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6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ESC 2020|(中)具体疾病·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系列6)

ESC 2020|(中)具体疾病·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系列6)

ESC 2020|(中)具体疾病·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系列6)4.6.主动脉缩窄4.6.1 简介与背景主动脉缩窄被认为是全身性动脉病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主动脉狭窄。

它表现为局限性狭窄或一长段发育不良的主动脉(弓)段。

主动脉缩窄通常位于动脉导管接入部位,罕见情况下也可表现为升主动脉、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异位。

相关疾病包括二叶瓣畸形(高达85%)、升主动脉瘤、瓣下狭窄或瓣上狭窄、二尖瓣(瓣上)狭窄(包括降落伞型二尖瓣)、Shone 综合征或复杂先天性心脏缺陷。

主动脉缩窄可与Turner 综合征和williams-beuren 综合征相关。

主动脉缩窄患者中也有心外血管异常的报道,包括右锁骨下动脉起源异常(4-5%)、侧支动脉循环和脑内动脉瘤(高达10%)。

4.6.2 临床表现和自然病程症状和体征取决于主动脉缩窄的严重程度。

重度主动脉缩窄患者通常早期出现相关体征和症状,而轻度病例可能到成年期症状和体征才变得明显,往往只有在高血压检查中才发现主动脉缩窄的存在。

主要症状包括头痛、鼻出血、头晕、耳鸣、呼吸困难、心绞痛、跛行和足部发冷。

进入青春期的主动脉缩窄患者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寿命可达60 岁)。

然而,长期发病率很常见,主要与主动脉的并发症和长期高血压相关183。

该病的自然病程可能会因左心衰竭、颅内出血(来自浆果瘤)、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破裂/夹层、早发冠心病和脑动脉疾病以及相关的心脏缺陷而变得复杂化。

4.6.3 诊断检查一般原则见3.3 节所有考虑主动脉缩窄的患者都必须给与上下肢血压的测量。

上下肢之间的血压差(收缩压≥20 mmHg)表明缩窄明显。

下肢脉搏微弱或无脉搏或放射性股动脉脉搏延迟也提示明显缩窄。

·建议测量动态血压(右臂)来明确高血压的诊断(24h 平均收缩压>130 mmHg 和/或舒张压>80 mmHg)。

·其他发现包括胸骨上震颤(近端阻塞)、肩胛间收缩期杂音或连续性杂音(由于侧支血管)。

心指南|ESC2019室上速指南,知道这些就够了!

心指南|ESC2019室上速指南,知道这些就够了!

心指南|ESC2019室上速指南,知道这些就够了!01窄QRS波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重点: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窄QRS波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迷走神经刺激无效时首选静推腺苷(Ib推荐),腺苷无效时可静脉使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β-受体阻滞剂(IIa推荐)。

更新:1.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由原来的I类推荐降级为IIa类。

2.β受体阻滞剂由原来的IIb类推荐升级为IIa类。

3.胺碘酮和地高辛新指南中未再提及。

02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更新:1.普鲁卡因胺由原来的I类推荐降级为IIa类。

2.腺苷由原来的IIb类推荐升级为IIa类。

3.胺碘酮由原来的I类推荐降级为IIb类。

4.索他洛尔和利多卡因新指南中未再提及。

03窦速的处理重点:1.强调对可逆原因进行评估和处理。

2.生活方式干预无效且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单用β-受体阻滞剂,或与伊伐布雷定联用(IIa)。

04体位性心动过速的处理更新:1.增加盐水摄入量的推荐由2003年的IIa降为IIb。

2.其他治疗包括头向上倾斜睡眠、压缩长筒袜、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氟氢可的松、可乐定、哌醋甲酯、氟西汀、促红细胞生成素、麦角胺、奥曲肽和苯巴比妥等在新指南中未再提及。

3.如果上述干预无效,新指南仍推荐使用米多君、低剂量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或吡多司他明(IIb)。

4.2019年指南新增伊伐布雷定可用于治疗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IIb)。

05局灶性房速的急诊处理更新:1.氟卡尼/普罗帕酮由原来的IIa类推荐降级为IIb类。

2.β受体阻滞剂由原来的I类推荐降级为IIa类。

3.胺碘酮由原来的IIa类推荐降级为IIb类。

4.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和地高辛在新指南中未再提及。

06局灶性房速的长期治疗重点:1.首选导管消融(I类推荐),药物治疗的推荐级别均有所下降。

2.2019年指南新增伊伐布雷定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长期治疗(IIb)。

更新:1.β受体阻滞剂由原来的I类推荐降级为IIa类。

2019 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19 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19 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解读(全文)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管理工作组携手欧洲儿童和先天性心脏病协会(AEPC)于8月31日在2019 ESC年会上公布了最新的室上速管理指南[1](以下称新指南),这是继2003年ESC 室上速管理指南以及201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律协会(HRS)成人室上速管理指南后的重要更新。

十余年来,随着导管消融治疗技术和三维标测系统的普及、发展与成熟,室上速的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比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因可根治绝大部分室上速,其地位已得到稳步提升,改变了该类疾病的治疗格局。

新指南立足于循证医学证据,总结了16年来业内已发表的研究证据,为室上速患者的管理提供专业指导。

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既往指南,对新指南的重要推荐逐一进行解读和评述,指出我们的问题和差距以及发展方向。

一、药物治疗推荐存在变迁伊伐布雷定作为一种窦房结起搏通道(If通道)特异性抑制剂,目前主要应用于心室率控制不佳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以期进一步降低心血管死亡及住院的发生率[2]。

由于其特异性作用,该药可选择性抑制窦房结的起搏电流,在不引起低血压的同时可显著减慢心率。

2015年ACC/AHA/HRS已推荐该药可单独或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症状性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IST)(Ⅱa类推荐,C级证据)[3],新指南进一步扩大了该药的适应证,推荐该药可考虑用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Ⅱb类推荐,C级证据)以及传统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普罗帕酮以及氟卡尼)治疗无效的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Ⅱb类推荐,C级证据)。

但同时新指南也指出,该药可能影响神经体液调节反馈机制,从而增加交感神经张力,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风险,部分针对心力衰竭或冠心病患者的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伊伐布雷定可能增加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风险。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纲要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纲要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纲要概述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诊断及外科手术、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先心病患儿能存活至成人。

本章简述常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分类1 、无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单纯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口狭窄、右位心等。

2、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类型有心房间隔缺损、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垫缺损等。

少见的类型有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左心室-右心房沟通、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冠状动静脉瘘等。

3、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以法洛四联症及三联症、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 Anomaly)伴异常房间交通、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艾森门格尔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等较常见。

而永存动脉干、单心室、右室双出口、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肺动静脉瘘等少见。

自然病程和转归在儿童期接受了成功的姑息性或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者,大多可进人成人期。

未接受手术或介入治疗者(畸形轻,不需要手术治疗;畸形复杂,病情严重,难以纠治;因非医学的其他原因而未接受手术治疗)部分可进人成人期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口狭窄、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法洛四联症、Eisenmenger 综合征等。

少见类型有右位心、纠正性大血管转位、三尖瓣下移畸形、主动脉缩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静脉瘘、主动脉瓣上或瓣下狭窄等。

病人的转归:病变轻者可长期存活而无症状。

随着年龄增长,在原有畸形的基础上病变发展变化,使病情加重或临床表现发生改变。

在儿童期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其转归和预后与手术矫治的程度有关。

外科手术在心脏遗留的瘢痕,可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基础。

临床表现1、心力衰竭由于长期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可使心脏扩大,心室壁肥厚和纤维化,心肌收缩力降低。

心力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AHAAC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

AHAAC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

AHA/AC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随着小儿心脏病学和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技术的发展,以往难以存活的复杂CHD得以治疗,约90%的患者可存活至18岁,致使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的患病率不断提高。

近年来部分西方发达国家ACHD患者的数量已超过儿童患者。

然而,儿童时期的成功诊治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完全治愈,几乎所有的ACHD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与基础CHD或手术相关的后遗症,有些需要数十年才能表现出来;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获得性心脏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心衰等)的风险也增加。

基于不断发展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诊疗技术,美国心脏协会(AHA)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于2018年8月联合发布了《2018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本指南是对《2008 ACC/AHA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管理指南》的全面修订,旨在为ACHD患者的各级诊疗人员提供指导。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评估和管理1.严重程度分级2008年ACHD指南是依据解剖学特点对CHD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但在临床实践中,解剖结构相同的患者手术修复方式可能不同,导致其生理特点也不尽相同。

新版指南提出新的AP分级方法,首先与2008版指南类似,根据解剖复杂程度(Anatomy)分为I-III级,I级为简单CHD,II级是中等复杂CHD,III级为复杂(复合)CHD畸形,新版指南在此基础上又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特点、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多器官功能、运动耐量等生理变量(Physiological Stage)将患者分为A,B,C,D四个不同等级。

与2008版指南的分级标准相比,新的分级不仅体现了疾病整体的严重程度,还具有预后预测价值,可指导治疗方案及随访策略的制定。

2.成人先心病患者转诊及管理儿童CHD患者长大成人后在诊疗上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ACHD专业诊疗机构及相关转诊机制,缺乏对患者及监护人的培训,缺乏患者的综合管理等,导致许多CHD患者在青春期之后面临诊疗的空白。

ESC 2020|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指南(全文)

ESC 2020|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指南(全文)

ESC 2020|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指南(全文)90%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能够存活到成年。

因此,目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年人比儿童多。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建议,需要让这些患有慢性终身疾病的成年人拥有过上正常生活机会。

该指南于2020年8月29日在线发布在《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和ESC 网站上。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心脏和/或大血管(直接连接心脏的血管)出现的任何结构缺陷。

先天性心脏病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身心健康、社交和工作。

大多数患者无法与同龄人进行同等水平的活动,再加上意识到自身的慢性疾病,这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指南工作组主席,德国明斯特大学医院成人先天性和瓣膜性心脏病负责人Helmut Baumgartner教授说:“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需要长期的随访和治疗,也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限制了其就业选择,并难以获得保险。

在这些过程中指导和支持患者是护理工作的固有部分。

”所有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年人都应该至少在专科中心就诊一次,来确定其就诊周期。

考虑到焦虑和抑郁是其常见问题,这些中心的团队应该包括专业护士、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

指南工作组主席比利时根特大学医院(Ghent University Hospital)心脏病专家和临床遗传学家Julie De Backer教授说,患有某些疾病(如肺动脉高血压)的妇女禁止怀孕。

建议妇女及其配偶进行受孕前咨询,以确定后代缺陷的风险和胎儿筛查的选择。

关于体育运动,每种情况都提供了建议。

De Backer教授说:“在考虑其疾病性质和自身的能力的情况下,应鼓励所有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年人进行锻炼。

”指南规定了何时以及如何诊断并发症。

包括主动监测心律失常,心脏成像和血液检测,以检测心脏功能问题。

指南对于如何及何时治疗并发症提供了详细的建议。

心律失常是疾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南强调正确和及时转诊到专业治疗中心的重要性。

ESC 2020|(上)概述·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系列2)

ESC 2020|(上)概述·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系列2)

ESC 2020|(上)概述·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系列2)3 概述3.1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先心病的发病率为每1000 名新生儿中有9 名,而且有很大的地理差异。

2,3 在许多西方以及发达国家由于胎儿筛查和终止妊娠,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正在下降,而全球范围内的总体发病率正在上升4。

由于过去几十年来医疗、外科手术和技术的进步,>90%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出生后都能活到成年5。

因此,每个国家成人先心病的发病率正在升高且目前已经远远超过了儿童先心病的人数6. CHD 可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参见表4)。

表4 先天性心脏病复杂性分类ASD=房间隔缺损;AV=房室;AVSD=房室间隔缺损;CHD=先天性心脏病;HTAD=遗传性胸主动脉疾病;LV=左心室/心室;PA=肺动脉;PAP=肺动脉压力;PDA=动脉导管未闭;VSD=室间隔缺损。

3.2 医疗管理团队的组建当CHD 患者接近成年时,他们需要转移到ACHD 管理中心。

这种转移之前应该有一个预备性的过渡阶段,根据病人的需要,这一阶段会持续到成年。

需要专门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培训计划来满足这些患者群体的需求7。

重要的是,对ACHD 患者的管理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图1),而且还需要预先制定管理计划。

ESC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工作组发表了一份关于在欧洲ACHD 亚专业组织管理和培训的建议书8.该建议书参考了以前的ESC 指南9,并将患者管理分为三个级别:(i)需要专门护理中心护理的患者,(ii)可适当的与成人心脏病服务机构建立共享护理的患者,以及(iii)可在非专科诊所管理的患者(如需要,可获得专业护理)。

专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要求是如表5 所述。

心脏缺陷的复杂性不应是将患者分配到何种程度护理的唯一标准。

尽管复杂缺陷患者可以很容易地分配到高水平的护理中心,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是解剖上简单的缺陷也可能需要专科护理[例如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

ESC 2020|引言·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全文)

ESC 2020|引言·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全文)

ESC 2020|引言·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全文)2 引言2.1 为什么需要新的成人先天性性脏病的管理指南自上一版《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HD)管理指南》于2010 年发布以来,这一患者群体的管理已经积累了新的临床证据,特别是在经皮介入技术和对手术时机、导管介入以及药物治疗方面的风险分层。

这些促使对上版指南进行修订。

由于成年人合并先心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人数越来越多,包括老年人,因此在整个患病人群中,成年人先心病这个词似乎不再合适,因此被成人先心病(ACHD)所取代。

这也符合国际文献表达。

2.2 指南内容ACHD 的决策包括准确诊断、干预时机、风险评估和选择最合适的干预措施。

此外,还具体讨论了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PH)和抗凝治疗等方面内容。

指南侧重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管理,关于心内膜炎、孤立性瓣膜病和主动脉疾病的更多细节,请参阅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出版的相关单独指南文件。

2.3 指南新的格式新的指南已经通过调整以便于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并通过简明、清晰的建议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在指南的最后,第5 节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第6 节总结了关键信息。

更多背景信息请参考ESC 心血管病学教科书1。

2.4 如何使用指南指南指定委员会强调,许多因素最终决定一个限定范围内的个体患者如何进行最适当的治疗。

这些因素包括诊断设备的可用性,心脏病专家和外科医生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先天性心脏手术和经皮介入治疗领域,以及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医学知识的患者的期望。

此外,由于缺乏ACHD 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大多数建议主要是基于回顾性和前瞻性观察研究和登记注册研究的专家共识的结果。

因此,在某些临床情况下,指南的偏差可能是适当的。

2.5 2020 指南的更新点表3 概述了精选修订建议、新建议和新概念6MWT=6 分钟步行试验;AAOCA=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AAOLCA=左冠状动脉异主动脉起源异常;ACAPA=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ACHD=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F=心房颤动;ALCAPA=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ARCAPA=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AS=主动脉瓣狭窄;ASD=房间隔缺损;AV=房室;AVSD=房室间隔缺损;BNP=B 型利钠肽;ccTGA=先天性纠正大动脉转位;CHD=先天性心脏病;CMR=心脏磁共振;EF=射血分数;HTAD=遗传性胸主动脉疾病;IART=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LR=从左到右;LV=左心室/心室;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OT=左心室流出道;LVOTO=左心室流出道梗阻;N=新建议;PAH=肺动脉高压;PAH-CHD=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AP=肺动脉压力;PDA=动脉导管未闭;PFO=卵圆孔未闭;PH=肺动脉高压;PR=肺动脉瓣反流;PVR=肺血管阻力;Qp:Qs=肺-体循环流量比;R=修订建议;RA=右心房/心房;RL=右向左;RV=右心室/心室;RVED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S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OT=右心室流出道;RVOTO=右心室流出道梗阻;RVSP=右心室收缩压;SVT=室上性心动过速;TGA=大动脉转位;TGFBR=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OF=法洛四联症;TPVI=经导管肺动脉瓣植入术;TR=三尖瓣反流;TV=三尖瓣;UVH=单室心;VSD=室间隔缺损;VT=室性心动过速;WU=Wood 单位。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指南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指南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指南一、房间隔缺损【概述与分型】房间隔缺损(atrialseptaldefect,ASD)简称房缺,是指原始心房间隔在发生、吸收和融合时出现异常,左右心房之间仍残留未闭的房间孔。

根据房间隔缺损发生的部位,分为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位于心房间隔下部,其下缘缺乏心房间隔组织,而由心室间隔的上部和.共尖瓣与二尖瓣组成;常伴有二尖瓣前瓣叶的裂缺,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少数有三尖瓣隔瓣叶的裂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房间隔吸收过多,或继发性房间隔发育障碍导致左右房间隔存在通道所致。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根据其发生的部位,通常可分为4型:1.中央型:又称卵圆孔型,最常见,发病率占总数的75%以上;绝大多数病例,缺损为单发性的,呈椭圆形,长1-3cm,位于冠状窦的后上方,相当于卵圆窝的部位,周围有良好的边缘。

缺损距离传导系统较远,术后良好。

但个别病例的缺损,可呈筛孔形。

2.下腔型:缺损位于房间隔的后下方,位置较低,呈椭圆形,下缘缺如,与下腔静脉入口相延续,左心房的后壁构成缺损的后缘,有时伴有下腔静脉瓣,手术操作时应特别注意。

3.上腔型:又称静脉窦型,位于房间隔的后上方,紧靠上腔静脉的入口,缺损下缘为明显的新月型房间隔,上界缺如,常和上腔静脉连通,常合并有部分性右肺静脉异位引流。

4.混合型:即同时兼有上述2种以上的房隔缺损。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一)临床表现:根据缺损的大小及分流量的多少不同,症状轻重不一。

缺损较小者,可长期没有症状,一直潜伏到老年。

缺损较大者,症状出现较早,婴儿期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反复发作性肺炎。

一般。

房间隔缺损儿童易疲劳,活动后气促。

心悸,可有劳力性呼吸困难。

患儿容易发育不良.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在儿童时期,房性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肺血管栓寒和心力衰竭发生极少见。

随着右心容量负荷的长期加重。

病程的延长,成年后,这些情况则多见。

先心病诊疗指南

先心病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先心病部分目录第一章症状篇 (1)第一节呼吸困难 (1)第二节青紫 (1)第二章疾病篇 (3)第一节动脉导管未闭 (3)第一节房间隔缺损 (5)第三节卵圆孔未闭 (7)第四节室间隔缺损 (8)第五节主动脉瓣狭窄 (12)第六节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17)第三章基本操作技术 (20)第一节心脏导管术 (20)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造影 (22)第三节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23)第一章症状篇第一节呼吸困难呼吸困难(Dyspnea)是心脏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儿安静休息时常无呼吸困难,而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重者休息或轻度活动都出现呼吸困难。

除有呼吸频率增加外,尚有强度和节律的改变。

婴儿表现为呼吸浅快,吸吮乏力,吃奶数口就停歇,且易呕吐、呛奶,出汗多,常喜欢竖抱。

年长儿则表现为呼吸短促,费力,自觉空气不够。

小儿突发性呼吸困难要注意急性肺水肿和左心衰竭。

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等表现。

主要见于患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等。

第二节青紫青紫(Cyanosis)是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如大血管错位,法乐氏四联症等)的突出表现。

可于出生后持续存在,也可于出生后三至四个月逐渐明显,在口唇、指(趾)甲床、鼻尖最明显。

而潜伏青紫型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平时并无青紫,只是在活动、哭闹、屏气或患肺炎时才出现青紫,晚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时可出现持续青紫。

青紫有中央型、周围型及差异性之分。

中央型青紫是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所引起,常低于85%,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均青紫,以四肢末端、面颊及口腔粘膜明显,并有眼结膜充血。

中央型青紫有心源性及肺源性之分,心源性为先天性心脏病中右心系统的血液分流入左心系统,如法乐氏四联症、肺静脉畸形引流、三尖瓣闭锁等均见明显青紫,吸氧后不能缓解。

而因呼吸系统的疾患如肺炎、肺气肿、肺泡通气不足、氧弥散障碍等情况,因低氧饱和度的血回流入左心至动脉系统,亦可以出现中央青紫,吸氧后可缓解或减轻,为肺源性,可以此鉴别。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知识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知识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知识目录1.概述2.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特征3.常用术语解释4.介入治疗的概念及优势5.适应症与禁忌症6.介入治疗的详细方法7.治疗后的管理与随访8.并发症及其处理9.详细案例分析10.总结1. 概述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指成人时期确诊或依然存在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存活至成年。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心导管进行治疗,相较于传统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2.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特征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ASD):房间隔的缺损导致左、右心房之间异常的血液通道。

•室间隔缺损(VSD):室间隔的缺损导致左、右心室之间异常的血液通道。

•动脉导管未闭(PDA):胎儿期动脉导管未能在出生后闭合,导致动脉血液回流。

•法洛四联症(TOF):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

•肺动脉瓣狭窄(PS):肺动脉瓣狭窄导致右心室流出道阻塞。

3. 常用术语解释•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等微创技术进行的治疗手段。

•心导管:用于检查和治疗心脏疾病的细长柔软管子。

•封堵器:用于关闭心脏内异常通道的装置。

•瓣膜球囊扩张术:使用球囊扩张狭窄的心脏瓣膜。

4. 介入治疗的概念及优势4.1 概念介入治疗是指通过皮肤穿刺技术,将导管、封堵器、支架等微创器械引入心血管系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4.2 优势•创伤小:避免开胸手术。

•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风险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

•适应广:适用于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类型。

5. 适应症与禁忌症5.1 适应症•房间隔缺损(ASD):缺损直径适中,边缘光滑。

•室间隔缺损(VSD):适合导管治疗的缺损类型。

•动脉导管未闭(PDA):适合封堵器封闭的导管大小。

•肺动脉瓣狭窄(PS):适合球囊扩张术的狭窄部位。

5.2 禁忌症•缺损边缘不规则或太大:不适合封堵器。

ESC2019丨室上速新指南,要点一文总结

ESC2019丨室上速新指南,要点一文总结

ESC2019丨室上速新指南,要点一文总结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在每分钟100次以上。

8月31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携手欧洲儿童和先天性心脏病协会(AEPC)共同制定的SVT指南,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EHJ),并在ESC官网同步更新,指南为所有类型的SVT患者给出了诊疗建议。

SVT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SVT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0.2%。

女性患SVT的风险是男性的2倍,≥65岁的人群患SVT的风险是年轻人的5倍以上。

SVT 通常突发突止,症状包括心悸、疲劳、头轻、胸部不适、呼吸短促和意识改变等。

与室性心律失常不同,SVT出现于心房以及心室上方的传导系统中,急性期很少危及生命。

然而,如果不治疗,大多数长期存在的SVT会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增加卒中风险,影响生活质量。

推荐(What to do)要点窄QRS波心动过速(未知明确病因)的急诊处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1. 推荐所有患者于心动过速发作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I类推荐,C级证据)。

2. 推荐所有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改良Valsava动作尤佳(I类推荐,B级证据)。

3. 若迷走神经刺激无效,推荐静脉推注腺苷6~18 mg(I类推荐,B级证据)。

图1.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

宽QRS波心动过速(未知明确病因)的急诊处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1. 推荐所有患者于心动过速发作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I类推荐,C级证据)。

2. 推荐所有患者行迷走神经刺激术(I类推荐,C级证据)。

局灶性房速的治疗长期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局灶性房速,尤其是临床呈无休止性房速或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推荐导管消融治疗(I类推荐,B级证据)。

图2. 局灶性房速的急诊处理。

图3. 局灶性房速的长期治疗。

大折返性房速的治疗房扑或伴发房颤患者的抗凝药物推荐同房颤患者(I类推荐,B级证据)。

长期治疗1. 对于症状性且反复发作的三尖瓣峡部依赖性房扑患者,推荐导管消融治疗(I类推荐,A级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ESC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年会上公布了ESC委员会修订的新版成人先天性心脏病(GUCH)治疗指南(简称新指南),8月27日,《欧洲心脏杂志》同期发表。

新指南是继ESC 2003年GUCH治疗指南(简称2003年指南)后,收集了近7年来大量关于GUCH证据资料,反映了GUCH专业领域中的重大进展和先进的临床技术。

新指南包括前言、背景、基本治疗原则、具体问题四大部分。

与2003年指南相比,新指南对内容和篇幅上减少了对GUCH基本治疗原则的描述,而对每一种先心病的诊治更加详细。

2003年指南采用表格形式描述先心病,新指南则用文字叙述方式,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指南,并应用于实践中。

新指南强调,GUCH专业治疗的规范性差和患者数量少致使新指南的证据更多地来源于专家共识而不是强有力的数据证据。

新指南从GUCH发病率和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性检查、治疗原则和非心脏问题四大方面对GUCH基本治疗原则加以陈述。

新指南中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房室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左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缩窄、马凡综合征、右室流出道梗阻、Ebstein’s畸形、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并室间隔缺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单心室、Fontan术后、右室到肺动脉管道、艾森曼格综合征与严重肺动脉高压等18种GUCH相关疾病的治疗进行详细描述。

每种疾病均从背景、临床表现、自然病程、诊断(包括超声、MRI、CT、心导管检查)、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随访(包括运动和锻炼、妊娠、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等问题从六个方面予以描述及建议,并提出干预性
治疗(介入或手术治疗)时机选择的适应证,适应证中的每种情况也均标明了治疗建议和证据级别。

使得临床医生对GUCH在基本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对具体疾病的诊治,特别是手术时机选择的适应证有了具有证据性的认识与理解,并对具体疾病随访评估内容和随访期限及妊娠、运动锻炼情况有了规范化系统性的认识,从而将新指南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原则一:建立成人先心病的专业队伍
随着先心病患者生存率的改善,使得GUCH特别是复杂先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需要更多的专业医疗机构和专业训练人员以适应对这类特殊人群的需求。

新指南建议应成立专业的GUCH医疗机构,并且要充分强调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原则二:按需选择诊断性检查
完整的临床评估在GUCH诊断性检查工作中很重要。

(1)注重完善病史以及患者的生活方式,了解病情变化与进展,避免分析的主观性,仔细评估随访中心脏杂音、血压和心衰症状的变化。

(2)心电图、脉搏血氧和临床体检仍为常规性检查。

(3)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大小、形态和心肺血管发育情况。

(4)心脏MRI检查为GUCH专科医疗机构中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可参考ESC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关于心血管磁共振应用于GUCH的推荐指南。

(5)CT检查日益重要,随着心电同步成像和旋转技术的应用,在未来几年中CT检查将更具有吸引力并可能替代MRI。

(6) 心肺运动试验能综合评判GUCH中客观运动能力,通气效率、心率频
率性、血压反应性和运动所致的心律失常,有广阔的应用范围,且试验终点与GUCH的死亡率相关。

因此,可作为长期随访中的重要部分,并成为对GUCH干预和再干预治疗时机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

(7) 对心脏解剖和生理学改变的检查策略发生改变,有创检查模式将逐
渐被超声心动图、MRI和CT等无创检查模式替代,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行核医学检查。

(8) 心导管检查成为判断特殊解剖和生理学改变的必要手段。

适应证仍为
评价肺血管阻力、左室和右室舒张功能、压力阶差、冠脉情况、心外管道等问题。

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超过体动脉压50%时,心导管术是能够决定是否手术治疗的必需检查。

如严重肺动脉高压时,必需行肺血管反应性试验,以决定能否进行手术矫治。

传统的吸氧试验仍可以应用,但一氧化氮试验效果更好。

(9) 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评估心律失常,必要时行电生理检查。

原则三:人先心病的支持治疗与干预治疗并重
强调GUCH的支持治疗(如对心衰、心律失常、体肺动脉压、栓塞事件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有明显的解剖结构异常则需给予干预性治疗,如介入或手术治疗纠正解剖畸形。

心衰 GUCH心衰与心脏结构正常的心衰治疗不同,治疗更加困难并且缺少相关经验。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能够治疗有症状的快速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其副作用使其治疗作用弱,很少有证据证实抗心律失常药物在GUCH 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猝死是GUCH中特别值得担忧的事件,五种已
知有猝死危险的先心病是法洛四联症、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狭窄、单心室。

不能解释的晕厥也是猝死的报警事件,对先心病猝死的预防,新指南给予以下治疗建议:①排除可逆原因所致心脏骤停的患者,置入ICD(Ⅰ,B)。

②自发性持续性室速者应行心导管检查并由电生理专家进行评估;建议先行射频消融术或手术消融术,如不成功则置入ICD(Ⅰ,C)。

③电生理检查后仍无法解释的晕厥和左心功能受损者,排除可逆性因素时可置入ICD(Ⅱa,B)。

④对成对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患者需行电生理检查以评估持续性室速的危险性(Ⅱb,C)。

⑤不推荐单纯性室早患者使用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Ⅲ,C)。

手术治疗许多GUCH患者儿童时期已行先心病手术治疗,在成年人期间仍需手术矫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早期手术患者出现残余或新的血液动力学改变;②儿童期先心病诊断未明确或忽视病情进展至成人期而需手术矫治;③早期行姑息性手术治疗。

GUCH患者手术的麻醉和护理与普通手术不同,应认识到即使很小的非心脏手术也具有高风险性,精心的术前准备和术中监测对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此外,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仍为GUCH手术治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介入治疗在GUCH的数量和范围明显增加时,介入治疗改善了患者手术的需要。

部分复杂先心病通过杂交手术、体循环系统和肺动脉支架及经皮瓣膜置换术等介入新技术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疗效。

临床中决定介入治疗应经过慎重考虑和多学科讨论,目前尚无证据证实介入治疗比手术疗效
差。

GUCH专科医疗机构应具有介入治疗的能力,适宜的设备以及联合治疗的医疗技术支持。

将来,GUCH专业机构将成为包括介入、杂交手术和手术室的综合学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 GUCH患者患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风险要高于普通人群,ESC已更新了IE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指南。

新指南特别强调,良好的口腔和牙科卫生保健会减少IE的发生;静脉导管和各种有创性医疗操作中的无菌措施在减少医疗相关性IE方面具有重要作用;GUCH患者应当放弃身体打孔和纹身;建议具有IE高危人群在行发生IE高危操作过程中,应该采用预防性感染措施。

此项更新是建立在心脏专家、内科和牙科医生及与患者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从伦理学角度上讲,这些医生应在最终做出决定前共同讨论抗生素预防治疗的潜在益处和害处。

原则四:解决非心脏问题需多科协作
GUCH患者面临许多问题,包括保险、非心脏手术、运动和锻炼、避孕和妊娠等非心脏相关性社会和心理问题。

GUCH医生必须认识到这些挑战,帮助患者及具有社会心理问题的家庭,在多学科工作的基础上提供社会心理支持。

GUCH患者的运动和锻炼应建立在个人能力的基础之上,专业医生应给予患者相关运动和锻炼测试及建议。

在妊娠方面,新指南指出严重的肺高压患者妊娠后母亲死亡率高达30%~50%,主动脉根部扩张如马凡综合征及类似症状等患者妊娠有高风险性,血氧饱和度低于85%者妊娠后活产胎儿出生率<12%。

此外一项前瞻性
研究认为EF≤40%,NYHA≥Ⅱ级或紫绀,左心梗阻(主动脉瓣口面积<1.5 cm2,压力阶差>30 mmHg,二尖瓣瓣口面积<2.0 cm2),早期出现心脏事件(心衰、脑卒中、心律失常)为妊娠的高危因素,GUCH患者无上述表现则妊娠的风险较低;推荐GUCH患者妊娠16~18周应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医生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作用,特别不应使用ACEI、ARB和胺碘酮等药物。

此外临床医生还应给予GUCH患者遗传学咨询相关信息。

患有先心病的母亲其下一代患先心病的几率为2%~50%,远较患先心病的父亲其下一代患先心病的几率高。

先心病再发生率多发生在单基因病变和染色体畸形的患者身上,其他病因导致的先心病再发生率达2%~4%。

结语
我国GUCH的治疗水平极不平衡,因此,我们在学习ESC新指南时,应对照自身薄弱环节,逐步提高我国GUCH规范化治疗水平,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更多的证据,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自已的指南,并将其诊疗经验推向世界。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