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高程法计算

合集下载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图根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的测量原理是根据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两点间的高差,再计算所求点的高程。

h AB=D•tanα+i-v
B点的高程为:
HB=HA+h AB=HA+D•tanα+i-v
三角高程测量的实施与计算
三角高程的测量一般应进行往返观测,即由A点向B点观测,
再由B点向A点观测,这样的观测称为对向观测。

对向观测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观测时,安置经纬仪于测站上,首先量取仪器高i和标志高V,读书至0.4CM,量取两次结果之差不超过1CM,取其平均值至1CM,然后用经纬仪观测竖直角,完成了往测后,再进行反测。

计算时,先计算两点之间的往返高差,符合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两点间的高差。

当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平面控制点的高程时,要求组成闭合或符合三角高程路线,在闭合差符合要求时,按闭合和符合路线计算各控制点的高程。

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法

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法

目录1.引言 (2)2.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基本公式 (2)2. 1传统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基本公式 (2)2.2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计算基本公式 (2)2.2.1自由设站的概念 (2)2.2.2公式推导 (3)3.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法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3)3.1 在路基放样施工标高中的应用 (3)3.2在高填方路基或路堑高边坡(以下统称为高边坡)垂直位移监测的应用。

34.结论 (4)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的方法马炳明(广东省龙浩路桥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510630)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的方法及其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关键词全站仪、三角高程、自由设站、竖直角1.引言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全站仪的广泛应用,一些新的测量方法应运而生,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此,笔者主要浅谈在单向观测和不考虑球气差改正的情况下,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的方法及其在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2.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基本公式2. 1传统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基本公式H B= H A+ i+ S *sin a—j⑴上式就是传统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基本公式,式中各符号含义如下(假设全站仪架设在A点,要测B点的高程):H B—待测点B的高程;H A—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i—全站仪望远镜旋转轴中心的高度;S —全站仪望远镜旋转轴中心到B点棱镜中心的斜距;a—在A 点观测B点的竖直角;j—B点处棱镜中心的高度。

在施工放样时,如直接测出全站仪望远镜旋转轴中心到B点棱镜中心的高差V,则V = S *sin a,将V代入⑴式,得H B= H A+ i+ V—j⑵2.2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计算基本公式2.2.1自由设站的概念自由设站是测量中架设仪器的一种方法,全站仪后方交会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而三角高程测量的自由设站是相对于传统三角高程测量时固定在水准点上设站而言。

2.2.2公式推导CA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三角高程法示意图如上图,A点为已知高程为H A的后视水准点,B点为前视待测点,设其高程为H B,分别在A、B两点架设装有棱镜的对中杆,它们的棱镜中心分别为I、J,镜高分别为i、j。

高程计算的三个公式

高程计算的三个公式

高程计算的三个公式高程计算在测量和工程领域中可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我们准确了解地面的高低起伏,为各种建设项目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

接下来,我就给您好好讲讲高程计算的三个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个公式,水准测量高差法。

这就好比咱们爬楼梯,每一层的高度差就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参与一个小区建设的测量工作中,就用到了这个方法。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扛着水准仪,在小区的工地上忙碌着。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段要测量的路段,起点的水准尺读数是 1.25 米,终点的水准尺读数是 0.8 米。

通过高差法公式,高差 = 前视读数 - 后视读数,算出来高差是 -0.45 米,这就意味着从起点到终点是下降了 0.45 米。

这看似简单的计算,却对后续的道路铺设、排水设计等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再聊聊第二个公式,三角高程测量法。

这个就有点像咱们用眼睛和角度来测量高度。

有一回,我们在一个山区进行道路规划的测量,山高路陡,水准仪不太好用了。

这时候,三角高程测量法就派上了用场。

我们在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上设站,观测目标点的竖直角和距离,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当时,我紧紧盯着全站仪,心里默默计算着,生怕出一点差错。

那紧张的劲儿,就跟考试的时候等着老师公布成绩似的。

最后说说第三个公式,GPS 高程拟合法。

这在现代测量中可真是个大帮手。

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大型的农田改造项目中,面积特别大,传统的测量方法费时费力。

这时候,GPS 定位系统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过接收卫星信号,获取大量的点位信息,再用高程拟合法计算出各个点的高程。

那种感觉,就好像有一双神奇的眼睛,从天上俯瞰着大地,把每一个高低起伏都看得清清楚楚。

总的来说,这三个高程计算的公式各有各的用处,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工具,有的时候用锤子,有的时候用螺丝刀,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些公式,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高程数据,为各种工程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角高程单向高差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单向高差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单向高差计算公式在测量领域中,三角高程单向高差计算公式可是个相当重要的家伙。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公式到底是啥。

三角高程单向高差计算公式是:$h = D \tan\alpha + i - v + f$ 。

这里的“$h$”代表高差,“$D$”是两点间的水平距离,“$\alpha$”是观测的竖直角,“$i$”是仪器高,“$v$”是目标高,“$f$”是球气差改正数。

要说这个公式的应用,我想起之前参与的一个测量项目。

那是在一个山区,要为新建的一条公路做前期的地形测量。

山区的地形复杂得就像个迷宫,高低起伏,陡峭难行。

我们带着仪器,沿着预定的路线一步步推进。

那天阳光特别强烈,晒得人头皮发烫。

我负责操作全站仪,眼睛紧紧盯着目镜,认真读取每一个数据。

当测到一个山坡的时候,竖直角特别大,我心里直犯嘀咕,这可不好测啊。

但没办法,工作还得继续。

按照三角高程单向高差计算公式,仔细地记录下水平距离、竖直角、仪器高和目标高。

这时候,旁边的同事小李满头大汗,一边擦汗一边说:“这鬼天气,真要命!”我笑着回他:“别抱怨啦,赶紧把数据弄准确,早点完成任务。

”计算高差的时候,可不能有一点马虎。

每一个数字都关系到最终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如果算错了,那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可就全乱套了。

就拿这个公式里的球气差改正数“$f$”来说,它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要是忽略了,误差可就大了去了。

这就好比做菜的时候,少放了一味调料,味道就全变了。

在实际操作中,水平距离的测量也不容易。

有时候地形复杂,视线受阻,得想办法找合适的测量点,保证测量的精度。

仪器高和目标高的测量同样要精确,哪怕是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在最后的高差计算中被放大。

还记得有一次,因为仪器高测量的时候有点偏差,导致计算出的高差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后来经过反复检查,才发现是这个小细节出了问题。

当时真的是懊悔不已,从那以后,每一个测量步骤都更加小心谨慎。

总之,三角高程单向高差计算公式在测量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量学-三角高程测量

测量学-三角高程测量
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3、控制测量分类
按内容分:
平面控制测量:测定各平面控制点的坐标X、Y。 高程控制测量:测定各高程控制点的高程H。
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
三级
按方法分:三角网测量、天文测量、导线测量、交
会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
如图,PC为水平视线, PE 是通过P点的水准面。 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 C、E高程不等。P、E同 高程。CE为地球曲率对 高差的影响:
P
CE
S
2 0
2R
如图,A点高程已知,测量A、B
之间的高差hAB,求B点的高程。
PC为水平视线。PM为视线未受大
气折光影响的方向线,实际照准
在N上。 视线的竖直角为 。
求: X B 、Y B
B
X AB DAB cos AB YAB DAB sin AB
Y
X B X A X AB YB YA YAB
X
坐标反算
Y
X
ab
B 已知:XA、YA、 XB、 YB
A
求:DAB、αAB
O
Y
DAB
X B X A 2 YB YA 2
x2 AB
Y
2 AB
3、大气垂直折光系数误差 大气垂直折光误差主要表现为折光系数K值测定误差。
4、丈量仪高和觇标高的误差 仪高和觇标高的量测误差有多大,对高差的影响也会有
多大。因此,应仔细量测仪高和觇标高。
控制测量
内容提要:
§7.1 控制测量概述 §7.2 导 线 测 量 §7.3 交会测量 §7.4 高程控制测量
第七章 控制测量 §7.1 概 述

三角高程测量的往返观测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的往返观测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它可以用来测量地面上点的准确高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着重介绍三角高程测量中的往返观测计算公式。

一、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三角高程测量是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原理,通过已知两点的高程和这两点到待测点的水平距离,来计算待测点的高程。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如下:1. 在地面上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点A,以及要测量高程的点P。

2. 通过测量仪器测量点A和点P之间的水平距离d和两点的高程差h。

3. 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出点P的高程。

二、三角高程测量的往返观测在实际测量中,为了提高精度,常常采用往返观测的方法进行测量。

往返观测的原理是利用观测仪器来回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和高程差,然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减小由于观测仪器误差、大气温度、大气压力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三、三角高程测量往返观测计算公式往返观测的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公式如下:1. 求点P的高程差首先需要计算出点P的高程差,使用以下公式:\[ \Delta h = h_1 - h_2 \]其中,\(h_1\) 为第一次测量的高程,\(h_2\) 为第二次测量的高程。

2. 求两次测量的平均距离将两次测量的距离\(d_1\)和\(d_2\)求均值,得到平均距离:\[ \bar{d} = \frac{d_1 + d_2}{2} \]3. 计算点P的高程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点P的高程:\[ H = h_2 + \frac{\Delta h \times \bar{d}}{d_2} \]其中,\(H\)为最终计算出的点P的高程。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往返观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观测仪器的选择和校准非常重要,需要保证其精度和稳定性。

2. 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

3. 观测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受到建筑物、树木、地形等因素干扰。

4. 测量终点的选取应当避免大坡度地形,以减小误差。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三角高程测量中的往返观测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注意事项。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

在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测量结果会存在误差。

因此,计算高差中误差是非常重要的。

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σh = K × √(Σd²/n(n-1))
其中,σh表示高差中误差,K为常数,一般取2.3,d为每个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n为测量次数。

这个公式的意义是,通过计算每个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再除以测量次数减1的平方根,乘以一个常数K,就可以得到高差中误差。

在实际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保证其精度和稳定性。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定测量点、清理测量场地、设置测量基线等。

还要注意测量时的环境因素,如天气、温度、湿度等,以及人为因素,如操作技能、测量方法等。

在进行测量时,要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测量精度。

每次测量后,要及时记录测量值,并计算平均值。

如果测量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进行排除异常值的处理,以减小误差。

根据测量结果和高差中误差,可以进行误差分析和评估。

如果误差较大,需要重新进行测量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提高测量精度。

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高差中误差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第一步:仪器准备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测高点,并在该点上插起遥控杆,确保全站仪可以准确锁定目标。

然后,根据需要设置全站仪的高程仪的零位,并将全站仪调整到水平状态。

第二步:目标设置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点,并使用遥控器调整全站仪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使仪器准确锁定目标点。

第三步:观测测角使用全站仪的测角功能,测量目标点与参考点之间的水平角和垂直角。

根据需要进行多组测量以增加测量精度。

第四步:计算水平距离根据测得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利用三角函数计算目标点与参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水平距离 = 斜距× sin(垂直角)第五步:计算高差根据测得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角,可以计算目标点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差。

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高差 = 斜距× cos(垂直角) - 参考点高程第六步:重复观测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对同一目标点进行多次观测,并求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强烈的日照、大风、震动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第七步:校正和纠正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校正和纠正以减小测量误差。

比如,可以进行仪器误差校正,或者通过测量参考点和校正点之间的高差,对测得的高差进行纠正。

第八步:记录和分析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等高线图或者建立数字地形模型。

在进行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合适的目标点和参考点,并确保在观测期间目标点不发生变化。

2.在测量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过大的测量距离,以减小测量误差。

3.在测量目标点与参考点之间的垂直角时,应注意避免仪器的抖动和偏斜,以减小测量误差。

4.在观测角度时,应尽量使用对称角,以减小反射误差。

5.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应注意避免强烈的日照,避免造成测量误差。

6.在测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全站仪的水平状态,并进行调整,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7.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应准确记录角度、距离和高差等数据,并进行单位的统一,以避免数据误差。

三角高程测量的经典总结

三角高程测量的经典总结

2.4三角高程2.4.1三角高程测量原理1、原理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由测站向照准点所观测的垂直角(或天顶距)和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计算测站点与照准点之间的高差。

这种方法简便灵活,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少,故适用于测定三角点的高程。

三角点的高程主要是作为各种比例尺测图的高程控制的一部分。

一般都是在一定密度的水准网控制下,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测定三角点的高程。

如下图:现在计划测量A、B间高差,在A点架设仪器,B点立标尺。

量取仪器高,使望远镜瞄准B上一点M,它距B点的高度为目标高,测出水平和倾斜视线的夹角α,若A、B水平距离S已知,则:注意:上式中α可根据仰角或俯角有正负值之分,当取仪器高=目标高时,计算就方便了。

在已知点架站测的高差叫直占、反之为反战。

2、地球曲率与大气对测量的影响我们在水准测量中知道,高程的测量受地球曲率的影响,仪器架在中间可以消除,三角高程也能这样,但是对于一些独立交会点就不行了。

三角高程还受大气折射的影响。

如图:加设A点的高程为,在A点架设仪器测量求出B点的高程。

如图可以得出但如图有两个影响:1)、地球曲率,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曲率改正2)、大气折射不易确定,一般测量中把折射曲线近似看作圆弧,其平均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7倍,则:,在这里r就是图上的f2。

通常,我们令下面求,如图,在三角形中:,当测量范围在20km以内,可以用S代替L,然后对公式做一适当的改正,进行计算。

2.4.2竖盘的构造及竖角的测定1、竖盘构造1)、构造有竖盘指标水准管,如图:竖盘与望远镜连在一起,转动望远镜是竖盘一起跟着转动;但是竖盘指标和指标水准管在一起,他们不动,只有调节竖盘水准管微动螺旋式才会移动。

通常让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进行读数。

竖盘自动归零装置2)、竖盘的注记形式主要有顺时针和逆时针望远镜水平,读数为90度的倍数角度。

3)、竖角的表示形式高度角a:目标视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天顶距z:目标视线与天顶距方向的夹角2、竖角及测定定义:竖直面内目标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实例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实例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实例一、引言三角高程测量是地理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计算地点的高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理勘探、土地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来介绍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例背景假设我们需要测量一座山脉上的一个点的高程,但由于地形复杂,无法直接测量。

我们选择了两个已知高程的点A和B,并在这两个点之间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位置C来构成一个三角形ABC。

三、测量方法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首先使用测距仪测量出AB和AC的距离,然后使用经纬仪测量出∠BAC的角度。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BC的长度。

四、数据采集根据实际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AB的距离:1000米AC的距离:800米∠BAC的角度:45度五、计算过程1. 计算角度的弧度值由于三角函数中角度的单位是弧度,我们需要将角度转化为弧度进行计算。

45度可以转化为弧度的公式为:弧度 = 角度* π / 180。

所以∠BAC的弧度值为:45 * π / 180 ≈ 0.7854弧度。

2. 计算BC的长度根据三角函数中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sin(∠BAC) = BC / AC。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sin(0.7854) = BC / 800。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BC ≈ 800 * sin(0.7854) ≈ 565.68米。

3. 计算目标点的高程根据测量的已知高程,我们可以得到点A的高程为1000米,点B的高程为1200米。

根据三角形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AC / BC = (点A的高程 - 点C的高程) / (点B的高程 - 点C的高程)。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800 / 565.68 = (1000 - 点C的高程) / (1200 - 点C的高程)。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解得点C的高程约为1080.35米。

六、结论根据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点C的高程约为1080.35米。

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公式

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公式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通过测量两点间的垂直角度和水平距离来计算高差的方法。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由于存在各种误差,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就需要进行平差计算。

下面咱就来好好聊聊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公式。

先来说说为啥要进行平差计算。

咱就拿我之前参与的一个工程项目来说吧。

那是要给一座新建的大桥做测量,地形复杂得很,山高坡陡。

我们用三角高程测量法测量了很多个点的高程。

可测量完发现,这数据之间总是有那么点儿偏差,要是就这么直接用,那后面的工程设计可就得出大问题。

这就好比你做蛋糕,材料的量没称准,做出来的蛋糕能好吃吗?所以就得通过平差计算来把这些偏差给修正了,让测量结果更可靠。

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的公式主要有间接平差和条件平差两种。

间接平差公式呢,就像是个“温柔的修正者”。

假设我们测量了 n 个高差观测值,每个观测值的改正数是 v,那么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 + v = Δh 。

这里的 L 是观测值,Δh 是真值。

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原理,列出误差方程,再求解改正数 v 和未知参数。

条件平差公式则像是个“严格的把关者”。

比如有 r 个多余观测,就可以列出 r 个条件方程。

通过这些方程来求解改正数,让观测值满足这些条件,从而达到平差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哪种平差方法得看具体情况。

比如说,如果已知的条件比较多,那就适合用条件平差;要是未知数比较多,间接平差可能更合适。

再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在山区测量一个电力塔的高度。

那地方信号不好,测量仪器也受到了一些干扰。

测出来的数据怎么看都觉得不太对劲。

后来用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公式进行处理,一点点分析误差来源,调整参数,终于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数据,保证了电力塔建设的顺利进行。

总之,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公式就像是测量工作中的“定海神针”,有了它,我们才能在复杂的测量环境中得到可靠的结果,为各种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

不管是架桥铺路,还是建高楼大厦,都离不开它的帮忙。

如何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法计算斜距

如何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法计算斜距

如何通过三角高程测量法计算斜距三角高程测量法是测量斜边距离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基于三角形的性质,利用高程差和水平距离来计算斜距。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航海和地理测量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三角高程测量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如何使用这种方法计算斜距。

在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测距仪、测角仪和测高仪。

此外,还需要事先测量出基准点的高程,并确保所有测量工具的准确性。

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可以开始使用三角高程测量法计算斜距了。

首先,我们选择两个测站,并在这两个测站之间设置一个测距点。

测量员分别站在两个测站上,使用测距仪测量出两个测站之间的水平距离。

同时,测量员使用测角仪测量出测站1与测距点的夹角α,以及测站2与测距点的夹角β。

这些数据将用于之后的计算。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测站1和测站2之间的高程差ΔH。

为了完成这一步骤,我们需要使用测高仪来测量这两个测站的高程。

首先,测量员测量测站1的高程H1,并将其记录下来。

然后,测量员移动到测站2,并测量出测站2的高程H2。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ΔH = H2 - H1来确定测站1和测站2之间的高程差。

在完成水平距离和高程差的测量后,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斜距。

根据三角形的几何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斜距= √(水平距离² + 高程差²)。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测量到的水平距离和高程差代入,从而计算出斜距。

三角高程测量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且准确度较高。

它不需要复杂的测量装备,仅使用常见的测距仪、测角仪和测高仪即可。

此外,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地形和测量情景,比如城市街道、山区或平原。

然而,三角高程测量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方法依赖于准确的测量数据和测量工具。

如果测距、测角或测高的数据不准确,将会对最终的斜距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该方法不适用于需要连续测量的场景,因为每次测量都需要重新选择测站和测距点。

在实际应用中,三角高程测量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

第七章三角高程

第七章三角高程

设:h 0 = S0 tgα AB + i A − v B h 0 = S0 tgα BA + i B − v A AB BA 则:h AB = h
0 AB
+ CS
2 0
2 h BA = h 0 + CS0 BA
h0 + h0 C = − AB 2 BA 2S0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6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4
7.2 球汽差系数 球汽差系数C的确定 7.2.1 根据水测量的观测成果确定 根据水测量的观测成果确定C 已知AB间水准测量高差h,计算C值。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5
7.2 同时对向观测求 同时对向观测求C 对向观测三角高程,计算C值。
2 h AB = S0 tgα AB + CS0 + i A − v B 2 h BA = S0 tgα BA + CS0 + i B − v A
第七章 三角高程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1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控制测量技术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2
7.1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公式 7.1.1 三角高程测量计算高差的基本公式 h12=BF=MC+CE+EF-MN-NB CE=so2 /2R K
球差
MN=Kso2 / 2R 气差
大气垂直折光系数
7.2.3 经验法
实用上通常依据经验来确定C(或K)值。 而对于一个测区来说,R是一个常数,所以此时C仅取决于K。 据研究:K值的取值范围在0.07~0.16之间,海拔高的地区 小于海拔低的地区,干燥的地区小于潮湿的地区,在一天当 中,中午前后最小且比较稳定,日出日落时较大且极不稳定。 按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大面积二等三角网的统计资料分析, 可认为:沙漠地区K=0.07~0.10;平原地区K=0.11~0.13; 沼泽森林区K=0.14~0.15;水网湖泊区K=0.15~0.16。 垂直角的观测时间最好在地方时10时至16时之间,此时K值 约在0.08~0.14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高程法计算
三角高程法是一种基于三角形的高程测量方法,适用于平地到山
地的高程测量。

该方法通过三角形的边长和内角,利用三角函数进行
高程计算,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实用性。

首先,需要选择一处高程已知的点,作为起点,再选择一个需要
测量高程的点作为终点。

然后,在起点和终点之间设置一个暂时点,
使其与起点、终点构成一个三角形。

测量该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以及
起点到暂时点的夹角和终点到暂时点的夹角。

接下来,利用三角函数计算该三角形的高度(即起点到终点的高
程差),计算公式为:
高度 = 直线距离× sin(暂时点的高角)/sin(暂时点的夹角)其中,直线距离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起点和终点之间的高程差,并可用于制
作高程图或地形图,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土地利用、水利规划或者山地
开发等工程项目的设计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三角高程法测量的精度高度依赖于角度测量和长
度测量的准确度。

因此,在实际测量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
进行仔细的测量和校正。

此外,在选择暂时点时也需要考虑周围地形
和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三角高程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高程测量方法,对于地形分析、地形建模及土地利用规划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仔细处理测量数据,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从而为各项工程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