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河南段2标段)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二十局集团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一分部2008年11月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黄河公铁两用桥北引桥是我分部施工的一个重点工程。
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要求比较高,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应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真正达到耐久性要求。
结合我单位施工实际情况,本着既要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又要保证工期顺利进行的原则,针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这一要求,特制定以下措施:一、夏期施工中对砼入模温度的控制当昼夜平均气温(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高于30℃时,即已进入夏期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1、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
运输车储运罐装混凝土前用水冲洗降温,并在砼搅拌运输车罐顶设置棉纱降温刷,及时浇水使降温刷保持湿润,在罐车行走转动过程中,使罐车周边湿润,蒸发水汽降低温度,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2、夏期浇筑砼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机械,创造好连续浇筑的条件。
砼从搅拌机到入模的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
3、施工时间段的选择环境温度势必会增加用于拌制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温度。
根据夏季天气的特征,通过试验室测得睛天时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温度: 8:00温度为27.5℃,14:00温度为33.7℃,17:00温度为28.7℃,19:00温度为27.3℃,进入夜间后温度会逐渐降低。
所以,施工开盘时间选定在19:00以后,避开高温时段。
4、原材料的温度控制(1)、水泥和粉煤灰的温度控制优先采用进场时间较长的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拌制混凝土,尽可能降低水泥及粉煤灰在生产过程中存留的余热。
通过测温得出新进材料与放置24小时以上的材料相比温度平均差15℃,2天后温度基本稳定。
通过对温度相对稳定的水泥进行测试得出平均温度为 38.6℃。
粉煤灰温度为33.6℃。
所以采用温度较稳定的胶凝材料是控制混凝土温度最为关键的一点。
混凝土温度控制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质量温度及相关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1、混凝土养护及温度控制验收要求1.1.桩基混凝土1.1.1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检验方法:温度测试。
1.1.2新浇筑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石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至少测温1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检验方法:温度测试。
1.2.承台混凝土1.2.1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施工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检验方法:温度测试。
1.2.2新浇筑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石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检验数量:每工作班至少测温1次并填写测温记录。
检验方法:温度测试。
1.2.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采取有关专业标准的规定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
⑵自然养护时:①在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水潮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下表的规定。
②当环境温度低于5℃,禁止洒水,并采取保湿措施。
不同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表注: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d。
检验数量: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温度检查。
1.3.墩台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⑵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掺入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⑶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和用水相同。
⑷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浇筑入模温度控制措施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夏季浇筑入模温度控制措施发布时间:2021-05-27T09:44:12.1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作者:毛振龙李华国[导读] 摘要:随着现浇混凝土技术和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大流动度、高强、高性能的预拌混凝土将广泛应用在冶金、交通、电力(包括核电)、民用、军事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夏季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升峰值,需要通过控制胶凝材料温度、冷却骨料、冰水拌合等方法,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从而控制入模温度不高于30℃。
中铝国际(天津)建设有限公司天津 300308摘要:随着现浇混凝土技术和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大流动度、高强、高性能的预拌混凝土将广泛应用在冶金、交通、电力(包括核电)、民用、军事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夏季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升峰值,需要通过控制胶凝材料温度、冷却骨料、冰水拌合等方法,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从而控制入模温度不高于30℃。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 Abstract:wtth the improvement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technology and mechanization construction level, high fluidity, Gao Qiang, high performance ready mixed concrete will be widely used in metallurgy, transportation, electric power (including nuclear power) , civil, military and other mass concret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peak value of concrete temperature rise during pouring mass concrete in summ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 cool aggregate and mix with ice water to reduce the mold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therefore, the temperature of injection mouldcan not be higher than 30 °C. Key words: Mass Concrete, mold temperature 1、引言吕梁体育中心体育场项目屋盖结构为组合钢网壳屋盖承载体系,为大跨度空间结构,采用四脚支撑的混凝土双曲扁壳外形,水平投影长宽为204m×160m,中心点矢高48m,基础由四个拱脚承台(尺寸25.2m*25.2m*10m,C40P6)和四条拉梁(尺寸3.4m*2.8m和3.4m*2.5m)大体积混凝土组成,承载起上部屋盖1.8万吨自重荷载。
混凝土入模温度合同偏差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入模温度合同偏差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本文章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探究了中国标准,美国标准,以及当地标准中有关混凝土入模温度的相关规定,通过对比技术合同中的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规定,并经过与业主多次交流,合理调整合同偏差,重新规定混凝土入模温度。
温度调整后的混凝土强度超过了图纸设计中所要求的混凝土强度。
关键词:标准;混凝土入模温度;合同偏差;强度1引言某某某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上,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
全年分为冬季(11月~2月),夏季(3月~5月)和雨季(6月~10月),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5 ℃,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2.2℃,每年的11月至次3月是施工的黄金季节。
在如此施工环境下,技术合同中规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25℃,这显然增加了现场施工难度,为确保现场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对比中国标准,美国标准,当地标准中关于混凝土温度的规定,并与业主多次协商,最终达成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30℃。
2混凝土入模温度合同偏差概述某某某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2.2℃,在如此高温环境下,若按照技术合同中所规定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25℃的标准,进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这显然会增加了现场施工难度,也会造成大量的混凝土浪费,从而导致工程成本增加,不符合公司发展理念。
在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入模温度的中国标准,美国标准以及孟加拉标准后,发现三个标准中规定的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最大值都要高于技术合同中规定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25℃的标准。
由于技术合同中的规定和标准存在很大偏差,并对现场施工造成很大阻碍,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向业主方提出合同偏差调整申请,向业主方详细的说明产生合同偏差的原因,并以相关标准为依据向业主提出适当合理的调整。
3混凝土入模温度合同偏差分析混凝土施工初期,现场的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是严格按照技术合同中规定执行的。
在执行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入模温度超过技术合同中规定的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超过25℃的标准,我们采取了许多进行混凝土降温措施。
混凝土施工对气温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对气温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对气温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施工对气温的要求:
1.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度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
2.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五天低于5℃和最低气温低于-3℃时,为冬季施工,浇制混凝土应在室内进行。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温控措施主要有: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入仓温度不大于28℃,考虑运输中温升2~3℃,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不大于25℃。
4.在低温季节施工时,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不应低于7.0MPa(或成熟度不低于1800℃•h)。
此外,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还应符合设计要求,温和地区不应低于3℃;严寒和寒冷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浇筑温度。
5.进入夏日施工,不能高于35度。
6.进入冬季施工,室外日平均温度接连5天低于5℃和最低气温低于-3℃时,需要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能低于5℃。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施工对气温的要求会因地区、季节、混凝土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混凝土类型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

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河南段2标段)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二十局集团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一分部2008年11月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黄河公铁两用桥北引桥是我分部施工的一个重点工程。
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要求比较高,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应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真正达到耐久性要求。
结合我单位施工实际情况,本着既要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又要保证工期顺利进行的原则,针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这一要求,特制定以下措施:一、夏期施工中对砼入模温度的控制当昼夜平均气温(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高于30℃时,即已进入夏期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1、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
运输车储运罐装混凝土前用水冲洗降温,并在砼搅拌运输车罐顶设置棉纱降温刷,及时浇水使降温刷保持湿润,在罐车行走转动过程中,使罐车周边湿润,蒸发水汽降低温度,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2、夏期浇筑砼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机械,创造好连续浇筑的条件。
砼从搅拌机到入模的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
3、施工时间段的选择环境温度势必会增加用于拌制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温度。
根据夏季天气的特征,通过试验室测得睛天时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温度:8:00温度为27.5℃,14:00温度为33.7℃,17:00温度为28.7℃,19:00温度为27.3℃,进入夜间后温度会逐渐降低。
所以,施工开盘时间选定在19:00以后,避开高温时段。
4、原材料的温度控制(1)、水泥和粉煤灰的温度控制优先采用进场时间较长的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拌制混凝土,尽可能降低水泥及粉煤灰在生产过程中存留的余热。
通过测温得出新进材料与放置24小时以上的材料相比温度平均差15℃,2天后温度基本稳定。
通过对温度相对稳定的水泥进行测试得出平均温度为38.6℃。
粉煤灰温度为33.6℃。
所以采用温度较稳定的胶凝材料是控制混凝土温度最为关键的一点。
混凝土冬季施工入模温度要求

混凝土冬季施工入模温度要求混凝土冬季施工入模温度要求,这个话题一提起来,大家总是有点紧张。
嘿,冬天了,外面的温度低得跟冰箱里差不多,想要混凝土正常施工可不是简单的事儿。
先说说,冬天的施工环境就像是个严酷的考验,不仅要和寒风对抗,还得让混凝土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温度。
谁要是忽略了这一点,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混凝土可能会裂开,甚至影响到后面的工程质量。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温度要求,它可是建筑的“保护神”呢。
想象一下,咱们在寒风中奔波,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手都快冻僵了。
这时候你要给混凝土浇筑,哎呀,那简直就是在跟天气争夺战。
混凝土可是个娇贵的家伙,它喜欢的温度一般在5℃以上。
低于这个温度,它就不太高兴了,搞不好会出现一堆问题。
比如,水分冻结了,混凝土的强度大打折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如果真到了冰天雪地,那可得考虑使用一些抗冻剂,帮混凝土在寒冷中坚挺起来。
除了温度,混凝土的保温工作也得跟上。
冬天的风可不是开玩笑的,呼呼的冷风一吹,混凝土的温度可就下降得飞快。
咱们施工时,最好能用一些保温材料,比如说厚厚的棉被或者专门的保温毯,把混凝土包裹得严严实实,像个温暖的小宝宝,给它一个舒适的环境。
这时候,如果能加点热源,比如电热膜,那就更完美了,确保混凝土能在一个稳定的温度下“发育”。
再说说,施工期间的温度监测。
这可不是随便应付的,得有专门的温度计,时时刻刻盯着混凝土的状态。
我们可不能让它冻成冰块,要是温度一旦低于5℃,那就得赶紧采取措施了。
可以用加热的水搅拌混凝土,或者加点热蒸汽,这样混凝土就能保持在最佳状态,不至于在严寒中打个冷战。
很多人可能觉得,冬天施工太麻烦,干脆等春暖花开再动工算了。
可是,兄弟姐妹们,建筑工地上可没那么多时间等呀,耽误了工期可就不是小事了。
冬季施工其实也是个挑战,成功了就是一种能力,像是在寒冷中磨练意志,不是吗?冬天施工的成本往往会更高,很多材料和人工费都要额外支出。
所以,大家得把这当成一场“挑战赛”,越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越能体现出咱们的智慧和能力。
简述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摘要: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 为了防止温度裂缝旳产生或把裂缝控制在某个界线内, 必须进行温度控制。
一般要选用合适旳原料和外加剂,控制混凝土旳温升,延缓混凝土旳降温速率;选择合理旳施工工艺,采用对应旳降温与养护措施,及时进行安全监测,防止出现裂缝,以保证混凝土构造旳施工质量。
在此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温度控制,水化热伴随我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旳加紧和都市建设旳发展, 大体积混凝土已经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大型设备基础、桥梁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
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具有体积大、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规定高等特点, 在设计和施工中除了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旳规定外, 还必须控制温度变形裂缝旳开展, 保证构造旳整体性和建筑物旳安全。
因此控制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裂缝旳扩展, 是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和施工中旳一种重要课题。
大体积混凝土旳温度裂缝旳产生原因大体积混凝凝土施工阶段产生旳温度裂缝,时期内部矛盾发展旳成果,首先是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应力和应变,另首先是构造旳外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旳内约束制止这种应变,一旦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旳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
1、水泥水化热在混凝土构造浇筑初期,水泥水化热引起温升,且构造表面自然散热。
因此,在浇筑后旳3 d ~5 d,混凝土内部到达最高温度。
混凝土构造自身旳导热性能差,且大体积混凝土由于体积巨大,自身不易散热,水泥水化现象会使得大量旳热汇集在混凝土内部,使得混凝土内部迅速升温。
而混凝土外露表面轻易散发热量,这就使得混凝土构造温度内高外低,且温差很大,形成温度应力。
当产生旳温度应力( 一般是拉应力) 超过混凝土当时旳抗拉强度时,就会形成表面裂缝2、外界气温变化大体积混凝土构造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旳变化对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旳产生起着很大旳影响。
混凝土内部旳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旳绝热温度和构造旳散热温度等多种温度叠加之和构成。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现场温度控制措施一、温度控制指标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大于30℃;2、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3、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不宜大于25℃;4、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5、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二、温度测量时间1、混凝土入模温度每浇筑台班不得少于2次;2、混凝土浇筑体温度上升阶段每2小时测读一次(前3天),温度下降阶段每4小时测读一次(4至7天),8至12天12小时测读一次,13天至21天24小时测读一次。
三、温度控制措施1、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在泵车处现场实测,当混凝土温度接近或超过30℃,立即通知商混站,降低粗、细骨料的入机温度,对搅拌用水降温(加冰等),在混凝土运送边程中对罐车进行淋水等措施,对进场的混凝土及时浇筑,尽量必免暴晒;2、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控制:浇筑时必须随时观察混凝土的浇筑进度,及时测温,当温升值在30℃左右(实测温度-入模温度)时,供应冷却水管循环水,循环水供应必须期间如温升较快,应加快供水流速;3、混凝土里表温差及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的控制:当混凝土部份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麻袋等保温材料(12h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当混凝土里面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25℃时,主要措施是降低内部温度,提高表面温度。
增加循环水流速,降低循环水水温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增加覆盖层的厚度,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
当混凝土表面温度-大气温度≥20℃时,主要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增加覆盖层浇水次数,及时释放混凝土表面温度;4、降温速率的控制:当现实测每天的降温速率接近2℃时,应减少浇水次数,降低循环水供水速率或间断性的进行供水;5、混凝土温度控制是个不断重复过程,控制每项温度时可能会影响其它温度,要兼顾全局,在实际操作中态度必须端正,专人进行供应循环水、浇水覆盖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时间及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时间及温度控制什么是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一、内外温差有两个,一个是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再一个就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
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4.1.27中明确要求: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5℃,再一个就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0℃(应注意的是:在GB50108-2001中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5℃,2008新规范中改为20℃)。
三、三个温度感应头位置分别在底板的上、中、下位置,间距不小于500mm,深度分别为表面下200 mm、混凝土中部和混凝土底部上200mm。
测温时间从测点混凝土浇筑完10小时(初凝)后开始,72小时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72小时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14天每6小时测温一次(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现最高和最低温度时测量)测至温度稳定为止;采用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四、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一般的指,混凝土表面5cm与内部最高温度的温差。
但是覆盖好的话,表面5cm的温度和覆盖温度差不多的E、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砼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80%要被蒸发。
五、为保证棒式温度计的测温精度,应注意以下几点:测温管的埋设长度宜比需测点深50~100㎜,测温管必须加塞,防止外界气温影响。
2、测温管内应灌水,灌水深度为100~150㎜;若孔内灌满水,所测得的温度接近管全长范围的平均温度3、棒式温度计读数时要快,特别在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相差较大和用酒精温度计测温时更应注意。
4、采用预留测温孔洞方法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
(整理)冬季施工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

混凝土配合比出盘温度和入模温度一般是在多少范围内?按照规范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19-200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DBJ/T01-36-97《冻期混凝土综合蓄热施工成熟度控制养护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特殊工程或特殊部位以及有特殊要求时,入模温度不得低于10℃。
冬季施工要求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入模温度低于5度,水泥的水化热将停止反应,混凝土的强度将不会增加。
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
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还与外界温度密切相关。
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加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 ℃度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 变为固相(冰) ,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变慢。
温度继续降低,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成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不会再增长。
由于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 % ,同时产生约2. 5MPa 的膨胀应力,这个应力往往大于混凝土的内部形成的初始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早期受冻破坏) 。
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
当冰凌融化后,还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冬季施工的混凝土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受冻混凝土中水泥发生水化作用停止之前,使混凝土达到一个最小临界强度(我国规定为不低于设计强度的30 %且不低于3.5MPa) ,可以使混凝土不遭受冻害,最终强度不受到损失。
所以延长混凝土中水的液体形态,使之有充裕的时间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达到混凝土的最小临界强度及减少混凝土中自由水的含量是防止混凝土冻害的关键。
混凝土入模温度规范

建立预警机制的目的:对混凝土入模温度不符合规范的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避免因 温度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预警机制的组成:包括温度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预警发布系统等部分,实现 对混凝土温度的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预警机制的实施流程:通过温度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经数据分析系统分析后,如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特殊要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强 度等级混凝土,入模温度应适当降低, 以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 度裂缝
春季:1020℃
秋季:1525℃
夏季:≤30℃ 冬季:5-10℃
普通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也不高于35℃。 高强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10℃,也不高于30℃。 耐热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20℃,也不高于40℃。 耐寒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15℃,也不高于1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检测混凝土收缩裂缝:观察混凝土 表面是否出现收缩裂缝,评估其对 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测混凝土温度:对混凝土温度进 行实时监测,确保温度在规范范围 内
检测混凝土耐久性:通过相关试验, 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否符合设计 要求
汇报人:雪
运输工具:选择密封性好、隔热性能优良的运输工具,如混凝土搅拌车。 运输时间: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避免长时间等待和停车。 覆盖保温:在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保温,如使用保温材料。 温度监测:在运输过程中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温度符合规范要求。
温度监测:在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温度符合规范要求。
PART FOUR
骨料选择:大粒径骨料,减 少水泥用量
混凝土入模温度规范

混凝土入模温度规范混凝土浇筑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混凝土入模温度是决定混凝土性能和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混凝土入模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变形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控制。
混凝土入模温度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施工单位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前测量混凝土入模温度,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测量方法可以采用温度计等设备进行测量,或通过实验室进行试验分析。
2. 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范围: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规定为5℃~35℃。
超过这个范围的温度可能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变形等问题,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混凝土入模温度的调节:如果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超过规定的范围,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冷却或加热。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混凝土的配合比、减少水灰比、加大骨料的粒径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4. 混凝土入模温度的保护措施:在混凝土浇筑后,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覆盖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材料进行覆盖,或者在浇筑后喷水降温等方式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5. 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检验:施工单位应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进行检验。
检验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和测量、试块试验等方式进行,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总之,混凝土入模温度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变形性能。
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测量、调节和保护,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对铁路混凝土的管理要求中,混凝土入模温度

对铁路混凝土的管理要求中,混凝土入模温度
混凝土入模温度是指混凝土进入模具时的温度。
在铁路混凝土的管理中,对混凝土入模温度有以下要求:
1. 温度控制:混凝土进入模具时应具有适当的温度,一般要求在5℃~35℃之间。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和凝固过程,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
2. 温度监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以确保温度符合要求。
可以使用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或者依靠自动化系统监控温度。
3. 温度调节:如果混凝土入模温度不符合要求,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搅拌水温度,或者采取降温和加热等措施,使混凝土达到适合的入模温度。
4. 防止过早脱模:混凝土在进入模具后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促使混凝土的早期硬化和强度发展。
如果过早脱模,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和开裂等问题。
因此,在混凝土入模后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保持适当的温度。
总之,混凝土入模温度在铁路混凝土管理中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控制和监测,以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施工效果。
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

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冬季气温较低,对混凝土的施工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首先我们来谈谈混凝土的出罐温度。
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出罐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应控制在5℃以上。
如果出罐温度过低,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凝固和强度发展,甚至导致混凝土凝固不完全、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因此,在冬季施工中,要通过加热水泥、骨料和水,在搅拌车中充分搅拌,以提高混凝土的出罐温度。
同时,还可以采用保温措施,如在搅拌车罐体周围加装保温材料,遮挡风口等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出罐温度。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在冬季施工中,由于环境温度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很容易下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凝固和强度发展。
因此在冬季施工中,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要求在5℃以上,且要保持相对稳定。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可以采用预热模板、采取覆盖保温措施等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混凝土与冰雪接触,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凝固和强度发展。
除了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外,冬季施工中还要注意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和记录。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定期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温度异常情况,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要严格遵守混凝土温度的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总的来说,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关乎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进度。
为了保证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施工方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和入模温度,同时做好温度的监测和记录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冬季施工的混凝土质量和施工进度。
混凝土入模温度范围

混凝土入模温度范围
咱来说说这混凝土入模温度范围哈!你可别小瞧了这个,就好像人得在合适的温度下才舒服一样,混凝土也有它的“舒适区”呢!
要是这温度太高了,那可不得了!就好比夏天大太阳底下,人热得难受,混凝土也会“发脾气”的呀!它可能会变得干燥得特别快,还没等好好凝固呢,水分都跑光了,这就容易出现裂缝啊,那可就不结实啦!你想想,盖房子要是用了这样的混凝土,那能让人放心住吗?肯定不行啊!
反过来,要是温度太低呢?那就好像冬天人冻得直哆嗦,混凝土也“冻僵”啦!凝固得特别慢,施工进度不就耽误啦?而且啊,质量可能也没法保证呢!所以说啊,找到那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太重要啦!
一般来说呢,夏天的时候得注意给混凝土降降温,别让它热过头啦!可以洒点水啊,或者采取一些遮阳的措施。
冬天呢,就得给它保暖啦,盖点“小被子”啥的,可不能让它冻着咯!
咱再打个比方哈,混凝土入模温度就像是做饭时掌握火候。
火候大了,菜就糊了;火候小了,菜又不熟。
得刚刚好才行呀!这混凝土也是一样的道理,温度合适了,才能打造出坚固耐用的建筑。
你说这温度范围是不是很关键呀?咱可不能马虎对待!不然以后出了问题,那可就麻烦大啦!大家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时刻关注着,就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精心,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健康成长”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关系到大家的安全和生活呢!大家都要重视起来,让我们的建筑都稳稳当当的,住得安心,用得放心!总之,混凝土入模温度范围绝对不能忽视,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能让我们的建筑质量有保障啊!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进入模具的温度。
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的控制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应控制在20℃~30℃之间。
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凝结过快,难以充分流动和排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同时,高温还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开裂。
如果温度过低,会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影响施工进度。
为了控制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适当调整水灰比和掺合料的用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2.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采用冷却水或冰块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3. 在浇筑过程中,可以采用遮阳措施,减少混凝土受到太阳直射的暴露,避免温度过高。
4. 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以保持混凝土的温度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还会受到施工环境温度、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新建铁路工程
(河南段2标段)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局集团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一分部
2008年11月
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措施
黄河公铁两用桥北引桥是我分部施工的一个重点工程。
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要求比较高,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应严格控制,以确保混凝土能够真正达到耐久性要求。
结合我单位施工实际情况,本着既要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又要保证工期顺利进行的原则,针对混凝土入模温度这一要求,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夏期施工中对砼入模温度的控制
当昼夜平均气温(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高于30℃时,即已进入夏期施工,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1、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
运输车储运罐装混凝土前用水冲洗降温,并在砼搅拌运输车罐顶设置棉纱降温刷,及时浇水使降温刷保持湿润,在罐车行走转动过程中,使罐车周边湿润,蒸发水汽降低温度,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2、夏期浇筑砼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机械,创造好连续浇筑的条件。
砼从搅拌机到入模的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
3、施工时间段的选择
环境温度势必会增加用于拌制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温度。
根据夏季天气的特征,通过试验室测得睛天时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温度: 8:00温度为27.5℃,14:00温度为33.7℃,17:00温度为28.7℃,19:00温度为27.3℃,进入夜间后温度会逐渐降低。
所以,施工开盘时间选定在19:00以后,避开高温时段。
4、原材料的温度控制
(1)、水泥和粉煤灰的温度控制
优先采用进场时间较长的水泥和粉煤灰进行拌制混凝土,尽可能降低水泥及粉煤灰在生产过程中存留的余热。
通过测温得出新进材料与放置24小时以上的材料相比温度平均差15℃,2天后温度基本稳定。
通过对温度相对稳定的水泥进行测试得出平均温度为 38.6℃。
粉煤灰温度为33.6℃。
所以采用温度较稳定的胶凝材料是控制混凝土温度最为关键的一点。
(2)、集料的温度控制
从混凝土配合比中可以看出,一方混凝土中粗细骨料用量将近占总量80%,所以控制好粗细骨料的温度是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基础。
通过对粗细骨料的温度测试得出:8:00为27.3℃,14:00为33.2℃,17:00为28.9℃,19:00为27.3℃,根据以上不同时段对集料温度测试结果,综合考虑,降低骨料温度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A、采用通风良好的遮阳大棚料场,避免太阳直射达到降温目的。
B、避开白天高温时段,在晚19:00以后环境温度逐渐下降之后和早上7:00以前环境温度还未上升之前这一时间段内进行施工。
C、应急时可采用对骨料洒水降温的方法进行降温。
(注意含水率的测试,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
(3)、水温控制
水温控制是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最佳方法。
通过对刚抽出的地下水进行测温,测得温度为18℃(必要时可采用冰块降温),采用刚抽出的地下水用于砼拌制混凝土可以满足降温要求。
(4)、外加剂温度控制
外加剂掺量较少,并且,外加剂罐放置在拌和楼下通风阴凉处,所以对混凝土的温度影响很小,故不考虑其温度对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影响。
二、冬期施工中对砼入模温度的控制
对于砼施工,当环境昼夜平均气温(当地时间6时、14时及21时室外气温的平均值)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即进入冬期施工。
冬期施工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1、施工时间段的选择
砼的浇筑时间有条件时应尽量选择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时间进行。
经大量测温记录证明冬期白天最高温度与夜间最低温度相差10℃以上。
2、骨料的保温措施
将存料大棚封闭成骨料暖棚,暖棚内设置加热设施,粗细骨料拌和前先置于暖棚内升温。
暖棚外的骨料使用帆布进行覆盖。
3、水温的控制
(1)、配置一台锅炉,通过蒸汽对搅拌用水进行加热,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
若骨料暖棚的温度不低于5℃,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80℃。
若骨料暖棚的温度低于5℃,水可加热至80℃以上,但搅拌时要先投入骨料和已加热的水,搅拌均匀后,再投入水泥。
(2)、定期检测水加入搅拌机时的温度,以及砼搅拌、浇筑时的环境温度,每一工作班至少检测4次。
(3)、当拌制的混凝土出现坍落度减小或发生速凝现象时,应重新调整拌合料的加热温度。
(4)、输水管道尽量地埋保温,暴漏在外的管道使用草绳、草衫包裹严密。
4、拌和楼内的保温措施
砼拌和楼内配置加热设施,保证楼内温度不低于10℃。
搅拌砼前及停止搅拌后使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鼓筒。
5、罐车的保温措施
砼拌制好后,及时运往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罐车表面采用棉被覆盖保温。
运输道路和施工现场及时清扫积雪,保证道路畅通,必要时运输车辆加防滑链。
6、混凝土的出厂控制
混凝土出厂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配合比及冬期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出厂。
通过以上各种温度控制措施,将测得的实际温度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并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施工中对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完全可以将夏期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下,将冬期混凝土入模温度升至5℃以上。
中铁二十局集团石武客专河南段项目部一分部
2008年11月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