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管理制度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明清时期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特点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cbbfdb43c850ad02de80412d.png)
益增 多 , 水权买 卖行 为 1 增 多 。 明清 时期 水 权 制 3益
度 的特 点可 以概括 如下 。 水 权 有 一 定 的 法 律 体 系 作 保 障 , 且 非 正 式 而
国最早 和最 完善 的灌 溉 系统和 水权 制度 。传说 大 禹 在降 服洪 水 之后 , 尽 力 乎 沟洫 ” , 展 农 业 灌 曾“ … 发 溉 事业 。 自春秋 、 战国一 直到 明清 时期 , 历代 王 朝都 很 重 视水利 事业 , 建 了大量 的水 利工 程 , 修 制定 了详
历代 关 于水 权 的制 度 主要 表 现 为两 种 形 式 , 一
是正 式制 度 , 即各级 官府 公布 的 、 国家强 制力 保护 受 的法 律 、 规 等 。二是 非 正 式 制 度 , 以 习惯 、 法 即 乡规 民约 、 水册 等形 式表 现 出来 的水事 规则 , 可称 之 为 也 惯例 法 。它虽 不 以 国家 强 制 力作 为 实施 前 提 , 又 但 与 国家强制 力 密 不可 分 。有 的水 册 、 规 等 民 间文 渠 书本 身就是 经 过官府 审 定予 以公 布 的 。正 式 和非正
为 在 事 实上 又 长期 存 在 : 证 灌 溉 用 水 优 先 , 且 详 细 规 定 用 水 顺 序 和 分 水 原 则 、 水 办 法 ; 受 水 使 用 保 而 分 享
权 和 承 担 水 民事 责任 相 一 致 ; 水 利 管 理 人 员严 加 约 束 , 规 者 受 罚 。 这 些 特 点 对 今 天 的 水 权 制 度 建 设 对 违
具有重要的启示 。
关 键 词 : 明 清 ; 河 流 域 ; 权 ; 度 黄 水 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cd30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b.png)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1.引言1.1 概述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自古以来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需要积极参与并共同承担责任。
本文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和主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责任制是确保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相关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以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促进协同合作,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责任制也是关键的一环。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着重讨论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确定可行的发展路径。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增长,还需兼顾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等方面,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最后,本文将总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强调考核评价制度的重要性。
考核评价制度可以监督和评估责任主体的履职情况,促使各方更加积极地参与和落实相关责任。
同时,它也能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和措施。
通过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贡献一些思路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在引言中将对本文的研究主题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然后,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子章节,分别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责任制和高质量发展责任制进行详细探讨。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总结,同时强调考核评价制度的重要性。
在2.1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责任制。
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在2010年全河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支撑——在2010年全河工作会议上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963d076c85ec3a87c2c5b7.png)
l 司志们 :
、
三花区间来水遭遇为对象 , 分析了高含沙洪水对 黄河 健康生命 的 目标 出发 , 研究 建立 了黄 河 水沙 河道 、 水库 及 洪水 调 度 的 影 响 , 通过 中游水 库群 调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 设置了流域水资源开发 优化调度 , 实现 了洪水 泥沙处理综合效益最 大 利用 的约束 “ 红线 ”加 强 了以黄河 下游 滩 区安全 , 化, 进一 步提 高 了临界状 态洪 水过 程指挥 调度应 建设 为重点的 民生水 利工 程 , 化 了流域 综 合管 强 变能 力。 理。《 规划》 提出的构建黄河水沙调控体系 、 防洪 ( ) 河 实现 连 续 十 年 不 断 流 , 得 了显 减淤体系、 三 黄 取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水资源高效利 著的 经济 、 社会 、 生态效 益 用和综合调 度体 系 、 资源 和水 生态 保护 体 系 以 水 20 0 9年 , 黄河来 水 偏 枯 近三 成 、 在 水库 蓄水 及流域综合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 是黄河治理开 偏少 、 流域 遭 受特 大 干旱 的不 利条 件 下 , 综合 采 发与管理总体布局的关键 ,规划》 《 不仅确立 了黄 取 行政 、 律 、 程 、 技 、 法 工 科 经济 等措施 , 黄河水 河治理开发 与管 理 的阶段 目标 , 对 而且 安排 了今后 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 进一步提高了水量调度能力 个 时期黄 河治理开发与管理 的战略任务 。 和 精度 , 转 了 2 纪 9 代几 乎年 年断 流 的 扭 O世 0年 此外 ,黄河古贤水利枢纽 项 目建议书》 《 通 局面, 实现 了连续 十 年 不 断 流 。与 此 同时 , 极 过水 利部 审查 。黄河流 域水 利 发 展 “ 二 五 ” 积 十 规 划编 制启动 。黄河 水 量调 度 管 理 系统 建 设 可 行 开展了黄河水资源保护工作 , 成功处置了多起突 发性 水污染 事件 。 性研究 报告 通过 中咨公 司评估 , 初步设 计 已上报 黄河连续十年不断流 , 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 水利部 。 续发展、 生态环境改善提供 了有力支撑 。一是保 ( ) 水调 沙和 利 用并 优化 桃 汛 洪水 过程 五 调 证 了流域城 乡居 民生 活 用水 和工 农 业 生产 供 水 冲刷 降低 潼关 高程试验 顺利 实施 安 全 , 中国水 科 院 和清 华 大 学测 算 , 河不 断 据 黄 成 功实施 了黄河 第 九次 调水 调 沙 。32 4 9万 流使 黄 河 供 水 区增 加 30 54亿 元 的 G P 以 及 t D 泥沙 排人 大海 , 游河 道 主 河槽 实 现 了全 线 冲 下 3 1 吨粮 食 产 量 。二 是 建 立 了公 平 、 正 的 刷 , 道 主河槽 最 小过 流 能力 提高 到 38 m /。 79万 公 河 80 s 用水 秩 序 , 效 化解 了地 区间 的用 水 矛盾 , 进 调 水调 沙期 间实施 了下游 生态 调度 , 有 促 为河 口三角 了流域 的和谐 发展 与节 水 型 社会 建 设 。三 是 有 洲 自然保 护 区湿地 生态 系统 、 游河道 湿 地和滨 下 效遏 制 了流 域生态 恶化 趋势 , 非汛 期平 均增加 河 海 生态 系统 补水 , 中向南 岸 1 亩 淡 水湿 地 其 5万 道 内生态 环 境水 量 】 立方 米 , 口三角 洲 湿 补水 10 0亿 河 5 8万 m , 定并 扩大 了河 口三角 洲 湿地 稳 地 面积增 加 2 3平 方 公 里 , 物 多 样 性 明显 提 范 围 , 进 了河 口地 区植被 恢复 和湿地 生 态系统 5 生 促 高 , 度濒 临崩溃 的河 口三角 洲生态 系统 再现 碧 健康 发展 。 一 野万 顷 、 鸟翔 集 的盎然 生机 。 鸥 继续 开展 了利 用并 优化 桃 汛 洪水 过程 冲刷 ( ) 河流域 综合 规 划修 编等 前期 工作 扎 降低潼关高程试验 , 四 黄 潼关高程降低 0 1 .3米。同 实推进 时, 对有利于潼关高程降低的水沙关系及其过程 经 过历 时三 年 的联 合 集 中攻关 ,09年 l 有 了新 的认 识 。 20 2 月2 6日, 黄河 流域综合 规划》 以下简称 《 《 ( 规 ( ) 洪 工 程 建 设加 快推 进 , 程 安 全 管 六 防 工 理 日益 强 化 划》 顺利通过了水利部预审。在新一轮黄河规 ) 划修编过程中, 各参编单位和部门通力协作 , 在 积极 推进二 期 标 准化 堤 防 和新 一 轮河 道 整 黄 河治理 开发 与管理 取得 巨大成 就 、 经长期研 究 治 工 程 建 设 。截 至 20 09年 底 , 计 完 成 土 方 累 积累的宝贵经验基础上 , 分��
什么叫流域管理制度
![什么叫流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c1e6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7.png)
什么叫流域管理制度流域是地表水在它的主流和支流上运行的水域和地区的总和,是地表水流动的自然单元,也是相关的社会经济系统的管理单元。
流域管理是指对流域内的水文、地质、生态、气象等要素进行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流域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协调、谋求最大公益、全民参与、公平合理、可持续发展等。
1.综合协调原则综合协调是流域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指在管理流域水资源时,要综合考虑各种水文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只有综合协调各种要素,才能实现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和可持续利用。
2.谋求最大公益原则谋求最大公益是流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指在流域资源配置和利用方面,要追求整体最大化效益的原则,也就是要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全民参与原则全民参与是指在流域管理中,要广泛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流域管理更具民主性和公正性。
只有让全民参与,才能更好地实现流域管理的目标。
4.公平合理原则公平合理是流域管理的基本准则,是指在管理流域资源时,要遵循公平和合理的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保障每一个流域居民的权益。
5.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流域管理的长期目标,是指在资源利用方面,要考虑未来世代的需要,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实践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保障后代子孙的利益。
二、流域管理的重要性流域管理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保护水资源流域是水资源的集聚地,通过流域管理可以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综合规划和优化利用,保障水资源的供应和质量。
流域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维护生态环境流域管理可以有效保护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通过流域管理,可以改善水质、保护湿地、恢复植被,保障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
![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e3068f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7.png)
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3.29•【字号】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施行日期】2023.07.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3月29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3月29日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2023年3月29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与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境内的黄河河道(包括黄河干流河道、沁河干流河道、滩区、滞洪区)及其工程、设施的管理、保护与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未作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包括黄河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应当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黄河流域管理机构和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科学划定并公布。
第四条黄河河道管理应当服从防洪减灾和生态保护的总体安排,坚持科学规划、强化保护、系统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沿黄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黄河河道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对黄河河道保护治理的财政投入,解决黄河河道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黄河河道管理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及其所属各级黄河河务部门,是其管理范围内的黄河河道主管机关,依法行使水行政监督管理职责。
沿黄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公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黄河河道管理工作。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规定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25feccca300a6c30d229f0d.png)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规定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计地区[1998]2520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黄河水量管理工作的正规化、规范化,在保证防洪防凌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黄河水资源的综合效益,统筹上中下游用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分级管理,分级负资。
并实施年度水量分配和干流水量调度预案制度。
第三条黄河水量调度从地域角度包括流域内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以及国务院批准的流域外引用黄河水量的天津、河北两省(市)。
第四条黄河水量调度从资源角度包括黄河干支流河道水量及水库蓄水量,并考虑地下水资源利用情况。
第五条黄河水量调度依据是国务院批准(国阅[1997]149号)的《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报告》水量分配方案。
第二章调度原则第六条各省(区、市)年度用水量实行按比例丰增枯减的调度原则,即根据年度黄河来水量,依据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可供水量各省(区、市)所占比重进行分配,枯水年同比例压缩。
第七条黄河流域各省(区)即干流各河段用水量按断面进行控制,分别以下河沿、石咀山、头道拐、花园口、高村和利津水文站作为进入宁夏、内蒙古、黄河中游、黄河下游、山东省和河口地区的水量控制断面。
第八条黄河干流各河段水量控制以河段总耗水量和断面下泄流量两项指标进行控制。
第九条黄河水量实行年计划月调节的调度方式。
第十条制定黄河水量调度方案,要上中卞游统筹兼顾,优先安排城乡生活用水和重要工业用水,其次是农业、工业及其它用水,同时还需留有必要的河道输沙用水和环境用水。
第三章调度权限第十一条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管理工作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
第十二条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对进入各省(区)和河段控制断面的水量进行调度。
第十三条干流刘家峡、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支流故县、陆浑、东平湖等水库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组织调度,下达月、旬水量调度计划及特殊情况下的水量调度。
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
![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40ea349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1d.png)
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24.08.07•【文号】水节约〔2024〕208号•【施行日期】2024.08.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水利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水节约〔2024〕208号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节约用水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全面建立黄河流域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聚焦黄河流域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建立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力争两年内制定发布涵盖黄河流域主要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的强制性用水定额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强制性用水定额),压实用水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强制性用水定额执行监管,稳妥有序推行强制性用水定额,引导用水单位采用先进节水技术设备,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持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相关政策规定,结合工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用水等情况,在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经省、自治区其他黄河供水区相关县级行政区的下列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
高耗水工业:火力发电、选煤、煤化工(煤制烯烃、煤制甲醇)、建材(水泥)、钢铁、石化和化工(石油炼制、合成氨、尿素、硫酸、烧碱、纯碱)、铝(电解铝、氧化铝)。
河套灌区灌溉管理制度
![河套灌区灌溉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e33e1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1e.png)
河套灌区灌溉管理制度一、河套灌区概况河套灌区位于我国黄河流域,是黄河流域的重要农业灌溉区之一。
这一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不足,农作物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河套灌区建立了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保障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二、河套灌区灌溉管理制度1. 灌区组织管理河套灌区成立了灌溉管理局,负责统一协调灌溉工作。
管理局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统一规划和调度水资源,在灌溉季节合理地分配水资源,确保农田的充分灌溉,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2. 水资源调度河套灌区在水资源调度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了水资源调度系统,通过监测水文信息、气象资料等,对水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灌溉计划,合理配置水资源,确保农业生产需要。
此外,还注重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监测和调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3. 灌溉设施建设为了提高灌溉效率,河套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灌溉设施建设。
修建了一系列灌溉渠道、水库、灌区水泵站等设施,通过这些设施,可以将水资源有效输送到农田,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此外,还建立了自动化灌溉系统,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劳动力成本。
4. 节水灌溉技术河套灌区注重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方式,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通过合理设置灌溉器具,调整灌溉时机和水量,减少了水资源的流失和蒸发,提高了用水效率,保障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5. 保护生态环境河套灌区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水土资源,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建立了农田水土保护制度,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进行了水质监测和环境评估,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保障了河套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河套灌区灌溉管理制度的意义河套灌区的灌溉管理制度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持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843af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f.png)
2012年6月第18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0概述自人民治黄60多年来,黄河流域内修建了大量的蓄水和引、提水工程,其中引水工程4500余处,提水工程2.9万处;在黄河下游,兴建了向黄淮海平原地区供水的引黄涵闸、虹吸120多处。
建成了引黄济青、引黄济津、济冀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多次实施了远距离调水。
黄河供水范围扩大到沿黄九省区和津、冀地区,引黄灌溉面积发展到753万hm 2。
此外,黄河还担负着沿黄50多座大中城市、420个县(旗)城镇人口、晋陕蒙部分地区能源基地和中原、胜利油田及青岛、天津等市的供水任务。
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80亿m 3,扣除维持黄河生态环境最低需水量200亿m 3,剩余的可供耗用水量为380亿m 3,利用率已达53%。
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平均年耗用水量284亿m 3,占总耗用河川径流量的92%。
自1999年国家授权黄委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黄河下游一直没出现断流现象。
但众所周知,黄河水资源贫乏,河川径流量仅占全国的2%,却承担着全国15%耕地面积和12%人口的供水任务,流域亩均河川径流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
总量少、需求旺盛、用水效率低、纳污总量多,已成为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主因。
1必须加强黄河水资源管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过度开发水资源,将影响后代的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发展的需要,使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地基,黄河流域城镇工业发达,用水量逐年递增,供需矛盾加剧,存在这样那样的供水问题。
如何才能保持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
黄委部署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黄委部署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6075d04e2af90242a895e5da.png)
·8·
殊管理的河流,更需要黄委积极行动,推动河 程、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水闸 除 险 加 固
长制工作全面落实,并以此为契机完善黄河河 等,各级要 提 高 站 位、深 化 认 识,及 早 谋
道管理体制,强化流域管理。入河排污口监管 划、加强管理,在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是黄委今年落实河长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好队伍的同时,确保工程安 全、资 金 安
治黄科技信息 2018年第 2期
黄委部署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工作
3月 9日,水利部召开 2018年第 1次全国
苏茂林强调,2018年,黄委的项 目 前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月推进会暨第 1次中央水利 期工作和中央投资计划执行任务仍然艰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设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会商会。黄委迅速贯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禹潼段 “十三五” 治
为保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今年年初农 业农村部发布了 《关于实行黄河禁渔期制 度的通告》,规定从 4月 1日起在黄河流域 实行禁渔期制度。黄河禁渔期制度主要规定 了禁渔范围、禁渔时间、禁止作业类型和管 理要求等。其中,禁渔范围包括黄河干流和 扎陵湖、鄂陵湖、东平湖等 3个主要通江湖 泊,以 及 白 河、黑 河、洮 河、湟 水、大 黑 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
湖长制及中央水利建设投资计划执行工作。
要找准关键,增强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加强
苏茂林指出,2018年,河长制工作已由 与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省 (区) 的沟通协
如何建立黄河水利制度
![如何建立黄河水利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1be846627d3240c8447efca.png)
如何建立黄河水利制度一、制定和完善法律制度,水权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完善我国现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为水权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如尽快修改《水法》,增加水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管理制度等内容,将目前实施的取水许可制度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我国水权管理的基本制度。
二、制定和完善江河水量分配方案,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是多年平均情况的分水方案,只规定了年分水总量,进一步明确了黄河不同来水年份水量分配和年度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增强了分水方案的可操作性。
下一步还要开展南水北调生效后的黄河水量分配方案。
其它江河特别是北方跨行政区域的江河应尽快制定江河水量分配方案。
三、用水监测流域分水方案的落实、用水管理、水资源有偿使用等都需要掌握用水资料,因此,加强用水监测是实施水权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前黄河用水监测设施很不完善,很多用水户没有按规定安装量水设施,已安装的量水设施也存在精度不够,设施老化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监督管理,有必要加速量水设施建设,搞好用水监测管理。
四、年度水权转让额度的控制水权转让的目的在于通过水权转让重新配置水资源,使水资源的使用更加合理,抑制用水需求的过度增长,而不是为满足新的用水需求使用水量持续增加。
水权转让有时会导致用水量和排污量的大幅度增加,影响其它用水户的合法权益。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增加用水量或向本流域之外转让水权的控制,限制年度水权转让的额度。
五、建立水权转让的管理机构与水市场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权转让涉及到申请的提出、审批、水权的登记或对已有水权记录的更改,必须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定交易规则。
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水权和水权转让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为减少水权交易的成本,为水权交易者提供交易信息、提高交易效率和便于管理,应建立专门的水权交易市场。
六、制定水权转让的规则和水权转让标准完善的水权交易市场须对水权交易的形式和程序加以规定,因为水权的转让常常会对他人合法利用水资源产生影响。
因此,水权交易的规则和交易的过程都必须是透明的。
我国流域管理制度
![我国流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2b528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0.png)
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流域是指一个区域内的所有水文过程和相应的水资源,一般具有一个水系网络,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以及相关的土地。
在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是对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的重要制度安排。
在中国古代,流域管理早已存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流域管理制度亦不断完善。
一、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概述我国的流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划制度、管理机构和实践经验四个方面。
1.法律法规:我国的《水法》、《水资源保护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流域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规划制度:《国家水资源规划》、《流域规划》等规划文件对流域管理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为流域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
3.管理机构:在我国,流域管理由国家、省级和市县三级政府共同负责,设立了水利、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等不同部门和单位来协同开展流域管理工作。
4.实践经验:我国在流域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一些重要流域开展了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不断提高了流域管理水平。
二、我国流域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1.综合性: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注重处理流域内各种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从整体考虑,综合协调各方利益。
2.科学性: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推崇科学理性,注重借助技术手段和专业知识来指导实践,提高管理效果。
3.公众参与:我国流域管理制度鼓励广大公众参与流域管理工作,倡导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使得管理更具民主性和透明度。
4.规范性:我国流域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对管理行为做出了规范,保证了管理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5.先进性:我国流域管理制度不断借鉴国际经验和先进理念,致力于开拓创新,提高管理水平,适应时代需求。
三、我国流域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1.权责不清: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流域管理制度存在权责不清、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管理不到位,进展受限。
2.协同配合不足:流域管理是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然而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不足,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综述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9d0c3c9ad51f01dc281f1c2.png)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综述提要本文从研究意义入手,对黄河水权制度的研究及国外水权市场建立的经验进行综述,为黄河水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一、研究背景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九省(区),注入渤海,其流域幅员辽阔,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而年径流量只占全国的2%,水资源较为贫乏。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的短缺日益加剧,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和复杂。
黄河水资源危机主要在于量的匮乏,黄河虽为我国的第二大河,但年径流量仅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五位,缺水形势十分严峻。
流域内及下游引黄灌溉区引用黄河水的人口占全国的12%,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5%。
污染的加剧、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河口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表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已经过度。
到目前为止,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67%。
这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导致了黄河断流现象的出现。
据统计,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黄河开始出现断流,且断流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距离越来越远。
尤其是自1988年以来在汛期也出现了断流,这不仅使黄河沿岸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且对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据资料显示,仅山东省1996年因断流造成的损失就达20亿元,胜利油田在1995年因缺少注水,就造成原油减产30万吨。
由于过度开发所造成的黄河断流,从现象上看,是由于用水量增长过快(尤其是上游地区过量用水)、农业用水方式粗放效率低、管理落后等原因。
在1997年之前,黄河水分配制度既缺少激励机制,更没有惩罚机制,使其处于“开放式、自由索取”状态,流域上下游自由取水,各行其是,区域水“以需定供”,导致水需求恶性膨胀。
从经济学角度,黄河断流表面上是流域水资源稀缺的宏观体现,实质上反映了流域水分配体制失效。
也就是说,制度失效导致黄河水资源出现危机。
因此,要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可以从科学有效的配置黄河水资源的角度入手,即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黄河水权分配制度。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2024修正)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2024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3c7ca8f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9.png)
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2024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5.30•【字号】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5号•【施行日期】2024.05.30•【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文水环境正文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1997年12月13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08年8月1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月23日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十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4年5月30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修改〈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山东省黄河防汛条例〉〈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河道整治与建设第三章河道保护第四章河道工程管理第五章河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黄河河道管理,保障防洪安全,充分发挥黄河河道兴利除害等社会与生态效益,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黄河河道,包括黄河干流及其河口、蓄滞洪区以及大汶河下游河道。
第三条沿黄河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黄河河道管理工作的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管辖范围内的黄河河道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级黄河河务部门是其管辖范围内的黄河河道主管机关。
各级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在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机关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行政、海洋渔业、林业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做好相关的黄河河道管理工作。
黄河水管理制度
![黄河水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51013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1.png)
黄河水管理制度一、黄河水管理制度的形成黄河水管理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对黄河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修筑堤坝,挖掘渠道等。
但是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和制度的不健全,黄河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水灾频发。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黄河的治理和利用。
1951年,国务院制定了《黄河水利及水能利用规划纲要》,标志着黄河水管理制度正式形成。
二、黄河水管理制度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黄河水资源的重视,黄河水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首先是在法律法规方面,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黄河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如《黄河水利及水能利用规划纲要》、《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条例》等。
这些法律的出台,为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其次是在政府管理方面,国家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监督黄河水资源的利用,具体负责黄河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调度、防洪抗旱等工作。
此外,在科研和技术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黄河水利工程建设和科研,使得黄河水利工程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三、黄河水管理制度的现状目前,黄河水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法律法规方面,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黄河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政府管理方面,国家拥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确保了黄河水资源的安全和合理利用。
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黄河水利工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水利工程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
此外,国家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黄河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四、黄河水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虽然黄河水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水资源的利用问题,由于黄河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宝贵性,一些地区在利用黄河水资源时存在着滥用和浪费现象。
其次是水利工程的安全问题,由于黄河流域地势陡峭,泥沙含量高,水流湍急,造成了黄河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
再次是生态环境的问题,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黄河水资源,导致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与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_苏茂林
![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与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_苏茂林](https://img.taocdn.com/s3/m/9050d42b87c24028915fc3e2.png)
· 1·
人 民 黄 河
2015
年第 11 期
进行考核。四是技术支撑体系, 包括基础研究和信息 批的取水项目, 大部分是通过采取节水措施、 利用非常 化技术的应用。目前已基本建成了黄河水资源管理与 规水源和水权转让方式解决项目用水问题的。 调度系统, 实时监控黄河水量、 水质、 引水和控制性水 3 加强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为流域及相关地区 库运行情况, 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技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术支撑手段。 根据国务院授权, 黄委从 1999 年开始对黄河水量 2 加强黄河水资源宏观配置管理,积极寻求破 实行统一调度。受调度手段所限, 初期黄河水量调度 解黄河水资源管理新瓶颈的对策措施 的时段为来水少、 用水集中的非汛期, 调度河段为用水 对照 1987 年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 量约占全河用水量 75% 的黄河干流。随着调度手段 2006 年以后, 黄河水量调度在时间上已 案(以下简称“八七分水方案” ) ,目前多数引黄省 的不断完善, 调度河段延伸到重要支流, 调度目标从初 ( 区) 已无余留水量指标, 部分省(区)超分配指标用 扩展到全年, 保障生活和重要生产用水逐步向 水。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接近极限, 缺水成为黄 期的防止黄河断流、 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河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常态。如何协调处理好黄河水 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 资源管理红线刚性约束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 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转 需要在调度体制、 机制 进一步增加之间的矛盾, 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 变[]。为实现上述调度目标, 河治理开发的主要任务。为破解这一矛盾, 具体应对 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和完善。 3. 1 建立事权明晰的黄河水量调度管理体制 措施如下。 2. 1 加强黄河水资源规划管理 黄河水量调度涉及 11 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以 电力、 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行业。因此, 理顺 考虑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 及水利、 水资源的需求, 在采取强化节水措施的前提下, 提出黄 管理体制, 改变过去区域和部门分割管理、 流域管理缺 流域机构与地方事权界定不清的局面, 就成为实施 河水资源的宏观配置方案、 解决缺水问题的具体措施。 位、 在黄河水量调 编制完成的《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已纳入《 全国 全河水量调度的首要问题。通过实践, 水资源综合规划》并同时得到国务院批复。目前正在 度中创造性地建立了流域与区域、 部门有机结合的黄 河水量调度管理新模式, 概括起来就是: 国家统一分配 开展重要跨省( 区) 支流水资源规划和分水工作。 2. 2 开展黄河分水指标细化工作 水量, 省( 区)负责配水用水, 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 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这一调度体 依据“ 八七分水方案” 推动黄河分水指标细化工作, 控制, 有效保障了黄河水量调度的顺利实施。 将国务院分配各省( 区) 的分水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 制的建立, 地( 市) 及黄河干支流。该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成为流域 3. 2 完善黄河水量调度的民主参与和协调协商机制 在管理机制上, 强化了民主参与, 充分发扬顾全大 各省( 区) 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布局的重要依据。 局、 同舟共济、 平等协商、 相互理解的水调精神, 建立了 2. 3 推动规划水资源论证 以充分保障各方利益, 增强 重点推动国家和地方安排的重大能源基地、 工业园 不同层面的协调协商平台, 区规划水资源论证。依据黄河分水指标、 地下水和非常 水量调度的执行力, 实现多赢目标。 规水源情况, 提出水资源可支撑的基地和园区建设规模、 ( 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 1) 1969 年经国务 水源解决途径。目前已审查通过了宁夏宁东、 内蒙古鄂 院批准成立, 已召开协商会议 49 次) 。该委员会的成 尔多斯、 陕西陕北等煤电基地规划水资源论证。 员单位包括黄委(任主任委员) 、 西北电网公司(任副 主任委员) 、 上游各省(区)政府。开会时邀请梯级电 2. 4 严格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 宁夏与内蒙古引黄灌区管理单位参加。 通过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动态管理, 促进流域节 站管理单位、 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并积极探索“节水、 压超、 转 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上游梯级电站发电与灌溉供 拟定上游梯级电站年度调度计划。在 让、 增效” 的黄河水资源管理新途径。自 2011 年开始 水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黄河水资源管理台账, 逐年与各省(区)对接, 1999 年实施全河水量统一调度后, 作为协调水调与电 核算各省( 区) 黄河水资源利用情况、 黄河分水指标已 调关系的重要平台, 黄河上中游水量调度委员会依然 使用和剩余情况, 研究重大项目用水指标问题。对无 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为全河水量调度协商机制不可缺 余留水量指标或用水超红线的地区, 新增取水实行区 少的组成部分, 其拟定的上游梯级电站年度调度计划, 域限批, 鼓励通过节水解决水源和利用非常规水源的 提交全河水量调度工作会议。 建设项目, 推动黄河水权转让的开展。近几年, 黄委审 ( 年度全河水量调度工作会议。由黄委、 涉及 2) · 2·
黄河保护法 简要解读
![黄河保护法 简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c0b052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8.png)
黄河保护法简要解读摘要:一、背景介绍二、黄河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法律目标2.保护区域和对象3.管理制度4.污染防治措施5.生态修复与保护6.法律责任与处罚三、黄河保护法的意义和作用四、我国黄河保护的现状与挑战五、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一、背景介绍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等问题。
为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我国立法机关制定了《黄河保护法》,该法已于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
本文将对《黄河保护法》进行简要解读,以期提高公众对黄河保护的认识和参与。
二、黄河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法律目标《黄河保护法》明确提出了维护黄河生态系统健康、保障黄河水安全、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等法律目标。
这为我国黄河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2.保护区域和对象《黄河保护法》明确了黄河流域的范围,包括黄河干流、支流、湖泊、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
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壤、生物多样性等。
3.管理制度《黄河保护法》设立了流域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流域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黄河保护工作。
同时,明确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各方协同发力。
4.污染防治措施《黄河保护法》明确了污染防治的目标、责任主体和措施。
要求加强对黄河水环境、土壤污染的监测、评估和治理,确保黄河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5.生态修复与保护《黄河保护法》强调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河道整治、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对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实施严格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稳定。
6.法律责任与处罚《黄河保护法》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三、黄河保护法的意义和作用《黄河保护法》的实施,对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我国黄河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有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1088c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0.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是我国专门针对黄河流域实施保护、治理和利用的基本法律。
自1986年颁布以来,该法已多次修订,成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
该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强调生态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首先明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旨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该法规定,黄河全流域实行生态保护和治理,强制开展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荒漠化治理等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明确分工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黄河保护、治理和利用中的职责和权力。
该法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黄河保护中应承担的主体责任,规定各级政府要加强黄河防洪、灾害监测预警、河道整治等工作,加强对黄河治理投入,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完善监督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规定了黄河保护管理机构的设置、职责和监督机制,明确了对黄河保护的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和制度。
该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黄河保护责任公示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做到依法履职,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4.支持科技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规定了对科技创新研究、技术推广和项目研究的支持和保障,为保护黄河流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该法规定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黄河保护科技创新的支持,开展技术推广和项目研究,切实提高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通过强调生态保护、明确分工职责、完善监督机制和支持科技创新等特点,不仅保障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为国内外流域保护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示范。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强化对黄河流域的保护和治理,促进黄河流域的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黄河保护法全文
![黄河保护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ee09c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d.png)
黄河保护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黄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高黄河流域的资源利用效益,指导黄河流域的发展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和精神家园。
第三条保护黄河,是全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职责。
第四条本法所称黄河,是指黄河源头至渤海入海口范围内的黄河主流及其重要支流。
第五条黄河保护应遵循自然规律,面向新时代,坚持创新理念,综合治理,协调发展,科学引领,持久发展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对黄河保护实行统一领导,黄河保护工作由有关部门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协同推进。
第七条政府应当加强黄河保护法制建设,推行长效机制,明确权责,强制执行,实现科学管理。
第二章生态保护和修复第八条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应当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实施综合治理、分类施策、目标清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保障黄河的生态系统安全。
第九条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应当按照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建立起相应的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等设施。
第十条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应当完善水利工程,控制水土流失、水污染、土地沙漠化、洪涝灾害等问题,同时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
第十一条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应当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和成果,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创造黄河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第三章资源开发和利用第十二条黄河流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应当注重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实行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条黄河流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应当按照黄河流域资源规划合理安排,制定科学的资源管理制度,完善资源监测体系,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第十四条政府应当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地质资源、矿产资源、生态资源等方面的调查和管理,全面掌握黄河流域的资源状况。
第十五条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应当实行耗水量控制制度,鼓励节水技术和节能技术的推广,防止过度采水和浪费。
第四章生态补偿和环境治理第十六条黄河保护应当实行生态补偿机制,保护黄河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区,鼓励保护区的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补偿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流域管理制度
1. 引言
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被誉为“中华母亲河”,其流域面积广阔,涵盖了十一
个省份。
由于黄河流域的特殊地理和气候条件,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黄河流域管理概述
黄河流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合理调配水资源、防止水
灾等问题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
这些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个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的合作和参与。
3. 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3.1 水资源管理制度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合理调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确保人民生活
用水、农业用水等基本需求,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分配机制、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内容。
3.2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防止生
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其中包括生态保护区的划定、环境监测与评估、生态修复工程等内容。
3.3 洪水防治制度
黄河流域洪水防治制度的任务是预防和减轻洪水灾害,对于黄河流域的防洪设
施建设、洪水预警、抗洪救灾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
3.4 灌溉农业管理制度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灌溉农业管理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灌溉农业管理制度中,包括灌溉设施的建设与管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农田水利税收政策等内容。
4. 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的问题与挑战
虽然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主要包括:
•制度之间协调不够:黄河流域管理制度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协调与合作不够紧密,制度之间的衔接还有待完善。
•制度执行不力: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对流域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力问题,导致一些规定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黄河流域管理制度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题。
5. 改进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维护好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机制,提高流域管理制度的整体效力。
•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为制度的修订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对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的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6. 结论
黄河流域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协作、提高执行力度、科学应用技术和进行宣传教育,可以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管理制度,实现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