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太极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谈太极拳健身理念与传统文化

谈太极拳健身理念与传统文化

谈太极拳健 身理 念与传 统文化
毕道远 曹在池
( 东大学 , 山东 烟 台 240 ) 鲁 600

要 : 康是 现代社会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 健 也是; 十一世 纪大众体 育发展 的趋势。现代社会 人们要
寻求健康 , 就要 选择 最适合于人类的运动方 式。具有 东方 民族体 育特 色的传统 太极 拳运动 , 就适合 了现代社
作者简介 : 毕道远 ( 6一 )男 , 1 O , 山东文登人 。 9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

5 ・ 6
维普资讯
谛。珍惜太极武术的传统 , 保留我们 自己民族的民族性, 才可能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 太极拳富含人文精神, 通过人与自 、 然 人与社会、 人与 自 身关系恰如其分的把握 , 由内至外化成传统的文化精神。美
会人们的健身需要, 因为它适合于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它蕴涵着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集中国传统哲学中 的养生思想、 伦理观念为一身, 注重内外兼修 , 融健身、 修性于一体, 并富含人生哲理, 被视为“ 未来体育的一束
新 光 ” 。
关键词 : 太极拳 ; 康 ; 健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 82 1 c 5 .1 文献标识码 : A
之而无往不宜” 。强调中气贯于脊中, 收于丹田, 全身“ 意在神, 不在气, 在气则滞” 。太极拳在绵亘不断的运动中动中求 静, 气遍全身,随势扬气” “ 。太极拳的用意练拳 , 行拳练气, 虚静其心 , 以心行气, 将气与心结合, 以人的思想、 精神、 心理
状态 为修炼 的基础 , 既蕴涵着生命本原论 , 又涉及道德精神论 。
太极拳的产生在中 国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 , 民族体育的发展史 上有划 时代的意义。太极 拳的迅速崛起 , 晚清 特 在 与 定的历史背景有关系 , 在某种程 度上标志着我们 自己的 民族体育理念 已经走 向成熟 , 尚未大 面积受到“ 在 体育 ” 理念影 响 之前 , 我们的武术 先贤已经有了促使 传统武艺走上体育化转型之路 的主动性 , 是非常 了不起 的。太极拳 表达 了中国人特 有的体育人文精神, 显示了中国人的健身意识和竞技观。一句话, 在整个以武术为核心的民族体育系的转型中, 太极拳

小学校园太极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校园太极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小学校园太极文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太极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太极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形式,更成为一种跨领域的文化艺术。

在小学校园中,开展太极文化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太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太极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太极源自中国,是中国武术的瑰宝,它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太极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太极注重内心修养,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情感。

太极在练习过程中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深层的修养,通过调整呼吸和放松身心来达到内心的平和。

这种修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太极的练习,学生可以学会平和、忍耐、自控和礼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太极文化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太极是一种寓意和谐的运动方式,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强调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太极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心肺功能,改善学生的体态和姿势,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太极练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开展太极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太极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心性,受到了广大中华儿女的喜爱和推崇。

通过太极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小学校园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传统文化情感的重要阵地,开展太极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化中庸之道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传统文化中庸之道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武术研究2019年5月第4卷 第5期传统文化中庸之道在太极拳中的体现张旭琳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摘 要: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儒家、道家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等理论学说为核心思想,加之自己的拳理与文化自成一派,在太极拳的习练中又将传统的儒家、道家理论具象化,是学习儒道学说的突破口。

太极拳结合中医理论、吐纳术、引导术、五行学说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刚柔相济的拳术。

相对于中国武术的其他拳种,太极拳更是一种蕴含中国传统哲理的拳种。

太极拳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它将儒家的“中庸之道”融入到太极哲理中,研究太极拳与“中庸”的关系,对丰富传统体育文化框架,弘扬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太极拳 中庸之道 传统哲学思想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5—0021—031 前言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代表,也是传统文化与武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历经千年经过武术家呕心沥血,苦心钻研的一种集养身、颐情、技击、强体、观赏于一体的拳种。

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继承了儒家思想,在太极拳的习练、技术风格、太极拳文化和礼仪方面无不体现了儒家的思想。

“中庸”被儒家奉为最高道德标准,历经千年的发展与传承,影响了中华儿女的方方面面,在为人处世,如何为官,等方方面面都给人们做了规范。

儒家思想自发展传承至今便是中国哲学的主流思想,传统文化中无处不透露出儒家思想的身影,太极拳在儒家思想的滋养下,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无论是在技术风格还是在太极拳的传统礼仪中,无不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

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传统武术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做出了极大贡献,为了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就此展开研究。

2 太极拳文化的产生2.1 “太极”一词的由来《周易·系辞》曾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太极”一词的来源,《周易》中认为“太极”是宇宙万物之本源,也是人身体的本源。

太极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自信论述

太极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自信论述

太极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自信论述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缓慢、连贯、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方式,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协调,注重控制呼吸和正念,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心理素质等功效。

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道家思想,而后经过多代武术家的继承和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文化。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要求对技术的研究和练习,更注重对哲学和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太极拳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太极拳强调动静结合、柔与刚的转化,这种“阴阳调和”的思想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而太极拳注重修身养性、调理呼吸、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的锻炼,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身心和谐的关注。

因此,太极拳的传统文化价值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

它不仅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武术与哲学思想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可贵和魅力。

太极拳的发展与壮大,更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标志。

太极拳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太极拳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提 的是膝 盖, 最后砸拳于左掌, 同时震脚。震脚 的时 候要注意 , 不是跺脚 , 而是身体松沉的时候 , 将脚 ‘ ‘ ’
中国的拳术 , 有史 以来在传承上非常严格。特
别是太极拳, 可以说是 “ 神龙见首不见尾” , 即只有师
傅徒弟之 间才能交流 , “ 外行” 是不能领 陌其妙处的。 尤其在古代 , 只能师傅传弟子。师傅 挑选弟 子也非 常严 格, 经过多重考核通过了才可 以成为太极的传 人, 并且严禁外传 , 教学的时候还需规避其他 闲杂人 等, 总结起来就是 ‘ 传 内不传外’ ’ 。 而现在 , 国家大力弘扬太极文化 , 将太极拳作为
太极的本质是 匣常不变的。就像 自 然界四季之变化 , 昼夜之更迭, 万物之生衍消亡, 皆为连续渐变之过程 ,
犹如露珠之凝结, 渐生而渐长 、 渐盈而渐消。最重要 的是, 我们应该怎么认识 , 怎么去运用太极拳。
后移 , 右脚踏实 , 匕 体 后坐并向右转, 两手开始交错分
开, 右手上举 , 左手下落 ; 眼看右手 。左脚稍向前移,
腿胫骨有微涨的感觉时, 翻掌向左上方推出, 此时, 左
而唯 陛一贯。 由着熟而渐 晤懂劲 , 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 不能豁然贯通焉 。 ” 这也是太极。
胯微往内收( 走下弧线 ) , 重心仍然在两脚中间。然后 双掌向外翻, 以右脚脚跟为轴向右旋转 , 重心前移 , 也 就是移到右脚的脚跟上, 此时, 上下相合, 将右胯坐一 下, 沉住 劲, 身体和胯都面向右前方 , 起左脚 , 左脚跟 贴地 , 向起式的左前方擦出。注意, 此时重心一定要 在右脚。 身体略向右转 , 双手下移, 用腰胯带动, 同时, 右胯 走一个 下弧线带动右脚, 合住右胯 , 开左胯 , 同 时将左脚脚尖摆正。右胯带动左腿上步合手 , 左手 单掌下按 , 右手握拳落拳于左掌。冲拳提膝, 要注意,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初探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初探

廷是陈氏家族的第 九代传人 。他 自幼聪颖好学 , 刻 苦 自励 , 武 双 修 , 孜 不倦 ; 年 后 , 学识 渊博 , 文 孜 成 他
武功 超 群 , 善 轻 功 绝 技 ; 年 , 又 立 志 “ 拳 ” 尤 晚 他 造 , 在其 祖 传拳 术 的基 础上 , 采 民间多 种拳 术之 长 , 博 依

了阴, 反复动静交替 , 就形成了一 年的春 、 、 、 夏 秋 冬 四季 , 上 的万 物也 就产 生 了 。 世
这 一论述 就 是我 国古代 先哲 对宇 宙万 物衍 化过 程 的朴 素认识 和 描述 , 是太 极本 体 论 的基本 哲理 。 也
太极 拳取 名 “ 极 ”, 是 受 到 这 一 哲 理 的 启 发 , 太 就 把
收 稿 日期 :0 9—1 0 20 1— 9
说于一炉 , 大胆创新 , 创编 了一套 阴阳开合 、 虚实转 换、 刚柔 相 济 、 慢 相 问 、 少 咸 宜 的新 拳 术— — 太 快 老
大 自然 的这 一哲 学 原 理 运用 到人 类 健身 活动 中 , 命
名创编而成的。太极拳的哲 理告诉 我们 , 人体是一
个 小 太极 , 宙是 一个 大 太极 , 者要 浑 圆一体 。这 宇 两 种 和谐 理念 对我 们 构 建 社会 主 义 和谐 社 会 , 倡人 提
与人 之 问 的和谐 都是 极有 意 义 的 。
( 黄河科技 学院 体 育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0 6
摘 要: 源于 中原的太极拳是 中国武术的一朵奇 葩, 也是 中国传统 民族文化 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入研 究和探 讨太极拳 法深
厚的传统文化因素 , 将对于弘扬太极拳的独特文化魅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 用。 必

太极拳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

太极拳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

太极拳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
太极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高校中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太
极拳文化的推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太极拳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形成于几百年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通过太极拳文化的推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深层次内涵,感受到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注重心身合一,注重意念的调动与运动的协调,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观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太极拳文化在高校中推广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太极
拳在传承中始终强调修身养性、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这与现代高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和道德品质的目标不谋而合。

通过太极拳的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忍耐力、自控力和自律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

在太极拳的交流和对练过程中,学生还会倾听他人的感受
和理解,增强沟通和协作能力,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太极拳文化的推动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高校是年轻一代学子的
集中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

通过太极拳文化的推广,可以让更多的
年轻人了解、接触和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也是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的重要学术
机构,通过太极拳文化的推动,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与传承,并
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拳,其起源已可追溯至古代。

传说起源于神农氏,神农氏留下大量关于农业和药物的技术,其中包括太极拳的动作。

因此,太极拳很受古代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一种叫做“道”的概念,表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修习太极拳的概念的根源,也被称为自然之美。

太极拳动
作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五行”理论,即木、火、土、金和水,
其中木为木头之坚硬、水为江河之激流、土为大地之肥沃、金为金銮
之耀眼、火为烈火之灿烂。

太极拳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运用自然动作与自然
思想相融合,以调节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之间处
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太极拳的要点是精准的把握动作的要点,把握好
太极的原理,以其中的“变化”表达出古老技艺的精髓。

总而言之,太
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老理念和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华。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初探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初探
这一论述就是我国古代先哲对宇宙万物衍化过 程的朴素认识和描述, 也是太极本体论的基本哲理。 太极拳取名 / 太极 0, 就是受到这一哲理的启发, 把 大自然的这一哲学原理运用到人类健身活动中, 命 名创编而成的。太极拳的哲理告诉我们, 人体是一 个小太极, 宇宙是一个大太极, 两者要浑圆一体。这 种和谐理念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倡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都是极有意义的 [ 3 ] 。
从以上关于太极拳命名的含义及创编理论的论 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太极拳蕴涵着深厚的中国传统 文化的因素, 因而太极拳又被称为 / 文化拳 0、/ 哲理 拳 0。它是中国古代文化, 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思 想浓缩的特殊产物。
二、太极拳的动作命名和设计中蕴涵着深厚的 中国文化因素
但凡习武之人都知道, 我们在学习任何一种拳 术时, 首先接触到的便是拳谱中的术式名称。拳谱 对于拳家和学拳者的重要性, 与曲谱或画谱对于音 乐家、画家的重要性并无二致。而太极拳的动作命 名和设计及动作规律, 恰恰体现了太极拳的运动特 点。其动作的命名、创编和设计中都蕴涵着深厚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
第 12卷 第 1期 V o.l 12 N o. 1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 L OF HUA NGH E S& T U N IV ER S ITY
2010年 1月 Jan. 2010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初探
李振邦, 王晓丹
(黄河科技学院 体育学 院, 河南 郑州 450006)
摘 要: 源于中原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朵奇葩, 也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入研究和 探讨太极拳法深 厚的传统文化因素, 必将对于弘扬太极拳的独特文化魅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太极拳的命名及创编理论中蕴涵着深厚的 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浅析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浅析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浅析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作者:肖国山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18期太极拳是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派的健身项目。

太极拳要求形、神、意、气的统一,修身与技艺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体现了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和谐”观。

一、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逻辑分析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述论。

二、太极文化的产生与太极拳的形成太极拳成型于中国明末清初的封建社会,虽然距今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但它是以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为底蕴,以我国古典哲学为拳理依据,以道家的养身术和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说为理论支撑,以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为行为准则,形成了内外兼蓄、术道并重、深邃莫测的太极文化体系。

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的气元论、生命观中和健康观、礼让道德观成为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建构的基石[1]。

三、太极拳文化中的哲学思想简化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吸收其技术精华而形成的,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1.“用意不用力”就可以体会“天人合一”的思想用意不用力,就是大脑要静下来,刨除杂念,心神融入到拳法中,以意念引导动作,精神达到高度集中,做到对外界的一切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精神和身体都放松下来,同时放松大脑、肌肉和关节,要身体中正,举步轻灵,身体不可僵硬。

“天人合一”思想是太极拳习练要求在意念上使自己的身体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终极目标是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与统一,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在太极拳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

太极拳在大自然中对人体身心、内外、形神的整体性修炼,最终达到诸客体相互交融的神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宇宙最高境界。

2.从“立身中正”体会“中庸之道”立身中正,是全身中正安舒,重心始终在一个平面上,以求姿势优美,要防止左歪右斜、转动时一高一低,破坏身躯端正的姿势。

太极拳要求做到身正,而欲身正必先心正。

一物一太极 物物皆太极

一物一太极 物物皆太极

一物一太极物物皆太极“太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他是哲学,是智慧,是真理,是简易之道。

“太极”的内容蕴含着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精髓,道家由此而阐发其义理,昭示自然万物生老循环之顺逆;儒家由此而阐发其义理,揭示构成人类社会存在之次序。

及至宋明,一张太极图的出世,揭示了千古之心传,遂使儒道合流,三教融合。

今天我们玩索太极图,尝读周子之“太极图说”、二程之“遗书”,朱子之“四书集注”,体味老庄哲学,孔孟思想,宋明理学,结合我们从事太极拳运动的实践,不难看出先哲之所言,皆寓内功心法于其中,其至理,无一不为太极拳所取之,亦无一不为太极拳所行之也。

“太极”说的是一个理,这个理说的是道,所以谓道理。

其大至宏观宇宙,小至水露至微,无不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阴阳二气之盈虚消长,造化之生生不息”。

可以说,阴阳二气的运动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运动法则。

先哲以为“凡万物化生总由二气。

得乾道者,于人为男,于物为牡;得坤道者,于人为女,于物为牝。

乾类属阳者多动,坤类属阴者多静。

方隅岁月,气有不同,万物适值其气,随所受而成其性。

气得中和,则天为至粹,地为至精,人为至德”。

所谓万物由二气之化生,就是万物在阴阳二气的运动之中消长。

这是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我们说,气是生命,更是运动。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企图用各种方式去描述这个运动,而正是《太极阴阳鱼图》,凖确的向人们描述了阴阳二气的运动规律,其流畅的曲线,给人以恒动之感,喻示了宇宙间一切运动变化之过程。

其一边小而至大,一边大而至小。

头尾相接,阴阳交互,动静相倚,周详活泼,妙趣自然。

所谓“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大之而立天地,小之而悉秋毫”,浑然太极之理,无乎不在。

所以万物之气皆天地,合之而为一天地;天地之气即万物,散之而为万天地。

故不知一,不足以知万;不知万,不足以言太极。

“太极”之宗旨,乃不息之道。

其“一阴一阳”。

就是辩证法,其“盈虚消长”,就是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转化规律。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太极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也是世界上最为知名和广泛传播的中国功夫之一、太极拳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拳术风格而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太极拳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起源于唐朝的《易经》和宋朝的《太极图》,是以阴阳哲学为基础的一种拳术。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呼吸方法来实现内外养生、调和阴阳、达到身心灵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极拳被视为身心修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增强精神意志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活动。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太极拳一直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并且作为一种拳术艺术形式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一种武术技艺,更被视为一种身心修养和道家哲学的一部分。

太极拳的训练要求身体和内心的和谐统一,通过修炼气功和内力,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境界。

因此,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身心灵价值的宝贵遗产。

太极拳在中国文化中还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和历史意义。

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原生武术,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勇敢精神和非暴力文化传统。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平和、谦和和包容的原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和谐、尊重和信任的价值观。

太极拳曾经被用于武术比赛、军事训练和民间表演,起到过保家卫国、增强士气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

如今,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运动和文化活动,也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调和身心、增强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太极拳也在国际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中国政府将太极拳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举办国际太极拳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推广中国太极拳的独特魅力。

太极拳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健身运动和文化艺术形式,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和练习。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14021138 刘莹在中国传统国学中,儒、道、佛、武、医、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及当今的中国人的习俗传统等构成了深渊持久的影响。

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家修心、易讲阴阳、医讲平衡,医无病之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其中以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

太极这个词,是由孔子注解《周易》时在《系辞》中提出来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动作柔缓、连贯圆活;及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方面却是相同的。

作为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绵拳”、“十三势”、“软手”。

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儒家的重礼与太极拳的尚礼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特别注重人的品德修养,主张仁,义,礼,智,信,儒家大师孔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

古代礼的意义甚为广泛,可指国际交际的礼节仪式,亦可指贵族的冠,婚,丧,祭等典礼,包括政策制度道德规范等。

在做人方面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太极拳运动也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太极拳的技术,更注重对太极拳的礼仪。

道德修养的学习与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训练始终要在充满尚礼和仁爱的氛围中进行,并将智仁信勇严作为人生信条。

除了在学习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这是太极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尤其对太极拳初学者的教育,要让他们在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发源发展的基础上,认识到太极拳的礼仪教育是太极拳教学与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练习者的必修之课,因为太极拳的宗旨是开发人的智力、体力与精神的潜能增强人的信心勇气和正义感,陶冶人的情操,磨炼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

体现和平的传统文化

体现和平的传统文化

体现和平的传统文化
中国有许多体现和平的传统文化,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1. 和谐共处:中国有着悠久的和谐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强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同时,中国的传统礼仪也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亲友之间的和睦相处,讲究礼貌与敬意。

2. 中庸之道:中庸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想,强调平衡和谐。

中庸之道主张遵循道德准则,保持适度的行为和思维,追求中庸之道可以使个人和社会达到平衡和和谐。

3. 太极思想:太极是一种体育运动和哲学思想,强调阴阳平衡、动静和谐。

太极的核心是“以柔克刚”,通过柔韧的身体动作和平衡的呼吸来调整身心健康,达到内外和谐。

4. 和平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和谐、平静、美丽的表现形式。

和平书法注重用笔者的内心平和与墨韵互动,绘画更注重画面的风景之美,音乐则体现了和谐的乐章和旋律。

5. 和平宗教:中国有许多宗教信仰,如儒教、佛教、道教等,这些宗教倡导和平、仁爱、包容和宽容。

宗教信仰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这些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和平与和谐的追求,也影响和塑
造了中国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些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推动和维护和平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解读混元太极与传统文化

解读混元太极与传统文化

王长海:解读混元太极与中国传统文化(凤凰河南付岩峰报道)近日,记者在王长海老师刚出版的新书《怎样修练混元太极拳》签名赠书仪式上,现场采访了他本人关于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解读。

王长海老师最早师从陈家沟陈式十八世、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新架,1982师从冯志强老师习练混元太极拳,教拳三十余年门下弟子千人,在河南太极拳界德高望重。

所以他在与大家讲解陈氏心意太极拳的时候,多以他学拳教拳过程中的亲身感悟体验来与大家分享。

以下是王长海老师的讲解内容。

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第二代传人王长海,修练太极拳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讲一下,什么叫混元太极拳,混元太极拳的全称是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

他把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相结合,重点练习一个缠丝功,这是陈氏太极拳的核心。

一混元太极拳的前世今生陈氏太极拳缠丝功和心意太极拳内功相结合,就叫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

混元太极拳把陈氏太极拳最经典的缠丝功做为最重要的一个练习内容同时结合心意六合拳内功再进行修练。

混元太极拳要求,动作开展,腹部放松,内外俱练,以内为主。

动静相结合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适合任何不同的人群来练习,效果非常好。

强1928年出生于武术世家,曾祖父是清末武举。

幼年时随乡舅习练家韩晓峰先生习练通臂拳、朱砂掌和踢桩打袋。

青年时拜心意拳大师导下“双学”心意、太极。

他把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功和心意六合拳的内功结合一起,经过他六十年练拳的体会和不懈努力探索,把他总结成了陈氏心意浑元太极拳。

简称混元太极拳。

从81年开始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开始教拳到现在已经31年了,刚开始是教的是跟陈照奎老师学习的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和推手。

后来跟冯志强老师学习后,就开始教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

无极站桩功是练好混元太极拳的基础,不是太极拳讲站桩,实际上其它各种武术都有自己的桩功,而太极拳的桩功叫做无极桩。

大家知道,世界上都是有无极再生太极。

道家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概述.

道家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概述.

道家传统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概述2018-11-16摘要: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道家文化之中,汲取了道家“依乎天理,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坚守“虚静、守寂不争,为而不持”的精神境界,以及“贵柔守雌,柔弱胜刚强”的道家风度。

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其招法套路,更要对其背后的道家思想做到心领神会。

关键词:道家思想;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太极拳曾经有这样一个典故:一个太极拳高手要在短时间内教自己徒弟太极拳,并且要上阵迎敌,当他把所有的招数使过一遍后,并不急于让徒弟练习,而是隔了一会儿问一下徒弟忘记多少,直到徒弟将招数忘的仅剩两三成的时候,便说徒弟可以上阵了。

这个故事恰好表明了太极拳的真谛,蕴藏在太极背后的无为胜有为,道法自然等。

本文针对传统道家文化对太极拳的影响展开浅谈,以期揭开太极拳背后的文化秘密。

1.传统道家思想及太极拳思想阐释道家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是我国老子根据自然、无为的思想进行整理、总结,逐渐演化发展成为最终的道家思想,并且传承至今。

经过多年的发展,道家思想在每个时代都会迸发出相应的生机,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释家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并且逐渐成长为我国传统的宗教,对帝王治理、人们智慧等都做出了启示,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关键。

道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谓道法自然等,无为而治,以静制动,这些思想经过发展,已经成为太极运动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

太极拳作为一门武术项目,与以往武术有着很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追求柔和、文雅、用意不用力,这样的运动项目能够最终达到刚柔并济,以柔克刚的效果,因此太极招式总是透着文雅、自然,在看似柔弱之下战胜来势凶猛的敌人。

太极拳在内在精神上与道家思想有着惊人的契合,是对我国道家思想的传承与外化。

就内在精神而言,太极拳追求“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这与道家思想正是相契合的'。

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第22卷第5期南京体育学院学报Vol.22.No.52008年10月 J our nal of Nanjing Inst it ut e of Physical Ed ucat ion Oct.2008●体育社会学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3支 川(南京体育学院教务处,江苏南京210014)摘 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的阐述,认为周易太极,阴阳五行,道教思想,孙子兵法,以至于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都可以在太极拳中体现出来。

具体剖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为人策略与养生技术,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最后简单阐述了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太极拳;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G 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909(2008)05-0047-03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e T a ijiand Chinese Tra ditional CultureZH I Chuan(The Education Registry of Nanjing Sport s Instit ute ,Nanjing 210014,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a bout the connotations of tra ditio nal Chine se c ulture ,the cultural conn ota 2tio ns of Taiji ,the article thinks Tai Chi Book of Cha nges ,Y i n a nd Y a ng f ive ele ments ,Taoist thought ,t he Art of wa r ,moral and ethical and so on ca n be reflected in the Tai Chi.Specific analysis for the pe rfor mance of the following :Co n f ucian ethic s ,Taoism a nd t he huma n st rategy for health technology ,the Buddhist meditati 2on met hods ,t he opera tio nal military strategists ’ideas.K ey w ords :Taiji ;tra ditio nal Chinese c ult ur e ;integration 太极拳———这个独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将古朴的哲理基础、精妙的技击原则、卓越的健身功效、深邃的审美意境、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它逐渐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太极拳讲究意念导引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

太极拳要求“ 以意引气”,“以气运身”,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和道家养生学及中国传统中医经络学的丰富内涵,是东方文明与人体运动的完美结合。

太极拳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育运动之一。

太极拳的开展与普及,不仅可以使学生强身健体,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丰富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广受到大众的喜爱,在全民健身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太极拳课的目的,也是想教给学生一种健身的方法和技能,与终身体育接轨,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陈氏太极拳基本步法转换原理来源:办公室发布时间:2009-11-18 查看次数:102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陈家沟太极拳功夫,练它对人的身体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这是练习太极拳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自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始全民推广太极拳健身运动,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为什么有不少人还在为“操与拳”之间的区别而发生争执呢?那些以口舌之争的人,肯定不是用身体结构的变化来求证太极拳所能练到的境界,他们只是用头脑的想象力来推理太极拳如何地好,而不是真正的舍出身体来探索太极拳境界。

也就是说,学太极拳练法之人,没有一个正确目标,而导致练拳方法不正确,从而留下了练习太极拳“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的病根。

要想彻底解决“双重之病”,首先要明太极拳运动原理,而后是体会师父所传方法在身体中的作用。

拳理至简至深,只是无法言传,它就在身体运动的毫厘之间。

如今对太极拳的传播有这样一种说法:过去人文化水平低,功夫高,而理论少。

现在人文化水平提高了,却出现了理论多,而功夫低的落差。

太极拳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

太极拳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

太极拳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文化已经开始在世界文化舞
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其推
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作为青年人才的摇篮,其传播太极拳文化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

首先,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太极
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拳种,起源于明朝,其武术动作独特,演练过程有严格的技击和呼
吸方法,并配以各种动态和静态姿势。

同时太极拳也是一种道家思想的体现,讲求“以柔
克刚”的思想,希望人们能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推广太极拳文化,可以使青年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

最后,太极拳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结合的方案。

通过在高校推广太极拳
文化,有助于将其传统文化之美融入现代科技之中,并尝试用现代科技让太极拳变得更加
易于学习和实践。

比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在校园内开展线上教学、视频教学等活动,更好地将太极拳文化推广传播给广大师生。

总之,太极拳文化的推广和传播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高校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的重要场所,需利用自身的平台和资源,开展更多的太极拳文化推广活动,让更多的青年
人能够了解和参与到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与太极文化的关系姓名:靳亚亚专业:国际政治学号:0913224015传统文化与太极文化的关系中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侯,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太极代表了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文化内涵......中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及其内涵、太极、处事态度、太极内涵正文:太极源于《易》。

作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道”是万物之始,万物之源。

万物由“道”产生,“道生一,一生二、生三”。

天地万物的演变发展、变化越是伸展,就离“道”越远,而最后仍然要返回于“道”。

我们从“曰道”、“曰大”、“曰远”、“曰返”来看,道似乎是在说明世界是一个顺进的演变过程。

这一过程说明天地万物由道而生,但最终又仍然要回到它的起点——道。

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

有与无、阴与阳的转化过程所形成的轨迹也是一个圆圈。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七十章)。

因此就又形成了一个有无虚盈转化的圆圈。

太极图是一个阴阳转化的圆圈,既然天地万物和道的关系是一个互相转化圆圈,就是万物“生生不息,永不穷殆”的最佳图式。

《易经.系辞》上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并指出“生生之谓易。

”就是说易是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衍生变化,于是得出一个生衍过程到八封推演,实质是一幅宇宙发生图——太极图。

我们能够感受到太极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这并不表明一切事物就都可以称之为太极,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和表现形式,期间又都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太极文化,是指太极在各种事物中的不同表现,所以,只要是以各种形式表明太极的特征、特性、特质的文化,都是太极文化的范畴。

狭义的太极文化:严格地讲,只有以表现太极自身的本质、本性、实质、属性、形态、功能、法则、原理,而全面展示太极的本来面目真正的太极文化。

太极拳是武术,但又绝不是一般的武术。

她所以能具有那么悠远深长、经久不衰的感人魅力,正在于她把根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壤之中,她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不断闪耀太极拳已不单单限于学拳健身,还可以从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太极拳来可以来领悟中国传统哲学的奥秘。

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赋予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理论根基坚实,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

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在我国,儒释道三大主流教派在思想、文化、理论上相互渗透、融合,因而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仅限于道家思想,而几乎吸收了全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着醇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着传统文化光辉明珠。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侯,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

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的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

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能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包涵的本质。

再者,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第三、科学已经很发达了,我可以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以上各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

太极拳既是祖国绚烂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它又是凝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光耀夺目的明珠。

犹如昆仑山上的一棵灵芝,它既是壮丽山河的一个点缀,又是巍巍大山所养育的一株仙草。

它所以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因为它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它的根深深扎入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美学等多学科的广袤深厚的领域因此太极拳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产物。

太极拳,殆技而近乎道者也。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矜才,不使气,雍容大雅。

行所无事而应敌制胜,莫测端倪,不可思议。

由于其行拳若行云流水,飘举欲仙,松静自然,犹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故老弱妇孺均可练习。

苟得其术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不滋李洪志之流邪教之流弊,不走火入魔,又无歪理邪说以视听,有利社会风俗,有利安定团结,确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之一。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支奇葩,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赋予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理论根基坚实,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

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在我国,儒释道三大主流教派在思想、文化、理论上相互渗透、融合,因而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仅限于道家思想,而几乎吸收了全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着醇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太极拳有科学的、完整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拳架套路及刀、枪、棍、剑、扎杆等器械套路;有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训练程序和训练方法;有克敌制胜的技击、实战功能。

且各派太极拳都有著作行世,代不乏人。

比如,《易》是传统哲学的根,《易》的核心思想就是“阴阳相济”。

以《易》为根的传统哲学很重视人体生命与自然社会中矛盾的普遍性,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揭示出事物中正反、强弱、生死、远近、前后、上下、虚实、难易、动静、快慢、刚柔、美丑等诸矛盾“负阴抱阳”,既对立又统一,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相生相成、相形相亲的关系。

太极拳就是依据传统哲学中这种既对立又统一、阴阳相济、阴阳互根互生的思想来构建其拳理和拳架造型的,历经先辈前贤们长期揣摩实践,历尽艰辛反复演练形成了太极拳非圆即弧、非顺即逆、刚柔相济、开合相寓、虚实相生、快慢相间、轻沉兼备、内外兼练、对立平衡、八面支撑等一整套拳理拳法。

由此,传统哲学思想完美地演化成了太极拳的拳学理论,并且具体落实到了拳法的每个招式之中,使每一个招式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了不同于传统武术的哲学依据.如今,太极拳的魅力已深入人心,喜欢她的人也越来越多。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很重视物体的对称平衡之美、圆弧螺旋之美、中正安舒之美,乃至气势之美、神韵之美。

被列为国宝之一的中国书画,就很讲究顾盼呼应、疏密有致、浓淡得当,讲究气势、意境、神韵。

这些在太极拳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甚至是完全一致,如出一辙。

太极拳在每招每式每个动作之中,都要求对称平衡,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刚柔相济,阴阳合德;要求所有动作非圆即弧,非顺即逆,螺旋缠丝,裆走下弧,即使倒换重心,也不允许简单地把重心平移或上抬过去;要求身法中正,沉稳安舒,“像坐在小板凳上那样稳稳当当”;要求拳架外形美与内在神韵美有机结合,不仅每个动作的造型都能给人美感,而且尤其要有潇洒而凝重、轻灵而沉稳、舒展而紧凑、圆活而端庄,有理有节。

有情有景,赏心悦目,意趣盎然等美感。

正所谓是“文至极则武,武至极则文”,文武之道,同根同理。

可以说。

太极拳从拳理到拳法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美学。

曾有人质询我:“你说太极拳外形美、神韵美,广场公园那些太极拳怎么都是手脚硬梆梆,弯腰曲背的.屁股撅老高,美个啥?”假如不重视拳架的美感,势必出乎规矩,亦必影响“三个到位”,这又怎能保证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当然,太极拳套路中的一个个拳式招法,都是前辈宗师们经实战检验提炼出来的,弄懂了每个式子每个动作的技击含义,就能使拳架动作更合规矩。

而合规矩的拳架也必能给人以美感。

因此可以说它们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我们要全面提高拳学修养,就不能重视了一个方面而否定了另一个方面。

另外,在我看来,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神奇的部分之一,既是一种健身强体的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注重积极进取的生活方式,它可高贵气质、修炼身心、,可提高人对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意志,增强信心、使人得到勇气。

因此,无论是哪种拳法,都有它们的作用,无论是强身健体,鉴赏或是防身,都很有效果。

因此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拳术,将其加以练习得到自己最初的目的,那武术也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功效。

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太极拳,是传统文化的广袤与厚重,才有了太极拳的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要不断提高太极拳的拳学功夫,必须认真地从传统文化中去寻根求源,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丰厚的营养。

修炼太极拳的过程,就是一个涵养传统文化的过程。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富有深层文化内涵、具有明显健身效果,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优秀传统健身养生和防身运动。

参考文献:《卧虎藏龙》、《太极拳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