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地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西亚两河流域的肥沃新月地区被认为是动植物的一个驯化地; 中东地区食物丰富多样;
野生谷物有大麦、小麦,是新的食物来源。谷物的保存需要储 存,加工需工具,食品制作需炊具→需要永久性的营地→定居;
植物驯化与动物的驯化是同时进行的。 (三)世界动植物驯化 1.驯化的动植物最早出现在中东,但后来亦出现于世界其他 地方 2.南北美洲在动植物驯化上有重要特色
(三)现代农业
附近用刀耕火种办法清理出一块土地后,就用工具在土地上挖出
坑穴,放进根、物进行轮种,“刀耕火种”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对这种生产方式的评价:迁移农业的过程包含一种自然循环
过程,若人口压力不大,可持续下去,不含引起环问题;若人口
压力过大,引起环境恶化,无法维持。 在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刀耕火种”对保护环境是有积极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掌 握农业的类型与特点,以对农业文明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是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三、知识要点: 1、农业起源的理论与地点; 2、农业形成对社会的影响; 3、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4、传统农业的类型和现代农业的类型。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人 口增长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五、课的类型:理论综合课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为
代表。
这种观点认为,与原始社会采集狩猎获取食物相比,农
业是更有效率、更有优势的获取食物方式,由于原始人智
力发展水平有限,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初期并未发现农业的 这种优势。只要有人一旦发明或发现这种生产方法,农业 的优越性马上就会体现出来,并会被其他群体所采纳而迅 速传播开来。
单器械、传统经验等进行生产。
(2)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3)农业人口比量大,农业社会发展慢。
(二) 传统农业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A 北方旱作农业: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北方旱作农业发展, 北方成为经济、人口重心,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B 南方水稻种植农业:东汉是有突破性进展,由撒播变成育种移栽; 至唐时,南方水稻农业有很大发展 C 由于人多地少,我国农业走上集约式的精耕细作与大量人力投入 的农业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A敞田制:短期休闲农业,“两圃制”、“三圃制” 如“三圃制”一块用于冬种小麦、黑麦,一块用于春种大麦、燕麦, 一块用于休闲做牧场发展养殖业 B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 (3)美国的殖民农业:灌丛——休闲农业 A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的作物与技术的融合 B出现占有大片土地的独家村式美国农村
类社会的发展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一) c.o索尔的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
依据:索尔认为最早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满足下列条件: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受饥饿威胁的居民,没有闲暇 去进行那种在遥远将来获得更多食物的实验。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那里有大量的遗传 因子可供选择和杂交”。这意味着要有多样化的地形和气候。 (3)驯化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因为那里需要先进的治水工程。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因为原始的人类在那里“能够容易取得由于 树木枯死而用于栽培的空地”,他没有能力去破碎草地的表层草土。 (5)最早的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索尔认为狩猎者不可 能是这些人;但“林居”的使用斧头者必须是驯化者的祖先。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因为“人类的 食物也是兽类喜欢吃的”;如果人类不在那里经常照管成长中的食物,就 不会有什么收获。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的起源
第2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3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4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1节 农业的起源
1、农业的内容:
(1)狭义农业—单指种植业或称耕作业,包括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的生产。
(2)广义农业—农(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3)大农业—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 说明:副业—过去人们把农作之余的养殖业、编织业等 农余生产统称副业;后来对于乡村的农副产品加工、农机 具维修、甚至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 业等为村庄所有的乡镇企业内容统称副业。因副业概念纷 繁,故在现代农业统计中已没有副业项目。
(三)现代农业
(三)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商品农业):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取利 润为目的 1.基本特征 (1)产品是提供给非农业人口消费的 (2)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农业人口比重低 (3)大量使用机械、化肥、高产种子 (4)农场规模大 (5)与其它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农业社会化程度高“农工 商一体化”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我国关于农业起源权威的说法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农业经
济卷》 “原始农业”条目:“原始农业产生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 以后,不是偶然的。冰河的消融,气候由冷变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
供了环境条件;人口迅速增长,事物缺乏,也促使人类去开发新的生
活资料来源。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劳动使用的是经过打击而成的极为 简陋的石器工具,后来在劳动中逐步学会了对石器进行精细的磨制加
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①南美
洲的亚马孙地区;②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③亚洲的新几内亚 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
特点:对土地进行轮种,“刀耕火种”,依靠植物的灰分,
土壤的自然肥力,需要靠休闲来恢复,无法长期耕种。
(一) 原始农业一一迁移农业
在这个阶段,农业最大的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种,在居住区
(二) 传统农业
3.传统农业的类型: (1)旱作农业: A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 B农作物: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麦、大豆、甜薯、马 铃薯 经济作物: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杂豆菜 家畜、家禽:牛、马、驴、骡、猪、羊、鸡 C多是易受灾地区 (2)水稻农业: A分布: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 B是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集中 C经济作物:茶、甘蔗、蚕桑、黄麻 家畜、家禽:水牛、猪、鸡、鸭、鹅 D“三基鱼塘”模式与梯田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因此,农业可能首先出现在野生食物资源有基本保证, 人群不需要进行长距离、强度大的劳动,在全年中食物的供应 并不均匀,出现季节性短缺的地区。这种生存压力就迫使人群 去尝试驯化动、植物,以获取新的食物来源,应付野生食物资 源的季节波动所造成的短期饥馑。这种驯化作用的成果逐渐发
展,使农业的事物供应超过了狩猎与采集所获得的食物时,人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目前, “最佳觅食模式”作为主流理论,被用来解释更新世 末到全新世处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的利用经济向农业的生产经济过 渡的原因。
这种理论认为,动物觅食一般集中在一种或少数几种猎物上, 即所谓的最佳觅食。这种最佳食谱是那些平均食物收获量与平均食 物处理时间比值最大的那些种类;也就是说,花费最少力气或时间 而能获得最高回报的那些食物。人类也如此,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 往往需要寻找最便捷的方式以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生存。 海登(B.Hayden)提出宴享说 他认为,在农业出现的起始时期,其生产量不大,所以其在人 类原来的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可能很大。因此,海登考虑在 这种条件下,农业所驯化的植物的种类,与其说是为了补充原来食 物的短缺,不如说是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更加重要。
作用的。因为热带雨林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太少,
不足以维持作物生长,“刀耕火种”可以解决土壤养分问题,符 合环境条件。但是,如果“刀耕火种”的强度太大,就会给热带
雨林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二) 传统农业
(二) 传统农业 1.基本特征: (1)是一种生计农业,产品剩余量不大,依靠体力、畜力、简
2、农业的特点:
(1)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经济部门。 (2)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 (3)强烈的地域性、综合性和生态性。
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说,认识农业就要认识世界上农
业的起源和扩散、主要农业分布区、农业与自然条件及文化因
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景观等。
要探讨农业起源问题,具体来讲,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考古, 就是搜集、挖掘和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和化石材料;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考古研究发现: 在野生食物资源分散、数量不太丰富的地区,单位面积内 不可能负担较多人群的食物供应,就使当地人群分成较小单位
进行觅食,以适应流动性较大的活动。因为人群无法定居下来
关注动、植物的习性,积累经验,进行驯化活动,农业与牧业 也就无法出现。 在食物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也就缺乏动力去推动人群花 费较多精力去开展动、植物的驯化活动。
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概况起来说,主要有: 詹姆配利· 罗恩的“天才理论”、 柴尔德的“绿洲说(接近论)”、 布雷德· 伍德的“核心地带(原生地)说”、 宾福德(Binford)的“边缘区域理论”、 贝廷杰(R.L.Bettinger)的“最佳觅食模式”论 海登(B.Hayden)的“新气候变化说”、 博赛洛普(E.Boserllp)的“人口压力论”
工,使其生产效率提高,用途更广。尤其是火的利用和弓箭的发明,
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一步。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 时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活动中熟 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 始农业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第2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1.“刀耕火种”锄耕、犁耕机械化作业
2.从农业驯化的起源地其他地方扩散
3.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农业发展与传播给世界农业带来巨 大变化,形成多种类型
第2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一、农业发展的阶段:
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 原始农业一一迁移农业 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迁移农业。现在
二是民族学,就是调查研究现在还存在的落后的原始民族的情况,
通过这个途径间接推断古人类活动的情况。 通过这两种方法,目前学者们可以推断出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两 千年前左右。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靠狩猎与采集为生,当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于
一万二、三千年前向北消退时,世界上原来的草原面积也随之有所
扩大,人类生存的空间也随之扩大。冰期消失、草原面积扩大,草 原上的动物也大量繁衍,这为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提供了条件。
(二) 传统农业
(3)地中海农业: A分布于地中海周围地区 B农作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 C经济作物:葡萄和油橄榄 家畜:山羊、绵羊、猪 新发展的部门:果品业、花卉业、旅游业 (4)游牧业: A分布:副热带及温带及其干旱的草原与荒漠地区 B逐水草而居定居或半定居 C牲畜:羊、牛、马、骆驼等 东非:以牛无主 西非、北非、阿拉伯半岛:羊、骆驼 中亚:羊、马为主 青藏高原:牦牛 北极圈内冻荒漠:驯鹿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 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以博塞洛普的人口压力 说为代表。 在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扩大了, 人口的增长,使人类的足迹,除冰雪覆盖的极地外,已遍布五大洲 的各个角落。与人口增长的同时,采集和狩猎的强度亦随之上升, 特别是狩猎技术的进步,例如弓箭的改善与广泛使用,对大型动物 的捕杀过度,导致其数量下降,使食物出现短缺。在这种情况下, 人类就不得不转向其他事物来源,就不得不设法制作新的工具,发 明新的方法,增加新的事物来源与数量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在新的 食物来源中,植物的种子就占有重要地位。除去陆地与水中的动物 和鱼类的肉,其营养价值比较高以外,在植物中,种子所含的热量 明显高于植物其他部位(如根、茎叶和果实)。因而就在约一万年 前左右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西亚两河流域的肥沃新月地区被认为是动植物的一个驯化地; 中东地区食物丰富多样;
野生谷物有大麦、小麦,是新的食物来源。谷物的保存需要储 存,加工需工具,食品制作需炊具→需要永久性的营地→定居;
植物驯化与动物的驯化是同时进行的。 (三)世界动植物驯化 1.驯化的动植物最早出现在中东,但后来亦出现于世界其他 地方 2.南北美洲在动植物驯化上有重要特色
(三)现代农业
附近用刀耕火种办法清理出一块土地后,就用工具在土地上挖出
坑穴,放进根、物进行轮种,“刀耕火种”是最主要的生产方式。 对这种生产方式的评价:迁移农业的过程包含一种自然循环
过程,若人口压力不大,可持续下去,不含引起环问题;若人口
压力过大,引起环境恶化,无法维持。 在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刀耕火种”对保护环境是有积极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了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掌 握农业的类型与特点,以对农业文明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难点是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三、知识要点: 1、农业起源的理论与地点; 2、农业形成对社会的影响; 3、原始农业—迁移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4、传统农业的类型和现代农业的类型。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人 口增长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五、课的类型:理论综合课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业起源的假说以“发现论”为
代表。
这种观点认为,与原始社会采集狩猎获取食物相比,农
业是更有效率、更有优势的获取食物方式,由于原始人智
力发展水平有限,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初期并未发现农业的 这种优势。只要有人一旦发明或发现这种生产方法,农业 的优越性马上就会体现出来,并会被其他群体所采纳而迅 速传播开来。
单器械、传统经验等进行生产。
(2)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
(3)农业人口比量大,农业社会发展慢。
(二) 传统农业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1)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A 北方旱作农业: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北方旱作农业发展, 北方成为经济、人口重心,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B 南方水稻种植农业:东汉是有突破性进展,由撒播变成育种移栽; 至唐时,南方水稻农业有很大发展 C 由于人多地少,我国农业走上集约式的精耕细作与大量人力投入 的农业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A敞田制:短期休闲农业,“两圃制”、“三圃制” 如“三圃制”一块用于冬种小麦、黑麦,一块用于春种大麦、燕麦, 一块用于休闲做牧场发展养殖业 B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 (3)美国的殖民农业:灌丛——休闲农业 A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的作物与技术的融合 B出现占有大片土地的独家村式美国农村
类社会的发展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一) c.o索尔的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
依据:索尔认为最早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满足下列条件: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受饥饿威胁的居民,没有闲暇 去进行那种在遥远将来获得更多食物的实验。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那里有大量的遗传 因子可供选择和杂交”。这意味着要有多样化的地形和气候。 (3)驯化不可能首先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因为那里需要先进的治水工程。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因为原始的人类在那里“能够容易取得由于 树木枯死而用于栽培的空地”,他没有能力去破碎草地的表层草土。 (5)最早的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索尔认为狩猎者不可 能是这些人;但“林居”的使用斧头者必须是驯化者的祖先。 (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因为“人类的 食物也是兽类喜欢吃的”;如果人类不在那里经常照管成长中的食物,就 不会有什么收获。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1节 农业的起源
第2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第3节 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第4节 农业景观和农业区位论
第1节 农业的起源
1、农业的内容:
(1)狭义农业—单指种植业或称耕作业,包括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的生产。
(2)广义农业—农(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3)大农业—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 说明:副业—过去人们把农作之余的养殖业、编织业等 农余生产统称副业;后来对于乡村的农副产品加工、农机 具维修、甚至农业、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 业等为村庄所有的乡镇企业内容统称副业。因副业概念纷 繁,故在现代农业统计中已没有副业项目。
(三)现代农业
(三)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商品农业):产品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取利 润为目的 1.基本特征 (1)产品是提供给非农业人口消费的 (2)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农业人口比重低 (3)大量使用机械、化肥、高产种子 (4)农场规模大 (5)与其它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农业社会化程度高“农工 商一体化”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我国关于农业起源权威的说法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农业经
济卷》 “原始农业”条目:“原始农业产生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 以后,不是偶然的。冰河的消融,气候由冷变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
供了环境条件;人口迅速增长,事物缺乏,也促使人类去开发新的生
活资料来源。在旧石器时期,人类劳动使用的是经过打击而成的极为 简陋的石器工具,后来在劳动中逐步学会了对石器进行精细的磨制加
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①南美
洲的亚马孙地区;②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③亚洲的新几内亚 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
特点:对土地进行轮种,“刀耕火种”,依靠植物的灰分,
土壤的自然肥力,需要靠休闲来恢复,无法长期耕种。
(一) 原始农业一一迁移农业
在这个阶段,农业最大的特点是对土地进行轮种,在居住区
(二) 传统农业
3.传统农业的类型: (1)旱作农业: A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 B农作物: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麦、大豆、甜薯、马 铃薯 经济作物: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杂豆菜 家畜、家禽:牛、马、驴、骡、猪、羊、鸡 C多是易受灾地区 (2)水稻农业: A分布: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 B是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集中 C经济作物:茶、甘蔗、蚕桑、黄麻 家畜、家禽:水牛、猪、鸡、鸭、鹅 D“三基鱼塘”模式与梯田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因此,农业可能首先出现在野生食物资源有基本保证, 人群不需要进行长距离、强度大的劳动,在全年中食物的供应 并不均匀,出现季节性短缺的地区。这种生存压力就迫使人群 去尝试驯化动、植物,以获取新的食物来源,应付野生食物资 源的季节波动所造成的短期饥馑。这种驯化作用的成果逐渐发
展,使农业的事物供应超过了狩猎与采集所获得的食物时,人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目前, “最佳觅食模式”作为主流理论,被用来解释更新世 末到全新世处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的利用经济向农业的生产经济过 渡的原因。
这种理论认为,动物觅食一般集中在一种或少数几种猎物上, 即所谓的最佳觅食。这种最佳食谱是那些平均食物收获量与平均食 物处理时间比值最大的那些种类;也就是说,花费最少力气或时间 而能获得最高回报的那些食物。人类也如此,在自然环境的压力下, 往往需要寻找最便捷的方式以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生存。 海登(B.Hayden)提出宴享说 他认为,在农业出现的起始时期,其生产量不大,所以其在人 类原来的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可能很大。因此,海登考虑在 这种条件下,农业所驯化的植物的种类,与其说是为了补充原来食 物的短缺,不如说是扩大食物的品种结构、增加美食种类更加重要。
作用的。因为热带雨林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土壤中储存的养分太少,
不足以维持作物生长,“刀耕火种”可以解决土壤养分问题,符 合环境条件。但是,如果“刀耕火种”的强度太大,就会给热带
雨林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二) 传统农业
(二) 传统农业 1.基本特征: (1)是一种生计农业,产品剩余量不大,依靠体力、畜力、简
2、农业的特点:
(1)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经济部门。 (2)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 (3)强烈的地域性、综合性和生态性。
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来说,认识农业就要认识世界上农
业的起源和扩散、主要农业分布区、农业与自然条件及文化因
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景观等。
要探讨农业起源问题,具体来讲,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考古, 就是搜集、挖掘和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和化石材料;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考古研究发现: 在野生食物资源分散、数量不太丰富的地区,单位面积内 不可能负担较多人群的食物供应,就使当地人群分成较小单位
进行觅食,以适应流动性较大的活动。因为人群无法定居下来
关注动、植物的习性,积累经验,进行驯化活动,农业与牧业 也就无法出现。 在食物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也就缺乏动力去推动人群花 费较多精力去开展动、植物的驯化活动。
西方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概况起来说,主要有: 詹姆配利· 罗恩的“天才理论”、 柴尔德的“绿洲说(接近论)”、 布雷德· 伍德的“核心地带(原生地)说”、 宾福德(Binford)的“边缘区域理论”、 贝廷杰(R.L.Bettinger)的“最佳觅食模式”论 海登(B.Hayden)的“新气候变化说”、 博赛洛普(E.Boserllp)的“人口压力论”
工,使其生产效率提高,用途更广。尤其是火的利用和弓箭的发明,
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一步。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 时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活动中熟 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 始农业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第2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1.“刀耕火种”锄耕、犁耕机械化作业
2.从农业驯化的起源地其他地方扩散
3.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农业发展与传播给世界农业带来巨 大变化,形成多种类型
第2节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一、农业发展的阶段:
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 原始农业一一迁移农业 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迁移农业。现在
二是民族学,就是调查研究现在还存在的落后的原始民族的情况,
通过这个途径间接推断古人类活动的情况。 通过这两种方法,目前学者们可以推断出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两 千年前左右。 人类在旧石器时代靠狩猎与采集为生,当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于
一万二、三千年前向北消退时,世界上原来的草原面积也随之有所
扩大,人类生存的空间也随之扩大。冰期消失、草原面积扩大,草 原上的动物也大量繁衍,这为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提供了条件。
(二) 传统农业
(3)地中海农业: A分布于地中海周围地区 B农作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 C经济作物:葡萄和油橄榄 家畜:山羊、绵羊、猪 新发展的部门:果品业、花卉业、旅游业 (4)游牧业: A分布:副热带及温带及其干旱的草原与荒漠地区 B逐水草而居定居或半定居 C牲畜:羊、牛、马、骆驼等 东非:以牛无主 西非、北非、阿拉伯半岛:羊、骆驼 中亚:羊、马为主 青藏高原:牦牛 北极圈内冻荒漠:驯鹿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 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以博塞洛普的人口压力 说为代表。 在冰后期,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扩大了, 人口的增长,使人类的足迹,除冰雪覆盖的极地外,已遍布五大洲 的各个角落。与人口增长的同时,采集和狩猎的强度亦随之上升, 特别是狩猎技术的进步,例如弓箭的改善与广泛使用,对大型动物 的捕杀过度,导致其数量下降,使食物出现短缺。在这种情况下, 人类就不得不转向其他事物来源,就不得不设法制作新的工具,发 明新的方法,增加新的事物来源与数量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在新的 食物来源中,植物的种子就占有重要地位。除去陆地与水中的动物 和鱼类的肉,其营养价值比较高以外,在植物中,种子所含的热量 明显高于植物其他部位(如根、茎叶和果实)。因而就在约一万年 前左右出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