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港区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名称:天津市大港区文化馆建筑方案设计
一、设计原始依据
1. 设计基础资料
(1)地形图(附件1)
(2)气候、地质、人文、历史文化资料(附件2)
2.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工程概况
天津大港区文化馆建筑是天津城市区级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它担负着宣传、教育和组织辅导广大群众更好地开展社会文化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文化馆是当地的文化“窗口”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综合性、群众性。
天津大港区文化馆规划总用地12917平方米,具体用地范围详见地形图,建筑控制线退北侧用地界线9米,容积率不超过1.6,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1000平方米以内,地上建筑不超过24米,地下宜按1层设置。建筑密度不大于50%,绿地率不小于15%,地上地下停车数量不少于300辆。
2.设计内容
按功能性质分为群众活动用房,业务工作用房,学习辅导用房,行政管理用房,辅助用房等几大部分。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一、群众活动用房8000-9000 ㎡(指导性面积划分,以下均同,设计时另加门厅、走廊、楼梯、厕所等辅助面积)
1、1500人公共剧场:(包括入口大厅、观众厅、演员休息区、化妆区、舞台、后台&侧台、放映、声光控制室、天桥等……详见剧场设计规范)约4000㎡;
2、400人阶梯报告厅1间(包括配套用房)1000㎡
3、200人小型报告厅2间(包括配套用房)2×500㎡
4、展览、陈列(厅、室、廊皆可)500㎡;
5、图书报刊阅览室300㎡;
6、茶室100 ㎡;
7、小型超市100㎡;
8、快餐店200㎡
二、业务工作用房:2000㎡
1、文艺工作室4 间4×100 ㎡
2、音乐工作室2 间4×100㎡
3、编辑室2 间2×50 ㎡
4、戏曲工作室2 间2×100 ㎡
5、美术工作室2 间2×100㎡
6、舞蹈工作室1 间300 ㎡
三、学习辅导用房:1500 ㎡
1、普通教室6 间6×60 ㎡
2、大教室4间4×100 ㎡
3、综合排练厅2间2×200㎡
四、行政管理用房1000 ㎡
1、馆长室50㎡
2、财会室50 ㎡
3、办公室8间,8×25㎡
4、接待、会议3间3×100㎡
5、总务室25 ㎡
6、值班25 ㎡
7、文印室25 ㎡
8、其它相关用房100㎡
五、辅助用房:500 ㎡
1、门卫、传达、票房50 ㎡
2、职工食堂、厨房200 ㎡
3、仓库100 ㎡
4、木工及综合修理100 ㎡
六、地下车库及地下设备用房7000-8000 ㎡
七、室外及停车场地
1、自行车停放约200 辆
2、机动车停放:建议地上100辆,其中大轿车10 辆、小轿车90 辆,地下约
200辆
3、入口景观广场、绿化、小品。
3.设计要求
(1)设计要求
1. 功能要求功能分区应明确合理,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动静分区应合理,各部分均应通风、采光。
2.建筑造型和空间环境要求文化馆在建筑造型上应充分发掘文化馆在建筑文化和艺术上的特点和潜力。从外部环境看,应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建筑“艺术与文化”创造。从内部空间看,应根据人的行为心理来进行空间和流线设计。
3. 紧密结合基地环境,处理好建筑和周围环境乃至整体空间景观之间的关系,重视室内外空间环境间的和谐关系。
4.技术上合理、可行。
(2)设计进度及成果要求
详见本届毕业班实践教学指导书。
附件1
附件2
天津市大港区地形地貌:大港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坡度小于万分之一。平原地势有利于大气扩散和空气对流交换,南部的北大港水库可提供氧气和湿润空气,有利于调节气候。
天津市大港区地质结构:大港区属华北平原滨海沉积区,地层结构简单,横向比较均匀,地质上属黄骅凹陷的一部分。
天津市大港区气候:大港区属北半球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濒临渤海,受季风环流影响很大,冬夏季风更替明显。夏季主导风向为南南西向。冬季主导风向为北北西向。秋季以东向为主导风向。
历史人文资料:
天津市大港区总面积940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04年)。其中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7%,境内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近20个少数民族。
大港区位于太平洋西岸渤海湾畔的大港,古老而又年轻。蜿蜒壮观的贝壳堤,风景如画的古泻湖湿地,历久弥新的战国刀币,诉说着沧海桑田、历史变迁;碧水蓝天,扶疏叠翠,楼宇鳞栉,色彩斑斓,展示着滨海花园城市的现代气息。
大港地区是退海之地,以后逐渐形成现在的滨海平原。经天津文物考古和海洋研究部门的科学考证,约距今5000年左右.黄骅海侵(又称天津海侵)后,海水发生海退。随着海退的逐步推展,在天津沿海地区形成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三道贝壳堤(大港区内为四道),其中滨海沿线的一列贝壳堤,已被国家批准为贝壳堤自然保护区。自1956年以来,陆续在中塘乡大坨子高地、万家码头和太平村乡窦庄子村及沙井子村发现古遗址、遗物和古墓葬。经鉴定,中塘、万家码头、沙井子遗址为战国居住遗址;中塘、万家码头、沙井子、窦庄子古墓葬为汉代瓮棺葬。出土遗物主要有:中塘燕国粗红陶釜,沙井子战国平舒戈、窦庄子北魏铜造像等。据此,约在2300年前就有人类在大港地区生息繁衍。1949年建国以来,在区境内发现大量战国及以后朝代的陶器、陶片和遗物,主要有:中塘和沙井子出土的粗红陶釜、泥质灰陶尊、盂、罐、盆、壶、浅盘豆、板瓦、铜剑、铜带钩等。可见,战国时期就有不少人在今大港地区居聚,从事渔猎、盐业等生产活动。
大港地区归属,春秋以前不可考,战国先后属燕、齐。秦属巨鹿郡。汉属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