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精选文档)
信息技术中考教案初中
信息技术中考教案初中课程名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所需的人才。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等方面。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管理系统资源等。
2.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互联网的接入、浏览网页、搜索信息、发送电子邮件等。
3. 让学生学会使用多媒体软件,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等。
4. 让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文字处理、数据处理、演示制作等。
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讲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示范:教师演示操作步骤,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掌握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4. 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观察、记录、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
2. 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实践任务等方面的完成情况,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4.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以上是信息技术中考教案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步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初中信息老师教案模板
教案名称: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计划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学生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学会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意识到信息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3.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方法(如信息检索、电子邮件、网上交流等)4. 计算机编程基础(可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介绍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互联网的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项目驱动法:设计一些实际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交流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初中上册信息教案
初中上册信息教案教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这一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国教育部门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本教案旨在通过初中上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2. 使学生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2. 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Word)、表格处理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演示文稿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等。
3. 网络基础: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运用等。
4. 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防治、个人信息保护等。
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演示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介绍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计算机基本操作教学:讲解并示范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基本操作,学生跟随操作。
3. 信息技术应用软件教学:讲解并示范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的基本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网络基础教学: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运用等,学生跟随操作。
信息技术教案(精选6篇)
信息技术教案(精选6篇)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白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常用输入、输出设备;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运用讲解、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激励法。
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传递的兴趣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思考,培养正确的信息价值观以及对新知识的热情与渴求。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的认识。
教学准备:1、计算机、网络。
2、学生的美术作品。
3、扫描仪、数码相机、VcD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材料:(教师的表情给学生感觉好像很神秘)(1)学生的美术作品、学生的作业等。
(2)让学生观看VcD2、展示信息材料后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明白什么?从而引出:信息与我们十分密切,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教师问学生:我们使用计算机能做些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如: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绘画、写、收发电子邮件等等。
(在此让学生充分发挥一下,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教学新课1、计算机中信息的传递⑴让学生观察书上的熊猫“咪咪”利用计算机做事的四幅画面,同桌的同学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熊猫“咪咪”是透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绘画的?是透过什么设备看到自己正在画的画?是透过什么设备用计算机写字?是透过什么设备传声音?用计算机画的画、写的作文能够印在纸上吗?如何实现?(对回答的学生教师加以鼓励。
教师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⑵由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接收了我们给它的信息;⑶让学生讨论回答:哪些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的信息。
⑷由学生的回答而总结出: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随时都在向计算机输入信息,而计算机也随时向我们输出信息。
⑸除了计算机还有网络也能够接收发送信息,还能够用扫描仪将照片或画面原样输入计算机内,也可将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输入到计算机内等等。
初中信息会考教案
初中信息会考教案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信息的定义、特征、处理过程等。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1. 信息及其特征2. 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3. 信息处理的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实例,如新闻、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的定义、特征,如普遍性、多样性、价值性等。
2. 讲解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等环节。
三、实例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网络搜索、数据分析等,讲解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操作。
四、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如利用网络搜索某一主题的信息,并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如计算机技术的五次革命等。
2. 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例,如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等,分析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智能手机、互联网等。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短文。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3. 练习成果:评价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例讲解和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信息与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2.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计算机与信息社会的关系。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 讲解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从1946年的ENIAC开始,到现在的微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等。
然后讲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包括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
3. 讲解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讲解信息的概念,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以及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4.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讲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部分,即输入设备、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5.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启动、退出、窗口操作等基本操作。
6.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计算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蒙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蒙教版课程名称:初中信息技术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示范法: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
2. 教学PPT。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1)硬件: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软件: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
(1)开关机:正确开关计算机的方法。
(2)鼠标和键盘的使用:鼠标的光标移动、点击、滚轮等操作;键盘的字母、数字、符号等输入方法。
三、实践(15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计算机的进一步操作:文件管理、应用程序的使用。
(1)文件管理:创建文件、保存文件、打开文件、关闭文件等操作。
(2)应用程序的使用:打开应用程序、关闭应用程序、退出应用程序等操作。
2. 讲解计算机的实用技巧:快捷键的使用、个性化设置等。
三、实践(15分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掌握文件管理、应用程序的使用等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初中会考信息技术讲解教案
初中会考信息技术讲解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及应用领域;2.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素养;3.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信息搜集。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2.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及应用领域;2. 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3.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2. 信息处理的方法;3. 互联网的高级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的教学案例和素材;2. 学生分组,准备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 新课:(1)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2)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以案例形式展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3)讲解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等;(4)介绍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收发邮件、社交媒体等;(5)结合案例,讲解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和信息搜集。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互联网的基本应用。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习兴趣和信心。
初中信息上机教案
教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操作指导课程名称:初中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开关机、键盘操作、鼠标操作等。
2.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
教学难点:1. 键盘操作的熟练程度。
2. 鼠标操作的熟练程度。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配备键盘和鼠标。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基本操作技能(20分钟)1. 开关机:教师示范如何正确开关计算机,学生跟随教师操作。
2. 键盘操作:教师讲解键盘的布局,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打字。
3. 鼠标操作:教师讲解鼠标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教师练习鼠标操作。
三、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2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观察教室里的计算机,了解各个组成部件的位置和作用。
三、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上机操作的熟练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学生在键盘操作和鼠标操作方面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关注学生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如保持正确的坐姿、爱护计算机设备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操作不熟练的学生,要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操作技能。
初中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教案1. 课题名称:初中信息技术理论基础知识2.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3.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4.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2)计算机的英文名称:Computer;(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多媒体、网络等。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1)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1)开关机操作:开机顺序:电源开关、显示器开关;关机顺序:显示器开关、电源开关;(2)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鼠标指针的移动、鼠标的点击、键盘输入;(3)操作系统的使用:桌面、文件夹、应用程序、系统设置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2)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4)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开关机操作、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2.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使用;(3)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系统中进行文件夹的创建、打开和关闭等操作;(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操作系统中的实际操作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信息试教教案
初中信息试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系统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参与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伦理观念,遵守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概述: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计算机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 信息技术与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4. 信息技术与创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实践的途径。
5. 信息技术伦理:信息技术使用中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教学信息技术概述:(1)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3. 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1)教师演示计算机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系统等。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4. 探索信息技术与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借鉴。
5. 实践信息技术与创新:(1)教师提出创新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2)学生展示创新实践成果,教师点评、指导。
6. 讲解信息技术伦理:(1)教师讲解信息技术使用中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
信息技术初中第5册教案
信息技术初中第5册教案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年级:初中册数:第5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如IP地址、域名、局域网、广域网等。
2.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4. 让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搜索信息,提高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2.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3. 互联网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网络安全意识。
4. 浏览器的使用和信息搜索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的基本概念。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络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如IP地址、域名、局域网、广域网等。
2.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3. 教师强调正确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打开浏览器,尝试搜索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搜索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网络基本概念和互联网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复习心得,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打开网页、如何使用搜索框等。
2. 教师讲解信息搜索技巧,如如何使用关键词、如何筛选信息等。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浏览器搜索学习资料。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打开浏览器,尝试使用搜索框搜索一些学习资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搜索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网络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等。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精选10篇)
教师请买过电脑的同学讲一讲在购买的’过程中都注意哪些问题,然后请其他同学讲一下如果是自我去买回着重关注哪方面呢,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首先,分析用户的计算机用途,比如是娱乐还是办公;其次,要理清各方面的详细需求,比如保修和配置问题;第三,确定购买计算机的经济预算区间;第四,确定是购买台式机还是笔记本电脑;第五,定行程配置方案,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以便购机时参考。
信息素养
经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本事。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三):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资料。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向要理解环境教育。本节资料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十分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本事,并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本事。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本事。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供给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我的学习本事、理解本事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二、教学目标分析
1.自主学习的设计:支架式学习、抛锚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式学习
支架式学习:是指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
初中信息老师教案
初中信息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筛选网络信息,辨别真伪,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互联网的正确使用:网络礼仪、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
3. 网络信息筛选:信息筛选方法、辨别真伪、避免误导。
4. 互联网应用实践: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创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介绍互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使学生对互联网有全面的了解。
3. 讲解互联网的正确使用:强调网络礼仪、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
4. 讲解网络信息筛选:教授信息筛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真伪,避免误导。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创新,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方法和网络信息筛选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创新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如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创新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的学习资料。
初中信息教师试讲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试讲教案《信息技术课程概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投影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20分钟)1. 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如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等。
2. 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教师阐述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以及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输入输出等。
三、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实践活动内容为: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程度;同时,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延伸: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电脑信息常识教案
初中电脑信息常识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史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史吗?它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计算机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包括ENIAC、IBM、个人计算机等阶段。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包括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计算机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等。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操作界面等。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小文章。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下册信息科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产业等。
2. 信息科技的应用领域: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等。
3. 信息科技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的基本应用、编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信息科技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和操作技能。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技能。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信息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科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产业等,让学生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现状。
3. 讲解信息科技的应用领域: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人工智能等,让学生了解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4. 讲解信息科技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的基本应用、编程等,让学生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技能。
5.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技能。
6. 案例分析:分析信息科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7.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熟练进行信息科技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 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运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信息科技教材。
2.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
3. 软件:办公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最新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新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选6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教案八年级篇一课题:3.3.3 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2, excel (1)excel基础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首先把学生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表广播,并且说明总分、名次都是由excel自己算出来的,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我们前面学习了word,大家都知道这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今天我们学习的excel也是microsoft office组件之一,被广泛3, 插入图片(1)第一课图片的插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插入图片和修改图片格式来美化文章2、操作技能目标:学习从文字处理软件知识中归纳文档排版的规律,尝试应用己知的规律去对较复杂的文档排出符合版式要求的图文混排文档。
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团结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插入剪贴画或图片文4, 《快乐的小作家--word(c)》电子教案(3)教材:全国计算机考试(少儿nit)指定教材教案设计:初一年级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教学目标认识word的四种视图认识word的不同显示方式学会同时显示两个word文档教学重、难点四种视图与两种显示方式5, “资源管理器”简介(1)第十七课时:第十七课时:“资源管理器”简介教学重点:继续了解“资源管理器”程序中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略)引入新知:“资源管理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磁盘文件,包括建立文件夹、复制、移动、删除、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及重命名等。
讲授新知:板书:一、建立新的文件夹讲6, 计算机网络简介(1)课题:计算机网络简介教学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amp;7, 用frontpage 2000快速制作动态按钮(1)用frontpage 2000快速制作动态按钮教学目标:制作出动态按钮你一定看到过很多网页上的动态按钮效果,一般而言实现它需要后javascript(或vbscript)网页脚本语言支持,对于只懂使用初级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初中教案信息技术
初中教案信息技术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
2. 信息技术的分类: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等。
3. 信息技术的特点:高速度、大容量、智能化、多媒体化等。
4.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手机、电脑、网络等,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信息技术有什么了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分类、特点和发展趋势。
2. 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如网络购物、在线学习、智能家居等。
3. 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2. 学生谈收获,提出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课堂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操作熟练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案初中八下
信息技术教案初中八下课程名称: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课课程内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和资料收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信息搜索。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信息搜索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教师向学生介绍互联网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关键词的选择等。
2.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有效信息搜索。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信息搜索的过程。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一道信息搜索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搜索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学生撰写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快速获取所需信息。
同时,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建议1课时。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本课的学习应该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主,增强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处理的意识,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以及学生参与的看、听、说、摸等方式,对信息和信息处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实物演示、挂图展示、观看录像片、用计算机演示等直观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主体参与的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现实生活中人们用来接受、处理、发布信息的工具很多,有电视机、电话机、传真机、报纸、信函、计算机等,除了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这些信息处理工具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来展示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计算机这个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处理信息打好基础。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了解一点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等基本常识,应该从实践和理论这两个角度来讲。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
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二、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
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1万次每秒.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1964年运算速度为5万次每秒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每秒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亿次每秒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0亿次每秒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快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课题]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
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
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
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二、新授1。
身边的信息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
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
(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
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
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
(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
(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文档交流仅供参考...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
信息与人类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
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
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文档交流仅供参考...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3.信息处理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文档交流仅供参考...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
(板书: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依照信息处理的过程有同学能告诉大家,人工处理信息(不借助其他设备)是怎样进行的呢?(讨论)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器官就能直接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归纳、综合、比较、判断等处理后,能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并且采用说话、写字、动作、表情等方式输出信息。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不仅仅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处理信息,而是利用各种设备帮助我们进行信息的处理。
就如人们用算盘来计算……。
在计算机被发明以后,人们将处理信息的大量繁杂的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用计算机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所以,人们也将计算机叫做信息处理机。
计算机是如何进行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呢,计算机是利用各种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等)再经过信息处理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从各种输出设备把处理的结果输出出来(显示器、打印机等等)例如气象工作者借助于计算机处理卫星发回的大量数据,绘制出气象云图,可以及时地运报出近期的天气趋势;再如我们用计算机计算1+1=?,首先将题目信息从键盘输入,计算机计算处理出结果,再在屏幕上输出结果1+1=2。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从计算机诞生那天到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的诞生仅仅50多年但它的发展却是史无先例的:...文档交流仅供参考...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 lectronic Numerical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
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
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三、练习讨论回答:信息和计算机有什么联系?举几个信息的例子口述:人类处理信息的过程,举几个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例子。
四、小结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变得更加快捷,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来自全球的各种信息,也可以将信息快速地传递到世界各地。
我们的处理信息的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学好信息学这门学科般的更加的重要。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第2课计算机的应用(1)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