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国学存在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经典国学存在合理性及其现实意义

何谓国学?本人认为国学就是自华夏民族产生以来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文学。中国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自原始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华夏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产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而国学就是这其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要了解国学,首先要了解它的历史。国学的记载最早应出现在竹简、帛或器物上,中国较早的文学著作有《诗经》、《楚辞》,谋略类的书籍有《素书》、《鬼谷子》等,这些先秦时代的书籍历经千年而不衰,难道不值得我们去研习吗?秦朝前期由于焚书坑儒、春秋大一统,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百家争鸣时期产生的许多文化著作付于一炬,这是国学的巨大损失,但还是有一些国学经典保存了下来。秦汉时期是中国的大一统时期,这时候出现了赋文辞藻华丽,语句流畅,显示了盛世的文学特点。这时候的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后来东汉时期政治凋敝,文人士大夫们片面追求语句的工整对称,而内容空洞,文学创作走向了下坡。到建安时期,中国北方地区一统,生产生活避免了战乱的干扰,因而文学创作走向高峰,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首的文人们写出了大量的诗篇,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抒发了其虽已晚年仍将统一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成为了千古名句。随后又进入南北朝时期,这时期国学发展较慢。到了隋唐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但文化领域的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了国学发展,于是韩愈率先发起古文运动,肃清文化之风气,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和作品,如《师说》、《将进酒》等。宋

元以后,国学进入缓慢发展时期。以上是国学发展历史的概况。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的国学经久而不衰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社会发展的规律看,国学的存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历史意义,例如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占据主导,因而法家学说盛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商鞅。而在和平时期,儒家的“仁、礼”学说受到统治者推崇,汉武帝采取”天下合归儒“的主张,太学生曾达到三万之众。之所以这么做,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统治者教化人民的需要,但总体来说,这时期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学尤其是儒家学说进入正统地位。由此可见,国学的存在是有其社会基础的。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断绝,虽然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在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文化摧残现象,但总体上国学根本未曾动摇,中国的国学代代人才济济,使国学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下来。而观其它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罗马等都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是中国的软实力,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充当好接班人的角色,让国学传承下去,这是历史的要求、时代的要求,或是说中国的脊梁。

中华文化的存在或者说是国学的存在,是由其自身特点决定的。国学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中华文化本身就固有兼收并蓄的特征。历史上的孝文帝改革、蒙古族入土中原,都使中华文化呈现出新的特

征,而不是被消灭或遗弃,因而国学的发展与之息息相关,国学的存在也是其自身决定的。那么再深究下去,为什么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呢?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古代文化产生在黄河流域因而被称为大河文明,该地区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水草出足,而存在决定思维,古代人民乐于生产,爱好和平,反对斗争,因而我们的文化在受到冲击时,总是愈发顽强,国学的发展恰恰就是明证。

国学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研习国学则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是从社会来看,还是从历史或是其自身特点来看,国学的存在都具有合理性。那些认为国学早已过时或不实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存在即合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事物的产生或灭亡要辩证的否定,事物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而不需要人为的干涉,试观今日之“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难道我们有理由去回避国学吗?

国学在21世纪的今天是具有强大的现实的。尽管中国目前在经济和科技实力上逊色于美国,但中国的文化实力应远胜美国才对,可事实上却相反。究其原因,可能有人会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美国的文化有其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确实如此,但并不是根本原因。个人认为,自五四运动以来,或新文化运动以来,当时处于对传统思想彻底决裂的考虑,国人对国学的认识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因而国学的传承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在意识到传承国学的价值,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学大师,如崔鸿褬、

钱文忠等人。但这时开放的国门使欧美的西方文化渗透到我国,使人们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尤其是资本主义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意思想严重危害了人民的思想认识,污浊了社会风气,使国学的复兴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国学,或者说是经典国学,在当今中国应积极发扬。由于国学有许多都是对人的没在修养提出要求,如《道德经》、《弟子规》、《论语》,这在以“和平与发展作为二十一世纪主题”的今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们能够使社会舆论向更加人性,更加道德的方式去迈进,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但人人都将以法律为界进行社会活动的话,那么社会还有什么人性可言,还有什么道德可言。人人都应有敬畏之心,这敬畏就是对于道德的尊崇,当今中国人在道德上的缺失使人们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而国学的复兴恰好是解脱这不安全感的最好良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千古名句就是我们要追求的心灵的那一份安宁。《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灵上的富足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国学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对外可以弘扬中华之文明,使国学之优秀思想惠及更多的人,对内则是强健国人思想之困弱,以求社会风气的改变。

“国学热”是当今中国人的热议话题,是啊,我们已将国学弃置了那么多年,是该将它从书柜找出来的时候了。但国学的精神实质被世人真正所接受,还需要我们去沉思,不管怎样,让国学被当今时代

的大多数人们所认可,其本身就是具有伟大意义的。我们可以想像,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孩子在课堂吟诵诗词,一座城市以一句千古名言为城市精神,商人们也不再把国学当作文学,而是理解为管理学,这是一派让人欣喜的景象啊。

国学之存在合理及其现实意义是由历史和时代证明和检验的,其传承和弘扬是国人光荣的责任,而国学作为中国的标志,也深深地烙在每一位国人的心中。国学的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但明天必将光明,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我们时代才能有更优秀的文化产品出现,以满足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和时代要求。同时,对国学的传承要择而优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代相符合,否则便会泥沙俱下,损多益少,要怀有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和虚心的态度去学习,唯有如此,经典国学才会焕发出其应有的光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