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绰号引起的打架案例30字
三狼案故事

三狼案故事
“三狼案故事”是一件知名的刑事案件,也是中国刑事案件中的
一个典型。
此案件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因为此案涉及到了高涉及要
用的权势与资本,还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冲突。
以下将对此案进行介绍。
一、案件发生
2003年7月23日,河南周口市鹿邑县陶务林城管队队员在一家
网吧与玩家发生冲突,一名游客被打死。
玩家们拒绝给出打人者的信息,引发了当地社会舆论的强烈不满。
后经警方调查,发现网吧老板
卢某多次为暴力团伙“三狼帮”提供庇护,并为其洗黑钱。
因此,在
检方的掌握下,77名涉案嫌疑人被抓捕,卢某等人被判处死刑。
二、审判过程
此案经历了多次审判。
2004年3月9日,周口市中级法院进行第一次开庭,共有72名会议出席者,其中包括32名公诉人和17名辩护人。
2006年2月23日,河南省高级法院进行第二次审判。
判决结果是:卢某等7名被告人被判处死刑,58人判刑(含缓刑),其他12人则被宣告无罪。
三、社会反响
此案的社会反响极其广泛,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许多人都对暴力
团伙的存在感到不安,并呼吁刑事法律应该更加公正。
此案也成为了
检察法律实践中的标志性案件之一,揭示了我国打击犯罪和保护公共
安全的现状和成绩。
据悉,此案后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例发生,但都得
到了有效地打击。
总之,“三狼案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当地政府与黑社会的犯罪勾
结及其过程,也革除了社会对于“领导包庇黑社会”的说法,“三狼案”也成为了公安长期打击犯罪、消除社会痼疾的代表性案例之一,
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寻衅滋事3人以上案例

寻衅滋事3人以上案例寻衅滋事是指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挑衅他人,引发纠纷或者冲突的行为。
在我国的法律中,寻衅滋事是被严格禁止的,一旦被定性为寻衅滋事,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寻衅滋事3人以上的案例。
案例一:在某个酒吧内,甲、乙、丙三人因为一些琐事发生了口角,随后演变成了肢体冲突。
在冲突中,甲乙丙三人不断相互挑衅,最终引发了酒吧内的混乱局面,给其他顾客造成了恐慌和困扰。
警方介入后,对甲乙丙三人进行了调查,最终认定他们的行为构成了寻衅滋事,依法进行了处罚。
案例二:某小区内,甲、乙、丙三人因为停车问题产生了矛盾。
在争执中,三人不断互相辱骂,最终演变成了肢体冲突。
由于当时正值小区内有许多居民外出活动,这场冲突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给小区内的居民造成了恐慌和困扰。
警方及时赶到现场,对甲乙丙三人进行了制止,并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案例三:在某个学校内,甲、乙、丙三名学生因为一些琐事产生了矛盾。
在矛盾升级的过程中,三人不断进行言语上的挑衅,并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群体冲突。
这场冲突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学校及时介入,对甲乙丙三名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要求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寻衅滋事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化解矛盾,避免言语和行为上的过激,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同时,法律也会对寻衅滋事行为进行严厉的惩处,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避免寻衅滋事的发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打架斗殴案例

大学生打架斗殴案例大学生打架斗殴是近年困扰高校的突出违纪行为,它损坏大学生形象,妨碍内部团结,破坏大学生成长环境,败坏学校声誉。
预防和根治大学生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已成为摆在高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与任务。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打架斗殴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大学生打架斗殴案例篇1:为了争抢小区夜市的经营权,南昌两伙人相约斗殴,其中一方纠集的人均是大学在校学生。
混乱中,一名大学生被车撞倒不治身亡。
9月11日,南昌经开公安分局通报这起夜市聚众斗殴案。
8月26日晚10时28分左右,南昌市局110接到报警,在经开分局冠山派出所辖区的金牛小区北侧夜市摊,有人被车故意撞伤。
两名伤者送医后,经诊断为重度颅脑损伤,其中一名伤者张某某在8月30日因抢救无效死亡。
针对这起恶性案件,南昌经开分局组成了专案组进行侦破工作。
经工作查明,嫌犯李某在金牛小区经营夜市多年,因争夺夜市经营权问题,李某与张某相约8月26日晚斗殴。
当晚10时许,李某纠集了死者张某某等11人(均为大学在校学生)到现场,发放了鱼叉、铁棍后等着另一方来。
晚10时20分许,另一方张某纠集了一批人开两辆车赶到现场。
约5分钟后,张某一方的车辆进入夜市。
冲突中,张某一方的一辆车将张某某等两人撞倒后逃跑。
另一辆车上的人与李某一方对持几秒后也乘机逃离。
目前,专案组已经将双方7人刑拘,案件在进一步侦查。
大学生打架斗殴案例篇2:台湾谢姓大学生20日清晨前往打工途中,因对向车道有摩托车司机越过双黄线逆向而来,他吓得按喇叭,却遭分别骑5辆摩托车的七八名恶煞追打成重伤,警方循线查缉中。
谢姓大学生20日在网上写下惊魂记,并公布4张他的卧床照,画面上的他全身挫伤、大片瘀血,以及四肢肿大、脖子装设颈部固定器,伤势严重,网友留言纷纷抱不平,质疑难道桃园县出现飚车族?谢姓大学生表示,他20日清晨5时骑摩托车时发现对向车道有摩托车司机跨越双黄线,逆向差点撞上他,因此下意识按喇叭。
禁止取绰号主题班会内容

禁止取绰号主题班会内容【案例背景】绰号,也称外号、混号、浑号等,是人的本名外由别人根据他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给起的补充名,一般含有或亲呢、或憎恶、或诙谐的意味,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学校里,学生中起绰号叫绰号原本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孩子都有着好奇爱玩的天性,起绰号多是出于好玩,亲呢,取乐的目的,并没有太多恶意,但也有可能使学生形成不尊重他人的习惯,对于一些生理有缺陷或自尊性较强的学生,起绰号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引发矛盾和冲突。
【案例描述】一天,一大早就有一群学生跑过来喊“老师,刘xx踢了胡xx,胡xx回去把她奶奶叫来了!”我略有些无奈这个刘xx,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就是脾气不好,经常跟别人打架,再不就是招惹女同学欺负小同学,每天来告状的学生和家长不断,听得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可不管是批评教育还是好言劝说,甚至联系家长共同管教都没什么用,这个孩子却更加自鸣得意,甚至有点妄自尊大的味道了。
平时我总是教导其他同学尽量不跟他发生争执,特别是忍不了他的脾气的同学要离他远一点,免得双方发生争吵。
“这次,看来他又惹祸了,也好,就让这个家长来好好教育教育这顽固不化的小子吧!”这样想着,我随口打发他们:“老师知道了。
”可接着楼下又传来了袁老师的声音,说学生家长来学校找学生麻烦,让我赶紧去处理。
来到教学楼门前,家长正与刘xx争得不可开交。
那位老奶奶一脸怒气,嗓门一声比一声高,刘某满脸通红,眼含屈辱的泪水,双拳紧握,一副与人不共戴天的样子。
我不禁摇头,这一老一少争执了半天,刘xx一点认错的意识都没有,反而对着老奶奶出言不逊,我实在看不下去,便上前批评了他“你真的没有错么?先动手打女同学,你做对了么?对着长辈大喊大叫出言不逊,你还有理了么?”他倒也知错,脖子虽然还是梗着,却不再出言顶撞。
这次的事因其实很简单,那位女同学在玩的时候跟着别人叫了刘xx的绰号,刘xx一气之下抓住她狠狠地踢了她一脚,还骂她蠢没有爸爸。
关于取绰号的小故事

关于取绰号的小故事我有个同学叫小宇,他特别爱吃土豆。
不管是学校食堂的土豆炖牛肉,还是街边小吃的炸薯条,那都是他的最爱。
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那天的菜里又有土豆。
小宇一看到土豆,眼睛都放光了,嘴里还念叨着:“我的最爱呀。
”他那一顿饭几乎就光吃土豆了,其他菜都没怎么动。
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叫他“土豆”。
刚开始他还不太乐意呢,皱着眉头说:“这名字听起来怎么土里土气的。
”可是我们叫着叫着,他也就习惯了。
后来,这个绰号还成了我们之间一种亲密的称呼。
每次我们喊“土豆”,他都会笑嘻嘻地回应,感觉这个绰号把我们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呢。
我们班上有个学霸叫阿明,他呀,从小学就开始戴眼镜了。
那眼镜片厚厚的,就像两个小酒瓶盖似的。
有一天,我们正在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分组玩接力赛跑。
阿明那一组跑得特别快,尤其是阿明,戴着眼镜在跑道上飞奔。
那眼镜在他脸上一颠一颠的,可他完全顾不上,一心就想着跑快点,为小组争光。
等他跑完,我们都围上去,有个同学开玩笑说:“阿明,你戴着眼镜还跑得这么快,简直就是‘眼镜侠’啊。
”大家一听,都觉得这个绰号特别贴切。
阿明自己也觉得挺有趣的,还摆了个超级英雄的姿势说:“那我以后就是‘眼镜侠’,专门拯救知识的海洋。
”从那以后,“眼镜侠”这个绰号就在班里传开了,阿明也特别乐意接受这个带有一点小趣味的称呼呢。
我有个邻居姐姐叫小萱,她是个特别开朗的人,而且嗓门特别大。
有一次,小区里举办一个小型的歌唱比赛,小萱也参加了。
她上台唱歌的时候,那声音大得呀,感觉整个小区都能听见。
而且她唱歌的时候特别投入,声音又响亮又有穿透力。
比赛结束后,我们几个小孩子在旁边讨论,我说:“小萱姐姐唱歌声音好大呀。
”另一个小朋友接着说:“对呀,就像个大喇叭一样。
”我们都笑了起来,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叫小萱姐姐“大喇叭”了。
小萱姐姐知道这个绰号后,不但没有生气,还笑着说:“大喇叭就大喇叭,说明我声音有力量呢。
”而且她还经常用她那大喇叭一样的声音招呼我们这些小孩子去她家吃零食呢。
起绰号触犯法律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绰号作为一种特殊的称谓方式,历史悠久。
然而,近年来,因绰号引发的纠纷案件逐渐增多,甚至触犯了法律。
本文将以一起因起绰号而触犯法律的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绰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二、案例介绍2019年,某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因绰号引发的纠纷案件。
甲同学因学习成绩优秀,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学霸”。
然而,乙同学却认为这个绰号带有歧视意味,损害了自己的尊严。
于是,乙同学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侮辱甲同学的消息,称甲同学为“书呆子”。
甲同学得知后,感到十分愤怒,遂将乙同学告上法庭。
三、案件审理1. 法院审理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乙同学在社交媒体上侮辱甲同学的行为,已构成对甲同学名誉权的侵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因此,法院判决乙同学向甲同学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甲同学精神损害抚慰金。
2. 乙同学上诉乙同学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法院认为,乙同学在社交媒体上侮辱甲同学的行为,确实侵犯了甲同学的名誉权。
然而,考虑到乙同学在案发后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甲同学道歉,法院决定对乙同学从轻处罚。
最终,中级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
四、案例分析1. 绰号与名誉权的关系绰号作为一种特殊的称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某个人的特定认识。
然而,如果绰号带有侮辱、歧视等负面含义,就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在本案中,乙同学将甲同学称为“书呆子”,明显带有贬义,损害了甲同学的名誉。
2. 起绰号的法律风险起绰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法律风险:(1)绰号不得带有侮辱、歧视等负面含义,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2)绰号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
(3)绰号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五、启示1. 提高法律意识起绰号时应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因绰号引发纠纷。
2.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避免因绰号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寻衅滋事罪案例大全

寻衅滋事罪案例大全在刑法中,寻衅滋事罪是指故意制造、散布谣言,挑拨他人之间的关系,引起争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寻衅滋事罪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罪名的具体情况。
案例一:张某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指责某公司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热议。
经调查发现,张某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是基于个人的主观臆断进行了指控,这导致了该公司的声誉受损,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和争议。
最终,张某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二:王某和李某因为一场交通事故发生了矛盾,双方在社交平台上互相指责对方的过错,还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了口角和冲突。
这一事件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持续数月的纠纷,影响了周围的居民和交通秩序。
警方介入后发现,王某和李某的行为属于寻衅滋事,最终双方都被依法处理。
案例三:某市一家餐饮店的老板因为与邻居发生了纠纷,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抨击对方,并散布对方的不实信息,导致了对方的生意受到了影响,甚至引发了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前来餐饮店闹事。
警方介入后,发现该老板的行为已构成了寻衅滋事罪,最终被依法追究了责任。
案例四:某公司的员工因为工作上的矛盾,开始在公司内部的群聊中散布对同事的不实言论,导致了公司内部的关系紧张,甚至有员工因此辞职。
公司最终决定报警处理此事,警方介入后发现,该员工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寻衅滋事罪,最终被依法处理。
以上案例仅仅是寻衅滋事罪案例中的冰山一角,这些案例表明,寻衅滋事罪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一种侵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犯罪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恩怨追杀案例

恩怨追杀案例案例名称:恩怨追杀:一场引发复仇的血案案例概述:在2010年之前的一个寒冷冬夜,云南省某小镇上发生了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恩怨追杀案件。
这个案件涉及多个个人之间的恩怨与追逐,录露出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以下将详细叙述案件发生的经过、各方当事人的行为以及律师对此的点评。
事件一:时间:2008年2月15日具体细节:杨明是该小镇上的一名年轻教师,一直被周毅羡慕。
2008年2月15日,在某酒吧,周毅误以为杨明故意耻笑自己的歌唱表演而与其发生争执。
最终,周毅一怒之下将杨明打伤并致其重伤。
事件二:时间:2008年3月5日具体细节:在杨明重伤期间,他的兄弟杨建得知此事后策划了报复行动。
3月5日,杨建伙同几名熟识的罪犯将周毅打伤,并发誓要为杨明讨回公道。
事件三:时间:2008年11月2日具体细节:周毅伤愈后,决心展开自己的复仇计划。
在寻找了一段时间后,他找到了几个与杨建结怨的人,并联合策划对杨建的报复。
2008年11月2日深夜,周毅带领一众人闯入了杨建的家中,并将他残忍地杀死。
案件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该案涉及的三次事件相互牵连,双方因恩怨而陷入追杀与报复的恶性循环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通过案发现场的物证和目击证人证词,确认了各方当事人的犯罪事实。
各个案发时间背离了正当防卫的原则,于是,所有参与者均被拘留,面临相应指控。
他们被控杀人、重伤、扰乱公共秩序等多项罪行。
律师点评:这起案件充分展示了恶性循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首先,杨明和周毅之间的误会,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了严重的冲突。
其次,杨建作为杨明的哥哥,却因兄弟之间的感情而不顾法律,组织了报复行动。
最后,周毅以复仇为目的,雇用了凶手对杨建实施了恶劣的袭击。
这些行为都违背了法律、伦理与道德。
保持冷静与沟通至关重要。
在这个案件中,彼此之间的误会和争斗都可以通过合理的沟通得到解决,而不用通过暴力行为来解决纷争。
法律应当作为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的工具而存在,而不是成为追逐血腥复仇的原因。
取外号也是校园欺凌吗

取外号也是校园欺凌吗有些学⽣在上学的时候被同学取名为“猪扒”“肥仔”等等带有恶意伤害性的外号,知道⾃⼰的孩⼦被其他的同学取名叫这些⾮常难听的外号时,有些学⽣的家长觉得⽆法接受这⼀点,于是就认为对⽅在校园欺凌。
店铺⼩编给出下⾯意见。
⼀、取外号也是校园欺凌吗属于校园欺凌。
不是只有⾝体的殴打才是欺凌,精神上的伤害,也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有哪些主要表现校园欺凌不⼀定在校园内发⽣,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为也算在内。
其主要表现是⾝体强壮的学⽣欺负弱⼩的学⽣,令其在⼼灵及⾁体上感到痛苦。
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不是单⼀的偶发事件。
有时是⼀⼈欺负⼀⼈;有时集体欺负⼀⼈。
通常欺负者不觉得⾃⼰不对,⽽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深受煎熬。
三、学校在防范校园欺凌⽅⾯要怎么做这就需要教育主体,尤其是学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开展有温度、有尊严感的教育,努⼒做到将学⽣放在教育的中⼼环节,⽤⼼关注每个学⽣的⼼理健康与品格养成。
学校应当建⽴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预和处理机制,关注每个孩⼦的不寻常表现,做到事前早发现,尤其是纠正部分孩⼦“欺凌⾏为是可以容忍的”“未成年⼈不需要担责”等错误认知,从源头上杜绝暴⼒事件发⽣的可能;事中及时处理,不让欺凌和暴⼒现象躲过各⽅视线;事后对施*者进⾏必要的⼲预、惩戒和教育,促其⾏为转化。
同时,要⽤⼼开展超越知识层⾯和技能层⾯的⼈⽂教育,这些教育关乎⽣命尊严、关乎秩序构建、关乎与他⼈友善共处。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有尊严、有温度、有质感的教育。
⼀⽅⾯,从根本上认识到欺凌事件的深层次危害,及时⼲预任何欺凌和暴⼒⾏为,尤其不能纵容甚⾄包庇。
另⼀⽅⾯,以让每⼀个孩⼦都成为更好的⼈为出发点,坚持宽容⽽不纵容的教育⽅向,给施*者以改正的机会,特别防⽌“贴标签”的⾏为。
同时,当事⽅的反应、媒体的事后报道,也要格外注意尺度和⽅式,避免校园暴⼒扩散成⽹络欺凌,给受害者带来⼆次伤害。
寻衅滋事案例

寻衅滋事案例
寻衅滋事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指的是故意制造纠纷、寻找借口对他
人进行侮辱、殴打或者其他侵害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严厉打击。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寻衅滋事的案例。
案例一,某市街头酒吧斗殴事件。
某市某街头酒吧门口,两个年轻人因为一些小事发生口角,其中一人情绪激动,突然对另一人进行殴打。
随后双方的朋友也加入了冲突,导致酒吧门口一片混乱。
警方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将参与斗殴的人员全部控制,并依法进行处理。
案例二,邻里纠纷演变成暴力事件。
某小区内,两户邻居因为一棵树的归属问题产生矛盾,双方多次发生口角和争吵。
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起暴力事件,双方在小区内发生了殴打对方的行为。
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小区的居民生活,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
案例三,网络言论引发实体冲突。
某网络平台上,两个网友因为在某一话题上存在分歧,开始进行口水战。
随着
言论的升级,两人开始相互辱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最终,他们通过网络上的私信交换了地址,发生了实体冲突,导致了一方受伤的结果。
警方介入后,将这一事件定性为寻衅滋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寻衅滋事行为往往源于一些小事,但却可能演变成严
重的暴力事件,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冷静处理矛盾,避免言语和行为上的过激,做一个理性、守法的公民。
同时,对于寻衅滋事行为,社会应该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校园欺凌典型案例

校园欺凌典型案例1.侯某某故意伤害案侯某某是夏邑县某中学学生,因嫌隔壁宿舍同学冯某某说话声音大而发生争执。
争执期间,侯某某踢打冯某某腹部,造成其膀胱破裂,经鉴定属重伤。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侯某某故意伤害他人致一人重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其犯罪时不满18周岁,有自首情节,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取得谅解并认罪、悔罪。
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上,以犯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侯某某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2.张某故意伤害案被告人张某系睢县某高级中学学生,在学校餐厅就餐时因争座位与同学卢某等人发生口角并厮打,致卢某头部着地受伤。
经鉴定,卢某头部损伤属重伤。
案发后双方达成赔偿协议,赔偿卢某各项费用人民币12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重伤,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鉴于张某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取得了谅解,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3. 陈某某聚众斗殴案陈某某与陈某乙均系柘城县某学校学生,二人为争"老大"相约打架。
陈某某纠集马某甲、马某乙等20余人,陈某乙带领的李某等6人均持钢管、木棍等,在斗殴过程中,造成马某甲轻伤、马某乙轻微伤。
案发后,陈某某到公安局投案。
被告人陈某某等人足额赔偿了马某甲、马某乙的医疗费等经济损失,取得了谅解。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某纠集他人,持械与陈某乙等人斗殴,并造成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其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
鉴于陈某某作案时不满18周岁,有自首情节,且赔偿了被害人全部经济损失,取得了谅解,认罪悔罪。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以聚众斗殴罪判处陈某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4.邵某某寻衅滋事案邵某某原为柘城县某中学学生,在学校附近胡同内,邵某某等人先后无故殴打孟某某、张某某,并索要钱财,造成二人不敢上学。
经法医鉴定,孟某某、张某某的伤情均属轻微伤。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邵某某随意殴打他人并造成二人轻微伤的后果,其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
外号风波作文500字

外号风波作文500字
外号风波。
“土豆!土豆!”小明一边笑一边冲着小李喊。
小李的脸瞬间红了,他知道这是小明在取笑他的外号。
同学们都在旁边窃笑,让他觉得无比尴尬。
他瞪了小明一眼,转身就走。
“哈哈,你知道吗?小张今天又模仿了XXX,简直是邯郸学步!”小王笑着说。
小张听到这话,心里顿时不是滋味。
他知道自己有时候确实学得四不像,但这个外号真的让他很难受。
“哎呀!谁把球踢这么远?”一个足球突然飞向了小赵。
他正专心致志地看书,结果书被球砸得飞了出去。
踢球的同学们赶紧围过来,有的道歉,有的帮忙捡书。
但小赵却一句话也不说,他早就受够了“闷葫芦”这个外号。
“妈,你看我的作业写得怎么样?”小丽兴奋地拿着作业本给妈妈看。
但妈妈只是扫了一眼,就说,“你看小敏的字写得又快又好,你要向她学习。
”小丽顿时泄了气,她真希望自己的妈妈能够看到她的努力,而不是总拿她和别人比较。
外号,有时候真的让人很受伤。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尊重,不要再轻易给别人取外号了。
不打不相识的案例

不打不相识的案例
我有个朋友叫大刚,这人吧,长得五大三粗的,看起来有点凶。
有一次他去篮球场打球,那篮球场人特别多,大家都想多玩会儿。
大刚瞅准一个空场子就跑过去投篮了,结果他没注意到有个瘦高个儿已经在那等着组队打比赛了。
瘦高个儿一看大刚占了地儿,就有点不乐意,走过去说:“兄弟,这我们先来的,正准备打比赛呢。
”大刚也不甘示弱,回了句:“我就投几个球,又没占你们多少地儿。
”
这一来二去的,两人就吵起来了,越吵越凶,周围的人都拉不住。
最后大刚一冲动,推了瘦高个儿一把,瘦高个儿也火了,冲上去就和大刚扭打起来。
不过好在大家及时把他俩拉开了,没让事情闹得太大。
这时候,大刚也有点后悔自己太冲动了,就拍拍身上的灰,对瘦高个儿说:“兄弟,对不住啊,刚才我太莽撞了。
”瘦高个儿本来也不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主儿,就说:“哎,其实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该那么小气。
”结果两人就这么聊开了。
聊着聊着发现,他们居然都特别喜欢看NBA,而且都特崇拜科比。
大刚说:“科比那不服输的劲儿,真爷们儿!”瘦高个儿也激动地说:“没错没错,那后仰跳投简直帅炸了!”然后他俩就开始聊科比的各种经典比赛,从81分那场说到最后一场60分退役战,越聊越投机。
这两人不但不生气了,还成了好朋友。
从那以后,他们经常一起去打篮球,还互相分享篮球技巧呢。
你说这是不是典型的不打不相识啊?。
起绰号事件

学生之间因为绰号闹矛盾的事情在学校时有发生,轻则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打架事件。
在我所执教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两个班里,就出现过两件关于绰号的事。
那天,我在六年级上英语课。
在学习新单词“felling ”时,我刚教读发音,班里的学生就在底下偷笑,有的学生一边笑一边怪模怪样地读成“肥玲”。
刚开始我还觉得有些奇怪,后面看到很多学生时不时偷瞄惠玲,我顿时反应过来:原来大家把“felling ”的发音和胖胖的惠玲联系了起来,“felling ”“肥玲”读音相似。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表情立马严肃起来。
当我转头望向惠玲时,只见她脸上笑呵呵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个女孩,真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我立即表扬了惠玲:“惠玲的心态真好,人的心态和收获的快乐是成正比的。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惠玲这样宽宏大量,今后大家不要随便给别人起绰号,更不能用绰号去嘲笑别人,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felling ”的事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我再到这个班上英语课,当读到“felling ”时,再也没有学生因此而偷笑了。
无独有偶,不久后的一天,我到五年级上英语课,刚进教室的门,小东就哭着鼻子向我告状:“老师,小军骂我,说我是冬瓜。
”小军也急了,解释道:“不是不是,我不是骂他,真没有骂他的意思,我是觉得他像冬瓜一样可爱。
”其实叫小东“冬瓜”的不止小军一人,平时也有人这么叫他,每次小东都跟他们急,使得大家更喜欢这么叫着捉弄他,即便多次受到班主任的批评也无济于事。
思考过后,我觉得有必要在班上说说关于起绰号这件事,这次我想可以换个角度来解决。
上课后,我微笑着说:“冬瓜是一种蔬菜,我们的营养午餐里经常有冬瓜煲骨头这道菜,不仅汤水清甜,冬瓜块也软绵,是人们餐桌上经常出现的菜肴。
小东,或许小军喜欢你就像人们喜欢冬瓜一样。
”学生们听我这么一说都乐了,小东也跟着乐了。
“可能最开始给小东起绰号的人,出发点是好的,是没有恶意的,但大家喊着喊着就变味了,让小东感觉不舒服,这时候这个绰号对于小东来说,就不是赞美而是困扰了。
校园霸凌典型事例简短

校园霸凌典型事例简短
1. 你知道吗,有个同学就因为长得胖,被其他同学起各种难听的外号,像“肥猪”啥的,这多伤人啊!就好像一把刀扎在他心里。
2. 听说有个内向的孩子,就因为不爱说话,总被人嘲笑是“哑巴”,这难道不是一种霸凌吗?这跟拳打脚踢又有啥区别呢!
3. 有个转校生,刚一来就被一群人孤立,干啥都不带着他,这多可怜啊!就像把他丢进了冰窟窿。
4. 记得有个女生,她的文具老是被人偷,大家还都说是她自己弄丢的,这不是欺负人吗?这和明抢有啥不一样!
5. 有个成绩好的同学,就因为不帮别人作弊,被人威胁要揍他,这多过分啊!简直就是强盗行为。
6. 曾经有个戴眼镜的同学,他的眼镜经常被人抢走扔着玩,这不是胡闹吗?这跟戏弄小动物有啥分别!
7. 有个爱唱歌的孩子,被人说唱歌难听,还经常被打断不让唱,这是多么残忍啊!就像扼杀了他的梦想。
8. 听说有个家境不好的同学,总被人讽刺穿得破,这也太可恶了吧!这跟在伤口上撒盐有啥两样!
9. 有个矮个子同学,经常被人调侃身高,这多伤自尊啊!这和拿刀割他的心有什么不同!
10. 记得有个同学,他的日记被人偷看还到处宣扬,这难道不是一种严重的霸凌吗?这跟侵犯隐私有啥区别!
观点结论:校园霸凌真的太可怕了,会给被霸凌者带来巨大的伤害,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校园霸凌,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高鸿儒殴打他人案(甬公海(月)行罚决字[2021]01079号)
![高鸿儒殴打他人案(甬公海(月)行罚决字[2021]01079号)](https://img.taocdn.com/s3/m/ab2cf02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c.png)
高鸿儒殴打他人案(甬公海(月)行罚决字[2021]01079号)
【主题分类】公安
【发文案号】甬公海(月)行罚决字[2021]01079号
【处罚日期】2021.06.07
【处罚机关类型】公安部/厅/局/分局
【处罚机关】【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宁波市公安局海曙分局月湖派出所
【处罚种类】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拘留
【执法级别】区/县级
【执法地域】海曙区
【处罚对象】高鸿儒
【处罚对象分类】个人
【更新时间】2021.09.18 18:20:22
主要违法事实:2020年6月24日2时左右,吴某某与阚某某因男女朋友感情纠纷,在电话中与阚某某发生争吵、谩骂,齐某某电话联系吴某某后,与吴某某发生争吵、谩骂。
阚某某、齐某某与吴某某约在本市海曙区长春路爱尚公寓门口打架。
高鸿儒与阚某某、齐某某坐滴滴车前往现场后,阚某某、齐某某与吴某某发生扭打,高鸿儒对上前询问事由的肖某进行踢打。
后三人坐滴滴车离开现场。
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一)项、第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决定给予高鸿儒行政拘留十五日并处罚款五百元的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执行方式和期限: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凭本决定书到宁波银行湖东支行缴纳罚款,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加处罚款的数额不超过罚款本数;由于被处罚人处罚前已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二十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二条的规定,不再对其执行行政拘留。
北大法宝1985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为法律人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等全类型法律知识服务。
每日一案例内容欺凌

每日一案例内容欺凌
典型案例:马某某等9人均系石嘴山市某中学学生。
2013年12
月30日下午,刘某某因琐事与同学李某发生争执后,殴打了李某。
31日上午10时许,刘某某听说李某正在纠集人员要来报复自己,遂纠集张某某、解某某、田某、薛某某、马骒某、朱某某、吴某某、周某(解某某纠集人员)等人帮其打架。
当日中午12时许,被害人李某与其朋友朱某及朱某的姐姐依约到达大武口区煤苑小区,与刘某某等人商谈如何解决此事。
商谈中,朱某某扇了李某一光,双方遂发生厮打。
其间,马某某抓住李某的头发往后拽,刘某某朝李某脸上打了一拳,朱某某拿出随身携带的刀乱挥。
随后,马某某抢过朱某某手上的刀追砍李某,李某背部被砍一刀,张某某、解某某、田某、周某、薛某等人趁机追打李某。
李某倒地后,马某某又向其右胸部捅了一刀,其他人继续踢打李某,后各自逃离现场。
李某被送往医院抢救,最终因伤势太重于当日13时10分死亡。
案发后,马某某在当天被公安民警抓获。
刘某某、朱某某、张某某、解某某、吴某某、田某等人先后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
最终,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马某某有期徒刑十年,判处刘某某等8人三年至七年不等有期徒刑,部分从犯宣告缓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昨天,长沙的周先生突然见到儿时的伙伴,高兴之余,喊了一句对方的小名,结果,对方喊来数十人将他和妻子一顿毒打。
昨天下午,家住浦沅机械厂附近的周先生突然看见儿时的伙伴张某,立即热情地上前打招呼,并叫了一句对方小时候的绰号“干猴子”。
没想到,却惹恼了张某,张声称要喊人搞死他。
晚上8点多钟,周先生和妻子在家休息,突然,家门被人踢开,张某带着20多个人冲了进来。
周妻见对方来势汹汹刚拿起电话想报警,就被对方用椅子迎头砸倒在地。
随后,十几人将周按倒在地,一顿拳打脚踢后扬长而去。
110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立即赶到现场,将周先生和妻子送往医院。
案例二:12月15日晚,江坡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张某报警称其家中发生打架纠纷。
接到警情后,民警立即前往处置,并将伤者王某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经调查,张某儿子结婚,请了同村的王某和李某某到其家中帮忙,在吃饭的过程中,王某当众叫了李某某的绰号,李某某当即制止让王某不要再叫此绰号,但王某不理,李某某一气之下便拿起一旁的柴火向王某打去,王某当即就倒在地上,事情发生后,张某立即向派出所报了警。
12月21日,王某伤愈后,双方要求民警作调解处理。
经过民警的耐心调解,双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促成当事双方达成调解,签订了治安调解协议书。
案例三:马某和张某本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
1月7日下午,溧水人张某路过马某家开的商店门口。
当时,他看到染着一头黄发的马某歪坐在凳子上,嘴里还吹着口哨,一张餐巾纸抹了抹嘴巴后就扔在马路上。
张某说,他看不惯马某的样子,就随口说了一句“痞子相”。
马某问道:“你骂谁?嘴上放干净点。
”张某一时气急,就嚷道“就骂你这个四不像,假洋鬼子”。
马某用手指着张某戴着的礼帽说,“我是假洋鬼子,你就是汉奸。
”说完,就上前要摔张的礼帽,张用手一挡,并顺势抓住马某的头发,两人就扭打了起来。
结果马某头部受伤,被送往医院。
昨天溧水县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张某赔偿马某医药费等共计4735元。
在法庭上,张某听到判决后,后悔地直摇头,“今后不会一时兴起,给别人乱起绰号了。
案例四:本来彼此相识,只因双方有相同绰号,七名青年竟相互斗殴,结果致使其中一人死亡。
24日,高安男子潘某等4名因涉嫌故意伤害和聚众斗殴被公安机关依法刑拘。
17日晚,高安市一名绰号叫“猴子”的男青年况某路过城区浮桥时,遇到以前认识的潘某等人。
潘某的朋友中也有一名绰号叫“猴子”的男子,当其得知况某居然也叫“猴子”后便大为不满,当即朝况某打了几个耳光。
18日2时,在凤凰路一家网吧附近,况某、刘某和罗某三人与潘某、杨某、朱某、王某相遇,双方大打出手,朱某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捅向刘某的后背,刘某被刺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18日3时,高安警方接警后,迅速展开侦查,很快掌握了潘某和杨某、朱某、王某4名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24日,4名嫌疑人先后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案例五:同在一所学校念书的学生,在嬉戏玩耍中只因叫了别人的“外号”(戏耍之名),结果导致了二人之间的一场打架斗殴事件,造成了一方面部受伤的结局,从而也引发了一场民事赔偿纠纷案。
近日,原阳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这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15岁的杨宗奇和16岁的杨本坤均阳县福宁集乡中岳村人,二人又都是福宁集乡中学学生。
原告杨宗奇在二年级四班,被告杨本坤在二年级三班。
2003年12月5日上午上学途中,因叫“外号”发生争执,到校后,被告到原告教师评理,双方再次发生争执,引起互殴,被告把原告按倒进行殴打,造成原告面部受伤。
有人喊了一声“老师来了”二人才松开。
过了一会儿,原告又到被告教室找被告评理,原被告再次发生互殴,原告又多处受伤,原告即到原阳县热您医院治疗,被诊断为:1、头部软组织挫伤,2、双眼外伤,3、面部软组织损伤,在原阳县人民医院住院6天,花去医疗费1002元。
经福宁集乡派出所调解未成,原告即诉至本院。
原阳法院认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被告因与原告发生口角,到学校后因评理再次发生互殴,被告负本次实践的主要责任,因被告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侵害他人造成的损失应由监护人负担。
原告的损失包括医疗费1002元、护理费60元(10元×6天×1人),住院伙食补助费60元(6天×10元),共计1122元。
被告监护人负担原告损失的70%,即785.4元,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百三十三条及有关规定,依法判决被告杨本坤监护人杨新领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杨宗奇损失785.4元。
案例六:13日7时许,在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男生宿舍里,大一新生陈琳锋因与人发生口角引发斗殴,不幸死亡。
14日,记者联系到陈琳锋的舅舅袁勇平。
他说,陈琳锋是广东梅州人,在家里是独子,今年16岁,13日7时许,在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男生宿舍里,大一新生陈琳锋因与人发生口角引发斗殴,不幸死亡。
14日,记者联系到陈琳锋的舅舅袁勇平。
他说,陈琳锋是广东梅州人,在家里是独子,今年16岁,今年考入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系。
“现在正是军训期间,大学的课程一节都没开始上呢……”是因为什么起争执?“据学校老师介绍,起因是因为在军训期间,在同一寝室的这两名当事学生互叫外号引发口角,之后升级到斗殴。
”袁勇平称,陈琳锋寝室共住了4个人。
当日7时许,陈琳锋和其中一名室友发生冲突。
此时,一名室友跑去喊班主任,另一个上前劝架。
班主任赶到现场后,陈琳锋口吐白沫。
120急救车赶来后,医务人员当场表示,陈琳锋已没了生命体征。
14日上午,家属在南昌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基地看到了陈琳锋的尸体。
“我们了解的情况也很有限,打人者的名字我们也不清楚。
”案例七:学生之间因为绰号闹矛盾的事情在学校时有发生,轻则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重则引发打架事件。
在我所执教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两个班里,就出现过两件关于绰号的事。
那天,我在六年级上英语课。
在学习新单词“felling”时,我刚教读发音,班里的学生就在底下偷笑,有的学生一边笑一边怪模怪样地读成“肥玲”。
刚开始我还觉得有些奇怪,后面看到很多学生时不时偷瞄惠玲,我顿时反应过来:原来大家把“felling”的发音和胖胖的惠玲联系了起来,“felling”“肥玲”读音相似。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表情立马严肃起来。
当我转头望向惠玲时,只见她脸上笑呵呵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心里暗暗佩服这个女孩,真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我立即表扬了惠玲:“惠玲的心态真好,人的心态和收获的快乐是成正比的。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惠玲这样宽宏大量,今后大家不要随便给别人起绰号,更不能用绰号去嘲笑别人,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现。
”“felling”的事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我再到这个班上英语课,当读到“felling”时,再也没有学生因此而偷笑了。
案例八:4月24日下午,符霖与同事刘某等人一起在兴义市民族风情街吃饭喝酒,期间符霖呼叫刘某的外号“牛儿”。
吃完饭后符霖乘坐杨凯驾驶的车准备返回顶效镇,刘某将符霖叫下车并以符霖叫其外号为由打了符霖一拳,后双方被杨凯、余某劝开。
当日21时许,符霖拨打符治国的电话告知其被刘某殴打,叫符治国带上钢管并帮忙找人一起到顶效镇××路周家海鲜大排档找刘某,后符治国拨打周虎的电话叫周虎一起去找刘某。
当日22时许,符霖、符治国、周虎等人到达周家海鲜大排档,符治国进入大排档将刘某叫出来,符霖用捡得的砖块打击刘某头部,符治国、周虎也对刘某进行殴打,在打斗过程中符霖持随身携带的卡子刀刺伤刘某,后刘某经符治国等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经鉴定,死者刘某死亡原因属左颈部被锐器伤致颈静脉断裂,左胸部被锐器伤致心包破裂、左心室破裂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4月24日23时许,周虎主动到黔西南州公安局顶效经济开发区分局木栊派出所投案;4月25日0时许,符治国在兴义市人民医院投案;同日12时许,符霖在其父亲的陪同下主动联系新桥派出所投案。
案例九:“猴子!”芜湖县村民洪某就喊了一声,结果把自己给喊进了拘留所。
1月6日9时许,芜湖县花桥镇某超市内,四名男子打成一团,旁边还有其他人在拉架,现场十分混乱。
势态情急下,超市老板报了警,并大喊:“快住手,我已经报警了。
”抱成一团的四人听到超市老板的喊话后,其中三人扭头就跑出超市,现场就剩被打者孙某。
芜湖县公安局花桥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很快赶到现场,及时安排孙某至医院进行医治。
接下来,办案民警相继传唤参与打架的洪某、黄某及胡某三人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办案民警的笔录中逐渐清晰:当晚,洪某、黄某及胡某三人相约来到上述超市,洪某见到孙某在打牌,便坐在孙某旁边顺势喊了一声孙某的绰号“猴子”,这引起了孙某不满,便呵斥了洪某一句。
洪某立马不悦,借着酒劲便用巴掌朝孙某头上打了一下,孙某也立即起身还手。
这时,随洪某一同进超市的黄某和胡某二人见状便上前共同殴打孙某,四人便扭打了起来。
此时旁边的围观群众才反应过来,纷纷拉起架来。
1月20日,经花桥派出所民警调查处理,虽然孙某的鼻骨只是受轻微伤,但洪某、黄某及胡某因寻衅滋事均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案例十:一通电话,双方无意间引发口角纠纷,为了面子各自纠集三五朋友持械斗殴,酿就一桩命案。
10月30日凌晨,城厢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在莆田市九五医院,抓获故意伤害致死犯罪嫌疑人郑某(男,24岁,秀屿区平海镇人)、苏某(男,19岁,重庆市开县人)、陈某元(男,18岁,涵江区三江口镇人)、陈某福(男,18岁,涵江区三江口镇人)、严某(男,18岁,重庆市开县人)和陈某(男,20岁,长乐市江田镇人)等6名。
经查,10月29日晚,苏某打电话给陈某元时,随口叫了对方的土名引起对方的不满,双方发生口角争执。
为了面子,苏某纠集其朋友马某、郑某三人与陈某元、陈某福、严某、陈某等人相约在龙桥街道市检察院旁一公园内持械斗殴。
在群殴中,马某(23岁,三明市宁化县人)腹部被匕首刺了一刀,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十一:开学不到一周,转眼间,生性活泼的孩子们彼此之间用各种各样的绰号代替了学名。
有些学生甚至在与老师说话时都不自觉地用绰号代替同学,更有学生因不喜欢别人给自己起的绰号而跑来向老师“哭鼻子”。
与其堵,不如疏。
老师决定在下午的班会课上开一个以“起绰号”为主题的班会。
老师先后请开心的同学与不乐意接受绰号的同学作了发言,而两者的发言效果却大相径庭。
前者把气氛推到快乐的高潮,后者却把忧虑播撒到每个角落。
“同样面对绰号,为什么有的人很喜欢,有的却难以接受、甚至感到伤心呢?”老师让同学们再次讨论。
同学们发现,那些对同伴优点、长处加以赞扬的绰号,大家喜欢;针对同学的不足婉言提出的绰号,也能接受;而贬低别人,拿别人缺点做笑料的绰号,都不欢迎。
案例十二:初二那段时间,同学们之间开始熟悉起来,既没有刚入校时的生涩,也没有初三备考的紧张,所以日子过得很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