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 新课标 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二课时)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1a5b70524de518974b7d57.png)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第二课时)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浓硝酸与稀硝酸的对比学习中,渗透“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实际、力求实事求是原则的教育。
通过微型实验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重点、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三、主要实验器材1mL一次性注射器,小青霉素瓶,小试管,50mL 烧杯,玻璃棒。
四、实验药品浓硝酸,稀硝酸,NaOH溶液,稀硫酸,Na2SO4溶液,铜丝,蒸馏水。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图片引入】观看硝酸泄露的新闻图片。
【问题探究】硝酸究竟具有怎样的性质?运用浓硝酸的容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学生观看,初步认识硝酸的特殊性。
为学习硝酸的性质做铺垫,给学生具体的形象记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硝酸的性质。
【板书】第四节硝酸【定向自学】阅读教材【展示交流】简述硝酸的主要用途。
认识学习硝酸性质的意义。
【板书】一、硝酸的性质(一)硝酸的物理性质【实验探究】请用自己实验桌上的药品(一瓶浓硝酸、一瓶水)和仪器(烧杯、玻璃棒)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交流】每两人一组观色态、闻气味、掂轻重(同水比);打开盖观察酸雾;将浓硝酸与水混合放热。
由一个学生综合概括,得出结论: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比水重,能溶于水。
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评价能力。
【展示】一瓶久置而发黄的浓硝酸样【展示交流】分析,讨品。
2019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年高中化学第四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24cdc15fe4733687e21aaa8.png)
氨硝酸硫酸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保存方法。
2.理解硝酸的强酸性。
3.掌握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和制取硝酸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会全面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提高观察、实验、探索、思维和自学能力。
2.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了解工业制硝酸中尾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树立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教具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夹、无色透明气球、铜片、浓(稀)HNO3、酒精灯、胶头滴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玻尔巧藏诺贝尔金奖章)丹麦有位叫玻尔的科学家,37岁时他获得了1922年的诺贝尔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尔被迫离开即将被德军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奖章留在实验室。
玻尔把金奖章溶解在盛有王水的试剂瓶里。
后来,纳粹分子窜入玻尔实验室,那个试剂瓶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后,玻尔从王水中把金还原出来,并重新铸成奖章。
玻尔配制王水的主要组成之一是“硝酸”。
师:本节课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强酸——硝酸。
硝酸是我们中学常见的三大强酸之一,那么它具有酸的通性应在情理之中,除此以外,硝酸会不会也像硫酸一样也有自身某些特性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对硝酸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展示]打开一瓶浓HNO3,观察白雾,倒入试管少许观察颜色、状态、扇闻气味。
师:通过观察,发现浓硝酸有哪些物理性质?生: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
师:那么除以上性质外,硝酸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呢?[小材料]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 7 g·cm-3,沸点83 ℃,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HNO3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为69%。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氨硝酸硫酸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氨硝酸硫酸教案新人教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9a9f70361eb91a37f0115c32.png)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1课时氨【新课导入】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氮元素是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首要营养元素。
植物需要氮肥,犹如人体需要蛋白质一样。
但是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土壤中都缺乏氮素养分,为了获取农作物高产,需要施用大量氮肥。
具有固氮能力的生物,本身就是一座小化肥厂。
这个化肥厂的原料来自空气,取之不尽,这种化肥厂不需要厂房和设备,不污染环境,能源则是用之不竭的太阳能。
如果让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都具有固氮能力,不再施用化肥,那就建造了许许多多这样的“天然化肥厂”。
用它来取代目前的化学肥料工厂,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这也正是生物固氮遗传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其成为热门研究课题的主要原因。
本课时我们就学习氮元素形成的重要化合物——氨及铵盐各有哪些重要性质和用途?实验室里又是如何制备氨气的呢?【教材讲解】一、新课导入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温饱问题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最常见的化肥是铵态氮肥,而制取铵盐首先要合成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氨的性质。
二、新课教学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氨气,观察氨气的颜色,一名同学闻其气味,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比较氨气与空气的密度大小。
2.演示教材第97页实验4-8(喷泉实验)。
(一)氨(NH3)1.氨的性质⑴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体积比1︰700),水溶液呈碱性。
阅读教材第97~99页有关内容,解释氨水为什么显碱性?归纳整理:⑵化学性质:①NH3与水的反应NH +OH-NH3+H2O NH3·H2O4思考与交流:你有几种方法可以检验氨水的碱性?哪一种最简单?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归纳整理:方法一: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方法二: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方法三:若是氨气则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色。
(常用于检验氨气)演示实验:将氨气通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观察现象;再加热该试管,观察现象。
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硝酸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硝酸硫酸第3课时硝酸教案4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4cbb015f01dc281e53af052.png)
学生交流回答,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思考交流
请阅读教材P102,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总结硝酸的性质和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阅读教材,讨论总结:浓、稀硝酸氧化性的强弱
归纳整理
a.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可氧化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H2。
学生联想到Al2O3保护膜的作用
思考总结浓硫酸与金属反应的特征
过渡
在化学性质上,浓硫酸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性,试推测硝酸是否也如此呢?浓、稀硝酸的性质差别应如何验证?请设计方案。
学生分析预测:从与铜、铝、碳等物质的反应来分析。
实验探究
演示:铜与浓硝酸反应:观察现象,推测产物,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观察实验,思考现象的描述
HNO3+ NaOH = NaNO3+ H2O
2HNO3+CaCO3=Ca(NO3)2+H2O +CO2↑
思考交流
(1).实验室往往用金属与稀H2SO4或HCl反应制取H2,而不用浓H2SO4或HNO3,为什么?
(2).实验室如何保存硝酸??前面我们遇到什么物质也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能否根据其保存方法,预测硝酸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归纳小结
板书
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氧化性酸
Zn +H2SO4(稀)== ZnSO4+H2↑——酸的氧化性
而硝酸以氧化性为主
问题讨论
试分析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硝酸表现什么性质?可否与碳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氨硝酸硫酸 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氨硝酸硫酸 硫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74015ef87c24028905fc39e.png)
第二课时硫酸错误!内容分析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用品,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中的重要用途。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稀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做过浓硫酸的吸水实验,在初步了解硫酸的酸的通性基础之上引出本课时的重点——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通过“黑面包”实验,浓硫酸与铜等金属、与碳等非金属的实验探索浓硫酸的性质。
在观察中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强氧化性这一重要考点的理解。
设计思想浓硫酸的特性尤其是强氧化性是本堂课的重难点,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可以回忆并复习巩固硫酸的物理性质、酸的通性及相关离子反应。
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引路,以实验为基础,引发探究浓硫酸的相关特性。
并可根据现象推导产物,发现规律,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探究合作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线索,分析归纳硫化合物相互转化的规律,将知识点间有机衔接,以保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最后设计实验探究浓、稀硫酸的鉴别,引导学生建立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加深对浓硫酸特性的理解。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硫酸的物理性质及其水溶液的酸性。
2.重点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并由此知道硫酸的用途。
3.通过实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特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准备实验准备:试管、试管架(夹)、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广口瓶、石棉网、硬质玻璃管、橡皮塞、导管。
纸屑、棉花、蔗糖、硫酸(浓、稀)、铜丝、品红溶液、KMnO4酸性溶液、澄清石灰水。
错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常用硫酸的年产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化工生产能力,那什么样的性质、用途决定了硫酸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学生活动)回忆、思考。
说明:明确硫酸的重要性。
复习旧知(教师活动)展示一瓶硫酸,请学生观察并回忆初中知识提问:硫酸的物理性质是什么?(颜色、状态、水溶性)错误!1.无色油状液体;2.比水重,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3.高沸点,难挥发(学生活动)观察回答:1.无色油状液体;2.比水重,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时放出大量的热;3.高沸点,难挥发(98.3%浓硫酸沸点是338 ℃)说明:巩固旧知,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教师活动)浓硫酸该如何稀释?为什么?(学生活动)应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流进浓硫酸时,浮在上面,溶解时放出的大量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液滴向四周飞溅,易发生事故说明:明确实验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第4章课件(附图)
![高一化学第4章课件(附图)](https://img.taocdn.com/s3/m/25b0821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02.png)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主角—硅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总量的90%以上。
从原子角度认识硅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化合物.思考:根据阅读想一想碳和硅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有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Si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O,约占26.3%碳和硅都是亲氧元素但是硅的亲氧能力更强Si无游离态化合态: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结构:四面体每1个Si原子周围结合4个O原子,Si在中心,O在四个顶角.同时每1个O原子周围结合2个Si原子相结合。
二氧化硅中氧原子与硅原子个数比为2:1,通常用SiO2来表示二氧化硅的组成.由图片思考:二氧化硅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根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SiO2的网状结构讨论:初中学过的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包括哪些方面?(以CO2为例)SiO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SiO2+CaO == CaSiO3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iO2+2NaOH = Na2SiO3+H2O2.特性与HF的反应SiO2+4HF = SiF4↑+2H2O此反应常用于雕刻玻璃3.弱氧化性4.与某些盐反应此两个反应用于工业制玻璃1.为什么在实验室中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答:玻璃中的SiO2与NaOH 反应生成有粘胶性的硅酸钠2.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玻璃瓶盛装氢氟酸?答:HF能腐蚀玻璃,因此,盛装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而要用塑料瓶。
3.某同学根据SiO2既可与碱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推断SiO2为两性氧化物.是否正确?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比较化学性质二.硅酸(H2SiO3)可溶性硅酸盐(如Na2SiO3)与酸反应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硅酸的酸性比盐酸弱,那么硅酸酸性与碳酸相比较如何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论证你的推断。
实验: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现象:透明的硅酸凝胶生成方程式:结论:硅酸是一种很弱的酸,酸性比碳酸还弱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SiO32- + 2H+ = H2SiO3↓Na2SiO3 + H2O + CO2 = Na2CO3 + H2SiO3↓SiO32- + H2O + CO2= CO32- + H2Si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第二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氯元素的原子结构与自然界的存在1、氯的原子结构和性质二、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1、氯气的分子结构氯气属于双原子分子结构Cl2: Cl—Cl2、氯气的物理性质(色、状、味、水溶性、密度、毒性)(1)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氯气可溶于水,氯水呈浅黄绿色(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氯气)(3)密度比空气大3、氯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剂,强氧化性)(1)氯气与金属反应Cl2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与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尤其要注意的是:它和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的金属氯化物,如:CuCl2、FeCl3(2)氯气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氯气与金属反应时,是实实在在的得电子,而在与非金属(如H2)反应时,氯原子和氢原子都想得电子,最后双方为了达到稳定,形成共用电子对。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_硫酸、硝酸和氨_教学设计_教案 Word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_硫酸、硝酸和氨_教学设计_教案 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3ff7f502768e9951e738bd.png)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硫酸、硝酸和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
厂区内寒气逼人。
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板书]二、氨1、NH3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
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
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分析]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 NH3↑+H2O[板书]NH3+H2O==NH3·H2O==NH4++OH-[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硫酸硝酸第3课时硝酸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优质ppt版本】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氨硫酸硝酸第3课时硝酸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优质ppt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1a995270b307e87101f696eb.png)
②与非金属反应
C +4HNO3 (浓)=2H2O +4NO2 ↑+CO2↑
结论:硝酸跟非金属反应,生成NO2、 H2O和相应的含氧酸
③硝酸还能氧化FeO、 Fe(NO3)2(Fe2+)、 HBr(Br-)、 HI(I-) 、H2S (S2-)、 SO2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用硝酸与有关的盐反应
4HNO3(浓)
光
=
2H2O +4NO2↑+O2↑
(3)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4HNO3(浓)
光
=
2H2O +4NO2↑+O2↑
因此,硝酸要保存在棕色瓶里,并置于阴凉的地方
(3)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4HNO3(浓)
光
=
2H2O +4NO2↑+O2↑
因此,硝酸要保存在棕色瓶里,并置于阴凉的地方
Au、 Pt外,如果把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照1:3的
体积比混合(即王水),就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3. 硝酸的用途: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等
再见
2019/11/20
硝酸的氧化性强至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除
Au、 Pt外,如果把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照1:3的
体积比混合(即王水),就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3)不稳定性: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
4HNO3(浓)
光
=
2H2O +4NO2↑+O2↑
因此,硝酸要保存在棕色瓶里,并置于阴凉的地方
硝酸的氧化性强至可以氧化大多数金属,除
制小取结H:I、硝酸SO与2、金属H2反S、应H时B,r等主气要体是HNO3中+5价的氮 得到电子,被还原成较低价氮的物质,稀硝酸的还原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 新课标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64f670e53a580217fcfe6e.png)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新课标人教版教学目标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新知学习实验探究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叙述并分析稀硫酸显酸性的原因:H2SO4=2H++SO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实验。
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浓硫酸观察现象,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思考交流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 注意观察、对比。
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
学生分析总结整理归纳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样?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2、在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固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现象体现浓硫酸何种特性?这两个实验体现浓硫酸的何种性质?拓展提高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
这是浓H2SO4酸性和脱水性的体现。
思考交流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实验探究蔗糖与浓H2SO4的反应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酸硝酸和氨新课标人教版教学目标1.复习硫酸酸性,学习并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的氧化性。
2.通过学习浓、稀硫酸性质的比较,引导学生从量变引起质变角度,加深对自然辨证法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点:浓H2SO4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让我们攀越硫的最高山峰,去领略它特别的风光。
新知学习实验探究请大家分述以下实验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叙述并分析稀硫酸显酸性的原因:H2SO4=2H++SO过渡稀硫酸主要体现酸的通性,那么浓硫酸呢?硫酸的浓度不同,会不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猜测并设计验证实验。
实验探究1、展示一瓶浓硫酸观察现象,总结物理性质,体会浓、稀硫酸的区别。
思考交流现有失去标签的浓硫酸、浓盐酸各一瓶(瓶相同,酸体积相同),不用化学方法....如何鉴别?根据是什么? 注意观察、对比。
根据物理性质的区别。
学生分析总结整理归纳1.物理性质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密度大,极易溶于水。
过渡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一样?实验探究1、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兰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2、在胆矾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固体由兰色变为白色)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交流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的物质是什么?这种现象体现浓硫酸何种特性?这两个实验体现浓硫酸的何种性质?拓展提高在胆矾晶体由兰色变为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黑色物质为炭,浓硫酸使它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
这是浓H2SO4酸性和脱水性的体现。
思考交流吸水性和脱水性有何区别?实验探究蔗糖与浓H2SO4的反应观察物质颜色、体积的变化,闻气味并抚摸烧杯外壁。
知识整理吸水是指吸收物质中本来就有的湿存水(或水蒸气),脱水是指将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分子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2∶1(即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
浓硫酸的腐蚀性就缘于它的脱水性。
板书: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问题探究蔗糖遇浓H2SO4炭化,生成黑色物质体积膨胀为疏松多孔状,说明有气体产生,那么气体是哪一种,如何形成的?这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稀硫酸是否也如此?讨论推测并写出碳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思考交流碳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那么金属呢?稀H2SO4具有酸的通性,稀H2SO4能否和铜反应?为什么?那么,浓H2SO4能否与铜反应呢?学生讨论实验探究浓硫酸与铜的反应。
观察现象实验分析铜与浓硫酸反应需什么条件? 请描述实验现象,据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生成物,试管Ⅱ口部棉团的作用,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回答并书写方程式问题探讨师生共同探讨分析: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各是何物?2、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各为多少?3、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是什么?4、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硫酸浓度逐渐降低,反应是否会继续进行?思考交流上述反应中浓H2SO4的氧化性由其分子中什么原子引起?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两者相比有何差别?分组讨论并回答:。
应用提高1、在一定体积的18mol/L 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原硫酸的实际体积为()A、50mLB、大于50mLC、100mLD、大于100mL小结浓硫酸与稀硫酸中溶质都是硫酸,但是由于浓度不同时H2SO4存在的方式不一样,量变引起质变,导致性质的差别。
本课时重点学习了硫酸的性质。
硫酸是典型的强酸,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是我们本节课所学重点板书设计硫酸硝酸和氨(第一课时)一、硫酸(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H2SO4====SO+2H+(二)浓硫酸的性质1.物理性质2.特性(1)吸水性(2)脱水性(3)强氧化性C+2H2SO4(浓)CO2↑+2SO2↑+2H2O巩固练习:1.下列现象反映了硫酸的哪些主要性质....(填空):(1)浓硫酸滴在木条上,过一会儿,木条变黑。
_____________(2)敞口放置浓硫酸时,质量增加。
_____________(3)锌粒投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____(4)把铜片放入浓硫酸里加热,有气体产生。
_____________(5)利用浓硫酸和食盐固体反应可制HCl气体。
_____________2.、(1)在O2H2CO CO2Cl2HCl、SO2N2中,可以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蔗糖上滴两滴浓硫酸,会发现浓硫酸周围的蔗糖逐渐变黑。
这说明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过一会还会发现产生大量泡沫,好象“泡沫面包”,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产生,发生这一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浓硫酸蘸在皮肤上,应先用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最后涂上少量的___________3、下列溶液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稀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氯化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4、下列反应中,既能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又能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是A、C和浓硫酸B、Cu和浓H2SO4C、蔗糖和浓硫酸D、H2S和浓H2SO5、硫酸厂有一辆已存放过浓硫酸的铁槽车。
某新工人违反规程,边吸烟边用水冲洗,结果发生了爆炸事故。
下列引起爆炸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遇明火爆炸B、浓硫酸遇水发热爆炸C、铁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D、稀释后的硫酸与铁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6、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既简单,又可靠的方法是A、加酚酞试液B、与铜片作用C、加BaCl2溶液和硝酸D、用玻璃棒各蘸一点滴在纸上7、浓硫酸在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时,既表现强酸性又表现强氧化性A、赤热的碳B、氢硫酸C、氢氧化钠D、铜(加热)8、在100mL、18mol/L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A、1.8molB、大于1.8molC、0.9molD、小于0.9mol9、在试管里放入一块铜片,注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使之反应。
(1)若铜片还有剩余,硫酸_______消耗完毕(填“已”或“没有”),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2)用金属铜制硫酸铜最好的方法是:先把铜在空气中跟氧气加热反应,生成铜的氧化物,再与硫酸反应得硫酸铜,这样作法的好处有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10、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
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装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_____,可以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
备课参考:巩固练习答案:1、(1)脱水性(2)吸水性(3)酸性(4)氧化性、酸性(5)难挥发性2、(1)O2H2CO CO2Cl2HCl、SO2N2(2)具有脱水性;C+2H2SO4(浓)CO2↑+2SO2↑+2H2O(3)干布擦拭干净大量水冲洗碳酸氢钠溶液3、A、B4、C5、D6、D7、D8、D9、(1)没有硫酸浓度变稀,稀硫酸和铜不反应(2)①防止生成大气污染物SO2保护环境②提高硫酸的利用率10、(1)2H2SO4+C 2SO2↑+CO2↑+2H2O⑵○1○3(3)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除去二氧化硫气体;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完全(2)○⑷○(4)无水硫酸铜水蒸气(5)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二)资料选用(1)教材《化学》必修I,人民教育出版社,[xx](2)《教师教学用书》化学必修I(3)《中学第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I,北京教育出版社,主编薛金星(4)高中课程《新学案》,主编刘成坤浓、稀硫酸的检验方法:1.称重法: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故重的是浓硫酸。
2.粘度法:浓硫酸是粘稠的液体,而稀硫酸则接近于水的粘度,所以将试剂瓶拿起摇动几下,就可看出哪个是浓硫酸,液体较满时可取少许于试管中振荡。
3.沸点法:硫酸是高沸点的酸,98%的浓硫酸沸点为338℃,故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热,先沸腾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稀硫酸。
难以沸腾的是浓硫酸。
4.稀释法:浓硫酸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在小烧杯中加10mL水,沿烧杯壁慢慢加酸(切不可将水加到酸中),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
5.铁铝法:分别取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铁丝或铝片,无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出现的是稀硫酸。
因为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6.铜碳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片或木炭后,再分别加入酸,然后加热,能够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
7.胆矾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
8.纤维素法: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一段时间后,表面脱水炭化的是浓硫酸。
9.蔗糖法: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0g蔗糖,滴入1mL水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产生“黑面包”的是浓硫酸。
10.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
11.食盐(硝酸钠)法:在试管中加入少许食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食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
12.电导法:取两个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电路中串联上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且较亮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中水较少,绝大部分硫酸分子没有电离,故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导电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