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酸薄膜表面热亚胺化动力学研究_王少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第5期高校化学工程学报No.5 V ol.23 2009 年10月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Oct. 2009文章编号:1003-9015(2009)05-0796-05
聚酰胺酸薄膜表面热亚胺化动力学研究
王少峰, 朱梦冰, 蒋远媛, 王朋朋, 黄培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采用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聚合得到表观黏度为1800 mPa⋅s的聚酰胺
酸(PAA);通过衰减全发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聚酰胺酸凝胶膜表面亚胺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胺化
程度随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出现初期的快速和后期的慢速两个阶段。此外,由于薄膜下表面含有较多
的残留溶剂,使其酰亚胺化程度高于上表面。用两步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关联,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聚酰胺酸;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亚胺化;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TQ322.3;TQ323.7 文献标识码:A
Kinetic Study of the Thermal Imidization for Poly(amic acid) Film
WANG Shao-feng, ZHU Meng-bing, JANG Yuan-yuan, WANG Peng-peng, HUANG Pe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Oriented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9, China)
Abstract:Via polymerization of pyromellitic dianhydride (PMDA) and 4,4′-diamino diphenyl ether (ODA), the poly(amic acid) with apparent viscosity of 1800 mPa·s was obtained. The imidization kinetics of the poly(amic acid) film surface was studied by ATR-FTIR spectro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gree of imidiz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ime and temperature, while the imid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 fast initial step and a slow latter step. Additionally, a higher degree of imidization occurs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ilm because there is a higher retention of solvent on it. Moreover, the relevant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rough correlating the data of imidization degree vs. time by a two-step first-order kinetic model.
Key words: poly(amic acid); ATR-FTIR; imidization; kinetics
1 前言
聚酰亚胺(PI)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聚合物[1],由于其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酰亚胺化是制备聚酰亚胺的一个关键步骤,酰亚胺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聚酰亚胺的热力学性能。近年来,对酰亚胺化的研究手段多样[2~8]: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电位滴定等,其中以红外光谱应用最为广泛。然而红外光谱的应用大多采用的是透射红外,该方法得到的酰亚胺化程度是薄膜厚度方向上的积分结果,并不能反映其表面酰亚胺化程度,此外一旦薄膜偏厚,无法直接得到清晰的红外谱图。
本文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对聚酰胺酸薄膜的表面酰亚胺化进行了研究,与传统的透射光谱相比,ATR具有制样简单[9],不破坏样品,对样品大小、形状没有特殊要求,同时得到透射光谱无法得到的表面的信息。
收稿日期:2007-10-14;修订日期:2009-04-27。
作者简介:王少峰(1982-),男,江苏盐城人,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通讯联系人:黄培,E-mail:phuang@
第23卷第5期 王少峰等: 聚酰胺酸薄膜表面热亚胺化动力学研究 797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4,4’-二氨基二苯醚(ODA):二胺,反应原料,熔点190.7~191.7℃,纯度≥99.5﹪,蚌埠族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均苯四酸二酐(PMDA):二酐,反应原料,熔点284~287℃,纯度大于99.0﹪,江苏常熟市联邦化工有限公司;N,N-二甲基乙酰胺(DMAC):CP 级溶剂,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2 实验仪器
锥板黏度计:Brookfield HADV-Ⅱ+型锥板黏度计,测定聚酰胺酸溶液的表观黏度;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RUKER TENSOR27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水平ATR 附件,ZnSe 反射晶体),测定PI 薄膜的红外光谱图。
2.3 样品制备
常温下将一定量的单体二胺ODA 加入到DMAC 中,待其溶解后将等摩尔比的二酐单体PMDA 分批加入,常温下搅拌5 h ,制得固含量为10%的聚酰胺酸溶液,经锥板黏度计测定,其表观黏度为1800 mPa ⋅s 。
控制一定的厚度将聚酰胺酸(PAA)溶液均匀地涂于干洁的玻璃基板上,水平放置于烘箱内,80℃下干燥12 h ,以脱除绝大部分溶剂,且不发生酰亚胺化反应,测厚仪测得PAA 薄膜膜厚为25 µm 。
将干燥后的PAA 薄膜分别置于150℃、180℃、200℃下进行热处理,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 TR -FTIR)测定不同时间点的PAA 凝胶膜的酰亚胺化程度。
2.4 聚酰亚胺合成路线
如图1所示:第一步,单体聚合得到预聚体聚酰胺酸,第二步,聚酰胺酸经脱水环化得到聚酰亚胺。
2.5 ATR 谱的基本理论
光束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射入,则此时发生在界面上的反射现象称为内反射
[10]
(internal
reflection),当入射光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而在界面发生全发射时,红外光线在晶体外边面附近产生驻波,称为隐失波(evanescent wave),当样品与晶体外
表面接触时,在每个发射点隐失波都穿入样品,随空间急剧衰减而消失,从隐失波衰减的能量可以得到吸收信息[11]。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红外谱图分析结果
PAA 溶液在干燥脱溶剂过程中,存在两个表面,上表面与空气接触,下表面与玻璃基板接触。
图2为150℃下热处理不同时间后的下表面的红外光谱图。热处理之前(0 min)为典型的聚酰胺酸红外谱图,1710 cm −1,1659 cm −1分别对应COOH 和CONH 的C =O 键,1543 cm −1对应CONH 的C-N 键;10 min 时,在1778 cm −1
,1378 cm −1,724 cm −1
都出现了小峰,其分别对应着C =O 不对称伸展,C-N 伸展以及C =O 弯曲振动,表明此时薄膜已经被部分亚胺化;在20 min 和30 min 处,酰亚胺的特征峰吸收强度相应变大,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加,酰亚胺化程度增大。
Fig.1 Synthesis of polyimide
A b s o r b a n c e
Wavenumbers / cm
−1
图2 150℃热处理不同时间薄膜下表面的红外谱图Fig.2 ATR-FTIR spectrums of the bottom film surface
cured at 150℃ for different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