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张根水(1975-),男,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江西南昌330013)

近年来,江西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其科研力量和创新群体,在加强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目前江西省高校的社会地位及其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与其在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方面还不相匹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体水平还很低,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不容乐观,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随着“科教兴赣、人才强省、创业富民,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的科技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江西省政府对科研投入力度的加大,高校的科研力量有了显著增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的产出及转化在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增长,其中部分科技成果已经成为企业高新技术的生长点和辐射源。尽管如此,目前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总体情况还是不如人意,与当前高校的社会地位及其所拥有的科技资源不相匹配。具体表现在:一是成果产出相对偏少。2007年,江西省高校出版专著235部,位于全国各地区高校的16位;发表论文13334篇,在全国各地区高校中名列第10位;江西省高校专利申请数量为115项,在全国位于第23位,处于很落后的水平。二是成果转化率偏低。从2002年到2007年,江西省高校专利出售数量只有在2006年出售过2个,其余各年的专利出售量均为0。三是成果的成熟度不够或缺乏可行性。这些成果尽管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缺乏小试、中试的重要环节,科技成果的成熟度

不够,最终走不出实验室。

二、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科研与市场结合不紧密。任何产品最终要被市场接受,才能体现其价值,科技成果这种特殊产品也不例外。高校每年申报大量的成果,但适销对路的成果少。究其原因,一是高校与企业脱节。高校和企业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体系,高校长期远离市场,市场意识、经营意识相对淡漠,在课题的选择上只注重理论和学术需要,而没有明确的市场观念和商业目的。二是科技管理体系的羁绊。我国高校目前的科技管理体制中,科技成果奖是晋升技术职务非常重要的因素,奖项越多晋升越快,结果造成有些科技人员只重研究不重推广;而致力于成果商品化的科技人员,在企业市场中名气很大,却很少获奖,相关的职称、待遇都远非所愿,大大影响了他们推广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三是高校的科技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弊端。目前,高校的兴奋点多集中在纵向科研尤其是高水平的纵向科研上,甚至按照纵向科研的级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因此影响了高校科研人员承接横向课题的积极性,使企业急需的实用型项目得不到及时的研究开发。

(二)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短缺且投入比例不协调。资金是科技成果从高校实验室转向企业批量商品化的重要保证和前提。科技成果转化的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特性,决定了其投资是一种高风险和高收益的中长期投资。这种投资在国外被称为风险投资,对国外专利转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从世界各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发展创业基金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从江西省目前的情况看,每年产生的科技成果由于缺乏风险资本而没有得到应用。究其原因,从投资方面来看,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资金总量不足;二是投资结构不合理,缺乏技术开发投资;三是缺乏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产业投资基金。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已经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功转化的资金主要靠自筹的占56%,

国家科技计划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风险投资的严重缺乏直接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进程。

(三)科技成果信息交流不畅。高校目前重理论、轻应用、重研究、轻开发的科研导向促使科研人员沿着申请课题、获取经费、发表论文、获得专利、鉴定成果、再申请课题的闭合轨迹循环,遇到难题找同行、查文献,课题的进展情况也只是向学校和主管部门汇报,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很少与相关企业交流,申请的专利或鉴定的成果大多也是束之高阁,很少主动宣传。高校在相关机构的设置、人员的安排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科研上、下游管理衔接不紧,导致校企技术供需信息流通不畅。目前校企交流的主要方式或是企业来校咨询,或是高校应邀参加社会上琳琅满目的洽谈会、发布会,但结果往往是要的不来或来的不要,真正实现转化的成果凤毛麟角。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搭建校企交流平台,实现校企项目对接是近年来的新兴事物,也是高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简便快捷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立法不完善、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了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合作双方缺乏了解和信任,制约了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四)缺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科技成果从科研到推广应用,需要一大批既懂科学,又懂经济与市场运作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但是,鉴于科技与经济长期脱节的社会现实,高校科研人员对产品的详细生产工艺过程、市场的需求和动向都了解不足,对研究成果向产品的进一步转化都缺乏经验和实践。另外,高校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普遍缺乏市场营销经验和公关能力,从而导致科技成果难以向市场推广应用。

三、促进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增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意识。过去高校科研一般只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忽视了科技成果转化。当今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日益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国际上的经济竞争

集中表现为科技竞争,离开科技发展,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出现强势。把经济和科技联系起来看,科研的核心问题已不完全是追求技术先进性的问题,而是追求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问题。因此,对于高校领导,不能只重视教学和基础研究,而忽视成果转化,不能仅限于高校小范围的利益,即为争取学校荣誉只注重课题的争取和论文的发表,而忽视科技成果转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整体水平提高的作用。高校领导必须将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放在与教学、基础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高校科研人员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因此,他们的科研价值观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科研人员要改变那种从事科研是为了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是为了提职称的错误观念,以及研究内容仅仅取之于文献,而研究结果又仅仅用之于文献的错误做法。科研人员应重新审视科研的目的,充分认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实现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与成果研究者的人生价值的最大统一。

(二)加强校企联合,走“官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高校和企业在技术、资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可实现优势互补,可共建技术开发中心或科研基地,这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企业可以依托高校解决人才和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聘请高校的教师到企业任职,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技术创新做参谋,同时也可通过技术开发中心或科研基地培训企业员工和技术人员。另一方面,高校也可利用技术开发中心或科研基地,联系生产中的实践问题,开发相关学科及边缘学科的产业化研究项目,同时也可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条件,吸纳资金,开展中试研究工作。

(三)组建江西高校风险投资公司,启动江西“大学科技园”建设。在我国风险投资产业整体还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组建江西高校风险投资公司,并借助社会上逐步形成的风险投资和中介服务体系,既可帮助高校企业获得创新项目的风险资金,也有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