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真题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审题解析+参考立意+精彩标题+分论点+范文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审题解析+参考立意+精彩标题+分论点+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是一则极简材料+思辨性很强的新材料作文,前后只有2句话,第一句话聚焦现象,展现了时代背景,即“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应用”。
材料围绕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这一应用背景下,人们是否能更快找到答案,进而引发了关于问题数量增减的探讨。
这个材料不仅要求考生关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更需深入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思考方式、问题性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潜在影响。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关键句,我们可以认识到,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和处理的效率,使得许多曾经难以解答的问题能迅速找到答案。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人们直接面对未知、寻找答案的频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问题本身在减少。
材料的引导点主要有3个。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本质。
问题不仅仅是知识性的问题,还包括了创新、探索、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知识性的问题可能更容易被解答,但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却需要人类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我们可以探讨不同类型问题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材料也在引导我们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可能会让人们过于依赖技术,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知识碎片化、思维惰性化等。
因此,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平衡技术使用与思维锻炼,以保持人类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可能更容易找到已知问题的答案,但如何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则更为关键,这也是材料的一个引导点。
2023年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2023年新高考1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是:文明,因你而美好嘿嘿,是不是听起来很高大上啊?不过这个题目其实很简单的,就是让我们写一些文明的行为,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比如说,我们上学的时候要守秩序,不能在课堂上吵吵闹闹的,也不能乱扔垃圾。
爸爸妈妈上下班的时候,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开车的时候要系好安全带,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在公园里玩的时候,不能随地吐痰,也不能在树上乱刻字涂鸦。
去商场的时候,别把东西乱扔,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等着上饭店吃饭时,要排好队,轮流点餐,不能插队哦。
吃完饭后,把桌子清理干净,剩菜剩饭都要吃光光,不能浪费食物。
看,做到这些文明的小事,我们生活中就会处处有惊喜。
大家都会觉得,啊,这个城市真干净整洁,居民真有素质。
到处都是阳光和微笑,感觉好温馨幸福啊!文明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行为举止。
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多一些文明素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吧!总之,这个作文题目还是很好写的,就是要想一些身边的小事,描写一下如果大家都能文明有礼,生活就会变得多么美好。
实在想不出什么例子了,也没关系,随便写写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啦!写作文最重要的是要真心诚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好了。
加油,希望大家都能考出好成绩!篇2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吧。
今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成长的阶梯"。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想要我们谈谈自己成长的过程,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一步步克服、进步的。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我们得想想自己从小到大都经历了些什么重要的事情。
比如说,刚上小学的时候是不是很怕生、很难适应新环境呢?后来有没有靠着自己的努力、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渐渐融入进去了呢?再或者说,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非常难理解的地方,但是靠着不放弃、虚心求教,终于攻克了呢?还有,或许你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失败过,感到非常沮丧。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写作审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积极入世的范仲淹也对主张隐逸的严子陵大加称颂,认为“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而两面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对于“立功”与“隐逸”,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围绕“立功”与“隐逸”这一对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可以并存的观念,阐述自己的看法。
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中的核心信息:范仲淹对隐逸的严子陵的称颂,以及他提出的“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也可以各有偏重。
这是立意的出发点。
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方面,可以强调立功与隐逸的互补性,阐述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立功与隐逸的平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选取合适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围绕立意展开论述,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避免套作和抄袭,确保文章真实、原创。
【范文】立功隐逸,人生之双翼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立功与隐逸之间寻求着平衡。
就如同范仲淹所言,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可以各有偏重。
在我看来,立功与隐逸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人生选择,它们如同人生的双翼,助力我们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飞翔。
立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中体现。
它代表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的实现。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立功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无论是岳飞抗金救宋的英勇事迹,还是林则徐禁烟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行为,都体现了立功的精神。
立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隐逸则代表着另一种人生追求。
它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回避与超越。
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解题+立意+范文+点评)
全国新高考一卷作文(解题+立意+范文+点评)【试题】(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讨论是有启发性的。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感受和想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概念,明确风格,拟好标题;不得抄袭或复制;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属材料作文。
首段的材料类型是名言。
具体内容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在《体育之研究》中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表面上是谈体育的作用,但通过化实为虚的作文思维角度来看,深层更多的是锻炼精神、提升思想的好处;宽度是生活改变、社会发展的进步。
好处是什么呢?名言中谈到体质的改变,谈到目可以明,耳可以聪,这些是好处,但后面的“强弱”思辨,更可以把思想、精神、生活、社会诸多方面的思辨考虑在内。
第二段共两句,是两点提示,其一“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启示”二字更是明确提示考生。
可以从毛泽东的话谈起,可以谈体育,但更应该关于思想的体育,精神的体育。
经过思想、精神的体育锻炼,心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其二“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则提示或要求考生不能脱离材料,要从材料入手或者结合材料进行论述,否则就会偏离题旨,背离了作文要求。
第三段“三自”要求,在内容和主题有所限制的同时,也给与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但从命题的提示要求来看,还是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较好。
【参考立意】1、锻身锻心,强我强国2、锻炼,由弱变强的秘诀3、强而不练可悲,弱而不息可赞【优秀范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湘江的激流锻炼了毛泽东野蛮的体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24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写作指导
6.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发掘新问题 7.善用科技之翼,做人工智能主人 8.莫被人工智能异化心灵,成为它的奴隶; 9.君子善假人工智能;丰盈你我人生 10.于善问中求思,于求思中致远
名言金句
1霍金曾言:“人工智能的崛起,或成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亦或是最糟糕 的。”这句话警示我们,面对AI的飞速发展,既要看到其巨大潜力,也要警惕潜 在风险。
2024全国Ⅰ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的 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 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便利让我们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无疑提高了效率; 但另一方面,这种便捷性也可能导致我们在面对问题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 限制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文章。例如,可以讨论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待问 题的态度,是否让我们变得更加急功近利,忽视了问题的本质和深层含义。也可以探 讨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如何保持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以及如何平衡科技的 便利性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避免被人工智能“矮化”等。
4.人工智能的崛起如同一把双刃剑,既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高效 ,也带来了深深的忧虑。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AI的精确与迅速无疑极大地推动 了社会的进.,但我们也必须警惕,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我们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 的能力。
5.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在解答复杂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其强大的计算 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性也可能让我们忘记 问题的本质,甚至可能削弱我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审题立意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审题立意
审题时既要整体把握材料,也要读懂每一个关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后综合立意。
立意和行文时,都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要节外生枝,更不能架空材料。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结合整个材料看,这里的“本手”指基础,意在提醒我们:要想有所创新,有所成就,就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手”还可以引申为:做事要一步一步来,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好高骛远,目标可以小一点、近一点。
学习知识和本领,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就跟建造高楼大厦,心中既有整个高楼的框架,还把地基打好是一个道理,也跟下围棋时要心怀全局,还要把每一步走好是一样的。
“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就是指好高骛远,不注重基础和积累等。
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在围棋上,俗手指“看上去有利于己方,其实更有利于对方”,指“貌似很主动,逼着对方跟着自己走棋,往往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生活中,“俗手”可指在开始时或者某一步中会占一定的优势,但因为没能掌握全局,所以不利于未来发展,很显然不好。
“俗手”可以理解为: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眼光不长远;做事比较浮躁、不踏实,做人不够稳重;没能知己知彼,不能深谋远虑;等等。
三个词语的关系:做好“本手”,避开“俗手”,方可成为“妙手”;不做好“本手”,可能成为“俗手”,成不了“妙手”。
综合以上理解,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心怀远方,关注脚下;夯实基础,胸怀全局。
当然,这只是示例,不代表所有。
作文题看似没有难度,其实暗藏玄机。
有的考生可能只写“基础”的重要性,从而掉入考题陷阱。
这样看来,审题也如下棋。
2024年全国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讲评课件
阿伦特曾盲:“用思考和发间来恢复我们作为人的存在本质。”科技法 浪澎湃,我们仍应"思考和发问”,来寻得人的本质、“问题”的意义。
“问题”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已知“从来如此,便对么”的深刻反 思,人类知识的产生,智慧的集聚与思想的深邃都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 征途中实现的。“问题”有很多种。科技能回答知识型问题,但无法回答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智慧型问题。试想一个由数据与算 法堆砌而成的人工智能,如何去思考去回答后验的具有人类本体性意义的终 极命题?如何给出“生命、自由与爱”的答案?
02有人有文,有求有问 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言:“人是一种问题求解的动物。“昔者 有黄全时代”古希腊哲人与中华圣贤发出的“天问”,而今身 处互联网时代之下,ChatGPT横空出世,似乎问题变得可以轻而 易举求解。
但我们的问题并不会愈来愈少。首先,我们当明晰当下能快速求解的” 问题”并非所有问题,而是偏向于突然的“理性”之问。在人工智能涨潮 的季节,不难发现被植入既有程序和既定规则的它们对于科学数学的模型 了然于胸,而在面对人文问题之时“不知所云”恰当韦伯所提出的“事实 判断”与“价值判断”,人工智能可以回答事实而明理,却难以理解“价 值”而明情。正像哈佛大学所组织的调查中显示的人工智能针对同一个社 会问题,在三次解答中说辞相去甚远。因而我们当知晓对于人文问题人路 漫漫而修远兮。
2024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讲评
九思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
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高考作文一卷作文分析
高考作文一卷作文分析作文写作是高考的重头戏,得分率很低。
在阅卷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导致作文失分。
在一卷中,各位同学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明确审题目标,做到紧扣材料二、选好角度,切合题意三、适当发挥,体现创新四、精心谋篇,构思布局五、运用技巧,选词造句六、语言简明,准确生动七、恰当使用标点符号八、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全文1、明确审题目标,做到紧扣材料题目“细节”一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即日常所说的小事;二是指大家平时不太留意的却对自己有影响的事情。
那么,在我们看来,什么是细节呢? 2、选好角度,切合题意大多数同学对题目都能把握,但立意不准,中心偏移。
如:对材料的关键词“细节”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只是就表面谈表面,浮于材料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写作前没有通读材料,对关键词“细节”缺乏理性思考,没有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细节虽然微小,却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细节,细节处理得好,可以助人为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改变自己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进程,要慎重地加以对待。
从而作文中出现了泛化的倾向,不能给自己的写作定准位置,自然就跑题了。
3、适当发挥,体现创新由此可见,切合题意并非不发挥,只要把握好度,发挥出了你自己的真实水平,哪怕只有一两分,也是成功的。
比如,写了细节,却无新意,无论如何让人难以卒读,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4、精心谋篇,构思布局我们知道,在作文试卷上,虽然给出的作文字数是800字,但实际写作时要有更多的考虑,尽量写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内容丰富的文章。
谋篇布局,也是体现创新的重要环节。
5、运用技巧,选词造句第三步就是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增加亮色。
6、语言简明,准确生动文采飞扬是文章的生命,但用语是否简洁、准确、得体,又直接影响到文章质量的高低。
7、恰当使用标点符号8、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全文另外,还应做到语言流畅,感情充沛,抒发情感要真挚,要有针对性,贴近话题。
2024年新课标1卷语文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写作指导:深层解读分析+范文
新课标1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分析、审题立意、行文结构、论点拟写、行文布局、语言优化、素材选用、论证方法+范文结构讲解示例材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指导:互联网的普及与问题的深度:不仅仅是答案的获取一、题材分析这篇作文材料主要探讨了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对人们获取答案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减少人们的问题。
这一题材涉及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别是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审题立意审题时,我们需要抓住“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和“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两个关键点。
立意上,可以从科技进步对人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入手,探讨技术进步是否真正减少了问题,或者只是改变了问题的形式和性质。
三、行文结构1.开头:简要概述材料内容,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并没有真正减少问题,而是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和解决途径。
2.正文:分论点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人们可以快速找到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减少。
相反,它可能导致人们忽略问题的深层原因,满足于表面的解答。
分论点二: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等,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新问题。
分论点三:尽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但它不能替代人类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真正的问题解决需要人类的智慧和创新。
3.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论点拟写•分论点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对问题解决的表面化影响。
•分论点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问题和挑战。
2024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立意解析与范文
2024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立意解析与范文立意解析:本文是一篇2024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材进行写作。
本文的立意是通过对题材的思考与解析,以充分展现考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逻辑。
在这篇作文中,我选择了立意解析这一题材,旨在鼓励考生通过深入理解和分析题目,对所给的话题进行深刻思考,并能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立意去写作。
范文:时间如梭,转眼间已经是2024年的高考。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经历了三年的高中生涯,而此刻的我,正坐在考场中,思绪万千。
回想起三年的高中生活,我不禁陷入了思考之中。
立意解析,成就未来。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也同样清楚高考对于我们的未来意义重大。
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探索了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这些积累,将会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高考并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储备的考验,更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检验。
在高中阶段,我们除了学会知识,还需锻炼品德、培养情感、提高文化素养。
只有拥有了全面素质的高中生,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更加自信、出色地表现。
我认为,未来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倚重于我们所拥有的学习能力和开阔的视野。
面对未来的竞争,我们要有勇气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追求自己的梦想。
作为高中生,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成功来自于勇于接受挑战的勇敢者。
人生无常,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无论在考试中取得怎样的成绩,我们都应该从容面对,积极看待。
成功与否,并不是取决于结果的光环,而取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将来的成功只是人生的一个终点,当我们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已经成功了。
人生若无第二次,青春可待今朝。
即使时间无情,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如何去生活。
正是在人生的征途上,我们通过自己的权衡和选择,争取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立意解析,成就未来。
借2024年的高考乙卷语文作文,我愿呼吁每一位高中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的实力,勇往直前。
全国高考语文卷1-作文审题立意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作文审题立意首先要看懂漫画内容。
四幅漫画,分为左、右两组。
每组都画了两个孩子,根据画面内容,可看出这两组漫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孩子,左边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父母亲了他一口,第二次考了98分,父母打了他一巴掌;右边一个孩子,他第一次考了55分,他妈妈打了他一巴掌,第二次考了61分,父母亲了他一口。
其次要深思漫画的寓意:从父母的角度:1,立意为“应该怎样看待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父母亲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绩,还要正确引导孩子。
2、赏罚分明。
这一点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
因为,从100分到98分,虽然分数都比较高,但还是在倒退,是退步就得受到惩罚;从55到66进步虽然不是很大,毕竟孩子在努力,奖励也是不可少的。
3、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当下以为素质教育高大上者,当然没有不当,全盘否定应试教育,也不是应有的态度。
素质教育当然是大势所趋,应试也不可忽视,如果应试都不行,素质又从何说起?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同样是错误的。
4、教育的方式方法的反思。
孩子稍有所失,就加之以巴掌来惩罚,这太伤孩子的自尊。
巴掌能解决问题吗?如果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进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孩子的角度:1、规则,进步受奖,退步受罚就是规则。
要引导孩子从小树立规则意识。
2、不断进取,永不言败。
人类的进步,最初也是一小步,积累起来,也就是一大步。
从家长和孩子共同的角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孩子、老师共同努力,一起成长,当为教育和谐发展。
春天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意正浓风和日丽春花烂漫春天的景色鸟语花香百鸟鸣春百花齐放莺歌燕舞夏天的热赤日炎炎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挥汗如雨大汗淋漓夏天的景色鸟语蝉鸣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莲叶满池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秋菊怒放秋菊傲骨秋色迷人秋色宜人金桂飘香秋天的景色果实累累北雁南飞满山红叶五谷丰登芦花飘扬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寒冬腊月瑞雪纷飞冰天雪地冬天的景色冰封雪盖漫天飞雪白雪皑皑冰封大地冰天雪地早晨东方欲晓旭日东升万物初醒空气清醒雄鸡报晓晨雾弥漫晨光绚丽中午烈日当头丽日临空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碧空如洗傍晚日落西山夕阳西斜残阳如血炊烟四起百鸟归林华灯初上夜幕低垂日薄西山夜晚夜深人静月明星稀夜色柔美夜色迷人深更半夜漫漫长夜城镇风光秀丽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宁静和谐村庄草木苍翠竹篱瓦舍山幽路辟小桥流水大楼、饭店直指青云古色古香青砖素瓦耸入碧云工厂机器轰鸣铁流直泻热气腾腾钢花飞溅商店粉饰一新门可罗雀冷冷清清错落有致馆场富丽堂皇设施齐全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学校风景如画闻名遐迩桃李满天下车站、码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布局巧妙错落有致街道宽阔平坦崎岖不平拥挤不堪畅通无阻花花红柳绿花色迷人花香醉人花枝招展百花齐放百花盛开百花争艳绚丽多彩五彩缤纷草绿草如茵一碧千里杂草丛生生机勃勃绿油油树苍翠挺拔郁郁葱葱枯木逢春秀丽多姿青翠欲滴林海雪原耸入云天瓜果蔬菜清香鲜嫩青翠欲滴果园飘香果实累累果实饱满鲜嫩水灵鸽子、燕子象征和平乳燕初飞婉转悦耳莺歌燕舞翩然归来麻雀、喜鹊枝头嬉戏灰不溜秋叽叽喳喳鹦鹉鹦鹉学舌婉转悦耳笨嘴学舌啄木鸟利嘴如铁钢爪如钉鸡鸭鹅神气活现昂首挺胸肥大丰满自由自在引吭高歌马腾空而起狂奔飞驰膘肥体壮昂首嘶鸣牛瘦骨嶙峋行动迟缓俯首帖耳膘肥体壮车川流不息呼啸而过穿梭往来缓缓驶离船一叶扁舟扬帆远航乘风破浪雾海夜航追波逐浪飞机划破云层直冲云霄穿云而过银鹰展翅学习用品美观实用小巧玲珑造型优美设计独特玩具栩栩如生活泼可爱惹人喜爱爱不释手彩虹雨后彩虹彩桥横空若隐若现光芒万丈雪大雪纷飞大雪封山鹅毛大雪漫天飞雪瑞雪纷飞林海雪原风雪交加霜雪上加霜寒霜袭人霜林尽染露垂露欲滴朝露晶莹日出露干雷电电光石火雷电大作惊天动地春雷滚滚电劈石击雷电交加小雨阴雨连绵牛毛细雨秋雨连绵随风飘洒大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大雨滂沱瓢泼大雨大雨淋漓暴雨如注风秋风送爽金风送爽北风呼啸微风习习寒风刺骨风和日丽雾大雾迷途云雾茫茫雾似轻纱风吹雾散云消雾散云彩云满天天高云淡乌云翻滚彤云密布霞彩霞缤纷晚霞如火朝霞灿烂丹霞似锦星满天星斗众星捧月群星灿烂万点繁星月月出东墙月出东山玉兔东升月光皎洁月色迷人月牙初升日旭日东升日上三竿一轮红日日高三尺艳阳高照烈日当头骄阳似火日影西斜天空碧空万里浩浩长空晴空万里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池塘深不可测碧波涟漪小溪、泉水涓涓细流喧腾飞溅悠然而下泉水丁冬潮汐惊涛拍岸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奔腾翻卷湖、海白浪滔天奔腾不息汪洋大海湖光水色江河奔腾不息滚滚东流一泻千里江水茫茫山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山清水秀青山绿水高耸入云家务劳动心灵手巧窗明几静手忙脚乱井井有条师生间苦口婆心口若悬河心平气和不慌不忙语重心长热情洋溢恭恭敬敬洗耳恭听同学间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情同手足团结友爱朝夕相处人多人山人海人声喧哗人声嘈杂人如潮涌摩肩接踵大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大雨滂沱瓢泼大雨读书学习神情专注学而不厌学无止境专心致志日积月累似懂非懂过节普天同庆彩旗飞舞欢天喜地张灯结彩彻夜狂欢兴高采烈游戏手舞足蹈笨手笨脚挤眉弄眼得意忘形句子常用标点符号主要用法常用的标点符号有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课件
二、命题特点
①材料作文得到回归。传统的材料作文得以回归,更强调对话题 的理解,突出考查思维能力。 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进行价值引领。高考命题关注个人与时代、 个人与国家,从一个角度切入大的社会主题,同时又引导学生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③思辨色彩进一步加强。应该说高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是一 贯的,且有加强趋势。
卷别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新高考I卷 新高考II卷
作文题(关键点) 题型分类
故事是有力量的 材料作文
有时希望有一个自 感悟延伸类材料作
己的空间
文
本手、妙手、俗手 材料作文(多元)
“选择 创造 未来:任务型驱动作文
主题征文
(多元)
“体育之效—强弱 材料作文 转化”
描红“人”字对人 漫画作文 生的启迪
谢谢大家!
如有不当,请大家批评指正。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试题分析
一、作文研题 二、主观感受
一、作文研题
1、题目解析 2、命题特点 3、具体思路 4、呈现问题 5、突破关键点
真题回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
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三、具体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 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 是否会越来越少?
第一次:越来越多【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第二次: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该如何理解?
①互联能高效地解决许多具体 的问题。
二、主观感受
2024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真题深度解析核心段落范文-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与真题模拟
2024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精彩标题+核心段落+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基本分析1.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作文呢?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属于思辨型作文。
思辨型作文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既要看到问题的不同方面,又要能够在对比、权衡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在这个题目中,一方面是科技带来快速获取答案的便利,容易让人觉得问题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又需要考生思考科技发展是否真的会使问题减少,以及新问题的产生、科技的局限性等问题。
考生需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思辨,权衡利弊,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2.这篇材料作文中有哪些核心词或关键概念?核心词:问题、互联网普及与人工智能应用“问题”是整个材料围绕的关键,探讨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的背景下其数量的变化趋势。
“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是影响问题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二者共同构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
3.如何理解这些核心词?在这篇作文中,“问题”有多层含义。
首先,“问题”可以指具体的疑惑和难题。
比如日常生活中“如何快速到达某个地点”“某道数学题的解法是什么”等具体的知识性问题,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这类问题可能会迅速得到答案。
其次,“问题”也代表着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例如科技带来的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的安全性、数据隐私保护等;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新矛盾,如贫富差距加大、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再者,“问题”还涵盖了那些深层次的、关于人类本质和价值的思考。
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人类的情感如何理解等问题,这些是无法通过科技手段直接给出答案的。
高三语文全国卷1作文评析新人教
高三语文全国卷1作文评析新人教高三语文全国卷1作文评析新人教XX年全国高考I卷作文,依然沿袭了前几年的命题形式—-给材料作文.餐桌上,3只猫在吃鱼,就一只在捉老鼠。
别的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考题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言说天下事尽在“漫画〞中应该说,今年的作文命题直面社会现实,把考生的视线引导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上来,也考查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这个材料画面内容浅显易懂,但涵盖的内容却很多。
正因为它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隐含意义,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好这样一篇作文也不太容易.因此,今年的作文命题形式巧,立意高,有深度。
小小漫画,给考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
那么,这样的漫画材料作文,考生该如何把握呢?一、必须会对图文材料进行转换,提取整合。
考生要仔细观察整幅漫画,4只猫本来都在吃鱼,一只猫却突然去捉老鼠。
别的猫看不惯了,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我们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捉老鼠是它的本能。
那么这样一幅画我们看后能提取出什么信息呢?猫分为两种,只吃鱼的和吃鱼还不忘捉老鼠的。
这样的材料显然是有寓意的,尽管它直面现实,但绝不是仅仅谈猫和老鼠的问题.由此,可以引发我们的联想。
二、必须会对联想到的诸多话题进行筛选,确定作文的话题。
我们会在短时间内想到很多问题:许多猫不捉老鼠就有吃的,是谁给他们提供的?是谁让他们堕落了?有一只猫在捉老鼠,说明它知道它的使命,只有捉老鼠生命才有意义.别的猫笑话它,它置之不理:自己觅食才有成就感,靠别人算什么好汉。
猫一定要做猫的事,捉老鼠是自己的职责。
由猫的本能天性,自然会联想到我们的社会现实.从材料的整体把握,可以谈谈你看到这种社会现象时的处事心态,也可以对漫画表现的内容进行类比。
比如,我们会想到:吃鱼是贪图享受,捉老鼠是职责所在,讽刺了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其位不谋其政,沉浸于酒色享乐之中。
人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鱼〞总有吃完的一天。
2023年新课标1卷作文点评与解析
2023年新课标1卷作文点评与解析2023年新高考1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审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今年的高考作文,出乎大部分老师和考生的意料,没有紧跟热点,以质朴的文字表述普通的内涵。
进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十分显著,考生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
而且一步体现出高考反猜题、反套路、反模式的命题特点。
对老师来说,审题难度不大,考生凭借平时的语言、素材储备,都能够容易下笔,但能够写出千里挑一的优秀作文,也不是那么容易。
由此可见,备考高考写作,唯有平时写作基本功扎实,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备考秘笈。
【审题】该作文材料,是一个二级分层内容,先分后总:第一层在省略号处,“故事是有力量的”总结前文,强调“故事”的特点;前文分号处为第二层,前后并列关系,前为“故事”的作用,后为“故事”的意义。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强调“好故事”在语言艺术、情感教育、知识收获等方面的作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强调“好故事”对个人、国家方面的意义。
综合起来看,材料第二层强调了“好故事”正面、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好的写作角度。
考生可以写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也可以探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写作主体,仍需把自己定位到新时代青年,思考好故事对自身、对国家的意义,并联想到如何写好自己的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立意:(1)在故事中成长,书写更多好故事。
(2)览励志故事,铸家国情怀。
(3)情在好故事,大爱满天下。
(4)故事以智慧赐我,我报人生(社会、世界)以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审题立意讲评分析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键词:际遇机缘
这则材料很明确第给出了“世纪宝宝”这一代人的际遇,新千年对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还记得当时铺天盖地报道的“千禧婴儿”新闻,充满了对这一代人的祝福与担心。
今天这一代人18岁了,他们会在时代的长河中留存哪些记忆呢?材料给出了8岁时的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
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
在他们12岁时代太空授课,很可能打开了他们对未来的探索之门,在他们十七岁的时候,互联网普及,智能科技成了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
这是他们的际遇。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这是他们的机缘。
尽管少年时他们对此可能没有清晰的认识,但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他们未来会经历的,这也告诉我们,未来“世纪宝宝”们会遇到一个物质比今天更加丰富的的时代。
需要这一代人思考的关键问题就出现了,这一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这一代人如何完成、靠什么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写作核心:
写作中,我们首先应该明白:材料的核心是什么?把自己的想象和思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这句话,是材料的关键,也是我们写作的思考展开点。
和下一代青年人一起阅读,读什么?是你装在“时光瓶”里的,也是你文章的中心立意。
写作要求:
写作中我们应该关注写作要求。
一、个人和时代要想联系。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启示我们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需要创新,责任担当,不忘初心,中国梦……,2018 年的作文题中我们
可以看到很多时代的影子。
从作文的主导作用看,这则材料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要思考人生,更要关注时代,思考时代,让考生明白,不论任何时代个体总是要和这个时代密切相关的。
二、材料要求写自己的联想和思考。
这种思考有对过去的,也有对现在的,更有对未来的,从写作的思考层面来看,所给材料是有时代跨越的,材料通过一个“时光瓶”将过去、现在、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给了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且有真情实感可言,很好地避免了空泛的套作。
而且,从表达层面来看,联想是充满情怀的,一定包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感性的,而思考是多角度,有思辨性的,应该是理性的分析。
写作中应该注意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结合。
三、留待2035年开启。
是在和下一代青年一起阅读,这是一中传承,我们应该思考材料所展现的内涵,哪些是值得经典永流传的。
立意指导:
所以我们可以把对过去的总结,装在“时光瓶”里,和未来的一代人阅读前人的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务实作风等。
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这应该是他们童年对这个时代印象最深的记忆了。
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一次有着历史意义的时代体育盛会,二者告诉我们回首过去,走过的路不是一帆风顺,苦难和喜悦共同构成了我们个人和国家民族的过去。
但我们的上一代人,总在用自己的奋斗、创新担起了这份时代的责任,并取个了辉煌的成就,他们身上所展示的奋斗精神,展示的探索创新步伐,展现的民族凝聚力等,是永恒不变的,在任何时候都能给我们以精神的滋养,也是我们应该传承阅读的。
这就提醒我们这些“世纪宝宝”在写作时应该思考,上一代人是凭什么战胜了困难,创造了辉煌,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是这一代要继承并传递到2035年的。
我们可以把对现实的感触与思考,装在“时光瓶”里的,和未来的一代人一起阅读。
今天“世纪宝宝”的生活日益富足,智能科技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今天的中国是快速发展变革的中国,今天的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盈的时代,我们不能坐享其成,要思考如何去奋斗,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奋斗,去书写这一代人的篇章,毕竟奋斗的青春才叫芳华。
同时我们这一代人更要思考的是,物质的丰富、科技互联网的普及,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比如今天的佛系青年的问题丰富物质的保障让他们可以无所欲求,互联网普及的可以让他们获得虚幻的满足感,丧失思考的能力,把对这样的社会问题的思考,装在“时光瓶”,和未来一代人阅读,很好地展现考生的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