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法术势思想法术势

合集下载

韩非子法术势的理解

韩非子法术势的理解

韩非子法术势的理解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与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韩非子强调法术势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之一,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所谓法术势,即政治的力量与威势。

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取决于其法术势的强盛程度。

在韩非子看来,法术势包括法律、制度、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力量,这些力量在整个国家运行中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整体。

法律是法术势的基础。

韩非子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他认为法律是国家存在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正义的重要手段。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国家的法术势得到增强。

制度是法术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非子主张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只有建立科学、公正、高效的制度,才能增强国家的法术势。

军事力量是法术势的重要保障。

韩非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难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军事力量的强大,能够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利益,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保障。

经济实力也是法术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韩非子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经济强大,才能为国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物质基础。

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国家的财富,也是国家的法术势。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韩非子的法术势理论中得到启示。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就必须加强法律建设,健全制度体系,提升军事实力,推动经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

韩非子的法术势理论也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作为个体,我们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法术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工作、实践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取得成功。

韩非子的法术势理论是一种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注重法律、制度、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和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术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更大的成就。

《韩非子》中“法、术、势”关系略论

《韩非子》中“法、术、势”关系略论
体 现 的 是 一 种 等 级 下 的威 慑 性 ,一 种 不 平 等 。 仅 就 韩 非 关 于 法、 术 、 势 的 定 义 而言 , 就 会 发 现一 个 明 显 的 问题 , 韩 非 主 张
而 势对 于法和术 同样具 有补 足作用 “ 夫有 材而 无势 。 虽 贤 不能制 不 肖, 故立 尺才 于高 山之上 , 则 临干 仞之溪 , 材非 长也 ,
卑 也 。” ( 《 韩非子・ 难 势》 ) 韩非 又 引一位 辩难 者 的理 论对 慎子
概念统 和起来 . 形成“ 法、 术、 势” 相结 合 的集大 成理论 。 在韩 非
思 想体 系 中 , 法、 术、 势 三者互 为补 充 , 缺一不 可 。法虽 然可 以 统 一 政令 。 但若 没 有术 的潜 御 作用 。 就很 难发 现 “ 奸 劫 弑 臣” , 而若没有 统一 的法 , 单 独用术 只会 乱上加 乱 。就势 而言 , 如果 没有 法 、 术 这样 的手段 , 君 主是很 难 保有 势 的 , 而 唯有 借助 势
“ 法” 、 “ 术” 、 “ 势” 及其 关系, 以期 得 出《 韩非子》 的核 心 思 想 “ 法” , “ 术” 、 “ 势” 的 综 合 建 构模 式 。
f 关键 词1 法 ; 术; 势
【 中图分类号】 B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3 — 1 3 5 —1
设, 本 文对 《 韩 非子 》 的文本来 源不做 考察 , 只就《 韩非 子》 意 义
上的“ 法、 术、 势” 关 系做浅 要述 评 。
韩非 最 主要和杰 出 的贡献是 将 “ 法” 、 “ 术” 、 “ 势” 三个法 家

韩非子法术势的精妙展现!

韩非子法术势的精妙展现!

韩非一生追求为统治者创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王者之道”,这就是其中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法律理论。

韩非的法律思想体系实际上是以君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君王集权思想。

韩非的“法”建立在类似于荀况的“性恶论”的基础之上,强调统治者应采取一种主动的姿态。

他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1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谨慎守法的人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

)他又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2)韩非认为,法是臣民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法的这样几个特点:强制性与权威性(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稳定性与公开性(“编著之图籍”,“而布之于百姓”、“刑罚必于民心”)。

韩非继承并发展了商鞅关于法治的思想,将法置于群体社会唯一的行为规范与标准的位置上,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思想。

“以法为教”,指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人们学习知识的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即秦律。

人们看到的文字也只能是朝廷的法令,法令要求你作什么你就作什么,不能有丝毫违背。

它是秦国施行愚民政策,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

法在韩非的法律理论中居于最重要的地位,强调“以法为本”(3)他竭力倡导将法律规范付诸实践,强调用严刑重罚使国安而暴乱不起;厉行奖赏,奖励耕战。

韩非“法”的思想对现在影响最大的是,坚持了法律的平等性。

他反对儒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法制观,提出“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4)他甚至认为,即使君主亦“不得背法而专制”,而应该“明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

”韩非认为只有消除凌驾于法之上的特权,营建平等的环境,才能使法本身得到最大多数人的自觉遵守。

韩非也十分重视立法的预防作用。

他说“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

”(5)另外韩非子还为君主维护绝对权威的去“五蠹”,防“八奸”的预防机制。

韩非子人物分析:韩非子的思想特点

韩非子人物分析:韩非子的思想特点

韩非子人物分析:韩非子的思想特点韩非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其思想渊源于商鞅变法,思想体系完整,并对后来的法家学派有着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的思想非常独特,本文将从韩非子思想的政治主张、社会观点以及治国理念三个方面对其思想特点进行分析。

一、韩非子思想的政治主张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可以概括为“势利”、“法术”和“纵横”。

他认为君主或统治者应该利用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并通过法术手段来治理国家。

韩非子主张君主应以法制为基础,以法术为手段,通过对民众的激励和惩罚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他主张依法治国,认为法律应代替人情,法治应当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二、韩非子思想的社会观点韩非子对社会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强调阶级差距,主张贵族治理国家。

他认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等级体系,而贵族则拥有更高的智慧和统治能力。

韩非子认为,君主应该集中权力,减少群臣参与政务的干预,实行贵族私有制,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三、韩非子思想的治国理念韩非子的治国理念可以概括为“轻民重法”和“充分利用人才”。

他认为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应该重视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并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性。

韩非子主张从百姓中寻找人才,充分利用人才来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

他主张在管理国家的同时加强教育,注重人民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

总结起来,韩非子的思想特点可以概括为政治主张强调势利、法术和纵横;社会观点突出贵族统治和阶级差距;治国理念注重轻民重法和充分利用人才。

韩非子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来的法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法律、政治伦理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韩非子法、术、势对当代管理的启示:
1、法:法是指韩非子立法中贯彻的管理原则,其将“礼仪伪势”作为规范来源,重视臣民之间的关系,主张遵循君臣之约,避免滥权,保证政权的稳定统治。

在当代管理中,其寓意是:要因势利导,坚持正确的管理思想,配以规章制度的落实,构建健全的激励机制,东西中的君臣关系,以保持政权的稳定性和统治力。

2、术:术可以理解为娴熟的技巧,韩非子强调使用机关把握细节,重视实施过程,以期落实管理制度,吸引民心,实现国家利益。

在当代管理中,其寓意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善于应用管理技术,做到精确把握节点信息,把握时机,应用多种激励机制,以实现预期目标。

3、势:韩非子强调要以“礼乐”和“以德服众”的手段来维系民心,秉持大小调和的原则,以公平、诚信和廉洁的态度来实践管理,以达到客观结果。

在当代管理中,其寓意是:要以良好作风管理,注重旨意的传递,推动秩序的良性发展,与员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提升部门的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的目标发展。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这是韩非子的名言,我们不仅要记住这句话还要学习韩非子的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下面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法、势、术结合的思想在先秦诸子中,提倡最为鲜明者首推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其中又以韩非的《韩非子》影响最大。

韩非关于“法”、“势”和“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曾经有过生动的论述,今天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拟从法、势、术三个方面对韩非子的观点进行评述,以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强调法律至高无上第一、韩非强调法律至高无上。

韩非认为:“夫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由此可见,法律居于诸法之首,这与“民无常心,心无常法”相一致,这便从根本上确立了他的法治思想。

而且“国君操之,则威;百官奉之,则治;万民率之,则富”。

所以说:“臣尽力竭能以养君之威,下竭股肱之力以养君之治,是以君之战之必胜也。

”韩非还指出:“君明而能断,臣尽力竭能以事君之威,上竭股肱之力以爱君之治,此五者,君之所以制天下也。

”这就是说,君主只有具备明智的头脑,发挥其独断作用,才能对内有效地治理好国家,使其顺利进行,并实现长治久安;对外有效地抵御敌国的侵犯,维护国家的利益。

可见,韩非关于统治者必须以法治国的思想是十分深刻的。

第二、韩非主张尊王重势。

韩非认为:“诸侯之地有限,其求无厌,譬若不知足而为川者,决之使导,犹之为沼,虽百仞之深,其溃犹易。

夫韩、魏之地方数千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而明珠、犀、玩好之积,大黄、采衡、垂棘之壁,岁费衣赋数百万,然而不敢加兵于天下。

夫擅强兵之势,而逆诸侯之能独听者,擅国之谓也。

”可见,他主张以强大的军事势力去征服诸侯,达到以法统天下的目的。

韩非还认为:“人主之患,莫大于不知人之臣;人主之威,莫大于不知人之心;人主之行,莫大于好用其私。

三者备而人主从之。

是故明君无私怨,明臣无私仇,明父无私子,虽有劫之者,必有死之臣,有从之者,必有死之子,是天下之通义也。

《韩非子》中法、术、势三者的关系

《韩非子》中法、术、势三者的关系

《韩非子》中法、术、势三者的关系韩非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被尊称为“儒家三杰”之一。

他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而
“法、术、势”三者又是其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他将法、术、势三者做出了鲜明的划分,详
尽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法是“合宜和秩序”,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守的必要和有效的规范,它应当渗透
到每一个细微的实践活动之中,而不能两权限,于是才能有效维持社会秩序。

其次,技术
是客观自然规律,是改善人类生活,提高人类生产力的由外界自然之物而形成的客观规律,如技术器物、知识、设备等,它能起到帮助、保护人类的作用,所以也可以称其为“以物
报礼”。

最后,势是指社会运用法和术,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是旨在达到有效地实施规
范而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增进立法的实施,以此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

总之,韩非子对法、术、势这三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法是社会秩序的规范,术是社
会环境下由外界自然之物而形成的客观规律,势则是根据法和术,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
旨在有效实施规范。

”只有结合法和术,采取具体的势来加以实施,才能有效地复合社会
的秩序,从而达到社会稳定运行的目的。

浅谈韩非子的“法、术、势”及其管理启示

浅谈韩非子的“法、术、势”及其管理启示

值 观 之 中 苟 子最先 赋予 其新 的意 义并 将“ ” 渐 与礼 融 合 : 后将 具 有价 值 法 逐 然 理 性 特 征 的 “ ” 变 为工 具 理 性 特 征 礼 演 的“ ” 其 次 将 “ ” 范 畴 逐 步 扩 展 . 术 : 势 的
并 将 “ ” 为 前 提 条 件 融 人 道 德 之 中 势 作 融 人 了“ 、 、 ” 苟 子 的 “ 义 ” 法 术 势 的 礼 思
浅谈 韩 非子 的“ 术 ’ 其管 理启 示 法 势 ’ 及
夏 成 功
( 汉科 技 大 学 湖 北 武汉 武

40 8 ) 3 0 6
要 : 集 法 家 思 想 之 大 成 的 韩 非 子 所 创 立 的 以 法 为 本 ,法 、 、 ” 结 合 三 位 一 体 的 法 治 理 论 体 由 “ 术 势 相
2 韩 非 子 对 “ 、 、 ” 体 法 术 势 立
件 . 者紧密相连 . 人主之大物 . 三 即“ 非 法 则术 也 ” 《 三 》 , 势 者 ,胜 众 之 资 (难 )“
也 ” 《 经 》 (八 )
21 抱 法 .
的继 承 与发 展 法 、 段 ; 势 ” 本 是 针 对 最 高 统治 者 手 “ 基
法 为本 ” “ ” “ ” “ ”立体 结 合 的 ,法 、术 、势
理 论 体 系 : 为 法 治 思 想 的 鼓 吹 者 和 倡 作 导 者 . 非 子认 为 法 治 只 是 统 治 者 “ 韩 导 制 其 臣 ” 手段 . 了保 证 法治 的 实行 . 的 为 统 治者 必须 掌握 “ 赏二 柄 ” 刑
1 “ 、 、 ” 法 术 势 的源 流
“ 、 、 ” 是 由 中 国 古 代 著 名 法 术 势 皆 的 政 治 家 或 者 政 论 家 提 出 . 此 它 们 首 因 先 是 作 为 一 种 政 治 术 语 出现 的 “ ” 法 即

韩非子法术势的理解

韩非子法术势的理解

韩非子法术势的理解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的法术势是他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独特思考和总结,通过这些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深入理解韩非子的思想观点和他对世界的认知。

什么是法术势?韩非子将法术势定义为政治和社会的力量和趋势。

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各种力量的互相作用和变化。

这些力量可以是政治家的智慧和能力,也可以是社会的风气和民众的心理状态。

韩非子认为,掌握和把握这些力量和趋势是实现政治和社会目标的关键。

在韩非子的思想中,法术势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受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而是由各种客观因素决定的。

例如,政治家的能力和智慧、社会的经济状况、民众的心理需求等,都会影响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韩非子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这些客观因素,才能在政治和社会中取得成功。

韩非子认为,政治家和社会领袖应该具备一定的法术势,才能在政治和社会中发挥作用。

他强调,政治家和社会领袖应该具备洞察力、分析能力和执行力,以便在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把握和应对各种力量和趋势。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政治和社会中取得成功。

韩非子的法术势还包括对人民的感知和理解。

他认为,政治家和社会领袖应该深入了解和把握人民的需求和心理,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他认为,政治家和社会领袖应该注重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而不是个人的私利。

只有真正关心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

韩非子的法术势还包括对外部环境的把握和应对。

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不仅受内部力量的影响,还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政治家和社会领袖应该具备洞察力和应变能力,以便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中保持稳定和发展。

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政治和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韩非子的法术势是他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独特思考和总结。

通过对这些思考和总结的理解,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把握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法术势,才能在政治和社会中取得成功。

韩非子法术势相统一的政治哲学

韩非子法术势相统一的政治哲学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核心在于法、术、势的相互关系和统一。

在韩非子的理论中,法、术、势是君主统治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国体系。

1. 法(Law):
- 法是韩非子理论中的基础,它指的是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和制度。

- 法的作用在于明确臣民的行为规范,告诉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 法的特点是普遍性、明确性和强制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不分贵贱。

2. 术(Technique):
- 术是指君主在运用法律治理国家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 术的作用在于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它包括对法律的解释、执行和监督。

- 术强调的是君主的能力和智慧,君主必须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国家的秩序。

3. 势(Power):
- 势是指君主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力,包括君主的个人魅力、权威、地位以及国家的综合实力。

- 势的作用在于确保君主的命令能够得到执行,它是君主统治的终极保障。

- 势的建立和维护需要依赖法和术,而势的增强又能进一步巩固法和术的实施。

韩非子认为,一个理想的君主必须掌握法、术、势三者,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加强。

法提供了一套规则,术提供了实施这些规则的手段,而势则确保了这些规则和手段能够有效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君主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他必须是一个明智而有能力的统治者,能够灵活运用法、术、势来应对各种政治挑战。

韩非子的这一政治哲学体系,虽然在当时并未被各国君主完全采纳,但对后世的法制建设和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法律实施和权力运作的复杂性。

中国权术理论大成者——韩非子(二)权术理论的“势、术、法”

中国权术理论大成者——韩非子(二)权术理论的“势、术、法”

中国权术理论大成者——韩非子(二)权术理论的“势、术、法”上一篇咱们聊了权术是否该用的话题,这一篇咱们接着聊权术应该怎么用。

韩非子对这个问题从“势、术、法”三个角度进行了回答。

虽然这三个角度的核心方法都不是他原创的,但韩非子是第一个将这三个角度的方法融合起来,形成完整体系的人。

可以说权术到韩非子这里就讲完了。

如果只是研究权术,再怎么研究也跳不脱韩非子的这个理论框架。

韩非子所讲的权术是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以君王的视角来阐述,并不是官场或职场中单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方法。

因此韩非子提出君王驭臣之道“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

“法”论这一权术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克、吴起、商鞅,即君主制定详细而明确的法律,来规范和引导臣民的行为,使之符合君王和国家的利益。

李克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都是这一流派思想的体现。

“术”论的创始人是韩国宰相申不害,即察言观行,分辨属下忠心,避免下属结党营私,以驾驭群臣。

也就是咱们平常所说狭义的权术。

申不害在韩国进行的吏治改革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势”论的提出者是齐国稷下学宫的赵人慎到,即王权要高高在上,形成对下面的一种压迫之势。

只有这个权势建立起来,法、术才能得以推行。

韩非子不但将上述三种权术流派融合起来,而且进行了深化,正如其在《定法篇》中所说“申子未尽于术、商鞅未尽于法”。

韩非子的学说完全抛弃了道德、伦理、文化,一切就是为了权力,对权术进行最纯粹的阐述。

咱们分别来看一下,韩非子进行了哪些深化。

先从“法”论来看。

韩非子在《奸劫弑君》篇中有一句话“圣人之治国也,固有使人不得不爱我之道,而不持人之以爱为我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英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绝不能让人民爱戴他,而一定要让人民不敢不爱戴他。

这句话体现了韩非子“法”论中认为绝不能实行仁政,暴力和残忍才是权力唯一资源的论点。

而商鞅在《商君书》中也只是说“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

”和“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即对待百姓要愚民、辱民、贫民。

论韩非子“法术势”管理思想

论韩非子“法术势”管理思想

青春岁月论韩tE子“法术势”管理思想口秦阳(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春秋战国末期,秦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因而思想界关注的重点已转向如何治理即将出现的封建帝国。

而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的韩非子。

他系统地总结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继承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综合出一套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

【关键词】韩非子;法;术;势一、引言精华所在,因为欲想法律的顺利实施,只有在公平的前提下,人韩非,约生于周赧王元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95年们才会发自内心的同意并接受法律的约束。

这些理论看似平常,一公元前233年),是战国末期卓越的政治理论家,是法家的集大但是古今中外又有几人能做到“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成者。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见其文而赞叹日:“嗟乎,寡人得见过,则虽近爱必诛”。

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于是发兵攻打韩国,韩王只得派韩非总之,作为一个理论家,韩非关注的并非具体的法令条文,出使秦国。

可惜的是,秦王虽为韩非之文倾倒,恨不得同游,却他主要关注的是法的制度化以及制度化中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未免有点“叶公好龙”,见到“真神”本人之后,纠缠在秦与是用法重久、行法重信、传法重知、立法重宜、施法重峻、执法韩,韩非与李斯、姚贾的矛盾线索中,犹豫而未加信用。

而李重平。

综合起来就是强化政治的有效性。

斯、姚贾等则乘机陷害,“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今王欲并诸三、韩非的术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韩非的术是上驾驭下得手段或权术,术要深藏于心而不外自遣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秦王政认可了他们的说法,公元露。

如韩非所言:“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

天则不非,前233年,李斯派人送去毒药,令他自杀。

他申诉无门,被迫自尽鬼则不困。

”,是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关系的真实反映。

他还于云阳狱中。

而他的思想却成为了秦国的指导思想,和商鞅一在《定法》篇中对术作了这样的规定:“术者,因任而授官,循样,身死于秦,而法亦行于秦。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

请评述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是古中国为治理国家、安顿百姓而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

它倡导以非暴力即法律的方式管理社会,把以礼仪、仁义、和平的文明形式替代武力,以更高的本领取得更大的成功。

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将韩非法势术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的社会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最早见于西汉大臣韩非的书《韩非子》。

他曾说:“宪法必须先行,旧法必须先行,治理人民只有以法律的形式才可行”。

韩非提出的法律思想,是以非暴力的方式去治理社会的思想。

这一思想,着重于通过法律的改变来改变社会,而不是通过武力来改变社会。

韩非认为,法律是治理人民的基本原则,是对所有公民的公平、合理的保障。

韩非法的思想,得到了后来诸子百家的肯定和发扬,并最终成为了中国治理国家和安顿百姓的经典案例。

而势、术结合的思想,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韩非法的思想。

孟子曾提出:“君子审势而用之,而不徇乎术”。

他指出,审势和用术相结合,是改变社会的有效方法。

事实上,在韩非法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把势、术相结合,进一步强调了以法律的方式管理社会的重要性。

近年来,更多的学者和实践者将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应用到现实的社会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法律学者宋永明在提倡和推行《民法总则》时,就深刻的发挥了韩非法的思想,他曾说“法律是用来保护社会公平、和谐的基础,是一种可以长期有效的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的有效手段”。

另外,管理学者徐祥江也曾结合势、术提出“组织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他指出,应该采用以人民的利益为导向的势与术相结合的方式,把以礼仪、仁义、和平的文明形式代替武力,才能达到更高的社会效益。

总之,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是一种有用而重要的思想,它倡导社会管理者采用不暴力的方式去管理社会,同时着重以礼仪、仁义、和平的文明形式代替武力,以此达到更高的社会效益。

如今,更多的学者将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应用到现实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也表明了韩非法、势、术结合的思想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韩非子的“法术势思想”

韩非子的“法术势思想”

韩非子的“法术势思想”刘维佳刘琪关键词:韩非子;法治;“术”;“势”韩非是战国时代韩国的贵族,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国贵族公子。

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多次上书韩王劝其变法图新,未被采纳。

后来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始皇极为赞赏,后来出使秦国,遭李斯的谗言自杀于狱中。

韩非子任法术而尚功利,信赏必罚,排除仁爱。

他是一个历史进化论者,“变”是他思想的一条主线和核心,主张因地制宜。

他攻击儒墨不遗余力,提倡军权神圣。

韩非子散文的特点是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其次是分析了很强,并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材料。

比如说许多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出自于《韩非子》。

先秦法家思想史一种实用的政治哲学,主要是要解决治国的问题。

法家思想就是要通过法术势的运用,而达到法家的理想—中人之治。

所谓中人之治,就是中等智力的人也能良好地治理国家,使国家政治清明、国富兵强。

法家为何要追求中人之治呢?因为法家认为智愚贤不肖者在人群中都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资质中等、品格中等的中人。

在统治者之中常见的也是中智之人。

从法家追求中人之治看来,法家所追求的其实是天下的长治久安。

法家的尚法、任势、用术都是为了实现此一目的。

法家治国方法的根据是法家的人性观。

法家认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有些人以为法家的人性观是主张性恶论,这是对法家人性观的误解。

趋利避害的人性观是一种中性的人性观,本身并不一定为善或为恶。

法家之所以认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是出于经验。

正是因为出于经验,这种人性观在社会层面上,特别是非血亲的陌生人之间,是具有普遍性的。

这里并不否认社会上有是性善与性恶,也不否认人在家庭层面所普遍表现出的性善,只是指出大多数人在社会层面中表现出的共性是趋利避害的。

法家正是通过对这种人性的把握,从而展开自己的治国理论。

法家的治国必须通过二柄一一赏罚来实施,所根据的正是这种人性观。

韩非子通过对法家前辈思想的研究和总结,形成了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

浅谈韩非 法术势

浅谈韩非 法术势

浅谈韩非“法,术,势”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他融会发展了老子,荀子,商鞅等人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法家理论。

战国末期,因为建立统一的地主阶级的条件已经成熟,秦国最后一统天下。

而韩非也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为统治者制定一套完善而又行之有效的“治国王道”,这就是他所主张的以“法,术,势”为核心的法家理论。

㈠“法”"民之故计,皆就安利而辟危穷"(《韩非子·五蠹》);"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篇》)。

韩非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也就是荀子的性恶论。

人天性自私自利,人人相互算计,好利恶害。

所以,国家需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抓住人好利的特性,通过赏罚的手段来治理国家。

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礼乐崩溃,诸侯争霸,当时国家通过儒学仁爱来规范社会并不能起到稳固的作用。

所以,韩非从人性经验的角度出发,对各谋私利的人群施以权术法制。

强调以法为本,"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希望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法治社会”。

对于当今社会大力倡建法治社会,我认为韩非子的“法”的思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㈡“术”“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术”就是",希望使统治者以真正的"王者"姿态从具体的统治事务中独立出来,而不是身陷于琐碎事务中不能自拔。

"术"是随时可以运用到立法、行政、司法过程中的灵丹妙药。

深受老子“无为”思想的韩非,认为君王不必事必躬亲,而是应懂得身居高处,利用任免,考察,生杀官吏的权术来统筹全局。

㈢“势”"君持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柄者,杀生之治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

"(《韩非子:八经篇》)所以“势”即指的是统治者身居高位比较于被统治阶级所拥有的特权。

《韩非子》中的“法、术、势”

《韩非子》中的“法、术、势”

《韩非子》中的“法、术、势”作者:陈玲来源:《农经》2017年第05期[√]韩非的著作《韩非子》,重点宣言君主如何运用法、术、势等手法来建立自己的封建集权统治的法治思想等,这对现代的管理学与领导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韩非,又称韩子或韩非子,是先秦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是一个集先秦诸子特别是法学家学说大成,从而促成一个崭新时代加速到来的大思想家。

韩非的著作《韩非子》,重点宣言君主如何运用法、术、势等手法来建立自己的封建集权统治的法治思想等,这对现代的管理学与领导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领导艺术中的“法”“法”在《韩非子》一书中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字眼,“法”是法家所有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君主和领导者行使权力的基础。

韩非在《韩非子——有度》篇中,开篇就陈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在一个国家中,如果奉行法治的势力很强大,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很强盛;相反,若这个国家中奉行法治管理的人的实力很弱小,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慢慢地衰弱。

国家的强盛跟“法”治直接挂钩。

在《有度》一文中,韩非子还列举了荆庄王、齐桓公、燕襄王、魏安厘王的例子,春秋时期楚、齐、燕、魏国在楚庄王、齐桓公、燕襄王、魏安厘王的治理下称霸诸侯,但当这四位君主死亡后,他们这四个国家也就相继灭亡了,这与他们当时的强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可以有千百种理由来解释它,但韩非子认为在众多的理由中最最重要的是“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君主放弃了“法治”,群臣官吏谋取私人利益而不是维护国家和君主的利益,后继的君主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依然放弃用“法治”来治理臣民,最后国家越来越衰弱直至灭亡。

所以,英明的君主能“去私曲就公法,去私刑行公法”,故能得到“民安而国治、兵强而敌弱”的结果。

“法治”在现在的团队管理中就是团队、公司的规章与制度,是团队成员必须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

作为团队的领袖主要责任是持续地推进团队制度的改革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坏境。

试述韩非法、术、势相结合法治思想

试述韩非法、术、势相结合法治思想

试述韩非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摘要: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政治思想发展的标志。

他建立的以法治为主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思想的基础。

关键词:韩非;法治;法;术;势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他看到了申不害只讲术不重视法的弊病,他指出:”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

”他也看到了商鞅只讲”法”不讲”术”的弊病,他指出:公孙鞅之治秦,虽有法以致富强,”然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人臣而已矣”,结果是”战胜则大臣尊,益地则私封立”。

因此,韩非指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一、”法”韩非提出有利于政权统一的标准,这就是法。

治国要有法,行法就要有刑有赏。

韩非认为,国家与法律就是在”民众而货财寡”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制止争夺的需要而产生的。

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韩非思想学说的中心。

他认为”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强弱如是其明矣,而世主弗为,国之宜矣。

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韩非子·难三》)法为统治者提供了治理国家的客观尺度,一旦制定了法典,就不允许个人凭借自己的想法儿钻营取巧。

就是说,法实际上是一整套成文的行为规范,它是公布给民众,让民众遵守的,但同时也规范政府行为。

在历史上,将刑律条文”独瞒于堂”的情形确实存在的。

在那种情形下,刑律实质上由执法者内部掌握。

在”贤人”当政是尚可信任,而在更多时候则难免酿成大量的冤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知道法律允许干什么和禁止干什么。

韩非主张依法治国,即”上法而不上贤”,一切皆决于法,认为”道法者治”治理国家,照法办事即可,有了法,并使之固定,成为大家都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封建秩序就可以稳定。

2、执法均平,严刑峻法韩非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非子的法术势思想法术势:[韩非子的法术势]法术势__论韩非子思想(作品赏析)[韩非子的法术势]法术势__论韩非子思想(作品赏析)概述韩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其一重‘术’,以在战国中期相韩昭侯的‘郑之贱臣’申不害为宗。

所谓‘术’,即人主操纵臣下的阴谋,那些声色不露而辨别忠奸,赏罚莫测而切中事实的妙算。

”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时的商鞅为宗。

他的特殊政略是以严刑厚赏来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无或缺赏,凡犯法违令的人无所逃罚。

其三重“势”,以和孟子同时的赵人慎到为宗。

所谓势即是威权。

这一派要把政府的威权尽量扩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里,使他形成恐怕的对象,好像压臣下。

这三派的注意点,韩非兼容并顾,故此说他集法家的大成。

”基本词义解释变法之法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变法修刑,推动两次巨大的变法,为秦国一统七国,打下了基础,建立最完善“明赏罚”机制,军功制度,开辟荒田,耕战制度。

可惜其死宛如吴起。

讲法兼“势”-慎到(约395-前315)赵国人,强调治国以法为准绳。

提出“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

丰富强化了管仲的“势”的概念,认为任何变法,及出仕处事之道,都要看准“势”的变化,要让形“势”总是站在自己这边。

依靠控制“势”而达到控制变法和强国的目的。

术为法用-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韩国变法家,强调变法时候术的重要性,以及君主掌握控制朝政时,运用术。

术是指控制观察人际关系,及察言观色,控制操作上下级关系的手法,手腕。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只要一心为民为国,实行救国改革,无论成败,都应该配得上大法两个字!若是只用术,那必然是害国殃民之为,为千古可耻,万民怨恨。

)法术势合韩非(约公元前280一前233)结合商鞅的“法”,慎到之“势”,申不害之“术”,三者相承相辅的关系下结合,提倡礼辅之。

延续继承荀子思想中的“性恶论”,但依然在其篇段中“存韩”,也是因为“存韩”之心惹来杀生之祸。

简介韩非子(约前280年-前233年)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诸子百家争鸣中产生的最后一位思想家。

在战国末期的乱世中,韩非融会贯通并发展了老子、荀况以及商鞅等人的思想,形成自身的的法家理论。

韩非一生追求的政治抱负是为统治者创建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王者之道",这就是其以"法"、"势"、"术"为核心的法律理论。

韩非的法律思想体系实际上是"以君为主、法术势相辅相成"。

因此,在韩非的著作中大多是带有浓厚实用主义、功利色彩的权术阐释,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法"韩非的"法"是建立在类似于荀况的"性恶论"的基础之上,减少了对人性善的期望而承袭了荀况"以法制之"、"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的主张,强调统治者应取一种主动的姿态,用"法"、"势"、"术"相结合的"王者之道"牢牢控制被统治者。

韩非认为:"民之故计,皆就安利而辟危穷"(《韩非子五蠹》);"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篇》)。

人天性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全以功利为本,毫无情感成分可言。

韩非认为,人生而好利恶害,这是人之本能,但,此种本能既非善亦非恶,只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已,此事实乃是一切法律制度得以建立和存在的前提。

韩非并不主张化"性",只是主张因"性"即利用人性的弱点建立法律制度以治天下。

所以,他说:"凡治天下者,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韩非子八经》)。

在"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局势下,儒家经典所倡导的圣贤道德、孝悌友爱对社会失去规范力量,不足以对社会的运行发挥支撑稳固作用,因而对各个诸侯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而韩非进行的对人性的剖析直接从经验出发对社会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人性现象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概括,因此,他的理论更容易得到注重经验者的赞同。

韩非论证了对各谋私利的人群施以权术法制的必要性并提出切实的方法,由此正式奠定了"法家"的理论基础。

事实上,韩非的影响并未局限在法家学派之内,后世的儒家弟子在自得于"儒门显学"的同时,大多会重视他的理论并从中汲取"为帝王师"的政治营养。

"儒法并施"、"德法同治"、"阳儒阴法"等观点和措施维护了一代又一代帝国的强盛,也成就了大批的贤臣良相。

韩非在其法律理论中最强调法的地位,"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

他竭力倡导将法律规范付诸实践,掌握"刑"、"赏"二柄,用严刑重罚使国安而暴乱不起;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韩非认为建立法制是统治者最应注重的,主张"立法于君",强调立法权的集中,但他同时又指出应当"因天命、持大体"、"守自然之道"、"因道全法",在立法权的行使过程中,要遵循和顺应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天命"和"道",使"法"得以健全和完善,尽量令所制订的法追求"公利"而不"逆人心"。

国家制订、百姓遵守之规范即"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宫府."。

韩非认为法是由国家来编订,让官府来具体设施,并让老百姓周知和遵守的规范。

韩非主张公开法律,认为"法者,...设之于官府,而布之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篇》)法令必须及时公布出来,"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从而让法令能够得以广泛普及。

韩非主张保持法律的稳定性,"法也者,常者也。

"(韩非子:《忠孝篇》)法必须尽量保持稳定不变,能够连续持久地反复适用在相同相类的事件中,切忌"朝令夕改"。

他注重法律的可行性,提出标准:法令应当"表易见"、"教易知"、"法易为"(韩非子:《用人篇》),在制订并公布的法令中,法令本身应当简洁易懂、切实可行和便于遵守、便于适用。

韩非强调法律的强制性,"信赏必罚"、"令出必行",在给予法以观念上崇高尊严的同时,更注重将其置于以王权为代表的国家强制力的保护之下,确保法令的预期效力得以发挥。

韩非坚持法律的平等性反对儒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法制观,提出"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篇》)认为只有消除凌驾于法之上的特权,营建平等的环境,才能使法本身得到最大多数人的自觉遵守。

在公平的前提下,违法时心存"侥幸"、因受罚而"私怨"的可能性将减至最小。

唯此,人们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地同意并接受法的约束。

韩非子也十分重视立法的预防作用和激励机制。

他在《外储说下》中说,"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

"强调法令在施行过程中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果必须达到统一。

韩非关于"法"的系统论述表明他已清楚地看到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所潜伏的危机。

为了消除这一危机,韩非子认为根本方法是制订上述完善的法律,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法治社会"。

"势"韩非强调"法"在统治中的作用,同时突出"势"的重要性。

他所认为的"势",主要指君王手中的权势、权威即君主统治所依托的权力和威势。

他认为:"君持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柄者,杀生之治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

"(《韩非子:八经篇》)即把"势"看成统治者相对于被统治者所拥有的优势或特权。

韩非指出:"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不载于势,则功不立,名不遂"。

君王能够"制贤"、"王天下"的首要原因并不在于其能力高强、品德出众,而是由于拥有"势"而位尊权重,舍此,必将一事无成。

"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虫寅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

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

尧位匹夫不能治三人,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

"政治统治依靠的只能是权势,而不是君主的德行。

韩非告诫统治者:必须牢牢掌握"势",绝不可须臾松懈。

若一旦"失势","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灾难和混乱由是而生。

他认为明主必须"执柄以处势","明主之所导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韩非子:二柄篇》)此处"刑"是杀戮处罚之权,"德"为庆赏之权。

在仔细考察了诸多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韩非深刻认识到统治过程中强制力或权威、权力的不可或缺。

这种"在其位有其权"的重权意识一直延续至今。

韩非提出要"法势合一",统治者必须同时兼备两种权威,即制订法的权威与实施法的权威,才能达到"抱法处势则治"的境界。

韩非用比喻说明权势是君主存在并且进行推行法家的一系列主张ㄊ剖蔷主存在并且进行推行法家的一系列主张的前提,失去了这种权势,法就是一纸空文,一切统治之术就无从谈起了。

拥有权势,君王就能形成对臣下的威慑力,形成对百姓的统治力。

韩非主张的整套法、术、势思想的最后落脚点,就是为了巩固和扩大君主?势"。

韩非认为,"夫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

"即权势只有一个名称,但是却有很多的表现形式。

韩非把"势"分为"自然之势"和"所得而设之势",即"人为之势"。

韩非认为,权势从开始就是自然存在于特定的政治统治当中,这是权力的原始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