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保持氨基酸平衡的重要性分析
氨基酸分析方法评估蛋白质饲料品质

问 题 探 讨
氨基酸分析方法评估蛋白质饲料品质
薛 飞 周维仁
外,其它的蛋白原料的胱氨酸含量都在 !# 以下,而 羽毛粉含量却很高,差不多在 $# 左右。因此我们在 使用这些蛋白质饲料原料时, 显然不能只看其粗蛋白 含量的高低,还应该对其氨基酸的组成做必要的分 析。
!"
问 题 探 讨
平衡以及消化率较低等原因, 将有很大一部分蛋白质 不能为鸡所消化吸收而被排出体外, 从而导致程度不 同的营养不良反应, 影响鸡的生长。 同样, 在猪方面也 有类似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蛋白质饲料中以 血粉的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最好,甚至要好于进口鱼 粉, 因此在猪的饲料中可以适当选用部分质量好的血 粉,但由于血粉的适口性比大豆粕与鱼粉要差很多, 因此在使用量上应加以控制, 否则会影响猪的采食量。
!"
薛飞等: 氨基酸分析方法评估蛋白质饲料品质
问 题 探 讨
降。 !" , 豆粕 豆粕是目前使用量最多、 使用也最广泛的植物性 蛋白原料, 无论禽、 畜、 水产及宠物等饲料均可加以利 用。豆粕之所以能成为蛋白质来源的主流, 主要是它 具有以下几点优点而为其他油粕类所不及: ! 风味 品质稳定, 原料供应充足; 好、 色泽佳; "成分变异小, # 氨基酸组成平衡,消化率高;$ 适当加工的豆粕不 含抗营养因子等等。 但是由于各生产企业的加工条件 的不同,其质量亦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掺假现象的 存在, 豆粕在质量上就有了更大的变数。 !" ," # 掺泥土 豆粕中掺泥土的现象在前一段时间较为常见, 特 别在农村的豆粕市场上, 不法商家利用农民贪图便宜 的心理, 在豆粕中大肆掺土, 其制假水平相当高, 以至 于没有一些经验的质检人员肉眼还不易识别, 许多养 殖户因此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我们曾测定过一个 送检的豆粕样品, 粗蛋白含量仅仅 #-& 。掺有泥土的 豆粕的氨基酸含量一般整体上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 表 ’) 。有时掺泥土的同时还掺尿素,此时的粗蛋白 含量都较高, 而氨基酸含量均较低。
蛋鸡的氨基酸平衡

蛋鸡的氨基酸平衡高若开1、饲料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越接近于体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越高。
因为动物体内储备游离氨基酸的能力很小,如果一种氨基酸不立即用于合成蛋白质,那么它就很快被分解或转化为动物所需的某种非必须氨基酸或用作能源。
由于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有效的合成,所以饲料中任何一种氨基酸缺乏或过多都将造成蛋白质利用率降低,动物生长受阻,生产力下降。
所以生产中必须注意为动物设计氨基酸平衡的日粮。
2、注意家禽体内的氨基酸代谢池的缓冲能力,合成氨基酸尤其是L-赖氨酸盐带有大量的CL离子,日粮若大量添加时,可能对饲料的酸碱度有较大的影响。
改变体内氨基酸代谢池的缓冲能力,通常采用添加非必须氨基酸如谷氨酸等补充总氨基酸的氮源,或补充K离子平衡电解质,或补充碳酸氢钠或添加多胺如丁二胺等来防止L-赖氨酸盐超出机体氨基酸代谢池的缓冲能力。
3、蛋氨酸,蛋氨酸的营养功能是多方面的:蛋氨酸参与动物体内大约80种以上的生理生化反应;蛋氨酸在动物体内可以合成蛋白质;可以转化为胱氨酸;可以供甲基和羟基基团,供动物体合成胆碱、角质素、核酸等;蛋氨酸在体内代谢生成的聚胺,能够促进细胞分裂、繁殖;蛋氨酸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缺乏蛋氨酸,生长发育不良,体重减轻,肝脏和心脏的机能受到破坏,肌肉萎缩被毛变质。
蛋氨酸约占日粮蛋白质的2%4、赖氨酸,在合成脑神经细胞、生殖细胞等细胞核的蛋白质及血红蛋白质时,都不可缺少赖氨酸;赖氨酸可增强动物食欲,促进生长,提高抵抗力。
生长阶段缺乏赖氨酸,生长停滞,红细胞色素下降,氮平衡失调,肌肉消瘦,骨钙化失常。
赖氨酸约占日粮蛋白质的5%5、苏氨酸,平衡氨基酸,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沉积;提高采食量,在一定范围内采食量和日增重随苏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免疫作用,在禽类免疫球蛋白分子中苏氨酸是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添加苏氨酸可提高雏鸡对新城疫病毒的抗体效价;调节脂肪代谢。
苏氨酸约占日粮蛋白质的4%。
有资料显示:日粮中添加赖氨酸和苏氨酸可使蛋鸡胸腺重量提高。
饲料氨基酸平衡性的评价及应用(水产)

饲料氨基酸平衡度的评价及应用天津通威饲料有限公司肖伟平博士、副总经理鱼虾生长主要通过分解利用饲料的蛋白质从而合成自身体内的蛋白质,而生物体的运动和物质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饲料能量物质和一部份蛋白质提供。
鱼类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就是利用饲料适量的氨基酸,饲料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与鱼体氨基酸组成和需求越接近,鱼类利用饲料氨基酸的效率就越高,也越有利于鱼体的生长,因此,探讨饲料氨基酸的合理组成即氨基酸平衡度对于饲料配制和原料选用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不同蛋白质饲料原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饲料氨基酸组成主要与蛋白质原料关系最密切,最常用的蛋白质原料主要有鱼粉、豆粕、棉粕、菜粕、花生粕、DDGS、玉米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虾壳粉、蚕蛹等,在进行鱼类饲料配制时,通过这些蛋白质饲料原料的适当配比,达到饲料氨基酸组成的适度平衡和饲料的最佳性价比,最终有利于鱼体的生长。
鱼体氨基酸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鱼体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氨基酸,在进行饲料配制时,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是影响鱼体生长最主要的氨基酸,也是评定饲料氨基酸平衡主要的依据。
鱼类饲料的主要蛋白质原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如下表所示(表1)。
表1 主要蛋白质饲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饲料原料名称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蛋+胱精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结氨酸必需氨基酸秘鲁鱼粉65 4.43 1.45 2.21 3.41 1.97 0.78 1.57 2.61 4.41 2.39 2.94 26.51 豆粕44 2.15 0.52 1.30 2.66 1.46 0.68 0.91 1.72 2.58 1.39 1.57 16.19 花生粕48 1.00 0.31 0.81 3.68 0.72 0.45 0.62 1.35 1.41 0.84 0.92 11.58 菜籽粕38 1.16 0.47 1.48 1.77 0.91 0.43 0.72 0.79 1.78 0.91 1.18 11.00 棉籽粕40 1.31 0.32 1.27 4.10 0.99 0.44 0.38 1.09 1.83 1.26 1.57 14.10 小麦面筋78 1.51 1.21 2.92 2.92 2.07 0.70 1.61 4.12 5.43 3.32 3.82 26.35 血粉92 9.0 0.80 1.40 4.00 3.60 1.20 7.50 7.10 0.60 13.4 9.20 57.00 玉米蛋白60 0.85 1.18 2.38 2.60 1.04 0.98 0.69 1.30 1.88 1.29 1.72 14.33 玉米7.8 0.19 0.05 0.30 0.25 0.20 0.06 0.14 0.15 0.59 0.16 0.18 1.96 小麦13 0.29 0.18 0.49 0.55 0.19 0.15 0.23 0.53 0.76 0.23 0.43 3.54此表中未考虑氨基酸的消化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
猪日粮中氨基酸的优化

292017年34卷第12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国际瞭望GLOBAL NEWS海外文摘猪日粮中氨基酸的优化对于养殖人员来说,若未能优化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会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研究表明,优化日粮中的氨基酸可以进一步释放饲料的营养潜力,从而在降低饲料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可持续的盈利。
饲料是生猪生产中的最大成本,毫无疑问,使用低成本原料是一种常见的降低成本方法。
这一策略通常包括添加低能量和高纤维的饲料原料,使用这些原料使动物对营养物质变得不容易获得,并对其后肠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既要降低生产成本又不能使用抗生素的压力,使得人们有必要采取策略来支持猪有限的消化纤维的能力,同时增强其肠道健康和功能。
由于过去的试验结果令人失望,许多生猪生产者对植酸酶之外的酶饲料添加剂持怀疑态度。
然而,新开展的研究已经确定了一种酶/益生菌组合,可提高氨基酸的消化率,降低饲料成本,同时促进猪只生长和性能。
低成本饲料的内在挑战虽然猪饲料中常见的玉米和豆粕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消化率,但它们仍含有大量与纤维结合的蛋白质(约1%)。
随着饲料配方成本的降低,纤维含量增加,纤维结合蛋白的量也随之增加。
玉米干酒糟和可溶物(DDGS)有13.6%的蛋白质结合在纤维上。
许多研究表明,猪只具有小肠的内源性消化能力,缺乏从纤维蛋白复合体中分解和释放营养物质的能力。
事实上,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含有完整细胞壁的饲料,其含有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完全避免了小肠消化。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这些纤维结合的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发酵的后肠,导致产生更高浓度的氨和胺。
较高的氨水平不仅对肠道结构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降低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还会增加粪便中氨的排泄量。
已经表明,暴露于低至10 mg/kg 的氨水平会促进细菌生长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氨基酸的重要性作为蛋白质的组成部分,氨基酸在猪的健康和性能中起着多重作用。
氨基酸在动物饲料中应用

制工作 。及 时发 现其 中的一些问题并 给予 解决 ,为生猪疫病
豳
限制氨基 酸指如果一种氨基酸缺乏 ,那 么就会 影响动物
动物产品一旦走上人们 的餐桌 .对 人们 的身体健康产生 巨大
的影响。
本身对 其他 氨基 酸的吸收。所 以这种氨基 酸是 高品质的饲料
[ 2 】 浦华 , 胡向 东. 生猪养殖 户疫病 防控公共服 务满意 度研 究—— 基于安徽 省规模 生猪养殖户的实证分析卟 中国农业 大学学报, 2 0 1 4 ( 4 ) :
1 9 4 -1 9 9.
[ 3 】 郭旭 东 生猪养 殖模 式与疫病防控 u J l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 2 0 1 5
来越高 。尤其是 随着 大型集约化养殖基地 的产生 ,他们 对于 饲料 的把关是传 统养 殖业所没有 的。但 是还是有很多地 方在
固 守 着 旧 的 养 殖 模 式 , 因 此 为 了 推 广 氨 基 酸 在 饲 料 中 的应
动物各项器官的发育完善 ,更好 的抵抗疾病 的侵袭 。其 余的
必须氨基 酸主要是与其他氨基酸一起才能发挥其作用。
1 . i 必须 氨 基 酸
物 无法 自身合成的 ,但这 8 种氨 基酸在其 生长过程 中扮 演着
重要 的角 色。为 了能够更好 的推 广氨 基酸在动物饲料 中的应 用 ,本 文对饲 料 中必 须氨基 酸 的平衡 情 况 以及 蛋 白质 的利 用效果进 行 了研 究 ,对改善氨基 酸在 动物饲料 中的利用有所
础 ,其次就是需要ຫໍສະໝຸດ 善 的监测制度 以及监测设备 。革新现有
的监 测技术 ,加 强监管 力度 ,这 样才 能净 化这 个行业 的环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蛋白质、氨基酸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docx

最新整理养猪饲养管理- 蛋白质、氨基酸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整理一、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关系一般认为,动物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只有当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同时存在且按需求比例供给时,动物才能有效地合成蛋白质。
饲粮中缺乏任何一种氨基酸,即使其他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 体蛋白质合成也不能正常进行。
同样,体蛋白合成潜力越大的动物(如高瘦肉型猪),对氨基酸的需求量就越高。
畜禽饲粮中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取决于饲粮中的粗蛋白水平。
例如, 仔猪饲粮中蛋白质含量由10%增至22%时, 饲粮赖氨酸的需要量则从0.6 % 增至1.2 % 。
另一方面,饲粮粗蛋白质需要量取决于氨基酸的平衡状况。
一般而言,依次平衡第一至第四限制性氨基酸后,饲粮的粗蛋白质需要量可降低2-4个百分点。
二、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在机体代谢过程中, 亦存在协同、转化、替代和拮抗等关系。
蛋氨酸可转化为胱氨酸,也可能转化为半胱氨酸, 但其逆反应均不能进行。
因此, 蛋氨酸能满足总含硫氨基酸的需要, 但是蛋氨酸本身的需要量只能由蛋氨酸满足。
半胱氨酸和胱氨酸间则可以互变。
苯丙氨酸能满足酪氨酸的需要, 因为它能转化为酪氨酸, 但酪氨酸不能转化为苯丙氨酸。
由于上述关系,在考虑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时, 可将蛋氨酸与胱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合并计算。
氨基酸间的拮抗作用发生在结构相似的氨基酸间, 因为它们在吸收过程中共用同一转移系统, 存在相互竞争。
最典型的具有拮抗作用的氨基酸是赖氨酸和精氨酸。
饲粮中赖氨酸过量会增加精氨酸的需要量。
当雏鸡饲粮中赖氨酸过量时, 添加精氨酸可缓解由于赖氨酸过量所引起的失衡现象。
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因化学结构相似, 也有拮抗作用。
亮氨酸过多可降低异亮氨酸的吸收率, 使尿中异亮氨酸排出量增加。
此外, 精氨酸和甘氨酸可消除由于其他氨基酸过量所造成的有害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与它们参加尿酸的形成有关。
三、蛋白质、氨基酸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一)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关系蛋白质可在动物体内转变成碳水化合物。
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的主要作用

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的主要作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的主要作用(一)满足动物需要促进动物生长,改善氨基酸平衡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蛋白质资源添加限制性氨基酸,能改善日粮中氨基酸的平衡,从而充分发挥其他氨基酸的作用,不必通过提高蛋白质含量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节约了蛋白质资源,促进动物生长并能提高饲料日粮的利用率。
生产实践和饲养试验已证明,赖氨酸、蛋氨酸通常是畜禽的限制性氨基酸,少量添加可促进畜禽生产,提高饲料利用率。
表3-5为添加赖氨酸对仔猪生产作用的试验结果。
许多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通过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可降低日粮中蛋白南而生产性能保持不变,一般可降低日粮粗蛋白质2—4个百分点。
常见的是以+豆饼为主的饲粮中添加赖氨酸,代替部分豆饼,或减少鱼粉用量而添加赖氨酸、蛋氨酸,从而节约蛋白质饲料例如粗蛋白为16%的玉米-豆饼型饲料,对生长猪(20—30kg)是比较好的饲料,氨基酸较平衡,当因减少豆饼而降低日粮粗蛋白质2个百分(C.P.:14%)时,仅赖氨酸不能满足需要,添加其中不足量的赖氨酸,其饲养效果和生产性能与含粗蛋白16%时一样。
一般认为,当日粮粗蛋白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时,除添加蛋氨酸、赖氨酸外,还必须添加色氨酸和苏氨酸。
近些年,在Fuller等人的倡导下,以“理想蛋白质”配制日粮已被部分人所接受。
会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试验表明,既使以“理想蛋质”配制日粮,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日粮粗蛋白水平,以满足动物体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需要。
(二)提高植物蛋白质及其饲料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以几种饼粕类饲料配合作为蛋白质来源,添加其限制性氨基酸代替鱼粉是可行的。
许多地区已应用全植物性饲料。
对一些利用率低的植物蛋白南饲料,添加限制性氨基酸后,可改善其蛋白质及其饲料利用率,这将扩大蛋白质饲料来源。
表3-6表明玉米-芝麻饼日粮添加赖氨酸可大大改进其价值,而且较以提高蛋白质饲料用量来提高赖氨酸含量改进日粮价值更好。
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陈傲东;陈红莉;孔平;王树杰;吴妍妍;高巍【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36头体况良好的泌乳初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平均泌乳天数(DIM)为(39.69±12.48)d、平均胎次为(3.02±0.64)胎.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按年龄、产奶量、胎次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将36头荷斯坦奶牛区组配对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其中对照组奶牛饲喂仅添加有瘤胃保护性蛋氨酸(HMBi)的TMR日粮;试验1、2组日粮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种水平的瘤胃保护性赖氨酸,以平衡日粮中的氨基酸.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10.60%和11.26%(P>0.05),而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平均每日4%校正乳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8.65%和10.58% (P<0.05),并可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乳脂和乳蛋白产量(P<0.05;P<0.01);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对奶牛繁殖性能、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P>0.05).②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60 d时,奶牛血清中葡萄糖、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15.09和16.36元/(头·d).综上所述,饲喂氨基酸平衡日粮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具有改善奶牛代谢状况的趋势.【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5(042)010【总页数】8页(P2650-2657)【关键词】奶牛;氨基酸平衡日粮;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饲喂效果【作者】陈傲东;陈红莉;孔平;王树杰;吴妍妍;高巍【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832000;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832000;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832000;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8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3大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过瘤胃氨基酸是为反刍动物提供理想小肠氨基酸的简便、直接而又有效的调控方法。
氨基酸平衡对异育银鲫鱼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Efe to i Baa eo heGr wt a d f c fAm noAc lnc nt o h n Appa e g si iiyo  ̄ g o n f ucan Ca p r ntDie tb l fAl yn ge e cCr i r t
WA G A - n e a ( o e e f h m s y n i oy n i ei , a ce g ntue f c nl , ac e g J ns 2 0 3 N i t i C l g e i r a d o g gn r g Y nh n s tt o T h o g Y nh n 、i g t 4 0 ) mi l oC t B l E e n I i o y a l 2
.
fd w t ea n cd n aa c a i d e o ep re tg f 4% C . h te s e ets d go p , eC v l f a i de r0 D 1 e i t mioa isu b ln eb s i t f h ec na eo hh c t 3 P T eoh r w r t r u s t p l e sc it ”g u 1 ee h e ob i
王爱民l 荣l , 邵 , 刘汉文2 , 李朝霞2 殷玉岗3 赵永刚 ( 城 学 化 与 物 程 院江 盐 2o2 城1院 1 工 院 学 生 学 ,苏 城20 ; 盐 43 盐 学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饲粮饲喂生长肥育猪的试验研究

测定各 组平均 日增重 、 重比、 料 腹泻 率 以及经济 效益。 腹泻 率计 算公式 : 腹泻 率/ 腹泻头数/ %= 饲养头
试 验在 嘉峪 关市 新城 镇 中沟村 绿茵养 殖 小 区 数 x 0 %。 10 进 行 。20 年 5月 1_ l 09 0 - 6日为 预 试 期 , 7d 5月 共 ; 16 统 计 分 析 . 1 7日至 1 0月 8日为 正 试 期 , 15d 共 4 。 试 验 数 据 用 E cl 件 进 行 初 步 处 理 ,结 果 用 xe 软 1 . 供 试 猪 的选 择 与分 组 2 平 均 数 - 准 误 表 示 , 各 组 始 重 和 平 均 日增 重 用 t 4 - 标 选 择 该 养 殖 小 区 一 养 殖 户 从 同 一 繁 育 场 购 进 检 验法 进 行 差 异 显 著 性 检 验 。 的体 重 为 1 g左 右 的杜 长 大 三 元 杂 种 仔 猪 6 0k 0头 , 2 结 果 与 分 析 预 试 期 结 束 后 , 试 验 猪 逐 一 称 重 记 录 , 始 体 重 各 21 日增 重 对 初 . 组间差异不显著 。 试验采用单 因子 3处理设计方案 , 由表 2可知 , 照组 、 对 试验 1 、 验 2 平 均 日 组 试 组 分 别 为 对 照 组 、 验 l ( 蛋 白质 水 平 比对 照 组 增 重 分 别 为 6 7卧6 6g7 5g 试 组 粗 7 9 -2 。试 验 1 平 均 日增 组 . 差 8 试 降低 2 百 分 点 )试 验 2组 ( 蛋 白质 水 平 比对 照 重 比对 照 组 提 高 2 %, 异不 显著 ; 验 2组 平 均 日 个 、 粗 增 重 比对 照 组 提 高 7 1 , 异 显 著 。对 照 组 、 验 .% 差 试 收 稿 日期 :0 0 1— 2收稿 ,0 0 l — 6修 回 2 1— 2 0 2 1一 2 0 1组 、 验 2组 料 重 比分 别 为 31 、 . 、 .5 因 采 用 试 .6 3 7 29 , 0 作 者 简 介 : 志 录 ( 9 1 ) 男 , 肃 临 洮 人 , 医师 , 士 , 要 从 董 17一 , 甘 兽 硕 主 定量 限饲 未对 料 重 比做 差异 显 著性 比较 。 事 畜牧 技 术 推 广 及 疾 病 预 防 工 作 .— ald15 5 2 . l E m i z 0 @1 6 O' : 0 C' i l
日粮配制需把握“六个平衡”

日粮配制需把握“六个平衡”作者:王凤吴戈祥来源:《养殖与饲料》 2013年第7期王凤1 吴戈祥21.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江苏泰兴225400;2.江苏省泰兴市古溪镇畜牧兽医站,江苏泰兴225400日粮是饲养畜禽获取营养的唯一途径,因此,日粮中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饲养畜禽的生存、生长、生产和繁殖。
为了获得最佳的饲料利用率和最高的生产经济效益,在日粮的配制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六个平衡”。
1 日粮养分含量与畜禽日采食量的平衡日粮中所含的营养成分包括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这些营养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必须满足饲养畜禽的营养需要;同时,要保证日粮供给量与畜禽营养需求量的相对平衡,亦即日粮养分含量与畜禽日采食量要保持相对平衡。
通常应掌握五大原则:一是任何营养物质的进食量都不得低于畜禽最低需要量的97%;二是能量进食量不得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5%;三是蛋白质进食量可以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5%~10%;四是维生素进食量可以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10%左右,某些特别易氧化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E等)的进食量有时可以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20%~30%;五是干物质进食量不得超过畜禽标准需要量的3%。
2 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日粮中能量水平确定后,必须考虑能量与其他营养物质的平衡关系,其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最为重要。
能量蛋白比是最常用的日粮考量指标,既反映了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又体现了能量与蛋白质之间的平衡程度。
当能量与蛋白质的比例不当时,会影响各营养物质的利用,甚至引起畜禽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3 氨基酸的平衡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畜禽对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
日粮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平衡程度,是影响畜禽生产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当日粮氨基酸平衡时,蛋白质的利用率最高。
日粮配制过程中,常用的氨基酸平衡方法有2种。
一种是利用氨基酸的互补作用,尽可能使用较多的原料配制日粮,使日粮在氨基酸的含量上能够取长补短。
饲料能量与营养平衡、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平衡

饲料能量与营养平衡、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平衡动物的生存、活动均需要能量,缺乏能量时,呼吸、消化、排泄、神经、血液循环等系统都无法进行正常代谢。
饲料的能量、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及某些微量元素等营养的缺乏或不足均能影响饲料的营养平衡状况,影响饲料效率,从而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降低养殖效果。
能量的需要量与平衡水产养殖动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动物从饲料中获得能量,用以参与机体内代谢活动,其摄入量和消耗量(生存代谢)、积累量性长)是平衡的,能量不足或过高都会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
设计配方必须要考虑到饲料中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一般不被用作能量,当饲料中能量不足时,饲料中蛋白质就会作为能量被消耗掉,而当饲料中能量过高时,降低了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量,减少蛋白质或其它重要营养物质的摄入,从而影响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
另外,能量的成本较高,因此,水产养殖动物饲料配方要以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为依据进行设计。
根据目前养殖情况,水产养殖动物颗粒饵料应以可消化能2800~3400大卡、能量蛋白比69的标准配制。
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平衡蛋白质是维持水产养殖动物生命和活动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其含量的高低相对决定了饲料的成本。
一般认为水产养殖动物苗种阶段,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为25~48%,成体阶段为18~43%。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是影响饲料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动物性蛋白,能进一步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
水产养殖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氨基酸的需求,尤其是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当饲料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与水产养殖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较为一致时,水产养殖动物就会获得最佳增重效果。
某一必须氨基酸不足将影响水产养殖动物对其他足量氨基酸的吸收,这法则被形象地称为“水桶法则”。
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的作用

加 蛋氨 酸 、赖 氨 酸 以及 谷 氨酸 等 方 法 ,既可 以有 添加 量 为 0、20、40、80、120毫 克 Zn/kg,或 饲 料
效地 改 善 动 物 的 消化 机 能 、减 少 疾 病 、增 强 动 物 级硫 酸锌 为 40 mg Zn/kg。实验 持 续 42天 。 在
的 抗病 力 .同 时又 减 少 了粪 氮 和尿 氮 的排 放 ,有 试验 2中 .随机分 配 180只断奶 仔猪 到 3个 试 验
源 。试 验 证 明 :在 生 长 猪 含 粗 蛋 白质 12% 的饲 粮 中添加 0.1%的 赖 氨 酸 ,其 饲 养 效 果 与 喂 含 粗 蛋 白质 16%的饲 粮 相 当 。又 如 在 蛋鸡 饲 喂含 粗 蛋 白质 14% 的饲 粮 中添 加 适 量 赖 氨 酸 ,其 产 蛋 率 与含粗 蛋 白质 17%的 饲粮 相 当 。 以几 种 饼 粕 类饲 料 配合 作为 蛋 白质来 源 ,添加 限制 性氨基 酸 代替 鱼粉 是 可行 的 。 (2)添 加 氨 基 酸 可 以促 进 动物 生长 并 减 少 环 境 污 染 。在 集 约 化 饲养 仔 猪 的饲粮 中粗 蛋 白含量 较高 .容 易发 生腹 泻等 消化
Key W ords:Amino Acids;Lysine;Methionine;the Cost of Feeding;Production Efi ciency of Anim als
添 加氨基 酸 的作 用 在饲 料 中添 加 氨基 酸 已经 被 广 泛 采 用 。一 般在 谷物 和豆 粕 为主 的植物 性饲 料 中赖 氨酸 、蛋 氨 酸 等含 量 较低 ,不 能满 足 动 物 的需 要 ,添加 氨 基 酸 可 以大 大 节 省蛋 白质 用 量 。降低 饲 养 成 本 , 提 高动物 的生 产 效 率 。 (1)添 加 氨 基 酸 可 改 善 其蛋 白质及其 词料 利用 率 ,在一 些利 用率 低 的植 物蛋 白质词料 中添加 限制性 氨基 酸 后 ,可 改 善其 蛋 白质及其词料利用率 。这将扩大蛋白质饲料来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RA+B+
RB+A+(RA是阳离子交换
剂,B为溶液中的离子或待分离的生物分子)
当[A+]=[B+],[RB]>[RA], 说明 R- 与B+的结 合力比A+大;反之亦然。
对于两性蛋白而言,结合力取决于其等电点以及 溶液的pH值。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A、离子交换层析基本原理
1.平衡阶段:离子交换剂与 反离子结合。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6.3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离子交换树脂法)
(一)蛋白质的水解
A、盐酸水解(常规或直接水解法)
适用范围: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中除色氨酸、含硫氨基酸以外 的15种氨基酸的准确测定。(为什么是15种?)
样品加入6 mol/L的HCl溶液,真空封口,在110℃下水解22~24 h,冷 却后定容、过滤、蒸干。上机测定。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A、离子交换层析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剂由基质、电荷基团(或称功能基团) 和 反离子组成。基质一般是不溶性聚合物,如 树脂,纤维素,葡聚糖,醇脂糖等;
纤维素-O — CH2— COO-— Na+
基质
电荷基团
反离子
树脂 - N+(CH3) — OH-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A、离子交换层析基本原理
此过程中,色氨酸全部被破坏,含 硫氨基酸被部分氧化损失,大约损 失20~30%。加入巯基乙醇可部分 保护蛋氨酸,提高测值10%~20%
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
天冬氨酸
谷氨酸
饲料中氨基酸的测定
6.3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离子交换树脂法)
(一)蛋白质的水解
B、氧化-酸水解
氧化水解法是将饲料蛋白中的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等) 用过甲酸氧化,然后进行酸解生成磺基丙氨酸和蛋氨酸砜,再经离子交换色谱 分离、测定。
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市场分析

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市场分析目录一、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市场分析 (3)二、饲料添加剂行业的智能化 (6)三、新型添加剂产品介绍(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 (9)四、饲料添加剂的概述 (12)五、结语 (14)营养性添加剂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等。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维生素则是动物体内多种生化反应的辅酶或辅基,对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矿物元素如钙、磷、镁等则是构成动物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同时也参与多种生理过程。
营养性添加剂是饲料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饲料工业通用术语》,营养性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物质。
这些物质主要用于补充饲料中原有但量不足的营养素,以提高饲料的整体营养价值。
根据作用和成分的不同,饲料添加剂可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两大类。
营养性添加剂主要用于补充饲料营养素的不足,包括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
非营养性添加剂则用于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改善和促进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主要包括抗氧化剂、防霉剂、抗菌剂、驱虫剂、增味剂等。
饲料添加剂作为现代饲料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及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饲料添加剂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全球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养殖的普及,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肉蛋奶产品的需求增加,饲料添加剂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亚洲等新兴市场,饲料添加剂市场潜力巨大。
营养性添加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市场分析(一)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氨基酸类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氨基酸结构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动物体内起到补充或强化饲料中氨基酸营养的作用。
配制猪鸡日粮应注意营养素的平衡

配制猪鸡日粮应注意营养素的平衡在畜禽养殖中,所有的营养因子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养殖畜禽的生存、生长、生产和繁殖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营养因子间在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过程中又存在着协同与拮抗的作用,只有当日粮中所提供的各营养因子达到相互平衡,才能使营养处于最佳状态。
因此,在设计畜禽饲料配方时,不仅要考虑各营养素的供给量,同时还必须保持各营养素间的相对平衡,以获得最佳饲料利用率和最大生产效益。
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生产实践,在猪鸡饲料配方设计中对各营养素间的平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饲料能量浓度饲料能量水平是日粮配制中第一重要的指标,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又难以准确测定,因此是我们即熟悉又模糊的营养素。
饲料能量水平不仅影响着猪鸡的采食量,还直接影响饲料转化率以及猪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猪鸡在自由采食情况下,随着日粮能量水平下降,采食量会明显上升,使能量的摄入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致,即畜禽“为能而食”,同时饲料利用效率亦随饲料能量水平的降低而下降。
在众多的饲养标准中,国内饲养标准的能量水平低于国外标准和育种公司提出的饲养标准,这也符合国内饲料原料特点,尤其在当地畜禽饲料配制中,由于各种杂粕或其它动物副产品饲料原料使用比例较大,能量则成为饲料营养中对配方成本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采用在饲料中添加脂肪以提高能量水平的办法,一是明显提高饲料成本,又容易造成禽类肝脏脂肪沉积,据测定,日粮中油脂水平超过1.25%时,油脂将在鸡体内转变成体脂而对蛋鸡不利。
在目前猪禽饲养方式中,一般都采用不限量自由采食,生产实践证明,结合国内饲料原料特点和价格因素,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水平则更有利于降低养殖业饲料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调整日粮能量时,应考虑脂肪、淀粉和蛋白质对猪鸡的能量效率不同,有试验得出,脂肪、淀粉、蛋白质沉积为猪体脂肪的效率分别为:0.88、0.84和0.52。
碳水化合物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在配制幼雏鸡和仔猪饲料时,为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应减少低能量、低蛋白饲料原料的使用比例。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张增玉1,邹新华1,2*,倪冬姣1,2,许赣荣1,2,熊爱军1(1.播恩集团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2. 农业农村部生物饲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降低日粮中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CP)的含量,同时通过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合成氨基酸(amino acid,AA)来满足动物对氨基酸的需求,从而不影响它们的生长性能和产品品质,由此配制而成的日粮为含低水平蛋白质的日粮,简称“低蛋白质日粮”,反之简称“高蛋白质日粮”。
Lemme [1]应用荟萃分析法(meta-analysis 方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发表的13篇文献,得出蛋鸡理想AA 模式是蛋氨酸(methionine,Met)∶[Met +半胱氨酸(cysteine,Cys)]∶苏氨酸(threonine,Thr)∶色氨酸(tryptophan,Trp)∶精氨酸(arginine,Arg)∶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缬氨酸(valine,Val)∶赖氨酸(allysine,Lys)为50∶91∶70∶21∶104∶80∶88∶100,与Bregendahl 等[2]用“剂量-最大产蛋量反应-折线回归法”研究得出的模式类似。
国内,李飞等[3]也有推荐海兰褐蛋鸡产蛋高峰期的氨基酸模型为:Lys 100、Met 43、Thr 68.5、Trp 23。
本试验旨在利用蛋鸡理想AA 模式Met ∶Thr ∶Trp ∶Lys 为50∶70∶21∶100,配制合理的蛋鸡低蛋白质配合饲料,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为低蛋白质日粮的应用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和地点本试验于2020年1月22日-2020年中图分类号:S8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769(2021)06-0077-05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的日粮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饲料加工中的营养平衡与生产效益

饲料加工中的营养平衡与生产效益饲料加工是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目标是提供能够满足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需求的营养均衡饲料。
在饲料加工中,营养平衡与生产效益是两个关键因素,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一、营养平衡的重要性营养平衡是指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种类、数量和比例能够满足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需求。
营养平衡对于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营养平衡可以保证动物的健康。
当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足或过剩时,会导致动物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肥胖等。
而营养平衡的饲料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健康问题,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
其次,营养平衡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当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满足动物的需求时,动物可以更好地利用饲料中的能量和营养,从而提高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
最后,营养平衡可以减少饲料浪费。
当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均衡时,动物可以更有效地消化和吸收饲料中的营养,减少饲料的浪费。
二、生产效益的优化在饲料加工中,除了保证营养平衡外,还需要关注生产效益的优化。
生产效益的优化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饲料质量等方面。
首先,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饲料加工企业可以通过采购低价优质的原料、采用高效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耗等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提高生产效率是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
饲料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员工素质、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信息技术等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提高饲料质量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饲料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严格控制饲料的生产过程、对饲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饲料配方等措施来提高饲料质量。
三、结论在饲料加工中,营养平衡和生产效益是相辅相成的。
营养平衡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益;而生产效益的优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饲料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因此,在饲料加工中,企业应该注重营养平衡和生产效益的统一,以实现最大的生产效益。
氨基酸平衡合理化是饲料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氨基酸平衡合理化是饲料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乔岩瑞(味之素(中国)有限公司)当前,饲料企业和养殖场(户)对于饲料粗蛋白和氨基酸平衡方面的认识,仍然略显不足.不少企业,限于各种各样的制约,配方时没有全面考虑氨基酸之间的平衡,粗蛋白水平的设定偏高,从而阻碍了饲料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而很多养殖场(户),由于受许多饲料企业的误导,片面地夸大了饲料蛋白水平对饲料品质的影响,对氨基酸平衡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粗蛋白的水平,缺乏对某个具体的必需氨基酸的认识,缺乏对氨基酸整体平衡的理解.由于养殖场(户)是最终购买饲料的消费者,他们的这种认识,除了对饲料产品的进步形成一定的阻力之外,也使他们自己成为过分强调饲料粗蛋白水平的受害者.当代动物科学已经证明,通过更加精确地平衡氨基酸的供给,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可以合理地降低,而动物的生产性能不但不会受到损害,反而有可能得到改善.及时利用这些科技信息分析和比较目前自己的饲料水平和科技含量,对于饲料企业和养殖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下面讨论中国猪饲料在氨基酸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改进的办法和意义.1. 饲料赖氨酸水平偏低,粗蛋白水平过高味之素动物营养集团于1999-2001年度对全球21个国家379个具有代表性的猪饲料进行化验分析,结果显示,在氨基酸平衡方面,全球主要养猪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一列出中国,法国,德国和泰国的仔猪饲料平均的粗蛋白和赖氨酸水平.表一.不同国家之间仔猪饲料粗蛋白和赖氨酸水平的差异中国法国德国泰国样品数 30231731饲料粗蛋白(%) (标准差) 19.94(1.77)19.33(1.61)18.96(1.36)20.82(1.86)饲料赖氨酸(%) (标准差)1.09(0.17)1.28(0.21)1.18(0.13)1.28(0.13)赖氨酸/粗蛋白比例(%) (标准差)5.46(0.55)6.64(0.52)6.20(0.51)6.17(0.47)从表一可以看出,饲料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的水平偏低,是中国猪饲料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猪饲料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猪饲料的赖氨酸水平低于法国(-17.4%)德国(-8.3%)和泰国(-17.4%),但是粗蛋白水平却高于法国(+3.2%)和德国(+5.2%).这是中国的猪饲料过分强调粗蛋白水平的一个实例.尽管中国猪饲料的粗蛋白水平低于泰国,但是由于泰国猪饲料的赖氨酸水平远高于中国的猪饲料,因而,从赖氨酸和粗蛋白的理想比例(赖氨酸:粗蛋白接近或超过 6.5%)来考察配方的合理性的话,中国的猪饲料的品质是四个国家中最低的,它只相当于泰国的88.5%,德国的88.1%和法国的82.2%.饲料赖氨酸和粗蛋白比例偏离理想数值之大,揭示中国饲料企业的在配方设计方面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就是过度重视粗蛋白水平而忽视氨基酸的平衡.这样的配方实践造成氨基酸平衡的失调,饲料中的氨基酸利用率低下,其结果必然造成大量的饲料蛋白亦即氨基酸资源的浪费.2. 必需氨基酸不平衡,大量必需氨基酸被浪费表二列出这四个国家仔猪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同时给出Chung和Baker(1992)发表的伊利诺伊大学的理想蛋白模型,以供对比.表二.不同国家仔猪饲料氨基酸平衡水平的比较中国法国德国泰国理想蛋白(Chung和Baker,1992) 赖氨酸(%) 100 100100100100 苏氨酸68±6 62±464±866±565 (%,±标准差)色氨酸20±2 18±119±120±218 (%,±标准差)含硫氨基酸60±8 49±555±655±760(551) (%,±标准差)异亮氨酸74±6 58±460±468±660 (%,±标准差)缬氨酸87±9 68±573±677±670 (%,±标准差)苯丙氨酸+酪氨酸142±13 109±10115±8126±1595 (%,±标准差)组氨酸47±5 35±438±340±432 (%,±标准差)亮氨酸156±15 106±8114±12122±11100 (%,±标准差)精氨酸109±12 86±890±9116±1742 (%,±标准差)1堪萨斯州立大学理想蛋白模型数据(1998).比较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可以看出,与法国相比,中国仔猪饲料的所有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有富余(含硫氨基酸+22.5%,苏氨酸+9.6%,色氨酸+11%,异亮氨酸+27.6%,缬氨酸+27.9%,苯丙氨酸+酪氨酸:+30.3%,组氨酸+34.3%,亮氨酸+47.2%,和精氨酸+26.7%).与德国相比,中国仔猪饲料的必需氨基酸富余程度为含硫氨基酸(+9.1%),苏氨酸(+6.3%),色氨酸(+5.3%),异亮氨酸(+23.3%),缬氨酸(+19.2%),苯丙氨酸+酪氨酸(+23.5%),组氨酸(+23.7%),亮氨酸(+36.8%),和精氨酸(+21.1%).而与泰国相比,除了色氨酸持平(+0%)和精氨酸下降(-6.4%)之外,中国仔猪饲料的必需氨基酸也都有过剩(含硫氨基酸+9.1%,苏氨酸+3.0%,异亮氨酸+8.8%,缬氨酸+13.0%,苯丙氨酸+酪氨酸:+12.7%,组氨酸+17.5%,和亮氨酸+27.9%).从表二还可以看出,中国和泰国的仔猪饲料中的异亮氨酸水平都超过了理想蛋白的要求而有所富余,而法国和德国猪饲料的异亮氨酸水平则刚好满足理想蛋白模型.所有这四个国家的仔猪饲料,其缬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都大大高于理想蛋白的水平,造成了这几种氨基酸的普遍浪费.有趣的是含硫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对于这一指标,法国,德国和泰国遵循的似乎是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理想蛋白模型(含硫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为55%),而中国的猪饲料遵循的似乎是伊利诺伊大学的理想蛋白模型(含硫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为60%).3. 进一步合理使用单体氨基酸,降低饲料粗蛋白水平和配方成本,减少浪费欧洲国家(法国和德国)猪饲料之所以存在着对缬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的浪费,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在目前,单体的异亮氨基酸还不能供饲料工业使用,从而阻碍了饲料粗蛋白水平的进一步降低,导致了这几种限制性较为排后的氨基酸的浪费.而亚洲国家(中国和泰国)猪饲料之所以浪费比欧洲严重(比欧洲的法国和德国多浪费了异亮氨酸),则是因为在饲料配方时没有熟练地使用目前可以利用的四种单体氨基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特别是单体苏氨酸的缘故.阻碍配方师使用更多种类的单体氨基酸的原因很多,但是对氨基酸平衡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及时,对饲料的粗蛋白水平过分强调和依赖,是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虽然中国的猪饲料中还没有普遍使用苏氨酸,但是却出现了苏氨酸的浪费.这看起来矛盾,其实则有其合乎逻辑的解释.之所以出现苏氨酸的浪费,是因为1).配方设定了含硫氨基酸但是没有设定苏氨酸,而已知苏氨酸的限制性排在含硫氨基酸之前,2).在配方时没有考虑采用单体苏氨酸,饲料苏氨酸的供给只能通过传统的办法,即较高地设定饲料粗蛋白水平来保证.当配方选用赖氨酸盐酸盐时,猪饲料中的最限制性的必需氨基酸已经由赖氨酸变成苏氨酸,这时,如果不考虑采用单体苏氨酸,不适当降低饲料的粗蛋白限制,势必造成更多氨基酸的浪费.因此,在配方中使用单体苏氨酸,对于改善饲料的氨基酸平衡,减少氨基酸的浪费,降低饲料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理想蛋白模型优化田间收集到的130个中国的猪饲料配方,选用苏氨酸和不选用苏氨酸对氨基酸平衡和饲料配方成本的影响十分巨大.结果显示,无论在哪个生长阶段,选用苏氨酸,都可以改善饲料的氨基酸平衡和降低配方成本(见表三).表三.采用理想蛋白模拟配制仔猪饲料对饲料氨基酸平衡和成本的影响仔猪饲料中猪饲料大猪饲料配方数 623137 原料采用苏氨酸是否是否是否饲料粗蛋白(%) (标准差,%) 18.94(2.63)20.17(2.63)16.00(1.17)17.04(1.15)14.42(1.52)15.49(1.61)饲料赖氨酸(%) (标准差,%)1.16(0.19)1.16(0.19)0.93(0.07)0.93(0.07)0.81(0.09)0.81(0.09)赖氨酸/粗蛋白比例(%) 6.10 5.75 5.82 5.48 5.60 5.23(标准差,%) (0.40)(0.33)(0.22)(0.17) (0.36) (0.22)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赖氨酸比例(%) (标准差,%) 65.0(1.6)65.6(2.0)67.2(2.4)可消化色氨酸/可消化赖氨酸比例(%) (标准差,%) 20.9(2.3)23.2(1.4)22.1(2.1)24.4(1.2)22.7(3.3)25.3(2.3)可消化异亮氨酸/可消化赖氨酸比例(%)(标准差,%)60.0(3.92)64.7(4.6)62.2(3.9)67.9(3.6)64.7(6.3)71.2(5.3)可消化缬氨酸/可消化赖氨酸比例(%) (标准差,%) 72.8(5.3)79.3(5.1)77.5(4.8)83.4(5.0)83.5(7.6)90.4(6.5)赖氨酸盐酸盐添加量(公斤/吨) (标准差,公斤/吨)2.441(1.102)1.010(0.591)2.165(0.694)1.155(0.401)2.063(0.792)1.115(0.545)苏氨酸添加量(公斤/吨) (标准差,公斤/吨)0.732(0.369)(0)0.541(0.240)(0)0.565(0.254)(0)饲料成本(元/吨) 2 (标准差,元/吨) 1893(341)1963(426)1564(92)1588(90)1461(103)1482(106)采用苏氨酸降低成本(元/吨) (标准差,元/吨)-70(173)-24(19)-21(15)2不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原料价格为当前价格,主要原料价格为玉米1.27元/公斤,豆粕2.82元/公斤,鱼粉5.71元/公斤,赖氨酸盐酸盐23.2元/公斤,苏氨酸32.5元/公斤.表三显示,采用理想蛋白配制猪饲料,无论配方选择添加苏氨酸与否,可消化苏氨酸和可消化赖氨酸的比例没有变化,这说明在目前添加了赖氨酸盐酸盐的中国猪饲料配方里,苏氨酸是最具限制性的氨基酸.从表三可以看出,在添加苏氨酸之后,最可能具有限制性的氨基酸(如色氨酸和异亮氨酸)仍然能够满足理想蛋白的要求.对于限制性靠后的其他氨基酸(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等)而言,由于富余太多,降低它们的含量后仍然大大超出理想蛋白模型的要求.在选用苏氨酸的配方中,多余的氨基酸水平被降低是引导饲料成本的下降的重要原因.4. 打破高蛋白饲料一定是好饲料的迷思一个饲料最主要的营养指标是能量,赖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而粗蛋白水平并不能表示这些重要参数的实际情况.和饲料消费市场上的流行观点相反,在饲料赖氨酸水平和氨基酸平衡的情况下,粗蛋白水平越低,饲料的品质越好,这是因为:1). 粗蛋白水平更低的饲料一定是采用了氨基酸谱和消化率更好的蛋白和氨基酸原料,饲料粗蛋白水平高,说明配方采用了廉价的品质较差的蛋白原料.2). 低蛋白饲料的氨基酸利用率提高,浪费减少,但是动物照样能够维持甚至改善其生产性能,这已经成为动物营养工作者的常识.3). 低蛋白饲料可以使用更多的玉米等谷物原料,而机体排除多余的氨基酸所耗费的能量(尿能和热增耗)下降,因此,在消化能水平不变的时候,饲料的实际可利用能量水平(净能水平=消化能-尿能-热增耗)得到了提高.据测算,降低一个百分点的粗蛋白水平,用玉米和单体氨基酸补充配方空间,其能量的提高相当于在猪饲料中添加2.5公斤的油脂(乔岩瑞,2003).4). 低蛋白饲料对环境的污染比高蛋白饲料低,它是环保型的饲料,它不仅直接减少畜禽舍的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而且也有利于整个地区,国家和全球的大气,水资源和土资源等环境状况的改善.据Kerr(1995)测算,一头猪在生长育肥期排泄3.6公斤的氮,其中60%是以尿素的形式排泄,40%是以粪便的形式排放,而粪尿中的氮有40%是以氨气的形式排放到空气中.如果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粗蛋白水平,氮的排泄将减少10%,氨气的排放量将减少0.18公斤/头猪,非气态氮以尿素记将减少0.46公斤/头猪.以中国年存出栏总数11亿头猪计算,如果能将猪饲料粗蛋白水平降低1%,那么,每年即可减少20万吨氨气和51 万吨尿素的排放.5). 低蛋白饲料有效节约饲料蛋白原料.2003年,中国饲料总产折合全价配合饲料约1.6亿吨,如果能够成功地将这些饲料的粗蛋白水平降低1%,而这1%的粗蛋白水平全部由标准豆粕提供的话,则相当于降低2.3%的饲料豆粕用量,那么,全年即可节省豆粕用量368 万吨.这对于饲料蛋白紧缺的中国饲料行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这些原因,单纯从粗蛋白的高低而不是从氨基酸的全面平衡来判断一个饲料的好坏,不但是片面的和有害的,而且违反了科学和自然的法则.只有积极引导饲料企业和养殖场(户)正确认识能量,赖氨酸,以及其他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之间的平衡,才符合科学原理,才能保证饲料工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结语氨基酸平衡不但取决于动物科技的发展,同时,也取决于单体氨基酸的供给.随着人们对氨基酸平衡的认识的深化,随着氨基酸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今后,会有更多种类的单体氨基酸供饲料生产者使用,而每当一种新的单体氨基酸成为饲料原料时,必然推动人们进一步认识氨基酸平衡的重要性,推动饲料粗蛋白水平和配方成本的不断下降.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和氨基酸平衡一样,将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僵化的概念.参考文献Starter Pig Recommendations[A]. In: The Kansas Swine Nutrition Guide [M],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and 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 1999.Chung T K,Baker D. H. Ideal Amino Acid Pattern for 10-Kilogram Pigs. J. Anim. Sci. 1992. 70:3102-3111.Kerr B J, Nutritional strategies for waste reduction management: nitrogen [A].In: Longenecker J B and Spears J W, New Horizons in Animal Nutrition and Health [M]. The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1995.47-68.乔岩瑞. 猪和肉鸡低蛋白日粮的研究进展.饲料工业.2003.(11)17-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期,在平衡奶牛日粮的同时也需要重视日粮中两种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及蛋氨酸)的观念逐渐被人们关注起来。
提高日粮中可代谢蛋白的可代谢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除可获得更好的配方效益和更好的产奶量之外,还有更多的益处。
例如,可以提高奶农的投入产出比;预防部分代谢异常;对能量平衡及繁殖性能均有正面的影响并且可减少氮排出等。
目前我们认为其主要原理为平衡赖氨酸和蛋氨酸时,可以增加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利用。
并且蛋氨酸及其类似物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的产生;粗纤维的消化;微生物脂类的合成;纤毛虫数量及微生物蛋白的合成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建议最佳使用量为干物质采食量的0.10%。
因此,赖氨酸和蛋氨酸在日粮中的合理搭配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奶量和改善乳脂标。
在牧场的实际应用策略为:
1、当奶牛没有达到预期表现,产奶量及乳成分都不佳时
建议:保持原有日粮中可代谢蛋白水平,提高可代谢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水平,保证蛋氨酸及其类似物含量达到日粮干物质的0.10%,以提高产奶量和乳成分。
2、奶牛产奶量好但乳成分不理想,而日粮的蛋白含量较高时
建议:调整日粮配方提高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利用率,同时增加蛋氨酸类似物来提高日粮中可代谢蛋白水平。
3、在不希望增加日粮成本的前提下,提供一个更好的日粮时
建议:适当调整日粮中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以达到提高乳蛋白含量的效果。
日粮氨基酸平衡后(尤其是赖氨酸和蛋氨酸)具体的效益包括:
1、提高产奶量:大量实验均表明奶牛泌奶初期提高日粮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奶量和乳蛋白。
2、提高可代谢蛋白利用率:通过调整配方增加可代谢赖氨酸和蛋氨酸水平能够将日粮蛋白水平由18%降低到16.5-17.5%的条件下不会影响产奶量,同时还能提高乳指标。
3、提高饲料利用率:当日粮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平衡后,不仅提高了可代谢蛋白的利用率,同时整体饲料的利用效率也得以提升。
4、减少代谢异常:当日粮的可代谢赖氨酸和蛋氨酸平衡之后,由于提高了对可代谢蛋白的利用率,减少了将过量氨基酸转化为尿素所需的能量,进而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产。
5、提高繁殖性能:泌乳前期调整日粮能够减少代谢紊乱和提高奶牛能量水平就能对奶牛繁殖性能产生正面影响。
另外,饲喂平衡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日粮对奶牛产后子宫的恢复有较好效果。
6、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赖氨酸和蛋氨酸在奶牛免疫方面的影响仅存在于推测阶段,但好多牧场存在对免疫系统起正面效果的事实。
因此,奶牛日粮平衡氨基酸对于产奶性能、可代谢蛋白利用率、饲料效率、代谢异常、繁殖性能及可能发生的免疫反应均有正面的效果。
所以保证配方的氨基酸平衡应该
是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