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谈《创造教育》

合集下载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倡导的“创造教育”理念对于小学习作教学有着深远的启示。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深入理解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将其运用到小学习作教学中,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出发,探讨其对小学习作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提出了“创造教育”,他强调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中心。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认知和想象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不仅要注重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方式,积极引导他们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陶行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尊重人的天性,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成绩。

在布置学习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更有趣、更富有启发性的作业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陶行知强调了“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出发,以真实的体验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学习作业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语文作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实地写作,让他们亲自感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念对小学习作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并运用这一理念,将其融入到小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相信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创造更丰富多彩的学习作业环境,让他们在作业中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注: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行为,不代表助教观点】。

为创造而教——陶行知创造教育情怀

为创造而教——陶行知创造教育情怀

好家长 / 实践前沿为创造而教——陶行知创造教育情怀昆山高新区振华实验幼儿园/陈梦菲【摘要】陶行知在我国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成就,其创造教育理论,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 情怀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其中创造教育理论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理论下,学校教学过于呆板,缺乏创新,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陶行知对新教育道路不断积极探索下,提出了创新教育理论,它是陶行知所有理论的精华思想,使得“为创造而教”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潮流。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观的重要性创造教育观的提出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教育的地位逐渐提升及确立。

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教育的需要。

教育应是全民教育,不应是贵族教育,也不是传统的教育。

教育应是创新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攻破学校观”、“攻破城乡关”等等,阐述了创新教育观应是普及全民的教育。

2.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国教育想要满足其不断发展的要求,就应革新传统教育,进行创造教育,因此教育现代化需要创造教育。

3.教育改革的需要。

传统教育目的不够单纯,教学理念为学而优则仕,所以应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实施创造教育。

而创造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其重要目标。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观内涵1.创造无处不在。

传统教育认为创造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创造。

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观认为创造无处不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人人都可以创造、处处可以创造。

所以应把握儿童每一次的创造活动,例如在《区交自主游戏》时,一群孩子很投入的玩游戏,教师问幼儿是什么游戏,教师才了解,学生玩的游戏是根据接龙游戏,创新出来的游戏,教师对儿童创新游戏,提出了鼓励和赞扬,并告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这样就会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我们创造之工作;”要解决小孩的创造“自由”,要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发他们的天才;“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一堂吹泡泡的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因为一位极其淘气的学生过于活跃屡次违反纪律很难控制,没有发给他吹泡泡的工具;在开始自主活动时,让人吃惊的是他却吹出了全班最大的泡泡;原来,他裁开矿泉水瓶,用上半部剪成漏斗状,蘸着肥皂液吹出了泡泡;我们先不去讨论他一再违反纪律的事,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刻他是用双手与大脑一起去创造出了大泡泡;可以说同在一个教室,发挥创造力的只有他一个人;这件事情,不得不让我们做教师的人深深地思考;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相信人人都能成才,科学的教育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保护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施创造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总之,学校要培养新时期富于创造力的人才,全面实现创新教育,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质疑、交流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以开发学生潜能,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世界角色需肩负起更大的国际责任;世界关注“中国制造”的目光,正在转移向“中国创造”;这转变同时是对教育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前进;求真求实求
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创造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习陶行知强调通过实践探索、思维激发和团队协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行创造教育之路,就是要将习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推动教育变革,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内涵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独立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实践和体验,重视团队合作和交流,提倡以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实践路径是将创造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过程。

在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实践路径中,教育者应该秉持“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将创造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要以学生为本。

教育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活动和课程设计,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以问题为导向。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出现实问题和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和实践。

要以实践为基础。

教育者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提倡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通过以上实践路径,可以有效地落实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推动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教师的激情和创新意识。

要建立积极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潜力,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要加强家校合作。

教育者要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指导和培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述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

简述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

1. 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陶行知,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家,被誉为“民国教育界的领袖”、“我国教育的老一辈领袖”,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关于创造的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培养和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品质。

以下将就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进行深入探讨。

2. 创造的内涵和意义在陶行知看来,创造是指通过独立思考、想象和发明,创造新的理念、观点、方法、技术、艺术作品等,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创造是人类的天赋和追求,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陶行知强调,创造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艺术领域的创新,更包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创造是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激发他们潜能和独立人格的基础。

3.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陶行知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创造潜能和好奇心,这种潜能和好奇心需要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引导和激发才能得以发展和绽放。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是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进行自主创造和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构思和创作。

4. 创造性教育的实践策略在实践中,陶行知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教育的实践策略。

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教育者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次,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促进他们的多元化发展,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陶先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终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他坚持不渝的,其中重要的一个主张,就是创造教育,就是致力于为受教育者建设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无论是在他所开办的晓庄师范,创立的育才学校,无论是他所提倡的生活教育,还是他所开辟的平民教育,他都把创造教育作为其中的宗旨。

他为育才学校写的校歌巾,要学生“静观大千世界,啄开未知之门,飞人神秘之宇宙,找出真理之夜明珠”,热情讴歌“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他激情澎湃地呼吁,要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者创造之路迈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他认为、迷信、成见、曲解,都像裹头巾一样,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

而这种束缚创造力的“裹头巾”,“今天裹,明天裹,今年裹,明年裹,似乎非把人人都裹成三寸金头不可。

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于国际舞台,唱三花脸,就要把裹头布一起解开,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

”怎样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先生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下;解放他的眼睛,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

在这六大解放中,陶先生特别强调时间的解放,他说,“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

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创造性,不齿于以儿童为师。

他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

陶行知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精神,他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课题,根据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浅谈其对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中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在他诸多教育理念中,创造教育是其经常谈及的话题,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才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自始至终包含了要发掘、保护幼儿的创造力,他的理论以及基于理论下的实践,为我们幼儿的创造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创造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陶行知创造教育的主要内容陶行知先生认为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个需要”和“一大条件”。

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做到手脑并用,从而创造“真善美的活人”,启发人的创造力,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学龄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启示一、多方面启发儿童思路,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陶行知先生指出:“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名贵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菲狄亚斯、米开朗琪罗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可见不能创造的原因并非归于平凡,而是局限于“习惯性思维”。

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具有模仿性、自发性、灵活性、发展性等特点,学前儿童最初的创造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而且他们的创造活动没有特定的目标,他们乐于探索,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创造性也逐步增强。

根据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一日生活中注重从多方面启发幼儿的思路,引发幼儿的思考。

二、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创造自由轻松的教育氛围陶行知先生提倡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应该享有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而幼儿能够享有这种环境的前提,就是师幼之间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应该与幼儿平等相处。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在于:1.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天赋,因为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力,都有丰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内容应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课程实施要契合幼儿生活经验,满足幼儿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3.教师要具有创新思维和魄力,教育不是一尘不变的工作,它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敢于批判质疑,敢于探索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要全面贯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广大的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就应该切实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借鉴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主体性教育”实验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要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转变过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课程评价中,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的纸笔测验仅仅注重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量逻辑智能的测量。

要切实转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既要注重定量分析,又要注重定性分析;既要做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又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时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提高。

简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简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简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生前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教育会的总干事。

其实,从小就开始了他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与活动。

在回顾一生时说:“最使我感到欣慰的,就是我的学生后来都当了革命家和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育,一直以来就是党和国家极其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全社会都非常热心的问题。

在我看来,只有让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真正的走向世界。

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想打好基础,就要大力进行教育改革,那么教育改革又应该怎么进行呢?我认为就是“因材施教”。

还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不仅可以使农村孩子上学不再受条件的限制,而且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它也有助于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差异,使广大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学校要努力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全国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改革,尽快地形成适合素质教育需要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普及教育、提高质量的同时,更要重视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教育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要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办好继续教育。

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解决好择校热的问题。

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把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创造教育,培养人的创造性品质,重视儿童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是人的潜在能力,人的创造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创造性品质的核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创造性品质的外部表现。

人类的创造力通过遗传、环境和教育获得,而儿童时期的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创造力形成的关键。

陶行知谈《创造教育》

陶行知谈《创造教育》

陶行知谈《创造教育》创造教育作者:陶行知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

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能力之如何耳。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原载1919年2月《新教育》1卷1期创造的教育是怎样呢?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彼此之间,很难识别的。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我们要把学校的围墙拆去,那么才可与社会沟通。

这种围墙不是真的围墙,是各人心中的心墙。

各人把他的感情,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

《创造的教育》原载1933年3月《教育建设》第5辑《陶行知全集》第2卷617页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是民族自杀的口号。

我们要想创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学的看,科学的说,科学的听,科学的动!《从今年的儿童节到明年的儿童节》原载1934年4月《生活教育》1卷5期《陶行知文集》第377页集体创造的目的,在运用有思考的行动来产生新价值。

我们虽不能无中生有,但是变更物质的地位,配合组织使价值起质的变化而便利于我们的运用。

《育才二周岁前夜》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08页我们希望以集体力量纠正个人主义,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话与幻想。

在共同努力制造学校上来学习共同努力创造新中国新世界。

《育才十字诀》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33页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创造宣言》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37页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不识字的慧能,传黄梅的教义。

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陶行知创造教育实践

陶行知创造教育实践

一、引言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的创造性和实践性。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出发,探讨其教育实践,以期为我国现代教育提供借鉴。

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1. 教育的本质是创造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创造。

他说:“教育者,创造也。

创造者,教育也。

”在他看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以生活为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生活教育强调教育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社会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该面向社会。

他主张“社会即学校”,即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场所,让教育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这样,学生可以在社会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4.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他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陶行知的创造教育实践1. 建立生活教育学校陶行知在实践中创立了生活教育学校,如晓庄学校、育才学校等。

这些学校以生活为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学校教育中,陶行知倡导“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创办刊物,传播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创办了《生活教育》等刊物,传播他的创造教育思想。

通过这些刊物,他向全国教育界推广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

3. 举办讲座,普及创造教育陶行知还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向广大民众普及创造教育。

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他的教育理念。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引言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他提出了以创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探讨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由于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造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开放性问题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亲和力的语文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可能性。

2. 正文2.1 陶行知及其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创造力,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采用创造教育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教育思想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意表达;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文学赏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读后感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读后感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读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陶行知爷爷的书——《创造的儿童教育》。

我觉得好有意思啊!陶爷爷说,孩子们要自己动手做事,不能只听老师讲,要让我们的脑袋动起来,想办法做出很多新东西。

哇,那样是不是很厉害呢?
我觉得,陶爷爷说得对呀!平时老师让我们做手工,我就喜欢做小鸟、做小花,好好玩呀!有一次,我用纸做了一个小风车,咻——风一吹,它就转得好快好快,像真的一样,特别好看。

我觉得这就是陶爷爷说的“创造”吧!
陶爷爷还说,我们不能光想着学会一件事,而是要学会怎么去做,怎么去改进。

嗯,我觉得有时候做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可以从错里学到很多哦!就像我做风车的时候,第一次做不好,风车掉下来,嘭——摔到地上了,可是我想了想,重新做了一下,就做好了,心里好高兴呀!
我要像陶爷爷说的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更多的创意来!这样我会变得更聪明,也能做很多有趣的东西呢!
—— 1 —1 —。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创精神。

创造性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教育思想一、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形成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个人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理念,回国后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状况,开始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

他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提出了创造性教育的理念。

二、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 强调实践和创新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倡导“因材施教”陶行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他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手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3. 主张“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应该从生活中学习、感悟和成长。

他主张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和创新。

4. 提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他主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启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和权威。

其次,它启示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现代意义。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陶行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还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还强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

陶行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我们应当积极借鉴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1.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作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

陶行知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老师的指导。

这种观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具备筛选、分析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而不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信息。

陶行知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与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学以致用”理念不谋而合,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而这正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所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对当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通过积极响应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做出贡献。

1.2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应用

浅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应用陶行知是现代创造教育思想的鼻祖,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

而幼儿时期,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往往是最不受束缚的,在此阶段开展创造教育,对于保护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曾经提到:“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造才是中国教育的完成”,“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而就创造教育本身,陶行知又继续提到:“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理论,即解放孩子的双眼、双手、大脑、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与时间。

陶行知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创造力,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为创造者的潜能,这是人类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发展过程留下的宝贵财富。

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创造的潜能,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一些孩子的创造潜能。

因此,现代幼儿教育要重视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通过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用现代科学教育方式,激发幼儿创造潜能,使创造力的种子在其体内生根发芽,并为其今后的茁壮成长奠定基础。

2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策略2.1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未知和好奇,是他们探索世界的啟蒙期,他们有着十万个为什么需要家长、教师的解答,因此幼儿时期是挖掘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时期。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的探索和发现,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才能有独立的想法和无限的创造力。

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由于幼儿的特殊性,其课程大多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因此,在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时,要结合游戏特点,选择一种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例如,积木作为幼儿常见的游戏玩具,普遍受到他们的喜欢,孩子在积木游戏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式各样问题,此时他们会生气、哭闹、求助。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行创造教育之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是指清华大学教育学家习近平、陶行知和李大钊所创造的教育改革理念。

这个理念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社会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前身是“德育体育一体化”和“教育为人”理念。

这两个理念合在一起,构成了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这个理念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一、“以学生为中心”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最核心理念。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和教师主导学生学习。

但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辅助者。

因此,学生应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和发展人格。

二、“立德树人”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基本宗旨。

“立德”是指教育过程应该具有道德导向和人生指导的功能。

“树人”是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全面的能力。

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教育目标。

“德”是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智”是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全面而均衡的智力。

“体”是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

“美”是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四、“教学相长”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创新精神”是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教学理念。

在这个理念中,教育被视为一个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让他们提高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习近平、陶行知和李大钊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需求和问题。

这是一个治国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融合,涵盖了和当时社会的大多数人民有关的所需的文化素质和价值。

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理念和实践,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至今仍然有着无限的启示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谈《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作者:陶行知夫教育之真理无穷,能发明之则常新,不能发明之则常旧。

有发明之力者虽旧
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

故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亦视其发明
能力之如何耳。

《试验主义与新教育》原载1919年2月《新教育》1卷1期创造的教育是怎样呢?就是“以社会为学校”、“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彼
此之间,很难识别的。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我们要把学校
的围墙拆去,那么才可与社会沟通。

这种围墙不是真的围墙,是各人心中的心墙。

各人把他的感情,态度从以前传统教育那边改变过来。

《创造的教育》原载1933年3月《教育建设》第5辑《陶行知全集》第2卷617页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是民族自杀的口号。

我们要想创
造新民族,只能提倡科学的看,科学的说,科学的听,科学的动!《从今年的儿童节到明年的儿童节》原载1934年4月《生活教育》1卷5期《陶行知文集》
第377页集体创造的目的,在运用有思考的行动来产生新价值。

我们虽不能无中生有,
但是变更物质的地位,配合组织使价值起质的变化而便利于我们的运用。

《育才二周岁前夜》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08页我们希望以集体力量纠正个人主义,以创造的工作来纠正空话与幻想。

在共同
努力制造学校上来学习共同努力创造新中国新世界。

《育才十字诀》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33页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

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
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

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斯,米开朗基
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创造宣言》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37页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不识字
的慧能,传黄梅的教义。

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
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外,便一
无贡献吗?《创造宣言》1951年4月《育才学
校》《陶行知文集》第738页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
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创造宣言》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39页罗丹说:“恶是枯干。

”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
意于创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往的行宫,就能
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创造宣言》1951年4月《育才学校》《陶行知文集》第740页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
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发挥或阻碍,加
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种创造力的是环境。

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
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
与人类。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陶行知文集》第749页
认识小孩子有力量。

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
而且有创造力。

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

《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陶行知文集》第750页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
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

……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了解,才一步步的把自己造
成发明之王。

那时美国小学的先生不免也阻碍学生的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希望保育
员或先生跟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

《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陶行知文集》第752页解放小孩的嘴。

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

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
的知识。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

我从前写过一首诗,是发挥这个道理:“发明千千
万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
天工,只在每事问。

”但中国一般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
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创造的儿
童教育》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陶行知文集》第753页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现在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小孩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

我们小孩子的精神营养非常贫乏,这还不如填鸭,填鸭用的还是滋养料,让鸭儿长
得肥胖的。

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
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
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

解放了空间,
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

《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陶行知文集》第753页解放儿童的时间。

现在一般学校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

一个茶杯要有空位方
可盛水。

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一连考几个学校。

有的只好在鬼门关去看榜。

连小学的儿童都要受着双重夹攻。

日间由先生督课,晚
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
会的宝贵知识呢?《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陶行知文集》第753页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
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创造的儿童
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创造的儿童教育》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陶行知文集》第754页创造的民主是动员全体的创造力,使每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均等的机会,充分的
发挥,并且发挥到最高峰,所以创造的民主必然与我以前所课的民主的创造有关联。

民主的创造。

是要使多数人的创造力能够发挥。

……民主的创造为大多数人的创造,
承认每一个人都得到创造的机会,这是与专制的创造不同的地方。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1945年5月《战时教育》《陶行知文集》第781页我们必须重提要着重创造,让学生自动的时候,不是让他们乱动,而是要他们
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劳力上劳心。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1945年5月《战时教育》《陶行知文集》第784页你们知道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


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
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学的孩子,那时
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而然的变成科学的中国了。

《科学的孩子》1931年来原载1931年11月8日《申报·自谈》《不除庭草斋夫谈荟》《陶行知全集》第5卷第241页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
己崇拜的学生。

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
崇拜之活人。

原载1944年1月重庆时代印刷出版社《育才学校手册》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原载1944年1月重庆时代印刷出版社《育才学校手册》网络图书扫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