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文字素材1(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百家争鸣

孙武与《孙子兵法》
其最高境界为:“不 战而屈人之兵” 日本人将《孙子兵 法· 三十六计》列为 商界领袖必读之书。
美国人称《孙子兵 法· 三十六计》是历 史上最杰出的智慧 《孙子兵法》成为美 国军校学员必修课
孙膑,齐国人,战国时期兵 家代表,受 《孙子兵法》影响,吸收法家 和其他各家思想。 其军事思想被编为《孙膑兵 法》,强调要懂得 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 利于自己的形式, 重视人的作用。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 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 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 深情爱戴。
思想观:“仁”和“礼”的学说
“仁”的主要意思是 什么?下面让我们从 《论语》中去找答案 吧!
材料一:
樊迟问仁。
《论语十则》
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廉政、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法家韩非子,法治)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书五经
•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 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书》《 礼》《易》《春秋》。 •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传为 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 《中庸》传为子思作,子思名孔伋,孔 子嫡孙。
——天下大乱,15年便 灭亡。历史启示?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 而不能治天下。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守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株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待 民,皆守株之类也。” 兔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共3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共38张PPT)

2、思想主张:①“仁”、“礼” ②主张“德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2、思想主张:
①“仁”、“礼” ②主张“德治” ③重政治和人事,远鬼神
④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诲人不倦”…
⑤《论语》、“五经”的编纂
关键词四: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影响后世,惠泽中外。
课堂检测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的
是( A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
解正确的是(C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课堂检测
3.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 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 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 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B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二)庄子(名周)
1、* 战国时期 * 与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
2、思想主张 ①“道”无所不在, 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②崇尚自然,主张超越 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三、法家思想
(一)代表:李悝、商鞅、吴起、韩非
韩非子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1百家争鸣

人民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1.1百家争鸣

课堂探究:
结合韩非思想分 析为什么说法家 思想是战国时期 最“有用”的思 想?
47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 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48
秦王借法家思想振 兴国家,实现统一 大业。统一后,秦 始皇继续厉行法治, 结果呢?
的哲学家。著有 《道德经》和《老 子》,充满着哲理 和东方智慧。
(1)简介:春秋 道家创始人 《道德经》
(2)主张
唯心主义
①思想核心:“道”是世界的本源。永恒不 变;(人要顺应“道”而生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朴素辩证法(对立与转化) a“反者道之动”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台 风 来 了 一方面有辩证法思想,另一方面
看不到转化需要条件,忽略了人 的主观能动性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b“弱者道之用 ”
③.政治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消极保守 材料:小国寡民。违…背…甘潮其流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
“我不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春秋末期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的
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民 思儒本想学特以色德:治民仁、民德贵治君、轻教君化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治国思 想
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百家争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百家争鸣

材料3
政治思想: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乊 教育方面: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整理古籍: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对孔子的评价: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 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 的利益,具有保守性。 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 巨大贡献
• 何谓道家之道?一边打酱油,一边淡定的看着 你被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读史 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 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 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 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 页。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 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 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 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 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子曰:“仁者爱人。” 材料1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2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3《百家争鸣》
目 录
• 百家争鸣的背景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其他学派思想 • 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01 百家争鸣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铁犁牛耕的出现
封建制度的逐步确立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土地私 有化,加速了社会分化的进程。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推动了社会政 治制度的变革。
礼乐
孔子重视礼乐,认为礼乐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他主张 遵循周礼,通过礼仪和音乐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思想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仁、 义、礼、智等善良本性。他主张通过 内省和修养来发扬人的善良本性。
仁政思想
孟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仁爱为原 则治理国家,关心人民疾苦,实行宽政 和德治。他主张“民贵君轻”,强调君 王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百家争鸣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辩论, 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中华 文化的进步。
培养了文化人才
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竞相争鸣,为当时 的文化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培养 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人才。
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01
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政治哲学
阴阳五行说在政治哲学方面强调平衡和谐,认为政治领袖应该遵循阴阳五行的法则,以维护社会的和 谐稳定。同时,阴阳五行说也主张变革和革新,认为只有不断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06 百家争鸣的意义与影响
百家争鸣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 2 3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百家争鸣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竞相争鸣,为中华 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 内涵。

高中历史: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素材(1)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素材(1)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来龙去脉“百家争鸣”的语意来源“百家争鸣”的语意来源有三:一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说过“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道出当时多种主X并存的状况。

二是汉代大儒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三是《汉书.艺文志》介绍由先秦到汉初流行的分属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学派传人“凡诸子百八十九家”的著述,是“诸子百家”的滥觞。

我国历史上的两个“百家争鸣”时期第一个“百家争鸣”时期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多种学术派别竞起、异说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关于这个时期的起点,学界存在分歧。

有人说“战国百家争鸣”,有人说“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还有人说“先秦百家争鸣”,主流的观点认为起点应在春秋后期,以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为标志。

第二个“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于“五四”运动后。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一场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先后出现科学与玄学论战、中国古史论战、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等多次重大学术论争。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百家竞起争鸣中日益显示出强大力量,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武器的。

(朱志敏) “百家争鸣”最初是对春秋战国时代多种学术派别竞起、异说纷呈的形容,至于“百家争鸣”之说,则是“五四”运动以后才出现的。

近代中国面临严重危机,独立、某某、进步和现代化,要求摆脱外来侵略和传统束缚。

“五四”新文化运动借助现代化的资讯工具,掀起一场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先后出现多次重大学术论争。

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百家竞起争鸣中日益显示出强大力量,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革命武器。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把“百家争鸣”作为指导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方针。

●1956年5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实行“双百”方针,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百家争鸣”作为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政策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即将胜利完成,中共中央开始考虑加快经济和科学文化建设。

1.1-百家争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1.1-百家争鸣(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孟子·告子上》 •读材料,归纳孟子的伦理观。 •主张“性本善”(仁、义、礼、智即“四心” )
第九页,共26页。
•(三)荀子及其思想学说 •材料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 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 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读材料,归纳荀子的天道观。 •1.提出“天行有常”,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 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在自然面前 的主观能动性。
——易中天
第二十四页,共26页。
• 总结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
反映。
• 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物质基础。 • 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政治前提。 • 第三:“士”阶层的崛起。 • 第四:私学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 总结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 1.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
第十八页,共26页。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 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 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 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 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第十五页,共26页。
2.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 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 姓满足于原始简朴的生活,不 奢求物质的享受。
第十六页,共26页。
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有矛盾对立 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互相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高中历史:1.1 百家争鸣 素材 2 人民版07版必修3

高中历史:1.1 百家争鸣 素材 2 人民版07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节百家争鸣素材1、“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话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X?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和评价这种思想主X?我的思路:这段话出自我国古代名著《老子》,集中反映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主X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最后“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曾经指出,治理国家如果像烹小鱼那样,不断翻炒,让人民不得安宁的话,国家是不会稳定发展的。

道家思想反映了人对自然、社会规律不可抗拒性的初步认识。

他们认为事物发展有其规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既不能像儒家那样压抑本性,任意扭曲,也不能像法家那样刻意追求,武力维护,只有取法自然,和谐发展,随遇而安。

道家的“无为”绝对不是消极避遁,其终极目标仍是“治”。

因此,它与儒、法两家是殊途同归。

西汉、东汉、唐、明等朝代建立之初,都高举道家思想,与民休养生息的事实就足以说明,道家思想的目的不是“无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

当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老子的政治倾向是保守的;但是,对于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古代中国而言,老子的“小国寡民”政治设计,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切合中国社会结构的实际状况的。

2、《论语》载: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

”子贡问“仁”,孔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子X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行(恭、宽、信、敏、惠)者于天下,为仁矣。

”结合教科书和你的理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仁”的内涵和外延?我的思路:“仁。

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但是,从《论语》的记载来看,“仁”宇总共出现过一百多次,但每次讲解都不完全一致,其内涵与外延宽泛而多变。

《百家争鸣》文字素材2(人民版必修3)

《百家争鸣》文字素材2(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有关知识(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明确: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4张PPT)
⑴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孔子和早期的儒学
[名人档案]
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 鲁国(今山东曲阜 ) 阶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头衔: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 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
总结:
春秋:孔子、老子。 战国: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墨子。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孔子、老子、庄子。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孟子、荀子、韩非子。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
儒墨道法四家为例: 1、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 儒家讲“仁爱”,是一种有等级分层次的爱, 最爱父母,其次兄弟,再次亲戚,再次同乡, 再次国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连守孝也分 等级,从父亲到母亲到其他亲戚有三年、一年 等区分,丧服也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 缌麻等。 墨家讲“兼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即“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兼爱中》)
3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
① 政治:“仁义”和 “王道”,礼法并用。 ② 民本:“君舟民水”。 ③ 哲学:朴素的唯物思 想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17)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17)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17)第一课百家争鸣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百家争鸣,指的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的内容,其核心是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主张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背景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掌握其对中国历史带来的影响。

学生已经学过通史中的相关内容及必修1、2中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政治学科及必修1、2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知识扩展的作用,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状况进行分析。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目标解析: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就是要掌握儒家、法家和道家的基本思想主张的差异;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就是要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时期,也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1)容易混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本课涉及到的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理解。

对于同一学派内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区别分析。

从总体与局部两个方面来把握各家学派的思想特点。

(2)不知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还未形成正确的史观,运用唯物主义去对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当时及以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实来理解。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文字素材3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文字素材3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历史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反映到思想意识领域,就出现群星璀璨的“诸子百家〞和错综复杂的“百家争鸣〞局面。

“诸子〞是指各种不同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百家〞是个泛称,言诸子之多。

“百家争鸣〞,那么是指诸子各家之间所展开的互相诘难、互相论辩的生动学术局面。

“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

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数学有了新突破,医学、地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动。

这些矛盾包括有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的矛盾,农民阶级和没落奴隶主的矛盾,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手工业者与地主阶级、奴隶主阶级的矛盾等等。

他们都要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寻找自己的代言人,推销自己的主X。

“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人的解放,这是“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原因。

春秋以来,私学兴起,在私学中培养出一大批士人,齐稷下学宫是齐威王、宣王时期东方各国文士聚集活动的场所。

先后来学宫的著名学者就有邹衍、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荀卿也曾游学于稷下学宫。

这里盛况空前,学士可达数百千人。

战国时代养士之风风靡一时,养士著名的“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魏信陵君无忌因礼贤下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食客成分复杂,其中有部分为文士。

这些士挣脱了奴隶制的束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发表自己的见解,活跃了战国时代的学术空气。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激荡的社会变革,空前的经济繁荣,辉煌的科技发展成就,再加之“诸侯并争,厚招游学〞,礼贤下士为一时之尚,从而形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民版必修三 百家争鸣

人民版必修三 百家争鸣
和而不同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四分。
• • •
材料一:自行束修以上,吾有未教尝无无诲类焉。
阅读材料,用四
材料二:三人行虚,心必好有学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字,词其不概善括者孔而子改的之思。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实为事不求知是,是知也。
想主张
• 材料四:学学而不思思结则合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四分。
孔庙—杏坛
现今的孔庙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其建筑仿皇宫之制,前后九 进院落,贯穿于南北中轴线上
, 南 北 长 1 公 里 , 面 积 9.6 公 顷,门坊54座,房屋466间。
院内苍松翠柏,殿宇雕梁画栋 , 碑 刻 2000 余 块 , 是 我 国 大 型 的碑林之一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四分。
材料四: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材料五:不义而富且贵重,人于事我如,浮远云鬼。富神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重义(道德)轻利(对物质利益的谋求)、见 君子和而利不同思,义小人同而不和。
9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四分。
二、百家争鸣的背景
政治: 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的统治者尚没有绝
对权威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观点各异;人们的 思想不受任何条框束缚
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井田制崩溃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四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一点 四分。
孔林—孔子墓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 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 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 于孔子死后第二年,随着孔子地位的 越来越高,孔林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 、增修过13次,以至形成现在的规模。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三

百家争鸣·人民版必修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如果让我去治理(一个战乱大国),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 战,而且还懂礼仪。”
冉有:“如果让我去治理(一个小国),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 推行了。”
礼 仁
公西华:“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 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主要观点:
治国
仁、礼
德治
教育
创办私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孟子档案]
姓名:孟轲 年代:战国 头衔:思想家、教育家,战国儒家代表 代表作:《孟子》 主要观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
[荀子档案]
(二)道家学派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 学说
哲学思 想 政治主 张
1."道"是万物的本源 2.朴素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政治主张:消极悲观的态度
思想评价
庄子: “道”是最高准则;提出“齐物论”
[守株待兔]
为人君者,一味固守先王之道以治理今世众民,不 正如宋人守株待兔一样?
放眼世界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在汉城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 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在柏林
世界看老子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 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尤其对医治一战后 德国的精神创伤,起了重大作用。
曾晳:“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 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人教版必修3 百家争鸣 (优秀版)

人教版必修3 百家争鸣 (优秀版)
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二)早期儒学
1.孔子
“礼”:维护周礼,贵贱有 政治思想 序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
德 逐步改良
保守性 民本思想
教育方面: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整理古籍: 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复得的婚姻和爱情,大熊说洁心没失去过,自己一直都在,从未离开,只是不该忽视了洁 心的内心需求。洁心开始找回自己的人生旅程,列清单,定目标,开始学习、锻炼、尝试,由内而外改变自己,每晚洁心大熊两人瑜伽对望,相伴练习腹肌撕裂。假期里,大熊更多地 陪伴洁心,两人相濡以沫走遍千山万水,洁心开始一展所长,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人到中年,两人相互珍惜,共同成长,生命和爱情焕发出绚丽光彩,照亮了彼 此的人生,很多小伙伴说因为他们,自己又开始相信并渴望爱情了。一日,,麦克是校园篮球明星,他本可以因篮球特长被全额奖学金保送进大学,但因女友怀孕他放弃了关键的冠军 赛而向女友求婚。20年后,麦克穷困潦倒,事业家庭均失意,戏剧性地他重返了17岁,仍是青春闪耀,17岁的他遇到现实中的一对儿女,中年的妻子,一切重来,当他又站在可以延 续辉煌改变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他意识到妻子和一双儿女才是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依旧做出了和20年前相同的选择。当麦克和妻子紧紧相拥时,麦克又恢复了中年的模样,妻子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百家争鸣素材
始终困扰人们的千古谜团:墨家为何会突然消亡
墨家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儒家并称“显学”,而与道家,也成分庭抗礼之势,所谓“天下之学,不归杨则归墨”,讲的就是这种情形。可是,先秦时期如此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中经秦汉的转换,至汉初,却突然消失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对墨家已不甚了了,而以后则更少有人提及。人们只知其大概,对这一学派的真实情况,却少有了解。直到两千年后,清人在整理《道藏》时,才发现被误收入其中的墨子书,这才有了乾、嘉以来墨学研究的兴起。现在想来,还真该感谢那位粗心的《道藏》编撰者,正是他的误收,为我们保住了一部珍贵的学术典籍。
今天读墨子书,其内容之广博、思想之精深,不难发现。但是,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却始终困扰着人们。对此,许多墨学研究者多有涉及,且口径大体一致,即墨家思想自身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这些分析都有道理,但所有这些分析都没能回答墨家消失的突然性问题。先秦诸子学到了汉代,或显或隐、或盛或衰,大多有踪迹可寻,唯独墨家,却象谜一样消失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看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其学说的分析,而要另谋出路。
我以为,墨家学派的突然消亡,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学派的组织特征与行为特征。
墨家是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学派,这个理想,便是公天下、兼爱天下。面对理想又该如何作为?墨家的宗旨是:“口言之,身必行之”,因此,墨家又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实践精神的学派。正是因为这种实践自已社会理想的需要,才使得墨家在先秦众多流派中,成为唯一一个有着严格组织的学派。墨者称自已的领袖为巨子,奉巨子为圣人。其实,墨子就是第一任巨子,他不仅是这个团体的思想领袖,还是这个团体
参与社会实践的组织者。不仅如此,墨者们还有着严格的自律精神,他们“以绳墨自矫”,严格要求自已。所谓绳墨,即木匠用以取直的墨线。而正是这种“以绳墨自矫”、严格自律的特征,才是这个学派被人称作墨家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因为他们睑黑或是墨子受过黥刑。
将以上分析结合其它资料,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墨家的总体形象:这是一个有领袖、有学说、有组织的学派,他们有崇高的社会理想与强烈的社会实践情神。墨
者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己,把维护公理与道义看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还有,他们大多是有知识的劳动者。
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墨者们具有一种勇敢的精神,为了公理与道义,他们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西汉初年的陆贾说:墨门多勇士。《淮南子》书则说,墨家中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这些,都是对墨家献身精神的真实记载。而墨家对于社会实践的参与,又多以有组织的群体形式出现,于是这种献身
精神,便很容易表现为一种集体行为。
据《吕氏春秋》记载,墨家巨子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守封,他与弟子一百八十三人无一后退,全部战死!在当时的纷乱之世,这样的事件,于墨家想非一端。再看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墨子反对战争而止楚攻宋,是作了两手准备的,一方面,他千里迢迢只身赴楚以止楚,另一方面,则派禽滑厘等三百弟子助宋守城以防不测。好在墨
子止楚止住了,若楚王好说歹说不听呢?以楚之强而宋之弱,一旦楚王加兵於宋,不仅宋国难保,墨子与三百弟子的命运也很难说了。以墨家宁死不屈、义无反顾的精神推想,他们不会有一人退却,宁可死。墨家有多少弟子呢?
我常想起秦汉之际的田横。田横,齐人,当初与刘、项同时起兵反秦,数年后,刘
邦称帝而田横与五百壮士败亡海岛上。刘邦为长远计,派使者软硬兼施以召横,田
横不得已,与二门客随使赴洛阳。走到离洛阳三十里的地方,田横对两位门客说:当初我与刘邦同时起兵,而今一为天子,一为亡虏,我深以为耻。刘邦其实是想看看我
的面容,烦劳二位将我的首级献给刘邦。于是自杀。二门客如诺,献田横首于刘邦。刘邦大为叹息,于是以王礼葬田横并拜其二门客为都尉。葬毕,二门客在田横墓侧自掘坑,然后双双自杀。刘邦更为惊叹,派使者赴海岛召五百壮士欲加重用。而海岛上的五百壮士从使者口中得知田横已死的消息后,无一奉召,他们采取了另外一种回答刘邦、回应田横的方式---全部自杀!
我常想,田横是墨家吗?田横是巨子而五百壮士是墨者吗?如果不是,他们那种重义轻生、慷慨赴死的精神与行事,与墨家何其相似!如果是呢?他们大概便是一群最后的墨者吧!
以崇高的理想为目标,以严格的组织为规范,以甘愿为理想而献身为精神,这便是墨家的总体特征。当他们以集体的、群体的方式参与社会变革与实践时,他们能显示出一种力量。然而,悲剧性的结果可能恰好也就在其中:当这个群体遭受强力打击时,以他们对正义与理想的执着,以他们宁可死而决不后退的精神,其结果,便不是土崩瓦解而只能是寸草无生了。土崩瓦解尚可收拾,寸草无生则无以为继了!
墨家的突然消亡是否可以这样解释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