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形式,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质。笔者从“立足教材,培养兴趣”、“学科融合,迁移拓展”、“体验亲情,学会感恩”、“综合实践,感悟生活”、“学分制度,成长记录”和“交流汇报,评价导行”六个方面去探讨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兴趣;体验;感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质。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笔者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立足教材,培养兴趣”、“学科融合,迁移拓展”、“体验亲情,

学会感恩”、“综合实践,感悟生活”、“学分制度,成长记录”和“交流汇报,评价导行”六部分构成,六部分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缺一不可,现将其分述于后。

一、立足教材,培养兴趣

语文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在校学习,以课堂学习为主,语文教材成为了语文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但现在的中学生对教师在课堂只是围绕一本书,要求读写背诵的做法已觉得厌恶,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匠式的教师也不再喜欢。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如何将语文教材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好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利于掌握知识,而知识在不断丰富和深入后,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结合语文教学大纲开展多种形式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教育的规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

比如笔者在教《木兰辞》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同时还进行了“木兰欺骗可汗是否有罪”的辩论赛。学生分小组认真研读文本,仔细琢磨人物形象,还查找了大量参考资料,对文本教材有了全新的理解,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二、学科融合,迁移拓展

语文综合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种文化的融合打破了原有的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让人与人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建立联系、促进交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起学生的学科共通能力,打破学科壁垒,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更加适应今后的学习、工作的需要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体验亲情,学会感恩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体验是一种心智活动,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体验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何可用感官作为媒介,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环境、思想等方面。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基于个体认知图式而形成的学习过程,是个人通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参与而获得的形体、情绪、情感、知识上的体验。体验式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有所感受,并对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体验与实践是紧紧相连的。体验一般可以看成亲身经历,形成经验的过程。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

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综合实践,感悟生活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语文生活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

人的感悟是有差异的。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学生在观看同一个景物时,有的灵感顿生,有的却一片茫然;在经历同一件事情时,有的百感交集,有的却无动于衷;在面临同一个问题时,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却木然无知:这就是感悟的差异。但是,大家不用担心,感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特别是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生活的某些真谛。为此,在初中阶段,笔者配合学校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特意举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如学完朱自清的《春》后,让学生对家乡的秋作相关的探讨和写作。学生为此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形式,有摄影比赛的,有考查佛山秋天气候特色的,有研究佛山的动植物生长状况的,有探究佛山秋色的,还有考究“秋”的特定含义及人文特色的……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秋”有了全新的体会——“秋”不仅代表萧瑟、悲凉,更代表了一种喜悦、成功和丰收;“秋”不但是大自然的一种气候表现,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正是由于有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才有今天我们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综合实践活动,却调

动了学生们的各种可用的感官,使他们用自己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任何一个与“家乡的秋”有关的事件、人物、环境、思想等,使学生在生活中深有感悟,下笔之时思如泉涌,并对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又比如,笔者鼓励学生以学习为目的,在寒假期间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投花市摊位的活动。竞投摊位前笔者指导学生拟好相关活动计划,提前对摊档位置、进货渠道做一番调查研究;竞投成功后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在此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筛查能力、合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在推销产品时不但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理解,语文生活化,真正的学以致用。

五、学分制度,成长记录

一般在学习中,大家往往注重的是看结果,即平时表现没关系,关键是考试成绩好就行了,这样的学习容易让学生投机取巧,临阵抱佛脚,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制定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语文学习统计分制度。

(一)提高学习过程分比例

以往的学习考评是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占30%,期末考占40%。笔者就调整了综合实践学习过程分比例,使过程分占学期评定的40%。另外,每个学生在开始时均给予40分的基底分,根据学生平时努力与否予以加减分,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