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摘要: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建筑物的竖向承载体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的一种结构体系。
由于剪力墙数量很多,导致结构的基本周期短,地震作用大,而且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浪费。
文章主要对抗震设计特征周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震影响系数;设计特征周期;剪力墙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实践, 采取了一种墙肢截面高度较小的短肢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结构所受水平地震作用可按“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其公式分别为:(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式中,Geq、Cj、Xji、Gi均为结构自身静力或动力特性,与建设场地无关;而α1和αj则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除受结构自身特性影响外,还受建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阻尼比的影响。
1影响分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5.1.4条:“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1)“抗震设防烈度”对应“抗规”表 5.1.4-1选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σmax);(2)“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对应表2(“抗规”表5.1.4-2)选取设计特征周期(Tg),个别地区有特殊规定时除外,如广东,虽为Ⅳ类场地、第一组设计地震分组,但其设计特征周期取值Tg=019s,大于国家规范的0165s;表1特征周期值s(3)“结构自振周期(T)”根据结构实际等效质量及刚度分布确定;(4)“建筑结构阻尼比(ξ)”除有专门规定外,通常取值0.05。
由上述四个参数(σmax、Tg、T、ξ),结合图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规”图5.1.5)即可确定“特定场地”、“特定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并根据公式(1)、公式(2)求取结构所受地震作用值Fek或Fji。
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
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其在地震中的性能备受关注。
剪力墙作为承受横向地震力的主要构件,在地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进行深入探讨。
一、剪力墙的构造特点剪力墙是一种由纵向钢筋和混凝土构成的墙体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水平地震作用。
其构造特点包括墙体的垂直布置、较高的纵横向刚度和一定的变形能力等。
这些特点使剪力墙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二、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原则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合理布置剪力墙、确保剪力墙的刚度和强度、避免墙体出现破坏集中、提高结构的延性等。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有效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三、剪力墙在地震中的受力特点剪力墙在地震中主要承受剪力和弯矩作用,其受力特点复杂多样。
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的应力分布呈现出非线性变化,局部应力集中的情况较为严重。
因此,剪力墙的受力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起着重要影响。
四、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评价对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评价是确保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形态、能量耗散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科学地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五、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改进措施为提高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可以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如增加墙体局部钢筋配筋、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加强节点连接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从而增强其抗震性能。
六、剪力墙在地震设计中的应用剪力墙作为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在地震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构造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只有充分了解剪力墙的受力机理、抗震设计原则和改进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
愿本文对您对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有所启发。
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
、
关于 地震 和震 害 的相 关认 识
2 0 0 8 年, 中国汶川 发生 8 . 呶 地震, 据 不完全 统计 , 约有 七万 人在此 次地 震
中丧生 。 2 0 0 9 年, 印度 尼西 亚发 生7 . 9 级 地震 , 约 造成 五千 多人 死亡 。 2 0 1 0 年, 海 地 发生 7 . 3 级 地震 , 在 此次 地震 中约 有十 万多 人失 去生 命 , 2 0 1 1 年, 日本福 岛发 生地 震 同时引 发海啸 , 导致福 岛核 电站泄 漏 , 曾经一度 引起 我国的海 洋危机 , 共 造 成一 万五 千多 人死 亡 。 一 次 次的大 型地 震都 牵动着 整个 世界 的心 , 也让 地震 成 为 我们每 个人 都不再 陌 生的话 题 。 究竟 地震 是怎 么形成 的 , 其震 害又 主有 什 么呢? 下 面就让 笔 者详 细 的介 绍一 下 。 地震, 英 文名 为E a r t h q u a k e , 也 叫做地 震动 或 地动 , 是 由于地 壳运 动造 成
科 学论 坛
I ■
场 地 地 质条 件 对地 震 震 害 效 应 的影 响 分 析
周福 彩
( 广 东省 工 程 防震研 究 院 阳江 分 院 广东 阳江 5 2 9 5 0 0 )
[ 摘 要] 每 一 次的 地震 带 给人 类 的打击 都 是致 命性 的 , 毁 灭性 的。 2 0 0 8 年 汶 川地 震 的发 生 , 给 我们 敲 响了警 钟 , 必 须要 加 大对 地震 等地 质 灾 害的 监测 , 提 高 地震 的预 防措 施 。 本 文 在参考相 关 文献 的基础上 , 首先对 地震及 其震 害进行 了分 析 , 然后分 析 了影响地 震震 害的 主要的 几种场 地地 质条件 , 最 后具体 分析 了地 形地 貌、 活 动 断层 以及 覆盖 土层 等地 质条 件对 地震震 害效应 的 影响 。 [ 关键 词] 地 形地 貌 活动 断层 覆盖 土层 地震 震 害 中图分 类号 : P 3 1 5 . 9 文 献标识 码 : A
剪力墙设计中的地震作用分析与结构优化方法
剪力墙设计中的地震作用分析与结构优化方法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被广泛用于抗震设计中。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性非常大。
因此,在剪力墙的设计中,地震作用的分析与结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在剪力墙设计中进行地震作用分析与结构优化的常用方法。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对建筑物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介绍剪力墙的设计原理和常用的结构形式。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地震作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最后,我们将介绍剪力墙结构优化的方法,包括减震设计和剪力墙布置优化。
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震是指地壳中发生的振动现象。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质条件有关。
地震会对建筑物造成直接的破坏,包括结构的偏移、裂缝和倒塌等。
同时,地震还会引起地震波传播,通过与建筑物相互作用,导致结构的振动加剧,进一步加大了破坏的风险。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震引起的地震波瞬态荷载是建筑物在最短时间内承受的最大荷载,往往是导致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会导致建筑物的变形,进一步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震还可能引起建筑物的共振现象,使振动加剧,增加了破坏的风险。
剪力墙的设计原理和常用的结构形式剪力墙是一种能够承受水平荷载并将其转化为垂直荷载的结构元件。
它由钢筋混凝土墙体和剪力墙带组成,可以有效地抵抗地震荷载。
剪力墙广泛应用于大型建筑物和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
剪力墙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墙体的刚性和抗震性能来分担和传递地震荷载。
墙体的刚性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使建筑物的振动不致过大。
同时,剪力墙还可以通过墙带的作用来减小地震引起的结构变形,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在剪力墙的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平面剪力墙、框剪组合结构和塔楼式结构等。
这些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地震作用的分析方法在剪力墙设计中,地震作用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摘要: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建筑物的竖向承载体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的一种结构体系。
由于剪力墙数量很多,导致结构的基本周期短,地震作用大,而且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浪费。
文章主要对抗震设计特征周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震影响系数;设计特征周期;剪力墙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剪力墙结构在住宅建设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 设计人员结合工程实践, 采取了一种墙肢截面高度较小的短肢剪力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结构所受水平地震作用可按“底部剪力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计算,其公式分别为:(1)底部剪力法:(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式中,Geq、Cj、Xji、Gi均为结构自身静力或动力特性,与建设场地无关;而α1和αj则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除受结构自身特性影响外,还受建设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以及阻尼比的影响。
1影响分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5.1.4条:“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1)“抗震设防烈度”对应“抗规”表 5.1.4-1选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σmax);(2)“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对应表2(“抗规”表5.1.4-2)选取设计特征周期(Tg),个别地区有特殊规定时除外,如广东,虽为Ⅳ类场地、第一组设计地震分组,但其设计特征周期取值Tg=019s,大于国家规范的0165s;表1特征周期值s(3)“结构自振周期(T)”根据结构实际等效质量及刚度分布确定;(4)“建筑结构阻尼比(ξ)”除有专门规定外,通常取值0.05。
由上述四个参数(σmax、Tg、T、ξ),结合图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抗规”图5.1.5)即可确定“特定场地”、“特定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α),并根据公式(1)、公式(2)求取结构所受地震作用值Fek或Fji。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动。
从表 2 中数据可以看出,高层结构第一阶振型周期为 0.54 s,对于高阶振型,其周期更小。实际设
计中,应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避免产生共振。
4 动力计算分析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各构件都会受到剪力作用,且各结构层层间剪力有所差异。依据有限 元计算结果,在 8 度多遇地震下,按时程分析法,高层结构基底剪力时程曲线如图 5 所示,其基底剪力 最大值为 8380 kN 。
0.6×0.8
C30
剪力墙
0.2
C30
次梁
0.3×0.5
C30
楼面板
0.2
C25
由于地处天津市河北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整个结构体系成中心对称,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 特征周期为 0.4 s,初见地下水位为 3~4 m。
框架-剪力墙为主要结构受力体系,内部隔墙采用混凝土砌块,考虑到内部砌体为脆性结构,为简 化计算,不考虑其对抗震能力的贡献作用。
按下式计算:
1
Tg T
max
(2)
式中, 为衰减指数,可取0.9 ;为阻尼调整系数,可取1;max为水平地震系数最大值 ,8 度震区
可取 0.24,则:
1
建筑场地类别对抗震设计影响的探讨
建筑场地类别对抗震设计影响的探讨摘要:建筑抗震场地类别的评价划分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要内容,由场地岩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关系着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和地震作用力,对抗震设防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场地平整导致场地覆盖层厚度及性质发生改变时,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应对场地类别进行修正后采用。
关键词:场地类别;覆盖层;设防;修正1、前言建筑抗震设计理论及规范中,用建筑场地类别指标确定设计特征周期,并根据设计特征周期和结构自振周期对应关系,计算得出地震影响系数和地震作用力。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现状工程场坪并非建成后的场坪,往往需要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平整,包括开挖山丘或填埋沟壑,以达到设计所需的场坪条件。
由于场坪的平整或对地基土的技术处理,场地的覆盖层厚度或性质发生了变化,抗震建筑场地类别也发生了变化,设计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及地震作用力均随之改变。
2、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建筑抗震场地类别通常采用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综合评定划分。
覆盖层作为评价场地类别的因素之一,一般指覆盖在基岩之上各种成因的松散堆积、沉积物,如砂卵砾石层、黏性土层、人工填筑土体等,可采用剪切波速法实测其厚度及深度。
场地内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是指剪切波在有限土层范围内竖向传播的等效速度,有限土层深度一般为覆盖层深度且不大于20m。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将场地类别分为I、II、III、IV共4大类,其中I类分为I0、I1两个亚类。
一般地,场地类别等级越高,表明场地覆盖层厚度越大,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值越小,场地的整体土质越软弱,地基条件越差。
当拟建场地为山丘或沟谷地,因建筑需要对场坪进行平整,平整之后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将发生变化,由此将引起场地类别的改变。
为更深入研究,本文以两个特殊的地段作案例分析探讨。
某工程建筑地段一,自上而下分布有①~⑦层土岩层,土层的总体趋势为上软下硬,下部为硬质岩石,各层厚度和剪切波速详见表1;而某工程地段二地层岩性与地段一类似,区别于土层顺序倒置,总体趋势为上硬下软,下部为硬质岩石,各层厚度和剪切波速详见表3。
建筑场地条件变化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建筑场地条件变化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作者:秦川来源:《居业》2015年第13期[摘要]人类活动对场地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填挖方均可能改变土层液化性及场地类别,应该根据现状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和相关抗震计算。
[关键词]场地土层抗震性;场地类别;影响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8-0151-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空间范围的扩大.建筑从城区向郊区发展,原来的废弃荒地逐渐变为建筑用地;另外,开山填海等造地运动不断改变自然条件,使得勘察对场地抗震性能的评价差异很大。
从以上定义看.场地范围并不十分确切,可大可小,场地土也未明确成因年代地面算起,未明确是自然地面还是人工活动后的现地面。
1.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内容1.1地段类别的划分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将场地区分为有利、不利、危险和一般场地。
1.2场地类别的划分根据地层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将场地划分为I,H,皿,Ⅳ类,在计算地层等效剪切波速时,计算深度取留盖层厚度和20 m两者中的较小值。
1.3特征周期根据国家抗震设防区划图确定的场地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结合场地类别可确定场地持征周期,该指标用于结构抗震计算。
1.4土体液化判别对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应进行液化判别。
液化判别先根据地质年代、粉土瓢粒含量、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以及地下水位埋深进行初判,初判认为有可能液化,需要进一步判别时,采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浅基础15 m、深基础20 m范围的液化等级判别。
2.场地条件变化对其抗震性的影响2.1场地填土对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工程场地为例,其土层性质自上而下为以下几类。
杂填土:成分复杂,以默性土为主,松散,湿,最大厚度为1.5 m;粉质就土:灰黑一灰黄色,可塑,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揭露厚度0.6~1.8m;淤泥质粉质就土:灰黑灰绿色,软塑,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无摇震反应,揭露厚度0.6~3.0 m粉细砂:灰绿色,饱和,松散稍密状态。
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地震动力响应控制的数值分析
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地震动力响应控制的数值分析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和提高其抗震能力,人们在建筑结构中引入了各种抗震设备和措施。
其中,剪力墙作为一种常见的抗震构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本文将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地震动力响应控制的问题进行研究。
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剪力墙是一种垂直于地震方向的墙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受剪力和弯矩的作用。
它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构成,具有较好的抗拉、抗剪和抗弯性能。
剪力墙通过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小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性影响。
然而,剪力墙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进行详细的数值分析。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是研究剪力墙地震动力响应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进行数值模拟前,需要构建合适的建筑结构模型,并确定合适的材料模型和荷载条件。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有限元法和离散元法。
有限元法有限元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值模拟方法,广泛应用于结构力学和地震工程领域。
该方法通过将建筑结构划分为有限个小单元,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有限元方程组,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在剪力墙的数值分析中,有限元法可以考虑不同材料的非线性性质,精确模拟剪力墙的地震响应。
离散元法离散元法是一种适用于颗粒介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粒子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在剪力墙的数值分析中,离散元法可以考虑剪力墙内部材料的互相作用,分析剪力墙的位移、变形和破坏过程。
数值分析步骤进行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地震动力响应控制的数值分析,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建立建筑结构模型: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有限元软件或离散元软件建立建筑结构模型。
2.确定材料模型:确定剪力墙和其他构件的材料参数和本构关系。
3.设定地震荷载:选择合适的地震波,根据地震设计规范确定地震荷载。
4.进行动力分析:使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动力分析,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
5.分析结果与评估:分析分析结果,评估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并进行必要的结构设计和优化。
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
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作者:周福彩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7期[摘要]每一次的地震带给人类的打击都是致命性的,毁灭性的。
2008年汶川地震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要加大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监测,提高地震的预防措施。
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地震及其震害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影响地震震害的主要的几种场地地质条件,最后具体分析了地形地貌、活动断层以及覆盖土层等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地形地貌活动断层覆盖土层地震震害中图分类号:P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36-01一直以来,地震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其破坏性和危害性备受专家和学者们的关注。
他们致力于研究地震前期的征兆,努力的为地震做出预报。
但是,由于地震的发生仅在一瞬间,其前期征兆也不是很明显,并且地震在发生的时候很可能会引发泥石流、海啸、滑坡等其他的地质灾害。
因此,加大对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影响的研究,有利于确保地震带来的生命安全和降低人类的财产损失。
一、关于地震和震害的相关认识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七万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
2009年,印度尼西亚发生7.9级地震,约造成五千多人死亡。
2010年,海地发生7.3级地震,在此次地震中约有十万多人失去生命,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地震同时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曾经一度引起我国的海洋危机,共造成一万五千多人死亡。
一次次的大型地震都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心,也让地震成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再陌生的话题。
究竟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其震害又主有什么呢?下面就让笔者详细的介绍一下。
地震,英文名为Earthquake,也叫做地震动或地动,是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地球表层的极速震动,从而产生了地震波。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一种自然的地质现象。
对于地震,我们应当科学的认识,地震并不是非常可怕的,全球每年会发生数以万计的地震,只不过是有的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或震级比较小,人类是几乎感觉不到的。
剪力墙在地震中的作用
剪力墙在地震中的作用剪力墙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承重墙体,其在地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地震发生时,剪力墙能够有效地承担水平地震力,保护建筑结构不受严重破坏。
本文将就剪力墙在地震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剪力墙的结构特点剪力墙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墙体,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剪力墙通常设置在建筑结构的主体部位,如核心区域或横向墙体,以减少结构变形和受力集中的情况。
剪力墙的厚度、配筋和连接方式均经过精确计算,以确保其在地震中能够发挥最佳的作用。
2. 地震中的作用机理地震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其造成的水平地震力是建筑结构受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剪力墙作为一种承重墙体,在地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承担水平地震力剪力墙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地震时建筑结构所受的水平地震力。
由于其较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剪力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传递地震力,减少结构的振动幅度,从而保护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2. 控制结构变形剪力墙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变形。
通过剪力墙的约束作用,可以减少结构在地震中的位移和变形,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减少结构的损坏程度。
2.3. 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剪力墙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通过加强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剪力墙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在地震中所受的影响,降低结构的破坏风险,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3. 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在剪力墙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3.1. 合理设置剪力墙位置剪力墙应该合理设置在建筑结构的关键位置,如主体结构的核心区域和横向墙体。
通过精确计算和分析,确定剪力墙的布置方案,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承担地震力。
3.2. 优化剪力墙结构在设计剪力墙的结构时,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
包括剪力墙的厚度、类型、配筋等参数,以确保其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3.3.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剪力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控制施工质量。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论文 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详解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科目:工程地质分析原理教师:姓名:学号: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类别:专业上课时间:考生成绩:阅卷评语:阅卷教师(签名)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效应的影响分析姓名:田麒琳学号:摘要:本文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类陈述,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综述,阐明了场地地质条件对地震震害的影响,介绍了在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地震场地影响的途径。
综述相关文献对地震动参数的影响的研究分析,诸如相关的经验系数和经验公式等。
最后得出了选址和灾害防治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场地地质条件地震震害地震动参数1.绪论地震是各种自然灾害之元凶。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中间区域,西部与西南部则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所经过的地段,地壳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几乎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历史上都遭受过6级或者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
地震给人们带来巨大灾害和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因此,许多国家对地震预报都给予了很大的重视。
但是,人们也注意到,即使是成功地预报地震,地震灾害仍然会发生,若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抗震设防,就能抗御地震的袭击,避免在大地震时,出现结构毁坏,从而减轻地震灾害并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国内外地震现场调查表明,场地条件对震害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要使工程建设真正达到减轻地震灾害之目的,选择有利的建筑场地,乃是一项根本性的减灾措施。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较早开展场地条件对震害影响研究的学者是美国人Wood。
他对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震中区附近的震害做了详细现场调查[1]1.1 国内研究现状60年代周锡元对这一领域的工作作了较全面的总结。
文献[2]是相对早期的系统阐述场地条件与地震的文章。
在对已发生的震区作调查时,使用“烈度”这个概念尽管比较方便,可是在研究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时,只考虑“烈度”这个笼统的概念是不够的,因为这里更重要的还在于弄清场地对震害影响的原因[2]。
地震场地效应及其对结构抗震的影响研究
地震场地效应及其对结构抗震的影响研究地震场地效应是指地震波在遇到地形和土层等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干扰等现象,导致地震波在不同地方的幅值与频率响应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本文将从地震场地效应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工程应用及研究展望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对地震场地效应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地震波传播和场地效应的数值模拟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工程设计和震源机制分析等方面。
基于地震波传播和场地效应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已经提出了很多防护措施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主要采用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以及谱元法等数值模拟方法。
这些方法在研究地震场地效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上,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同时,数值模拟可以大大减少研究成本和实验难度,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影响因素地形和地质条件是影响地震场地效应的主要因素。
山区、丘陵地区和海滨地区受到的地震场地效应比较大,而平原地区的地震场地效应影响较小。
地质条件包括土层的性质、厚度、层序和空间变化等,土层的厚度和分布越复杂,土层传播的影响就越明显。
此外,土壤的孔隙水对地震波传播也有很大影响。
地震波本身也是影响地震场地效应的因素之一,它们的频率和振幅等特性也会影响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同时,地震波的震源机制、入射角度和发生地点等都会对地震场地效应造成一定影响。
三、工程应用地震场地效应对结构抗震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结构动力响应和响应谱上。
考虑到场地特性对建筑物地震响应的影响,设计师应当进行细致地分析和计算,以确定最优的结构形式和参数。
另外,研究地震场地效应也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的建筑抗震规范和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四、研究展望尽管地震场地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例如,地震波在复杂场地中的传播特性、地震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地震场地效应与结构响应之间的关系等。
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动态预测与设计参数研究
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动态预测与设计参数研究概述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建筑物及其结构带来巨大破坏和生命危险。
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地震动态预测和设计参数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地震抗性能。
本文将探讨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动态预测方法和设计参数的研究。
地震动态预测地震动态预测是指通过对地震波的发展和传播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预测地震产生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各个阶段的动态特征。
地震动态预测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供合理的设计参数和安全性能评估。
地震波的特征地震波是指地震时地壳中传播的能量波,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指波动方向沿着传播方向,横波是指波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地震波具有振幅、周期和频率等特征,可以通过地震记录来进行分析。
地震动力学分析方法地震动力学分析是通过对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揭示结构响应特征和动态特性。
常见的地震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时程分析、谱分析、模态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可以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动态反应。
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参数研究剪力墙是一种在建筑物中具有强大抗震能力的结构形式,其设计参数的研究对于确保结构的地震安全性至关重要。
剪力墙的设计参数剪力墙的设计参数包括墙的单元刚度、墙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墙体的配筋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不同的地震活动、设计要求和结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
剪力墙的地震力分析在剪力墙结构中,地震力是通过墙体进行传递和承担的。
因此,对剪力墙的地震力进行准确的分析非常重要。
地震力分析的方法包括等效静力法、动力弹塑性分析法等,可以得到准确的地震力数据。
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评估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是判断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抗震性能评估指标包括位移角、剪力变形比等。
通过对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结构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结构稳定性分析
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结构稳定性分析引言剪力墙是一种常用于抗震设计的结构形式,它能够有效地承受地震力,保护建筑物免受破坏。
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的动力响应与结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讨论。
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剪力墙是由混凝土或钢材构成的承重墙体,主要通过其对剪力的抵抗来承受地震力。
剪力墙可以分为框架剪力墙和核心筒剪力墙两种类型。
框架剪力墙主要由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组合而成,核心筒剪力墙则是由厚实的墙体构成。
剪力墙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地震力引导到剪力墙上,使墙体产生抗剪力。
墙体的柱效应可以保证地震力在墙体内部的传递路径,从而减小结构的位移。
同时,墙体的抗弯刚度也能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
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主要通过动力时间历程分析、地震反应谱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动力时间历程分析动力时间历程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过输入合适的地震波记录,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响应。
这种分析方法能够考虑到地震波的实际特点,准确地分析结构的动力响应。
地震反应谱分析地震反应谱分析是一种基于地震反应谱理论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输入地震反应谱曲线,对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评估。
地震反应谱分析能够简化计算过程,提供结构的重要动力响应参数。
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通过将结构划分为有限个小元素,并对每个小元素进行力学分析,进而计算整个结构的响应。
有限元分析可以考虑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提供较为准确的动力响应结果。
结构稳定性分析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
剪力墙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抗侧刚度和抗倾覆稳定性。
抗侧刚度剪力墙的抗侧刚度是指它对抗侧力的能力。
抗侧刚度取决于剪力墙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
一般来说,剪力墙的截面越大,抗侧刚度越高。
对于框架剪力墙,还需要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结构的协同工作。
抗倾覆稳定性剪力墙的抗倾覆稳定性是指它在地震作用下抗倾覆的能力。
抗震设计中的关键因素
抗震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抗震设计成为了建筑工程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抗震设计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并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在抗震设计中,有多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一、场地选择场地的选择是抗震设计的首要环节。
一个合适的场地能够显著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首先,要避免选择在地震断层附近、河岸陡坡、古河道、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设建筑物。
这些地段在地震时容易发生地面变形、滑坡、液化等地质灾害,从而加剧建筑物的破坏。
其次,要对场地的土壤类型和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特性不同。
例如,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容易发生液化现象,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建筑物倾斜或下沉。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场地的土壤特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如加强地基处理、采用桩基础等。
此外,场地的地形地貌也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和放大效应。
在山谷、盆地等地形较为封闭的区域,地震波容易聚集和放大,增加建筑物的地震响应。
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建设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抗震设计。
二、结构体系的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抗震性能上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高度、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弱,适用于多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但空间布置不够灵活,适用于高层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在中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
筒体结构则具有更强的抗侧力能力,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在选择结构体系时,要确保结构具有明确的传力路径和合理的刚度分布。
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摘要: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分析方法。
文章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提供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通过三个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高度的典型剪力墙结构工程案例,分析不同设计地震分组、不同场地类别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异,研究场地特征对地震设计反应谱和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场地特征;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1 概述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分析方法。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式给出了地震设计反应谱。
[2]相同地震烈度、相同场地条件时,影响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因素有很多,如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等抗规》考虑地震作用时,以地震烈度为基础,通过场地特征周期Tg 反映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对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场地土软硬程度和覆盖层厚度的影响。
影响。
[3]其中,设计地震分组区分震源远近,场地类别体现文章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通过三个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高度的典型剪力墙结构工程案例,研究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对地震设计反应谱和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2工程案例工程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6度(0.05g)区,剪力墙结构,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rn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0.4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4,地上11 层、地下1层,建筑平面长度21.2m、宽度12.6m,结构高度31.9m,第一、第二阶周期分别为 1.229s、1.160s。
工程二位于福建省福州市,7度(0.10g)区,剪力墙结构,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rn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0.5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地上18层、地下1 层,建筑平面长度35.9m、宽度20.6m,结构高度52.4m ,第一、第二阶周期分别为 1.791s、1.628s。
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
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剪力墙作为一种常见的结构抗震体系,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
它通过墙体和配筋的相互作用来吸收地震力,保护建筑结构免受地震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剪力墙在地震中的性能,并分析其设计和施工要点。
1. 剪力墙的基本原理剪力墙是以墙体作为承载结构,通过墙体的抗剪承载能力来抵抗地震力。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墙体的刚性和强度来承受和分散地震力,使其不会产生破坏性的位移。
2. 剪力墙的设计要点剪力墙的设计要点包括墙体布置、墙体厚度、墙体配筋和墙体节点的设计等。
(1)墙体布置:剪力墙的布置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形状和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
一般来说,剪力墙应尽可能在结构体系的外缘或对称位置设置,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刚度。
(2)墙体厚度:剪力墙的厚度应根据相应的设计规范和地震设计参数确定,确保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抵抗地震力。
同时,在考虑剪力墙的厚度时,要兼顾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和布置要求。
(3)墙体配筋:墙体的配筋要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根据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设置相应的抗震钢筋。
在配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墙体受弯和剪力的耦合效应,确保墙体在地震中的整体性能。
(4)墙体节点设计:墙体节点作为剪力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严苛。
在节点设计中,要确保节点的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同时避免出现剪切破坏和脆性破坏。
3. 剪力墙的施工要点剪力墙的施工要点包括基础施工、墙体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和墙体加固等。
(1)基础施工:剪力墙的基础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基础施工中,要保证基础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以及基础与墙体连接的牢固性。
(2)墙体模板安装:墙体模板的安装要求严格,确保墙体的几何尺寸和平整度。
模板的安装要注意板材的质量和支撑的稳定性,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墙体变形或错位。
(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要保证密实性和一致性。
在墙体浇筑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孔洞等质量问题,确保墙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分析方法。
文章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提供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通过三个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高度的典型剪力墙结构工程案例,分析不同设计地震分组、不同场地类别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异,研究场地特征对地震设计反应谱和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标签: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场地特征;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
1 概述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分析方法。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式给出了地震设计反应谱。
[2]相同地震烈度、相同场地条件时,影响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因素有很多,如震源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远近等。
《抗规》考虑地震作用时,以地震烈度为基础,通过场地特征周期Tg反映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对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影响。
[3]其中,设计地震分组区分震源远近,场地类别体现场地土软硬程度和覆盖层厚度的影响。
文章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通过三个不同场地条件、不同高度的典型剪力墙结构工程案例,研究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对地震设计反应谱和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2 工程案例
工程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6度(0.05g)区,剪力墙结构,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Ⅲ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0.4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4,地上11层、地下1层,建筑平面长度21.2m、宽度12.6m,结构高度31.9m,第一、第二阶周期分别为1.229s、1.160s。
工程二位于福建省福州市,7度(0.10g)區,剪力墙结构,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Ⅲ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0.5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地上18层、地下1层,建筑平面长度35.9m、宽度20.6m,结构高度52.4m,第一、第二阶周期分别为1.791s、1.628s。
工程三位于安徽省阜阳市,7度(0.10g)区,剪力墙结构,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Ⅲ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0.4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地上34层、地下1层,建筑平面长度33.5m、宽度16.4m,结构高度98.6m,第一、第二阶周期分别为3.085s、2.905s。
3 场地特征对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影响
《抗规》以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形式给出了地震设计反应谱,通过场地特征周期Tg反映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对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影响,不同的场地特征周期Tg对应不同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以工程一为例,多遇地震时,结构阻尼比?啄取5%,不同设计地震分组、不同场地类别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如图1所示。
图1中T1、T2对应工程一的第一、第二阶周期。
由图2可知,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对应的场地特征周期Tg越大,地震影响系数?琢值越大,且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受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要小于受场地类别的影响。
场地特征对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速度控制段,对位移控制段影响较小,对加速度控制段则没有影响。
以工程一为例,第一、第二阶周期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速度控制段,不同设计地震分组对?琢值影响的变化幅度均匀,约15~20%,不同场地类别对?琢值影响的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约25~40%。
4 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根据SATWE的计算结果,不同设计地震分组、不同场地类别时,三个工程案例的X向结构地震响应如表2、表3所示,X向结构层间位移角曲线如图3、图4所示。
工程一的结构基本周期较短,不同设计地震分组、不同场地类别时,结构基本周期均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速度控制段。
由表1可知,设计地震分组每提高一级,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约20%;Ⅰ1、Ⅱ、Ⅲ类场地时,场地类别每提高一级,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约20%,Ⅳ类场地时,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约40%。
由图2可知,不同设计地震分组及Ⅰ1、Ⅱ、Ⅲ类场地时,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均匀,Ⅳ类场地时,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增大较多。
工程二的结构基本周期较短,不同设计地震分组及Ⅱ、Ⅲ、Ⅳ类场地时,结构基本周期均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速度控制段,Ⅰ1类场地时,结构基本周期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位移控制段。
由表2可知,设计地震分组每提高一级,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约15%;不同场地类别时,结构地震响应的变化幅度差异较大,Ⅱ类场地较Ⅰ1类场地提高约10%,Ⅲ类场地较Ⅱ类场地提高约20%,Ⅳ类场地较Ⅲ类场地提高约30%。
由图3可知,不同设计地震分组时,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均匀,Ⅰ1、Ⅱ类场地时,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较小,Ⅲ、Ⅳ类场地时,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增大较多。
工程三的结构基本周期较长,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及Ⅳ类场地时,结构基本周期均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速度控制段,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第二组及Ⅰ1、Ⅱ、Ⅲ类场地时,结构基本周期均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位移控制段。
由表3可知,不同设计地震分组时,结构地震响应的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第二组较第一组提高约5%,第三组较第二组提高约15%;Ⅰ1、Ⅱ、Ⅲ类场地时,场地类别每提高一级,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约5%,Ⅳ类场地时,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约20%。
由图4可知,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第二组及Ⅰ1、Ⅱ、Ⅲ类场地时,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均匀且幅度较小,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及Ⅳ类场地时,层
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增大较多。
综上所述,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层间位移角曲线均有较大影响,且场地类别的影响要大于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
当结构基本周期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速度控制段时,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影响较大,结构地震响应、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均匀,Ⅳ类场地时,由于场地特征周期Tg提高较多,结构地震响应、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增大较多。
随着建筑高度增加、结构周期延长,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逐渐减小。
当结构基本周期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位移控制段时,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影响较小,结构地震响应、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幅度较小。
5 结束语
文章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通过三个典型的剪力墙结构工程案例,研究场地特征对地震设计反应谱和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场地特征对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速度控制段,对位移控制段影响较小,对加速度控制段则没有影响。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受设计地震分组的影响要小于受场地类别的影响。
(2)当结构基本周期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速度控制段时,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影响较大,设计地震分组或场地类别每提高一级,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约15~20%,Ⅳ类场地时,结构地震响应提高约30~40%。
随着建筑高度增加、结构周期延长,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逐渐减小。
(3)当结构基本周期处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位移控制段时,场地特征对剪力墙结构影响较小,设计地震分组或场地类别每提高一级,结构地震响应提高不大于10%。
参考文献
[1]赵西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J].建筑科学,1994(1).
[2]GB5001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吕悦军,等.场地类别条件对地震参数影响的关键问题[J].震灾防御技术,2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