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和先心病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第八章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和先心病

第八章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和先心病
图可提供更多信息。
(3)超声心动图是一项无痛、无创性检查方法,能显示心脏
内部解剖结构的精确图像,还能提供心脏功能及部分血流动力学
信息。常用的有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
动图和多普勒超声等。
(4)心导管检查是先心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手术前的重要
检查方法之一。可了解心脏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压力
CT)及多层螺旋CT等,以其无创伤性和某些独特的功能,也越来
越多地应用于先心病的检查。
【治疗】
1.内科治疗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防
治并发症,使患儿能比较健康的成长,安全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
讲授内容
旁批
根据具体情况让患儿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以增强体
质,注意防止不适当的剧烈活动。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及时治疗
细血管搏动、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提示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
脉瓣关闭不全。
3.特殊检查
(1) x线检查包括透视和摄片。x线检查可了解心脏和大血
管的搏动、位置、形态,以及肺血管的粗细、分布等情况。
(2)心电图心电图对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对心房扩
讲授内容
旁批
大、心室肥大、心脏位置及心肌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动态心电
肺泡扩张,肺小动脉管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扩张,肺循环
阻力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人肺的血液增多,肺静脉回流至左
心房的血量也增多,肺脏开始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当左心房压力增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先在功能上关闭,到
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闭合。另一方面,血氧含量增高,
使动脉导管壁平滑肌受到刺激收缩;同时由于肺循环阻力的下降
有畸形存在。脐血管则在血流停止后6~8周完全闭锁,脐动脉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和出生后的变化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和出生后的变化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和出生后的变化胎儿血液循环途径胎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

胎儿与母体的血液在胎盘进行物质交换后,来自母体的富含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液注入脐静脉,经脐带至胎儿肝脏。

在肝脏内,来自脐静脉的大部分血液经静脉导管注入下腔静脉,小部分血液进入肝血窦,营养肝组织,最后汇入下腔静脉。

另外,下腔静脉收集来自下肢和盆腔、腹腔器官的静脉血。

下腔静脉将含氧量高和营养丰富的混合血导入右心房。

右心房的大部分血液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与来自肺静脉的少量血液混合后进入左心室。

左心室的大部分血液经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供应头、颈和上肢,以满足胎儿头部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小部分血液经主动脉弓流入降主动脉,与来自动脉导管的肺动脉血混合。

从头、颈部和上肢回流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与下腔静脉来的小部分血液混合后进入右心室。

由于胎儿的肺未扩张,自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的血液仅少部分人肺,营养肺组织。

肺的静脉血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90%以上)经动脉导管注入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的血液除供应腹腔、盆腔器官和下肢外,经脐动脉至胎盘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

胎儿的代谢产物经母体排出体外。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由母体供给的。

•胎儿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脐静脉含有动脉血,脐动脉含有静脉血,通过胎盘与母体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胎儿肝内有一条静脉导管,由脐静脉来的血液可经静脉导管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只有少部分血液流人肝血窦。

•胎儿心脏的房间隔上有卵同孔。

原发隔较薄,在发育中大部分被吸收,存留部分位于卵网孔左侧,作为卵圆孔瓣。

由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的血液可经卵网孔进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弓,从而使胎儿头部获取较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以保证发育。

•由于胎儿的肺未扩张,左心房的压力低于右心房,使胎儿在出生前保持心房水平的右向左分流。

•动脉导管连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肺动脉的大部分血液经动脉导管注入降主动脉。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 自主呼吸使血氧增高,动脉管壁平滑肌受到 刺激后收缩,同时,低阻力的胎盘循环由于 脐带结扎而终止,体循环阻力增高,动脉导 管处逆转为左向右分流,高的动脉氧分压加 上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的减少,使导管逐渐 收缩、闭塞,最后血流停止,成为动脉韧带。
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 胎儿血循环图 ❖ 血循环箭头图 ❖ 出生后的变化
❖ 1.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中获得营养和氧气, 排出二氧化碳。故胎儿在出生前及出生后的 血液循环有很大差异。
❖ 2.胎儿出生后,由于脐带被剪断,胎盘血供 应中断,同时肺开始呼吸。由于上面的两个 变化,造成胎儿血循环发生一系列变化。
❖ 右心室在胎儿期不仅要克服体循环的阻力, 同时承担着远较左心室多的容量负荷。
出生后
❖ 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小 动脉管壁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并扩张, 肺循环压力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脏 的血液增多,使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量 也增多,左心房压力因而增高。
❖ 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先在 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月,解剖上大多闭 合。
❖ 从头、颈及上肢回流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进 入右心房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由于胎儿肺 处于不张状态,故肺动脉血仅少量入肺,大 部分经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
❖ 降主动脉的血液除供应躯干、腹腔、盆腔器 官及下肢外,还经肺静脉流入胎盘,与母体 血液进行气体和Biblioteka 质交换后,再由脐静脉送 往胎儿体内。
❖ 胎儿期供应脑、心、肝及上肢的血氧量远远 较下半身为高。
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 由胎盘来的脐静脉含氧及营养丰富,进胎肝 后,经静脉导管直接入下腔静脉,下腔静脉 还收集由下肢、盆、腹腔器官的静脉血,故 下腔静脉是混合性的。下腔静脉血进入右心 房后,大部分经卵圆孔入左心房,再进入左 心室。从左心室输入出的血液大部分经主动 脉弓的三个分支,分布到头、颈和上肢。小 部分流入降主动脉。

胎儿血液循环

胎儿血液循环

(八)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变化?新生儿心血管系统先天疾病有哪些?胎儿血液循环途径:脐静脉从胎盘经脐带至胎儿肝。

脐静脉血富含氧和营养,大部分血液经静脉导管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小部分经肝血窦入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还收集由下肢和盆、腹腔器官来的静脉血,下腔静脉将混合血(主要是含氧高和营养丰富的血)入右心房。

从下腔静脉导入右心房的血液,少量与上腔静脉来的血液混合,大部分血液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与由肺静脉来的少量血液混合盾进入左心室。

左心室的血液大部分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分布到头、颈和上肢,以充分供应胎儿部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氧;小部分血液流入降主动脉。

从头、颈部及上肢回流的静脉血经本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与下腔俗脉来的小部分血液混合后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

胎儿肺无呼吸功能,故肺动脉血仅小部分(5%一10%)入肺,再由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

一肺动脉大部分血液(90%以上)经动脉导管注入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血液除经分支分布到盆顺腔器官和下肢外,还经济动脉将血液运送至胎盘,在胎盘内与母体血液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再由脐静脉送往胎儿体内。

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胎儿出生后,胎盘血循环中断。

新生儿肺开始呼吸活动,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和脐血管均废用,血液循环遂发生一系列改变。

主要变化如下:①脐静脉(腹腔内的部分)闭锁,成为由脐部至肝的肝圆韧带;②脐动脉大部分闭锁成为脐外侧韧带,仅近侧段保留成为膀胱上动脉;③肝的静脉导管闭锁成为静脉韧带。

从门静脉的左支经肝到下腔静脉;④出生后脐静脉闭锁,从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的血液减少,右心房压力降低,同时肺开始呼吸,大量血液由肺静脉回流进入左心房,左心房压力增高,于是卵圆孔瓣紧贴于继发隔,使卵圆孔关闭。

出生后约一年左右,卵圆孔瓣方与继发隔完全融合,达到解剖关闭,但约有25%的人卵圆孔未达到完全的解剖关闭;⑤动脉导管闭锁成为动脉韧带,出生后3个月左右成为解剖关闭。

常见的先天性畸形:1.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为卵圆孔未闭,可因下列原因产生:①卵四孔瓣出现许多穿孔;②原发隔在形成继发孔时过度吸收,形成短的卵圆孔瓣,不能完全遮盖卵圆孔;③继发隔发育不全,形成异常大的卵圆孔,正常发育的原发隔形成卵圆孔瓣末能完全关闭卵圆孔;④原发隔过度吸收,同时继发隔又形成大的卵圆孔,导致更大的房间隔缺损。

第八章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和先心病

第八章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和先心病

第八章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和先心病
胎儿血液循环
在胎儿期,由于胎儿未出生,无法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因此胎儿的血液循环与
生后有所不同。

胎儿的血液循环主要分为胎盘循环和肺通道循环。

在胎盘循环中,孕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排泄物质则通过胎儿的脐带排出到母体中。

在肺通道循环中,经由右心室输送的血液被输送到主肺动脉中,但大部分的血液会经由肺动脉导流到主动脉,再经胎儿体循环回到右心房,从而形成了胎儿血液循环的完整循环。

生后的改变
随着婴儿的出生,胎児期的血液循环也会随之改变。

婴儿出生后,会通过自主
呼吸的方式吸进空气,从而通过肺部进行气体的交换。

这种新的呼吸方式对婴儿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婴儿在出生后,肺部开始循环血液,血液经过肺部被充分氧合,经由左心室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

先心病
先心病是一种发生在婴幼儿期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结构发生异常,从而
影响了心脏的正常血液循环。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心脏的各个部分,例如房间隔缺损,心室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等。

先心病可引起心脏负荷的增加,从而导致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受损。

此外,先心病还可能导致下肢水肿、疲劳、发绀、瘀斑和呼吸异常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才能缓解这些症状,同时也能改善心脏的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胎儿期的血液循环与生后有所不同,婴儿出生后的呼吸方式对血液循环有着重
要的影响,而先心病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心脏的健康状况。

胎儿的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变化

胎儿的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变化

胎儿的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变化胎儿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胎盘来进行,所以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途径,与出生后的大不相同。

(一)胎儿心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1.卵圆孔在房间隔右面的尾侧部。

左、右心房经此孔相通。

由于胎儿右心房内血液的压力大于左心房,所以血液只能自右心房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

2.动脉导管是一条连接肺动脉干和主动脉弓的大血管。

3.脐动脉一对,自髂总动脉发出,经胎儿脐部进入脐带。

4.脐静脉和静脉导管一条,经胎儿脐部进入其体内,入肝后,续为静脉导管,并有分支通肝血窦。

(二)胎儿的血液循环途径胎儿的血液在胎盘内与母体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后,经脐静脉回入胎儿。

当血液流入肝时,大部分血液经静脉导管汇入下腔静脉;小部分血液经脐静脉在肝内的分支进入肝血窦,与来自肝门静脉的含氧量低的血液相混合,再经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的血液流入右心房后,大部分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再经左心室流入升主动脉。

升主动脉的大部分血液经主动脉弓的分支流入头颈部和上肢,其余的血液流入降主动脉。

由上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的血液,与少量未能进入左心房的下腔静脉血液相混合,经右心室入肺动脉干。

因肺尚处于静息状态,所以肺动脉干内的血液,大部分经动脉导管流入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中的血液一部分供应躯干和下肢,另一部分经脐动脉流入胎盘与母体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三)出生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胎儿出生后,胎盘循环停止,肺开始呼吸,于是,心血管系统发生下述变化:1.卵圆孔封闭胎儿出生后,肺静脉的血液大量回流入左心房,所以左心房的压力升高,使卵圆孔封闭。

胎儿出生一年左右,卵圆孔完全封闭,并在房间隔的右面形成卵圆窝。

2.动脉导管由于肺动脉内的血液大量流入肺内,动脉导管便逐渐闭锁,形成动脉韧带。

如果出生后,动脉导管不闭锁或闭锁不全,则肺动脉干与主动脉仍然相通,称动脉导管未闭。

3.脐动脉近侧段形成髂内动脉,远侧段萎缩。

4.脐静脉和静脉导管分别形成肝圆韧带和静脉韧带。

胎儿血液循环与先心

胎儿血液循环与先心
血液循环正常,患者 无症状,可健康存活。
但若合并其它畸形并 引起相应互 相交换位置,即主动脉 发自右心室,而肺动脉 干发自左心室,主动脉 位于肺动脉干之右前方, 两者无正常形式的交叉, 呈平行排列。
1
胎儿的血液循环
2 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3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桥梁——胎盘 Placenta
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 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
膜 联合长成的母子间物质交
换 的过渡性器官
胎儿在子宫中发育,依靠胎 盘从母体取得营养,而双
方 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胎盘可产生多种维持妊娠的 激素,是重要的内分泌器
据统计,未经治疗的ASD患 者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缩短 15~20年,死亡原因主要为 肺循环高压、心衰与心律失 常。
3.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of ductus atriosus,PDA)
临床特点 •肺循环血流量↑↑ •早期即出现反复肺部感染,肺小血管
纤维化,肺动脉压迅速↑ •其自然死亡率在2-19岁0.49%,30岁 以上每年约1.8%,死亡主因:细菌性 心内膜炎、肺循环高压和充血性心衰
3. 右心房Right atrium
血液组成 --右心房内为混合血 •来自IVC的混合血 •来自头颈部与上肢经 SVC回流的静脉血 血液流向 •大部分:经卵圆孔→ 左心房,与经肺静脉
回流的少量血液混合 后入左心室
•小部分:经右房室口 →右心室→ 肺动脉干
4. 左心室 Left ventricle
--出现血液从右向左的分流
床特点 --出现血液从左向右的分流
伴肺动脉高压
--临床上不出现“紫绀”表现 --临床上早期出现“紫绀”
常见病 室缺;房缺;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氏四联症;大动脉移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一部分发育出现停顿或异常,即可造成先天性畸形。影响心脏
胚胎发育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以
讲授内容
旁批
后者多见。
掌握分类方法及常见先心病
熟悉诊断要点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临床上常根据左、右心及大血管
之间有无异常通道和血液分流的方向分为3大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
讲授内容
旁批
和体循环压力的增高,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液逐渐减少,动脉导管
了解
处逆转为左向右分流,动脉血氧分压增高和出生后体内前列腺素
减少,使动脉导管逐渐收缩、闭塞。约80%的足月儿于生后24
小时动脉导管形成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95%
婴儿于生后1年完成解剖上闭合。若动脉导管持续未闭,可认为
及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水平,导管可探查异常通道、提供
诊断依据。有右心导管、左心导管检查2种,临床上多采用右心
导管检查。
(5)心血管造影借助于心导管检查,根据诊断需要将导管顶
端送到选择的心腔或大血管,进行造影并同时快速摄片或电影摄
图可提供更多信息。
(3)超声心动图是一项无痛、无创性检查方法,能显示心脏
内部解剖结构的精确图像,还能提供心脏功能及部分血流动力学
信息。常用的有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三维超声心
动图和多普勒超声等。
(4)心导管检查是先心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手术前的重要
检查方法之一。可了解心脏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压力
有畸形存在。脐血管则在血流停止后6~8周完全闭锁,脐动脉
形成膀胱韧带,脐静脉形成肝圆韧带。
第二节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
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
心脏病。国外资料显示,先心病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约为4‰~
细血管搏动、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提示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
脉瓣关闭不全。
3.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包括透视和摄片。x线检查可了解心脏和大血
管的搏动、位置、形态,以及肺血管的粗细、分布等情况。
(2)心电图心电图对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对心房扩
讲授内容
旁批
大、心室肥大、心脏位置及心肌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动态心电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
【诊断】
先心病的诊断原则为:应先确定有无先心病,然后进一步明
确类型。正确的诊断首先必须对病史、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
查进行周密的综合分析,因为患儿病史、体征是提示先心病可能
的重要线索,而辅助检查,尤其是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造
影术是先心病确诊的依据。
脐血、胎盘与母体之间以弥散方式进行交换的。由胎盘来的动脉
血经脐静脉进入胎儿体内,至肝脏下缘分成两支:一支进入肝脏
与门静脉吻合;另一支经静脉导管入下腔静脉,与来自下半身的
静脉血混合,共同流入右心房。
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为:(1)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代谢是
通过脐血管和胎盘与母体间以弥散的方式进行交换的;(2)左右
心脏都向全身供血,故只有体循环而无肺循环,肺动脉压力高于
主动脉;(3)静脉导管、卵圆孔、动脉导管是胎儿血液循环的特
殊通道,其血液循环与成人不同;(4)胎儿体内绝大部分血液是
混合血;(5)供应肝脏血液的含氧量最高,心脏、脑、上肢次之,
腹腔器官及下肢血含氧量最低。
2、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生后脐血管被阻断,呼吸建立,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班级:学时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儿科学》单元、章节:第八章第一、二节
课题: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先天性心脏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小儿血压、心率及心脏的发育特点。
2、熟悉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及生后的改变。
3、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常见先心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先心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特点。
12‰;国内本病发病率约为活产婴儿的6‰~7‰,以此推算,估
计全国每年有10万-15万先心病新生儿出生。如未经治疗,约1/3
的患儿在生后1个月内夭折。近年来由于心脏病诊疗技术的普及
和提高,多数患儿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而达到根治,使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了显著进步。
【病因与预防】
在胎儿发育早期,任何原因影响了心脏的胚胎发育,使心脏
(2)心脏检查检查有无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位置、强弱和
范围。心前区有无抬举冲动及震颤,注意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
有无增强或减弱,P2固定分裂是房间隔缺损的独特体征。杂音对
鉴别先心病的类型有重要意义,注意分析其部位、性质、时期、
强度及传导方向。
(3)周围血管征比较四肢脉搏及血压,如股动脉搏动减弱或
消失,下肢血压低于上肢,提示主动脉狭窄。脉压增宽,伴有毛
难点: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课时安排:
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30分钟
先心病先心病的临床表现特点40分钟
教法设计:采取板书与多媒体、挂图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用具:教材、教案、挂图
讲授内容
旁批
第一节胎儿血液循环及生后的改变
可结合挂图讲解,以利学生理解
1、正常胎儿的血液循环胎儿时期的营养和气体代谢是通过
感染等,有无哭声嘶哑、蹲踞和昏厥现象,了解青紫出现的时间、
讲授内容
旁批
程度、部位及其与运动的关系等。
(3)发病年龄注意发病的年龄,一般在3岁以前发现的心
血管疾病以先心病最常见。
2.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及一般状况,如有无特殊
面容、体位、精神状态等;有无发绀或其他畸形;注意颈动脉搏
动,肝颈静脉回流征,肝脾大小、质地、有无触痛,有无水肿等。
肺泡扩张,肺小动脉管肌层逐渐退化,管壁变薄、扩张,肺循环
阻力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人肺的血液增多,肺静脉回流至左
心房的血量也增多,肺脏开始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当左心房压力增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先在功能上关闭,到
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闭合。另一方面,血氧含量增高,
使动脉导管壁平滑肌受到刺激收缩;同时由于肺循环阻力的下降
1.病史询问病史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母孕史及家族史应详细询问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妊娠
2~8周)有无病毒感染、是否有接受放射线照射或服用某些对胎
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等病史;家族中遗传病、先心病发病情况。
(2)常见症状询问出现的临床症状及其时间,如婴儿期
有否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多汗、气促、易呕吐、反复呼吸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