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ppt12
合集下载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文意概括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 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 羽扇纶巾——英俊儒雅;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文意概括
解读上阙
•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 豪迈、奔放之情 •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 周瑜 •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
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 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 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 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拓展提升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而去。
文意概括
解读下阙
•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 2.对比目的是什么? •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课件PPT

*
*
目 录
01
学习背景
02
课文解读
03
课堂检测
04
延伸拓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第壹部分
学习背景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译文】傲慢之心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上不可自满,欢乐不可到极点。 【领悟】处事,当平静;待人,当平和;关系,当平衡;自我,当平常。 2.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译文】修养自身的品德,说到都能做到,这是美好的品行。 【领悟】要懂得行胜于言的道理,不要总是喋喋不休而不见诸行动。一个智者,应时刻不忘修身和履行最近的诺言。
苏东坡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
猜一猜他是谁?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知识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 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
目 录
01
学习背景
02
课文解读
03
课堂检测
04
延伸拓展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第壹部分
学习背景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译文】傲慢之心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意志上不可自满,欢乐不可到极点。 【领悟】处事,当平静;待人,当平和;关系,当平衡;自我,当平常。 2.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译文】修养自身的品德,说到都能做到,这是美好的品行。 【领悟】要懂得行胜于言的道理,不要总是喋喋不休而不见诸行动。一个智者,应时刻不忘修身和履行最近的诺言。
苏东坡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
猜一猜他是谁?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知识目标: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 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1)公瑾__j_ǐ___n__ •
(3)樯橹__q_i_á___n_g lǔ ••
(5)还酹江月__l_è___i_ •
(2)羽扇纶巾____g_u_ā__n • (4)华发___f_à____ •
基础夯实
①大江__长__江___________ ②风流人物_杰__出__的__历__史__人__物__ ③故垒_旧__时__军__队__营__垒__的__遗迹 ④周郎__周__瑜___________ ⑤雪____浪__花_________ ⑥小乔初嫁了_周__瑜__娶__小__乔__已__经__多年,此处说是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 ⑦樯橹__代__指__曹__操__的__水__军_ 战船。 ⑧多情_多__情__人__,__代__指__苏__东坡的原配夫人王氏。
明确:写景特点:①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 ②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当,“淘尽”二字势不可回。 ③显示出长江的非凡气象。 ④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历史的长河带走了一切,就是风流人 物也不能幸免,对历史的咏叹升华为对哲理的咏叹 作用:这三句泛写词人凭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是全词的起兴之笔,创造了一 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制造声势。“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倒装句,宾语前置,正确的语序为“神游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
品读诗歌,小组合作
(1)赏析“乱”、“穿”、“惊”、“拍”、“卷”、“雪”几个字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在全词起 什么作用? (3)在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之前,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 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3)樯橹__q_i_á___n_g lǔ ••
(5)还酹江月__l_è___i_ •
(2)羽扇纶巾____g_u_ā__n • (4)华发___f_à____ •
基础夯实
①大江__长__江___________ ②风流人物_杰__出__的__历__史__人__物__ ③故垒_旧__时__军__队__营__垒__的__遗迹 ④周郎__周__瑜___________ ⑤雪____浪__花_________ ⑥小乔初嫁了_周__瑜__娶__小__乔__已__经__多年,此处说是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 ⑦樯橹__代__指__曹__操__的__水__军_ 战船。 ⑧多情_多__情__人__,__代__指__苏__东坡的原配夫人王氏。
明确:写景特点:①境界阔大;“大”“千古”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的广泛内涵。 ②风格雄浑。“东去”二字势不可当,“淘尽”二字势不可回。 ③显示出长江的非凡气象。 ④与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历史的长河带走了一切,就是风流人 物也不能幸免,对历史的咏叹升华为对哲理的咏叹 作用:这三句泛写词人凭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是全词的起兴之笔,创造了一 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制造声势。“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倒装句,宾语前置,正确的语序为“神游
倒装句,正确的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
品读诗歌,小组合作
(1)赏析“乱”、“穿”、“惊”、“拍”、“卷”、“雪”几个字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在全词起 什么作用? (3)在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之前,写“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俞文豹《吹剑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 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 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苏东坡豪放词的风格可见一斑。《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PPT课件

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鉴赏品味
小结上阕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 起对古代英雄的缅 怀。
.
22
三、鉴赏品味
品读下阕,捕捉 有关描写周瑜的 语句,分析周瑜 形象。
.
23
三、鉴赏品味
小乔初嫁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年青得意 英俊潇洒 从容儒雅 指挥若定 足智多谋
.
英风 雄流 周儒 瑜将
24
雄姿英发
羽 扇
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
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
怀。
因此 “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
生的追求,这也是《赤壁怀古》的理趣所在。
.
34
回顾小结
写景
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
怀古 咏史
风流人物 英雄豪杰
抒情
壮志未酬
.
描壮观之景 怀英豪之人 抒未酬之豪情
35
拓 展
.
16
三、鉴赏品味
这三句点明了什么?
点明了怀古的地点、 时间、人物、事件; 借旧时营垒的遗迹, 表明这里曾是千军 万马的大战场。
.
三 国 周
人 道 是
故 垒 西 边
郎
赤
壁
17
三、鉴赏品味
景观2:
赤壁之景雄 奇壮阔。
.
卷 起 千 堆
惊 涛 拍 岸
乱 石 穿 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作品主要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 )的伤感。 (2) 简要赏析这首诗的两种主要的表现手法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昔-今)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怀古伤今
拓展
• (1) 昔盛今衰 • (2) A 今昔对照。东晋时曾经繁华盖世的 这片地方,已是门庭冷落,车马稀疏,荒 草没径了 ;如此名门望族的烟消云散。作 者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感伤。 B 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深沉的昔盛今衰的 感伤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把它寄托在丛生 的野草、西下的夕阳等凄清的景物中。这样 更深沉含蓄。
写景
赤壁景象:
“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 堆雪。”
乱 山崖陡峭不平 穿 山岩高耸入云 惊
水势汹涌澎湃
哪些字写得生动、 拍 传神?
卷
写景
人教版
黄版
———————
惊涛拍岸
惊涛裂岸
怀古
观眼前之景:
江山如画 思历史人事: 三国周郎 抒一己之怀: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欢迎指导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 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 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这样描述他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 其乐”。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拓展 (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 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 全诗加以赏析。
抒怀:
探究: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你是如何理解的?
从愤懑走向平静的自我排解。 消极苍凉,难掩豪放旷达。
初到黄州(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拓展阅读
诗中哪些句子体现出苏轼的旷达情怀?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 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 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 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怀古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 失意
怀古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周瑜 苏轼 34 47 年龄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生活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外貌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职位 际遇 基调 功成名就 奋发得意 功业未就 失意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抒怀:
观眼前之景:
知识 总结
怀古诗词鉴赏方法 1、弄清史实、典故。 2、寻找连接点,体悟感情。 3、品味技巧手法. 用典、对比、借景抒情、烘托映衬
本词艺术特色: 写景、怀古、抒情相结合。
拓展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①乌衣巷:故址在今南京秦怀河南朱雀桥边,本孙 吴卫戍部队营房所在,兵士住宅区。 ②朱雀桥:又 名朱雀航,是秦淮河上的浮桥,面对正南门朱雀门, 故名。东晋太宁二年 (324)以后,以船舶连接而成, 长九十步,宽六丈,是京城内交通要道。③ 王谢: 具体指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樯橹灰飞烟灭
怀古
研读下阕,思考: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周瑜的?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 要选择周瑜?
下阕: 1. 从哪些方面塑造周瑜形象?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 笑 间
_______
怀古
年轻得意 英俊潇洒 从容儒雅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高考 链接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烟。镇 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 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 大著。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 孤独和寂寞, 也表达了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指挥若定 从容破敌
樯橹灰飞烟灭
怀古 2.三国时代人物很多,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择周瑜? 苏轼一生 的坎坷遭遇
• 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新法被贬黄州(湖北)。宋 哲宗时,他又因反对全部废除新法而被贬惠州(广 东),最后到偏远的儋州(今海南).他在晚年曾用 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江山如画 思历史人事: 三国周郎 抒一己之怀: 人生如梦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小乔初嫁,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还酹江月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抒怀:
• .1、最后五句抒发了怎样的人生
感概?
• •
仰慕英雄人物, 感叹功业未成。
2、探究: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 对周瑜的追慕表现的是一种理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 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这反 映了苏轼思想中消极颓废的一面。 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你是如何看待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lěi)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qiáng lǔ)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 “……学士(苏东坡)词,须关 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 江东去。”
观眼前之景:
江山如画 思历史人事: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抒一己之怀:
观眼前之景:
研读上阕,思考: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哪些字写得生动、传神? 2. “惊涛拍岸”与“惊涛裂岸”,你觉得 哪个好,为什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 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 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 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拓展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 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 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 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