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

1.中国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的个体思维

整体思维是指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从整体出发,把握事物的特点及属性。整体思维趋向于系统化和综合化认知事物。个体思维是指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将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并逐一加以考察,然后形成整体印象。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主要受东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西方人注重个体思维,强调“天人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来改造外部世界。中西方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对了解汉英语言结构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汉语句子重意合,强调内容的完整性,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借助词汇途径,组词造句依照逻辑关系和动作发生时间来安排语序。相反,英语句子重形合,强调结构的完整性,语法形式多样,句子里的内部关系主要靠连词、关系词等来表达。

例如: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and in its sweet restless seeking.(形合)

春花含苞待放,绿叶缓缓舒展,溪水潺潺流淌,欢乐的春天涌动着无限的追求和希望,这一切难以用语言倾诉表达。(意合)

2.中国的形象思维与西方的抽象思维

形象思維是指通过知觉直接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指的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运用概念、判断和对立的思维形式来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汉民族偏重形象思维,习惯利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不太重视抽象思维;而西方人喜欢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强调理性认识,注重逻辑推理。中西方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充分体现在汉英语言中。例如:

唉,那是客臣的井蛙之见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啦。

Alas,that was owing to my ignorance,that is what is called partiality.

这一例子中抽象名词ignorance 和partiality表示具有共同概念的事物或现象,这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的英美人来说,意义简洁明了;而对于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3.中国的主体思维与西方的客体思维

中国文化注重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万物的出发点,是宇宙的中心,认识自身,就意味着认识了宇宙和自然界的内在规律。西方文化强调以物为本,将自然当作焦点,注重对自然客体的观察研究,最终达到征服自然、主宰宇宙的目的。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和西方文化的客体意识在语言中也有所体现。如汉语句子里常用

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来充当主语,而英语句子里则常用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作主语。例如:

(1)The thought of returning filled him with fear.(想到还要回去,他害怕极了。)

(2)His triumph was complete.(他取得完全的胜利。)

上面两例英语原句的主语是抽象名词thought 和triumph,转换为汉语时就应该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注重主体意识,所以在翻译时应将指称人的主语替换原句主语。

4.中国的曲线思维与西方的直线思维

中國人说话爱绕弯子,在语言表达上,总是先铺垫条件,然后说出中心事件,句子信息呈现后中心趋势。西方人说话往往开门见山,把关键的内容安排在最前面。表现在语言上,信息中心多在前面,然后叙述条件、时间、地点等次要信息。例如:你在6月10日写来的信早已收到,很抱歉这么久才给你回信。(Please forgive me for taking so long to answer your letter of June 10th.)

总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如影随形,相辅相成,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对汉英两种语言有极大的影响,汉英之间的相互转换,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转换,只有洞悉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盛华.英汉语言对比与中西文化差异探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2]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