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其中有一段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 错误;C、图中温度与时间成正比,说明随着加热,物体温度升高,不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 错误;D、图中是一条过原点的斜向上的直线,表示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分析图象,确定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图象反应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作出判断.5.如图,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10战斗机加油.加油过程中,若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运动的B.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动能都不变C. 加油机和战斗机的重力势能都不变D. 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答案】D【解析】【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静止的,所以A错误;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所以动能改变,速度不变,所以B错误;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的质量不断变化,高度不变,所以重力势能改变,所以C 错误;D、加油过程中,速度和高度的不变,加油机的质量减小,战斗机的质量增加,加油机的机械能减小,战斗机的机械能增加,所以所以D正确.故选D.【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动能+势能.物体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势能只考虑重力势能.6.如图是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中的篮球绕杆测试场景.关于该项考试的器材规格及其设置,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篮球质量约为2kgB. 篮球直径约为40cmC. 共设置了5排标志杆D. 相邻的两排标志杆相距1m【答案】C【解析】【解答】解:A、体育课上使用的篮球的质量在600g=0.6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篮球的直径与此差不多,在25cm左右,不可能达到40cm.故B不符合实际;C、由图知,测试场地中共设置了5排标志杆.故C符合实际;D、篮球绕杆测试中杆距为3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据ρ=m/v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 据Q=cm△t可知,物体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的热量就越多C. 根据v=s/t可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 据R =U/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答案】C【解析】【解答】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至于物体的材料有关,所以A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
A.猎豹B.旗鱼C.雨燕D.无法比较
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有1s和4s末
C.乙在前2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t=2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5.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过去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液化时它放热。液态的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汽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B.
C. D.
3.动物世界中,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40m/s;在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100km/h;在空中飞行得最快的要算小巧的雨燕,其速度可达3km/min.请问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 )
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1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
C.手机通话时的电流约5A 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
1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2.56 cm=12.56 cm×10﹣2=0.125 mB.12.56 cm=12.56 cm×10﹣2m=0.1_____.

2023年初中物理竞赛专题新版机械运动

2023年初中物理竞赛专题新版机械运动

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精选分类解析专题一、机械运动一、选择题1.(202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下图是空中加油的情景,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以加油机自己为参照物B.以受油机为参照物C.以地面为参照物D.三种说法都不对1.答案:B解析:空中加油,我们说加油机是静止的,是以受油机为参照物,选项B对的。

2.(2023中学生数理化潜能知识竞赛“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运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达物体的像),其中也许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答案:B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可知,选项B对的。

3.(2023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小轿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青观测到轿车速度盘的指针始终在10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小青发现该轿车通过自己的时间恰好为1秒,则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A.15~20m/s B.20~25 m/s C.25~30 m/s D.30~35 m/s解析:小轿车速度100km/h=28m/s,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小轿车长度取3.5m,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普通轿车的过程中,两车相对路程为7m,由s=vt可知,相对速度为7m/s。

该轿车的车速范围为20~25m/s,选项B对的。

答案:B4. (2023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2023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载着三名航天员飞上蓝天,实行太空出舱活动等任务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返回地球。

已知:“神舟”七号飞船在距地球表面高343千米的圆轨道上运营,运营速度为7.76千米/秒;地球半径6.37×103千米。

则在“神舟”七号飞船运营期间,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A) 15 (B) 30 (C) 45 (D) 60.答案:C解析:由题述可知,飞船绕地球运动的时间大约为68.5小时,运营一圈的路程大约为2π×(6.37×103千米+343千米)=4.2×107m,运营一圈的时间大约为1.5h,飞船绕地球运动的圈数为45,选项C对的。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 自行车是常见的交通工具, 骑车出行既健康又环保。

周末小华骑自行车去森林公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 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B. 上坡前, 小华用力蹬脚踏板, 是为了增大惯性C. 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 匀速转弯时, 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处于平衡状态【答案】C【解析】【解答】A.以正在骑行的小华为参照物, 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A不符合题意;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用力蹬车不能增大惯性, 是为了增大车的速度来增大动能, B不符合题意;C.自行车把手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 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符合题意;D.匀速转弯时,由于自行车和人构成的整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处于非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 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2. 如图, 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 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 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 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解答】解: A.行驶中, 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 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 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 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 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 故C错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故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 惯性, 力的相互性, 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能量的转化等知识,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 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3.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某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做同向运动, 甲比乙先运动4秒, 速度为0.4米/秒. 甲运动10秒时, 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 米. 在如图所示的a、b、c三条图线中, 乙的s﹣t 图()A. 一定是aB. 一定是cC. 可能是bD. 可能是a或c【答案】B【解析】【解答】解: 由题知, v甲=0.4m/s, 所以甲运动10s通过的路程s甲=v甲t=0.4m/s×10s=4m, 所以图象中b图线表示甲的s﹣t的图线;由a图线知, 通过8m路程所用时间为12s, 甲比乙先运动4s, 即乙运动的时间为6s, 由图知sa=4m, 与甲车通过路程相等, 故a不是乙的s﹣t图线;由c图线知, 6s内通过距离小于2m, 所以甲乙距离大于2m, 符合题意, 故c一定是乙的s﹣t 图线,故选B.【分析】由甲的速度和运动时间可知甲的运动路程, 从而判断出甲的s﹣t图线, 再根据甲乙运动时间关系, 由图象找到另两个图线的路程分析比较.4. 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 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 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 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 洗澡水的温度约60℃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 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 4km/h=4× m/s≈1.1m/s, 故B符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 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 故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选用的是薄透镜, 焦距为5cm或10cm, 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 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5. 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 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发射“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 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 “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 “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 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 “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 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 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 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 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 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 “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变化, 所以是静止的, C不符合题意;D.太空中是真空, 真空不能传声, 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 D不符合题意。

初二物理机械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机械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A. 形状变化B. 状态变化C. 改变D. 静止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A. 会变化B. 不会变化C.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会变化D. 速度大小会变化,方向不变3. 参照物是用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A. 参照点B. 参照线C. 参照面D. 参照体4.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A. 米/秒(m/s)B. 千米/小时(km/h)C. 米/小时(m/h)D. 千米/秒(km/s)5.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不变B.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C. 速度和路程都不变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6. 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不变B. 速度时刻变化C. 路程与时间成反比D.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7. 根据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A. 静止状态B.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变速直线运动状态9.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A. 物体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B. 物体在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C. 物体在受力和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D. 物体在受力时的静止状态10. 惯性是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静止时有惯性B. 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时有惯性C. 物体在变速运动时没有惯性D. 以上说法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

12.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

1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________,方向不变。

14. 参照物的选择是________的,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15.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________状态。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简述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并举例说明。

物理竞赛初二试题及答案

物理竞赛初二试题及答案

物理竞赛初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A. 3×10^5 km/sB. 3×10^8 m/sC. 3×10^6 m/sD. 3×10^7 m/s2. 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B. 惯性与物体的形状无关C. 惯性与物体的颜色有关D. 惯性与物体的温度有关3.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A. 地球绕太阳公转B. 钟摆来回摆动C. 植物的生长D.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A. 静止状态B.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旋转状态D. 任意运动状态5. 以下哪种力属于非接触力?A. 摩擦力B. 重力C. 支持力D. 磁力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m/s²,那么在第3秒内物体的位移是:A. 6mB. 8mC. 10mD. 12m7.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光的反射8. 以下哪种物质的密度不是1g/cm³?A. 水B. 酒精C. 铁D. 空气9.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由于大气压力造成的?A. 吸管吸饮料B. 马德堡半球实验C. 飞机升空D. 潜水艇下潜10. 以下哪种物质的熔点最高?A. 冰B. 铜C. 铁D. 金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表示______的单位,1光年等于______米。

2.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_。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______,其中F代表______,m代表______,a代表______。

4.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米/秒。

5.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电压的单位是______,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6. 一个物体的重力为10N,其质量大约是______千克。

(带答案)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基础知识题库

(带答案)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基础知识题库

(带答案)八年级物理力学机械运动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运动会上高速摄像机抓拍甲、乙、丙三位百米比赛运动员,在某时刻三者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从起跑到该时刻,有关甲、乙、丙三位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甲运动员跑得最快C.甲的平均速度最大D.丙运动员每个时段的速度一定都是最小的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

运动的s−t图像。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为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0−t1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D.t3−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3、“教室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天空,是陪伴我们的第二个家”,下列说法最符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最舒适的温度约为40℃B.教室里一支新粉笔的质量约为10kgC.教室内每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D.同学们进出教室行走时的速度约为5m/s4、水平传送带上重叠放置甲乙两个木块,如图所示,两木块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A点处,甲乙一起滑下传送带,在粗糙的地面上一起向右滑行;滑行到B点与墙壁相撞后,乙马上向左运动,最终甲乙在C点停止运动,从B运动C的过程中,甲相对于乙向右滑动一段距离s0。

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在传送带上运动的过程中,甲受到的摩擦力小于传送带对乙的摩擦力②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甲受到向左的摩擦力③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乙一直做减速直线运动④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甲一直做加速直线运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时间之比为1∶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A.1∶4B.4∶ 1C.1∶2D.2∶16、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7、如图所示,是小红和同学们一起,坐在过山车上沿轨道飞驰而下的惊险瞬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
【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M/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M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M/秒?
【例3】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

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
【例4】一队伍(纵队)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

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

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M,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M。

【例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路程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例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8】甲、乙两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甲的速度为2M/秒,乙的速度为6M/秒。

当甲运动20秒后乙开始运动,用图解法求出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和路程。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机械运动
【例1】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

甲在匀速下降。

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乙下降B.甲下降,乙上升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分析】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相对楼房和地面在匀速下降。

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也是以自己或自己所乘的升降机为参照物的。

若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相对地面静止,则乙相于地面匀速下降。

同时乙看见甲在下降,这时甲下降得比乙快。

若甲在乙上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若甲在乙下方,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解】选D。

【评注】研究一个物体怎样运动,首先要确定参照物,看这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怎样变化。

【例2】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千M/小时,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两分钟,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M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M/秒?
【分析】本题有两种解法,一种选地面为参照物,容易理解,但十分繁琐。

一种选河水为参照物,比较简便。

【解法一】以地面为参照物。

设船速为V船,水的流速为V水,船逆流而上的时间t1=2分=120秒。

船调转船头顺流而下的时间为t2。

船逆流而上对地的速度为V船-V水,顺流而下对地的速度为V船+V水。

木箱顺水而下的速度与水速相同,根据路程的等量关系:船顺流而下的路程减去船逆流而上的路程,即为木箱在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即:
(V船+V水)t2-(V船-V水)t1=V水(t1+t2)化简后得到V船t2=V船t1∴t2=t1=120秒∵V 水(t1+t2)=600M∴V水=2.5M/秒
【解法二】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木箱落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

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V船,因此,船追赶木箱的时间和自木箱落水到发觉的时间相等,即等于2分钟=120秒,木箱落入水中漂流时间为120秒+12 0秒=240秒,漂流距离为600M。

故木箱漂流速度即水的流速
【评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但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使问题简单化。

【例3】某人身高1.7M,为了测试路灯的高度,他以路灯正下方沿平直公路以1M/秒的速度走开。

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M,再经过2秒钟,他的影子长为1.8M。

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分析】我们要先画出图形,利用数学知识求解。

【解】作示意图2—3
设人由B处走至B′处。

由题意和:BC=1.3MB′C′=1.8M人高h=DB=D′B′=1.7M,设灯的高度为H,O A=H,EA=h。

BB′=Vt=1M/秒×2秒=2M CB′=BB′-BC=2M-1.3M=0.7M CC′=B′C′+CB′
=1.8M+0.7M=2.5M△OAC∽△OED解之H=8.5M
【评注】由此题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例4】小明的家与学校之间有一座山,每天上学的过程中,有五分之二的路程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

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36分钟,如果小明上坡行走速度不变,下坡行走速度也不变,而且上坡行走速度是下坡行走速度的三分之二。

那么小明放学回家要走多长时间?
【分析】本题解法较多,现给出两种解法。

【解法一】设小明家与学校之间路程为s,下坡行走速度为v,则上坡速度为。

依据题意有
联立①②式,将t上=36分钟代入解得t放=39分钟
【解法二】采用特殊值法。

设从家到坡顶的路程为2,从坡顶到学校的路程为3,设上坡的速度为2,下坡的速度为
3,则将t上=36分钟代入上式得t放=39分钟【评注】解法一为常规解法,解题思路明朗,解法二简单明了,有一定技巧性,不妨一试。

【例5】一队伍(纵队)长120M,正以某一速度匀速前进。

现因有事传达,一通讯员从队尾跑到排头后立即掉头以大小不变的速度从排头跑回队尾。

已知在这一过程中队伍前进了160M,求通讯员在这一过程中往返共跑了多少M。

【分析】通讯员从队尾跑至排头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追击问题;通讯员从排头回到队尾的过程中可以看成是相遇问题。

通讯员从队尾到排头再到队尾所用的时间和队伍前进了160M的时间相等。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系列出方程式求解。

【解】设通讯员的速度为v1,队伍的速度为v2,通讯员从队尾到排头的时间为t1,通讯员从排头回到队尾的时间为t2,由题意得
将v1=2v2代入⑤式得s=320M【评注】解方程有一些数学技巧。

如在联立④⑤式,也可将看成一个未知数后求解。

【例6】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一半时间内的运动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平均速度一定要注意是对应的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解】设总时间为2t,则前半段时间为t,后半段时间也为t,路程分别为s1=v1t,s2=v2t
【评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总路程去除以总时间。

【例7】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汽车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1,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求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此题和上题有所不同。

但求平均速度的基本方法不变。

【解】设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为2s,则前一半路程为s,对应行驶时间,后一半路程为s,对应行驶时间。


【评注】求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究竟采用什么方法,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物理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以及物理量的自身性质决定的。

因此,求解此类问题时,应从物理原理或物理规律出发,全面分析,正确求出平均值。

【例8】甲、乙两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同一方向运动,甲的速度为2M/秒,乙的速度为6 M/秒。

当甲运动20秒后乙开始运动,用图解法求出甲、乙两物体相遇的时间和路程。

【分析】若用图解法求此题,有两种解法。

一是利用速度一时间图像;二是利用路程一时间图像。

【解法一】利用速度——时间图像。

如图2—4所示。

线AB是甲的速度图线,线CD是乙的速度图线,根据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矩形ABNO的面积表示甲物体通过的路程,矩形CDNM的面积表示乙物体通过的路程。

甲、乙相遇时通过的路程相等。

即SABNO=SCDNM又SPBNM为公共区域。

故只需SAPMO=SCDBP即可即OA×OM=CP×PB根据已知条件:OA=2M/秒OM=20秒CP=CM-C P=6M/秒-2M/秒=4M/秒将已知条件代入上式得PB=10秒即MN=10秒ON=30秒
当甲物体运动30秒,乙物体运动10秒后,两物体相遇。

可算出此时离出发点距离为60M。

【解法二】利用路程时间图像。

如图2—5所示,甲运动20秒后乙才开始运动。

所以,乙图线的起始点应从时间轴上20秒处画起,两图线倾斜度不同,表示物体运动速度不同。

两条图线相交于P点,从P点作时间轴的垂线交于A,可知甲物体运动30秒,乙物体运动10秒后相遇。

从P点作一条路程轴的垂线交于B,可知,甲、乙两物体通过了60M的路程。

相遇时二人离他们的出发点60M。

【评注】利用图像法解题是一种方法,有些时候,用图像法是比较直观,比较简便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