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浅析超扁平(super flat)风格
![浅析超扁平(super flat)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c640bd3bbed5b9f3f90f1c90.png)
浅析超扁平(super flat)风格作者:吴红梅孙巍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3期本文通过对村上隆的超扁平风格的分析研究,从视觉元素、传统文化的融合商业价值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村上隆艺术风格的特点。
并且从美学原理的角度上分析了村上隆设计中所蕴含的东方美术哲学。
从商业的角度剖析了艺术如何与商业完美的融合,在进行艺术创造的同时与大众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得艺术商业化程度提高以创造巨大的利润。
一、超扁平风格起源超扁平风格的概念最先由日本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提出,他也是超扁平艺术风格的奠基人。
超扁平,在日日语中多指日本动画、艺术创作和平面设计的二维属性,这也从侧面透露出日本民族对于文化的不自信。
战后,日本文化方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与日本历史上的各种因素密不可分。
漫长而琐碎的海岸线、自然灾害的气候和自然气候,以及各种宗教文化的融合,最终造就了日本古典风格与涅槃美学。
传统古典美学蓬勃发展,在我看来并不是简单地美学上的发展与进步,更是将原有的传统美学推上了新的高度。
性与死亡再也不是简单地生活迹象,而上升到了用美学去诠释的高度。
换言之,美不单单在局限于外表美艳娇润的事物,更像下水道的真实和恶心的寄生虫,日本人尝到优雅的滋味。
战后日本的文化在变态跟多样中高速发展。
一种代表性的文化风格油然而生即大众文化和社会阶层的“扁平化”。
提到日本的超扁平风格,“御宅文化”化对其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御宅族文化御宅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是历史原因的产物,还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导致的人与人之间日渐疏远的关系所造成的。
它是一种当代年轻人表达个性的方式。
“御宅文化”是当代年轻人对于完美主义的追求。
他们有着很高的完美主义观念以及对完美主义追求的心理暗示,甚至成为一种病态的坚持。
御宅族对事物、生活和情感都有完美的想象力,不能容忍内心的半点缺陷。
與此同时日本的动漫与二次元艺术的蓬勃发展,以此产生的文化与御宅文化的发展内涵相吻合。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be582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7.png)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日本当代知名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被广泛关注和赞赏。
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super flat”。
接下来,我们将对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进行解析。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super flat的概念。
super flat是指一种抽象、扁平的视觉风格,源自于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和村上隆的艺术创作。
这种风格的特点是将图像的各种元素简化为扁平、明快的色彩和形状,营造出一种平面的感觉,同时强调对图案和纹理的运用。
在建筑设计中,super flat风格则体现为建筑外观简洁、线条明快、色彩鲜艳、结构扁平化的特点。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super flat的影子。
他的建筑外观常常采用简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等,线条明快,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细节,整体呈现出一种扁平的感觉。
而在色彩运用上,妹岛和世也善于运用鲜艳的色彩,使建筑外观更加鲜明突出。
他在建筑结构设计上也常常强调扁平化的特点,通过简化和设计,创造出一种超扁平的视觉效果。
那么,为什么妹岛和世在建筑设计中会采用super flat的风格呢?super flat风格符合当下社会的审美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视觉上的碎片化和扁平化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在这样的背景下,super flat风格的简洁、扁平、明快正好契合了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妹岛和世采用super flat风格的建筑设计也是出于对传统的批判和反思。
在日本,传统的建筑风格往往注重形式的复杂和细节的繁复,而妹岛和世却试图打破这种传统的束缚,创造出一种更加简洁、更加现代的建筑风格。
他认为,建筑设计不应该被过多的装饰和细节所束缚,而应该追求简洁、轻盈、平面化的效果,这也正是super flat风格所追求的。
妹岛和世的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还体现了对当代城市空间的思考。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608b7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9.png)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日本当代艺术和建筑界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在探讨当代文化和城市空间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的作品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现象是super flat超扁平化现象,它是一种将一切物体简化为平面图形的风格。
本文将从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解析这种现象的特点以及与日本现代文化的联系。
妹岛和世作品中的超扁平化现象不仅出现在平面作品中,也出现在建筑作品中。
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位于东京中心商业区的“百年建筑”。
它是一座被妹岛设计和重建的现代化建筑,但是建筑外部却采用了类似于超级马里奥游戏中的像素风格进行着色。
建筑包括大量的平面图案和抽象形状,这些形状被设计为可重复的、刻意夸张的模式,与建筑的尺度比例不成比例,使用极其鲜艳的颜色进行多次重复,构成了一种视觉上震撼力十足的效果。
超扁平化现象的使用使建筑在视觉上变得十分有趣,但是它隐藏了建筑的空间秩序,也限制了空间的感受。
妹岛的超扁平化现象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同样出现。
例如,他的MVRDV项目中,建筑外部的色彩和形状被极端简化,甚至可以说是平凡的。
当然,这种现象并不是只由妹岛一人创造出来的,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流行文化和美术史中。
在日本,的确有一个类似于超扁平化的艺术风格,即所谓的“萌属性”等现象,这些现象在游戏、漫画、影视剧等流行文化作品中尤为明显。
这种风格强调将现实世界通过一定技巧简化为无限扩展的平面图案,例如在《皮卡丘》中,我们看到皮卡丘的脸由两个圆形构成,而手脚则是椭圆形,这种简化让它的形象极易被广大观众接受。
总之,妹岛和世通过其超扁平化的对现实世界的艺术处理,开创了一条全新的视觉语言,给日本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十分丰富的日本文化背景和流行文化的元素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这种现象则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标志。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3d55b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5.png)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日本当代最杰出的建筑师之一。
他在作品中的“超平面”现象,尤其是在日本国内的建筑中,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持续的讨论。
这种现象在现代建筑史上极为罕见,并在以下方面具有独特性:一、超平面与日式建筑传统超平面是妹岛和世所特有的设计语言,其中许多元素可以被解读为回应传统日式建筑。
日本的室内传统装饰以强调平面为特点,而超平面则将这种传统风格转化为更现代的形式并加以超越。
妹岛所设计的建筑被视为迭代了日本传统与当代现代之间的桥梁。
例如,他的“皮肤住宅”设计采用了传统日式外立面的塑造方式,并巧妙地应用于现代构造。
这是其对日本传统建筑遗产和现代建筑技术的独特融合,设计采用了日本传统木结构的拦板构造,并应用了全新的、堆叠式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表皮,以创造出新的全屋颜色,并完美地模拟了传统日式木制门窗的造型。
二、超平面与日本文化现代化超平面现象还反映了日本文化现代化的趋势。
在这么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日本的文化美学一直在发展和演化,在形式和内涵上已经经历过了多次的调整,其中超平面建筑风格代表了日本文化美学的最新发展和现代化面貌。
超平面设计为传统的日式建筑形式提供了一个现代的、创新的表达方式,是现代日本人文化风格的反映和发展。
超平面建筑的形式语言是对传统家庭住宅结构及其功能的重新思考和发展,也是对日本美学和文化遗产的新的展示和发展。
超平面现象的存在,让人们更好的体会到日本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并向世界展现了日本文化的现代化面貌。
超平面建筑不存在明显的表面模式,它们更加注重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建筑结构的精致。
超平面建筑不仅是建筑外观上的颠覆,更体现了空间的连续体验和建筑结构的创新。
总之,妹岛和世的超平面现象体现了当代日本建筑文化的多重发展趋势,是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和衍变。
它的存在也为现代建筑中的独特表达语言的创造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考依据。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妹岛和世作品解读
![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妹岛和世作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a9fcd76e53a580217fcfe7f.png)
D0l:10.16767/ki.10-1213/tu.2020.01.143建筑现象学视角下的妹岛和世作品解读李天玮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摘要:建筑现象学自理论诞生以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建筑师的认可,这种以人的存在为立场的建筑思考方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尽管当代许多建筑大师没有旗帜鲜明的表明其建筑现象学立场,但是他们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体现了建筑现象学的本质。
我们常用轻盈、纤薄、“暧昧”等词形容妹岛作品的现代与前卫,而本文从另一种角度——建筑现象学出发来观察她的作品,同时也间接印证了建筑现象学在当今建筑学界的影响力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现象学;妹岛和世;场所精神;建筑体验;人性化1建筑现象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关于人本问题的思考越来越得到重视,新的工业技术虽然带来了更完善的功能,但却对人文关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叫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渐渐地认识到功能主义的危害。
针对这种全社会的状况,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期创立了现象学。
在此后不多年里的建筑学领域,面对同样的问题,建筑师和理论家们都将自己的眼光发散到其他领域中去寻求解决。
因此,一些理性思考的建筑师开始对建筑现象学产生兴趣,从而受此影响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
追溯从建筑现象学理论诞生到今天这段历史,现象学思维存在的痕迹愈加清晰,许多建筑师的作品中都蕴含着对于人及自身存在的理解,尽管这些建筑师并没有高举现象学的旗帜,但其作品足以说名现象学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建筑师认识的不断变化,建筑现象学也随着现象学在发展中衍生出了很多分枝。
总体来讲,可分为两类叫一是挪威的建筑历史与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创立了建筑场所现象学,场所精神作为核心理论成了这一派的支柱;另外一类是帕拉斯马和斯蒂文•霍尔等人延展出了建筑知觉现象学,空间知觉作为这一派的支柱。
场所现象学和知觉现象学虽为两个不同的派别,但是相辅相成的。
场所现象学侧重描述的是这个空间场合或者事物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知觉现象学则偏向我们去亲身体验这个事务所带给我们的感觉叫这是两种相反的过程,在许多建筑实践中往往都有体现。
漂浮的建筑
![漂浮的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21aa0157783e0912a2162ab3.png)
妹岛和世思想
伊东丰雄的思想观
+
库哈斯的观察和思考现实的方式
妹岛继承了他们对于建筑“不确定性”的理解和探求。她从伊东那里学习到 一种轻盈,飘逸的建筑语言,并逐步凝练成一种“极少主义”的风格。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 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 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 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妹岛和世简介
妹岛和世思想
对于妹岛来说,她继承的是伊东丰雄思想和设计手法,发展了库哈斯的观察和思考现实的方 法。,妹岛继承了他们对于建筑“不确定性”的理解和探求。最重要的是,她从伊东那里学习到 一种轻盈,飘逸的建筑语言,并逐步凝练成一种“极少主义”的风格。作为东方建筑师,发展特 色是必不可少的。妹岛被称其为“妹岛的白色暧昧”,这种表现力让人不禁想起了国画的空灵魅力, 空间在雨雾和山峦之间含蓄的辗转,一层层的渐次展开,也成为东方文化的一个特征,妹岛又在 其中加上了让人冥想的气氛,这是禅宗和日本的融合。因为,有种灵魂的潜意识是没有消融的。
妹岛和世建筑思想
1
开放,匀质空间
建筑思想
2
全透明,透明,半透明
3
超平的里表
4
理性的解构
开放匀质的空间
妹岛的设计在空间上是开放的,均质的, 不过它的空间理念可以溯源到欧洲,她 和西泽都受到库哈斯较大的影响。所以 更注重功能,人的行为。妹岛的空间, 平面图以意想不到的方法去组织,设计 充满了乐趣,让你非常喜欢它像在做游 戏一样,她的空间一般是一个单一的空 间,在同一层上展开,但她在你意想不 到的地方开一个洞,或加入楼梯,让你 充分体会到空间的存在。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7b337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3.png)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当代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创新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种被称为“super flat”的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解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妹岛和世的设计理念及其作品的含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了解“super flat”这个概念。
该概念最早由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他认为当代日本的文化和艺术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趋势,逐渐丧失了三维和层次感。
而在建筑设计中,妹岛和世借用了“super flat”这一概念,试图在空间的设计中营造出一种类似平面艺术的感觉。
在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super flat”现象。
他广泛使用了简单的几何形状,例如矩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建筑的形体简洁大方,没有复杂的曲线和装饰,追求了一种极致的简约和平面感。
他善于运用亮丽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来强化建筑的平面感,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明快、活泼和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往往没有明显的层次和深度感,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连接,整体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特点。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是他独特设计风格的一部分,通过简洁的形式、鲜艳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营造出一种类似平面艺术的感觉。
这种设计风格与他对于空间和环境的关注和追求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他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和他对纯粹和简洁美的追求。
这种“super flat”现象为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也使我们对他的设计理念和创作思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与世—森林住宅建筑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与世—森林住宅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e54a4b04a7302768f993965.png)
形成微妙而丰富的光影效果。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和世—森林住宅 建筑
光线分析——光庭
光影与造型:
双层的磨砂玻璃中间所夹的条纹式铝 条将柔和的光线分割的投射在墙面上,丰 富了纯白空间的造型效果。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和世—森林住宅 建筑
被塑造成了圆柱形。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和世—森林住宅 建筑
光线分析——光庭
采光分析:
森林别墅的采光充分的 利用了,一方面节约能源, 另一方面又满足了业主要求 与自然进行交流的要求。
室内的采光有两个渠道: A.由光庭内部反射后的光线通过窗户渗透到环
形空间和体块,使室内充满柔和的光线。 B.由室外光线通过弧形墙体开窗和突出体块的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和世—森林住宅 建筑
三开、窗建分筑析的完善
位于内圈圆柱,与厨房 联通,略低于视线的横 向长窗
类比某日式住宅中宽不足3米的 厨房,横窗采光良好且有效在 视觉上扩展空间,消除局促, 压抑感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和世—森林住宅 建筑
三、建筑的完善
突出的小高窗:给内部空间柔和暧昧 的采光。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和世—光森线林住经宅过漫反射而柔化
风格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
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 觉轻而且飘浮。亦有报道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和世—森林住宅 建筑
妹岛作品欣赏
大师作品分析妹岛和世—森林住宅 建筑
作品介绍
森林别墅(1992-1994),
大师作品分析更妹岛高和的世空—间森林给住人宅安全、放松、神圣的感受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8dd8e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0.png)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建筑师,其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广受好评,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
妹岛和世作品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超平面(superflat)现象,这种现象在建筑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本文将分析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超平面现象,并探讨其对建筑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超平面现象。
超平面现象是一种艺术概念,起源于日本当代艺术家村上隆的创作。
他的作品以明亮的颜色和扁平化的图形为特征,将2D与3D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超平面”的风格。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也有类似的风格,其外立面常常以平坦的面板和简单的线条组成,显得非常扁平化。
超平面现象在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筑物外墙上的板材装饰构件造型趋于扁平且呈现出简单明了的二维图形效果。
这种设计方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降低建筑的复杂度和成本,并且能够强调建筑物的整体性。
妹岛和世作品中超平面现象的另一个特征是,建筑物的外墙会被分割成许多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板材,这些板材组成了整个建筑物的外观。
这种设计方式让建筑物的整体质感更为统一,也更具有细节感。
此外,这种板材装饰构件的设计在建筑的外立面上呈现出强烈的几何感,增强了建筑的美感。
超平面现象在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简化了建筑的形式,强调建筑物的整体性。
传统的建筑设计通常是多样化的,每个房间和空间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设计风格。
但是,妹岛和世的设计将所有元素都简化为二维图形,从而强调了建筑整体性。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降低复杂度和成本,同时也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创造了强烈的几何感和细节感,增强了建筑的美感。
妹岛和世作品中的超平面现象赋予了建筑强烈的几何感和细节感。
这种设计方式不仅让建筑看起来更加整齐有序,还能够以最少的元素创造出最强烈的视觉效果。
此外,超平面现象的应用还能够让建筑与周边环境契合更多。
三、呼应了时代的审美和文化趋势。
妹岛作品分析
![妹岛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3653503c1ec5da50e27047.png)
●小住宅(Small House)●李子林住宅(House in A Plum Grove)妹岛和世作品分析妹岛其人主要作品歧阜北方住宅李子林住宅O-博物馆 等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近代日本知名女建筑师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风格穿透、流动小住宅Small House一种纯粹的美:简约、通透、暧昧、轻快、飘逸、浮游感、细腻、精致、轻盈、直观、洁净、直率、朴素、无拘无束、勇敢、富于女性气息。
基地介绍这个住宅位于东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基地面积非常小。
周围多为底层住宅。
平面业主对住宅有明确的规划,设计师将其分成四个空间垂直层叠在基地上。
这四个位于不同楼层的主要功能分别是卧室、儿童活动室、起居/厨房/餐厅和带浴室的屋顶平台。
三层功能·流线由下到上依次为卧室、儿童活动室、起居/厨房/餐厅和带浴室的屋顶平台。
垂直方向流线简洁方便。
功能解析①③① 由于用地面积非常狭小,建筑基底必须充分利用场地,考虑到度层架空会切断建筑与地面的联系,所以选择了采用由地下层至一层做一个大厅空间并由此进入住宅的建筑方案。
② 现代建筑元素依旧诠释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东方文化中,父母与子女居住的亲密性。
③ 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一个视野开阔的活动平台,满足主人的活动需求。
形体建筑的外形是将不同面积和位移的楼层通过墙连接起来并确定开窗位置的操作结果。
在小空间的限制下,尺寸上的小区别足以导致使用上的大小不同。
结构·材料“小住宅”采用全钢骨架建造,地下一层,地上三层。
钢结构住宅的空间灵活性与可变性为妹岛的构思提供了可能。
从妹岛的作品中,我们看到钢结构体系提供便捷的构造方式,而空间却拒绝“模式化”。
妹岛和世关注室内空间远大于外部造型。
在外墙上经常使用铝板、打孔的钢板和玻璃。
立面·私密性东西立面强烈的虚实对比。
南北立面灵活的虚实过渡。
半地下的卧室保证了私密性。
通过一小院采光。
生活·室内外在这个住宅中,由于各平面规模小并独立,室内空间受室外空间很大的影响。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f24f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6c.png)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日本建筑界的一位颇受瞩目的艺术家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是当代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
妹岛和世的代表作品《21世纪美术馆》、《广岛站》等作品在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她与伙伴坂茂合作的《新国立美术馆》则是在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伊藤忠美术馆中进行展出的。
她所代表的作品更是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局限,拥有鲜明的现代风格和先锋意识,尤其以“Super flat”(超平面)现象而著称。
超平面(Super flat)是指将建筑中的空间与时间进行切割并转为二维的建筑风格。
妹岛和世的作品以其超薄、超透明、超平面的设计风格为主,将建筑物的墙体、窗户、楼梯等元素进行简化和抽象,创造出一种朴素而极简的空间效果。
这种超平面式的设计风格被称为“妹岛风格”,并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中非常独特的一种流派。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超平面现象不仅体现在建筑物的外观上,还反映在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以及体验上。
她将建筑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通过悬挑、玻璃幕墙、透明立面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现实空间体验。
观众可以在建筑内部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交织,如同置身于一个超越现实的异次元空间中。
妹岛和世的超平面现象源于对日本建筑传统的批判性反思和对当代都市生活的深刻洞察。
她认为,传统的日本建筑注重于木结构、斜屋顶和曲线造型,过于注重传统建筑形式的装饰和华丽,而忽视了现代都市生活对建筑空间的实际需求。
她试图通过超平面的设计风格,突破传统建筑的限制,创造出更符合现代人文需求的建筑空间。
超平面现象在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超平面的设计理念是对建筑空间的极度简化和抽象。
在妹岛和世的作品中,建筑外观常常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和线条勾勒建筑轮廓,窗户和门的设计也非常朴素,整体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空间感。
超平面的设计风格也体现在建筑的材料选择和结构形式上。
妹岛和世偏爱使用玻璃、钢结构以及清水混凝土等材料,创造出超薄、超透明的建筑立面,使建筑物看起来轻盈而又通透。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ecb0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be.png)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妹岛和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日本建筑师,其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其中一种设计风格就是所谓的“super flat”(超平面)现象,即建筑物表面几乎没有体块感,呈现出极度平坦的外观。
本文将对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进行解析。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通常采用大量的白色,并且表面几乎完全平整,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细节。
这种设计风格所展现出的简约和纯粹的美感是“super flat”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简约的设计形式可以追溯到日本传统建筑的精神,即追求简洁、纯净和谦和的表达方式。
妹岛和世通过将建筑物置于白色环境中,突出建筑本身的形状和轮廓,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产生鲜明的对比。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常常使用大块的玻璃幕墙作为外墙材料。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可以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平坦,还具有透明和通透的特点。
玻璃幕墙可以将外部自然环境和室内空间完美地连接起来,通过反射和透射光线,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轻盈,平整,宛如一幅画作。
玻璃幕墙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开放性和通透感,使人们在室内也能享受到自然的美景。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还常常采用几何化的形状和线条。
这种几何化的设计不仅使建筑物具有艺术感,还强调了建筑物的平面特征。
妹岛和世对于建筑的平面布局非常重视,她的设计中常常运用到对称、重复、镜像等几何元素,使建筑物在平面上呈现出高度的规律性和统一性。
这种几何化的设计手法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整齐、平坦,增强了“super flat”现象的效果。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还常常使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
她利用先进的工艺和科技手段,使建筑物的表面更加平整光滑,并且能够反射和折射光线。
这种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使建筑物的外观更加精致和高级,也进一步强化了“super flat”现象的效果。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是指建筑物外观极度平坦,几乎没有体块感的设计风格。
这种设计风格体现了简约和纯粹的美感,通过大量使用白色、玻璃幕墙、几何化的形状和线条以及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使建筑物呈现出高度平坦的外观。
妹岛建筑中的传统特质和极少主义特征_以S住宅为例
![妹岛建筑中的传统特质和极少主义特征_以S住宅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f10fd5b14e852458fb5721.png)
拉隔扇或向外廊开敞的落地窗。一直以来日本传统建筑的表皮 都表现出轻巧、半透明(窗扇多为裱纸木格栅,半透光)、简洁、 开敞的特点。这一点与传统的西方建筑的阴暗,装饰繁缛大为 不同。也可能为此,到了可以自由创造表皮的这个时代,日本建 筑师比起西方建筑师更偏好使用纯净,透明的玻璃材质。
当代建筑师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在由对体量、造型等 传统形式要素的关注转向对建筑围护自身即表皮的关注。表皮 的功能也逐渐由单纯建筑体积的表达转变为自身更为复杂的 形式表达;从一个重要的建筑构件逐渐变成建筑表现的主题。 这一点在妹岛的建筑中尤为明显。她的建筑中有的甚至直接消 除传统的梁柱楼板的结构,用仅有的表皮元素来塑造空间。
(作者单位:田 鸣,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张玲玲,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63
广东科技 2009.12 总第 227 期
光线透过纸射进室内,造成宁静柔和的
空间氛围。(如图 2)妹岛在此直接的引
用传统建筑的手法,旨在闹中取静,用半
透明的材质隔开外界的烦扰,用传统的
空间包围住宅,为现在居住于闹市中的
图2
人们找回平静。S 住宅虽然与安腾的住
Hale Waihona Puke 吉长屋采取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但同样是想利用建筑的手段
为现代人创造日本传统建筑中隐含的冥想空间。
4个词看懂妹岛和世的建筑:流动、飘浮、透明、去物质化
![4个词看懂妹岛和世的建筑:流动、飘浮、透明、去物质化](https://img.taocdn.com/s3/m/146ccdf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d.png)
4个词看懂妹岛和世的建筑:流动、飘浮、透明、去物质化建筑空间反映人类的各种使用需求,而为了能在其中安心舒适地活动,需要有稳固的材料来搭建,这样的结果也创造出了建筑物普遍给人刚硬、庞大的意象。
不过,在观看妹岛和世的建筑前,请先试著给自己短暂的几秒钟,抛开深植在脑海中对建筑的既定印象。
再来,若用「流动、飘浮、透明、去物质化」这几个抽象的形容词来形容建筑,现在又能在脑海中浮现什麽样的想像呢?当今知名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她的建筑柔软、轻盈,在对建筑的想像或认知,她带领我们到一个新的境地。
这些不禁让人好奇,妹岛的创作发展脉络是如何演进为现今我们所看到的建筑型态?1980年代中期,妹岛和世离开了伊东豊雄事务所独立创业,在早期作品「岐阜北方集合住宅」裡,她将公共楼梯拉出到室外,在真正进入到室内的途中,一路往上爬梯,随著视野高低变化,回家的风景有了不同的趣味。
这3道看似轻巧攀附在乾淨立面的楼梯,只用了细铁丝网为边界,没有其他扶手栏杆。
妹岛还利用阳台空间的设立,创造出空洞般的视觉效果,减轻了建筑的量体感。
這宛若天梯、騰雲駕霧般往上延伸的樓梯,暗示著這道樓梯似乎要往天空飄去的意象。
在王增榮的觀察中,這個階段的妹島尚在尋求個人風格。
到了90年代中期前,妹岛的作品类型多元,建筑仍有丰富几何意象,不过已经出现有别于我们一般对建筑形体的感受和印象,妹岛有一种要让建筑慢慢脱离地心引力的企图。
以1990年代中期,位在茨城县古河综合公园裡的户外咖啡厅为例,这时她开始在建筑空间运用矩阵(Matrix)的概念,并在结构技术的协助下,采用极细的柱子(直径约8公分)为结构支撑,让建筑彷彿只是大自然裡的一个棚子,公园裡的空气与光线能进入建筑内部自由流通。
这时她已经能用非常柔软的手法界定空间,建筑不再笨重,已有了通透感。
古河綜合公園裡的戶外咖啡廳就在妹島自己的家鄉茨城縣,在這個作品中,運用細柱與玻璃為結構,撐起如自然生長在樹林中的棚子。
輕薄的棚子像是脫離地心引力般地飄浮在林中。
妹岛和世建筑设计浅析
![妹岛和世建筑设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bddf2d4b73f242336c5fc3.png)
• • • •
妹岛和世的师承
• 妹岛和世 曾说:“一般来说,我自己属于承上启下的
一代。” 她承上主要是指承袭了 伊东丰雄 的建筑哲 学,发展了 库哈斯 的观察和思考现实的方式;启下则 是她培养了 西泽立卫 和 石上纯也 。
妹岛和世的师承
•
妹岛和世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伊东丰雄 建筑设计事务所,在那工作了七年,从伊东那里学习到了一种轻盈, 飘逸的建筑语言,并逐步凝练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极少主义的风格。 她于1987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之后又在1995年与西泽立 卫合作成立共同事务所SANAA。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SANAA建 立之后,妹岛和西泽还分别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事务所,需要合作的 时候才用SANAA的名字。 • 妹岛在空间上的开放性,均质性的理念可以溯源到欧洲,她和 西泽都受到荷兰OMA事务所的 库哈斯 影响。库哈斯从来不遵循 传统的建筑设计规则,一反从既定的功能定义的方法,从功能的拆 散和分解,批判性研究功能的内在的社会含义,在对功能的肢解和 分析中形成一种对功能的认识新方法,认识的结果就是产生功能内 在单元的重组,这使人重新认识了流动空间的潜力及可变性。
建筑思想
功能的“不确定性”:
功能的不确定性是库哈斯早在1972年写作《疯狂的纽约》时, 就已经意识到。不过后来,库哈斯仅是从宏观层面,对现有的功能 单元,打破进行重新组合而已。而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在库哈斯的 影响下,以及在日本文化作为中介的情况下,他们极其深刻地领悟 到时代的脉搏。在某种意义上说,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对功能的 “不确定性”的理解,是以日本的禅文化的内心细腻和独特感受作 为接受基底,由于库哈斯没有这一层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他几乎 无法想象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思想,能够会是他的思想的延续和 发展。这样,功能“不确定性”是从库哈斯的 宏观层面的功能 的分析与组合 到了他的继承者的思想中,变成了 微观层面上,
浅析妹岛和世的设计作品与设计方法
![浅析妹岛和世的设计作品与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d7d32b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4.png)
设计作品分析
妹岛和世的设计作品以极简、功能主义、创新为主要特点。她擅长运用简单 的线条、几何形状以及自然材料,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的空间体验。以下将对妹 岛和世的设计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1、设计的主题和表现方式
妹岛和世的设计作品多以极简为主题,强调空间的开放、通透与流动。在表 现方式上,她善于运用几何形状、线条以及自然材料,营造出简约而不简单的空 间效果。例如,在她的建筑设计作品“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中,她运用简约的线 条和几何形状,创造出一个轻盈而富有层次感的建筑外观。
3、设计中材料的运用
妹岛和世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材料的运用。她偏爱使用自然材料,如木材、 石材等,以增加设计的质朴与自然之美。例如,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中,她 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钢架结构,同时结合石材和木材,使建筑既具有现代感又不 失自然韵味。
4、设计中程序的运用
妹岛和世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程序的运用。她认为,优秀的设计作品需要 通过严谨的程序来实现。例如,在建筑设计领域,她通常会先从整体规划入手, 逐步细化到每个局部的设计。在室内设计领域,她会根据居住者的需求、生活习 惯以及房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浅析妹岛和世的设计作品与设 计方法
目录
01 设计作品分析
03 评价
02 设计方法分析
妹岛和世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方法闻名于 世。她的设计作品涵盖了建筑、室内、产品等多个领域,彰显出极致的简约风格 与功能主义的特点。本次演示将深入分析妹岛和世的设计作品与设计方法,以期 为读者揭示其设 Nhomakorabea思想的精髓。
3、形式与内容
妹岛和世认为,形式与内容是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形式是设计作品的外部 形态,而内容则是设计作品的内部涵义。在她的设计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完美 结合使她的设计思想得以升华。例如,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中,她运用极简 的形式表达出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的内涵,使参观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的 同时,感受到空间的形式美与深刻的内涵。
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
![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a7fe4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f.png)
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妹岛和世作品分析与设计手法解析摘要:通过对2010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日本女建筑师妹岛和世经典作品的分析, 阐释了其独特的灵感来源、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
关键词:妹岛和世;作品分析;设计手法一.妹岛和世简介:妹岛和世(1956年─﹚是一位近代日本的知名女建筑师,出生于日本茨城县。
现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
大量的运用玻璃外墙等材质,让建筑感觉轻而且飘浮。
亦有报导称其为“穿透、流动”式的建筑。
在SANAA事务所建立的十余年里, 他们陆续在国际性竞标中夺魁, 这使得妹岛逐渐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 其作品也因为对于新美学的诠释和鲜明的实验性而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二.建筑思想:妹岛和世遵循的原则应该是空间概念,她的概念源自于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消隐,她的理解是拒绝明确的空间秩序,即拒绝空间与功能的明确对应。
注意她是拒绝明确,追求模糊,而非拒绝对应与秩序。
她设计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就能很好体现她的原则:低矮的圆形建筑,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外和室内空间边界模糊化,而被使用者理解成穿透、流动。
1.形式的不确定性:正确地说法应该是视觉上的不确定性。
在伊东丰雄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建筑的轻型材料的使用,从而造成建筑的轻盈感或者说漂浮性。
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建筑处理,没有伊东丰雄那样,用材料的“形式”来营造轻盈的气氛。
他们的建筑形式反而是笨拙的方形、圆形或方形和园形组合而成的。
他们的建筑外在体量(形式)透出了一种拙朴,但是他们建筑的材料(透明性或半透明性)的使用,应该削弱了形式(体量)的呆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super flat现象解析
一、超扁平的内涵
超扁平(Superflat)是由当代日本艺术家村上隆首次提出的概念,其概念来源于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深刻思考。
村上隆认为,当代社会中的商业化和大众娱乐文化使得一切文化都变得扁平化。
超扁平现象通过简化和扁平化的形式语言,将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超扁平的理念融合了日本传统绘画、卡通动漫元素以及当代商业文化,呈现出一种富有鲜明日本特色的当代艺术趋势。
超扁平并非一种单纯的风格,而是一种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解读和反思。
在超扁平的世界观里,一切的差异化、复杂化都被简化成了平面上的符号和图案。
这种简化的方式不仅贯穿于艺术作品中,也影响到了建筑设计领域。
在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超扁平现象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外观上,更体现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和功能安排上。
二、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的超扁平现象
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的线条、明快的色彩和简化的形式语言而闻名。
他的建筑作品往往融合了超扁平现象所具有的商业化、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元素,呈现出一种极具当代性和日本特色的建筑风格。
下面以妹岛和世的几个代表作品为例,来探讨他的建筑作品中体现的超扁平现象。
1.横滨国际港城
妹岛和世在2002年设计的横滨国际港城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项目位于日本横滨,是一座大型购物中心和文化娱乐综合体。
建筑外观的设计采用了超扁平风格的简化表现,突出了极具日本动漫风格的卡通形象。
建筑的外立面以大面积的彩色涂鸦和卡通形象为主,营造出了一种富有趣味和活力的氛围。
超扁平现象在这个建筑中被充分体现,通过简单鲜明的符号和图案,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形态和氛围。
2.庆应义塾大学矢上校区校舍
妹岛和世设计的庆应义塾大学矢上校区校舍是一座教学楼,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同样体现了超扁平现象。
建筑外观的简约造型和鲜艳的色彩,与传统的教学楼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安排也采用了超扁平风格的手法,简化了传统的教学楼空间,营造出了充满现代感和活力的学习环境。
3.东京都立木场图书馆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妹岛和世建筑作品中的超扁平现象,无论是商业综合体、教学楼还是图书馆,均体现出了超扁平风格的特点。
超扁平的简化造型、明快色彩和富有趣味的
图案元素为这些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建筑师对当代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思考。
三、超扁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超扁平现象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妹岛和世的建筑作品中,它还对当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扁平的简化、扁平化风格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建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超扁平的形式语言为建筑设计注入了更多的趣味和活力。
传统的建筑形象往往沉闷和枯燥,而超扁平的简化造型、明快色彩和丰富图案为建筑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这种富有趣味和活力的设计语言不仅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关注,同时也为建筑注入了更多的生命和活力。
超扁平的形式语言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超扁平的简化和扁平化设计风格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思路,使得建筑师可以更加自由地运用不同的图案、符号和色彩,创造出更具创意和个性化的建筑形象。
这种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超扁平的简化设计风格使得建筑更具有普遍性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超扁平风格的建筑作品通过简化和扁平化的设计手法,将一切复杂的事物都变得简单化,呈现出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这种超现实主义的设计风格为建筑创作赋予了更多的普适性和传播力,使得建筑作品更具有全球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