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有关标准的通知

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有关标准的通知

智慧校园第1部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评价指标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普通中小学(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智慧校园的评价指标,指标包括基础支撑、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普通中小学(小学、初中和高中,包括中心小学、村小和教学点)的智慧校园的建设与界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T2098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JR/T0025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GA/T394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B/T28847.3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36876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GA/T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B/T31072科技平台统一身份认证GB/T38561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支撑系统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智慧校园Smart Campus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

通过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授权范围内的资源和服务。

[来源:《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有修改]3.2校园物联网Campus Internet of Things是基于LoRa、NB-IoT等技术,在校园内建立支持Zigbee、RFID、蓝牙等多种物联网协议的传感网络。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评分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评分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评分标准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的评分标准应当涵盖以下方面:1. 教育教学方面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目的是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评价方案的教育教学部分是最为重要的。

方案应该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

评分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评价采用智慧教育等前沿教学方法的程度。

教学内容:评价方案针对学生需要提供的教学内容的充分程度。

教学管理:评价方案是否给出了合理的教学管理流程,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支持:评价方案中的技术支持方案是否够全面。

2. 系统平台方面智慧校园建设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和学生需求,因此评价方案的系统平台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设计:评价方案是否提供合理的系统设计,给学校提供有逻辑、清晰、具体的设计解决方案。

系统运行稳定性:评价方案是否包含足够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正常使用。

数据管理:评价方案中将数据传输和处理细节、完整性和安全性都做好,并且能够统计学生或老师的学习行为数据,以便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技术支持:评价方案是否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系统,包括技术人员交流,网络维护和解决学生/老师操作问题。

3. 设备硬件方面评价硬件方面主要是为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系统的可用性。

硬件设备:评价是否包括了全套的硬件设备解决方案,如服务器、交换机等。

设备配置:评价方案是否按照学校需要进行了合理的设备配置。

性价比:评价方案的设备价格是否具有性价比,既能满足需求,又能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成本。

维护保养:评价方案是否提供了可行的维护保养支持,以便确保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4. 安全性方面教育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同时也引发了教育信息化安全问题。

评价方案的安全性部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数据安全:评价方案是否提供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如何防止不良文件的传输和防范网络攻击,以保障学校数据的安全性。

物理安全:评价方案是否提供学校的物理安全方案,如如何避免数据丢失、硬件受损等。

南昌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定细则

南昌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定细则

南昌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定细则为了推进南昌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特制定以下评定细则:一、硬件设施评定1.网络硬件设施评定(1)校园网络覆盖:学校内部网络全面覆盖,无线网络覆盖率达到80%以上,包括教学楼、宿舍楼、食堂、运动场等主要区域;(2)网络速度稳定:网络带宽满足学校整体需求,网络速度达到1Gbps以上,网络延迟时间不超过100ms;(3)网络安全防护:学校网络安全设施健全,具备网络过滤、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安全措施;(4)服务器设备:学校拥有完备的服务器设备,能够支持学校各类信息系统的运行。

2.教学设备评定(1)智能教室建设:学校拥有智能化教室,包括交互式白板、投影设备、音响等,满足教师教学需求,促进互动教学;(2)学生终端设备:学校提供学生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作业提交平台;(3)多媒体设备:学校拥有多媒体设备,包括摄像机、摄影机、实验仪器等,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4)智能门禁系统:学校建立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学生出勤管理和校园安全管理。

二、信息化管理评定1.教学信息化管理评定(1)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学校建立教学资源平台,包括教学课件、习题、试卷等,供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使用;(2)作业管理系统:学校建立作业管理系统,教师能够在线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学生能够在线提交作业和查看成绩;(3)教育大数据分析:学校建立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和班级、学校整体教学情况的分析和评估;(4)教师培训和支持: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平台。

2.学校管理信息化评定(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籍管理、学生课表、成绩查询等功能;(2)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学校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和评估学生全面发展情况;(4)校园管理平台:学校建立校园管理平台,包括请假管理、班级管理、资源调度等功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
2
3.经费保障(4分)
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4
4.网络安全(4分)
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4
五、特色创新(6分)
1、课题研究(2分)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建设目标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重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到教育活动的智能化。

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着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改变师生交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优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教研与培训等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评价和服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

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为了评估智慧校园建设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详尽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即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和安全信息化,来探讨智慧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

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基础,包括校园网络、校园物联网、终端设备等。

评价指标如下:•网络覆盖率: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场所的网络覆盖情况,以及网络带宽是否满足需求。

•物联网应用:智能课室、智能宿舍、智能图书馆等场所物联网设施的覆盖率和使用情况。

•终端设备:学生、教师等人员所使用的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数量和配备情况。

教学信息化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教学信息化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

评价指标如下:•教师信息化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广泛使用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在线作业等信息技术手段。

•学生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能否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学管理系统:学校是否具有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能否有效地管理教学过程、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管理信息化校园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推进学校科学治理。

评价指标如下:•行政流程数字化:各种行政流程能否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办理。

•管理信息系统:学校管理是否具备了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快速、准确地反映管理情况。

•统计信息分析:学校是否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各类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精准地制定管理策略。

服务信息化校园服务信息化可以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评价指标如下:•校园服务数字化:各种校园服务能否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来实现数字化办理。

•客户服务水平:校园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水平如何。

•校园服务监督:学校是否具备监督机制,能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办公信息化办公信息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工作质量。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为推进xxx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并引领xxx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xxx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结合xxx实际,特制订《xxx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二、意义与目标“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智慧化建设与发展的前沿阵地。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的创建,使教育更加均衡化、教学更加个性化、数据更加规范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信息化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科研、培训、评价等各项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让学校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更加集约高效、智能便捷。

根据全市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推进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跨越,实现城镇20%以上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涉农地区10%的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xxx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可参照执行。

建设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四、指标体系本标准结合xxx实际,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基于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进行设计,分为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34分)、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80分)、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标准(12分)四个维度(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

总分160分。

(一)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基础支撑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等,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支撑。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环境(二)智慧教室智慧环境建设空间安防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六)智能管理和后勤等智能化管理,提高行政办公的效率,并基于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课程分析、考试分析等智慧化服务。

其中智能化办公系统应包含(不限于)以下功能:1.行政管理:实现文件流转、信息发布、审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与奖助管理、人事与档案管理、考勤与请销假等行政事务信息化,达到国家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并具备高效、智能化特点。

2.智能教务管理与分析: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考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

(1) 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实现课时安排管理、教室 管理、社团管理、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及考试设置、考场 编排与资料批量打印等功能。

(2) 实现考务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的学科质量监 控分析及考试阅卷系统,实现自动阅卷。

(3)教务分析智能化:实现多维度的不同课程情况分 析、教师授课情况分析,为提供个性化教务和考务管理 提供智能诊断和评价,为针对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辅导 提供数据支撑。

3.智能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的移动管理(1) 学校各级人员管理绩效的工资管理、统计与审核;(2) 实现学生缴费的移动支付管理。

4. 智慧后勤管理:实现后勤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1) 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实现校产、场地、材料 等智能管理功能,包括(1)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统 计、分析;(2)学校教室、房屋、用地的信息管理;(3) 学校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等的管理。

(2) 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

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水、电、气运行状况感知监测, 实现及时维修、节能控制等。

对教学、教研、科研设备 以及图书等感知监测,实现资产的智慧化管理。

在遵守国家对网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 打造智能化家校沟通平台,展示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成 果,为家长提供学生作业、学业、德育、综合素养等方 面的信息互动,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 地融为一体。

厦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标准(试行)

厦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标准(试行)
2
提供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的应用界面截图(1分);
提供学校视频汇聚和电子地图功能使用截图和场景应用等(1分)。
二、应用服务(90分)
1.应用融合(10分)
(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
(4)具备同步练习板块,让学生选择教材、章节、知识点、难度,实现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智能练习实现根据学生薄弱点,自动推送学生练习的功能;
3
依托省市区统建平台或者学校自建平台,提供同步练习板块,让学生选择教材、章节、知识点、难度,实现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2分);
智能练习根据学生薄弱点,自动推送学生练习(1分)。
以数据标准接口或导出的方式提供使用频率证明,根据实际数据量进行评价。
(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
2
按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2分);
以数据标准接口或导出的方式提供使用频率证明,根据实际数据量进行评价。
(5)具备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不同学习活动的错题,可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的功能;
3
依托省市区统建平台或者学校自建平台,实现学生日常学习数据(作业、成绩、学习行为)采集、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不同学习活动的错题,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2分);
(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
2
依托市区统建平台或者学校自建平台,具备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以数据标准接口或导出的方式提供使用频率证明,根据实际数据量进行评价(2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

深教〔2015〕100号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的通知各区教育局、各新区公共事业局,市教科院、市电教馆,市局直属各学校:我局编制了《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现予以印发。

请各单位结合实际,遵照执行,共同努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

—1—附件: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3月23日(联系人:梁为,联系电话:82178661)—2—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3月—3—目录一、编制背景 (5)二、编制目的 (6)三、适用范围 (6)四、指标体系 (6)(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6)(二)指标分解描述 (9)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9)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5)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8)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24)五、说明 (25)—4—一、编制背景2012年,我市发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 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12 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

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开展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
6
(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
2
(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
2
3.智慧教学服务(15分)
(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
4
(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
(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服务,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
3
(5)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
2
(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
2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福建省“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等精神,特制定《福建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一、智慧校园建设目标智慧校园建设,是指在中小学校园内,按照科学的校园发展理念,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全面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实现人、物、校区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智慧校园建设基本原则(一)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注重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引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实施、逐步深入,不断增强实施应用效果,统筹推进学校信息化协调发展。

(二)统一标准、分类指导。

规范智慧校园建设,建设过程注重统筹、论证与监督标准先行,以需求强烈的智慧教学管理应用- 1 -为突破,选取有条件的学校强化指导,由点及面有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

(三)模式探索、融合创新。

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三、智慧校园建设内容(一)优化校园信息基础设施。

坚持规划引导、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满足需求、自由选择,开展智慧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满足学校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

1.光纤接入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

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

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为深入推进宁波智慧教育的建设与应用,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年)》、《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年)》和《—年宁波智慧教育建设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标准》,供各县(市)区和学校参考执行。

一、意义与目标“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案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也是智慧教育建设的前沿阵地。

根据全市智慧教育建设推进要求,力争用年时间,完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跨越,实现全市所左右的中小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的创建,使教育更加均衡化、教案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将信息化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科研、培训、评价等各项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案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以及后勤安保服务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让学校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更加集约高效、智能便捷。

二、定义与特征“智慧校园”应该包括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便利舒适的校园生活、开放有效的教案课堂等方面。

智慧校园具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师生教案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桥梁。

三、评估范围及建设时间本评估标准适用于宁波市中小学校,建设时间为年至年。

四、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包括个一级指标和个二级指标。

融合的基础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外显形式,包括校园硬件环境、教案软件环境、管理软件环境等,为师生开展教案活动提供信息化环境支撑。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3
四、保障措施(20分)
1.机构制度(6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2
(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
2
(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3
(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用提供统一入口。

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办法(试行)

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办法(试行)
达标:4. 1.1;
4. 1.2;
优质:
4. 1.3
示范:
4. 1.4
(通过座谈、 问卷调查、抽样检 测、后台数据查阅 等方式进行等级 评定。)
4.2教师发 .展
4.2.1能安全、合法和负责 任地应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 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
达标:4. 2.1;
4. 2.2;4. 2.3 优质:
达标 :
5. 2.1
优质:5.2.2;
5. 2.3
示范:
5. 2.4
六、 可持续发 展机制
6.1
组织领导 机制
6. 1.1成立“智慧校园”建 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领导小 组组长。
6. 1.2制定智慧校园三年发
达标:6. 1.1;
6. 1.2;6. 1.3
优质:
6. 1.3
展规划,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的常 态化、持续化,稳步推进学校各 项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智慧校园评估办法(试行)
智慧校园建设将按照达标、优质、示范三个等级进行评估: 满足“达标”等级标准即为智慧校园达标校;在满足‘达标”等级标准的 基础上,且满足‘优质”等级标准即为智慧校园优质校;在满足‘达标” 以及“优质”的两项等级标准的基础上,且满足‘示范”等级标准即为智 慧校园示范校。
一级指 标
根据后台的 数据进行等级评 定。
四、
提升信息素养
1发
4.生 学展
4.1.1能自觉、主动利用互 联网工具进行自主学习、解决实 际问题。
4. 1.2能安全、合法和负责 任地应用信息技术;自觉遵守信 息道德和信息伦理。
4.1.3能利用工具获取、分 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 传说传自
4. L4能利用各种建模工 具、协作社群和泛在学习中心进 行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 作和知识创造。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智慧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全新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目标。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软件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论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硬件设施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网络、终端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标准及评价指标:1. 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带宽大小以及覆盖范围是评价指标之一。

稳定的网络保障了教学和管理的顺利开展,大带宽的网络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广覆盖的网络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资源。

2.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种类、配置和数量也是考虑的因素。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设备的数量是否足够等。

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机房、配电、安防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智慧校园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应用智慧校园的软件应用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软件应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在线作业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用户体验。

2. 学生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及信息的安全性。

3. 家校互动系统:家校互动系统提供了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信息、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的及时性、互动交流的便捷性。

三、信息安全智慧校园建设中,信息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安装、网络数据传输的加密以及网络攻击和病毒的防护是评价指标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2
4.特色功能教室(5分)
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1
4、智慧学习服务(15分)
(1)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
2
(2)具备“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相结合,实现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包推送,通过在线答题,在线评分,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的功能。
3
(3)实现同步微课,与线下课程配套,按选择教材、学科、章节、知识点组织和建立的视频课程,实现线上课程的二次学习与巩固;
5
(3)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3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服务,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
3
(5)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
2
(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
4
(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
4
(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
(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3
(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2
(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
2
二、应用服务(100分)
1.应用服务融合(10分)
(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
3
(3)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
2
(4)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
2
2.多媒体教室(10分)
(1)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备一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要。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
6
(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
2
(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
2
3.智慧教学服务(15分)
(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3
(2)为教师提供同步课程资源、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
3
(3)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移动终端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
5
5.绿色能源(3分)
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
3
6.智能安保系统(4分)
(1)学校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
4
(4)具备同步练习板块,让学生选择教材、章节、知识点、难度,实现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智能练习实现根据学生薄弱点,自动推送学生练习的功能
3
(5)具备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不同学习活动的错题,可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按学科、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的功能
3
5、智慧资源服务(20分)
(1)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