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鱼用药饵的配制和投喂方法
![鱼用药饵的配制和投喂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9e73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0.png)
鱼用药饵的配制和投喂方法摘要:一、配制方法 1.青饲料药饵:按鱼类正常采食量的1/3~2/3采集鱼类爱吃食的鲜嫩青草或蔬菜叶等待用。
先称取占青料重5%左右的面粉加水在锅内煮成稀糊状,把要配入的药物充分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把药液倒入冷却的面糊中彻底搅拌均匀后,最后将药面糊与青饲料充分拌匀,放置一、配制方法1.青饲料药饵:按鱼类正常采食量的1/3~2/3采集鱼类爱吃食的鲜嫩青草或蔬菜叶等待用。
先称取占青料重5%左右的面粉加水在锅内煮成稀糊状,把要配入的药物充分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把药液倒入冷却的面糊中彻底搅拌均匀后,最后将药面糊与青饲料充分拌匀,放置在通风荫凉处,晾干粘牢,即可投喂。
2.精饲料药饵:取每次正常吃食精饲料总量1/3~1/2的干料,估计可使饲料吸水膨胀所需的水量,将药物倒入水中充分溶解搅匀,再与干饲料拌合均匀,将吸收药液后的饲料晾至表面稍干,即可喂鱼。
3.配合饲料药饵:可在加工前将药物均匀拌入原料中配制,也可将药物配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洒在已成型的颗粒饲料上,晾干后即成药饵。
注意,因温度升高而失效的药物不能以机械加工成药饵,以免高温使药物降效。
二、投喂方法选药配制药饵时,一定要先正确诊断鱼病,做到对症下药,同时用药量一定要根据药物说明,不可过多或过少。
投喂药饵时必须注意:1,投喂药饵前,应停食1天,让鱼饥饿以增强食欲。
2.投喂药饵时,应先喂1/3~1/2的没有拌药的同种饲料,避免健康鱼抢食过多药饵,而病弱鱼又吃不到药饵的现象。
3.投喂药饵的疗程要足。
投喂药饵防治鱼病,并非一次就能药到病除,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确定投喂次数。
4.药饵应现喂现配,以免放置过久而降低药效。
5.投喂药饵时,如能结合全池遍洒药物,防治鱼病效果则更加显著。
水产养殖的养殖饵料与饲养方法
![水产养殖的养殖饵料与饲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302b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6.png)
水产养殖的养殖饵料与饲养方法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而养殖饵料和饲养方法是决定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饵料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饵料,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水产养殖方法。
一、水产养殖饵料的种类和特点水产养殖饵料是水中生物的食物来源,合理的饵料选择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水产养殖饵料可以分为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综合性饵料三类。
1. 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主要由藻类、水生植物和水草等组成。
它们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并且富含必需的氨基酸。
植物性饵料有助于水产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对水质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
2. 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主要由动物性原料制成,如鱼粉、虾粉、虫类和动物内脏等。
它们的优点是蛋白质含量高,且氨基酸组成较完整,能够提供养殖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动物性饵料适用于一些对蛋白质需求较高的水产养殖物种。
3. 综合性饵料综合性饵料是指由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混合而成的饲料。
它们能够充分满足养殖生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养殖效益。
综合性饵料的配方可以根据养殖物种和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以促进水产养殖的健康生长。
二、饵料选择的原则选择适合的饵料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进行饵料选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养殖物种的特点:不同的水产养殖物种对饵料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其特点和生态习性来选择合适的饵料。
例如,肉食性水产物种需求高蛋白饵料,而草食性水产物种则需要高纤维饵料。
2. 营养需求:根据养殖物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具有合适营养元素比例的饵料。
例如,幼鱼期需要高蛋白饵料促进生长,成鱼期则需要含有较多脂肪的饵料提高肉质品质。
3. 饵料质量和成本:选择质量好、稳定性高的饵料,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同时,还要综合考虑饵料的成本,确保在养殖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水产养殖方法除了合适的饵料选择,水产养殖方法也对养殖效益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2——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PPT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2——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109dbdf12d2af90342e6a4.png)
3视野计算法
分析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方法。
0.1-0.2g 食糜; 稀释10倍摇匀, 吸取一 滴于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计算20个视野。 可计算 3-5 次求出平均值。
表示相对数量的比较, 不反映鱼类个体 的大小和摄食的数量。
4记分法
规定各食饵的分数, 如吃鱼类、 头足类、虾类、蟹类, 据大小情况规 定1个分数范围, 然后按照整个胃含物 的饵料数确定分数。
将消化管分前段和后段进行对照,通常对消化
度分三个等级:
Ⅰ级—食饵生物的个体外形较完整; Ⅱ级—食饵生物的外形不完整,已处于可分 辨的程度,属半消化状;
Ⅲ级—强烈的消化,食饵生物已完全消化, 仅剩下难以消化的部分,如眼球、脊骨、耳 石、鳞片等残骸。
(二)消化度系数的计算 鱼类的消化程度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K=C/Q 其中,K为消化度系数;C为食物团更正重 量;Q为食物团实际重量。
例2:黄海鳕鱼食物组成分析
鳀鱼;脊腹褐虾 ;叫姑鱼 ;玉筋 鱼;日本枪乌贼 ;对虾 ;黄鲫;小黄 鱼幼鱼,鱚,枪乌贼,鹰爪虾,火枪 乌贼,寄居蟹,鳕鱼幼鱼, 绵鳚,珊瑚类, 蚶, 牡蛎, 胡桃蛤 ,双喙耳乌贼, 中国毛 虾, 细螯虾, 日本鼓虾, 霍氏三强蟹, 海
(二)定量分析 饵料生物个体计算法 、出现频率
一种常见标准:
00级:胃、肠内均无食饵存在 ; 0级: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胃内有少量食物; 2级:胃内食物适量,或占1/2; 3级: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
三、鱼类摄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鉴定食物团中的生物种类并列出名录。
例1: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 (2008) 帆蜥;鲐;鹦鹉螺;虾;蟹;鱿鱼;杂鱼;鲣;沙丁 鱼;章鱼;鳞鲀;竹荚鱼;未辨认甲壳类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https://img.taocdn.com/s3/m/5633e6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4.png)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其中养殖鱼类是最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
而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类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并探讨其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一、常见的鱼类饵料类型1. 活饵:活饵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饵料类型之一。
它通常由小型水生生物,如浮游动物、水虫等组成。
活饵能够提供鱼类所需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并能够模拟天然环境中的食物链,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
2. 干饵:干饵是水产养殖中另一种常见的饵料类型。
干饵一般是制成颗粒状或粉状,方便鱼类食用。
干饵的成分多样,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需求进行调配。
同时,干饵具有保存期长、易储存、方便运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二、饵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1. 维生素类:维生素是饵料添加剂中常见的一类。
它们可以提供鱼类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常见的饵料添加剂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2. 草酸盐类:草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饵料添加剂,主要用于调节鱼类的酸碱平衡。
水体的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有重要影响,添加适量的草酸盐可以维持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
3. 抗生素类:抗生素类饵料添加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鱼类的疾病。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的感染,使用抗生素类饵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养殖鱼类的健康。
4. 酶制剂类:酶制剂可以促进鱼类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对饵料的消化能力有限,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鱼类对饵料中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三、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对鱼类的影响1. 生长和发育:合理使用适宜的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对饵料和饵料添加剂的需求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对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钓鱼百科全书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
![钓鱼百科全书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https://img.taocdn.com/s3/m/1535a45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3.png)
钓鱼百科全书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钓鱼百科全书: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钓鱼作为一项古老而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钓鱼爱好者的喜爱。
无论是追求放松心情,还是挑战大自然,钓鱼都能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与满足。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钓鱼者,了解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钓鱼百科全书,探索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帮助您在钓鱼之旅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1. 淡水鱼类1.1 鲤鱼鲤鱼是淡水钓鱼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它们对各类饵料都有较强的反应,但以玉米和麦片为最佳饵料。
在钓法方面,常用的有浮漂钓法和底钓法。
在浮漂钓法中,以直接上漂或抛投式漂为主;而在底钓法中,可选用活饵或者软饵。
1.2 鳜鱼鳜鱼是一种适应力强的鱼类,对饵料要求相对较低。
常用的饵料有:鳜鱼饵、吐司屑、豆腐渣等。
钓法上,以底钓为主,使用沉底漂或慢沉的漂,同时可配合搓摸、跳杆等技巧,增加诱鱼效果。
1.3 黑鱼黑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喜欢吃蚯蚓、蚂蚱、小鱼等。
在钓法方面,常采用底钓和浮漂钓。
底钓时,可使用搓摸、跳杆等技巧,增加野性诱鱼效果。
而浮漂钓中,可使用铅块等沉降方式,帮助饵料下沉。
2. 海水鱼类2.1 铁板鱼铁板鱼喜欢捕食小鱼、虾、螃蟹等,因此,常用的饵料有小鱼片、蚯蚓等。
钓法上,多采用拖拽钓法或者套索钓法。
在拖拽钓法中,以拖拽速度与运动方式变化带动鱼群上钩;在套索钓法中,可将多个钓钩串联装配,提高捕获效率。
2.2 鲈鱼鲈鱼是海水中常见的鱼类之一,对各类饵料都有较强的反应。
常用的饵料有小虾、贝类、鱼片等。
在钓法方面,常采用浮漂钓法或者路亚钓法。
浮漂钓法中,可选择浮漂大小和浮漂深度来控制诱鱼效果;而路亚钓法中,可使用各种仿真鱼饵,模拟鱼类活动,增加诱鱼效果。
2.3 龙虾钓龙虾属于一种特殊的钓法,通常采用专用的钓具和装备。
常用的饵料有鱼骨、鱼腥、肉类等。
钓法上,一般使用龙虾笼或者龙虾钩,将饵料放入适当位置,并根据龙虾的行为习性,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68f9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9.png)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在鱼类养殖中,饵料的选择和投喂方法是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用的饵料类型以及适宜的投喂方法,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饵料类型1. 活饵活饵是指在养殖水体中直接投放的活动生物,如浮游生物、水蚤、水蚯蚓等。
活饵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为鱼类提供全面的营养。
但是,活饵存活能力一般较弱,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添加新的活饵。
2. 干饵干饵是将活饵加工成干燥的形式,便于运输和储存。
常见的干饵有鱼粉、虫粉、豆粉、玉米粉等。
干饵具有较长的保质期,能够提供饵料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但营养价值相对活饵较低。
3. 饲料颗粒饲料颗粒是将各类饵料加工成不同大小的颗粒,便于鱼类食用。
常见的饲料颗粒有粉状、颗粒状、颗粒状等不同规格。
饲料颗粒具有均匀分布、易于观察摄食量、减少污染等优点。
二、投喂方法1. 定时投喂定时投喂是指按照固定时间间隔投喂饲料。
选择定时投喂可以让鱼类形成规律的进食习惯,提高鱼类的采食率。
投喂时间应尽量避免在鱼类活动频繁的时间段,避免鱼类因为紧张而减少进食。
2. 定点投喂定点投喂是指将饵料投放在特定位置,使鱼类围绕某个区域摄食。
选择定点投喂可以减少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提高鱼类的利用率。
投喂点的选择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布置,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分散。
3. 饵料悬浮投喂饵料悬浮投喂是指将饵料均匀地撒在水体中,使其悬浮在水中,鱼类自由采食。
选择饵料悬浮投喂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减少底部积聚的饵料残渣。
悬浮投喂的饵料应根据鱼类的食性和口齿情况,选择适合的饵料颗粒大小。
4. 饵料沉降投喂饵料沉降投喂是指将饵料投放在水体的底部,鱼类通过探头进食。
选择饵料沉降投喂可以满足底栖鱼类的取食需求,避免上浮鱼类无法取食的问题。
投喂的饵料应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避免过于浮沉不定的情况。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和投喂方法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鱼类的健康。
鱼类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鱼类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195ac0ff78a6529647d5376.png)
鱼类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文章来源:华隆鱼饲料/ 1、鱼类饲料营养要素(1)蛋白质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物质。
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较高,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要求饲料中含粗蛋白质20%~40%。
鱼类对饲料中粗蛋白质的需要量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
动物食性鱼类(如鳗鲡)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植物食性鱼类(如草鱼)要求最低,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介乎两者之间。
即使同一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
鱼类的年龄越小,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越多;年龄越大,则需蛋白质越少。
鱼类对饲料中所含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由于种类、水温、摄食量及饲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鱼类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动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大都在80%以上。
在植物性饲料中,采用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豌豆、扁豆、花生麸等投喂鲤鱼,也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
(2)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都不能直接被鱼类消化吸收,必须经过酶的作用,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才能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在鱼体内重新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常用饲料中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苏氨酸10种氨基酸是鱼类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彼此协调,促进鱼体的生长发育。
若组成比例均衡、适当,则饲料蛋白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的数量大,增重效果好。
因此,鱼用饲料除了要考虑蛋白质的含量外,还应十分注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3)脂肪据研究,在鱼用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量,减少蛋白质饲料用量。
投喂含有脂肪的饲料,尤其在越冬前投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可以减少越冬低温期鱼类死亡。
但在饲料中过量添加脂肪,会使鱼体内脂肪大量积累,出现肥胖病态而使其商品档次下降,影响食用价值,甚至会引起鱼体水肿及肝脏脂肪浸润等疾病。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资源历年试题及部分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资源历年试题及部分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18ec232a8114431b90dd8ae.png)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5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A)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3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一、名词解释(30分)种群分节特征日轮单周期型鱼类沉性卵鳕型鳞性成熟系数卵胎生怀卵量更替率二、问答题(70分)1.什么是耳石成分指纹?利用成分指纹鉴别鱼类种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如何?(8分)2.鱼类早期发育分哪几个阶段?试述其仔鱼后期与稚鱼期的主要特征。
(10分)3.鱼类耳石、鳞片上年轮特征各有什么特点?其年轮形成原理是什么?(10分)4.试以耳石为例,详述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分)5.试述鱼类食饵更替的主要表现。
(10分)6.鱼类产卵洄游有什么特点?(10分)7.试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量度的主要指标。
(12分)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学年第学期试题名称:共页第页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5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B)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3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三、名词解释(30分)量度特征性比年龄结构产卵洄游群落食饵更替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产卵洄游大陆架渔场四、问答题8.试述鱼类种群间形态方面的主要区别特点。
如何利用形态学方法鉴别鱼类种群?(10分)9.试述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
(10分)10.如何用Peterson鱼体长度分布曲线法研究鱼类生长?(10分)11.试述黄渤海鱼类的繁殖期、排卵方式与产卵类型特征。
(10分)12.影响鱼类食饵保障的因素有哪些?(10分)13.试述鱼类个体繁殖力的变化规律。
(10分)14.试简述鱼类日轮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分)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学年第学期试题名称:共页第页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6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A)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04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五、名词解释(30分)鳞焦环片二夏龄鱼越冬洄游群落鱼类个体繁殖力怀卵量物种多样性大陆架渔场卵胎生六、简答题(36分)15.什么是种群?有哪些方法可以划分鱼类种群?(6分)16.鱼类生命周期有哪些主要阶段?(6分)17.鱼类产卵类型有哪些? (6分)18.鱼类鳞片上的年轮特征有哪几种? (6分)19.草食性鱼类有哪些类型? (6分)20.鱼类产卵洄游有哪些主要特征?(6分)七、综述题(34分)1.试述Peterson鱼体长度分布曲线法研究鱼类生长的原理、应用、优点与局限性。
水产养殖中的饵料选择与投喂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饵料选择与投喂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74505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f.png)
水产养殖中的饵料选择与投喂方法随着人们对水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产养殖行业也逐渐兴起。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的选择和投喂方法对于养殖的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的饵料选择与投喂方法进行探讨。
1. 饵料的选择在水产养殖中,合适的饵料选择是保证养殖效益的关键。
根据养殖的鱼类种类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饵料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常见的饵料包括:鱼类饲料、虾类饲料、贝类饲料等。
以下是各种饵料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1 鱼类饲料鱼类饲料是最常见的水产养殖饵料之一,它由鱼粉、植物蛋白、谷物、维生素等成分组成。
鱼类饲料可以提供养分,增加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鱼类饲料非常重要。
1.2 虾类饲料虾类饲料适用于虾类养殖,其成分包括虾粉、鱼粉、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等。
虾类饲料能够提供虾类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促进虾类的生长发育。
在虾类养殖中,选择合适的虾类饲料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1.3 贝类饲料贝类饲料适用于贝类养殖,并且对于贝类养殖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贝类饲料的主要成分包括贝粉、鱼粉、植物蛋白等。
贝类饲料能够提供贝类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它们的壳体生长和生殖发育。
在贝类养殖中,正确选择贝类饲料可以提高养殖的成功率。
2. 投喂方法除了饵料的选择外,合理的投喂方法也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投喂方法:2.1 定时投喂定时投喂是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投喂方法之一。
通过设定固定的投喂时间和投喂量,可以使养殖动物获得稳定的饲料供应,进而促进它们的生长和发育。
定时投喂还可以避免过量饲喂或者饥饿状态对养殖动物的不良影响。
2.2 不定时投喂不定时投喂是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随时进行投喂。
这种投喂方法可以更好地适应养殖动物的食欲和消化能力,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不过,不定时投喂需要根据养殖动物的习性和水质情况进行合理的调节,以避免过量投喂或者饥饿。
2.3 分次投喂分次投喂是将一天的饵料投喂量分成多次进行投喂。
(生物饵料培养课件)第六章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
![(生物饵料培养课件)第六章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75ecb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e.png)
红藻
如紫菜、石花菜等,富含 天然色素,可用于食品和 化妆品。
绿藻
如小球藻、衣藻等,分布 广泛,对环境适应性强。
藻类培养的方法
开放式培养
利用天然水体进行大规模 培养,如池塘、湖泊等。
封闭式培养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培养,如使用培养基和光 照等设备。
半封闭式培养
结合开放式和封闭式培养 的方法,既利用天然水体, 又进行人工控制。
第六章 其他生物饵料的培 养
目录
• 引言 • 藻类的培养 • 轮虫的培养 • 枝角类的培养 • 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生物饵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培养其他生物饵料旨在解决饵料来源问题,促进 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
传统的饵料来源已无法满足现代水产养殖的需求。同时,野生饵料的过度捕捞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新的饵料来源成为了迫切的任务。
生物饵料的重要性
养殖业发展
01
生物饵料是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为鱼类、虾类等水生动物提供
必要的营养。
经济效益
02
通过大规模培养生物饵料,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
03
合理利用生物饵料可以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
破坏和污染。
02
藻类的培养
藻类种类
01
02
03Biblioteka 蓝藻包括颤藻、念珠藻等,是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藻类。
桡足类的培养
桡足类的生物学特性
桡足类是一种小型水生动物,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繁 殖力高等优点,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生物饵料。
桡足类的培养条件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33d717c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1.png)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第一章测试1.渔业资源状况不仅受其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栖息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人类开发利用状况而变动()。
参考答案:对2.我国远洋渔业起步于1986年()。
参考答案:错3.1892年日本渔业学者松原新之助等汇编了《水产考察调查报告》。
该书汇集了当时渔业生产者对渔场和渔场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古典文献,是日本海洋渔场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参考答案:对4.水产资源或渔业资源:天然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参考答案:对5.渔场学:研究渔业生物资源的行动状态(集群、分布和洄游运动等)及其与周围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查明渔况变动规律和渔场形成原理的科学()。
参考答案:对6.水产资源或渔业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可供捕捞的经济动、植物(鱼类、贝类、甲壳类、海兽类、藻类)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参考答案:对7.第一本正式出版《水产资源学》于1962年由我国著名水产资源学家、留日学者王贻观教授主编。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种群是物种存在、生物遗传、进化、种间关系的基本单元,是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的基本结构单元,同时也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具体对象。
()参考答案:对2.鱼类种群年龄结构同其寿命的长短有关。
寿命长的鱼类,种群年龄组组数多,结构复杂,属多年龄结构类型。
寿命短的鱼类,种群年龄组组数少,结构相对地就较简单,属年龄结构简单的类型。
()对3.多年龄结构的种群,其饵料对象相对较广泛,饵料基础较稳定,成鱼对敌害的防御能力较强,所以凶猛动物对种群中性成熟个体的危害较弱。
增殖节奏缓慢、年龄结构较简单的鱼类,则适应于饵料基础相对地较不稳定,凶猛动物对其影响较强烈,自然死亡的数量较高。
()参考答案:对4.除世代发生量的变动对种群年龄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外,食物保障的变化和种群内鱼体的生长,对种群年龄组成也产生很大影响。
常见淡水鱼类的食性以及用饵注意事项
![常见淡水鱼类的食性以及用饵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976d966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8.png)
常见淡水鱼类的食性以及用饵注意事项鱼的食性是可塑的吗:鱼的食性是配制和选用钓饵的直接依据。
钓鱼,首先要知晓鱼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要根据不同的食性下饵。
饵料不对路,好似种豆以求瓜。
鱼类是食性广但摄食量不大低等变温动物。
他们一方面消化功能不强,另一方面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需消耗能量以维持一定的体温,淡水鱼类肠道细短,有的甚至无胃(鲤鱼、鲢鱼等),所以虽总需饵量不大但新陈代谢较快,少吃勤食。
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温度适宜就特别能摄食,当水温下降到8℃以下或升至30℃以上时,鱼类一般不爱吃食,因此摄食季节性强。
北方冬季,与处于半休眠状态,到了春季,鱼体内脂肪消耗殆尽,因此一到明水期便食欲大振,随着气温的上升,食欲越来越强。
在25℃~28℃左右的水中食量最大,入秋时,鱼类便抓紧时间摄食,以备过冬。
因此,这又是钓鱼的黄金季节,之后,随着天气转凉。
食量逐渐减少,各类鱼的食性,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浮游生物食性:中上层鱼类和许多小杂鱼大多以摄食浮游生物为主,鲢鳙是浮游生物食性的典型代表。
草食性:以摄食水草、水藻、蔬菜及陆生某些草木茎叶为主。
草鱼即属于此类。
肉食性:以其他鱼类或栖生于水体中及水边的小动物为食,用青蛙钓黑鱼,用泥鳅、小活虾钓鳜鱼,都是大家根据肉食性鱼类特点所采用的钓法。
底栖生物食性:以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沙蚕、贝类、虾蟹等为食,青鱼即属于此类。
杂食性:这类鱼食性广,荤饵、素饵皆宜,鲤鱼即属于此类。
虽然在某一季节,鲤鱼喜食的饵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兵不排斥其他的饵料,鳊鱼、鲂鱼的食性也比较杂,鳊鱼爱吃水草,浮游生物,昆虫。
小鱼,小虾,蚯蚓等。
鲂鱼以水草。
植物碎屑为主,也吃小鱼,小虾等水生小动物。
人工饵料食性:除了黑鱼,鲶鱼之外,各类与都比较爱吃人工饵料。
鲢鱼和鳙鱼,也吃一些人工饵料。
但不是吞取咀嚼,而是吸吮其浆汁和碎屑。
鱼类的食性,除去具有相对稳定性,还因所在水域自然饵料资源的变化,人工长期投放饵料的品种,季候的变更,环境的更换,以及鱼类自身年龄的变化而不同,因此鱼类的食性是可塑的。
第6章1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第6章1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https://img.taocdn.com/s3/m/21d782a867ec102de3bd892c.png)
1食饵生物个体计算法
以个体为单位, 计算鱼所吞食各种 饵料生物的数量。
简单的方法是以 + 表示存在 ; ++表 示较多 ;+++ 表示很多 ;++++ 表示极多。
2出现频率法
指某种饵料生物在所检测的胃含 物样品中出现的次数, 而不计算其总数 量, 最后求出食饵生物占全部检测样品 的百分比。
?五随鱼类性别的不同而变化某些不同性别的鱼类在营养食物的要求上有差异如黑海区的鲟鱼雄性个体摄食鱼类种类较多而雌性个鱼类的饵料保障是指水域中不仅具有为鱼类所提供的饵料种类而且具备保证鱼类可以进食的条件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饵料生物与鱼类分布; 饵料保障程度与种群动态; 养殖中的饵料措施; 复杂的食性关系与群落动态。
这种变化与饵料生物的季节波动和环境因 子的季节变化有关。
•
•
春季:桡足类、鱼卵等
• •
夏季:端足类、糠虾 六丝鲚(东秋海季):鼓虾、鹰爪虾、鰕虎鱼等
•
冬季:桡足类(种类与春季不同)
•(三)随栖息场所迁移而引起食性变化 鱼类 经常洄游移动于各个水域中,由于不同水 域的饵料生物组成和数量各不相同,鱼类 为了适应环境也不得不改变其食物组成。
第一节 鱼类的食物链、食物网与食性类型
•一、鱼类的食饵组成
•鱼类的食谱是十分广泛而复杂。 •1水生植物类群,从低等单细胞藻类到 大型藻类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
•2水生动物类群,几乎涉及无脊椎动物 的各个门类以至脊椎动物的鱼类自身;
•3腐植质类,也是某些底食性鱼类的重 要饵料。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专业知识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218b3500b1c59eef8c7b46c.png)
2015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重点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二章鱼类的种群及其研究方法1.种群(必须掌握):在一个种的分布区内,有一群或若干群体中的个体,其形态特征相似,生态、生理特征相同,特别是具有共同的繁殖习性,即相同的遗传属性——同一基因库的种内个体群。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基因型集合。
3.群体(渔业管理的基本单元):可认为群体是种群之下的一个研究单位,指能够满足一个渔业管理模式的那部分鱼,可定义为一个群体。
(由随机交配的个体组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生殖隔离,在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群体的形态、生理和生态性状的相对稳定。
)4.量度特征:量度特征又叫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各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 主要项目有:全长与体长、头长与体长、体高与体长、吻长与头长、眼径与头长、尾柄高与尾柄长之比等。
第三章鱼类的生命周期与早期发育1.鱼类的生命周期(掌握):指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语,直至衰老的整个一生的生活过程,又称之为生活史或个体发育。
(了解)早期发育:鱼类生命周期中的早期阶段,从鱼卵到幼鱼的几个时期。
是鱼类数量最大、死亡最多,数量变化率最高的敏感时期。
2.鱼卵基本结构(必须掌握):(1)卵膜:位于卵的最外层,保护卵细胞免受外界因素的伤害,并使卵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对外界环境起隔离的作用,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2)卵黄: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由卵细胞质的液泡酿造而成,是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卵黄的大小和胚胎发育时间的长短有关。
(3)油球:是许多种硬骨鱼类卵子的特殊组成部分,它是含有脂肪的,表面围有原生质薄膜的小球状体。
油球对于浮性卵不仅是营养的贮藏,还起到了“浮子”的作用,使卵子能经常保持在一定的水层;但对沉性卵只是营养的贮藏。
(4)卵质:就是卵子的细胞质,是构成卵细胞体的主要部分,是卵细胞营养和生命活动的中心。
卵质的多少决定了细胞的大小。
(5)卵核:又称生殖核或细胞核,卵裂、生长、新陈代谢都和核有直接关系。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d85fc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e.png)
淡水鱼类食性的分析方法记得在一本杂志上曾经看到过一位外国钓鲤鱼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钓鱼人应该象鱼一样思考”。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他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在水中生活而我们钓鱼人见到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东西。
于是有的鱼人就通过人类的推理方法去推断鱼的生存方式。
近而得出在我们人类看来十分合理的而又符合人们生活规律的结论来。
比如在用饵方面就有春荤、夏素、秋吃肉在选钓位方面就有钓铧尖、钓水草、春天要把暖窝找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在长期的钓鱼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的规律。
而在具体的钓鱼过程中往往出现与之相左结果特别是在鱼饵方面。
鱼友们经常会有这样抱怨这鱼饵就连我闻了都想吃一口可鱼怎么就不吃呢-----起初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甚至气的把和好的鱼饵使劲抛到水中转身离去有时恨不的自己变成一条鱼跃入池中看看这鱼到底想吃什么好在我是学农学的对小动物有所了解后来经实践发现自己对鱼的食性分析方法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我们必须站在鱼的角度来思考才能真正地了解它们。
经常在一些地方看到关于鱼饵方面的配方-----秘方把它拿到池中一试往往没有如其所说的那样有效相信朋友们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就是我们脱离了鱼的具体生活环境而主观的去认为鱼应该吃什么如若沉迷于此道而不能自拔就会象有的鱼友那样到处寻找鱼饵秘方、满池子要鱼饵结果最终也没有获得一种使自己满意的鱼饵来。
现在我就把一种比较另类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们也许会让同志们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尽快摆脱紧随人后问这问那的窘竟。
首先我要从原理讲起也许枯燥了点希望朋友们能看下去。
在以前我的《鱼人》文章中简要地说过关于鱼与其所处生态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体系中能量是逐级传递的就是说鱼必须在这一体系中通过吃别的生物或有机物而获得能量。
如果我们找到鱼在这个体系中所吃的食物那不就是找到了最对口的鱼饵了吗道理如此简单而已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寻找水中鱼儿所吃的食物呢当然我们是钓鱼人没有必要把它搞到原子水平而只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来了解所垂钓水域的生态基本构成就可以了。
钓鱼中的鱼类触觉与饵料选择
![钓鱼中的鱼类触觉与饵料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dbcc4a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d.png)
钓鱼中的鱼类触觉与饵料选择钓鱼是一项古老而受人喜爱的娱乐活动。
在钓鱼的过程中,了解鱼类触觉的特点以及正确选择合适的饵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鱼类的触觉系统以及钓鱼时的饵料选择。
一、鱼类触觉系统的特点鱼类作为水生生物,具有相对复杂的触觉系统,其中主要包括:鳞片、胸鳍、口腔以及鳍等。
这些特殊的器官使得鱼类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并寻找适合的食物。
1.鳞片鱼类的鳞片是它们最大的触觉器官,通过鳞片的细触毛能够感知水流以及外界的微小变化。
这种触觉系统使得鱼类在水中能够准确感知食物的存在并做出反应。
2.胸鳍胸鳍也是鱼类触觉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胸鳍的感知,鱼类能够判断水中的食物是否适合自己,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口腔鱼类的口腔是它们获取食物的主要器官。
鱼类的口腔内分布有大量的味蕾,可以感知食物的味道和质地。
这种触觉系统使得鱼类能够判断食物的美味程度,并选择合适的食物。
4.鳍鳍是鱼类的运动器官,也是它们的触觉器官之一。
通过鳍的感知,鱼类能够感受到水流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钓鱼时的饵料选择在钓鱼时,正确选择饵料对于能否顺利钓到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鱼类的触觉系统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饵料来提高钓鱼的效果。
1.饵料的味道鱼类的口腔内有丰富的味蕾,能够感知食物的味道。
因此,在选择饵料时,我们可以选择具有浓郁香味的饵料,如虫子、蚯蚓等,这些饵料的味道能够吸引鱼类前来觅食。
2.饵料的颜色鱼类对于饵料的颜色也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在不同的水域环境中,我们可以根据水质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饵料颜色。
一般来说,浑水中使用明亮的饵料,清澈的水中使用暗色饵料,可以提高钓鱼的效果。
3.饵料的质地饵料的质地也是影响钓鱼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软质饵料如面包渣、麦麸等,能够更好地释放出味道,吸引鱼类前来觅食。
而硬质饵料如鱼饵等则需要鱼类咬住后才能产生味道,因此需要配合使用相应的钓鱼技巧。
4.饵料的大小在选择饵料时,我们还需考虑饵料的大小。
如何根据鱼类食性选择合适的钓鱼饵料
![如何根据鱼类食性选择合适的钓鱼饵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88a2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f.png)
如何根据鱼类食性选择合适的钓鱼饵料钓鱼是一项古老而独特的娱乐活动,对于喜欢户外生活以及享受大自然的人们来说,钓鱼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
当我们准备前往水域进行钓鱼时,选择合适的钓鱼饵料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种类的鱼有着不同的食性,只有根据鱼类的食性选择合适的钓鱼饵料,才能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鱼类食性选择合适的钓鱼饵料。
1. 鱼类的食性分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鱼类的食性分类。
根据鱼类的食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肉食鱼、草食鱼和杂食鱼三类。
肉食鱼以其他小鱼、昆虫等为食,如鲈鱼、鲑鱼等;草食鱼以水草、藻类等为食,如鲫鱼、鲤鱼等;而杂食鱼则既以其他小鱼为食,也以水草和藻类为食,如鲈鱼、鲫鱼等。
了解鱼类的食性分类,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钓鱼饵料。
2. 肉食鱼的钓鱼饵料选择对于肉食鱼来说,它们偏爱活饵,也就是活动的小鱼或昆虫。
常见的肉食鱼有鲈鱼、鲑鱼等。
对于这类鱼,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钓鱼竿上的浮漂,搭配活饵进行钓鱼。
常用的活饵有小鱼、蚯蚓和蚂蚱等。
这些活饵的特点是能够模拟自然的水生生物,对肉食鱼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3. 草食鱼的钓鱼饵料选择草食鱼主要以水草、藻类为食,如鲫鱼、鲤鱼等。
钓草食鱼时,我们可以使用搭配饵料的钓鱼竿,如漂流、底钓等方式。
常用的钓鱼饵料有面包、玉米、豆饼等。
这些饵料具有浓郁的香味,能够吸引草食鱼的注意。
4. 杂食鱼的钓鱼饵料选择对于杂食鱼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鱼的偏好选择饵料。
一些杂食鱼既以小鱼为食,也以水草和藻类为食。
此时,我们可以选择更为多样的钓鱼饵料,如虫类、面包、果实等。
这些饵料可以满足杂食鱼不同食物偏好的需要。
5. 钓鱼技巧和小贴士除了选择合适的钓鱼饵料,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钓鱼技巧和小贴士。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水域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的钓鱼饵料。
有些地方的鱼可能对某一种特定的饵料更为喜爱,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当地的钓鱼经验来选择合适的饵料。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饵料的放置和动作,不同的鱼对于饵料的形态和动作有不同的喜好。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_[标签-饵料种类]_2021-04-13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_[标签-饵料种类]_2021-04-13](https://img.taocdn.com/s3/m/e41660fc2f60ddccdb38a023.png)
浅谈鱼的食性和钓鱼用饵技巧从鲤鱼、鲫鱼、草鱼喜欢吃一些高等植物碎屑和甲壳类生物;鲶鱼、翘嘴喜欢吃活鱼、活虾等得知,鱼的杂食性和肉食性都是天生的,了解到这一点对于我们选择饵料有不小的帮助。
但是这一点对我们钓鱼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到鱼的后天食性,因为这鱼儿为了生存而决定的食性。
因此对我们用饵有着很大的帮助。
一、鱼有尝新的兴趣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没有这种大胆探索鱼就会在新环境中饿死。
尝新是不会多吃的,就如神农尝百草一样,一次吃太多,没准一不小心吃到了毒药,我们就没有伟大的神农氏了。
一种新的钓饵下水,鱼在不太饱的情况下会去吃上一点的。
商品饵,加台钓的神奇就在于:只要鱼尝一口就会送命。
二、鱼对食物有祖传记忆越低等的生物祖传记忆越多,鱼天生就知道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三、什么食物易获得,越喜欢吃我们姑且认为只要是有机物,鱼都爱吃。
如果假定成立,那么在有机物里越有营养价值,越易消化,越没毒情的鱼就越爱吃。
很难想像,鱼会吃又干又硬,营养低,又难消化的干了的芦苇叶子碎(这是我亲眼所见)。
但这里面又有必然的道理:容易获得,没毒,营养会比其它树叶要好。
鲜干芦苇都是牛羊等牲畜的食物。
这是小坑鱼类最易获得的食物。
所以只要有芦苇叶子碎漂流的地方都是上好钓点。
另外小坑鱼类最易获得的食物莫过于打窝料了,有疯狂的钓鱼者动辄上百斤花生麸打窝,大量的鱼给引来,总会有鱼吃钩的。
因为钓饵比窝料好,鱼有尝新和吃营养高的食物的习性。
所以就有了只用花生麸钓鱼的钓鱼者,鱼获不比用商品饵的差(比较稳定)。
也有钓者在开口饵(花生麸)的基础上加口感好,营养高的东西,鱼获也高(程宁的理念)。
四、活饵活饵(小虾,红虫,水蚯蚓,小蝌蚪,蚊子幼虫等等)都是些高营养的东西,鱼类最喜爱经久不变。
如果是肥水塘,很多虫类大量繁殖,商品饵在这些地方大大降低功效。
鱼有探知哪些东西能吃不能的能力,食物有其天然的香气和味道,鱼是很容易探知的。
用台钓的方法,多打杆做窝,鱼诱来了,必吃钩。
钓鱼方法与饵料配方实用知识手册
![钓鱼方法与饵料配方实用知识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b809183f705cc17552709c8.png)
野钓用饵贵天然垂钓饵为先,野钓也不例外。
野钓用饵必须把握好色、味、质、形四个要素,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自然与天然。
味,即鱼饵的气味、口味、味道。
不仅不同的鱼类、鱼种对味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就是同一种类的鱼因处于不同的客观环境对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不同的鱼类却可能有着类似的或相近的要求,如鲫鱼与鲤鱼。
所以,把握好本塘鱼最喜爱的“味”,是成功制作鱼饵的关键。
色,即鱼饵的颜色、色泽、色度。
鱼对饵料颜色的适应与接受是由其种类的遣传基因和生活的客观条件决定的,既有稳定的一面,也是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变迁而改变的。
如鲤鱼喜爱深色,鲫鱼喜爱浅色,草鱼喜爱绿色等等,但鲤鱼、草鱼也对浅色感兴趣,鲫鱼对深色感兴趣……质,即鱼饵的质地、质感,指的是鱼饵的软或硬、黏或散、粗或细等等。
鱼儿对饵料质的要求是很挑剔的,苞米粒的软硬度就直接关系到垂钓的效果。
无论如何,鱼儿们是不会像狗一样地去啃硬骨的,吃软拒硬是自然界中生灵万物饮食的一般规律。
形,即鱼饵的外观形态、形状。
鱼儿觅食的安全感及其对饵料的接收程度与其遣传本能、生活经历及熟悉程度密切相关。
与人一样,鱼对奇形怪状的东西,尤其是对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过的食物,肯定会望而却步。
因此,味、色、质、形四要素就是鱼饵的整体质量,缺一不可,否则,在垂钓中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的结局。
那么,怎样才能使鱼饵做到天然与自然呢?1.陆地挖掘。
蚯蚓要在钓场附近的农庄现挖现用。
2.水边采集。
蚂蚱等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在水边的草丛中随手拈来,钓鲩鱼的嫩草最好是寻找鲩鱼经常光顾的区域的草种且刚吃过不久又生出的新芽、新叶。
3.下水搜捕。
钓取黑鱼、狗鱼、鲶鱼等肉食性鱼类所用的小鱼、小虾、河蚌等,要在钓场的水中当场捕捞,蚌肉要现用现剥,尽量不用市场上买来的。
溪钓所用的各种水虫,要在所处的溪水中的石头底下当场翻找。
4.农田供给。
应季的嫩玉米、红白薯等农作物类鱼饵可在附近的农田里向村民购买,如果能用钓场之水蒸煮后使用,效果更好;当地产的香瓜皮、西瓜皮、黄瓜条、西红柿片对鲩鱼也有奇效。
鱼类饵料、食性和肥满度
![鱼类饵料、食性和肥满度](https://img.taocdn.com/s3/m/c69dc00cc850ad02de804186.png)
③食高等水生维管束植 物:如草鱼(咽喉齿发 达,肠管发达)
④食碎屑、腐殖质:如 鲻鱼、梭鱼(具有发达 肌胃,肠管发达)
2.动物食性
①食浮游动物:鳀鱼、黄鲫等 (鳃耙较多,消化管较长)
②食底栖动物:鲆鲽类、魟鳐 类等(牙齿形状多样)
③食游泳动物:带鱼、蓝点马 鲛等(牙齿锐利,肠管短,游 泳能力强)
(二) 依据所摄食饵料种数划分
1、 广食性鱼类 大黄鱼 100种左右,带 鱼40-60种 2、 狭食性鱼类 烟管鱼、颚针鱼、海龙、 海马(口器和消化功能 特化)
(三) 依据摄食方式划分
1、 滤食性鱼类(过滤细小的动植物为食,口大,鳃耙密, 牙齿弱,如鳀鱼)
2、 刮食性鱼类(牙齿、口腔结构独特,专门刮食岩石上 的生物,门牙发达,如鲀科鱼类)
含脂量是鱼体内储存脂肪的含量,也是反映鱼 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摄食营养情况的一个指 标,它比肥满度更为准确。鱼类含脂量的测定方 法通常有目测法、化学测定法和比重估计法三种.
思考题
1.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及其划分、生态效率、 食物保障、饵料基础。
2. 鱼类的食性类型可以怎样划分? 3. 鱼类的摄食等级判断。 4. 掌握研究食性定量分析常用方法。 5. 饵料选择指数的涵义? 6. 鱼类饱满度及含脂量的含义。
1
2 3.0~3.5 3.6~4.0 4.0~4.5
一.食物链、食物网及其生态效率
❖ 营养级的表示
❖ 某种鱼类的营养级大小=该种鱼类混合食料的营 养级大小+1。
❖ 某种鱼类混合食料的营养级大小=Σ(鱼类各种食 料生物类群的营养级大小×其出现频率百分组成 %)。
❖ 渤海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从1982~1983年的 3.9降至1992~1993年的3.7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尖 头 黄 鳍 牙
•(二)依据鱼类所摄食食物的生态类型划分 (3类)
• 1.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 这一类型的鱼类分 布广泛,产量极高。游泳速度快、消化能力强、 生长迅速。如银鲳、鳀科、鲹科鱼类等中上层 鱼类。
鳀 鱼
• 2.以游泳生物为食的鱼类 这—类型的鱼类个体较大,游泳能力很强, 口大型,消化酶十分丰富,专门捕食稍小的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 它们的渔业价值颇高,如带鱼、金枪鱼、鲨鱼等。
•四、鱼类食性的更替现象
•(一)随鱼类体长的变化 随着鱼类的生长发 育,体长逐渐增大,口器发育完善,对于食 饵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的要求发生变化。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饵料生物与鱼类分布; 饵料保障程度与种群动态; 养殖中的饵料措施; 复杂的食性关系与群落动态。
第一节 鱼类的食物链、食物网与食性类型
•一、鱼类的食饵组成
•鱼类的食谱是十物;
• (1)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的鱼类, 如斑鰶、沙丁鱼等。
•
印
度
小
公
鱼
•斑鰶
• (2)以周丛生物为主的鱼类,如突吻 鱼、软口鱼等。
突 吻 鱼
• •(3)以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的鱼类, 如草鱼。
草
•
鱼
• (4)以腐植质、碎屑为食的鱼类,如 鲻鱼。
鲻 鱼
•2.动物食性鱼类 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鳃耙疏稀, 肠管较短: • (1)以浮游动物为主的鱼类,如太平洋鲱、鳀鱼、 鲐鱼等。
• 3.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类 这类鱼类鱼群疏散,不能形成密集的 群体。它们的牙齿变化较大,为适应多样性的底栖无脊椎动物而 特化,如鲆鲽类、魟、鳐等。
•(三)依据所摄食的饵科种数划分(2类)
•1.广食性鱼类 以广泛觅食各种饵料生物的鱼 类,食谱范围很广,适应环境波动的能力比较 强。如大黄鱼摄食对象近 • 100种之多,带鱼的饵料种类有40~60种。
•2.高可塑性鱼类 这一类型的鱼类多 数属于杂食性鱼种,特别是近底层鱼 类,活动范围大,游泳能力强的种类, 如带鱼,小黄鱼等。
•三、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
• 鱼类对食物具有—定的选择能力,这 种选择能力是依据鱼类对饵料生物的一 定需要和环境中这种饵料生物多寡、可 获得的程度来决定的。这两种情况称为 鱼类对饵料生物的喜好性和易得性。
•2.刮食性鱼类 鱼类以独特的牙齿和口腔结构, 专门刮食岩石上的生物,特别以门牙为发达, 如鲀科、鹦嘴鱼等。
•3. 捕食性鱼类 以其游泳迅速、牙齿锐利为特点, 能迅速、准确追食猎物并一口吞入胃中,如带鱼、 海鳗。
•4.吸食性鱼类 它们以特化的口腔形成圆筒状,专 门将食物和水一同吸入口腔中,造成吸引流,将小 型的动植物饵料吸入胃中,如海龙、海马等。
•2水生动物类群,几乎涉及无脊椎动物 的各个门类以至脊椎动物的鱼类自身;
•3腐植质类,也是某些底食性鱼类的重 要饵料。
• 二、鱼类的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效率
• (1)食物链
•
鱼类的食物链,或称食物层次,是指鱼类同
饵料生物及凶猛捕食者之间呈链状的食物关系。呈
现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耗者—次级消耗者—…—高级 捕食者的关系,如此一个环节扣着—个环节,呈现 出链状结构。食物链反映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
•二、鱼类摄食的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
• 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比较稳定,变 化程度很少,显示出摄食的稳定性, 如摄食浮游动物的鱼类。 • 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变化较大, 食饵的变化十分明显。如带鱼、大黄 鱼常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出现食饵 组成的变化,呈现可塑性。
•依据鱼类摄食的稳定性程度,可分为:
•1.高稳定性鱼类 这一类型的鱼类通 常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种,它们常 组成巨大的群体进行摄食活动。
能量金字塔
•三、鱼类的食性类型 • 鱼类的食谱是十分多样的; • 通常鱼类具有某种特定的食性类型, 这与鱼类的摄食器官的形态以及捕食 方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依据鱼类摄食的特点可以有以下五种划 分方法:
•(一)依据鱼类所摄食的食物性质划 分(3类)
•1.草食性鱼类 •以水生植物性饵料为食。分4种情 况:
鳀 鱼
•
• (2)以底栖动物为主的鱼类,如鲆 鲽类、舌鳎类、魟鳐类。
•
五 点 斑 鲆
条 鳎
何 氏 鳐
中 国 团 扇 鳐
齐 氏 魟
• (3)以游泳性鱼类为食,如带鱼、蓝点马鲛等。 •3.杂食性鱼类 以植物性或动物性饵料为食, 口型中等,两颌牙齿呈圆锥形或臼齿状,鳃耙 中等,消化管长度小于食植性鱼类,如小黄鱼 等。
•5.寄生性鱼类 以其寄主的营养或排泄物来养育自 己,如角鮟鱇的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体上吸取营养。
•小结
• 1、鱼类食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 2、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效率(林德曼定律)。 • 3、划分鱼类食性类型的五种方法。
第二节 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与更替
•一、鱼类食性的变化 • 鱼类的食性随着年龄、季节、海域 甚至昼夜而变化。
路径。
• (2)食物网:在水域生态系统中,一 种动物往往摄食多种饵料生物,同时其自 身又要被多种大型捕食者所捕食,各种食 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一个复杂网络结构。
海 洋 中 的 食 物 网
•(3)生态效率 • 在食物网中,当能量从一个环 节转入下一个环节,后一营养级所 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 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 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 律”。
• 2.狭食性鱼类 少数鱼类仅分布于某一特定水域,专门猎食某些 植物或动物性的饵料,其口器和消化功能较为特化,难以适应外 界环境条件激烈的变化。如咽管鱼、海龙、海马等。
• (四)依据鱼类捕食性质划分(2类)
• 1.温和性鱼类 一般以小型浮游动植物、小型底 栖无脊椎动物或有机碎屑、动物尸体等为食的鱼 类,如鲻鱼、鮻鱼、鳀鱼、沙丁鱼等。
• 2.凶猛性鱼类 这类鱼牙齿锐利,游泳迅速,以 追捕其它较小的鱼类、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带鱼、 海鳗以及鲨鱼,后者体长可达12m,性极凶残, 牙齿尖锐,能撕咬大型鱼类或哺乳动物。
•(五)依据鱼类捕食的方式划分(5类)
•1.滤食性鱼类 专门过滤细小的动、植物为食 的鱼类,它们以鳃耙细密、牙齿发育较弱为特 点,食物直接从口咽处进入胃肠消化,如鳀鱼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