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学讲义总论
1-放射诊断学总论2-文档资料
X线的检查方法
• (三)造影检查 2、造影检查方法: 2)间接引入法:造影剂先被引入某一特 定组织或器官内,后经吸收并聚集于 欲造影的某一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
X线的检查方法
• (三)造影检查 2、造影检查方法: 间接引入法包括: ①吸收性:淋巴管造影。 ②排泄性如静脉胆道造影或静脉肾盂 造影和口服法胆囊造影等。
X线的检查方法
• (二)特殊检查 4、高仟伏摄影 1)是指用120KV以上的电压拍照X线照片。 2)优点是X线穿透力强,以胸部照片而论, 如被锁骨、肋骨或纵膈遮蔽的病灶容易显 见;胸水或胸膜增厚遮蔽的肺部病灶也能 够看到。
X线的检查方法
• பைடு நூலகம்二)特殊检查 5、记波摄影 1)采用特殊装置以波形的方式记录心、 大血管搏动,膈运动和胃肠蠕动等。 2)临床少用。
X线的检查方法
• (一)普通检查 2、摄片(Radiography) 1)X线检查的主要方法。 2)影像清晰、对比度和清晰度好。 3)可永久保存,便于分析对比、集体讨论和 复查比较。 4)缺点是不能动态观察和观察功能改变,检 查范围受胶片大小的局限。
X线的检查方法
• (二)特殊检查 • 1、体层摄影(Tomography) 1)体层摄影是通过特殊的装置和操作获得某一选定 层面上组织结构的影像,而不属于选定层面的结 构则在投影过程中被模糊掉。 2)常用于肺部疾病的检查,显示气管、支气管有无 狭窄、阻塞或扩张等。 3)现在极少使用,为CT所替代。
影像诊断学总论
2, 自然对比: 利用人体组织和器官本身密度 差异来形成对比鲜明的影像者
骨骼: 密度最高------白色 软组织和体液: 密度次高-------灰白色 脂肪组织: 密度次低---------灰黑色 含气组织: 密度最低--------黑色
结合临床: 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
查及相关科室的资料
X线诊断结果有:
肯定性结果: 骨折、脱位
否定性结果: 排除法
可能性诊断
德国SIEMENS CF-1000mA数字成像多功能数字遥控X线机
PHILIPHS DR胸片机
多槽式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东芝Ultimax型多功能数字化胃肠机
SIEMENS MAMMOMAT NOVA3000乳腺钼靶X线机
直接引入法: 钡餐(胃肠造影)、逆行输尿 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ERCP等
间接引入法:
吸收性: 淋巴管造影
排泄性: 静脉肾盂造影(ivp),
口服、静脉胆道造影
X线诊断的原则
1,密度的概念: 白色=高密度 黑色=低密度
2,重叠图像(平面图像)
3,原则: 认识正常: 正常,正常变异
分析异常: 病理基础(基本病变)
3,可作出量化分析: 测出CT值大小
CT的检查技术
1,平扫: 颅脑(脑血管疾病、意外、脑 外伤、 先天性畸形)
脊柱(椎间盘疾病)
2,增强扫描: 如肝脏出现肿块作增强扫描,可 见大部分(正常组织)供血由门脉系统,少部 分由肝动脉(肿瘤部分)
病灶先于其他部分出现高密度则为肿瘤,
如海绵状血管瘤等。
X线的产生
灯丝通电----钨丝温度伸高----自由电 子群脱离灯丝----加入高电压 自由电子高 速直线运行----碰撞阳极靶面----进入能量 转换----放射能0.1%、热能99.9%
影像诊断学课件:总 论
16层 0.625mm
CT Angio
CT Angio
薄层再重建
pulmonary arteries
308 mm 扫描范围:16 秒 pitch 1.375 & 0.7 sec scan 0.625 mm 层厚
movies
Cardiac
16 x 0.625 mm 冠状动脉病变筛选 120 ml Ultravist 300 注射速度@3.5 ml/sec
四肢血管造影
1050 mm 扫描范围 120 mlUltravist 370 注射速度 3.6 ml /sec 15 sec
结肠造影和内窥镜
Volumetric CT VCT
912 ch.
256 slices
平板CT样机
超高分辨率 VCT
2002
2003
High Resolution • Limited FOV • Algorithm Investigation
透视
动态实时观察 可随时为常规检查
摄片
可以留下永久的记录 清晰度高,诊断价值高 相对接受X线量小 不能动态观察
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 记波摄影 钼靶摄影 高千伏摄影
X线平片显示 患者左上肺有 一个球形病灶
体层摄影较平 片更清楚地显 示出这个球形 病灶
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
正常人体组织归成四大类
• 气体--肺,胃肠道内的气体 • 脂肪--皮下,心影旁,腹腔内 • 软组织和水--体内大部分的组织 • 骨骼和钙化
摄片所见的“负片”
气体 脂肪 水 软组织 钙化 骨骼
透视所见的“正片”
摄片所见的图象
透视所见的图象
X- 线检查方法
透视 摄片 特殊摄影 造影 CT DSA MRI
放射诊断学讲义总论
放射诊断学讲义总论一、简介放射诊断学是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手段,通过不同的放射线或核素在人体内的应用,对人体进行影像学检查,从而更精确地诊断各种疾病。
放射诊断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但不限于骨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呼吸科、消化科等。
本讲义将从放射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影像学表现、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论的介绍。
二、基本原理放射诊断学主要利用了不同类型的放射线对人体组织的穿透性质。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X射线检查,其穿透力较强,能通过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检查,并形成相应的影像。
同时,还有CT、MRI、PET等技术应用于放射诊断。
不同放射线的应用方式和剂量控制也不同,医疗工作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射线和剂量,从而避免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过多的辐射危害。
三、影像学表现放射诊断学主要通过形成一系列的影像学表现,来显示患者各种疾病的位置、形态、大小等信息。
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X线片、CT图像、MRI图像等。
由于不同放射线对人体组织的穿透力和反射率不同,所以在影像学表现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X线片在显示骨头等硬组织方面效果显著,但在显示软组织方面较为有限;而CT图像则相反,可以更好地显示软组织。
此外,医疗工作者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手段,来判断影像学表现的含义和解释。
四、临床应用放射诊断学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医学的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骨科:如骨折、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心血管科:如心脏病的检查、胸痛的评估等;•神经科:如脑卒中、脑肿瘤的检查和诊断;•呼吸科:如肺部感染、肺结核等的检查和诊断;•消化科:如胃肠道溃疡、炎症等的检查和诊断;放射诊断学的应用不但可以协助医师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疾病,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五、放射诊断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各种影像学表现,并能有效地指导相应的临床治疗。
放射诊断学总论(一)
第一章 X线成像
X线诊断学是医学影像学的主要内容,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和有效的 一种检查方法。
概念:它是利用X线透过人体后,使 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器官在荧光屏 (电视)或X线胶片上形成影像,从 而了解人体大体解剖与生理功能, 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
•9.放射治疗学(radiation therapy)
•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
医学影像学是使人体内部结构与器官形 成某种影像,据各自影像特点与性质了 解人体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以达 到诊断的目的。由于成像原理及方法不 同,因此各有优势与不足
人工对比
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 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 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之 为人工对比,或造影检查。
用作造影的物质称对比剂或造影剂。
检查方法:
(1)普通检查:透视、照相 (2)特殊检查:软线摄影(乳腺)、X
线减影技术、体层容积成像. (3)造影检查
影像诊断的作用:
1.疾病的诊断 2.疾病的治疗
3.疾病的预防
影像诊断的可用性:
1.用于各系统疾病的诊断 2.观察治疗效果 3.用于体检和普查
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1.某些早期病变难以显示(如大叶性肺 炎的充血期和骨髓炎的早期等) 2.同病异影,异病同影 3.外因干扰,如片子质量、投照条件、
二、医学影像学 (Medical.Imageology)是在X线诊 断学基础上,将物理学.计算机技术与医 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现代 医学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影像科是医院的重要临床科室,担 负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重任;在医疗、 教学、科研、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国内外 的学术交流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放射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第一章绪论o一、X线的特性节o二、密度对比概念和影像形成原理节o三、X线检查方法节o第一节X线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节o第二节X线诊断原则o第三节介入放射学o第四节X线防护•第二章骨及关节系统X线诊断o一、副鼻窦炎(Paranasal sinusitis)节o二、乳突炎(Mastoiditis)节o一、良性骨肿瘤(Benign tumors of bone)节o二、恶性骨肿瘤(Malignant tumors of bone)节o三、转移性骨肿瘤(Metastatic tumors of bone)节o四、骨肿瘤良性与恶性的鉴别节o五、骨肿瘤样病变节o一、化脓性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Pyogenic Arthritis)节o二、骨及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节o三、其它关节疾病节o四、佝偻病(Rickets)节o五、颈椎病(Cdrvical spondylosis)节o一、骨折(Fracture)节o二、关节脱位(Dislocation of Joint)节o三、异物定位(Localization of Foreign Body)节o一、骨骼异常表现节o二、关节异常表现节o三、头颅异常表现节o四、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节o五、副鼻窦异常表现节o六、乳突异常表现节o一、长骨节o二、四肢关节节o三、脊椎节o四、头颅节o五、气脑及脑室造影正常表现节o六、颈内动脉造影(Internal carotid angiography)正常表现(图2-15)节o七、脊髓造影的正常表现(图2-16、17)节o八、副鼻窦(Paranasal sinuses)及乳突(Mastoid)节o第一节检查方法o第二节正常X线表现节o第三节基本病变X线表现节o第四节骨与关节外伤节o第五节常见疾病X线诊断节o第六节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节o第七节副鼻窦炎及乳突炎节•第三章呼吸系统X线诊断o一、胸膜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节o二、气胸及液气胸节o三、胸膜增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calcification)(图3-45 3-46)节o一、纵隔增宽和移位节o二、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节o一、肺炎节o二、肺肿脓节o三、肺结核节o四、硅肺节o五、肺肿瘤节o六、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节o一、支气管阻塞性疾患节o二、支气管扩张症节o三、气管、支气管异物节o四、支气管炎节o一、肺实质基本病理表现节o二、肺间质基本病理与X表现节o三、肺门节o一、胸廓节o二、纵隔节o三、膈肌(横膈)节o四、胸膜节o五、气管与支气管节o六、肺(图3-4)节o一、普通检查节o二、特殊检查―――断层摄影(Tomography)节o第一节检查方法节o第二节正常X线表现节o第三节肺部异常表现节o第四节支气管常见疾患节o第五节肺部常见病节o第六节纵隔病变节o第七节胸膜病变节o第八节胸部创伤o附表肺内常肿块影的鉴别•第四章循环系统的X线诊断o一、房间隔缺损(Au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房缺,ASD)节o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室缺,VSD)节o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简称PDA)节o四、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简称PS)节o五、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节o一、冠心病及高血压心脏病节o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节o三、心包疾病节o一、二尖瓣瓣膜病节o二、主动脉瓣瓣膜病节o三、联合瓣膜疾病(Combined vavular diseases)节o一、心脏增大的X线表现节o二、主动脉改变节o三、心脏疾病引起的肺血管变化节o一、四种体位上心脏大血管正常影象节o二、影响心脏及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节o第一节检查方法o第二节正常心脏及大血管节o第三节基本病变X线表现节o第四节心脏瓣膜病节o第五节其它常见后天性心脏病节o第六节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节o附表几种先心病鉴别诊断表•第五章消化系统X线o一、检查方法节o二、正常X线表现节o三、胰腺常见病节o一、检查方法节o二、正常X线表现节o三、常见病X线表现节o一.检查方法节o二、正常胆道造影表现节o三、胆系异常征象的分析节o四、胆系常见疾病节o一、胃肠穿孔(Perfor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节o二、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节o一、管腔大小的改变节o二、粘膜皱襞的改变节o三、轮廓的改变节o四、管壁的改变节o五、功能性改变节o六、综合分析节o一、食管节o二、胃节o三、十二指肠节o四、空肠及回肠节o五、大肠节o第一节胃肠道检查方法o第二节胃肠道正常X表现节o第三节胃肠道基本病变X线表现节o第四节急腹症节o第五节胆系节o第六节肝脏(供参考)节o第七节胰腺节•第六章泌尿生殖系统X线诊断o一、检查方法节o二、妇科常见疾病节o一、泌尿系结石节o二、泌尿系结核节o三、泌尿系肿瘤及囊肿节o四、尿路梗阻与肾积水节o五、泌尿系先天性异常节o六、泌尿系外伤节o一、肾脏节o二、输尿管节o三、膀胱节o四、男性尿道节o第一节检查方法o第二节正常X线表现节o第三节常见疾病节o第四节肾上腺疾患的X线表现o第五节妇科X线诊断节o第六节产科X线诊断•第七章计算断层摄影(CT)诊断o一、正常CT表现节o二、肝脏疾病节o三、胆道疾病节o四、胰腺疾病节o六、肾上腺肿瘤节o七、其他节o一、眼球及眼眶CT 节o二、耳CT 节o三、鼻与鼻窦CT 节o一、检查方法节o二、正常表现节o三、异常表现节o四、常见病CT表现节o一、CT机的基本结构节o二、CT 机的工作原理节o三、CT机的发展和类型节o四、CT图像节o第一节CT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节o第二节CT检查法概论o第三节颅脑CT诊断节o第四节五官CT诊断节o第五节胸部CT诊断o第六节腹部CT诊断节o第七节脊柱和脊髓CT诊断•第八章放射治疗基本知识o一、全身放射反应节o二、局部放射反应节o三、放射反应和放射损伤的治疗节o一、恶性肿瘤节o二、良性疾病节o第一节放射源及其设备o第二节放射治疗的剂量单位o第三节放射治疗的种类o第四节正常组织和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放射效应o第五节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节o第六节放射反应与放射损伤节•《推求师意》•《救伤秘旨》。
放射诊断学_ 总论_ 放射诊断学概述_
学习医学影像的特点
n知识进步迅速
•新技术、新理论、新设备日新月异
n知识要求全面
•组胚、解剖、病理、病生
•内、外、妇、儿、传染
n信息量日益增加
•多层CT、MRI、DSA、数字X线成像n英文文献为主
学习医学影像的要求n优良的英文水平
n娴熟使用计算机与网络n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n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n广博的医学与社会常识n精深的专业知识
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n科研体制存在问题
n急功近利作风普遍
n造假成风
广博的医学与社会常识
n医学影像涉及医学各个领域n SARS等新疾病的出现
n医生的对象是人
n医疗面对的是市场
祝愿与希望
n认真学习,但是不拘泥于书本
n发散思维,不受单一疾病的限制n联想思维,任何事物都是有关联的n英语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因素
n计算机是今后发展的重要工具
祝大家都早日成材!。
放射诊断学:1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第一篇医学影像学概论放射影像学 核医学医学影像进展X线成像X线的产生X线的特性物理效应穿透性荧光作用化学效应感光作用生物效应X线成像原理X线成像原理高密度影像:中等密度影像:低密度影像:X线检查中的防护X线检查技术传统X线检查技术 普通检查:特殊检查:造影检查:数字X线检查技术 CRDR数字化图像质量优于传统X线成像X线图像特点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肝动脉、门静脉造影肝动脉门静脉造影计算机体层成像(CT,Computed Tomography) CT C t d T hComputed TomographyCT 发明人像本CT成像基本原理CT所显示的是横断面解剖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所显示的是横断面解剖图像其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
CT图像特点像素矩阵基本概念体素与像素体素像素矩阵矩阵•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Density resolution)•密度分辨率(Density resolution)CT值(CT value)(CT value)灰阶(gray scale)◆灰度◆窗宽与窗位窗宽窗位灰阶与窗宽窗位关系伪影部分容积效应CT检查技术◆平扫◆对比增强扫描◆CT造影检查薄层扫描,层厚为11.5mm,可清楚显示微◆薄层扫描层厚为1-15mm可清楚显示微小的组织结构,如肺间质、小的器官如内耳与听骨和肾上腺等◆MPR、MIP、SSD、VR、CTA、CTVE。
放射诊断学总论
DF与CR都是将模拟X线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 都是先将X线转换为可见光,再转换成电信号,经摄 像X成激光扫描周转换成可见光,再进行光电转换 过程信号损失多,所以图象不如平板探测器那样清 晰.CR,DF都是间接数字X线成像,而平板探测器则 为直接X线数字成像.
C.平板探测器的数字X线成像 平板探测器将X线信息转换成电信号,在进行 数字化,整个转换过程是在平板探测器内完成,X线 信息损失少,图象质量好,成像时间短,适用与透视 时间减影,如DSA 扩大X线的检查范围,是今后发展 方向.
放射诊断学总论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教研室
总
论
医学影像学涵盖了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 射学。影像诊断是通过临床选择的一种或一 系列影像学检查来完成的。 X 线成像 CR 、 DR 、 DSA. 计算机体层成 像CT、MSCT、双源CT、能谱CT.磁共振成 像MRI.不同成像方法的观察.分析及综合应用. 图象存档和传输系统与信息放射学是我们讨 论的内容.超声诊断US、分子影像学。
首先熟悉申请单内容,填满一般项目。先定位 再描述病变形态,给出肯定或提示性诊断。对下 一步检查提出建议。
六.X线检查中的防护
1.X线检查应用广泛,应该重视X线检查中
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防护问题.
2.采用防护用品,距离,增加高档设备,应
用高千伏,影象增强器,隔室,减少透视检 查.
第二节 X线的数字化成像 普通X线成像,其摄影是模拟成像,是以胶 片为介质对图象进行采集,显示,存储和传送. X线摄影的缺点是,摄影条件要求严格,暴 光宽容度小,照片上影象灰度固定不可调节,在 照片上分辨率低.在照片的利用与管理理上不
可达5~10LP/mm,无屏单面药膜摄影,其极限分辨率最
高可达30LP/mm以上。
1放射诊断学讲义-总论1
概述
• 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扫 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G)和γ 闪烁成像 (γ -scintigraphy)。
概述
• 70年代和80年代: •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CT或CT)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 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物理学奖
伦琴X射线机
二 十 世 纪 初 的 X 线 检 查
伦琴妻子贝莎的戴有婚戒的手的照片
概述
• 1895年11月08日威廉· 康纳德· 伦琴 (Wilhenlm Conrad Rontgen) 发现X线 • 1895年12月22日 经15分钟照射,照出第一张X 线照片 • 1896年01月01日 给Exner教授新年贺卡 • 1896年01月05日 维也纳报纸“Die Presse”报 道 • 1896年01月06日 传遍全世界 • 1896年01月23日 “Nature”杂志发表
一、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 1、X线的产生 • X线管为一高真空的二极管,杯状的阴极内装 着灯丝;阳极由呈斜面的钨靶和附属散热装置 组成。 • 变压器为提供X线管灯丝电源和高电压而设置。 • 操作台主要为调节电压、电流和曝光时间而设 置,包括电压表、电流表、时计、调节旋钮和 开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896年01月01日 给Exner教授新年贺卡
• 1896年01月05日 维也纳报纸“Die Presse”报 道
• 1896年01月06日 传遍全世界
• 1896年01月23日 “Nature”杂志发表
2020/11/3
6
概述
• 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扫 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USG)和γ闪烁成像 (γ-scintigraphy)。
2020/11/3
7
概述
• 70年代和80年代:
•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CT或CT)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 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 开放式MRI已应用于临床,扫描速度以秒为单位 (EPI),血管、泌尿道、胆道、胰管显像已渐趋 完善。
2020/11/3
14
概述
• 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 了解影像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 像特点;
• 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 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 并能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2020/11/3
13
概述:影像诊断学的现在
• 普通X线影像仍处于重要地位,已开始Filmless.
• 特殊检查(各种造影检查)虽逐渐增加,但是占总 检查比例仍很低(5%)。
• 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DSA近年得到长足的发 展,但是单纯用于诊断的血管造影还很少。
• CT已出现毫秒级、多层螺旋扫描、三维成像、血 管造影、模拟手术路径。
2020/11/3
11
概述:DSA
• 古代埃及人使用天然芦苇的管茎区扩张尿道狭 窄,利用置管方式解除 呼吸道、消化道、尿 道等体内管道器官的阻塞性疾病;
• 1904年Dawbon对颜面血肿供血动脉的拴塞治疗; • 1929年Forsmann在自身体内进行的有芯导管插
管;
• 1967Margulis提出Interventional Rad子/11贝/3 莎的戴有婚戒的手的照片
伦琴X射线机
二 十 世 纪 初 的 线 检 查5
X
概述
• 1895年11月08日威廉·康纳德·伦琴 (Wilhenlm Conrad Rontgen) 发现X线
• 1895年12月22日 经15分钟照射,照出第一张X 线照片
20210/191/83 0年MRI开始用于临床
10
概述:DSA
• 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即在影 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诊断的基础 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诊断 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
• 介入放射学已傲然与内科、外科并列成 为临床三大学科之一。
• 1976年Wallace首先系统地解释并使用;
2020/11/3
12
概述:DSA
• 1953年Seldinger创立经皮血管穿刺技术 --这是现代介入诊疗技术的基石;
• 1964年Dotter和Judkin介绍了经皮穿刺 利用同轴导管系统对外周粥样硬化性血 管狭窄进行了扩张和再通术,为今后的 球囊成型术和内支架置放术奠定了基础。
• 被河南中医学院同学评为:“河南中医 学院“学生最喜欢”教师”之一; “最喜欢“蹭课”教师”之一。河中 医征服我的理由之“我喜爱的大学老 师” ;(河南中医学院论坛)
• 我的教学格言:扎实的基本理论;丰 富的课堂语言;轻松的授课氛围;清 晰的发音吐字;是我对得起自己、受 众,尤其是我得到的这份授课报酬的 根本。
2020/11/3
1
• 郭德纲有句名言“大家都会说话, 您花钱听我说话,我得对得起您的
票钱,让第一排的和最后一排的观 众都听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2020/11/3
2
放射诊断学
Diagnostic radiology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刘冠华
2020/11/3
• 1971-1972年英国的Hounsfield发明,并开始 用于临床
• 1972年其成果发表在“British Institute of Radiology”
• 1973年发表在“Radiology”
• 1973年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1979年
• Hounsfield 和美国人科马克一起获得1979年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 了解介入放射学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以利于 合理应用。
2020/11/3
15
一、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 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1895年 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发现用黑色 厚纸包裹的阴极射线管会使1米外的 涂有亚铂氰化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
• 伦琴称之为X线,后为纪念发现者, 称为伦琴射线。
• 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2020/11/3
8
概述:CT
• 1917年澳大利亚数学家Radon发表多元理论, 提示开发CT的可能性
3
概述
• 1895年:德国科学家威廉·康纳 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 就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 形成了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的新学科,奠定了医 学影像学(medical imageology) 的基础。
• 伦琴因此于1901年获首届诺贝尔 物理学奖
2020/11/3
9
概述:MR
1946年美国学者Purcell和Bloch发现磁共振现
象-195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1971年Damadian发现肿瘤组织的T1、T2值比正 常组织长
1973年lauterbur发表了两个充水试管的第一 幅磁共振图像
1978年Mallard等用0.04T得到人体图像
• 伦琴之妻帮助其拍下第一张X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