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对于理解困难,我将通过具体案例和史料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于参与积极性不高,我将设计互动环节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教学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和在线讨论平台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历史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在线讨论平台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习空间。这些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历史故事作为导入。故事的主角是袁世凯,讲述他从一个普通士兵崛起为北洋军阀领袖的传奇经历。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充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解释军阀割据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政治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接着,我会讲解经济状况,通过分析史料,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困境。最后,我会介绍文化特点,以新文化运动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和意义。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以新课改下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新理念,贯彻落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结构设计上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构建多视角、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具体以问题为中心引领教学、在教与学的互动中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探讨,深入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同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包括三部分内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这一时期的基本脉络是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反对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包括袁世凯统治时期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是:对内专制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相对统一状态;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军阀割据,分崩离析,政局动荡,人民困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黄金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本课内容处于近代中国探索史的范畴,政治民主化在此阶段遭遇挫折,中国的民主化进程遇到逆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获得显著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
本节课在整体上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辛亥革命中国民主制度的确立,下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近代化步伐在缓慢前行,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生力量也在悄然孕育。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4班,班级共40人,全班只有十六个学生选历史课,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几乎一片空白、对民族工业等概念不清楚,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北洋时期的历史实物,增强历史感知。
(2)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如讲座、研讨会等,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北洋时期的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北洋时期的基本情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梳理北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1)回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总结这些特点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此布置以下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有了初步了解,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进行深入学习,有利于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历史知识体系。然而,由于北洋时期历史复杂多样,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针对本章节《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清末民初的历史背景,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及影视作品,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了解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力。
5.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对我国近代史的影响。
4.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清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哪个时期?
2.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特点?
4.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按照以下顺序进行讲解:
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格局:介绍北洋政府的成立、北洋军阀各派系及其关系,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特点。
3.新文化运动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作用。
4.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理解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事件分析,要求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
-北洋军阀是如何形成的?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3.在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时,可能存在片面、武断的观点,需要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全面分析。
4.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容易忽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帮助他们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b)讲解新课: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的顺序,详细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d)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经济曲折发展、文化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它为后来的国民大革命埋下了伏笔,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理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重要性。
2.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困境、文化启蒙等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历史精品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四个子目,分别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主要包括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几部分。
政治方面,袁世凯对外妥协,对内破坏共和、复辟帝制。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起了维护共和、反对专制独裁的斗争。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
经济方面,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社会生活方面,民国初年出现种种新气象,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新变化。
文化方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目标】1.通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北洋军阀分裂割据的形势和混战等史实,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2.认识革命派为维护共和而进行的斗争及结果,培养家国情怀。
3.了解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知道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培养唯物史观。
4.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培养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5.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
难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
【本课结构】【本课特色】1.核心素养立意。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都有涉及。
2.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
3.本课是从陈先生提出的“新旧杂陈,新陈代谢”的角度,考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教学理念(1)、树立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
(2)、树立以学生为本位,尊重主体性、承认差异性、关注发展性、鼓励创造性的学生观。
(3)、树立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终身教育理念。
(4)、树立主体性、公平性、效益性相结合的教育过程观。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第一,本课在全书中从属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本单元共计两个课程内容,一为第19课“辛亥革命”,二为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如单元概述中所提及的,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用革命的手段进行了抗争,即“辛亥革命”的爆发,而袁世凯作为一个“背叛者”,在各股势力间周旋,最终夺得革命果实,此为第19课的内容;1913年10月,袁世凯逼迫国会选举他担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从此确立起北洋军阀专制政权,此后,袁氏不满足于总统宝座,复辟帝制,各方势力与之抗争,最终称帝失败,在其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孙中山先生称其为“武人之争雄”,直至1928年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所取代,在此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初步发展,并迎来了“黄金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启迪民智,并带来了文学、社会面貌的变化,此为第20课的内容。
如果说第19课是赞颂资产阶级革命志士的诗篇,那么第20课则为历数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万言书”。
但又不尽其然,随着近年来对北洋政府、北洋人物的代表袁世凯的研究的深入,以往对这段历史的部分有失偏颇的认知也在本次编写中得到了纠正。
第二,本课共4个子目,第一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主要介绍袁世凯逐步建立独裁统治的,并千方百计复辟帝制,各方势力不断抗争;第二子目“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主要介绍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在外交上,加入一战协约国一方;第三子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主要介绍的是南京临时政府及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生活风尚;第四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介绍北洋政府时期这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作为两面大旗,将辛亥革命的精神在深度广度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客观。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引人入胜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五、案例亮点
1.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本案例通过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同时,教师还设计了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思考问题,培养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维。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亮点二:问题导向深入浅出
5.亮点五:教学内容与过程环环相扣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上,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教师注重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参与度。这种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主要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政治动荡,军阀割据,经济困难,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1.政治方面: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军阀及其统治特点,如军阀割据、政权更迭等。
2.经济方面: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的侵入等。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3.探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发展,掌握其主要文化成就和特点。
4.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历史学科研究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现象,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历史。
2.使学生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3.引导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其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学会合作、尊重和理解他人。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历史事件为线索,通过多媒体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2.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
3.结合历史文献、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场景。
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2.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采用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过程,提高其历史学科方法论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其历史学科交流与表达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现象,激发其探究欲望。
3.设计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体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变迁。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案
和材料1: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他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他是科学与民主的典型结合,他是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
材料: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设计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学目标
运用时空定位,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通过史料分析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引用,使学生能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研究历史的能力,并能够通过唯物史观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评价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发展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材料三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析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课本,分析影响?
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过渡:《青年杂志》的定位全在一个“新”字上——“新”知识、“新”思想,以“新”换“心”。假如你是陈独秀,你将如何设计这份杂志呢?
根据《青年杂志》的封面信息和这些材料,归纳《青年杂志》的主题是什么?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还原历史的真实
体现出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反专制的斗争
通过地图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颠覆学生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景再现,让学生不仅学会换位思考,更体会到历史是丰富的、多元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设计上充分体现“时空概念”,渗透核心素养,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历史史料,加深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第二课时。
本课内容主要包含四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第二子目是“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第三子目是“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第四子目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这四个子目从不同方面揭示了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后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一些表现。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已涉及政治上的中华民国的建立、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经济上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等知识。
本教学设计的授课对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他们对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掌握相对较好,对这一时期的一些史实有着一定了解。
但是,对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情况缺乏宏观的认识,透过纷繁史实探求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尚有困难。
三、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时间轴,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政治势力的主要政治活动,并对其政治活动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能够提取不同类型史料的信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能够将多则史料进行整理、对比、辨析,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对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问题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并深化对教材史论的理解。
4.能够从近代化的视角归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发展的特征,认识这一时期矛盾交织、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感悟中国人民在不断觉醒中不屈不挠、顺时而动地向近代社会转型。
四、重难点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学生学情,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表现教学难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时代特征五、设计思路本设计以“旧邦新造”为教学线索,从“‘旧邦新造’的时代背景”、“‘旧邦新造’的具体表现”和“‘旧邦’该如何‘新造’”三个环节重点讲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外交、风俗、经济、文化五个方面的表现并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4.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讲内容,提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对当代中国有哪些影响?”引发学生思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激发学生思考。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2.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搭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脉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
(1)通过查阅史料、图片等资料,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
(3)通过课堂讲授、师生互动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意义。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本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法、讨论法等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研究能力。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4.课后实践活动:
a.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实物,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b.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剧社、辩论赛等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加深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现象的理解。
5.作业评价:
a.选择题:设计一组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b.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历史现象,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论述题:让学生深入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影响,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重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典型政治事件、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从而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2.研究性学习任务:
a.分组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某一政治事件、经济现象或文化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b.要求学生在报告中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研究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拓展阅读:
a.推荐学生阅读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拓宽知识视野。
6.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进步力量和优秀文化成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发展的情感。
7.针对教学难点,设计专题讲座或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历史素养。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针对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教学策略:
a.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
b.结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北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c.强化史料教学,运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在实证中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采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因果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分析。
3.历史思维能力,特别是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评价能力的培养。
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2.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避免片面和极端的观点。
3.学生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背景及特点,理解北洋政府的政治体制及主要政治势力。
2.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分析其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a.列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三个政治特点,并分析其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b.简述北洋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请谈谈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人教版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设计课堂小游戏,如时间轴排序、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新文化运动为何能在这一时期兴起?
2.引导学生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认识到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深刻影响。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三)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资源、实物展示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降低学习难度。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拓宽知识视野。
-推荐相关历史书籍、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知识。
-撰写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3.设计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4.借助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线索,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热情。
2.布置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3.教师批改练习,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2.归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关注这些方面的知识。
2.经济方面:介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经济状况,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等,探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3.文化方面:讲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分析这一时期文化变革的原因和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现象进行讨论,如“北洋政府的政治腐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等。
3.引导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学习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一部分内容上,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多变性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模糊和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经济现象,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等,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字数:1000字)
3.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文化变革中,选取一个主题,如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等,进行思考和分析,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体现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字数:800字)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图片,如战争场面、民众生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北洋军阀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导入做铺垫。
3.教师总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我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探索历史真相。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深入研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互相鼓励,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针对研究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互相交流、探讨。
3.组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实践活动,如制作手抄报、PPT等,展示小组研究成果。
4.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本节课中,我将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全面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4.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史料、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进行评价,提升他们的学术素养。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思考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体会历史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表达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探究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2.总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强调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一、基本情况分析(一)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因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距离现在比较近,关于这段历史的专业书籍和野史小说特别多,被拍成影视剧的内容也特别多。
学生对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
但是,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说和影视剧大都存在夸张和戏说的成分,尤其是对于北洋军阀黑暗的统治方面,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特别多。
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本清源,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解读,让学生通过学习这节课得到更多的启发。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内容含量超大的一节课,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实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一节课单独学习。
2.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来看,本节课重点要讲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政治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二是从经济和文化方面认识这个时期上升的转机,其中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都是本节课的重点。
3.本课对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可以做淡化处理,只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做更多的展开。
对于经济和文化方面向上的转机,虽然非常重要,也不可以面面俱到,一定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二、本课设计理念1.充分体现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通过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讲述,充分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大力弘扬唯物史观。
在讲述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并增加一些关键性名词的解释,来体现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教学结构一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历史的沉沦①袁世凯复辟帝制;②人民发动护国战争;③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④北洋时期的政局。
第二部分:上升的转机①经济上短暂的春天;②社会生活上出现新气象;③文化上新文化运动。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其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水平,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往往在历史沉沦的时候也蕴含了向上的转机。
让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对中国近代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危害;也认识到当历史到达谷底的时候往往也蕴含了向上的转机和希望。
四、课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革故鼎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手法,最终窃取了政权,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篇章一:历史的沉沦这个篇章主要讲了四个问题:①袁世凯复辟帝制。
②人民发动护国战争。
③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④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
一、袁世凯复辟帝制设问2:袁世凯是怎么一步步复辟帝制的呢?3.袁世凯称帝:⑴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他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的文章,鼓吹“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后来,在袁世凯的示意下,杨度等人组织筹安会,大肆鼓吹复辟帝制。
⑵1915年10月6日,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
(在六七百名军警的武力胁迫下,各省代表1993人全部投票赞成君主立宪制,并写了“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的拥戴书。
)拥戴书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并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全国人民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
二、人民发动护国战争设问3:护国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最终结果如何?1、背景:⑴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⑵袁世凯的称帝行径,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2、表现:⑴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注意这里“护国”护的是中华民国。
护国三杰:唐继尧蔡锷李烈钧⑵云南起义之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布独立。
(云南起义能够得到很多省的响应,说明袁世凯称帝不得民心,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结果:在四面楚歌当中(袁世凯的老部下冯国璋和段祺瑞也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失败了,最后悲惨的死去。
那么如何评价袁世凯的功过是非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乱的局面。
(展示北洋军阀派系图)设问5:军阀割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三、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1、原因:⑴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使军阀可以在一个地区闭关自守。
⑵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
袁世凯病死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代理人。
2、表现:军阀割据与混战(表格梳理相关知识)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区域依靠国家直系江苏、江西、湖北英、美皖系晥、浙、鲁、闽日奉系日滇系云南、贵州英、美桂系陆荣廷英、美晋系阎锡山日北洋军阀内部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
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省。
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了安徽、浙江、福建、山东、陕西各省。
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在日本的支持下,占据了东北三省。
此外还有,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云南和贵州两省;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广西、广东两省。
还有控制山西的军阀阎锡山和控制徐州的军阀张勋。
整个中国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各派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大战、直奉军阀混战,导致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在袁世凯后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围绕着政权北洋军阀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四、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设问6:“府院之争”是怎么发生的?1、“府院之争”⑴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
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了被袁世凯召开的国会,但是在如何确定国会的权限时,与继任大总统黎元洪产生了很深的矛盾。
⑵表现: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设问7:张勋又是怎么复辟帝制的呢?最终结果如何?2、张勋复辟⑴背景:1917年夏,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
⑵表现:张勋首先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拥戴清废帝溥仪,恢复宣统年后,黎元洪被迫躲入外国使馆。
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
⑶结果:张勋战败,溥仪再次退位,复辟闹剧仅12天就迅速收场了。
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担任国务总理。
设问8:段祺瑞重新担任国务总理之后,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孙中山号召人民掀起了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最终结果怎样?3、护法运动⑴原因:张勋复辟失败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的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
但是他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⑵表现: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西南军阀唐继尧和陆荣廷为元帅,护法运动开始。
⑶结果:西南军阀以“护法”为幌子,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暗中却与北洋军阀往来,并在护法军政府内部排挤孙中山。
(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在段祺瑞执政时期,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争取更高的国际地位,北洋政府毅然参加了一战。
设问9:北洋政府是怎样参加一战的?4、参加一战⑴原因:①争取国际地位。
②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⑵表现:①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参加协约国一方。
②收回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的领事裁判权。
③中国派十几万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
⑶结果: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各地军阀割据和混战,民不聊生到了极点,中国社会变得极为黑暗和混乱,毫无秩序和前途。
这些正是沉沦到谷底的一些表征。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社会到了谷底的时期又出现了向上的转机。
篇章二:向上的转机这一时期,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设问10: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是什么?一、经济:短暂的春天二、社会生活:出现了新气象展示辛亥革命前后溥仪剪辫子的形象图片……1、原因:⑴成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也促成了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种种新气象。
⑵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
2、表现⑴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⑵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⑶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该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发展。
三、思想:新文化运动设问13: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样的?1、背景⑴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⑵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民主共和空有其表。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真正地民主制度。
⑶思想:资产阶级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和旧文化的彻底批判。
需要对大多数国民的头脑进行思想启蒙。
设问1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现有哪些?2、兴起⑴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⑵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⑶主要基地:《新青年》⑷活动基地:北京大学⑸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
3、内容:设问1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出示一组材料引导分析)⑴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⑵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①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新文学要注入新思想、新内容。
③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是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结合的典范。
设问16:我们该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呢?4、评价: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