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及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及护理进展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大,老年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如何搞好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不同护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供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综述如下:

1 老年精神患者的特点

老年期精神障碍发病期比青壮年要长,间歇期较短,有的呈迁延病程,多数患者疗效不满意,预后较差。有研究表明,有25%的老年患者经治疗会完全康复并保持这种状态,60%的患者会复发,近20%的患者会持续处于病态之中[2]。

老年精神障碍常见症状特点:睡眠障碍,抑郁状态,疑病综合征,幻觉和妄想状态,意识障碍,痴呆状态。据国外文献报道,多达70%~90%的痴呆患者,在其病程的一定时间内曾出现行为方面的异常。有调查表明,已有10%的老年人出现一个或多个精神症状,7%的人出现幻觉,5.5%的人出现错觉,7%的人存在偏执想法,严重影响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主要问题。

老年性精神病常见的类型有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型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老年性精神病多发生在60岁以后,以性格改变为最早出现,早期表现为敏感多疑,狭隘自私,注意力不易集中,食欲减退,睡眠倒错,随之而来的是智能障碍日趋严重。

2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需求

2.1生活需求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加之牙齿脱落、残缺,消化功能减退,各方面的生理功能衰退,对饮食常有特殊要求。有些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出现少食或拒食,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身体状况,营养需求,为患者提供安全、清洁、可口、营养丰富的食物。

2.2安全需求老年精神病患者可能发生跌伤、自杀、伤人、玩火、噎食等意外,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病室内严禁放置危险物品,定时检查清除;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应安置在大房间或易于监护的房间;对兴奋躁动、伤人、偷窃行为者应予以隔离,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对步态不稳者,在室内外活动或上厕所、洗澡时应陪同或扶持;对喜欢藏物者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患者将危险物品藏起来。

2.3心理需求患者因长期住院治疗,年龄较大,各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均降低,生活能力较差且均伴随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障碍,老年精神病患者病情稳定时与正常人一样也会产生自卑、抑郁、孤独、恐惧、焦虑、悲观绝望、多疑、易怒等各种心理问题,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改变,往往

感到陌生、恐惧、孤独,怀疑被家人抛弃而产生心理障碍[3]。长期住院者则对外界环境失去兴趣或情绪抑郁,终日沉默不语。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积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3老年精神患者护理进展

3.1生活护理根据患者自理程度选择”半补偿”、”全补偿”或”支持教育法”[4]。定期给予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趾)甲,而且要重点照顾体弱和痴呆患者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卧床不起者施行床上擦浴,季节交替时,及时更换老年人的衣着。同时,老年人服用抗精神病药,易发生尿潴留和便秘,应注意观察排泄情况。注意患者饮食,防止过饱过饥,饮食以清淡宜消化为主。

3.2安全的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常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否认有病,加上牵挂、想念儿女,常伺机出走,带患者外出检查或散步时,护士应谨慎、小心,让患者在视线范围内活动,以防发生出走及外出迷路等意外。在护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确保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身心安全。實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明白与法律有关的潜在问题。对使用有跌倒危险的药物及意识模糊的患者,需要有人陪伴左右,并放置护栏,调低床的高度。护士应具备独立观察病情能力,当患者发生突然病变时,护理人员须给予急症处理,以防延误抢救时机,并注意抢救过程中设备与器械的熟练使用。

3.3药物护理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功能缓慢,易导致蓄积中毒。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均可产生不良反应。有报道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42.2%的老年患者发生椎体外系反应,16.5%的患者发生药源性意识障碍.。治疗剂量一般为成人的1/3或1/2,如有条件最好做血药浓度的检测;尽量选择半衰期短、抗胆碱能作用弱、锥体及心血管系统影响小的药物;不要多种抗精神药物联用。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意外的事故中,药物所致意外占50%。因此护士应高度重视,及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告知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临床效果,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4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语言表情、态度、姿势、行为、文字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安排,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启发、教育或暗示,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和行为等,从而达到改善其行为方式,这是促其病情好转或康复的一种重要的护理形式。老年人往往有一种丧失感的体验,这种丧失体验使他在发生生活事件时做出一种消极评价,出现精神沮丧,易导致精神症状的发生。精神病患者往往受到社会的歧视,长期患病遭受到家人的冷漠,心理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至关重要。工作时应由责任心强、富有同情心、技术过硬、沟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给予治疗护理,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患者有力的支持系统。在护理工作中应多与患者接触,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诚相待,使老年人消除心中的不良情绪,阻断负向的思考,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学习新的应对技巧。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耐心诚恳,以熟练的操作技术得到患者的信任和使患者有安全感。使其正确对待生命,改变失望心理,对生活充满信心[5]。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如果患者

处于焦虑、抑郁、愤怒或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针对患者特殊心理状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保证、安慰或鼓励,良好的心理护理是药物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老年性精神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深在社会中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要准确把握老年性精神病治疗时的原则,使老人在健康有益的环境里得到更好的治疗。重燃老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大限度激发老年人的独立性。训练独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6]。

3.5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在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预见性护理程序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以症状护理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循环评估管理。提高护士独立思维与专研的工作能力,激发学习新理论、新知识的热情,锻炼护士独立思考、分析病情的能力,是护士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评估和照顾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及时、最有效的护理。

综上所述,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健康和护理问题已普遍受到社会、家庭及各级医疗单位的重视。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只有更多地了解老年精神病患者的需求,针对每个患者的发病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才能在治疗上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7]。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把握老年精神病护理前沿,锐意进取,不断巩固和创新,促进老年人健康,全面实现健康老龄化将是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护理人员将面临的新挑战[8]。

参考文献:

[1] 王玉丽,白常林,颜淑环.老年精神病患者对护理的需求[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89-1710.

[2] 高崇年.8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臨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19):120.

[3] 寇秀玲.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7,17(130):4079

[4] 彭华生,杜全新.住院老年精神患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15(2):76.

[5]童建明殷俊先.老年期抑郁症的风险因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1):12

[6]张颖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1,19(2):122.

[7]郭潇赢浅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6):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