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学科学拓展课案例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 拓展》 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第一课《拓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拓展》是苏教版小学科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的第一课。
本课没有就拓展进行阐述,而是将拓展融入解释活动中。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举一反三,即能够运用记忆中的知识解释更多的现象;第二,将习得原理通过设计与制作加以合理利用。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例证。
这些例证又将充实或扩展原来的学习。
本节课是《拓展》的第一课时,进行“让瓶子吹泡泡”活动与对盖上盖子后小草生长状况的解释。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热胀冷缩、温室效应等科学原理及其现象,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探究目标:在拓展性活动中,经历实验探索过程,能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科学态度目标:激发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活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既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解释现象,拓展所学。
难点: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以及创新实验。
教学准备:大热水瓶装热水(课前降温至75℃左右)、小热水瓶装冷水(冰箱冷藏的冰水),在小组实验时给各组倒上。
演示实验材料:试管、洗衣液、热水小组实验材料:矿泉水瓶、吸管、透明胶带、剪刀、红墨水、冷水、热水、烧杯、水槽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1)我们从三年级开始学科学,至今已经学习了不少科学知识,你们还记得吗?(2)指出: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究更多的问题,这就是拓展(板书课题:拓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拓展所学。
2、出示吹泡泡图片(1)这样的情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都玩过,是吧?你能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其中的一些现象吗?(如:吹出的泡泡为什么彩色的?为什么是球形的?为什么泡泡会中空?)(2)学生作解释,师适时补充追问,如当学生说到表面张力使得泡泡成球形时追问:如果这小朋友从方形的孔里吹出泡泡,会什么样?(学生对各个现象作解释时,师相机板书原理)3、师:今天,老师当场给大家吹一个不一样的泡泡。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拓展教学计划动手探索科学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拓展教学计划动手探索科学在小学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动手亲自探索,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为了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制定了以下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拓展教学计划。
一、实验一:浮力的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物体浮在水中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只装满水的容器和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塑料块和纸片。
(2)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3) 让学生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理解浮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3. 实验要求:学生需做好实验记录,包括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
4. 实验效果: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折射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玻璃棱镜和一束直的光线,将光线射向玻璃棱镜。
(2) 观察光线经过玻璃棱镜后的偏折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并进行讨论。
3. 实验要求:学生需做好实验记录,包括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
4. 实验效果: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培养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三、实验三:抛物线运动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抛物线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了解物体在抛体运动中的轨迹和速度变化。
2.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光滑的斜面和一些小球。
(2) 让学生将小球从斜面上滚下,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变化。
(3) 引导学生总结小球运动的规律,并展开讨论。
3. 实验要求:学生需做好实验记录,包括实验现象、实验过程和结论。
4. 实验效果: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抛物线运动的规律,培养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拓展教学计划动手探索科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拓展科学知识(教案)
拓展科学知识(教案)标题:拓展科学知识(教案)正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科学学习;2. 扩展科学知识面,了解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和创新成果;3. 提高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科学知识拓展的重要性;2. 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和创新成果;3. 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例如展示一些新颖的科技产品、播放有趣的科学短片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科学知识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例如它对解决人类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等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师要以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来说明科学发现和创新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
3. 探索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和创新成果(2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如生物学、物理学、地学等),并就该领域内的一个新发现或创新项目进行调查和研究。
学生可以使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来寻找相关资料。
他们可以团队协作,分享每个人的发现,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
4. 学生报告与讨论(3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和发现。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讨论,并与报告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补充信息。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引导,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
5. 科学实验与观察能力培养(2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
例如,模拟太阳系的行星运动、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并培养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科学知识的持续拓展和深化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科学书籍、关注科学新闻,不断拓宽自己的科学知识面。
四、教学评估1. 在学生的小组调查报告中,评估他们对所选科学领域的了解程度;2. 在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中,评估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3.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评估他们对科学知识拓展的态度和兴趣。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精选8篇
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精选8篇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
3、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制作的各种乐器。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
1、教师公布规则。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要求加以简单的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乐器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3、师生共同评出“创意奖”、“制作奖”。
三、拓展。
教师适时的引出噪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
(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第二课时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模拟课堂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一方面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器。
活动要求: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
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秀表演奖。
(学生参与演奏会的学习、欣赏活动,同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在不同数量的星星中填上颜色。
)评价内容我们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资料◆◆◆◆◆我们能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了验证◆◆◆◆◆我们的乐器演奏效果还不错◆◆◆◆◆我们小组能密切合作◆◆◆◆◆二、小组自评◆模拟课堂师:本小组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评价内容乐器的外形美观◆◆◆◆◆乐器的设计有创意◆◆◆◆◆乐器演奏的声音准确、优美◆◆◆◆◆小组成员在演奏时能做到团结、合作◆◆◆◆◆三、改进乐器◆模拟课堂师: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结构图。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投石车(课件素材)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投石车(课件素材)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投石车是一种简单而古老的机械装置,能够将物体以高速抛出。
它在古代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它也成为了一种有趣的科学实验。
投石车原理投石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杠杆和能量转换。
它由一个杠杆和弹力系统组成,可以把一个物体快速地抛射出去。
在投石车中,杠杆的前端是一个投石臂,用于装载和投掷物体。
投石臂的后端与一个支点连接,并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力的放大。
当投石臂拉下来时,弹力系统储存能量。
当松开投石臂时,能量转化为动能,将物体抛出。
投石车制作过程制作一个简单的投石车并不困难。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投石车制作步骤:1. 准备材料:木板、金属支杆、杠杆、橡皮筋、弹力系统等。
2. 根据设计制作投石车的底座,确保它足够稳固。
3. 在底座上固定投石臂的支点,使其能够自由摆动。
4. 在投石臂的前端安装一个弹力系统,可以使用橡皮筋作为弹力源。
5. 调整弹力系统,使其紧凑且能够储存足够的能量。
6. 将一个小物体(如小石头)放置在投石臂的前端。
7. 拉动投石臂,储存能量。
8. 松开投石臂,观察物体被抛出的过程和距离。
投石车实验完成投石车的制作后,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来观察投石车的工作原理和效果。
1. 调整弹力系统:尝试使用不同弹力系统和不同张力的橡皮筋,观察投石车投掷物体的效果有何不同。
2. 改变投掷角度:通过改变投石臂的角度,观察投掷物体的飞行距离和高度的变化。
3. 改变投掷物体的质量:尝试使用不同质量的物体,观察投石车对不同重量物体的投掷效果有何不同。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投石车原理的理解,并发现不同条件下投石车投掷物体的模式和距离的变化。
投石车的应用投石车作为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在古代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现代,投石车主要被应用于娱乐和教育领域。
在娱乐方面,投石车可以作为游戏的一部分,增添乐趣。
例如,在主题公园中,人们可以亲自体验操作投石车抛掷物体的过程。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 拓展|苏教版 (3)
《拓展》教学设计
拓展作为本课的关键词,含义丰厚,简单地说,就是学生把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既在动脑又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例证。
将这些例证充实或者扩展原来的学习。
因此,在本课开始用魔术导入,先激发学生的拓展热情,让他们积极地去探究。
接着用四组大气有压力有趣的小实验(自动抽水器,瓶吸乒乓球,蜡烛吸水,倒不掉的水。
)来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因为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有形象的物体。
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所以运用这些有趣的小实验,将丰富他们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在第二部分,我和学生一起放气球,亲身体验气流的反冲力,不但勾起学生对童年游戏的美好记忆,而且又拓展科学知识(反冲力)。
第三部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明确目标,明确分工。
让学生有思考的深度和活动频率,让他们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本质,不搞形式主义,不丢掉本质的内涵。
本课从魔术导入,到小组合作实验,解释现象,由浅入深,层层拓展深入。
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力。
对他们的探究给以支持,鼓励和帮助,以引导他们最终能找到他们感兴趣的那些现象和问题的解释或答案。
总之,探究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第斯多惠就曾说过,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渔不如教人以渔。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亦具有重要好处。
六年级下册科学拓展教学设计共案.doc
昔阳县东关小学盟区教学设计科科学年级六年级课型新授主备人田建慧单位昔阳县孔氏小学授课教师郭海燕单位课题拓展课时第课时评论或修改教学标111、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2、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重点难点1、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2、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难点: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教具学具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评论或修改、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己经学习了不少的一 ,示标科学知识,掌握了i些科学探究本领。
(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观察现象说明其中的道理:二探究请同学们看书上64页的插图,说说为什么盖上一个瓶子后小草的生长情况就不一样?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2、思考讨论:换其他的容器去盖会怎么样?3、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4、实验:快慢两重天5、小结:这种现象是大气压力造成的。
轻儿慢的向下压尺子,大气压力没起太大作用,所以报纸会被抬起;重而快的向下压尺子,因为受到大气压力大的作用,报纸无法抬起。
6、指导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7、引导学生解释现象8、指导完成气垫汽车实验9、解释原因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三.展示总结: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我们进行初步地假设一仔细地观察一认真地思考一自己的解释一讨论与交流。
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四、延伸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书设计学情反馈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拓展》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拓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对盖上瓶子后小草的生长状态变化进行解释。
教学重点:开展运用已有知识解释一些具体科学现象的练习活动。
教学难点: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
课前准备:小草、玻璃杯教学过程:(一)表演魔术:山水画1、实验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教师演示实验:在白色粉笔一端的中心滴一滴黑墨汁,然后将这一端垂直置放在透明的水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注:墨汁的量要多一点,放入的速度要快一点,水杯中的水要少一点)2、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粉笔上会出现一片“树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毛细现象)3、揭题: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索的本领,今天让我们像揭开魔术的秘密一样努力去解释更多的现象、探索更多的问题,好吗?这其实就是“拓展”。
(二)观察现象并说出其中的道理1、谈话:请同学看教材第64页上的插图,说说为什么盖上一个瓶子后小草的生产工具情况就不一样了呢?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3、思考讨论:换其他的容器去盖会怎么样呢?你如何解释?4、小结(三)实验:快慢两重天1、谈话、演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把一张报纸平摊在课桌上,取一把尺一半插在报纸下,另一半暴露在桌沿外,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怎样?重而快地向下击打尺,报纸又会怎样?2、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
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一起向上翘起,而重而快地向下击打尺,报纸却不会向上翘,甚至有可能被尺打破了呢?4、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
5、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
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
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
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能随尺慢慢移动并升起,大气压力没有起太大的作用;重而快击打尺,因为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报纸无法向上,还有可能被尺打破。
小学优质科学案例范文
小学优质科学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科学课上,我们希望通过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这次我选择了“彩虹牛奶”这个简单又神奇的实验,适合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背后原理的探究兴趣,初步了解表面张力和液体混合的知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实验材料准备。
全脂牛奶(普通纯牛奶就可以啦)、盘子、食用色素(红、黄、蓝等各种颜色)、洗洁精、滴管(如果没有滴管,用筷子蘸取洗洁精也可以,只是操作稍微麻烦一点哦)。
四、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
我拿着一瓶牛奶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问同学们:“大家平时都喝牛奶,那你们觉得牛奶除了喝,还能用来干什么好玩的事儿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做蛋糕,有的说洗脸。
然后我笑着说:“今天啊,老师要带大家用牛奶变魔术!”2. 实验演示与讲解。
我把牛奶倒进盘子里,差不多铺满盘子底部就行啦。
然后我小心翼翼地用滴管在牛奶表面滴上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这些色素就像彩色的小珠子一样,浮在牛奶表面,一滴都没有沉下去呢。
这时候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特别好奇。
我接着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然后用滴管吸取一点点洗洁精,滴在色素中间。
哇!就像魔法一样,色素迅速向四周扩散开来,形成了像彩虹一样的漂亮图案,同学们都忍不住“哇”地叫出声来。
我就开始给他们讲解原理啦:“同学们,牛奶表面有一层叫表面张力的东西,就像一张有弹性的小网,色素在上面就不容易散开。
但是洗洁精呢,它可以破坏这层表面张力,就像把小网给弄破了,色素就跟着洗洁精跑啦,就形成了这么漂亮的彩虹图案。
”3. 小组实验。
接下来,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拿到了一套实验材料。
同学们可兴奋了,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
有些小组刚开始滴色素的时候,手有点抖,滴得太大滴了,我就走过去笑着说:“咱的色素小珠子可不能太大个哦,不然魔法施展不开啦。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6.1《拓展》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6.1《拓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6.1《拓展》的内容主要涉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观察、调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紧凑,逻辑清晰,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训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设计、观察、调查等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观察、调查等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提升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观察、调查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
2.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3.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实验设计、观察、调查等科学探究方法,并通过实例展示这些方法在实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总结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5.拓展(15分钟)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活动,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和调查对象?如何处理观察和调查数据?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验设计、观察、调查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6.1 拓展》2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6.1 拓展》2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科学《拓展》的第2节,内容主要涉及科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依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科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但同时,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拓展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2.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PPT;2.实验器材和生活用品;3.学习任务单;4.教学视频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学PPT,讲解本节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拓展知识点的内涵和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案例六上《改变运输的车轮》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工具与技术》第4课
《改变运输的车轮》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在制作车辆运输工具的项目实践中,认识轮子这种简单机械具有省力、灵活等优点;
2.科学思维:在制作运输工具的项目实践中,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制作测试——迭代改进的工程流程,发展和培养工程思维;
3.探究实践:在制作车辆运输工具的项目实践中,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4.态度责任:在制作车辆运输工具的项目实践中,体会到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流程】
一、任务驱动
1.出示情境:要将重物从A搬运到B,你有什么既轻松又便捷的方法帮助他们?
2.提出任务: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辆带轮子的运输工具?
二、任务澄清
1.出示提供的材料和工具;
2.商订标准:我们的运输工具需要符合哪些标准?
三、设计制作
1.小组讨论完成设计方案;
2.小组合作制作运输工具;
四、测评交流
1.完成运输工具的集体测评;
2.小组完成自评表;
3.互评;
五、研讨迭代
1.请投票者来分享评价心得;请获赞最多的小组来分享制作心得;请个别小组来说说自己组的优缺点和改进意见;
2.总结各组运输工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补充拓展运输工具的发展历程;
六、拓展延伸
如果要将重物从一楼搬到四楼,我们的车轮运输工具还能完成这个任务吗?能把我们的运输工具改造成具有爬楼功能的车子吗?。
六年级科学《 拓展》教案
教学难点:
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构思与调整
一、表演魔术
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拓展
四、教学后记(反思)
四、游戏:无轮子的汽车
⒈谈话;下面请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好吗?
⒉指导学生制作气垫汽车: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一个圆圈,把纸杯插入餐盒上的圆孔,做一个气垫汽车。
3、比赛:比一比哪一辆汽车开的最快?
4、提问:你知道汽车为什么能开动吗?
5、小结:这其实就是一只气垫船,是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工作的。
⒉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的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
一起向上翘起?而重而快的打击尺,报纸确不会向上翘,甚至有可能被尺打破了呢?
3、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无形的压力。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
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
课题
6.1拓展
内容
P64~66页
课型
事实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2、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3、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4、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5、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6、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⒈实验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
小学科学52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橡皮泥造高塔(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学科学52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橡皮泥造高塔(教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标题:橡皮泥造高塔一、教学目标:1. 了解橡皮泥的特性和制作方法;2. 学习使用橡皮泥搭建高塔的技巧;3. 观察高塔的稳定性和结构特点。
二、教学准备:1. 橡皮泥;2. 尺子;3. 实验桌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导入,例如:“你们喜欢用橡皮泥做手工吗?” “你们有没有试过用橡皮泥搭建高塔?”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橡皮泥的了解和使用经验。
2. 知识讲解与技巧演示(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橡皮泥的特性,包括柔软、粘性和可塑性,并展示如何正确制作橡皮泥。
随后,老师向学生展示用橡皮泥搭建高塔的技巧,例如如何将橡皮泥揉成均匀的球体、如何将不同大小的球体堆叠在一起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橡皮泥,并用橡皮泥搭建高塔。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提醒他们注意高塔的稳定性。
4. 组织讨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橡皮泥高塔,并提醒他们观察高塔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
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橡皮泥高塔为什么能够稳定地立在桌面上?- 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橡皮泥对高塔的稳定性有何影响?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并提醒学生留意现实生活中橡皮泥的应用,比如建筑中使用的混凝土就是一种类似于橡皮泥的材料。
四、板书设计:橡皮泥造高塔1. 橡皮泥的特性和制作方法- 柔软- 粘性- 可塑性2. 搭建高塔的技巧- 揉成均匀的球体- 不同大小的球体堆叠在一起3. 观察高塔的稳定性和结构特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橡皮泥制作和搭建高塔的技巧,并引导他们观察高塔的稳定性和结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橡皮泥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了材料的特性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加深了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倍力桥(课件素材)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倍力桥(课件素材)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倍力桥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建筑结构。
它由一组横置的木块组成,通过彼此之间的重力和摩擦力来支撑起桥梁。
倍力桥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如今仍然被用于一些特殊的建筑和工程项目中。
倍力桥是由两个关键组成部分构成的:木块和连接物。
木块是倍力桥的主要支撑部分,它们通常由坚固的木材制成。
连接物是连接木块的元素,可以是绳子、细木条或金属夹子。
构建倍力桥需要掌握一些物理和工程原理。
首先,学生们需要了解桥梁的力学原理。
他们需要知道重力是如何作用在桥梁上的,并且学会将桥梁的重量均匀分配到每个木块上。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它对于保持木块稳定和防止桥梁倒塌非常重要。
在构建倍力桥时,学生们需要了解桥梁的设计原则。
他们需要考虑到桥梁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确保它们适合要承载的重量。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研究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优缺点,选择最合适的木材和连接物。
构建倍力桥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
学生们通常会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构建一座桥梁。
在团队中,不同的学生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独特的任务和职责,他们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最终完成一座强大而稳定的倍力桥。
构建倍力桥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项目,它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开发一系列重要的技能和能力。
首先,学生们可以学习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在团队中工作,需要学生们相互协作、分享想法和解决问题。
这将帮助他们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其次,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倍力桥项目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构建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他们需要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尝试实施并调整方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非常重要。
最后,通过构建倍力桥,学生们可以学习科学和工程的实践应用。
他们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物理和力学原理,了解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这种实践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天驰橡皮筋动力飞机》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天驰橡皮筋动力飞机》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天驰橡皮筋动力飞机教学设计引言: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结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设计一堂托管课程,主题为《天驰橡皮筋动力飞机》,旨在通过飞机模型制作和实测,让学生了解橡皮筋动力装置的原理,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课程目标:1. 了解橡皮筋动力装置的构造和原理;2. 学习如何制作天驰橡皮筋动力飞机,并能准确运用装置;3. 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5分钟)a.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在游乐场上看到过哪些通过橡皮筋带动的玩具?b.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动力装置的原理,并简要介绍其构造。
2. 理论讲解(15分钟)a. 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向学生介绍天驰橡皮筋动力飞机的原理和一些关键性的概念。
b. 教师解释飞机模型制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3. 实践操作(60分钟)a.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约为4-5人。
b. 材料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制作材料,包括橡皮筋、木片、推进器、塑料桶等。
c. 制作过程:教师详细解释制作步骤,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天驰橡皮筋动力飞机。
d. 师生互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经验。
e. 制作完成: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简单的测试和调试。
4. 测试和比赛(30分钟)a. 学生将制作好的天驰橡皮筋动力飞机进行测试和比赛。
b. 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并观察每架飞机的运行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哪种设计更为稳定,哪种设计更为飞行距离远。
c. 学生给出自己设计的飞机的优点和改进的建议。
5. 总结反思(15分钟)a. 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学习到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制作飞机的过程有什么困难?你觉得对这个装置还有什么未解决的问题?b.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
关于小学科学拓展课的探索——与教材承接案例之《磁铁游戏》
关于小学科学拓展课的探索——与教材承接案例之《磁铁游戏》金绵绵【摘要】当下小学科学拓展课抑或是选修课、社团课往往与教材脱节,而科学课又面临课时紧张,科学教材内容又面临“溢出”状况,本文展示了一节拓展课与教材拓展内容一个整合承接案例。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拓展课选修课社团课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设拓展课、选修课、社团课。
我们学校也开设了科学拓展课,关于这个拓展课怎么上是当下很多科学老师面临的难题,我对此也开始了一系列探索,我想拓展课除了上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小实验以外,是否可以跟我们的教材进行衔接。
我所处的浙江省用的是教科版教材,小学科学课以分组实验为主,每课时的内容都有一个拓展部分,每节课上午孩子们都意犹未尽,还想继续研究,可是课堂时间有限。
那么除了让他们回去做家庭实验这种方法,是否还可以将一些拓展内容引申到选修课或者拓展课上来研究。
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
本课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拓展课,在学生学习过教材第一单元《磁铁》后,知道了磁铁不能吸引木、塑料、纸等材料做的物品,能吸引铁、钴、镍等材料做的物品,经过课后作业反馈发现,对于铜、锌等其他金属材料能否被吸引他们还是模棱两可。
关键在于他们对金属材料不够理解,经常讲金属与铁混为一谈,因此本课我特地引入了金属的介绍,并搜集了更多由不同种类金属做成的材料用来做对比实验。
并创设了一个“贪吃蛇”游戏的情境,寓科学活动于游戏之中,将科学概念童化。
另外关于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我采用让学生数隔着多少“格子”吸引铁这种具体量化的方式让他们体会磁铁隔着一定的距离吸铁。
以下是教学设计过程:一.磁铁能吸铁(一)认识物品1、师: 我们桌上摆着一些物品,这些物品你们认识吗?你认识哪些?师: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大部分学生都认识,但锡纸、铝环、钩码、导线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的。
)(二)猜想1、师:接下来我们利用这些物品来做个好玩的游戏,这个游戏的主角是谁呢?(pp师出示由卡通蛇包着的磁铁)师:它叫贪吃蛇,它特别贪吃,它又在寻找食物了,(师实物投影示范,引导学生照着图纸一格一格慢慢“走”,将它“爱吃”的放入一个盒子,“不爱吃”的放入另一个盒子。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天狗吃月亮》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天狗吃月亮》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天狗吃月亮: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引言:科学是一门充满趣味和探索性质的学科,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的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设计一个有趣而教育性的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天狗吃月亮》这个科学知识点。
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天狗吃月亮》这个科学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2.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天狗吃月亮的故事或视频资料2. 白纸、铅笔和彩色笔3. 磁铁4. 小型球体(可以使用小球状的磁性物质代替)5. 一些纸片或铅笔碎屑6. 零食和饮料(可选)三、活动步骤:1. 激发学生兴趣(约10分钟)首先,引入天狗吃月亮的故事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个现象的好奇心。
可以用简单的词语向学生描述这个现象:为什么天狗会吃月亮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2. 观察和实验(约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一份白纸、铅笔和彩色笔。
每个小组首先应该利用磁铁和小球体展示天狗吃月亮现象。
由组员互相合作,用彩色笔画出天狗的形象,再用小型球体代表月亮。
然后,引导学生描述和解释这个现象,并鼓励他们从观察中思考:为什么天狗吃月亮时月亮会变暗?为什么天狗吃月亮时月亮会变成弯月?3. 探索和讨论(约25分钟)每个小组拿到一些纸片或碎屑,让他们用这些纸片或碎屑围成一个圆形,并模拟天狗吃月亮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中,为什么月亮在天狗吃的时候会变暗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鼓励他们尝试自己提出解释。
引导的问题考虑一些因素,例如光的传播和磁场的影响。
4. 结论和总结(约15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讨论他们找出的解释。
对于各组提出的解释,引导全班讨论、总结和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学科知识如物理和天文学方面的内容,深入解释《天狗吃月亮》的原理。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生物切片》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
小学科学托管课程:《生物切片》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下册课后托管服务拓展课程生物切片是小学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校课堂中通常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而托管课程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
本文将为六年级学生设计一堂托管课程,通过生物切片的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生物切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生物切片;3. 了解生物切片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二、课程内容1. 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生物切片的一些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生物切片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生物切片的过程。
首先,提供一块新鲜的植物叶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
然后,介绍生物切片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切片前的准备工作、切片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最后,学生们将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生物切片的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要耐心指导学生操作切片刀的使用方法和切割角度,确保切片的质量。
3. 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在切片实践后,将观察切片的细胞结构。
在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显微镜。
老师将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演示。
然后,学生们将亲自操作显微镜来观察自己的切片。
在操作中,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指导他们正确调节镜头,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4. 切片应用和展示:介绍生物切片在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如细胞观察、疾病诊断等。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切片的应用,组织一次展示活动,学生可以自行制作切片,然后将自己的切片进行展示。
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让家长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在科学方面的学习成果。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切片实践和显微镜观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生物切片的原理、方法及观察技巧。
2. 合作学习法:在切片制作和展示环节,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拓展性探究实验案例(一)
观察暗盒中物体记录单
1.有光照射在暗盒中时,我们怎么就能看见暗盒中的物体了?我们的解释:
2.有光照射在暗盒中时,用透明材料挡住观察孔能看见暗盒中物体吗?;用
不透材料挡住观察孔能看见暗盒中的物体吗?;说明了什么?
不同颜色光源照射物体观察记录单
小学科学拓展性探究实验案例
活动
放松胶头后滴注内麻吸入了 ①使用滞管时
管口在下 不能伸人受泡容器 按忤1
”的方法正确使用酒精打
外烙
内轴和珀心-二
R ;港管口
③泊管用
将滴管移出溶剂瓶. 缓慢地向试管内滴人 重复练习以I.动作.
1。
滴液体口
直到熟纳为止
-部分液体 I 支空试管、 揩滴管竖立
5 溺精灯点燃与蝠灭的 正确和错误的方法 爱于见.火焰口[分为川、
始
SJ1-27 小木 在焰心加热
仃细观察泗精•灯的火焰 图1-26所不
注意 头在
上, 轻压滴滴的胶头,并将滴管「I 伸人试剂瓶的液体
后应立即冲洗,未舞洗涤的滴 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圉1一海 酒精灯的火焰
一、酒精灯的使用◎
右上:科学实睑武器在-定条件下才能迫•行一例如E .仃些化学物质在常温 F 反应缓慢,甚至不能反应。
为他反应加快或促使其反应,需要对反应物加 迎泗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用滴管吸取溶液或压放溶液 时.为什么要轻压或缓压胶头, 不能用力过猛?
3.将1根小木棒放到酒精灯焰心位置约3秒钟,如图】-27,然后迅速中 出.观察小木林的颜色变化r 并耨所观察到的现象2聚在卜表中一
4一比较小木棒在酒精一灯火焰的不同部位加热时的现象,判断火焰:三部分 温度的高低
适用年级 六(下)
拓展实验名称 常见实验操作
需实验材料
滴管、试管、酒精灯、火柴等
科学原理(目标)
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会使用一些仪器进行相关的操作,如物品加热、
取用少量溶液等。
只有按规范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才能保证实验安全。
二、放大镜的使用口
在观察一些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常借助了放大镜.
L -只手空放大镜.号-只手拿•支铅笔,网在放大镜前方.前后移动放大镜或铅笔,以获得大而清麻的图像。
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可
以同时移葫你的头部和放大镜. 以获得
大而清晰的图像。
图1-22放大镜
2.再用放大镜观察指甲、头发、直尺上的刻度和教科书中的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