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公示征求意见稿)

序言

扬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7年编制完成,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近几年来,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建设理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江城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此,2002年7月扬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规划局具体负责组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市规划局现通过报刊的形式进行总规成果摘要公示,欢迎市民、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并在9月15日前将意见通过信函、电话、规划局网站(我局在网站同步进行公示,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c19379142.html,)反馈我局,以利进一步完善总规成果。

一、总则

规划期限:2001年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

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本世纪中叶。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发展控制区。1、市域:指扬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高邮市和宝应县,面积为6638平方公里;结合沿江开发战略,重点对扬州都市区进行了规划,包括扬州市区以及江都市和仪征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3215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扬州市区行政辖区

全部地域(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及仪征市新集、刘集、朴席三镇行政区域,面积共1134平方公里。3、中心城发展区:指主城区及周边与之发展密切相关

的地区,范围包括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管辖范围和邗江区的邗上街办、蒋王街办、汊河街办及槐泗镇、酒甸镇、甘泉镇、瓜洲镇、沙头镇、霍桥镇、杭集镇、泰安镇、杨庙镇等,面积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集中在以润扬大桥

北接线、西北绕城公路、廖家沟、宁通公路和大运河围合成的主城区范围内布置,覆盖面积为252平方公里。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我市在“两个率先”进程中,总体奋斗目标是:确保“三个高于”,实现“两个率先”,力争“苏中第一”。即确保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苏中其他城市、

高于预期调控目标,在苏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人均主要经济指标苏中第一。具体目标是,确保2010年、力争提前,全市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8%,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1000美元,基本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在苏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2018年、力争提前,实现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美元,实现向“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生态园林城市”跨越的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年份

2001

2002

2005

2010

2020

1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05

559

785(12%)

1380(12%)

3330(9%)

2

市域户籍总人口

万人

451.6

452.2

454

458

462

3

市域外来人口

万人

10

15

20

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人

1350

1490

2000

3500

8250

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美元

840

945

1250

2000

4800

6

产业结构比

__

13.2:48.0:38.8

12.7:48.8:38.5

11:50:39

8:53:39

5:47:48

7

城市化水平

%

47.0

48.3

51.0

56.0

66.0

市域人口发展与城市化水平预测:预测市域总人口到2005年464万人、20 10年473万人、2020年482万人;城镇人口至2005年237万人、2010年2 65万人、2020年318万人;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1%、2010年56%、20 20年66%。城镇发展战略:以区域的集聚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市区与江都、仪征一体化建设,培育发展中等城市,择优发展小城市(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城镇空间规划:以集聚发展模式的节网状城镇空间组织形式,形成一个沿宁通交通走廊、沿江岸线展开的扬州高度城市化地区(即扬州都市区);一条城镇发展聚合轴(沿大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发展),加强对农业空间、生态控制区、生态建设区的保护,形成疏密有序,集中发展,开敞布局的区域城镇空间组织。市域城镇等级规模: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城镇体系结构调整,完善扬州市城镇发展规模结构,至201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城市组群),2个中等城市,约30个小城市(镇);至2020年,全市形成1个特大城市(城市组群),2个中等城市,约15个小城市(镇)。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铁路规划建设宁启铁路。宁启铁路西起南京林场站,东行经六合、仪征进入扬州市区杨庙镇、

西湖镇、城北乡,跨京杭大运河从泰安乡进入江都市、泰州市,直至南通市境内,为国家Ⅰ级干线。规划远期建设淮扬铁路,经扬州-镇江过江第二通道(五峰山桥位)向南接沪宁铁路,沟通陇海铁路、宁启铁路和沪宁铁路。沿江铁路支线拟从余家营仪化铁路专用线向南沿沿江高等级公路接扬州港。对该支线的必要性与具体线路走向应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2、公路(1)形成“二纵三横”公路主骨架。二纵为:京沪高速扬州段、润扬大桥北接线——西北绕城公路——扬天路;三横为:宁通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宁扬第二通道——扬州滨海高速公路。“二纵三横”公路主骨架在扬州至江都城区外围形成“日”字型高等级公路环。(2)过江通道规划:建成润扬(扬州—镇江)长江公路大桥,规划建设五峰山扬州至镇江第二通道,预留仪征潘家河桥(隧)位。3、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根据省域城镇规划和南京都市圈规划纲要,规划宁扬快速客运轨道交通,可接南京浦口,与南京市轨道交通接轨,经仪征、扬州市区至泰州市境内。4、航空规划在江都市境内建设4C级(预留4D级)扬州民用机场,客货兼用,作为南京都市圈第二机场,直接服务于扬州、镇江、泰州三市,并兼顾淮安部分地区,有良好的腹地范围。

三、都市区与沿江开发

都市区空间结构:沿宁通交通走廊和沿江岸线形成包括扬州、仪征和江都在内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即扬州都市区,以扬州、江都、仪征三个城区构成带状联系的“一体两翼”的城市组群,形成城区与开敞生态绿地、水系有机协调、疏密有致的组团式空间布局。都市区交通联系:加强东西方向横向联系,构筑都市区快速、方便的交通系统,促进都市区之间人口与生产要素的流动。规划都市区轨道交通,形成“S”形的轨道交通线路,联系三个城区主要的人流集散中心;规划形成六条交通干线联系仪征和江都,分别为扬江路、文昌路及东西延伸段、328国道、南绕城路、施沙路及西延段、沿江高等级公路。都市区空间管治:协调都市区建设用地的拓展与农业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划定生态保护和水源保护区,明确禁止建设用地的范围,保证都市区有序和健康发展。都市区根据用地特点,将整个都市区分为三大类型的用地,即丘陵山区、里下河及沿湖地区和滨江平原区,制定不同的规划策略,即建设用地控制区、适度发展区和限制建设区,分别进行控制。沿江开发:1、长江岸

线利用规划:扬州市域长江岸线总长为81公里,其中约一半为深水岸线,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据岸线的深浅和可利用条件,将沿江岸线分为港口及工业仓储岸线、过江通道岸线、水源保护岸线、生活旅游岸线、生态保护岸线五类进行控制。2、沿江产业开发:以引入重大项目,形成产业高地为目标,重点构建沿江六大产业板块(汽车制造业、化业工业、纺织工业、高科技信息产业、生态农林业、旅游物流业),同步推进产业的集聚扩张和城市的拓展延伸。3、沿江工业园区布局:沿长江、沿江高等级公路和宁通高等级公路三条横向主轴集聚布局,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作为承接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在市区规划建设邗江工业园、江阳工业园、广陵产业园、杭集工业园、沿江工业园、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含汽车、信息产业等);在仪征规划建设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汽车工业园和船舶工业园;在江都规划建设纺织工业园和船舶工业园

四、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适宜人居的生态园林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现状(2001年底)55.6万人;近期:64万人;中期:75万人;远期:100. 0万人。2、建设用地规模:现状(2001年底):55.3平方公里,人均99.5平方米;近期:77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中期:90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远期:120平方公里,人均120.0平方米。

五、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战略:1、围绕增强综合竞争力,打好“长江牌”、“文化牌”和“生态牌”,强化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和南京都市圈的重要作用,突出其在江苏省经济梯度发展体系中“承南启北”的门户作用和中心城市地位。2、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旅游业和科教产业的协调发展。3、抢抓沿江开发机遇,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作为“立市之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发展。4、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确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结构和形态,注重空间环境和景观建设,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5、统筹兼顾规划区内城市发展和村镇建设,合理调整村镇布局,综合安排基础设施,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及农副

产品基地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市发展方向:“主导向南,西进东联”。南延扩大经济开发区,跳跃开发港口分区和瓜洲分区,作为发展第二产业的主要载体;完善西部分区,适度发展河东分区,作为生活居住与第三产业的主要载体;加强与江都的交通联系与协调发展,构筑良好的都市区形态。城市总体结构形态:城市结构形态为有机疏散的团块结构,根据扬州水系丰富的特点,结合锲状风景区、沿河绿化带、道路防护林带等,将建设用地分隔为规模不等的团块,各个团块有机联系又承担相应的功能;维持良好的城市尺度,形成清晰、易于识别的城市结构,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在空间上有机协调起来;分区控制要求:主城区用地范围分为12个城市分区。各个分区的用地范围如下:

1、老城区:东至古运河、西至二道河、北至北护城河、南自古运河一线,用地面积约5.1平方公里。

2、西部分区:东至二道河、北至沿山河、扬冶路一线、南至江阳路,西至润扬大桥北接线,用地面积约32.9平方公里。

3、东部分区:东至大运河,北、西至古运河,南自南绕城线,用地面积约23.3平方公里。

4、河东分区:东至廖家沟,西至大运河,南至大众港,北至茱萸湾,用地面积约2 2.4平方公里。

5、西南分区:东至古运河、北至江阳路、南自仪扬河、西至润扬大桥北接线,用地面积27.7平方公里。

6、东南分区:东至大运河、北至南绕城线、南至扬子津风景区、西至古运河,用地面积13.0平方公里。

7、西北分区:北至西北绕城一线,南至沿山河、扬冶路一线,东至槐泗河,扬子江北路一线,西至西北绕城公路,总用地面积约25.5平方公里。

8、东北分区:东、南至古运河与北护城河一线,北至宁启铁路线,西至扬菱路,用地面积15.5平方公里。

9、港口分区:南至长江,北至施沙公路,东至大运河,西至古运河,用地面积约为35.7平方公里。10、瓜洲分区:东至古运河,西至润扬大桥北接线,南至长江,北至施沙公路西延线,用地面积约为23.7平方公里。11、蜀冈-瘦西湖分区:东至扬菱路,北至宁启铁路一线,西至扬子江路,南至蜀冈路、北城河一线,用地面积约为10.8平方公里。12、扬子津分区:北至仪扬河一线,南至施沙路,东至大运河,西至润扬大桥北接线,用地面积约为16.3平方公里。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公示征求意见稿) 序言 扬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7年编制完成,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近几年来,我市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不断扩展,城市建设理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当前随着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江城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以适应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此,2002年7月扬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规划局具体负责组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的民主性,市规划局现通过报刊的形式进行总规成果摘要公示,欢迎市民、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并在9月15日前将意见通过信函、电话、规划局网站(我局在网站同步进行公示,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c19379142.html,)反馈我局,以利进一步完善总规成果。 一、总则 规划期限:2001年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 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本世纪中叶。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分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发展控制区。1、市域:指扬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扬州市区、仪征市、江都市、高邮市和宝应县,面积为6638平方公里;结合沿江开发战略,重点对扬州都市区进行了规划,包括扬州市区以及江都市和仪征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3215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包括扬州市区行政辖区 全部地域(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及仪征市新集、刘集、朴席三镇行政区域,面积共1134平方公里。3、中心城发展区:指主城区及周边与之发展密切相关 的地区,范围包括广陵区、维扬区、开发区管辖范围和邗江区的邗上街办、蒋王街办、汊河街办及槐泗镇、酒甸镇、甘泉镇、瓜洲镇、沙头镇、霍桥镇、杭集镇、泰安镇、杨庙镇等,面积58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划集中在以润扬大桥 北接线、西北绕城公路、廖家沟、宁通公路和大运河围合成的主城区范围内布置,覆盖面积为252平方公里。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我市在“两个率先”进程中,总体奋斗目标是:确保“三个高于”,实现“两个率先”,力争“苏中第一”。即确保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苏中其他城市、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江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简本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顺应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江都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确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格局。 2、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人才资源为支撑,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充分把握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时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显著增强江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3、规划重点 (1)加强区域协调,实现联合发展 研究江都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沿江开发深入发展进程中、与扬州“同城化”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体现江都特点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引导、空间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建设方式。 (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引导集聚发展 发挥市域综合交通优势,引导二、三产业和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合理划定交通分区,调控交通需求增长,落实公交优先措施,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培育交通枢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3)优化市域空间组织,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综合评价城乡发展条件,统筹配置城乡空间资源,引导城乡发展要素合理集聚,优化市域城乡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提升城市功能,促进转型发展

巩固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民生事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5)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江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期限 基准年为2009年,现状数据以2009年底为准。 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5、规划范围 (1)规划区:江都市域范围,总面积1330.1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为9.51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由长江、夹江、西部市界、启扬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新通扬运河、花木大道、沪陕高速公路和东部市界围合的范围,面积约250.18平方公里。

扬州市东北分区规划说明书简述

扬州市东北分区规划说明书简述 一、区域位置 东北分区位于扬州市东北部,是扬州市区十二个分区之一,东依京杭大运河,与河东分区隔河相望,西侧与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接壤,北距槐泗镇约1公里,南部隔北城河与老城区相连。南侧距市中心文昌阁仅约700米。隶属扬州市维扬区梅岭街道办事处和城北乡。宁启铁路扬州段沿用地北侧通过,铁路货运站场位于本区北侧,是扬州铁路货运枢纽。 二、规划范围 东北分区规划范围:东至京杭大运河、古运河沿线,南至古运河及北城河一线,西至扬菱路、友谊路,北至宁启铁路扬州段。规划总建设用地1572.74公顷。 三、功能定位 1、定位分析 1)宁启铁路和火车货站的建设已接近尾声,火车货站的启用,将使本区逐步成为扬州市铁公水货运重要的枢纽。货运中心功能将得到充分体现。 2)东北分区位于老城区北侧,南侧同老城区隔北城河接壤,是老城区强化中心功能的腹地。 3)随着铁路货运功能增强,与之配套仓储及加工工业亦将迎来发展的机遇,同时必将带动商业服务及居住的发展。 2、功能定位 东北分区功能定位确定为:规划建设为扬州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的货运枢纽。以发展配套加工工业和物流产业的基地,以发展生态可持续居住片区为目标的城市东北分区,同时是城市中心区(老城区)外延发展的主要腹地。 四、指导思想 1、围绕《扬州市总体规划》(2002-2020)制定的东北分区规划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东北分区发展方向,推动该区的协调有序发展,增强对各项建设活动的规划协调和引导作用。 2、妥善处理好东北分区同相邻分区——河东分区、江阳分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区、老城区的关系。着重处理好同老城区的协调发展关系。 3、合理确定功能定位,着力提高该区的综合功能,强调分区各功能区的协调作用。 4、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5、妥善处理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把握好发展时序。 五、规划目标 逐步在东北分区体现现代化城市的形象,规划力争做到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城市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交通便捷,路网结构合理;环境质量达到生态城建设要求;建成可靠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六、总体布局结构 东北分区规划在总体构思上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即:铁路货站功能区、城北生活居住区、梅岭生活居住区。 1、铁路货站功能区 铁路货站功能区规划在东北分区北部,南至北城路,北至宁启铁路一线,东至京杭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成果公示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扬州共编制完成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2-2000)于1985年省政府批复;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于1999年省政府批复;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于2003年通过专家论证,2004年报省政府待批。几轮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引导扬州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城市特色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进入21世纪以来,扬州迎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城市规模迅速扩张,目前人口与用地规模已超出了上轮总规确定的中期和远期目标,同时城市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环境变迁、区域交通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重组等挑战,人文、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目标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这些背景,市政府于2009年决定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扬州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及时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010年8月30-31日,《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通过了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现就《扬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报批成果,指导未来城市发展,建设扬州美好家园。相关意见和建议可在公示现场留言,也可邮寄至扬州市规划局城乡规划处(地址:扬州市淮海路33号,邮编:225002)。 咨询电话:0514--87340303 公示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c19379142.html,/gzcy/ 现场公示:扬州双博馆规划展示中心 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要点 一、总则 1、修编目的 为适应扬州市新时期城市现代化建设需要,把握外部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与机遇,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构建指引城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和政策框架,为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

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 前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产业资本纷纷投向我国。近年来以高耗水、高耗能、大运量的重化工业转移为主体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形成,并呈现出加速向我国沿海沿江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趋势。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开发开放力度明显加大。上海加速构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中心以及举办世博会,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江苏启动全省沿江开发战略,并作为促进苏中率先崛起、推动全省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举措。扬州如何紧跟形势,抢抓机遇,以沿江开发为抓手,整合优势,加快发展,推动全市经济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全面提升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扬州沿江地区历来是全市经济资源的相对富集区。沿江地区区位优良,拥有丰富的长江水资源、岸线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沿江地区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和经济增长主要支撑的贡献地区。随着润扬长江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沿江区位优势正在进一步凸现。通过加快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增创沿江地区新优势,进而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大开放、大发展、大跨越,尽快实现扬州在苏中率先崛起、在全省进位争先战略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 为加速推进全市沿江开发进程,打造扬州崛起的新的战略平台,市政府从2002年8月开始组织编制全市沿江开发规划,2002年年底形成《扬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纲要(初稿)》,2003年5月27日《纲要(草案)》依法提请扬州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获得原则通过。按照省政府关于全省沿江开发的总体部署和要求,7月2日市沿江开发规划与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进行了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充实,形成了《扬州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详规)。 第一章规划范围、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规划范围 1、《详规》以2001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期为2003至2010年,近期至2005年。规划范围为:扬州市区及仪征、江都两市全部行政区域,面积3215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建设区范围为:东至江都嘶马镇,西至仪征青山镇,南至长江,北至宁通高速公路(扬州市区以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为界),涉及扬州市区及仪征、江都二市26个乡(镇),面积1086.8平方公里。 第二节规划依据 2、《详规》编制的主要依据有: (1)《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 (2)《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3)扬州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4)《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 计划纲要》 (5)《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沿江开发的意见》 (6)扬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7)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第三节规划原则 3、《详规》编制主要体现了以下主要原则: (1)发挥优势,注重特色。充分发挥扬州的综合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全省沿江联动开发的大背景下确立扬州沿江开发整体功能定位,切实体现扬州的发展优势和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

土地利用规划图例 ——规划现状与分析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扬州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苏省中部。介于东经119°01'-119°54',北纬32°13' -33°25'之间,南临长江,与镇江相望,北与淮阴、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市毗邻,西与安徽天长、南京交界。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境,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邵伯湖,连接长江。 全市土地总面积665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49%,境内地貌以平原为主,,微地形差异明显,由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仪征丘陵山区为最高,高邮、宝应与泰州市的兴化接壤处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全市耕地比重较大,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主要农作物为粮、棉、油等,辖区内水面广阔,资源丰富,江、河、湖、荡盛产鱼、虾、蟹、龟、鳖、珍珠、荷藕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扬州市现辖广陵区、郊区、宝应县、邗江县以及仪征、高邮、江都三个县级市,158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1996年末总人口444.8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25%,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02.2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6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全省5.8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903元。扬州市区在全国55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万元的城市中列第28位,邗江、江都两县市进入第三届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1)水热条件好,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 扬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降水丰沛, 梅雨、伏旱明显. 扬州市年太阳辐射量为464~ 489J? cm 2, 年日照时数为2176. 7h, 年平均气温为15℃,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7.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 5℃, 稳定通过10℃的积温(80% 的保证率) 为4548~4721℃, 无霜期达222天, 年平均降水量为1030mm. 受地理纬度和季风的影响, 扬州市光、热、水资源都有一定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季节. 期间的太阳辐射约占全年的70% ,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3% , 光、热、水资源配合比较协调, 有利于夏秋作物的高产稳产. (2)土壤肥力高, 增产潜力大 扬州市平原主要是由长江、淮河和历史上黄河改道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 一般土层比较深厚, 土壤质地适中, 保水保肥能力强, 耕地质量好. 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 88% , 其中里下河、沿湖地区平均为2. 2% , 是省内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 近年来, 由于各地重用轻养, 不少地方土地生产力有所下降. 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评级结果, 扬州市高产的农田只占耕地的47% , 而中产及低产农田则占耕地的40. 9% 和12. 1%. 高、中、低产田大致相差一个等级, 稻麦单产相差100kg 左右, 如果有1?3的中低产田通过改良, 各提高一个等级, 则全市约可增产粮食7万t. 可见, 改土的增产潜力很大. (3)人均耕地较少, 水域资源丰富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 附件:总体规划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城镇概况-----------------------------------------------------------------------01 第二章规划背景-----------------------------------------------------------------------06 第三章规划依据与总体规划目标--------------------------------------------------08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10 第五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12 第六章镇域空间管治与自然环境保护规划--------------------------------------14 第七章镇域旅游规划-----------------------------------------------------------------15 第八章镇域交通规划-----------------------------------------------------------------16 第九章城镇用地总体布局-----------------------------------------------------------17 第十章城镇居住与公共设施用地规划--------------------------------------------21 第十一章城镇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规划-------------------------------------------24 第十二章城镇绿地与河网水系规划-------------------------------------------------26 第十三章城镇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27 第十四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8 第十五章城镇市政工程设施规划----------------------------------------------------34 第十六章城镇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37 第十七章城镇综合防灾规划------------------------------------------------------------39 第十八章城镇近期建设规划------------------------------------------------------------40 第十九章规划实施建议------------------------------------------------------------------42

宝能路南延

宝能路南延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 扬州市江阳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1) 第二章项目概述 (1)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 第四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7) 第五章工程投资概算 (7) 第六章结论 (7)

第一章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宝能路南延道路工程 (二)建设单位:扬州市江阳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王相柏 (三)工程规模:全长2120米,路幅宽度36米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建设内容:道路、桥梁、排水管网、路灯、绿化等; (六)建设地点:延原宝能路跨香巷水库至司徒庙路 (七)项目投资:总投资约3000万元 第二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提出背景 1、总体经济环境 2010年,我国经济增速在10%左右,经济运行已回归正常增长轨道。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基础良好,国际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左右,价格上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出口增长加快、投资增速加快、工业增长速度加快成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亮点,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好于预期。 在经济以较高速度发展的同时,我国还特别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尤其重视调整工业发展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适应服务性消费需求和经济发展对金融、保险、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需求的更快增长,为迎接我国今后服务业的大发展做好准备。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按照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扬州将建成“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和“生态园林城市”,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具体目标是:在苏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2018年力争提前实现全市

2021.1.13《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版)扬州市实施

2021.1.13《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版)扬州市 实施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版)》扬州市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 1.1条为保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2021年版)(以下简称《省技术规定》)、《扬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扬州市公路安全保护实施办法》等城乡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专业技术标准, 并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1.2条本细则是《省技术规定》的实施细则及有关技术文件。在扬州市规划建设 用地范围内进行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管理,细则内已明确的相关内容按照本细则执行, 尚未明确的内容按照《省技术规定》执行。民房建设另行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1 建设用地兼容性规定 第2.1.1条各类建设用地性质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明确兼容性内容的,按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控制性详细 规划未明确兼容性内容的,应根据《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及表2-1执行,并 在规划设计条件中具体明确。 第2.1.2条为适应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的不确定性,在符合兼容原则的前提下,可 以结合具体情况,依据表2.1的规定确定各地块允许兼容、有条件兼容和禁止兼容的用地 类别。其中允许兼容的用地类别不得超出表2.1规定的范围,禁止兼容的用地类别不得少 于表2.1规定的范围,有条件兼容的用地应根据基本控制单元的管理要求对地块提出用地 兼容的条件。 表2-1 规划用地类别兼容用地类别 R2 Ra R RB A1 A2 A3 A4 A A5 A6 B1 B2 B3 B B4 B9 M1 M2 M3 M Ma W1 W W2 S1 S2 S3 S S4 S9 U1 U2 U U3 U9 G1 G2 G G3 R R1 √ × × × × × √ √ √ √ √ R2 RB B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扬州市市区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扬州市市区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扬州市市区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扬府规〔2021〕1号第一章总则1.1为规范我市规划管理审批行为,统一执行标准, 根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就是与《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1年版)》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于市区范围内各类规划基本建设和新建、扩建、扩建工程,呼吸困难用作私有 住房建设工程。老城区、风景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认其有关技术指标。 1.3临时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办法另行制定。1.4乡村住房建设和城市居民私房翻建规 划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关于建筑容量掌控的规定 2.1建筑合理层高的界定 2.1.1低层(多层、高层)住宅建筑层高h≤ 3.6(3.0)米;商业用房、办公用房合 理的层高h≤4.5米(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共享资源空间等除外)。 2.1.2阁楼的南北檐口高度<2.2米,檐口高度指阁楼室内地面至屋面与建筑主墙相交 处的高度。 2.1.3建筑底层设置的地上车库层高h<2.5米。建筑层高低于合理层高应当按相同比 例换算排序交互式建筑面积,并按核算后的交互式建筑面积排序容积率。(容积率排序参 见第2.3条) 2.2建筑面积的计算 建筑面积排序应当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排序规范》(gb/t50353-2021)继续执行,同时建议: 2.2.1阁楼层高在1.2米≤h<2.2米之间的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层 高h≥2.2米的算全部面积。 2.2.2建筑底层檐廊存有柱、平台和围护结构的,按檐廊的水平投影面积排序建筑面积。仅有柱、平台、护栏、栏板而并无外墙外窗的按檐廊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排序建筑面积。 2.2.3建筑底层架空、无围护结构,并作为公共开敞活动空间,按水平投影面积的一 半计算建筑面积。 2.2.4内凹阳台水平投影面积≥8o或其进深>2米(形状圆形的,按其进深的平均值 排序)的算是全面积(入户花园可以参考内凹阳台继续执行,入户花园或空中花园每套住

扬州市2030快速路规划

扬州市2030快速路规划 5月6日,开发路跨京杭运河大桥东侧的开发路东延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树木迁移等各项准备工作,即将开始实质性施工。今年,我市将启动实施运河路北延(涉铁段、隧道应急基地)工程开建、运河南路南延前期研究等一批对城市发展影响久远、市民期盼已久的城建项目。涉铁应急段全长约2.6公里,一般路段标准断面宽67米(不含预留铁路桥墩),主线断面宽26米,主六辅六道路横断面,主线时速80公里/小时,辅道时速50公里/小时。 去年底,江平东路东延应急涉铁工程征收工作启动,此次征收涉及约130户(具体数字以入户调查为准);征收范围东起金湾河,西止凤凰河。 经了解,这一轮房屋搬迁是为江平东路东延做准备,也是为北沿江高铁建设做准备。 据悉,为配合北沿江高铁建设,先行实施凤凰河至金湾河涉铁应急段,今年将启动江平东路东延工程非涉铁段前期研究。 未来,江平快速路将直通金湾路,成为分流文昌路过境交通,连接主城区、生态科技新城和江都区的重要通道。 如此一来,江广融合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扬州大市的联系也将更加紧密! 扬子津路西延工程,作为扬州市“五横七纵”快速路网中的“一横”,也是连接西翼仪征市与扬州中心城区东西向的重要通

道。2020年5月,扬子津路(扬子江南路-润扬南路)正式建成通车,2021年扬子津路西延(润扬南路-吉安南路)已经基本建成。吉安路至甘八线段正在施工,计划今年通车。 2022年3月,扬子津路西延二期工程(甘八线-345国道)发布招标公告。 未来全部建成通车后,扬子津路线路呈东西走向,西起画舫路,东至运河南路,路线横穿邗江区、市开发区,全长约14.7公里。 今年还将启动扬子津路快速化改造前期研究,西起扬溧高速,东至规划运河南路,全长约10公里。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东南板块、东区、扬子津大学城板块,也能够通过快速路迅速到达滨江新城,板块之间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 扬子江路准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司徒庙路—双塘路)下穿宁启铁路立交工程早在去已进场施工,目前工程的地下管线已全部完成,即将进行地面部分的拓宽改造。 据了解,扬子江路下穿宁启铁路通道将拓宽到11车道,成为扬子江路全线最宽的段面。、 改造工程是在扬子江路下穿宁启铁路既有四孔基础上,适当修整并在西端扩建一孔,使得车辆可以右转后快速的转向江平西路。既有的快慢车道变身10车道的快车道,总车道达11车道,路幅总宽近67米。今年还将启动扬子江路准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前期研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7.01.17 •【字号】扬府办发[2007]6号 •【施行日期】2007.01.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 正文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06-2020年)》的通知 (扬府办发〔2007〕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扬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七日扬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6-2020年) 根据《扬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01-2010年)》、《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卫生资源分布状况,从满足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出发,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扬州市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医疗资源配置和市区医疗机构设置的重要依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规划区域内设置医疗机构应遵守本规划的规定。

第二条规划目的、范围和期限 目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公平有序的医疗秩序,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范围:本规划涉及的医疗卫生资源为全市范围内各种所有制的医疗卫生资源,包括区域内各部门、各行业兴办的医疗卫生资源,军队对地方开放的医疗卫生资源,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种医疗卫生资源。 期限:2005年为规划基准年;近期:至2010年;中期: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 第三条规划原则 1、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正确处理控制与发展的关系,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优先发展和保证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2、资源整合的原则。以需求为依据,根据城乡发展规划和医疗需求,对现有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合理配置,不再以扩大医院规模的方式扩大服务,积极引导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城市和农村社区。 3、统一规划的原则。扬州市域内所有医疗卫生资源必须依法接受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共享资源;积极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机构布局、规模和功能。 4、政府主导的原则。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前提下,引导社会资本按规划要求投资办医,合理发展非基本医疗服务。 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规章 (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9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第149号

扬州经济开发区区域发展规划

扬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扬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00四年十二月

扬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一、概况 扬州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6月,于1993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辖六个行政村,规划控制面积为16.52平方公里,2002年根据市政府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八里、施桥两镇划入并组建文汇、扬子津两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为7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57万人。扬州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市南部,南临长江、北接新区、东靠京杭大运河、西至古运河与邗江工业园,是扬州的南大门。 二、规划的目标与内容 1、发展目标。 本区域的规划目标是以吸引外资为主、充分利用民资与内资,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纺织化工等产业,基本形成高技术、高效益、外向型、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 发展目标:近期至2005年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利用民资年均增幅达50%以上,外贸出口年均增幅达30%以上。 2、功能定位。

长江枢纽港口,扬州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综合配套完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能充分体现扬州市城市现代文明的城市新区。 3、产业导向。 ――主导产业。充分挖掘扬州现有的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附加值较高的机械、电子和汽车工业,充分利用长江的水资源发展精细化工和纺织工业,使其成为本区域的主导产业。 ――第三产业。充分利用高旻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产业,利用港口优势及运河延伸的广大腹地发展仓储物流业。 4、规划分区 根据现状情况及发展方向分析,规划将开发区划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 北区的主要功能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安排开发区的行政管理、商业贸易、金融服务、商务接待、生活居住等项目;中区的主要功能为科教旅游及生态环境建设区,起过渡与隔离作用;南区主要功能为发展耗水量大、有污染的二、三类工业及仓储物流业。 三、空间布局。 根据城市总体发展方向以及本区域的自然条件,资

扬州市老城区号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扬州市老城区号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扬州市老城区11号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规划的背景、目的 为加强老城区传统风貌保护,科学指导老城区整治与更新,逐步适应城市发展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需求,在《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的指导下,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分街坊对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的细化和深化。 第2条编制规划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老城区的特点而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3条规划的法律运用范围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凡与本规划有矛盾和冲突的,以本规划为准。对违反本规划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予以处罚。 第4条文本与图则的法律效力,与其它有关的规范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1、文本与图则配套使用,二者不可分割,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文本涉及的指标是结合扬州老城区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所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江苏省及扬州市的有关规范和规定。 3、本规划解释权属于扬州市规划局。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 第5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 3、建设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 4、《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2)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6、《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8、《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 9、《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0、《扬州市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2002) 第6条规划原则 1、遵循“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的原则,体现全面保护老城区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基本要求。 2、遵循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尽量保持街坊原有格局和空间形态,根据实际需要适时调整用地功能,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合理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方便居民生活。 3、在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可行的技术手段展示和“解读”文物古迹和街区风貌,提高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老城区历史、各类古迹(含古井、古树名木等)和园林、建筑艺术的认知程度,增强名城保护知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旅游发展。 第7条本街坊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本街坊是老城区内文物古迹最为集中、街区风貌相对最为完整的一个区,但文物古迹大多处于闲置,破败的状态,使用功能不尽合理;街区内尚有不少建筑(如七二三所办公楼、扬州时装厂、扬州第一服装厂、扬州铰链厂厂房等)与传统街

扬州城市广陵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扬州城市广陵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政府 中科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二年十月 项目名称:扬州城市·广陵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委托方: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政府 承担方:中科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总指导:范朝礼客座研究员 项目负责人:陈雯研究员 张京祥博士、副教授 项目参加人:周诚君博士研究生 罗震东博士研究生 向俊波博士研究生 顾人和副研究员 朱红云博士研究生 高春亮博士研究生 程同升硕士研究生 左文芳硕士研究生 李艳硕士研究生 陈璐硕士研究生 导言

公元二零零一年十月,金秋时节,扬州市委、市政府对市区行政区划再度进行调整,广陵区域面积由原来的26km2增加至67 km2 ,为广陵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嗣后不久,广陵区人民政府王玉新区长与我们多次磋商,希望我们研究制定广陵区域发展战略规划。 起初,考虑到广陵区不是一座完整的城市,况且中国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城区系统地编制过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战略规划,我们颇感为难。然而当我们面对广陵区委、区政府企望开展战略规划工作的决心,特别是王玉新区长的再三恳求,我们已无法婉拒,同时也激起我们迎难而上、对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的探索热情和创新勇气,籍于此我们接受了这一委托。 是的,作为一个城区是否有必要研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不仅我们犹豫过,而且一些专家也持有异议。但是,当一个城区政府面对中心城市的大发展,面对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拓展空间,面对城市、城乡结合部、乡村等多种区域形态,面对历史和人民交付的重大发展使命时,研究制定一个能够指导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无疑是具有尝试价值的。 目录 第一篇世纪追求: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详细内容 一、透视多相坐标中的扬州中心城市 (2) 1、纵轴观芜城沧桑 2、横轴察名城机运 3、以“名城”为原点的扬州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二、寻觅多重嵌套中的广陵区域 (7) 三、遴选广陵区域的竞争资源 (10) 1、文化资源——参与竞争的底气 2、生态资源——指点未来的根本 四、亮出广陵区域的特色名片 (14) 1、积淀深厚的古城 2、生态浸润的水土 3、秀雅舒适的居境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 1. 1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件目录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 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