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文化传播学第一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一讲 定义与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一讲 定义与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与之关联的传播类型:
跨种族传播(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跨族群传播(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跨群体传播(intergroup communication); 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印刷时代
印刷术的发明,给整个人类文化带来了新 的曙光,亦使跨文化传播步入了一个崭新 的时代。 就欧洲而言,随着印刷品的大量出现,激 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文化的普及、科学的启蒙和社会的进步, 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 诞生。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基本认识:
跨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促 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历史中 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折射出人类社会信息 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的过程。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二、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
文化人类学家是跨文化传播学的开拓者。 从20世纪初期开始,以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人类学家为先导, 对人类不同文化的差异及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学术努力日益 深入。在“二战”进入后期阶段之后,美国面临着一个现 实的问题:如何确保美军能在新近占领的岛屿上与土著居 民沟通与合作? 由于美军对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和文化一无所知,美国政 府就邀请了一些优秀的文化人类学家,专门研究这些地区 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研究者对跨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这样的认识:作为一门 学科的跨文化传播学,应致力于考察那些对不同文化成员 之间的人际传播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08年年跨文化传播学本土化的动力跨文化传播学本土化的动力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与外部今天的中国已经走上了伟大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经济快速起世界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经济快速起飞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实更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强烈飞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现实更是对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强烈的刺激为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拓展提供了历史的刺激为跨文化传播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拓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理论诉求

文化传播学第一讲 PPT课件

文化传播学第一讲 PPT课件

• (3)负功能
• 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认为,社会并非总是 处于整合状态,非整合状态也时常存在。 个人或群体并不总是顺从社会规范,违反 规范的情形也是时常发生的。这种非整合 状态和违规行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 功能的一种表现。
• 文化滞后 ——非物质文化要落后于 物质文化的发展,这就造成了文化 滞后现象。当这种情形出现时,文 化的滞后部分对于整体所发挥的功 能是非整合的负向功能。思想意识、 社会制度等常常成为滞后部分。
• (4)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 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 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 化。同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 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 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不合需要 的部分。
• (5)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 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 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 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 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分裂为 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 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 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 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 化差异。
生活环境的映 照。文化作为制序 (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 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 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 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 位。(P7-9)
• 传播;认知;教化;协调;创新(P10)
• (1)社会整合功能 :
• 从18世纪 末开始,西 方语言中的 “culture” 一词的词义 与用法发生 了重大变化。
• “在这个时期以前,文化一词主要指‘自然 成长的倾向’以及――根据类比――人的 培养过程。但是到了19世纪,后面这种文 化作为培养某种东西的用法发生了变化, 文化本身变成了某种东西。它首先是用来 指‘心灵的某种状态或习惯’,与人类完 善的思想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后又用来指 ‘一个社会整体中知识发展的一般状态’。 再后是表示‘各类艺术的总体’。最后, 到19世纪末,文化开始意指‘一种物质上、 知识上和精神上的整体生活方式’。” — —(英)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传播学概论-PPT

传播学概论-PPT
李彬 《传播学引论》
许静《传播学概论》 张国良《传播学总论》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
第一节 何为传播
一 人类传播简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传播与信息
三 信息社会
第二节 传播学概述
一 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 传播学的学科架构
三 两大学派
四 精神交往论和马义传播观
传播媒介演进史: 保罗· 莱文森《软利器》
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 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 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 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 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 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 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哥伦布航海报道的第一篇印刷品是一份8页的小册 子,成为1492年的畅销书。拉丁文、法文、西班
牙文、托斯卡纳文版本相继印发,印刷品激起的对 新世界的兴趣难以遏制。
《软利器》
电子媒介,广义指一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
介,既包括个人性的媒介如电话、电报、手机等, 也包括公共性的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 为1946、1947、1957年) 因此,施拉姆说: “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 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 后7分钟。”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18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 不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 型。 –加速度发展趋势。 –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19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两个领域
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 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 • 文字发明的重要意义:
– 长久保存信息。 – 长距离传递信息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
两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16
印刷传播时代
发表了印刷,民主就是不可避免的。
9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0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 从动物传播到 人类传播
• 人类传播的发 展进程
• 信息社会与信 息传播
动物传播
•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人类传播
口语传播 文字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继承的; • 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11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气味、发光、超声波、动作、声音
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 先天的本能行为,非后天的复杂学习 – 条件反射原理。
12
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 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教程ppt课件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11拉斯韦尔19021980的宣传与传播研究?美国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全面分析了一次大战中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三功能五要素形成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传播学概论
.
1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米德(1863-1931) 芝加哥学派的二号领袖人物,社会心理学的互动理论的创
始人之一。 主要影响在课堂教学。 提出主我和客我理论,以及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取得和
社会自我理论。 后人整理出版《精神、社会与自我》
19
Hale Waihona Puke ●李普曼(1889-1962) 美国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
《自由与新闻》、《舆论》 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分析。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确立唯物史观的第一部著 作),马恩把 交往作为与生产力与分工同等重要的范畴看待。
物质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活动。
精神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活动。
精神交往理论是马恩的传播观。
与行为主义传播学区别:行为主义传播学,基本上以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
的开始。 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技术。 194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威纳出版《控制论》,几乎同时,贝尔实验
室的香农提出他的《信息论》。 1、香农(1916-)的信息论与传播学 美国传播学家坎贝尔指出,信息论是 一位工程师的发明。这位工程师就是香农。 1948年,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 系统提出信息论观点。 香农认为何谓信息: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内在的属性或规律,这些属 性和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或能量的型式表现出来 信息具有帮助我们消除对事物的不确定性的功能,并影响着我们选择 或不选择某种行为的概率。(264)

文化传播学—传播学方法ppt模板

文化传播学—传播学方法ppt模板

意义:人与信息发生密切联系
贡献:1.用图解模式建构传播模式
2.提出“噪音”、“冗余信息”概念
(二)威纳的控制论与传播学 威纳:控制论的创始人 提出“反馈机制”
六、传播学的主要流派 (一)经验学派: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
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 美国的经验学派:富兰克林、杰弗逊、艾默生等 (二)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影响下,欧洲学者为
四、传播学的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一)拉斯韦尔:美国政治科学的创始人之一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宣传技巧和效果 社会传播的三项功能: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
传承 5W理论
(二)卢因:德国犹太人
提出“把关人”理论
(三)霍夫兰:心理学教授,担任美国陆军部心理 实验室主任。
是现代媒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 他们认为,这种高度的独占和集中正式垄断资本控制着 文化生产和流通的明证,大众传媒的活动最终是为了维 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意识形态和统治权力。主要从所有 制关系和经济结构上来解释资本主义大众传播的内在矛 盾和制度的非合理性,对传播内容没有过多关注。
2.文化研究学派: 也称伯明翰学派,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现代文研究所
贡献:1.把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
2.否定了“子弹论”
(四)拉扎斯菲尔德:奥地利籍犹太人
通过“伊里调查”,提出“两级传播”,认为大众 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的中介才发挥重要,对
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作用。
(五)施拉姆与传播学科的创立 1947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第个传播学研究
的S.霍尔、D.莫利等人为代表。继承了葛兰西、阿 尔都塞等新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反对简单的“经 济基础还原”论,主张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相 对独立性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大众传播。

传播学概论第一讲

传播学概论第一讲

(三)构成传播学学术渊源的学科
构成其学术渊源的学科有行为科学和信息科学。 1、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播学借用了许多社会学 研究范例,如: 斯宾塞的有机体及社会进化范例; 滕尼斯的社会契约理论; 库利、乔治· 米德的象征互动理论; 帕森斯等人的结构功能论范例等等。 另一方面,传播学运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 2、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一方面,传播学借用了许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范例。 另一方面,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
SHILAMN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
(1)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 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 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并创立传播学,这是其最大功绩。 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传播学 的创立。 (2)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有《大众传 播的过程和效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 与国家发展》、 《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 (《传播学概论》)等。 (3)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推 动传播学在世界的开展,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 派”。
一、传播学的诞生
(一)人类早期对传播的思考
例1:荀子:“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 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例2:柏拉图的“洞穴”比喻
传播学的诞生有其基本前提条件。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1)传播业的独立和兴盛 (2)学科的发展
(二)传播学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世纪上半叶,形成于 20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1、政治 美国的政治生活;两次世界大战。 2、经济 广告的发展;大众传播业的发展。 3、社会 正面影响;负面影响。 4、学术 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符号学、语言学 等; 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第一讲 什么是传播

第一讲  什么是传播

(Communications,p.18-19)
第一节:“传递观”和“仪式观”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是在不断地与自身打交
道而不是在应付事物本身。他是如此地使自 己被包围在语言的形式、艺术的想象、神话 的符号以及宗教的仪式之中,以致除非凭借 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 认识任何东西。 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来取 代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 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卡西尔:《人论》,33、34)
的传播》,6页)
第一节:“传递观”和“仪式观”
概括:
传递观是把“传播”看成一个过程,关注的
是这一过程的作用,主要牵涉到是三个环节: 速度和范围(技术手段)、被传输的东西 (内容),接收(效果或者目的)。
第一节:“传递观”和“仪式观”
2. 仪式观:
不是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 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

5)二十世纪20年代之后 交流是播撒劝说的符号,借以管理公共舆论; 交流是语义迷雾的澄清; 交流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6)二战以后 信息论:Communication成为信息交换; 另一个是治疗性工程,表现在人际交流和国际交 流两个层面:人际,心理治疗的手段;国际,交 流成为全球性启蒙的工具,教育的手段,推进现 代化的动力,比如:发展传播学。
政治传播:宣传劝服、舆论、政治选举; 经济传播:广告营销、公共关系、整合传播;
文化传播:新闻、大众文化;
医疗传播:健康传播、治疗传播; 环境传播:生态环境状况报道、环境知识传播
科技传播:科普传播、科技素养教育
艺术传播:人文与艺术的培养、教育

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文化传播学导论

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文化传播学导论
• 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也具有下述双重含义: 一是预设的传播效果,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 度和行为的变幻。二是预设之外的传播效果。这种传播效果指的是,传播活动尤其 是基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 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第一章 文化传播学导论
01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02 文化传播的功能与意义 03 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核心议题
• 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英文为“communication”,有传播、交流等多种含义。一般我们在使 用这个概念时,多指“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渠道到达“信宿”。早期,传 播概念强调的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和意义再造。但作为一个开放性词汇,“传播”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事实上,除了单向度的传播与分享之外,传播的另外一层 含义就是,“双向的或共同的互动交流机制”。就实践层面而言,“传播”就是人 类运用符号并经由媒介来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和交流意义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 初级群体-广场舞大妈 :
“Dama”,又称“广场舞大妈”、“中国大妈”,本意是指那些 热情冲动、精力充沛,但有时也会盲从算计的离退休女性群体。 她们形成文化体公共体的方式,比较特殊。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 初级群体,“Dama”有某种非组织关联,其成员间情感色彩浓厚。 在演变过程中,这一初级群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准组织结构形态。 “领舞者”在这样的群体中起着结构形塑的重要作用,“口信约定” 是广场舞大妈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甚 至国际认知度都在增强。2013年4至6月,国际金价下跌,许多中 国消费者纷纷抢购黄金,其中包括“中国大妈”这个特殊的社会 群体。她们甚至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主力军”。不 过,《华尔街日报》在专门创造并推广“dama”这个概念时带有 一定的贬义。他们认为,“中国大妈”是擅长利益计算但缺乏能 力眼光的社会群体。

传播学(全)PPT课件

传播学(全)PPT课件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 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22
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 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
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 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 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 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
10
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
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 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 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 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 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 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 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 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 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大众传播学概论
教材:邵培仁《传播学》 修订版
面向21世纪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 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传播信
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
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4
中国古代关于传播的说法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 “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 “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 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 播,“宣”是庄重地传播, “扬”是宏大地传播(黄金贵, 1994)。

文化传播的媒介 文化传播学 教学课件

文化传播的媒介  文化传播学 教学课件

广电实现了真正的公共社会,是手中
有了空前的选择权。文化不再神圣,政治 不再神秘,世界不再遥远。另一方面,它 的无处不在有为同志梦想提供了最好的机 会。再让人们选择的借口下诱导人们的选 择,侵入人们的闲暇和私人空间。人类成 为媒介婴儿,没有了羞耻感,负罪感,剩 下的是莫名其妙的焦虑。
3、娱乐的。
多数节目是无聊的娱乐节目(游戏、博彩、婚恋、 冒险),寓教于乐向不教而乐改变。爱在口中心不动。 玫瑰之约收视率高主要是因为大家认为是游戏,重表现 过程而非结果。明星参与傻乎乎的娱乐节目。这些节目 让人们不再努力奋斗而随机寻觅任何偶然的机遇(有奖 活动),从而达到逃避日常生活的目的——这成为了当 代生存智慧。
广电节目的不足主要是
反应机敏但内涵贫乏; 聪明机智但意境浅薄; 表达欲强但无话可说; 幽默风趣但虚假苍白(短信非出自原创,批 发); 心比天高但命比纸薄。 “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2、虚幻的。
有了电视,人类无所不见;有了它,人类一无所 见。有眼无珠。广电新闻和其他节目不是中立 的有闻必录的镜子,而时代文化偏见的文化机 器,提供给人类的是虚幻的形象。包装过后的 明星、网恋、网婚、卡拉OK(五音不全乱吼, 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个人希 望变成任何尊重,平等消费,平凡人借此可圆 明星梦。是典型的个人刺激幻想体验。井上大 辅改变了亚洲的夜晚、毛泽东甘地改变了亚洲 的白天)、传统音乐美学:丝不如竹,竹不如 肉。Kalaok则反其道而行之。
信号的特点: 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事物之间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皆信
号);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一般具有一对一的固定对应关系。
3、符号的基本功能: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介质,人类只有通过符 号才能相互沟通信息。(1)表述和理解 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 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2)传达功 能;(3)思考功能(引发思维活动), 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符号之 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德尔:《人类历史哲学概要》
21
文化由外层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 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 群体的显著成就,包括它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 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史地获得和选择的) 观念,尤其是它们所带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 以看作是行为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的行为 的决定因素。
23
(2003、10—2005、7)
古老、多彩、现代 24
法国文化年(2004、10—2005、7)
浪漫、创新、以人为本
法国文化年 25
4.文化的构成
文化形成、文化创造的 物质文化 基础与前提
文化
制度文化 文化形成、文化创造的 协调与保证
精神文化 文化形成、文化创造 的核心与根本
26
生活文化
须 观 察 天 文 , 以 明 了
成 复 杂 网 络 。 治 国 者
兄 弟 、 朋 友 等 关 系 构
如 君 臣 、 父 子 、 夫 妇
( 人 伦 社 会 规 律 ) 。
关 系 , 即 “ 人 文 ”
与 人 之 间 纵 横 交 织 的
律 ) 。 社 会 生 活 中 人
“ 天 文 ” ( 自 然 规
错 , 文 饰 于 天 , 即
29
30
31
❖ (2).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 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 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纯属 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个人的怪癖等,不为社 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则不是文化。
❖ “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 帝。”——《尚书·大禹谟》
9
❖化
❖ 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 ❖ “化而为鸟,其名曰鹏。”《庄子·逍遥游》 ❖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易·系辞下》 ❖ “化不可代,时不可违。” 《黄帝内经·素问》 ❖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礼记·中庸》
10


善改指
化 之 变 事
7
❖ (2) 指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与“质”、 “实”对称。
❖ “经纬天地曰文。”—— 《尚书·舜典》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论语·雍也》
8
❖ (3)在前两层意义之上, 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 “礼减两进,以进为文” — — 《礼记·乐记》
❖ “文犹美也,善也”。(郑玄 注)
义,物 。引形
申态 为或 教性 行质 迁的
11
“文”与“化”连用: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 《易·贲卦·象传》
12
❖“
止 其 所 当 止 。
均 能 遵 从 文 明 礼 仪 ,
察 人 文 , 使 天 下 之 人
时 序 之 变 化 , 又 须 观
❖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 选·补之诗》
——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 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 朴”、“野蛮”对举。意指“以文 教化”,即性情陶冶、品德教养, 等等。
15
❖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 念形态上的反映。” ——毛泽东
16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 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 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克罗伯:《文化的概念》
22
3.文化定义的描述性分析
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由人类的活动和意向 影响、改造、创造了的存在,是人类的精神、意识、 心灵的本质外化和内化的历史运动的结果。
它是人类生存的样式,即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 观念体系支配下的行为系统。
不同的生存样式(如民族、地域的不同)造就了 不同的文化样式。

❖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 “物相杂,故曰文。” ❖ “五色成文而不乱。” ❖ 《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叉”。
6
❖ “文”的引申义: (1)语言文字、文物典籍、礼乐制度等各种象
征符号。 《尚书·序》:“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
籍生焉。” 《论语·子罕》: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生活文化分类 饮食文化
基本生活文化
居住文化
服饰文化
非基本生活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
婚嫁文化 丧葬文化 岁时文化 游憩文化 27
食物原料文化
饮食文化
食物加工文化 烹饪文化
28
4.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后天习得
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的情况 下学习文化的含义、规则以 及行为举止。 基础的文化信息不断被强调 和重复。
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来学习文化。
“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西方人看文化
文化是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木和栽培植 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
——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
17
•培养一个人 的兴趣、精 神和智能
❖ “Colere”(耕作土地)
18
❖ 从18世纪末 开始,西方 语言中的 “culture” 一词的词义 与用法发生 了重大变化。
化 而 来 。 日 月 往 来 交
文 ” 由 “ 纹 理 ” 演

13
❖ “文治和教化” : ❖ “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
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篇》 ❖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 道。” ——(南齐)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14
西汉以后,“文”与“化”合成一个 整词 。
文化传播学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3
一、文化
❖ (一)什么是文化?
4
1、中国人看文化 2、西方人看文化 3、文化的要素 4、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5、文化的分类
5
❖ 1、中国人看文化 ❖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论语·八佾》
20
(1)文化是一种社会生活模式,它的概念是整个统 一的,同质的概念,无论作为整体还是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人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成为“这一”文化 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2)文化总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它代表着一个 民族的精华。 (3)文化有明显的边界,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 它总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文化。
19
❖ “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 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 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 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 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 ——泰 勒(Edward Burnett Tyl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