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教育思想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1、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史蒂芬·杜威(Stephen M. Dewey)提出的一种教育学理论,它着重于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科学精神以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实证主义主张学习者“要看见而不是相信,要证明而不是推测,要判断而不是被动”,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客观规律。
2、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当学习者可以从实际现象中提炼出一些规律和原理时,就可以从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建立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探究、发现和实践中掌握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智识,认识客观严密的规律。
3、质疑传统的教学模式杜威质疑传统教学中只涉及到记忆和传授信息,而忽略学习者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的过程,他强调倡导学习者探索自己的智慧,而不是被动领受知识,同时他也主张以探究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来学习,不盲从权威的主义,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
4、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除学习知识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杜威认为,要帮助学生更自然地应用所学知识,就需要重视审美教育,准确无误而且深刻地把握情感教育,努力挖掘学生内心深处隐含的价值观。
另外,他也把精神分析作为教育重要的手段,倡导学生学会用心理学的方法深入自我认知,构建更加完整的人格。
5、注重发展个性史蒂芬·杜威教育思想非常强调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他认为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特殊作用,注重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思想和技能,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把握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情感困境,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6、重视多面向的教育史蒂芬·杜威也非常重视多面向的教育,他把传统的学习实践融合了起来,从功利目的出发,通过对学生文化、心理、各种技能及多元需求的研究,来指导教育行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全面的个性的、智慧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价值思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及有用性,走出自由的道路。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
1858至1879年在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期间就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4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此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大学执教,讲授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
在教育学方面著述甚丰,主要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教育与社会》(1899)、《明日之学校》(1915)、《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作。
1. “教育即生活”杜威用“生活”来表示个人与种族的全部经验,而且个人的经验是在不断更新的。
他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作用:一是传递经验,二是交流经验。
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儿童将来的某种生活做预备的。
2. “教育即生长”他把生物学上的名词“生长”搬到教育上来。
所谓“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
因此,儿童的本能是教育最根本的基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儿童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
因此,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即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增长。
3. “学校即社会”杜威强调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型的状态,呈现给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学生应把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
这就是说学生应在学校学习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知识。
4. “从做中学”杜威从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
他认为,在传统学校的教室里,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儿童很少有活动的机会和地方,这样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
杜威教育思想及启发
引言:杜威(JohnDewey)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教育实践的启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思想。
概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经验,倡导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学习,并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重视个体差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发。
正文:一、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1.基于经验的学习:杜威认为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因此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实际经验展开,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需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杜威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评估和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1.学以致用:杜威认为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教育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2.强调社会互动:杜威认为学生通过与社会互动来构建知识和价值观,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社会情境。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尊重个体差异:杜威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学习方式都不同,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支持。
2.学生参与决策:杜威主张学生参与学校和课程决策的过程,这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民主精神。
四、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强调创造性思维:杜威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他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见解。
2.问题解决能力: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并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五、教育的社会意义1.参与社会改革:杜威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为积极参与社会改革的公民,他主张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_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主张从做中学,并且他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中心,主张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一)教育即生活
杜威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认为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传授过时的死知识,并且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
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儿童的生长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而生活就是在不断发展和生长的。
因此他明确提出要以儿童生活为依据设置课程。
并且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因此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环境过好当前的生活。
(二)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和重新组织”。
儿童只有主动去经历一切事物,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
因此,他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原则。
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做事里面求学问。
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因此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
(三)儿童中心论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
因此以儿童为中心要求教师整个教育过程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与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与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与习得知识技能,这就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与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的改造”。
(2)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就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在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就是显而易见的。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就是身心成长与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与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
(4)教学论杜威以教育就是生活、生长与经验的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与教法等作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
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的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就是科学而就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具体地讲就是学校安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
②在教学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她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与读书所获得的知识就是虚渺的。
(5)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就是教育的最高与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与教育过程就是统一的。
”在杜威瞧来,德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就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就是要求结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的。
再次,她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精选试题】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就是(C)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的首要人物”。
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等。
巧记:本质目的加课教思学加道德影响一、本质=论教育的本质杜威的教育观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该命题时,他关注的主要是正规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子形式,学校的生活应该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学校生活应该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
与此相对应,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
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这一观点的实质是要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之富于活力,更有乐趣,更具实效,更有益于儿童发展和社会改造。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的天性,消极的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以外在的动机强迫儿童记诵文字符号,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的现象提出的。
“教育即生长”则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饶廷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然而这种尊重绝非放任自流,任由儿童率性发展。
杜威所理解的生长是动机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要求尊重儿童而不是放纵儿童。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主要教导思想之袁州冬雪创作(1)教导即“生活”、“生长”和“经历的改造”教导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历,丰富人类经历的内容,增强经历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才能,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展和改进经历,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导.由于改造经历必须慎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历可以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导即生活”、“教导即生长”,“教导即为经历的改造”.(2)教导无目标论杜威认为,在不平易近主、不服等的社会中,教导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导者的目标.在平易近主的社会中就分歧了,应当奉行无目标论.在阶层斗争和无产阶层革命日益激化的年月,杜威很强调教导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导目标论的资产阶层性是显而易见的.(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与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历的正当途径.所以教员要把传授知识的讲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土,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历的改造.(4)讲授论杜威以教导是生活、生长和经历的改造的实际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观念分歧的阐述.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学校与科目标相互接洽的真正中心,不是迷信而是儿童自己的社会活动”.详细地讲是学校安插种种作业,把基本的人类事物引进学校里来,作为学校的教材.②在讲授方法上,杜威主张“从做中学”,他认为儿童不从活动而由听课和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是虚渺的.(5)道德教导论杜威说:“道德是教导的最高和最终的目标.”、“道德过程和教导过程是统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导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极力强调道德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气.在实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连系智育达到德育的目标.再次,他很注重教导方法的道德教导作用.【精选试题】在教导目标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导门户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几种典型的教导目标价值取向观】1、教导目标的个人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导目标应从人的赋性、天性需要出发,使人的赋性和天性得到高度发展.2、教导目标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定教导目标不该该从人的赋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导目标的唯一依据.3、教导无目标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导家杜威.他主张“教导即生活”的无目标教导实际.这种实际从根本上否定了教导是一种有目标的培养人的活动.4、教导目标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导目标论.主张教导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导目标要思索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给予个体自由地充分发展,并予以高度重视;但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和汗青来谈人的发展,而是把个体的发展放在一定的汗青范围之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查,因而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杜威教育思想
杜威(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及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的表述了他的教育理论,被视为堪与《理想国》和《爱弥儿》相提并论的专著。
一、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命题关注正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以及个人(儿童)生活的关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学校生活应该与孩子自己的生活相适应,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
它应适应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杜威提出“生命教育”在本质上是针对教育脱离社会生活的现状,和需要改革过时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其更有活力,更有趣,更有效,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社会改革。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进一步提出“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作为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中心。
可见,“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杜威之所以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因为他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能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
杜威希望通过教育改造社会生活,使之更完善、更美好。
2.教育即生长杜威的“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状,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念,要求摒除压抑、阻碍儿童自由发展之物,使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从做中学"等观点。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
"在他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因此,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因此,杜威还认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我们如要度量学校教育的价值,要看它能否创造继续不断的生长欲望,能否供给方法,使这种欲望得以生长。
"在他看来,所谓的"生长"就是指儿童本能发展的各个阶段,不仅包括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使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型的社会。
"在他看来,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
在学校里,必须能够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如同他们的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所上所经历的过程。
这样,"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
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3."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在于这种过程中。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杜威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
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
(一)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促进儿童本能生长的过程。
它有三个从低到高的层次。
一是指因为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就其生理方面来看,儿童“有机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过程。
二是儿童从未成年到成年,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
这种发展是个人从经验中学习而获得的。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儿童虽然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但是成人和教育者对他们进行“辅助”也是必要的。
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儿童具有“不断生长”的欲望,学校教育价值怎样,要看他能将这件事办到什么程度。
三是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成人和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习惯与品性的形成。
(二)教育即生活杜威指出,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
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利用儿童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应把教育与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他把教育与生活、生长与发展视为同一意义的概念,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
教育既始于社会又将归于社会。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者之中,社会生活是整合其它两种生活的关键。
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
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生长的基础。
教育上的许多失败就是由于它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一基本原则,教育丝毫也离不开生活。
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了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了什么目的。
如果关闭在一个孤立的学校里,我们就没有指导原则。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
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 不单是有机体受着
环境塑造 , 还存在着有机 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 在教育
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种经过选择 的 、 净化 的 、 理想的社 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
力量。杜威提出“ 教育即生活” 实质上是针对当时教育脱 体。 在经验过程中, 儿童不仅获得知识 , 而目 形成能力 、 养 离社会生活的现状 , 要求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 成 品德 。“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儿童身心的各 种因素的
校 生活 , 使 之更有活力 , 更有乐趣 , 更具实效 , 更有 益于儿 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
些, 学术陛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也并非永 匣 不变的, 是 新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探 索与实践D 】 . 创新 人 才教 育 , 2 o 1 3 ( o 5 ) . 随着社会与文化理念的发展而变化的。但有一点可以肯
定, 那 就是 : 学术 陛普 通高 中这 一全新 的高 中办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式 ,
会生活, 使学校成为—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二、 教 育 即 生 长
童兴趣, 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陛, 同时
要注意改善外部条 件 , 以使儿童 的经验更具教 育价值 。 从这个 意义而言 , 杜威 的“ 教育 即经验 的改造” 是指
杜 威的“ 教育 即生长” 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 的儿童
发展观和教育观。 他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 童天 l 生, 消极 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 因素在外部环境 和人 的主动经验过 地对待儿童 ,不考虑儿童 的需要 和兴趣 的现状 ,提出了 程 中统一的全面改造 、 全面发展 、 全面生长的过程 。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一)
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一)引言概述杜威是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
本文将以《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一)》为题,深入探讨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
正文内容一、体验式教育杜威强调通过体验来构建学习,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 强调学习的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来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3.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并通过讨论和合作来促进学习。
4. 强调教学过程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杜威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现个性化的教育。
1. 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和发展潜能。
2.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速度。
3. 强调个体差异的存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倡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三、实践教育杜威主张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1. 强调学习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2. 提倡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促进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 重视学生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倡导跨学科的实践教育,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结综上所述,杜威的三大教育思想为体验式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教育。
体验式教育通过体验来构建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参与性;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和独立思考;实践教育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考察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
杜威的重要教导思惟(1)教导即“生涯”.“发展”和“经验的改革”教导能传递人类积聚的经验,丰硕人类经验的内容,加强经验指点生涯和顺应社会的才能,从而把社会生涯维系起来和成长起来.广义地讲,小我在社会生涯中与人接触.互相影响.慢慢扩展和改良经验,养成道德品德和习得常识技巧,这就是教导.因为改革经验必须慎密地和生涯扣为一体,并且改革经验可以或许促使小我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导即生涯”.“教导即发展”,“教导即为经验的改革”.(2)教导无目标论杜威以为,在不平易近主.不服等的社会中,教导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导者的目标.在平易近主的社会中就不合了,应当奉行无目标论.在阶层奋斗和无产阶层革命日益激化的年月,杜威很强调教导在改良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导目标论的资产阶层性是显而易见的.(3)“黉舍即社会”杜威以为人们在社会中介入真实的生涯,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革经验的合法门路.所以教师要把传授常识的教室变成儿童运动的乐土,引诱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运动,从运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格和获得常识,实现生涯.发展和经验的改革.(4)教授教养论杜威以教导是生涯.发展和经验的改革的理论为基本,对教材和教法等作出和传统不雅念不合的阐述.①在教材的选择上,杜威建议“黉舍与科目标互相接洽的真正中间,不是科学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运动”.具体地讲是黉舍安插各种功课,把根本的人类事物引进黉舍里来,作为黉舍的教材.②在教授教养办法上,杜威主意“从做中学”,他以为儿童不从运动而由听课和念书所获得的常识是虚渺的.(5)道德教导论杜威说:“道德是教导的最高和最终的目标.”.“道德进程和教导进程是同一的.”在杜威看来,德育在教导中占领重要地位.杜威死力强调道德才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力气.在实行方面,杜威起首主意“在运动中造就儿童的道德品德”,其次是请求联合智育达到德育的目标.再次,他很重视教导办法的道德教导感化.【精选试题】在教导目标的问题上,适用主义教导派别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不雅点是(C)【几种典范的教导目标价值取向不雅】1.教导目标的小我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意肯定教导目标应从人的赋性.本性须要动身,使人的赋性和本性得到高度成长.2.教导目标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意肯定教导目标不该该从人的赋性须要动身,应当从社会须要动身,社会须如果肯定教导目标的独一根据.3.教导无目标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适用主义教导家杜威.他主意“教导即生涯”的无目标教导理论.这种理论从根本上否认了教导是一种有目标的造就人的运动.4.教导目标的辩证同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导目标论.主意教导是造就人的运动,教导目标要斟酌人的身心成长的各个要素.赐与个别自由地充分成长,并予以高度看重;但不是抽象的离开社会和汗青来谈人的成长,而是把个别的成长放在必定的汗青规模之内,放在各类社会关系中考核,因而把两者辩证地同一路来.。
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年—1952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之一。
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教育理论。
杜威倡导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并提出了“儿童”“活动”“经验”的“新三中心论”。
他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过细,脱离生活实际。
他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认为“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长”“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杜威的教育理论1.教育观杜威是这样回答“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杜威认为教育能够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所以杜威强调教育就是生活,要求施教者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教会孩子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
2.教育的目的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
3.“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教育离不开环境,只能利用环境的作用间接地进行教育。
而学校就是特殊的环境。
在杜威看来,学校应该从教材和教育方法上进行根本的变革,主张将各类型的手艺、自然研究、科学常识、艺术引进学校,“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儿童在这样的小社会里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最终建立起“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
”4.“从做中学”这是杜威教育理论当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观点。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5.五步教学法杜威提出,教学步骤一共可以分五步。
第一步创设疑难情境,第二步确定问题,第三步提出假设,第四步进行推断,第五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
"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
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
"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
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认为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的过程,教育 的目的就在这种过程中。生长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生长,教 育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并不在其本身之外 附加什么目的,使教育成为外在目的的附属物。真正的目的是儿童所 能预见的奋斗目标,这样就能使儿童一步步获得进步,做到“教育随 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杜威认为,真正的目的是含有理性因素的,不是武断决定的,而是善 于适应环境变化的,因而是具有实验性质的。
(5、认识的检验,即认识的标准问题。杜威反
对把思想、观念作为认识是否是真理的标准。认 为假设是否是真理,要经过试验,在试验中检验, 看其是否对人有用,能否使人获得行动的成功。
3、社会历史观
多元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一元历史观,经济基础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因 素。 杜威认为,社会是多元的,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是多元的。 他认为经济因素只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偶然因素。 在杜威看来,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本性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决定的。 他认为经济要受习性、人性的影响。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物理科 学知识,而物理科学知识乃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经济发展 依赖于文化的发展。
定义:(1)”反省性思维的含义在于:某事物的可信与不可信,不是 由于它本身的缘故,而是通过作为证明、证据等的其他事物来体现, 即说,是信念的根据。“ (2)“可将反省性思维定义为:现有的事物暗示了别的事物(或真 理),从而引出信念,此信念以事物本身之间的实在关系为依据, 即以暗示的事物和被暗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依据。” (3)”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 步导出的结论,去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省思 维。“
杜威(2)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杜威的教育思想出发,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1. 学生中心论杜威认为,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
他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
2. 活动课程论杜威主张以活动课程为主,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他认为,活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和身体发展。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4. 教师的角色杜威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较高的教育素养。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案例1. 案例一:幼儿园教育在杜威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美国幼儿园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活动课程为主。
教师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手工艺品,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案例二:小学教育在美国小学教育中,杜威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科学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外国教育史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一,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 第二,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相对立的。
第三,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
交流经验的方式。
第四,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可能多给儿童自由,并且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等品质。
2、民主教育应当重视儿童的生长
这是杜威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杜威认为用
实用主义教育的知的。
杜威认为旧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学科与生活的隔绝,学科
变成书本上的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
用。
杜威认为,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
方法论(教学论)
以主动作业为基础的教材教法心理化,“做中学”的教学原则
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活动
五步教学法: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3、实用主义教育的儿童观
从教育所需要调剂的儿童——社会——学校和教材三个方
面来看,杜威特别强调,儿童是教育的起点。
儿童本性的发展和特点。 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也十分重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在儿童的发展问题上,杜威更重视儿童经验的获得和发展。 杜威指出,儿童是在解决问题时获取经验的。杜威的这种
– 这些作业活动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把人类社会的基本
事务引进到学校课程中来
4、实用主义教育的普通教育观
关于初等教育。他认为,初等教育的建立基于两个重要的
事实,一是儿童期是最初接受学校教育的时期;二是这一
时期是一个打基础的时期。因此,初等教育是人一生发展 的重要时期。 关于中等教育,杜威认为它与初等教育不同,它的目的以 求知识为重,主要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改造了美国旧教育和建立了美国新教育,其功绩是公认的。
汉德林在《杜威对于教育的挑战》中说,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的转折时期,美国教育急需强烈激荡和震动的关头,杜威掀起的波澜是壮阔的,其意义是暴炸性的。
这个论断很有道理。
美国19 世纪末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以杜威的理论为旗帜,其排山海海之势正表明杜威的思想切合时势之需。
当然,杜威在美国长期遇到对立面。
以贝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派和以赫尔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派,都注重文化遗产和永恒真理的教育价值,反对杜威的主张。
贝格莱于1938 年组织要素教育学会,针对中小学改革提出了纲领;赫钦斯于同年著成《美国高等教育》,系改革高等院校的名作。
要素教育论者倡说文化遗产构成文明的人类社会,教育不能徒重一时性的生活之需,削弱吸取文化财富的努力,导致文明社会的崩溃。
永恒教育论者说真理是亘古不朽而不随时间、空间幻变的,教育昧于满足当前需求而忽略培养热爱永恒真理的美德,是因小失大,因为“由理智美德的培养所构成的教育是最有远大之用的教育”。
赫钦斯讲:“教育是从事人的智力发展的工作。
”“如果要通过使人们获得最重要的学科知识来发展他们的智慧力量,我们必须从这样的命题开始,那就是和很多美国社会科学家的信念相反,实践和经验的资料对我们的用处是有限的,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给我们以知识,而且是重要的知识。
” 两派一致尊重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指责实用主义为非理性主义。
杜威的教育理论遭到更严厉的批判是在第二次大战之后。
1957 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震惊了美国的朝野。
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说:“本世纪30 年代和60 年代的对比不是程度上的差别,而是性质的不同。
”这将“引起另一次美国教育变革”,以适应“ 分裂的世界”和“ 核武器的时代”。
海军中将李科弗在《美国教育——全国性的失败》中指出:“苏联以贫困而不民主的国家竟然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应在美国教育中产生珍珠港事件那样深刻的影响。
”他认为美国必须借此在教育上创造奇迹。
他指出,苏联卫星上天意味着苏联在国防、生产、科技方面正对美国的领导地位进行挑战,呼吁“具有训练的人力只有从彻底改造的教育制度中来培养,这种教育制度要有跟美国当前教育制度完全不同的目的和比较高的学术标准”。
教育学者贝斯特早在1953 年也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
”又说:“ 如果我们严肃地对待教育工作,我们就不能用次等的智慧训练来叫我们的安全去冒风险,正如我们不能用武库中次等的武器,来叫我们的安全去冒风险一样。
”他甚至说美国教育工作者“满足于废弃智力的价值而在智力的和文化的真实中,为发展教学技术而发展教学技术”。
这种反理智主义的歇斯底里不仅威胁着学校,还威胁着自由本身的存在。
伴着一片责备而来的是颁布《国防教育法》,派遣苏联教育团考察团,重视科学教学,编著高难度的教材,加强师资培养,等等。
无奈欲速则不达。
到60 年代,人们又对杜威重新估价。
印第安那大学的万•梯尔在1962年发表的《进步教育果真过时了吗》一节中说:“过于性急的掘墓人随着20 世纪前进,必将发现他们误认的死尸恰恰是有极大强大的生命力的。
”西尔曼在1970 年发表的《教室里的危机》一书中说:“ 改革派学者忽视了以往的经验,特别是20 年代和30 年代教育改革的经验。
他们不理解他们所涉及的问题几乎都曾被杜威等人早已阐述过了;也不知道他们想搞的工作,都曾被杜威和富莱兹纳早就阐述过和搞过了。
”曾被视为反面教师的杜威居然又被重新肯定了。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享有国际权威。
20 世纪初期,杜威的教这说通过凯兴斯泰纳而传之德国,通过克拉巴柔而传之瑞士,通过拜梯尔而传之法囝,通过芬德来而传之英国,以后便更陆续地传之众多国家。
以英国为例,英国里丁大学教授伯纳德在《英国教育史》中说:“杜威虽是美国的教授,但对于英国曾产生巨大的影响。
”国为杜威的许多论点切合英国实情。
伯纳德把英国教育者沛西•能和杜威作了比较,沛西•能把教育目的确定为发展个性;就不能和广大社会隔绝,像建筑在沙漠和深山中的修道院一样。
伯纳德说:“事实上,学校乃是社会发展的策源地。
没有任何人曾像杜威那样充分地理解这一事实的含义和应用。
” 沛西•能本人同样称赞杜威是解放教师的智力的伟人。
英国最有权威的哲学大师罗素说:“任何对于人类的未来发展感到兴趣的人,应当特别对美国进行研究。
就我看来,本世纪内在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最杰出的成就产生于美国。
聪明机敏的美国在其粉碎欧洲的桎梏而取得成功时,已经发展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崭新眼光,这主要是詹姆斯和杜威的研究所结成的硕果。
”又说:“杜威的见解,我几乎全然同意。
”以法国为例,巴黎大学于1930 年授予杜威和爱因斯坦荣誉博士时,该校文学院长称杜威是“美国天才的最伟大最完全的体现者”。
有人说这个赞扬出自法国权威学者涂尔干之口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评价主张教育目的是满足个人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率。
在教育目的上, 杜威曾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
”他认为生活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生活,教育也是为了更丰富、更完美的教育。
此外不能有外加于生活外加于教育的目的。
这种思想曾引起人们的长期争论。
其实, 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它所论述的民主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为了满足民主社会的要求。
在这种社会中, 个人发展和社会效率这两个目的是不可分割的。
他提出“教育无目的说”是为了反对外部强加的目的, 主要是针对当时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忽视儿童的, 需要和能力, 硬从成人的角度确定教育目的的现象而言的.它的教育目的论有以下两个特征:重视儿童本身的需要和强调教育在社会改良中的效用。
他反对仅仅把儿童当作未来的成年人看待家长或教师不能把“自己的” 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当目标。
他认为社会的进步不可依赖革命, 因为使用暴力会出现惊人的牺牲也得不到民主的结果, 相反,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可靠方法, 因为教育与革命相比显得和平稳妥。
因此, 他提倡以教育代替革命, 断言“教育是我们政治上的唯一保证。
”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 多方面论述了教育本质问题。
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 基本上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这就是“教育即生活” , “教育即生长” ,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提倡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结合。
他批判传统教材的“非常专门化, 片面的, 狭隘的。
”杜威从试图克服学校与生活相脱离的缺陷,使学生能学到适用的知识角度出发, 提倡“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杜威是在对传统教育弊端的批判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他主张的教育及生、生长和经验改造, “学校即社会” ,“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等理论却又振聋发聩的作用, 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个沉重的冲击。
从此, 美国由赫尔巴特注意转入杜威主义, 杜威的教育思想成为美国禁不住以教育运动的理论说明, 对美国中小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杜威的教育理论在一间间鸽笼一样的教室里,桌椅按照几何图形一行行密密麻麻地排列,儿童们面无表情,静听手持现成教材的教师照本宣科...... 这样的课堂我们今天仍然非常熟悉,十九世纪末美国的课堂就是如此。
当时,南北战争已经结束,美国正处在一个大规模扩张时期,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爆炸式增长,能够适应现代工业要求的创造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对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而这种承袭欧洲,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早已经不适应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教育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巨人便出现了,这就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杜威一生著述甚丰,而以《民主与教育》影响最大。
在英美学者的眼里,这本书可以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
而且理想国也好,爱弥儿也罢,都还只停留在理念阶段,而杜威却把理念与实践贯穿起来,对美国教育的巨大影响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杜威之所以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因为他抓住了美国传统教育的核心问题一曰脱离社会,二曰脱离儿童。
杜威从自己的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
一. 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杜威从社会角度观察教育,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就在于人类有教育,而动物没有。
社会的组成是因为人们具有互通的信仰、目的、意识和情感,是由于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际,而教育正是实现有效联系和交际的渠道。
教育的职能就是延续社会生命,即教育能传递人类世代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维系和发展社会生活。
不管正规教育还是非正规教育,实际上都在进行经验的改造。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与生活密切结合,因此杜威简明扼要地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杜威在对教育作出这种解释的同时十分重视儿童这一环节,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他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这两点之间形成教育过程。
他批评传统的教育过程强迫儿童死记硬背,填鸭式地灌输书本知识,这种教育无异于牛不饮水强按头,是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压迫。
杜威呼吁把儿童从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提出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和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杜威提出改变教育的重心,宣扬用“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或“教材中心” ,围绕儿童组织一切教育措施,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
把教育看作生活、生长、经验改造的过程,就能使儿童在活用中活学各种知识,因此获得的知识就能帮助人们适应不断前进的社会,并能保证人类永远进步。
二. 学校即社会为了把自己的教育理论付诸实践,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方案。
旧学校采取直接传授知识的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与其生活经验无关的书本知识和一些抽象的、枯燥的符号。
杜威视教育为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学校,把参加现实生活作为媒介,把教师传授知识的课堂改造为儿童活动的园地和生活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投入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
“学校即社会”,但学校决不是成人社会的翻版。
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即学校是一种简化了的社会,不像成人社会那样复杂;学校是经过精选的社会,是经过滤清和优选的,不像成人社会那样良莠不齐;学校是经过组织和条理化了的社会,不像成人社会那样庞杂;学校在多种影响中求取平衡,不像成人社会那样充满冲突。
所以理想的学校是对成人社会进行了删繁就简、去粗取精。
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便是它的范例。
三.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这是循序渐进的积极发展过程,教育目的就存在于这种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