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
一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汇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内容。

在语文方面,一年级上册主要包括识字、识词、识句、识段等内容,如认识一些常见的汉字、学习简单的识字技巧、初步了解词语搭配和句子结构等。

在数学方面,一年级上册主要包括认识数字、认识图形、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等内容,如认识1-100的数字、认识圆、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学习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等。

在英语方面,一年级上册主要包括学习简单的英语单词、日常用语、简单的对话等内容,如学习数字、颜色、动物、家庭成员等基础词汇,学习简单的问候语和日常用语,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练习等。

这些知识点的汇总可以通过编写一个简洁清晰的文档来呈现,可以按照学科和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适当加入一些图表、图片或者示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打印时,可以选择合适的纸张和打印格式,确保打印的内容清晰可读。

同时,可以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确保打印的知识点汇总与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一致。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有其他方面的需求或者疑问,也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关于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课。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0-5的认读、大小比较、顺序)、数的加减法(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以及简单的应用题。

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0-5的数的认读、大小比较和顺序。

- 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方法。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和解题技巧上还存在不足。

因此,本节课应注重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五、教学过程:1.引入阶段-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一些5以内的物品(如苹果、小球等),让学生快速数出数量,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 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学习了5以内的数,以及它们的加减法,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你们准备好了吗?2.复习阶段①数的认识复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快速读出数字,并说出该数字表示的意义(如“3”表示有3个物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

一张,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
所有知识点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掌握一年级上册数学所有知识点!(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生活中的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认识0~10各数,并建立起“物”与“数”的对应关系。

•比较:比较大小、数量、重量、高度和长度。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认识0~20各数,会进行加减运算,并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分类:了解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
类。

•位置和顺序:知道上下左右前后,用这些来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理解图形: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及其特
征。

•认识时钟:初步认识时钟,认识并读出时钟中的整点和
半点时间。

这些内容涉及数学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这些都是以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有点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上册)
一年级 数学
(上册)(人教版)
知识点 梳理
内容
一、位置 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五、认识钟表 六、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三、认识图形
四、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单元 位置
位置
分清前后左右上下 设计路线 (从A-B的路线进行表述)
第二单元 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5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1、认识并会读写1、2、3、4、5, 比较大小:(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2)从多少理解大小 2、会排名 3、理解分与合 4、加法 5、减法 6、认识0 7、0的加减
第三单元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利用立体图形组合新的立方体
第四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法
6-10的认识和加法
1、读写6、7、8、9、10 2、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连加 4、连减 5、加减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
1、认识时针和分针 2、看图读时间 3、看时间画时针和分针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1-20各数的认识
1、借数进行进位加法 2、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谢谢您的欣赏
Hale Waihona Puke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游戏【教材解读】本单元是新教科书的起始单元,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

教科书一开始就设计了数学活动,意图先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后再进入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教科书在本单元安排了“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和“在教室里玩一玩”四个游戏活动,以及“学习准备”,每个游戏活动都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目标。

如“在校园里找一找”要引导学生数校园内物体的数量,用基数和序数表达,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校园,为后面的校园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有序观察、游戏运动,唤醒幼儿园的已学知识,初步感悟和体验数量及多少,学习前、后、左、右,巩固数数的方法,学会比高矮和比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和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数数,会数简单的物体个数,会比较数量较少的物体的多少,会比较具体物体的高矮、大小,也知道简单的方位,如前、后、左、右,所以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回顾学生在幼儿园中就已经感悟过的内容。

但是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要求和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幼儿园以学生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为主,学生参与活动比较“自由”,学生的发展不一,而小学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活动规范方面都比幼儿园要严格一些。

所以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组织学生按照要求有序开展活动,并引导学生清晰地运用数量及其他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表达。

【教学策略】1.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活动组织较难,进行教室外的游戏活动时可以请其他老师协作。

2.活动时,进度放慢一点,提要求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一个教学环节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完美版全册PPT课件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完美版全册PPT课件课件
3. 你能说出红色线表示的方向吗?

4. 看动画,说说你对西偏南30 °的理解。
5. 这两个方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台风中心
探究新知

西
100km
A市 30°
600km

1. 如果只考虑方向这个条件能 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不能,这个条件只能确定台风中心位于A市的具体方向)

2. 你认为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你认为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然后台风改变了方向,又是怎样移动的?
(你3会)在体地育图馆上在辨校别(门东的1南西)西偏北学北四4校个0°方方在向向小吗20?0明m处家。北偏 东 25° 方向上,距离是 400 m。 (2)书店在小明家 东 偏 南 30°方向上,距离是 200 m。
(3)邮局在小明家 南 偏 西 50° 方向上,距离是 600 m。
6 8 5
比多少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课时
导入
知识讲解
同样多
和 同样多; 和 同样多。
知识讲解
请你观察咱们的教室,说说教室里“同样多”“多”“少”的例子。 把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如果两种都没有剩余,则它们同样多; (1)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要摆的和他同样多。 把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如果两种都没有剩余,则它们同样多; 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课时 (2)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如果一种有剩余,剩余的那种多,没有剩余的那种少。 (2)同桌合作,一个摆的多,一个摆的少。 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课时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1)一个同学先摆,同桌需要摆的和他同样多。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A. 9时半B. 10时半C. 9时2.9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成一个()。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3.从3:00到3:15分,分针转动了()度.A. 15B. 30C. 60D. 904.分针转一圈,时间()是1小时。

A. 一定B. 可能5.看图回答A. B.6.秒针走半圈经过的时间是()A. 5秒半B. 30秒C. 60秒7.4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平角8.不能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是()。

A. 7时吃饭B. 午睡1时30分C. 0时D. 16时30分放学9.分针走4小格,秒针走了()A. 40圈B. 4圈C. 4大格D. 4小格10.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A. 1大格B. 1小格C. 12大格11.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较小的角是直角时,时间可能是()。

A. 6时B. 12时C. 9时12.右图钟面上的时间是()。

A. 2:55B. 3:55C. 11:15D. 3:05 13.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这时是()。

A. 12时B. 1时C. 12时过一点儿14.钟面上的时针指向6时,那么分针指向()。

A. 3B. 6C. 1215.从3:00走到3:15,分针转动了()度.A. 15B. 60C. 90D. 120E. 180二、填空题16.过1小时是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重合的时候是________时整。

18.再过 2小时是几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19.半个小时后是几时?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⑤ ________⑥ ________20.看钟面填时间。

________时1小时之后是________时大约________时21.我会看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时针刚过12时,分针指向1,大约是________时。

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基础知识点梳理(1)

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基础知识点梳理(1)

核心内容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目标正确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认识数位,理解数位的意义。

能计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重、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及数位的意义;计算10加几和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课首沟通学校最近学到哪里?哪些方面觉得自己掌握不错?哪些觉得还不熟练呢?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在○里填“>”“<”或“=”。

(1)2+3○67-0○73+3○5+2(2)4+1○36-1○52+4○42. 直接写得数。

(1)1+5=□7-2=□3+3=□7-4=□(2)4+3=□6-4=□7-5=□6-3=□3. 看图列算式导学一:11-20各数的认识知识点讲解 1: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例 1.读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171220例 2.“11”这个数十位上的“1”与个位上的“1”表现的意义相同吗?例 3.看图写数。

例 4. 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我爱展示1.数数。

(1)从三数到十八。

(2)从0数到二十。

2.先数出10个圈上,然后接着数,一共有多少个?再写出来。

3.根据数画珠子,并比较大小。

4.填一填。

(1)从右边起,计数器的第一位是(),第二位是()位。

(2)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20里面有()个十。

(4)20里面有()个一。

(5)1个十和8个一组成()。

5.在○里填“>”“<”或“=”。

6. 出色的小裁判。

(对的画√,错的画×)(1)1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31。

()(2)14的后面是13。

()(3)2个十是20个一。

()(4)十八写作108。

()(5)16里面有1个十和6个一。

()导学二:十加几和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知识点讲解 1:十加几和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例 1.口算(1)10+2=(2)13+5=12-2=18-5=12-10=我爱展示1.看图列算式。

2.填一填。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一上 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一上 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1.系统整理和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在整理加、减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培养数感和符号意识。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整理加、减法算式表。

多媒体课件。

知识回顾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知识,进行复习。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你的收获。

学生会说到数数、比大小、加、减法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若干卡片:“5以内数的认识”“比大小”“第几”“分与合”“加、减法”等,散乱地贴在黑板上或用课件展示。

师:大家真了不起,掌握了这么多知识。

再仔细想想,这些知识中,我们最先学习的是什么?预设:数数、认数是基础,因为比大小、分与合以及计算都是在认识了数之后才学习的。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追问:认识了1~5这些数,然后我们学习了什么?预设:学习了比大小、第几、分与合,认识了0、加、减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整理这些知识点,完成知识整理图。

师:我们把这个单元学习的知识按照先后的顺序整理形成了一棵知识树,在解决下面问题的过程中,看看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1.复习5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读写、顺序、基数与序数)。

课件出示:师:仔细看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预设:图中有2只熊猫,2个苹果,2个水杯,它们都可以用2表示。

师:有几个就用几表示。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除了认识2这个数,还认识了哪些数?预设:还认识了0、1、3、4、5。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好老师的要求,把0、1、2、3、4、5这几个数写在老师发给你们的空白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能写一个数而且不能重复,听明白了吗?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并对书写错误和不规范的同学进行指导。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卡片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排成一排,开始!学生可能会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也可能会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右图中有()个。

A. 4B. 5C. 62.数一数,下图是由()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A. 7B. 5C. 63.用能描出()图形。

A. B. C.4.用一定不能画出()。

A. B. C.5.下面图形中与其他图形不是同类的是()。

A. B. C.6.有()个小正方体。

A. 5B. 6C. 77.这个长方形由()个搭成。

A. 4个B. 3个C. 2个8.正方体是()。

A. 我六个面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B. 我有六个面全是长方形C. 我有六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9.________是长方体. ()A. B. C. D.10.下面立体图形中,谁最容易滚动()。

A. 长方体B. 球C. 正方体11.下面图形是圆柱的是()。

A. B. C.12.选择叠得最稳的物体.A. B. C. D. E.13.下面图中,________是球。

( )A. B. C. D. 14.请你帮助小红把错的物品找出来,是( )A. B. C. D.15.下面的4幅图中,哪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一样.( )A. B. C. D.二、填空题16.填一填。

长方体________个正方体________个圆柱________个球________个17.数一数。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18.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19.数一数,填一填。

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

比多________个。

20.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21.填一填,注意把数写漂亮。

22.数一数。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23.要搭成一个大正方体,你知道下面的积木中至少还少几个小方块吗?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24.数图形。

3.1《1~5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3.1《1~5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1~5的加减法》整理和复习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这一单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这样编排是小学学习数学的开始,初步尝试5以内数的计算,建立数的概念,会用数字、符号或者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使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意识。

在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以及学生喜欢的图画、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的含义、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工具学生在已初步认识5以内各数,会数1至5以内物体的数量,所以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相对简单地,但是,根据我们对孩子们的学习前测了解到部分孩子在数数和计算时是杂乱无章的,这种习惯在数量少时弊端不明显,但当口算比较多,比较杂乱时,孩子们通过自己排列加减法口算卡片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找到规律就很重要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孩子们先通过游戏直观的物品找出部分的算式,然后带领学生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找到排列规律,培养良好的数数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5以内加减法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整理完成加法表和减法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探索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培养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进行口算的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整理加减法算式表并发现规律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三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很多知识,“数数”“比大小”“第几”“分与合”“加、减法”“0的认识”等。

谁还记得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吗?我们先来跟着一起唱一唱,播放数字歌。

师: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短谈话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面是5路公交车的站牌,由此可知,下一站是()。

A. 马厂子B. 东大街C. 人民路2.△的左边是○,△的右边是□,排列正确的是()A. B. C. 3.我用()手拿。

A. 左B. 右C. 无法判断4.下面的三个图形,是分别从哪面看到的?(1)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2)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3)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5.你做小裁判。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 ② ③A. ①这是在左边看到的B. ②这是在前面看到的C. ③这是在下面看到的6.早上,我面向太阳向学校走去,我的左面就是()。

A. 东B. 南C. 西D. 北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苹果宝宝既在西瓜的上面,又在梨宝宝的左面。

B. 梨宝宝既在西瓜的上面,又在苹果宝宝的右面。

C. 柚子宝宝既在梨宝宝的下面,又在西瓜的左面。

8.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个。

A. 2B. 3C. 4D. 59.上楼的小朋友是靠()边走。

A. 左B. 右C. 前D. 后10.下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

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

A. 2B. 4C. 5D. 6 11.小象跑在最()面。

A. 上B. 下C. 前D. 后12.小明家前门朝南,后门朝( )A. 东B. 西C. 北13.小明左手边是东北方,他的右手边是()A. 东北B. 西北C. 西南14.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右面是( )。

A. 东B. 西C. 北15.小明站在树旁,面向落日,他向左转是()A. 东B. 北C. 南二、填空题16.在15、6、17、9、20、7中,从左往右数第3个数是________,从右往左数,6排在第________。

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小动物坐火车。

的前面有________只小动物;的前面是________,后面是________:从左数,是第________个;从右数,是第________个。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这一单元,主要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

本单元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数学知识,但程度参差不齐。

他们在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时间、方位等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时间和方位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教学难点:时间、方位等方面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生活场景为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时间、方位等方面的知识,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练习巩固: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我用()手拿。

A. 左B. 右C. 无法判断2.下面的三个图形,是分别从哪面看到的?(1)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2)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3)A.从正面看B.从左面看C.从右面看3.这是动物们看物体看到的图片,请你判断一下谁说的对。

()A. 我在右边看到的B. 我才是右边看到的C. 我的才是右边看到的4.你做小裁判。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 ② ③A. ①这是在左边看到的B. ②这是在前面看到的C. ③这是在下面看到的5.早上,我面向太阳向学校走去,我的左面就是()。

A. 东B. 南C. 西D. 北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苹果宝宝既在西瓜的上面,又在梨宝宝的左面。

B. 梨宝宝既在西瓜的上面,又在苹果宝宝的右面。

C. 柚子宝宝既在梨宝宝的下面,又在西瓜的左面。

7.红花的左面有()朵花。

A. 3B. 5C. 88.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个。

A. 2B. 3C. 4D. 59.下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

从左数起小马是第()位。

A. 4B. 5C. 7D. 8 10.下面是一群小动物在一起休息。

从右数起小象是第()位。

A. 2B. 4C. 5D. 6 11.小狗跑在最()面。

A. 上B. 下C. 前D. 后12.猜猜看玲玲、桐桐、宁宁家的阳台上都摆着花。

玲玲住在桐桐楼下,桐桐住在宁宁楼下。

宁宁家住在第()层。

A. 1B. 2C. 3D. 4E. 5F. 613.小鸟在小狗的()面。

A. 上B. 下C. 前D. 后14.小狗在小老鼠的()面。

A. 上B. 下C. 前D. 后15.小明家后门朝北,前门朝( )A. 东B. 西C. 南二、填空题16.小动物坐火车。

的前面有________只小动物;的前面是________,后面是________:从左数,是第________个;从右数,是第________个。

17.三个小朋友住在一栋楼的同一个单元,华华住15楼,明明住16楼,红红住17楼,红红住在明明的________面,华华住在明明的________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数一数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

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

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

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比多少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1.认识上、下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认识前、后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25.认识左、右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2.“前”和“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地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3.判断某一物体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什么,要以此物体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左、右手来确定。

4.左、右位置是相对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谁在左边或谁在右边,在描述物体左、右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左(或右)边”或者“谁的左(或右)边是谁”。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重点)。

2.体会物体“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3.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重点)。

4.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认识上、下、前、后。

2.认识左、右。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1~5各数的含义。

1,2,3,4,5都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2.1~5的数序。

(1)从前往后:1,2,3,4,5。

(2)从后往前:5,4,3,2,1。

3.1~5各数的书写。

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4.比大小。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 >”“ <”或“=”表示。

如果两个数相等,那么用“=”表示,如果两个数不相等,那么用“ >”或“<”表示。

温馨提示: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5.第几的含义。

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

知识拓展: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也就是第几)。

温馨提示:“几个”和“第几”的含义不同,“几个”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第几”则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物体。

6.确定第几的方法。

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物体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7.数的组成。

一个数(0,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依次分成1和几,,2和几……直到分成几和1为止。

温馨提示:写数的组成时,分出的数不能比被分的数大。

8.加法的含义。

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

用加法计算。

9.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想数的组成等方法来计算,其中用想数的组成来计算比较简便。

10.减法的含义。

从总数里面去掉(或减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11.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倒着数、点数、想数的组成、想加法算减法等方法计算。

12.0的含义。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13.有关0的加、减法。

(1)一个数与0相加或相减,还得这个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1~5各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1。

2.判断一个数的前、后位置各是什么数时,可以根据数数时,先数谁,后数谁,先数的数在前面,后数的数在后面。

3.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就是指这个数的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

4.填“>”或“<”时,要记住开口总是对准大数。

5.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先确定数物体的方向。

6.“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只对应一个物体。

7.按照一定的规律写出数的分与合,可以避免遗漏或重复。

8.列加法算式求一共有多少时,要把同类的事物合在一起。

9.运用“想组成”算加法,要把“组成”想准。

10.写减法算式时,关键是要正确找出去掉(或减掉)的部分。

11.看图列减法算式时,要用总数减去掉(或减掉)的部分。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掌握1~5各数的顺序,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重点)。

2.1~5各数的书写(难点)。

3.会正确比较并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重点)。

4.能正确运用“>”或“<”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难点)。

5.理解“第几”的含义(重点)。

6.能准确区分“几个”或“第几”(难点)。

7.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重点)。

8.理解数的分与合之间的关系(难点)。

9.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重点)。

10.理解加法的含义(难点)。

11.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重点)。

12.理解减法的含义(难点)。

13.理解0的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重点)。

14.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算理(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1~5各数的认识及比大小。

2.“几”和“第几”的区别。

3.1~5的加减法。

4.0的认识与加减法。

第四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长方体的特征。

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如图2.正方体的特征。

有6个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如图3.圆柱的特征。

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横放在桌子上能液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4.球的特征。

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如图5.立体图形的拼摆。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圆柱要竖着放才能平稳,球容易滚动一般不放在下面。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长方体有6个面,面有大有小;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一样大。

2.判断是不是圆柱的关键:一看上下是否一样粗,二看上下两个面大小是否一样。

3.数物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时,可以先数看得见的,再数看不见的;也可以从上到下分层数,或从前往后、从左往右分排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重点)。

2.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五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基数、序数的含义。

基数:表示物体数量的多少。

序数: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

4.比较大小。

按照0~10的排列顺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10以内的数中,10比0~9各数都大。

温馨提示:比较大小时,可以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对应后有剩余的数大。

5.6~10的书写。

按照数字的笔顺写,书写要规范、美观。

6.数的组成。

一个数(0,1除外)都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8和2组成。

7.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8.一图四式。

看图列式时,如果两部分的数量不相等,那么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如果两部分的数量相等,那么可以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9.用“”和“?”可以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解决问题时,如果“?”在“”的下面,那么表示求一共有多少(或总数),用加法计算;如果“?”在“”上面的一侧时,那么表示求的是部分数量,用减法计算。

10.连加的计算方法。

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相加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11.连减的计算方法。

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12.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确定“第几”,首先要明确是从哪个方向数起。

2.解答看图写两道减法算式的题时,必须是从总数中减去其中的一部分,而不能用一部分减去另一部分。

3.解决看图列式计算的问题时,不能只注意图,图上画出的有时只是实际数量的一部分,要全面观察。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数时,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

5.看一幅图写四道算式时,先写两道加法算式,再用加法算式的得数分别减两个加数,得到两道减法算式。

6.列连减算式时,要先确定总数是几,再用总数依次减去去掉的部分量。

7.看图列加减混合算式时,一定要看懂图意,弄清各部分之间的加减关系。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会用6或7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写6,7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重点)。

2.6,7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难点)。

3.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重点)。

4.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难点)。

5.理解带“”和“?”这类题的题意(重点)。

6.正确运用加法或减法解决图中带“”和“?”的问题(难点)。

7.会用8或9表示物体的个数,会写8,9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重点)。

8.8,9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难点)。

9.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重点)。

10.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难点)。

11.会解答图画信息和文字信息相结合的问题(重点)。

12.根据图意提出问题(难点)。

13.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和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14.准确计算有关10的加减法(难点)。

15.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重点)。

16.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难点)。

17.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方法(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