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口转变理论
1. 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1934年法国人口学 家兰迪在《人口革命》提出:人口再生产类型随生 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而转变的观点,总结出法国人 口增长经历了三个序列:第一系列即原始阶段,极 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 持续下降、出生率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后是出生 率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转入低。
黑种人分二组:尼格罗种族、不须曼种族。
4、棕色种族群:皮肤深、儿童头发有时 为红色或亚麻色,头发卷曲,鼻梁高而 不扁,唇厚但不外翻。
世界分布最广:太平洋及其太平洋群 岛上(太平洋土著)。
棕色种族群分四组:澳大利亚种族、 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种族、密 克罗尼亚种族。
二、人种与地理环境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适度人 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 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 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 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适度 人口的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 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 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 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 过其适度人口。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合 理的适度人口,才能采取 政策手段,促进人口
头发:寒冷地区波状发型。
三、种族主义和种族冲突
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 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 化差异,认为任由“优等”、“劣等” 之分,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 治其它种族。这种论调在历史上给人类 造成极大的灾难。15世纪到19世纪400年 间有1亿黑人被屠杀或贩卖。
(二)人口转变模式
1、西北欧模式—发达国家模式 经济增长使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
量的提高,使社会经济结构和功能发生 变化,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 缓慢地下降。
2、发展中国家模式:
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文化相对 落后给人口转变设置了障碍。
根据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的高低差别,也 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除了极端类型之外,大多 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使出生率持 续下降,这种转变类型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转 变模式。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88.5%集中在北半球,
且集中在北纬20°-60°度之间,距海岸线200公里集中 世界人口的一半。
(1)人口分布有明显的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和平 原指向。
(2)邦奇的人类大陆图显示(地图上取消陆地与海洋, 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大陆),世界上有四个人类 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洲东部。
(一)人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 人种起源与距今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最
初人体形态差异很小,在适应不同的环境过程 中形成不同的人种。 古代蒙古族人,生活在亚洲东部草原和半荒 漠的环境,风沙大,日照强,加上季风影响, 皮肤呈黄色、中鼻型,鼻孔宽而鼻管深藏,具 有防寒防热的形态,眼色深。--黄种人
白种人生活在欧洲东北部,气候寒冷潮 湿,日照少,皮肤、头发、眼睛颜色浅。 鼻型因为防冷而向狭鼻发展,形成波状 发型。
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集中分布在较为低平的地区,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黄淮海平原、四川盆地等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人口 最稠密的地区。
(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
平、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条件) 3.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
世界分布最广:欧亚、北非、西亚、 南亚。
白种人分三组:北欧种族、南欧种族、 印度种族。
2、黄色种族群:皮肤黄色、毛发黑而直,眼 褐色。
世界分布:亚洲、美洲的土著居民。
黄种人分三组:蒙古族、美洲印第安种族、 爱斯基摩人。
3、黑色种族群:皮肤黑棕色、头发黑且呈羊 毛卷状,唇厚。
世界分布广泛:非洲、美洲。
(二)人口增长对发展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成果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口 对发展确有影响作用,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人口的作 用会更突出,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财富、政治势 力、分配不公平、管理和组织不善、资源浪费以及 军事活动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发展,而人 口的迅速增长使以上因素产生的问题更加恶化,更 激化了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
2.1944年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发 展了兰迪理论提出了“人口转变” 理论。他将兰迪的第三序列划分为 三个阶段:“高低高”阶段、过渡 阶段、“低低低”阶段。他的学生 寇尔对五个阶段重新命名,提出了 各阶段的数量界限(课本P80)
3.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融合了上述观点,提出“五阶段”模式, 在国际影响很大:
20世纪90年代世界人口分布图
20世纪80年代世界人口分布
中国人口分布
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 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 冲为止。 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 有研究表明,我国距海岸200 km、500 km、1 000 km范围 内的人口分别占35.9%、60.2%、90.6%。 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 分布不平衡
1万年以前出现农业,农牧业代替了采集与狩猎, 成为人类的生产方式.
1. 高人口密度 2. 出生率和死亡率呈不断波动状态,由于气候的
不断变化、饥荒、疾病和战争等原因。 3. 出现定居的村落 4. 出现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及社会阶层分化
(三)工业革命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1750年左右机械化生产开始,进入工业社会,主要特征: 生产系统化、机械化和能量化,提高了单位资本的产出水 平,完成财富积累。
第四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
人口与发展 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种 民族 民俗与流行文化
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
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加快。 世界人口每增长1个10亿,所用时间逐渐缩短。
世界人口的第1个10亿用了近100万年时间。 从19世纪初至1930年的100余年时间里,世界人 口实现了第2个10亿的增长过程。20世纪30年代 以来,世界人口开始了加速增长,到1960年已发 展到30亿(30年)。从1960年到1975年,世界人口 由30亿发展到40亿(15年),至1987年突破50个亿, 到1999年,仅用了12年时间就突破了60亿。
美国拉文斯坦提出的七条迁移法则(研究欧洲19世
纪1后. 期因人环口境迁的移趋变势化得而出产的生结论的)刺。激因素 2.现个在人主动要是机从变贫化穷产国生家向的富因裕素国家迁移;从农村向
城市迁移。
19世纪人口迁移状况
第三节 人种
一、人种的划分
人种:人类的种族,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 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第四节 民 族
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 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 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 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人种是属于 生物学范畴。
(一)民族的形成
在远古时期,血缘家庭组成了人类社会 的基本组织,距今4-5万年(旧石器晚期) 进入氏族时期-----若干氏族组合成胞族----几个胞族形成部落(血缘发展成为地 缘)------部落联盟(部落和部落联盟具 有原始民族的特征)------原始社会末期 出现国家和阶级,伴随者出现民族(稳 定的人群共同体)
黑色人生活在热带地区,由于日照强烈, 炎热潮湿,皮肤黑而鼻型宽,产生卷发 型。
(二)人种演变与地理环境
由于环境不同,在自然形态遗传基因上发生变 化,形成不同的人种。
人体肤色:色素日照有关。
鼻子:热带鼻宽,寒冷地区较长而突出,吸进 的空气可以暖化。
眼型:寒冷地区眼睛颜色浅。热的地方眼睛颜 色深。
2. 探求适度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1)适度人口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 “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 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适度人口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 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 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的 意义
1. 适度人口的概念 适度人口的概念是建立在人口容量概念基
础上的,前者是后者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口容 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 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 人口数量。而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 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
1950-1970 早期扩张阶段, 7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
长率下降, 90年代开始,后期扩张阶段 2020年低位静止阶段
第四次课 2008.9.17 往前的内容
三、人口与发展
(一)人口因素的两重性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因素突出地
表现出其两重性特征:既作为生产者又 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消费者而存在。
(一)划分种族的标志:以保有共同的遗传自然特征 为依据。
1、毛发:亚洲人—直发,欧洲人—波状发
非洲人—羊毛卷发
2、肤色:亚洲人—黄,欧洲人—白
非洲人—黑
3、身高、头颅形状、鼻形、血型、指纹:
(二)世界种族划分:四大种群12个种族
1、白色种族群:皮肤白色、浅棕色,波 状金发或棕发,鼻高目蓝。
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 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
一、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中国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二、人口迁移
一、人口分布
(一) 人口分布的测定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 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 式。 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 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 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
1万年以前,人口1000万。采集、狩猎 1.极低的人口密度:公元前3000年,世界总
人口4000万,每平方千米0.5人. 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3.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利于生活的地方 4.人口分布与迁移.分布:已覆盖了大部分
大洲的一些地方.生活需要常迁移.
(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
1. 工业革命与人口死亡率下降:18世纪中叶开始从欧洲 开始出现人口死亡率下降。原因是:生产、生活环境的改 善,直接原因是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和日益完善的服务。
2. 工业革命与人口出生率: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人口出 生率上升,原因复杂,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使结婚年龄降 低。19世纪后半期开始出生率逐渐下降,原因:限制家庭 规模;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导致出生率的下降;经济因素, 静止使用童工,使孩子多成为负担;城市发展,改变农村 大家庭的观念。
(1)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增长再次 处于静止状态;
(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
(3)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 开始下降;
(4)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降到低水平,人口增长 再次处于静止状态;
(5)减退阶段,出生率下降并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
第五次课
2008.9.18
二、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包括为经济、娱乐等目的而暂 时离开居住地的人口位置变动和以寻求新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
口移动,前者称人人口口流迁动,移后者的称人形口式迁移。
1.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2.人人口迁口移的迁空移间Fra Baidu bibliotek的律 机制
3.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15、16、17、18世纪人口分别 增长:28.2%,11.9%,47.5%,80.6%。但不同国家、地 区情况不同,发达地区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出现下降,发展 中地区后期死亡率下降,出生高居不下。
二、人口转变理论模式
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 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 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 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