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臻长江说课稿
长江说课稿
长江说课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复习《长江》,要求学生掌握这条河流的源流、流经地形区、流经省区和水文特征,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等。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中国河流的一个代表,因此可熟悉分析河流特征的基本方法。
长江也是中国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这是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已有一定基础,须进一步提升。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运用长江水系图、地形图、干流剖面图等,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各段的自然特征,学会分析河流特征的基本方法;2> 学会运用图文资料, 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探究,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1>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读图等多种形式,分析长江的概况;2>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长江流域状况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锻炼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知识的了解,升华爱国之情,树立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重点是熟练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治理;难点是认识长江各河段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探究,发展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2 启发法3、引导探究法4、多媒体教学法:(二)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学习法2、合作探究学习法3、活动法4、练习法五、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一些活动,同时注重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激情导入听歌曲《长江之歌》、看长江图片【设计意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回顾旧知1、活动学生回忆长江的有关知识问题:你了解长江吗?(小提示:从源流、水能、灌溉、航运、开发与治理等方面分析)【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回忆和回答,加深印象,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熟悉程度】2、师生共同总结: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等方面的知识。
《长江》教案
《长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生能够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长江》的创作背景及其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2)通过学习《长江》,使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通过学习《长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长江》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如何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和韵律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长江》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诗歌(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教师讲解:针对诗歌中的难懂之处,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3. 分析诗歌(1)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长江》与其他同类诗歌,分析其异同点。
(2)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长江》中的一些基本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3)意象解析: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长江滚滚东流去”等。
长江说课稿定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长江,》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当受到学生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学习到对生活实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2、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
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江”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也是初二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长江”既是第一章知识点的延伸,也为下一课“黄河”和第三章、第四章的知识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体现自然要素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内在联系,是学生今后学习中国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章以自然地理为主,学生通过对长江一课的学习,非但可以掌握学习一条河流方法,还可以掌握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学生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地理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同时自然要素也影响并制约着人类的行为习惯和生存方式学。
生掌握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也会为将来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节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慷慨面:(1)通过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政区图、长江水系图,了解长江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2)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气候图、干流剖面图对照使用,让学生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辟利用的现状。
《长江》的说课稿范文
《长江》的说课稿《长江》的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长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分析、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我国第一大河”、“黄金水道”、“开发与治理”三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水系中的地位、水文特征及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利与弊并通过对我国第一大河的学习来掌握认识一条河流应了解的几个方面从而在强化忧患意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拟订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2、能力目标:能在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流概况及上、中、下游的主要特征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法方面: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的电脑媒体投影强化视觉,注重启发诱导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出学生间“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讨论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思路学法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力读图分析能力,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指导学生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2、传授新知:展示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阅读教材表2。
1“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这些河流,并总结出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因此是我国第一大河。
2、指导学生读图2。
16,完成“读图1”,在图中找出长江发源地、入海口、上中游的划分。
分析“读图2”中“高山”的含义3、你能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中国地形图中分别指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吗?看地图册“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地形区;分组交流统一答案;各组代表发言(突出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总结、扩展深化4、长江的水量为什么这么大?(地处亚热带雨期长降水多)学生发言(过渡)千里长江蜿蜒流长都经过哪些地区呢?展示中国政区图、地形图动画1、在政区图上将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沿线11省版面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2、在地形图上先显示三大阶梯分界线再将长江流经的5大地形区版面也用不同颜色依次显示随着演示在练习题上写下各省或地形区的名称(练习题第一题)眼、手、脑并用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当堂消化、巩固(过渡)学习一条河流除了要了解其源头与河口、流经地区外还应知道各河段的划分及其水文特征以及对人类的'利与弊展示思考问题1、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所在省?2、上、中、下游支流及干支流汇合处的重要城市?阅读课文P41页;看课文P41页图2.17;讨论交流互相纠正1、宜昌(湖北)、湖口(江西);2、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洞庭湖、鄱阳湖及其支流;宜宾、重庆、武汉、城陵矶、湖口展示动画以上各知识点自源头向下依次显示看完演示做练习题二巩固落实复习旧知识(过渡)长江与南方其它河流有哪些共同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学生一起回答。
长江说课稿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前两节中国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反过来这一课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是接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好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基础,意在图文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2、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理解“水能宝库”;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地图等地理辅助资料,从图入手,读取相关的地理知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学会绘制地图,新课标要求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图文结合这一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互评,重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拓宽思路,这是学好地理必要的手段,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学习时创设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化知识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可以达成对学生国情、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长江》 教案的教学大纲
《长江》教案的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长江》教案。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1课时一、听《长江之歌》,导入新课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
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二、讲析课文: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可看出来?2、你认为本文可以划分几部分?三部分1——2描写长江美景3——6“哦,长江”抒发对长江的赞美,教案《《长江》教案》。
7——8抒情议论,照应文章开头,点明主旨。
3、重点探究:(1)、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和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4、语言品析:拟人: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排比、比喻:它以……它以……它以……它以……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反复:“哦,长江”……三、总结: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三、拓展作业:搜集有关长江的图片、诗歌、故事等资料。
长江说课稿_2
长江说课稿长江说课稿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江之歌》,我从以下五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特点。
一、说教材《长江之歌》是六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这是一首抒情诗,歌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对伟大祖国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
根据学情,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字音,积累“丰采”等词语。
能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有关长江的资料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等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课文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由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深入理解诗歌意思,体会长江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定为紧扣中心句,通过文本的细读、资料的交流、影片的欣赏和歌曲的学唱体会情感,引发共鸣。
二、说教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主要采用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三、说学法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欣赏、思考、讨论和朗诵的形式。
本课主要是通过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通过欣赏和朗诵诗歌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我设计了《长江之歌》专题,分为6个版块:“了解长江”“初读感知”“细读感悟”“精读入情”“拓展学习”“练习巩固”。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欣赏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片断。
本课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为本课的切入点,配上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老师极富激情的解说以及精美的画面,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被这幅奔流不息的壮观景象所吸引、所折服。
然后为学生展示“长江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对长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加深学生对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整个中国的印象,进而油然而生豪迈情怀,利于诗歌的学习。
人教版初中地理长江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长江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长江”一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教材分析“长江”一课位于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第七章,主要介绍了长江的概况、流域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长江作为我国最长的河流,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对于培养学生的国情意识和地理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源头、流向、主要支流、流域特点等;掌握长江流域的地理知识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来探究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和经济价值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河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江的概况、流域特点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2. 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长江的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长江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讲授新知:详细介绍长江的源头、流向、主要支流、流域特点等基础知识,并通过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及其对全国经济的贡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长江的经济价值。
4. 案例分析:选取长江流域的典型治理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 总结提升:总结长江的地理特征和经济价值,强调保护河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收集长江流域的相关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和讨论。
七年级下册语文《长江》说课稿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长江〕说课稿导学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长江〕说课稿导学案1〔长江〕学案第—课时学习目标:1、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初步感知课文,依据理解划分段落。
4、累积好词好句,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学习过程:郭风,原名郭嘉桂,1917年生,福建莆田县人。
30年代末期开始发表散文作品。
出版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英雄和花朵〕、〔开窗的人〕、〔晴窗小扎〕、〕以及〔郭风散文选〕等。
其它著有散文诗集〔叶笛集〕、〔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笙歌〕、〔小小的履印〕等。
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
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加了主体感情;郭风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奇异统一;郭风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表达了大家之风范。
二、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快速地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以下生字词。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浦口〔〕缕缕〔〕吹拂〔〕培养〔〕舢板〔〕驳船〔〕堆栈〔〕粼粼〔〕玫瑰〔〕舒服〔〕2、给以下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抹似泊3、识记并解释以下词语。
容光焕发:无边无际:粼粼: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四、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文章结构。
〔长江〕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
2、商量理解〔1〕“长江的拂晓〞的象征意义。
〔2〕作品歌颂的对象〔3〕文章为什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3、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1〕“复沓〞的写法〔2〕大量的修辞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课文。
1、第—自然段〔1〕“长江很早便醒过来了。
它醒过来的时候,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句中的“醒〞字有何妙处?“浦口车站上的路灯还没有熄灭。
〞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第二自然段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第三自然段“哦,长江。
长江说课稿+上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6号选手。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此节分为三个课时,我选用的是第三课时的内容:长江。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分析和说明。
首先是本次说课的第一个部分说教材,它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分析通过研读教材我发现,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是本章第四节,它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重要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我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争取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过程中掌握长江的相关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了教学目标,紧接着要设定教学的重难点。
长江的概况是常考的考点,因此把他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分析能力,但七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再加上本节内容比较枯燥,难以吸引学生,根据以上学情,我把长江流经省区的识记确立为本节课的难点。
(过渡:那么该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教法和学法。
下面,说第二部分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以读图法为主,结合情境教学法,启发法参与教学。
(过渡:在课堂中,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还离不开学生的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过渡:那这样一节课要如何进行呢?我们来看一下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分为五个部分来进行。
首先是新课导入。
)三、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心理学研究发现,新鲜事物的出现会引起人的注意和兴趣。
因而我选择通过《长江之歌》这首歌引出对本节课的学习对象——长江,来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2.讲授新课我将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以及我的ppt,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等基本概况。
紧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
而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我将结合其流经地形区进行讲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话说长江第一课时鄂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话说长江第一课时鄂教版教学目标:学会“府、驾”等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明白得“当之无愧、扑朔迷离”等词语的意思。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感受重庆的特有风貌,感悟建设者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重庆“山城雾都”的特点及其来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晰和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想象情境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培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同学们,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你们明白它唱的是什么吗?这确实是《长江之歌》,上世纪80年代,以它为主题曲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创下了中国纪录片的高峰。
长江和长江两岸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和人文,每个人都可和着《长江之歌》,循着《话说长江》去领会它的奇异和博大。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确实是《话说长江》的解说词节选。
板书课题。
读题。
(“话说”两个字提示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轻松、舒缓一些。
)2、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一段节选向我们介绍了长江上游一个十分重要的港口——重庆市,你们预习了课文,也查找了相关资料,对重庆有了如何样的了解呢?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地图,了解重庆的地理位置。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1自然段。
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容易读错的字词:隋朝、渝州、恭州、赵敦、舢板、颠簸、扑朔迷离、湿漉漉。
前面四个词语尽管不行读,但关于我们了解重庆的历史专门有关心。
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勾画下来,在读的时候要专门注意这些词语。
学生交流重要词语,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添加词语,调整板书如下:3000年前隋朝北宋公元1190年南宋赵敦巴——渝州——恭州——————重庆指名朗读第一段,朗读时注意以上词语。
不看课本,对比板书说说重庆的历史和名称由来。
齐读第1自然段。
三、看图学习第2自然段。
长江 说课稿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我打算分为6个部分: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是人教版必修教材八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一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长江概况,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
教材在简单介绍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后,重点围绕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南北辐射作用和其他发展条件下所形成的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做了详细阐述。
本节在整个区域地理中占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安排三课时完成,为了体现内容的完整性,在这里我尝试将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希望不会过多的耽误大家的宝贵时间。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3.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沿江地带部分城市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阅读长江沿江地带分区设色地形图,自然资源分布以及长江上、中、下游景观图,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4.绘制“H”形经济格局图和长江干流略图等,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中,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观念。
1、认识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树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二地理长江说课稿
初二地理长江说课稿
初二地理长江说课稿
地理长江说课稿一、说教材
1.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广阔的外延,它应该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2.教材内容及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节选自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第四章介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然后介绍的黄河与长江,因此前一节的黄河已经学过了,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为学习长江奠定了基石。
3.教学目标: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
长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图版第四章复杂多样的资源环境第四节长江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对本课进行解读:一、说教材1、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长江是我国的一条母亲河,也最重要的一条外流河,对我国的影响非常的大,学了本节知识,是承接上节课黄河而来,让学生对外流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还为后面学习长江长江沿岸地带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首先,初一学生通过近半学期的地理学习具备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其次,上一节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具备学习分析河流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再者黄梅地处长江之滨,学生对长江普遍有深厚的感情,从而也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长江的兴趣2、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目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长江的源流概况和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其依据是确立依据:考试经常容易考到,要求要掌握。
对长江各段水文特征的分析是这节的教学难点,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因为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一些理论的知识不能很好的相连接,归纳能力稍显不足。
3、三维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读图说出长江的基本概况能归纳和分析出长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让学生轻松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激发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感,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保护长江、传承长江文明的意识二、说教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基于本节课空间思维能力的特点,主要运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运用了课件,集图片、动漫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为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要多动脑、动手,并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不断地探究3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读图、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长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三、说学法1、观察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2、综合分析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与探究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1、[引入新课]用短片《话说长江》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过渡到本课。
长江之歌说课稿
长江之歌说课稿一、说教材《长江之歌》是一首描绘我国长江壮丽景色和伟大历史意义的诗篇,由毛泽东同志所作。
本文在教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对中国地理、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篇章。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展示我国大自然的瑰丽。
2.阐述长江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赞美长江,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主要内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节):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
第二部分(3-4节):阐述长江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5-6节):表达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的基本地理知识,如发源地、流经省份、全长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1)对长江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法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并结合我的独特教学风格,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 启发法:在课堂导入和课文讲解过程中,我将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我会询问学生:“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或者“你们认为长江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母亲河?”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长江第六课讲解教案
长江第六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系等基本情况,明白长江在中国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系等基本情况;长江在中国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江的综合认识和理解,以及长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长江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新知识(25分钟)。
(1)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
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向学生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面积,让学生了解长江的流域范围和地理位置。
(2)长江的水系。
教师介绍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流经的省市,让学生对长江的水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长江的重要作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长江在中国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对中国的重要性。
3. 深化理解(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长江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江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提醒学生要珍爱长江,保护环境。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了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系等基本情况,让学生对长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通过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长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认识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引导。
长江说课稿
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的教学内容。
长江,学生熟悉但并非真正了解,它对区域经济、文化影响深远,作为专题介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长江,深刻理解长江开发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与矛盾并存,树立正确的人河观。
本课题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河流作铺垫。
2、教学目标: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确立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能够运用长江水系图、地形图、干流剖面图等,说出长江的源流概况、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各段的自然特征,学会分析河流特征的基本方法;②学会运用图文资料, 对长江水利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探究,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①尝试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读图、绘图等多种形式,分析长江的概况;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对长江流域状况进行自主探究分析,并以拟人的形式表达出来,锻炼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并在学习过程中升华爱国之情,树立人力协调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知识的了解,树立人地协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难点是长江各河段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探究,发展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说教法:1、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世界,从教材内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合作、展开讨论,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2、激励教学法: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激励之中,他就获得了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滚长江》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临朐第四中学的刘桂臻,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中的框题---《滚滚长江》,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开发、说评价这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是在学习了中国的政区、地形、气候、内外流区域的基础上安排的内容,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对本区域经济、文化影响深远,对生产和生活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是“人地关系”和谐发展和矛盾并存的典型,因此本节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又对后面黄河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又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①认识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我国第一大河,各段的自然特征。
②认识长江在水能、航运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③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图、地形图、干流剖面图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
读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④通过教学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学生要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确定本框题的)重点是:长江的源流概况、河段特征、水能开发利用与航运。
难点是:长江水系的空间分布、防洪治理、读图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教材处理
(1)、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结合学生的学情,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2)、通过读长江水系图等直观教学,说明源流概况,进一步提高读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根据学生学情、学习方法及课程特点,采用小组讨论、分析探究法学习。
(4)、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举世闻名,学生平常对它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前面章节已学过中国政区、中国地形等知识,并有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尽量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他们表现才智的机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一、教师要深刻理解“课标”要求。
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应注重于双基的落实与巩固,体现地
理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
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地增删和重组,不能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的内容。
课内探究
新授课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展开。
具体要求如下:
1: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开展比赛,巩固知识
4: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课后提升
在教学过程内容上必须向生活渗透,在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
可适当设计一些与实际生产生活有关的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下面是我的教学设计:
四、教学设计:
让学生回顾歌曲《大中国》中的一句“家里盘着两条龙,长江与黄河”,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题《滚滚长江》:
自主学习(一)、长江源流概况(15分钟)
活动:读长江水系图(并播放课件)
1、找出长江、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讨论: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用数据说明在世界的位次及另外三条)
3、找出长江的主要支流、湖泊;
4、找出长江不同河段名称;
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
结合地形图讨论上中下游河段特征
5、小结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河道弯曲,多支游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6、指出荆江河段特点及如何治理(播放课件)
自主学习(二)、上游水能丰富(8分钟)
7、读图讨论:
读干流纵剖面图找出落差最大河段;
8、读图分析水能丰富河段及原因;
源头-宜宾:一、二阶梯交界
长江三峡:二、三阶梯交界
指出长江三峡位置(播放课件);
指出葛洲坝、三峡水电站位置(展示图片
自主学习(三)、黄金水道(3分钟)
9、想一想:为什么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播放课件)
①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______千米。
②长江货运量占国内河货运量的_____%。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7分钟)
长江中游洪水的成因及危害。
教师点拨: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大,沿江地带常发生严重水灾。
洪水的主要来源:①宜昌以上的干支流,②洞庭湖、鄱阳湖水系,③
北面的汉江
形成洪水威胁的原因:①雨带推移的影响,②长江中上游山区植被遭破坏,中游湖泊调节能力减小,③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水流不畅,④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富、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达标检测(10分钟)
1、(填空题):
①长江发源于_____高原的____山脉,注入____,全长____千米。
②长江依次流经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③长江干流自____以上为上游,____以下为下游, 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
④长江干流依次流经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共11省级行政区。
2、选择题
①长江水能最集中的河段是:()
A三峡 B中游河段 C宜宾至重庆 D源头至宜宾
②三峡水利枢纽的作用有:()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旅游
[活动:学生提问及疑难解答]
巩固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长江内容
课堂评价(2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河流的一般思路:
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流量、主要支流、河段划分、名称
河流特征:上游、中游、下游
拓展延伸:
人地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最后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结束新课
五、板书设计
《二》、滚滚长江
(一)源流概况
1、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市区、地形区
2、长度6300千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3、主要支流,湖泊
4、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宜昌、湖口
5、河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急流,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游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二)水能丰富河段——上游:
源头-宜宾
长江三峡: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
(三)黄金水道:
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货运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六、说评价:
1、采取小组间抢答计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开展自评和互评。
讲述完新课后让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这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既对整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并在发言的交流中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另外,鼓励学生互评,使其相互交流、学习。
七、说开发
1、以教材、地图册、填充图册为基础,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以
及社会的焦点热点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3、学生语言的交流
意图与目的: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资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获得了经验,否建了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