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李桃英1,殷峻暹2,张丽丽3,赵红莉2(1.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西安710068;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根据1950~2007年汉江上游安康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汉江上游径流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1990年后汉江上游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包括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下垫面变化、耗水增加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

关键词:汉江; 径流; 演变趋势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磻冢山,甲河口以上称为汉江上游,集水面积59115km2,本次研究选用汉江上游的安康水文站,集水面积38625km2,占汉江上游面积的65%,可基本代表汉江上游径流变化趋势。

1 径流演变趋势汉江上游流域以山地为主,处于我国西部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有明显的季节性,是南北气候分界的过渡地带,流域内植被良好,降水较为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汉江上游年径流的地区分布和降水量大体一致,汛期径流占年径流80%左右。

1.1 径流年际变化汉江上游流域位于夏季风活动边缘带,具有东亚季风带一般河流的特点,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

逐年间季风形成的降水,其年降水量或降水过程的年际变化均比较大,直接影响汉江上游流域年径流量变化,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并且由于各年之间季风强弱不同,来去的迟早和停留的时间长短不等,逐年降水与径流也不相同,有多水年和少水年之分,最大水年与最小水年相差较大[1]。

安康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87.2×108m3,其中最大水年1983年径流量411.0×108m3,最小水年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4A07、2008BAB29B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50721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403404)。

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

20EXPERIENC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孔祥东,生于1990年,满族,在职研究生,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大气科学。

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分析孔祥东1,董鹏21.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气象局;2.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松原分局摘要:从我国河流流域特点来看,汉江流域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一个重要水源地。

在工程建设和其他补偿性工程建设过程中,经过了多次调整和修改。

由此可见:研究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和驱动力分析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充分发挥出了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等多重方法的优势,针对近年来汉江流域的水文情况进行浅要分析,希望文章的发表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

关键词: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驱动力中图分类号:P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8-0020-0001就我国长江流域的水域特点来看,汉江流域是其中最大的一级干流,其水流情况、气候变化情况对整条水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气候特点来看,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流域范围较广。

从该方面特点来看,在光、热和水资源分布情况便呈现出了地区间差异性较大的问题。

在相关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对水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为此,本篇文章在综合了相关调查和研究之后完成,针对现阶段汉江流域气象水文变化趋势及驱动力内容进行分析。

一、汉江流域气象要素变化情况以及其驱动力分析在综合了多种研究方法之后得出最终结论,可以明显发现:1965年—2016年,汉江流域的气候要素每年变化幅度较大。

在年降雨量和年蒸发量方面,其在整体上的分布差距较大。

在年均气温方面,整体相异相对较小。

在开展数据分析工作时,充分发挥出了Mann-Kendall 分析法的优势,对其中所出现的各种气象要素变化情况、变化幅度值进行分析。

若想有效提升数值可信度,需要将其控制在95%以及上。

如果发现其绝对值>1.96.则基本上可以判定具有一定的趋势变化特征。

汉江上游汉中段近50年实测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汉江上游汉中段近50年实测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1006 2610(2020)02 0026 06汉江上游汉中段近50年实测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李 婧,赵 鸿,李百凤,刘蕊蕊(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摘 要:河流生态环境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河流实测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及特征具有重要意义㊂选取汉江上游汉中段武侯镇站㊁汉中站㊁洋县站典型水文站,采用Mann-Kendall 统计检验和小波函数分析汉江上游汉中段长系列实测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㊂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江上游汉中段实测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上下游站实测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下游站较上游站的减少趋势明显;3个水文站近50年年平均实测径流序列突变发生在1991年,且呈现出约7a 的变化周期㊂关键词:实测径流量;M-K 检验;小波分析;汉江上游汉中段中图分类号:TV121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006-2610.2020.02.006Analysis of Th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noff Measured at The Hanzhong City Sectionin Upper Hanjiang River in The Past 50YearsLI Jing ,ZHAO Hong ,LI Baifeng ,LIU Ruirui(PowerChina Northwes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Limited ,Xi'an 710065,China )Abstra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iv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sured river runoff.The typical hydrological stations of Wuhouzhen Station ,Hanzhong Station and Yangxian Station at Hanzhong City section in Upper Hanjiang River were selected ,and Mann-Kendall statistical test and wavelet funct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sured long series annual runoff of Upper Hanjiang River.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the 1990s ,the measured runoff at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is decreasing generally ;the changes in measured annual runoff of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tations are similar ,and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downstream stations i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upstream stations ;The annual average runoff mutation measured at the three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past 50years occurred in 1991and showed a cycle of about 7years.Key words :measured runoff ;M-K test ;wavelet analysis ;Hanzhong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收稿日期:2019-12-28 作者简介:李婧(1986-),女,陕西省汉中市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设计工作.0 前 言伴随着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提升,河流生态环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㊂径流量作为判断河流生境质量的指标之一[1],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流域的生境健康㊂汉江上游汉中段流经汉中市区,人类活动对该河段的水文情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径流的变化也将影响到流域内的取水条件㊁小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2]㊂因此,对汉江上游汉中段实测径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㊂汉江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汉江流域的水文情势也经过了一系列的研究㊂汉江上游河段作为南水北调㊁引汉济渭等多个调水工程的水源地,专家学者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对该河段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水文站点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汉江上游径流时空变化特征㊁降雨径流关系㊁径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等,以期为汉江上游引取水工程㊁生态建设工程提供依据㊂但之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安康㊁湖北境内,针对汉江上游汉中段较少㊂本文即以汉江上游汉中段为研究对象,分析近50年该河段实测径流的变化趋62李婧,赵鸿,李百凤,刘蕊蕊.汉江上游汉中段近50年实测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势和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汉江上游汉中段的实测径流变化特征提供一定的参考㊂1 研究区概况汉江于汉中市宁强县嶓冢山发源,由西向东流经汉中市七县区后入安康地界㊂汉江流域汉中段地势结构为两山加一川,汉江源头至武侯镇水文站以西约83.1km地貌为秦巴山地峡谷段,武侯镇水文站至洋县黄安坝约118.3km地貌为汉江上游平川段㊂流域内河流多属山溪性河流,支流众多,河网密度达1.5km/km2以上,水系发达,呈南北流向排列于汉江两侧,显现为扇形且不对称㊂汉江汉中段设有武侯镇水文站㊁汉中水文站和洋县水文站,3个水文站均于1990年被确定为国家重要水文站(见图1)㊂武侯镇站控制汉江干流河长83.1km,流域面积3092km2;汉中站控制汉江干流河长134.5km,流域面积9329km2;洋县站控制汉江干流河长201.4km,流域面积14484km2㊂汉江流域上游降水量丰枯交替明显,年际变化大,变差系数C v值约为0.65~0.67㊂该区域径流多由降水补给,补给量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80%以上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7 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7.7%,12月 次年3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8.6%㊂武侯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1亿m3,汉中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9亿m3,洋县站多年平均径流为56.5亿m3㊂图1 汉江上游汉中段河流水系及水文站示意图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 数据来源研究所采用的武侯镇水文站㊁汉中水文站㊁洋县水文站长系列实测径流数据由汉中市水文局整编,时间尺度为1971 2017年,数据格式为年平均径流量㊂2.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采用线性趋势法㊁Mann-Kendall统计检验法和小波函数分析法㊂线性趋势法采用最小平方法计算,通过直线斜率来表示变化趋势的一种外推预测方法[3]㊂MK检验法是被世界气象组织推荐并广泛采用的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该方法不受变量分布特征的限制,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适用于水文变量的趋势分析[4]㊂MK检验由时间序列组成的正序和逆序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水文序列的变化趋势㊂根据2条趋势线是否超过临界线来判断水文序列变化趋势是否显著,通过2条趋势线在临界线之间的交点所对应的时间来判断水文序列突变开始的时间㊂小波分析是常用的分析时间序列的变化尺度和变化趋势的方法,研究不同尺度(周期)随时间的演变,具有多分辨率分析和对信号的自适应性特征[5]㊂小波变换系数代表了该时间尺度下径流序列的变化特征㊂小波变换系数为正值说明径流量较大,负值说明径流量较小,且其绝对值越大所对应的时间尺度变化越显著[6-7]㊂3 结果与分析图2 实测年径流量与多年平均径流量对比图3.1 实测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根据年代划分,将1971 2017年47年长序列实测径流量统计为20世纪70年代至今,并分别计算各年代的实测平均年径流量㊂从图2可以看出,72西北水电㊃2020年㊃第2期===============================================20世纪80年代是该系列中实测径流量最大的年代,其后的时间序列实测径流量均值均未超过80年代㊂20世纪90年代实测径流量出现了明显的减少,已有研究表明,汉江流域上游在1991 2000年间是枯水年,平均降水比多年平均降水少78.2mm,降水的减少是实测径流量减少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8]㊂随着时间序列的逐年递增,年实测平均径流量逐渐接近于多年实测平均径流量㊂以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为基础,计算不同年代实测年径流量的距平百分比见表1所示㊂从表1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实测径流量表现为增加,且增加幅度达到了50%左右,其他年代的实测径流量以减少为主㊂80年代后,年实测平均径流量开始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实测径流量减少的幅度逐渐降低,到21世纪10年代,实测年径流量整体趋势呈现为增大,武侯镇站的实测年平均径流量已经超过了多年实测平均径流量,增加幅度为7.2%㊂表1 不同年代实测平均年径流量距平百分比表/%根据以上分析,汉江上游汉中段近50年实测径流量总体表现为先增加㊁后减少㊁继而增加的趋势㊂较多年实测平均径流量分析,20世纪70年代主要为平水年㊁80年代为丰水年㊁90年代为枯水年㊁21世纪00年代偏枯㊁到10年代以平水为主㊂3.2 实测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3.2.1 线性趋势分析图3绘制了汉江上游汉中段武侯镇站㊁汉中站㊁洋县站47年的实测年径流量图㊂从图中可以看出,3个水文站实测径流量年倾向率均为负值,说明从1971 2017年汉江上游汉中段实测年平均径流量表现为逐渐减小的趋势,年倾向率从上游武侯镇站到下游洋县站逐渐减小,且减小趋势逐渐增加㊂从汉江上游汉中段的河流水系图分析,尽管武侯镇站以下汉江两侧支流分布众多,但武侯镇站以下段径流趋势整体呈现出减小的状态㊂汉中站上游城镇人口聚集区域较武侯镇站明显增加,生活生产取用水量的增加㊁水利设施的开发㊁区域下垫面条件受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造成汉中站径流量递减趋势大于武侯镇站㊂洋县站在受到上游来水影响和汉中站至洋县站区段取用水设施建设㊁下垫面条件改变的作用,径流量的年倾向率较汉中站进一步减小㊂图3 不同水文站实测年径流量过程及其变化趋势图(1971 2017年)3.2.2 M -K 检验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武侯镇站1991 2008年的实图4 武侯镇站实测径流量趋势检验图测径流序列呈下降趋势,但UF 曲线并未超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这个年度区间径流量减小不明显㊂UF 曲线和UB 曲线在信度线之间的交叉点出现82李婧,赵鸿,李百凤,刘蕊蕊.汉江上游汉中段近50年实测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在1991年㊁2009年㊁2013年,说明实测径流量在这几年发生了突变㊂以1991年为分界点,分界点之前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13亿m3,分界点之后至2009年间的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8.53亿m3,比之前的年平均实测径流量减少了4.47亿m3;2010 2013年间的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15.85亿m3,比1991 2009年间平均实测径流量增加了7.32亿m3;2014 2017年间的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9.05亿m3,比2010 2013年平均实测径流量减少了6.8亿m3㊂汉中站1971 2017年UF曲线均在琢=0.05显著性水平线内,说明这47年间汉中站的实测径流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1990 2002年间实测径流序列呈现下降趋势(见图5)㊂47年间UF曲线和UB曲线在信度线之间的交叉点出现了3次,分别为1991年㊁2004年和2015年㊂1971 1991年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37亿m3,1992 2004年间的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22.74亿m3,减少了14.26亿m3;2005 2015年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35.23亿m3,较1992 2004年间平均实测径流量增加了12.49亿m3㊂图5 汉中站实测径流量趋势检验图洋县站1990 2008年的实测径流序列呈下降趋势,仅2006 2008年区间的UF曲线超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这3个年度区间的实测径流量减小明显,其余年份变化趋势并未超过显著性水平0.05的临界线(见图6),表明这些年份实测径流下降趋势并不显著㊂UF曲线和UB曲线在信度线之间的交叉点出现在1991年㊁2009年㊁2014年,说明实测径流量在这几年发生了突变㊂1971 1991年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64亿m3,1992 2009年间的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39.15亿m3,减少了24.85亿m3;2010 2014年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62.98亿m3,较1992 2009年间平均实测径流量增加了23.83亿m3;2015 2017年间平均实测年径流量为35.41亿m3,较2009 2014年间平均实测径流量减少了27.57亿m3㊂图6 洋县站实测径流量趋势检验图3.2.3 小波分析通过对武侯镇站近50年的实测径流序列进行小波分析(见图7)可以看出,在小波方差图中存在2个峰值,对应的时间尺度分别为8年㊁27年,进一步分析小波变换系数,振荡周期在7年和22年的时间尺度上比较明显,实测径流变化呈现出大小交替的过程,其中,1978 1980年㊁1985 1987年㊁1991 1995年㊁2005 2010年㊁2015 2017年的小波系数为负,表明该时段实测径流量较小;1974 1977年㊁1981 1984年㊁1988 1990年㊁1996 2004年㊁2011 2015年的小波系数为正,表明该时段实测径流量较大㊂通过汉中站实测径流序列的小波分析(见图8)结果可以看出,在小波方差中存在3个峰值,对应的时间尺度分别为8年㊁15年和26年,进一步分析小波变换系数,在7年和21年的时间尺度上周期振荡明显,并且出现了实测径流量的大小交替,其中, 1992 2003年的小波系数为负,表明该时段实测径流量较小;1981 1991年㊁2004 2014年的小波系数为正,表明该时段实测径流量较大㊂通过对洋县站实测径流序列进行小波分析(见图9)可以看出,在小波方差中存在2个峰值,对应的时间尺度分别为7年和26年,进一步分析小波变换图,在7年和21年的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明显振荡92西北水电㊃2020年㊃第2期===============================================周期,并且出现了实测径流量的大小交替㊂从3站的小波变换可以看出,7年时间尺度上所表现出的震荡周期在1971 1991年间显著,小波变换系数大多数为2;在1991年之后的振荡周期存在,但不显著,小波变换系数均小于1㊂说明1991年之后汉江上游汉中段实测径流序列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明显,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实测径流序列的周期性㊂图7 武侯镇站实测径流量小波分析图图8 汉中站实测径流量小波分析图图9 洋县站实测径流量小波分析图 综上分析,M-K 检验武侯镇站㊁汉中站㊁洋县站1971 2017年间年平均实测径流量均呈现出不显著下降趋势,且47年的实测径流序列均在1991年发生了突变,这与已有研究汉江上游安康站的序列突变时间是一致的[9-10]㊂利用小波函数对3个站47年的实测径流序列周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3个站的年平均实测径流量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短周期基本为7年左右,长周期基本为21年左右㊂03李婧,赵鸿,李百凤,刘蕊蕊.汉江上游汉中段近50年实测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4 结 语通过对汉江上游汉中段3个水文站近50年实测年平均径流量分析表明,该时段实测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特别是1991 2000年实测径流量平均减小幅度约30%左右㊂20世纪80年代实测径流量较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增加近50%,进入90年代后实测径流量一直处于减少的趋势㊂通过统计检验分析表明,汉江上游汉中段1971 2017年的实测径流序列表现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实测径流突变时间发生在1991年,实测径流序列呈现出约7年的变化周期㊂汉江上游汉中段实测径流量近年来受到城镇取用水,水利设施开发,区域下垫面条件改变的影响呈现出的减少趋势㊂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将改变现有的环境条件,实现河流生境的健康发展,后续将围绕人类活动及生态改善对径流量的影响作进一步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 陈淼,苏晓磊,黄慧敏,等.三峡库区河流生境质量评价[J].生态学报,2019,39(01):192-201.[2] 蔡宜睛,李其江,刘希胜,等.三江源区径流演变规律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34(10):1-5.[3] 肖敬,石朋,董增川,等.西南河源区径流演变规律分析[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7,33(04):457-463.[4] 张海荣,周建中,曾小凡,等.金沙江流域降水和径流时空演变的非一致性分析[J].水文,2015,35(06):90-96. [5] 韩熠哲,马伟强,王炳赟,等.青藏高原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17,36(06):1477-1485.[6] 郭梦京,周孝德,李鹏,等.近50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02):52-57.[7] 魏光辉.新疆黄水沟1956-2013年径流变化特征研究[J].西北水电,2015(03):1-5.[8] 张洪刚,王辉,徐德龙,等.汉江上游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周期统计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24(05):27-30. [9] 严栋飞,解建仓,姜仁贵,等.汉江上游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6,27(06):13-19. [10] 何自立,史良,马孝义.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径流特征影响预估[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6(06):37-43. (上接第25页) 随着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建设,组成智能变电站的重要一次设备 智能变压器㊁智能开关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10]㊂近几年,智能化相对滞后的水电站也开始融入智能电网建设中㊂西北院设计的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㊁龙羊峡GIS改造㊁金川水电站等一批水电项目都已开展智能化设计,智能变压器㊁智能GIS㊁智能机组等等一批智能化电气设备也将在这些项目使用㊂3 结 语西北院建院70年,特别是近10年来,西北院的发展日新月异,水电站的设计理念㊁设计手段㊁设计产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㊂西北院电气专业一直非常关注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电气设备生产制造水平的发展㊁新技术㊁新材料和新产品等等新事物,并将其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确保我们设计的电站与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匹配,站在行业的前沿㊂过去的西北院有70年辉煌历史,一直是水电行业的领头羊,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负使命,勇往直前㊂参考文献:[1] 李林合.大型水轮发电机支路不对称定子绕组理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2] 葛杨.发电电动机定子绕组4支路与7支路设计方案对比分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3] 何雪飞,朱南龙,何万成.发电电动机定子绕组4支路技术+在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7(06):271. [4] 赵力楠,元复兴,刘广义.真空发电机断路器国内外发展水平[J].高压电器,2011(08):80-84.[5] 覃彩芹.植物变压器油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8(03):5-9.[6] 胡宇,郭宇光,郭琳.天然酯变压器在延安黄河引水工程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8(05):146-148.[7] 邓凯.预装式变电站在电力行业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9(11):111-112.[8] 杨玉龙,崔世辉.预装式变电站与常规式变电站的对比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2).[9] 桑志强,康本贤.800kV GIL工程设计[C]//第二届水力发电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409-416.[10] 易小娟.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技术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9(10):231-232.13西北水电㊃2020年㊃第2期===============================================。

汉江流域径流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汉江流域径流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汉江流域径流时空变化趋势分析作者:陈华闫宝伟郭生练张洪刚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第03期摘要: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应用Mann-Kendall非线性检验方法,分析了汉江流域干流和各子流域1951—2003年春、夏、秋、冬径流的长期变化趋势。

分析发现1991年是汉江流域年径流量趋势变化的突变点,从20世纪80年代的丰水期进入90年代的枯水期;在显著性水平上,春季和冬季汉江流域许多子流域径流量长期变化趋势呈下降趋势。

分析结果将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配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Mann-Kendall;汉江流域;径流;趋势分析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08)03-0049---1,ZHANG Hong-(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WuhanAbstract:Hanjiang Basin is the water source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trends of the seasonal runoff were detected by the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in this Basin from 1951 to 2003.There was a climate jump in 1991 in Hanjiang Basin when the runoff changed from the wet period in 1980s to the dry period in 1990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tα=0.05 significance level there were descending trends for the runoff in many parts of Hanjiang Basin in the Spring and Winter.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the rational references for waterKey words:Mann-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改善国家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基础性战略工程,将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汉江流域的水调至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和水资源短缺的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流域地区,在保证汉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支撑和保证黄、淮、海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南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汉江上游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苏雪锐;高喜永;郭亚军
【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10(016)010
【摘要】以汉江上游的安康、石泉站为代表站,选取1955~2005年的月平均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线性回归分析法以及谱分析方法对汉江上游径流的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以来,汉江上游的径流呈现出减少趋势,并显示出8~9 a的周期变化规律.
【总页数】4页(P1148-1151)
【作者】苏雪锐;高喜永;郭亚军
【作者单位】南阳市卧龙区水利局,河南南阳,473004;河南信禹监理有限公司,河南南阳,473000;河南省镇平县赵湾水库管理局,河南南阳,4742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8
【相关文献】
1.基于SWAT模型的绍兴城市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J], 陈成广;李晶晶;滕凯玲;徐立红
2.变化环境下汉江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J], 钟华昱; 黄强; 杨元园; 刘登峰; 明波; 任康
3.甘肃省天祝县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J], 张琳
4.汉江上游石泉和安康水文站径流规律分析 [J], 张珏;王义民;黄强;孙晓懿
5.黑河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J], 曹辉;黄强;畅建霞;张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及径流长期变化趋势及持续性

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及径流长期变化趋势及持续性

第30卷第6期2 0 1 2年6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6Jun.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6-0006-04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及径流长期变化趋势及持续性分析陈燕飞1,2,张 翔2(1.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湖北荆州4340231;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分析汉江流域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长期变化趋势是开发利用汉江水资源、研究人类活动对江汉流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前提。

基于汉江流域13个水文站1960~2003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采用高桥蒸发模型计算了汉江流域年径流量,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由Hurst指数分析了各水文要素变化趋势的可持续性。

结果表明,采用高桥蒸发模型间接计算年径流量适应性较强,值得推广;汉江上游多数站点年降水量减少,下游站点年降水量增加,且变化趋势不显著;上游站点年蒸发量增加趋势显著,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上游多数站点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少状态,下游钟祥、天门和武汉站径流呈不显著增加状态;各站点水文要素均具有很强的持续性,降水、蒸发、径流的常数C分别为0.73、0.95、0.97。

关键词:水文要素;高桥蒸发模型;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Hurst指数法中图分类号:TV122;P333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1-10-15,修回日期:2011-12-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730632,71073115)作者简介:陈燕飞(1982-),女,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E-mail:flyney@163.com通讯作者:张翔(1969-),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生态水文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E-mail:scottzhx@yeah.net 近年来,对汉江流域降水量变化的研究较多,如周月华等[1]对汉江流域水资源进行了初步分析;陈华等[2]分析了汉江流域1951~2003年降水、气温时空变化趋势;郭靖等[3,4]应用ANN统计降尺度法和光滑支持向量机预测了汉江流域的降水变化。

汉江上游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p ro sgv n wih a c ce o —9 y a s e d wa ie t y l f8 i e r.
K yw r s p e aj n i r rnf an— e dl; i a ges n set l nls e o d :U p r ni gR v ; u o ;m n k n a l err rs o ; c a a a i H a e l n e i p r y s
Ma n— Ke d l sait a to ,mo oi e r r g e so n l s n p cr l a ay i T e r — n n al tt i l meh a sc n l a e r s in a ay i a d s e t n lss h e n s a .
An l ss o ra i n Ch r c e itc n he Run f e i s a y i n Va i to a a t rs i s o t o S re
o eUp e nin ie f h p rHa j gR v r t a
S u 11, A i y n G O Y jn U X e一3。 G O X — o g , U a— u 1‘
a a y i g mo t l r n f f An a g sain, a d S i u n tt n sain i 1 5 — 2 0 usn t e n lzn n hy u o o k n tto n h q a sai tto n 9 5 o 05 ig h
0 引 言
汉 江 是 中 国 大 陆 的 一 条 未 被 污 染 的 河 流 , 着 南 水 随 北 调 工 程 的 实施 , 为 南 水 北 调 的 主 水 源 , 江 又 一 次 在 作 汉 人 们 的 视 野 中 凸 现 了 出 来 , 而 随着 西 部 地 区 开 发 规 模 然 的不 断 加 大 , 型水 利 工 程 的不 断 兴 建 , 表 径 流 过 程 已 大 地 经 由天 然 状 态 转 变 为 以 人 为 干 扰 为 主 , 仅 造 成 下 游 区 不

汉江上游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分析

汉江上游水资源量变化趋势分析
发挥最大 的综合经济效益 和社会 效益。 本文从水文规律性 的周期方 面进 行研究 分析 , 通过对 多年
实 测 资 料 及 相 关 的 历 史 文 献 进 行 统 计 , 析 了丰 、 、 水 年 的 分 平 枯
丹 江 口入库径流 以汛期 为 主 , 内分 配如 图 1 年 所示 , 0 5~1
个具 有较 好代表性 的系列 , 应是 丰 、 枯水 周期 较为 完整 ,
并包含 1 个或数个较 为完整 的丰 、 水周 期。根据 丹江 口年入 枯
作者简介 : 李明新 , 长江水利委 员会水 文局 水资源处副处长 , 男, 教授级 高级 工程 师。
维普资讯
S p. 2 0 e , 08
汉 江 上 游 水 资 源 量 变 化趋 势分 析
李 明 新 吕 孙 云 徐 德 龙
( 长江水利委 员会 水 文局, 湖北 武汉 4 0 1) 300 摘要 : 南水北调 中线 工程 已经开工, 作为水 源区的丹江 口水库 , 其入库径流 的及 时补 给成为关键。采用坎德 尔、 斯波 曼、 滑动平均及周期 图法等方法 , 从水文规律性 的周期方 面进 行研 究, 通过 多年 实测 资料及相 关历 史文献 进行分析统计 , 由此得 出结论 :0 纪 9 2世 O年代 以来 , 水源 区连 续枯水年 并非表 示汉 ̄ k游径流量 呈减小趋 势 , x _ -
引 起
周期变化规律 , 定 2 纪 9 判 0世 0年代 以来 水源 区所 处 的水 文周 期时段 , 分析 了连续性枯水年发生 的原 因。
2 汉江 上游水资源量
2 1 汉江流 域概 况 .
汉江是长江 中游 的重要 支流 , 发源于秦岭南麓 , 经汉 中盆地 与褒河汇 合后 始 称 汉 江 , 武汉 人 汇 长 江。全 流域 集 水 面积 于 1. 59万 k1 干流全 长 1 7 m n, 2 7k 。经陕西 、 5 河南 、 湖北 、 i、 四J 重庆 l 及 甘肃 , 以秦岭及外 方山与黄河为界 , 北 东北 以伏牛山及桐柏 山 与淮河 为界 , 西南 以米仓 、 巴山 、 山与嘉 陵江 、 大 荆 沮漳 河相 邻 ,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4 2卷 第 9期 2 0 1 1年 5 月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e n te vr
Vo. 1 42, . No 9
Ma y, 201 1
文 章 编 号 :0 1 4 7 (0 1 O 0 1 10 — 19 2 1 )9— 0 9一o 4
汉江 上游 径 流 演变 趋 势 及 影 响 因 素分 析
是南 北气 候分 界 的过渡 地带 , 流域 内植 被 良好 , 降水 较
为丰 沛 , 时 空分 布不均 , 际变 化大 。汉 江上游 年径 但 年
流的地 区分 布 和降 水量 大体 一 致 , 期 径 流 占年径 流 汛
的 8 % 左右 。 0
1 2 径 流 年 代 际变 化 .
径流 量 的变化 在各 年代 也表 现 出不 同 ,0世 纪 5 2 O 年代 、0年 代 均 处 于 丰 水 年 ,0年 代 处 于 平 水 年 ,0 6 7 8
k 本 次研究 选 用汉 江 上 游 的安 康水 文 站 , 水 面 积 m, 集
3 2 m , 86 5k 占汉 江上游 面 积 的 6 % , 基本代 表 汉 江 5 可 上游 径流 变化 趋势 。
( 9 9年 ) 流量 为 7 . 19 径 8 2亿 m , 大 值 与最 小 值 之 比 最 为 5 3 最 大值 与均 值 之 比为 2 2 最 小值 与 均 值 之 比 ., .,
年代 处 于丰水 年 , 而进入 9 0年代径 流量 则处 于最 枯水 年 , 了 2 世 纪仍处 于枯 水 年 , 表 1 到 1 见 。
1 1 径 流 年 际 变 化 .
汉 江上 游 区位 于夏 季 风 活 动 边 缘 带 , 有东 亚季 具
风 带一 般河 流 的特 点 , 流 主 要 由降水 补 给 。逐 年 间 径 季 风形 成 的降水 , 年 降 水 量或 降水 过 程 的 年 际 变化 其

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径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径流的影响
两 个丰水 段 和两 个枯 水 段 ;1 8 年 发生 跃 变 , 前 呈 微 弱 的上 升 趋 势 , 后 下降趋 势 。3 径 流量 与 区 域 年平 均 气温 呈 95 以 以 )
负相关 ,而 与年降水量呈较显 著的正相关 ,年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响应较其对气温 变化的响应 更为敏感。
关键 词 :气候 变 化 ;径 流 量 ;影 响 ;汉 江 上 游
全球 水文 循环 ,驱 动降水量 、蒸 发量 等水文 要素 的 变化 , 从 改变 区域 水 量平 衡 , 响 域水 资源 的分 影
布I 。 ㈠l 围际 社会 建 立了大 气环 流模 式 ( Ms , GC ) 从 火尺度 的时李 范 围进行 气候 变化的模 拟研 究 ,f 其 I i 空 间 尺嘘的划 分太 粗 ,对 区域 气候 变化的预 估效 果
作 者 简介 禁新玲 f99 ,女 ,i 『 )6一) 级 = = .主 要从 事气 候与环境 研 究 .Em i cinig ao o n 程师 - al ax l @yh ocmc : in
220 A 1 l C a g e . 0 8 4( ) 2 0 2 4 d C i m h n eR s 2 0 + 4 : 2 2
过 程 产牛直接 影响 。近年 来 ,有 关流域径 流 变化
量 的相关 关 系 ,考 虑所选站 点分 布的 代表性 ,最 后 选 取相 关系数通 过 00 显著性 水 平检 验 的 l 站 .l 4个
收稿 日期 :2 0 I 3 修订 日期 : 0 8 2 2 07 1 ; 2 2 0 0 2 基金项 目 陕 省气 象^ 点项 H “ 0 陕 省气候 变化 的精 化 检测 、预估 ,其影 响 砰估研 究” 资助 巫
中图分类号 :P 6 /3 3 文 献标 识码 :A 4 7P 3 . 3

汉江流域径流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汉江流域径流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nf a c vl h r r ecn igt n sfrtern f i n at o ni gB sni h piga dWitrTh eut lpo iete icn el e teeweed se dn r d u ofnma yp rs f i e e o h Haj n i teS r n ne. ers l wi rvd a a n n s l h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是改善 国家水资源配置 的重 大基 础性 战略工程 , 将水 资 源相 对丰 富的 汉江 流域 的水 调 至人 多 、 地 多、 经济相对发 达和水资 源短 缺的黄河 、 淮河和海河三流域 地 区, 在保证汉江 流域社会 经济 可持续 发展和水 资源 可持续 利
用 的前提下 , 撑和保证黄 、 、 支 淮 海流域 社会经 济的 可持续 发 展, 以及促进南北地 区社会 经济 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 调 中线 工程 已于 2 0 0 3年正式动工 , 一期 预计 于 2 1 00年完成 。中线
2Bue uo d oo y,h n Ja gWae suc o . ra f Hy rlg C a g in tr o reC mmi in Wu a 3 0 0 C ia Re s o , h n4 0 1 , hn ) s AbtatHaj n ai h tr o reo h d l R ueo h uht- o t trDies n P oet( NWDP . etmp rlad src: ni gB s i tewae uc fteMide o t fteS t—oN rhWae vri rjc S a ns s o o ) Th e oa n
T mp r l n p t l rn sA ayi o eR n f nja gB s e o a a dS ai e d n l s f h u ofi Ha i ai aT s t n n n

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径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径流的影响

90 10 a
!"#$ 1998 2000 !"#$%&'
1
1991
2000 !"#$%&'( !"#$ ==== !"#$%&'( !"#$%&'()* !"#$ !"#$ !"#$% !"#$%& )*+,-. !
!"#$ %&'
OKP== ==== 4 ! 1997 m /s
3
!"#$%&'()* !"#$%&'()*+,-./ !"#$% 45 a 1983 !"#$ !"#$1961 !"#$ 1961 1968 1997 45 a 1991 !" ! 45 a 4.8 2002 !"# 5a ! ! !
=TNMMNQ
O=
!"#
!$%&'(
=
!"#$%&"'( 1961 !"#$% !"#$%&' !"#$%&'(2) !"# ! ! $!"%1985 !" ! !"1) 45 a
2005
!"#$%&'()* '()*+,
!"# 45 a
!"#$%& !"#$%& !"#$%&90 !"#$%&'() !"#$%&'()

汉江上游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周期统计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周期统计分析

汉江上游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周期统计分析张洪刚; 刘攀; 李响; 周捷; 陈华【期刊名称】《《水资源研究》》【年(卷),期】2014(003)005【摘要】汉江流域20世纪90年代连续枯水年引起了社会各界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安全的担忧,因此对汉江上游流域的降水和径流变化趋势和周期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十分必要。

利用Mann-Kendall检验、Spearman检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汉江上游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 = 0.05上,汉江上游径流和降水量变化趋势均不显著。

利用小波分析研究得到汉江上游径流量系列存在7~10年和20~25年两种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连续枯水年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所致,是处于径流丰枯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的枯水期。

【总页数】10页(P419-428)【作者】张洪刚; 刘攀; 李响; 周捷; 陈华【作者单位】[1]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武汉; ; [2]武汉大学武汉; [3]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武汉; [4]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杉矶美国【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相关文献】1.汉江上游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J], 张洪刚;王辉;徐德龙;吕孙云;邹宁2.广东梅江中上游河段气温、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及周期性分析 [J], 董才文;张正栋;蒙金华;万露文;杨传训3.密云水库以上流域年径流变化趋势及周期分析 [J], 钟永华;鲁帆;易忠;赵静4.汉江上游汉中段近50年实测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J], 李婧; 赵鸿; 李百凤; 刘蕊蕊5.汉江上游径流变化趋势及特征分析 [J], 严栋飞;解建仓;姜仁贵;吴昊;李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三十年汉江流域(陕西段)自然湿地变化过程及驱动力分析

近三十年汉江流域(陕西段)自然湿地变化过程及驱动力分析

近三十年汉江流域(陕西段)自然湿地变化过程及驱动力分析近三十年汉江流域(陕西段)自然湿地变化过程及驱动力分析自然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水文调节、水负荷平衡、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湿地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威胁。

本文将探讨近三十年来汉江流域(陕西段)自然湿地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驱动力。

近三十年来,汉江流域(陕西段)的自然湿地遭受了严重的人类干扰。

首先,由于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湿地被转为耕地或建设用地,导致湿地的减少和破碎化。

其次,工业化进程中的水污染问题也对自然湿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湿地水体受到污染,湿地生态系统无法正常发挥其净化作用。

此外,汉江流域(陕西段)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也对湿地造成了压力。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导致水系的改变,湿地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活动的同时,气候变化也对汉江流域(陕西段)的自然湿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升高导致水体蒸发加剧,湿地水位下降,湿地植被受到威胁。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如干旱和洪涝,也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自然湿地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

在人类活动方面,首先需要加强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执行,限制湿地的开发和破碎化进程。

其次,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水质提高湿地水体的自净能力。

此外,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在气候变化方面,要加强全球气候治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气候变暖的速度。

此外,提高社会和生态的适应能力,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应对措施。

总之,近三十年来汉江流域(陕西段)的自然湿地经历了严重的变化。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湿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

同时,也需要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增加湿地的适应能力。

只有这样,汉江流域(陕西段)的自然湿地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综上所述,汉江流域(陕西段)的自然湿地在近三十年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汉江流域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汉江流域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13 卷 01 期2015 年2 月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Vol13 No01Feb2015汉江流域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刘 凡12,陈 华23,许崇育23,史培军1收稿日期:2014-07-11 修回日期:2014-07-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91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13221001)作者简介:刘凡(1991-),女,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灾害与水文水资源研究。

E-mail :liufan. bnu@foxmail. com 通讯作者:陈华(1977-),男,福建建瓯人,教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等研究。

E-mail :chua @whu. edu. cn(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水资源安全保障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430072)摘要:根据汉江流域1961年一2012年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别采用Penman -Monteith 模型和GG 模型计算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趋势,并结合主要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讨论了蒸散发变化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汉江流域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在过去的52年内均呈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减少的分布;采用Mann-Kendall 检验法发现在显著性水平0. 05上,上游的参照蒸散发和中下游的实际蒸散发下降趋势显著;太阳辐射的减少是引起汉江流域参照蒸散发和实际蒸散发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参照蒸散发;实际蒸散发;影响因素;汉江流域中图分类号:P33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 001-0004-04The calculation of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the analysisof climatic factors on them in Hanjiang basinLIU Fan 12,CHEN Hua 23,XU Chong-yu 23,SHI Pei-jun 1(1. Stal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ource Ec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Ch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a ;3 HubeiProvincialCo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WaterResourcesSecur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Inthispaper ,thePenman-MonteithmethodandGG modelwereusedtocalculatethereferenceevapotranspirationandactualevapo-transpiration based on the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in Hanjiang basin from 1961 to 2012. An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trendofthosetwoevapotranspirationwascarriedout ,andtheimpactoftheclimaticfactorswerealsodiscussedcombinedwiththeirchangingtrends Theresultindicatedthattherewasadownwardtrendinbothreferenceevapotranspirationandactualevapotranspirationduringthepast52years ,and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osetwokindsofevapotranspirationpresentedadecreasingtrendfromsoutheasttonorthwest Asforreferenceevapotranspiration ,thedecreasingtrendwassignificantintheupperregions ,whileactualevapotranspirationdecreasedsignificantlyinthemiddleandlowerregionsatthe005significancelevel Andaccordingtotheanalysis ,itwasfoundthatthedecreaseofnetradiationwasthe main cause of the decrease of the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Hanjiang basin.Key words :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 impact factors ; Hanjiang basin蒸散发作为同时在水量平衡方程和陆地表面能量方程 中出现的唯一变量,是联系水循环和能量平衡的重要枢纽E 。

发展汉江流域黄金水道的探讨

发展汉江流域黄金水道的探讨

发展汉江流域黄金水道的探讨汉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流域范围广阔,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和物资流通的重要通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汉江流域的水道资源也逐渐受到重视。

如何发展汉江流域的水道,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就汉江流域黄金水道的发展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汉江流域水道的现状汉江流域是我国的重要水道之一,其上游主要为山地,形成山区河流,水势汹涌,资源丰富;中游地区是盆地平原,水势平缓,流量增大;下游地区是平原地区,流量最大,是汉江主要的航道区。

汉江流域水道资源丰富,有着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目前汉江流域水道的利用率还不高,整体的开发水平也还比较低。

虽然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地区有着较好的水路交通工具,但整体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

比如水道保洁问题,由于流域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还是比较发达,导致水质不佳;再比如水道交通的设施问题,虽然有着一些桥梁和航道的建设,但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满足交通的需要;还有水道监管的问题,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导致水道的管理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汉江流域水道的发展。

针对汉江流域水道的现状,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方向,那就是要使得水道成为黄金水道。

这个黄金水道不仅仅是指水质的优良,更是指水道的高效利用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水道保洁问题的解决。

要使得水道成为黄金水道,第一步就是要确保水质的优良。

这就需要对流域的环境进行保护,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进行治理,确保不会对水道产生不利影响。

2. 水道交通设施的完善。

水道交通是很重要的一种交通方式,要发展一个黄金水道,必须要有着完善的交通设施。

可以通过加强水道港口、码头、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水道的运输效率,提高整体的水道运输能力。

3. 水道监管的加强。

水道的监管非常重要,要保证水道的安全和通畅。

可以通过加强水道巡逻、建立水道监管机构等措施来提高对水道的管理水平,确保水道的正常运营。

汉江上游水资源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汉江上游水资源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汉江上游水资源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赵红莉;陈宁;蒋云钟;鲁帆;张双虎【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09(007)006【摘要】采用1930年--2008年长系列资料,对汉江上游水资源时空演变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丹江口水库天然入库径流的丰枯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从降雨及土地利用变化引起降雨径流关系变化的角度分析了丹江口天然入库径流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比丹江口水库天然与实测入库径流,分析了汉江上游耗水变化情况.根据人类活动及气候条件,将资料划分为1990年以前、1990年--1999年、2000年以后三个时段,对比分析了径流平均年内分配的变化,从降雨、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通过研究降雨空间分布变化,分析了汉江上游水资源的空间变化情况.【总页数】5页(P90-93,185)【作者】赵红莉;陈宁;蒋云钟;鲁帆;张双虎【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8【相关文献】1.河北省地下水资源质量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J], 米玉华2.汉江上游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J], 苏雪锐;高喜永;郭亚军3.1981~2018年青海夏季极端降水时空演变及成因分析 [J], 杨雪;张渝杰;孙俊;张敏;李信;张玲4.基于时序InSAR的常州市地面沉降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J], 李红慧;侯占东;李书建5.1960-2019年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演变与成因分析 [J], 张志高;郑美洁;蔡茂堂;尹纪媛;李欢欢;王怡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径流特征影响预估

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径流特征影响预估

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径流特征影响预估何自立;史良;马孝义【摘要】为了预测水文站逐月径流,对该流域水资源变化进行评估,运用小波神经网络建立汉江上游流域气象因子与径流过程模拟预测模型,并依据未来气候变化增量情景,对石泉水文站以上流域径流变化响应过程进行不同时间尺度分析。

由已知汉江上游流域的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经小波神经网络自动“学习”训练获得石泉水文站精度较高的逐月径流数据。

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未来气候变化设定情景下,该区域径流变化过程较为明显,年平均径流量最大变化范围为-34�7%~21�4%。

在降雨量不变、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年平均径流的响应变化范围为-5�1%~-13�3%。

温度升高引起冬季径流增加较为明显,春季及秋季径流则存在减小趋势,秋季明显减少,而降雨量变化对夏季径流的影响最显著。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water resources of a river basin under changing conditions by simulating the hydrologic station monthly runoff, a hydrology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wavelet neural network using observe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to simulate runoff process in the upper Hanjiang River, and according to the future climate change incremental scenarios, runoff response process at the Shiquan hydrologic station was analyzed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The wavelet neural network model by automatic learning and training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reliable accuracy runoff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hiquan hydrologic station at the upper Hanjiang catchment based on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average monthly temperature.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based on the model and differen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the increase in theannual average runoff is significant under the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maximum range of the annual average runoff is from -34�7% to 21�4%. In the case of no changes in rainfall and the rise in temperature, the mean annual runoff variation ranges are from -5�1% to-13�3%. The rise in temperature caus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winter runoff, and the spring and autumn runoff also have the decreasing trends, and it i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autumn, but the rainfall change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ummer runoff.【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7页(P37-43)【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预估;小波神经网络;汉江上游【作者】何自立;史良;马孝义【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陕西省水利厅,陕西西安 710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9受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构成水文循环的各主要因素,如降水、径流、蒸发、土壤湿度等将发生改变,引起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变化及总量改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李桃英1,殷峻暹2,张丽丽3,赵红莉2(1.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西安710068;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8;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根据1950~2007年汉江上游安康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汉江上游径流的变化趋势,重点分析1990年后汉江上游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包括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下垫面变化、耗水增加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因素。

关键词:汉江; 径流; 演变趋势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磻冢山,甲河口以上称为汉江上游,集水面积59115km2,本次研究选用汉江上游的安康水文站,集水面积38625km2,占汉江上游面积的65%,可基本代表汉江上游径流变化趋势。

1 径流演变趋势汉江上游流域以山地为主,处于我国西部平原向青藏高原过度地带,气候温和湿润,有明显的季节性,是南北气候分界的过渡地带,流域内植被良好,降水较为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

汉江上游年径流的地区分布和降水量大体一致,汛期径流占年径流80%左右。

1.1 径流年际变化汉江上游流域位于夏季风活动边缘带,具有东亚季风带一般河流的特点,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

逐年间季风形成的降水,其年降水量或降水过程的年际变化均比较大,直接影响汉江上游流域年径流量变化,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并且由于各年之间季风强弱不同,来去的迟早和停留的时间长短不等,逐年降水与径流也不相同,有多水年和少水年之分,最大水年与最小水年相差较大[1]。

安康站多年平均径流量187.2×108m3,其中最大水年1983年径流量411.0×108m3,最小水年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4A07、2008BAB29B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50721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6CB403404)。

作者简介:李桃英(1963―),女,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学士,“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

1999年径流量78.2×108m3,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为5.3,最大值与均值之比为2.2,最小值与均值之比为0.42。

其径流量年际间的变化详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1990年前,各年径流量围绕均直线上下波动,且其变化呈上升趋势,但到1990后,除个别年份在均值以上外,其余各年均在年多均值线之下波动,并且呈下跌趋势,进入21世纪这种下跌趋势才有所缓解。

图1 汉江安康站多年径流量变化过程1.2 径流年代际变化径流量的变化在各年代也表现出不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均处于丰水年,70年代处于平水年,80年代处于丰水年,而进入90年代径流量处于最枯水年,到了21世纪仍处于枯水年。

详见表1。

表1 汉江安康站水文要素年代际变化年代年径流量/108m3距平/%汛期径流量/108m3距平/%降水量/mm距平/%气温/℃50年代200.9 7.3 161.9 9.6 838.6 0.4 15.74 60年代212.7 13.6 162.7 10.2 854 2.2 15.74 70年代171.7 -8.3 135.2 -8.5 817 -2.2 15.82 80年代235.7 25.9 197.5 33.7 905 8.3 15.42 90年代138.3 -26.1 102.1 -30.9 733.1 -12.3 15.94 21世纪158.1 -15.5 121.3 -17.9 873.7 4.6均值187.2 147.7 835.61.3 汛期(5~10月)径流变化多年平均汛期径流量147.7×108m3,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78.9%。

其年际变化也和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一致,详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1990年以前汛期径流量在年际间呈增长趋势,90年代锐减,但在进入21世纪后这种锐减趋势有所缓解。

从各年代变化分析,汛期径流量的变化也和年径流量的变化一致。

但将年径流量和汛期径流量年代变化距平相比较,除60年代汛期径流量距平小于年径流量外,其余各年代均大于年径流量距平,这说明60年代汛期径流量集中程度小于其它年代。

汛期径流量距平与年径流距平相差较大的是80年代,这可能也是80年代汉江上游洪涝灾害多的原因,90年代到21世纪,汛期距平绝对值大于年径流量距平绝对值,说明枯水年主要由汛期产生。

详见表1。

2 径流演变趋势分析2.1 年径流累积曲线分析用径流量的累积曲线分析汉江上游流域的径流变化趋势。

关于径流量累积曲线,对于正常的水文年份,如果不受外界人类活动干扰,各年的来水量虽然有丰枯变化,径流累积点据会有波动,但没有系统偏离。

如果受到外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累积点据就会发生明显的系统偏离。

绘制安康站实测径流量累积曲线,如图2。

由累积曲线斜率变化可以看出汉江上游径流量在1990年发生明显的一致性变化。

1990年以前累积曲线上的点据微有波动,累积曲线基本呈一直线;之后累积曲线上的点据逐渐偏离,并且偏离趋势逐渐增大,这说明在1990年以前汉江上游基本不受人类活动影响,而1990年以后受到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对汉江上游的影响逐渐加大。

图2 汉江安康站径流量累积曲线为此,以1990年作为径流量的分界点,将安康站分为两个序列,即1950~1989年序列和1990~2007年序列。

对两个序列进行分析,以1950~1989年径流量资料作为基准期,将1990~2007年序列再按年代进行划分,分为20世纪90年代(1990~1999)、21世纪(2000~2007)两个时段,分别比较径流量的变化,计算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世纪50~80年代汉江上游安康站年均实测径流量205.3×108m 3,90年代、21世纪径流量分别减少了67.0×108m 3、47.2×108m 3。

1990~2007年序列减少58.2亿m 3,其减少量占1990~2007年实测量的39.6%。

与此同时,对汛期径流量变化也做相应的分析,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90年代后汛期径流量的减少比例超过年径流量的减少比例。

也就是说,90年代后汉江上游年径流量的减少比汛期径流量减少贡献率较大。

表2 汉江上游安康站各时段径流变化 时段全年径流系列汛期径流系列实测 /108m 3减少 /108m 3 占比例 /% 实测 /108m 3 减少 /108m 3 占比例 /% 1950~1989 205.3 - - 164.3 - - 1990~1999 138.3 67.0 48.4 102.1 62.2 60.9 2000~2007 158.1 47.2 29.9 121.1 43.2 35.7 1990~2007147.158.239.6110.653.748.62.2 Mann-Kendall 检验法分析非参数Mann-Kendall (以下简称M-K 法)趋势分析及突变检验法是来评估气候要素时间序列趋势的检验方法,以适用范围广、人为性少、定量化程度高而著称,其检验统计量公式是:∑∑=-=-=ni i j j iX Xsign S 211)(其中,sign()为符号函数。

当X i -X j 小于、等于或大于零时,sign(X i -X j )分别为-1、0或1;M-K 统计量公式S 大于、等于、小于零时分别为:⎢⎢⎢⎣⎡<+-+=>+--=018/)52)(1(/)1(0018/)52)(1(/)1(S n n n S S S n n n S ZZ 为正值表示增加趋势,负值表示减少趋势。

Z 的绝对值在大于等于1.28、1.64、2.32时表示分别通过了信度90%%、95%、99%显著性检验。

当用M-K 法来检验径流的突变时,其统计量为:设有一时间序列如下:x 1,x 2,x 3,……,x n ,构成一秩序列m i ,m i 表示x i >x j (1≤j ≤i )的样本累积数。

定义d k :)2(N k md kiik ≤≤=∑d k 均值以及方差定义如下:[]4)1(-=k k d E kVar [d k ]=)2(72)52)(1(N k k k k ≤≤+-在时间序列随即独立假定下,定义统计量:UF k =[][])321(var n k d d E d k k k ,┈┈,,,=-这里UF K 为标准正态分布,给定一显著性水平α0,查正态分布表得临界值t 0,当UF K >t 0,表明序列存在一个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

把此方法引用到反序列中,再重复计算上述计算过程,并使计算值乘以-1,得出UB k 。

UB k 在图中表示为C 2,当曲线C 1超过信度线,即表示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时,若C 1和C 2的交点位于信度线之间,则此点就是突变点的开始。

2.2.1 年径流量趋势分析用M-K 检验法对汉江上游年径流量进行检验。

安康站50年代以来计算的Z 值为-1.45,说明径流量程减少趋势通过90%信度检验,减少较明显。

90年代以前计算的Z 值为0.22,说明径流量成增加趋势,但不显著。

2.2.2 年径流量突变分析利用M-K 检验突变分析了汉江上游径流变化趋势,见图3。

表明安康站径流时间序列突变发生时间在1990年,说明从1990年开始汉江上游年径流进入减少变化趋势,这个也可以从径流累积曲线分析得到印证。

图3 汉江安康站M-K 突变检验计算图3 径流演变趋势成因分析河川径流主要受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下垫面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降水量的减少,是河川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亦受气候因素影响,气候的变化加剧了人类活动的作用。

具体由降水减少、气温增高(蒸发加大)、下垫面变化、社会经济耗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原因造成。

3.1 降水量减少引起径流量减少降水是气候变化中影响径流变化的直接因子。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循环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加速的趋势,因而降水与径流集中和年变化大,使得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影响特别脆弱,主要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量减少。

实测资料证明20世纪90年代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年代,降水量极端,部分地区径流减少,中国内陆中纬度地区气候暖干化使地表径流减少趋势很明显[2]。

汉江上游流域年降水量减少,敏感的反映在径流量的减少上,见图4。

20世纪90年代汉江上游进入一个较长的枯水周期。

1990~1999年10年系列平均降水量为733.1mm,较1950~1989年40年系列均值(853.6mm)减少120.5mm,减幅16.4%,1990~2007年18年系列平均值795.6mm,较1950~1989年40年系列均值减少58.0mm,减幅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