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优秀课件)精编版
合集下载
-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黄州快哉亭记.ppt精品PPT课件
![-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黄州快哉亭记.ppt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7f4b9c551810a6f52486e2.png)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2.从快哉亭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 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的理解]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极目四望,能望见十分开 阔的地面;波涛汹涌,风云开阖——波澜汹涌已是壮丽,而时隐时 现、变幻不定的风云更雄奇。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 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景色奇幻,壮观。今乃得玩 之几席之上——面对如此“动心骇目”之景,却能“玩赏”, 足 见 其心情之平静,有“宠辱不惊”之感;西望:冈 陵 起 伏——想 见其逶迤之势;草木行列——想见其优美之姿;渔夫 樵 父 之 舍皆可指数——想见其恬然之态。这些景物表达了作 者 旷 达 的心情。
第一单元
【思考】 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景象的?全词抒 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一、字音 肆.大(sì) 开阖.(hé) 指数.(shǔ) 披襟.(jīn) 瓮牖.(yǒu) 骚.人(sāo)
沔.(miǎn) 倏.忽(shū) 骋骛.(wù) 庶.人(shù) 濯.(zhuó) 憔.悴.(qiáo)(cuì)
““这此是只独有大大王王才享之有的雄雄风风,耳,老庶百人姓安怎得能一起共之享受!!””快庶:人痛:快老。百
姓。独:独自。雄风:宋玉在《风赋》里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 和“庶民之雌风”,并对二者作了对比性的描写,意在反映王侯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江 出西陵, 始 得 平 地。其流 奔放肆大, 长江流出西陵峡,便开始进入平旷地带。长江水流奔腾阔大,
南合 湘、 沅 , 北合 汉、 沔,
其势
向南与湘江、沅江合流,向北与汉水、沔水汇集,长江水势
益 张。 更加浩大了。
江 巫: 峡长 、江 瞿。 塘西 峡陵 合: 称西 为陵 “峡 长, 江又 三名 峡夷 ”陵 。峡 肆、 大巴 :峡 指, 水与 势
第一单元
2.从快哉亭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 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我的理解]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极目四望,能望见十分开 阔的地面;波涛汹涌,风云开阖——波澜汹涌已是壮丽,而时隐时 现、变幻不定的风云更雄奇。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 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景色奇幻,壮观。今乃得玩 之几席之上——面对如此“动心骇目”之景,却能“玩赏”, 足 见 其心情之平静,有“宠辱不惊”之感;西望:冈 陵 起 伏——想 见其逶迤之势;草木行列——想见其优美之姿;渔夫 樵 父 之 舍皆可指数——想见其恬然之态。这些景物表达了作 者 旷 达 的心情。
第一单元
【思考】 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景象的?全词抒 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一、字音 肆.大(sì) 开阖.(hé) 指数.(shǔ) 披襟.(jīn) 瓮牖.(yǒu) 骚.人(sāo)
沔.(miǎn) 倏.忽(shū) 骋骛.(wù) 庶.人(shù) 濯.(zhuó) 憔.悴.(qiáo)(cuì)
““这此是只独有大大王王才享之有的雄雄风风,耳,老庶百人姓安怎得能一起共之享受!!””快庶:人痛:快老。百
姓。独:独自。雄风:宋玉在《风赋》里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 和“庶民之雌风”,并对二者作了对比性的描写,意在反映王侯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江 出西陵, 始 得 平 地。其流 奔放肆大, 长江流出西陵峡,便开始进入平旷地带。长江水流奔腾阔大,
南合 湘、 沅 , 北合 汉、 沔,
其势
向南与湘江、沅江合流,向北与汉水、沔水汇集,长江水势
益 张。 更加浩大了。
江 巫: 峡长 、江 瞿。 塘西 峡陵 合: 称西 为陵 “峡 长, 江又 三名 峡夷 ”陵 。峡 肆、 大巴 :峡 指, 水与 势
黄州快哉亭记上课课件
![黄州快哉亭记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436e691ed9ad51f01df280.png)
词类活用 名作状 1、南合湘、沅,北合汉、沔 在南面,在北面
2、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3、西望武昌诸山
名作动 向西
在白天,在夜里
1、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命名,为…取名 2、草木行列
排成行列,成行成列
形作名 1、以览观江流之胜 胜景,美景
形作动
1、举目而足 饱览 使心动,使目骇 使……称快 共同享有
2、翻译句子: ①将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 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译:也没有什么不快活的,更何况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涤, 迎送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中的美景而求得自我的安乐 呢! ( 况:何况 状语后置 穷、胜、以、适)
②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 也哉? 译:这些都是文人游子之所以引起悲哀苦痛而不堪忍受的 景象,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判断句 所以:表原因 胜:禁得住 乌、睹、其、为)
【发散思维 触类旁通】 深入感悟文章主旨
• 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本文主旨 与大家所学过的哪一篇文章中的名 句相同?
谈一谈,你对“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有何理解? 君子以坦荡豁达的处世态度面对所有的不 快,不以物喜,不以物悲,随遇而安,才能聆 听自然之美。 快哉亭为张怀民所建,苏轼所命名,苏辙 作记。三人均遭贬官的命运(苏辙生性沉静淡 泊,虽没有历经“乌台诗案”之屈辱,却也有 贬官之累),故作者写做这篇文章寓勉人并自 励之意,全文主旨在说明人心坦然自得,不受 制于外物,便能无往而不快。与范仲淹写《岳 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有异曲 同工之妙。
省略句宾语前置Fra bibliotek14、有风飒然至者 15、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定语后置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课件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定风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2968d1ee06eff9aff807d0.png)
也回山料一谁竹何莫
无首头峭蓑怕杖妨听 定
风向斜春烟?芒吟穿 风
雨来照风雨 鞋啸林 波
也萧却吹任 无瑟迎酒平 晴处。醒生
轻且打 苏
胜徐叶 马行声
轼
。, ,。 ,。,
归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去冷
,,
思考:1、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2、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 无晴”两句?
3、这首词写苏轼在路途中遇到下雨的事情,但他 却从这芝麻大的小事中想到了人生,从而写到自 己的处事态度,这叫什么写法?试做分析。
词中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 件小事,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以小见大
从这首词中,请描绘出词人是一个 怎样的形象?
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 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 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形象。
《食猪肉诗》 黄州好猪肉, 价贱如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 煮。 慢着火,少着水, 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早来打一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 礼部沿书等职,并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 定州等地,
• 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病死 常州,追谥文忠公。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 可以说是在屡遭贬逐的 逆境中建立的 。
• 水调歌头
•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宁静广阔之“快”
•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搏击风雨之“快”
• 小结: • 1、写作手法: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 虚实结合(虚景实写)、动静结合、用典
• 2、主旨: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 是苏轼豪放词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 哉亭周围壮丽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身处 逆境却泰然面对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 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共25页)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共25页)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2d947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c.png)
热爱生活 乐观旷达
主旨归纳
这首词借月抒怀,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 有对人们的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赏月留香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最多的自然物。在古代,它的别称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月亮比作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问天
“偏”惆怅
问月
“古难全”释怀
问心
“共”祝愿
诗人由对明月的发问,继而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变化,悟出了人 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因此美好的祝愿就不能 太“贪”。“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蝉娟”: 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板书设计
水调 歌头
上片 下片
望月问天(写景) 想象:明月→宫阙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怀人问月(抒情) 联想:月圆→人合 议论升华 富有哲理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 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 在美玉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高耸九天的严寒。(我)在月光下起 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 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 呢?人间总有悲欢离合之事,月亮总有阴晴圆缺之时,这种事情自古 以来就难以求全。只希望你我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 美好的月亮。
《黄州快哉亭记》课件(共33张PPT上课用)
![《黄州快哉亭记》课件(共33张PPT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2f77676e31b765ce05081478.png)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
把……作为 利用
剩余时间 自由放任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
确实
蓬、瓮,名作动 何况
乎濯长江之清流,揖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
来求得自我安乐
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这些都能成为文人游子情绪悲伤、容貌
乌睹其为快也哉!
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
哪能看到这景物因此而感到快乐呢
品 读 赏 析
一、追根溯源 探 “快”意
本文以“快”字为文眼,请从 文中找出含有“快”字的句子。
主旨句: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建造和命名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记黄 州 快 哉 亭
快哉亭位于贬谪之地黄州,快哉亭为张怀 民所建, 苏轼所命名, 苏辙作记,三人均遭 贬官的命运,但面对挫折却有着极其相似的处 世态度。
本文标题为“黄州快哉亭记”,请回顾
以前相关的文章,然后说说“记”是怎样
的一种文体? 《小石潭记》《登泰山记》 《岳阳楼记》 《核舟记》 《桃花源记》《小石城山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常用的艺术 手法有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快乐源于自己的内心 关键在于心态
前幅握定“快哉”二字洗发,后 幅俱从谪居中生意,文势汪洋,笔力 雄壮,读之令人心胸旷达,宠辱都忘。
——《古文观止》
三、写景鉴赏 品 “快” 情
作者抒发自己登临时的快哉之 情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南
请分析本段所写
合湘、沅,北合汉、 景物的特征与观景之 沔,其势益张。至于 人心境的关系。
《水调歌头》PPT优质课件
![《水调歌头》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8c95f059eef8c75ebfb3d9.png)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 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 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 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 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 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 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习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
宫。
⑻不胜〔旧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
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
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
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Biblioteka ⑵达旦:到天亮。字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 称“三苏〞。
词 学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 台。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 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 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 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 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 从梦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 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1ecf3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3.png)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Q1、你从小序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你从小序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 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品月明理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 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 缺”,顿悟“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 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 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赏月留香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答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答美人·春花秋月 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回洲》
词人情感得以升华,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 的心愿,堪称千古奇绝。
浪花朵朵
释怀
水 调
惆
“古
怅 问天 问月 难
歌 头
“偏”
问 问心
全”
祝愿“共”
梳理小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 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 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 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 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借背景悟诗魂美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遭受“文字 狱”的诗人,他因“乌台诗案”而入狱。 此案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当时正值当 权者推行变法之际,苏轼看到了变法对百 姓的不利影响,极力反对变法。
Q1、你从小序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你从小序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 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品月明理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 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 缺”,顿悟“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 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 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赏月留香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答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答美人·春花秋月 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回洲》
词人情感得以升华,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 的心愿,堪称千古奇绝。
浪花朵朵
释怀
水 调
惆
“古
怅 问天 问月 难
歌 头
“偏”
问 问心
全”
祝愿“共”
梳理小结
《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 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 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
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 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旷达的 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借背景悟诗魂美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遭受“文字 狱”的诗人,他因“乌台诗案”而入狱。 此案发生在宋神宗元丰二年。当时正值当 权者推行变法之际,苏轼看到了变法对百 姓的不利影响,极力反对变法。
《水调歌头》PPT优秀课件
![《水调歌头》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2a5e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e.png)
读月知味
倾听配乐范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水调歌头 (苏轼)
bǐng chén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qu夕è /是/
qióng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q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 高造诣。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 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 木等。
全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 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品月明理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 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 缺”,顿悟“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 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 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赏月留香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答舍弟》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答美人·春花秋月 何时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回洲》
思考
: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者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上阕:望月(写景)思考
黄州快哉亭记PPT教学课件
![黄州快哉亭记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ccf212c77da26925c5b0bc.png)
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为话题,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一、单元结构分析 二、课标依据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分析 五、学情分析 六、教学重点难点 七、教学设计
单元结构分析
一、单元结构分析
新的旅程
时间的足迹
成 长 纪 事
一 起 走 过 的 日
“快哉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快哉亭是张梦得所建,由苏轼 命名,苏辙作记。当时这三人 都被贬了官,身处逆境,但都 很达观。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 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 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苏辙
导入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作者: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倚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 里快哉风。
作者简介:
5.这段中,作者认为快乐与否,关键是 什关么键?”,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分段探究4 第四段,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肯定观点.
农历每月初一,被称为___朔__日____ 农历每月十五,被称为___望_______ 农历每月十六,被称为___既__望_____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被称为___晦_______
风过了,不留痕迹 拓展2---阅读
风来了,竹子的枝干被风吹弯;风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 像风没来过一样。 云来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云走了,潭底乾乾净净的,好像云 没来过一样。 竹子不会因为被风吹过,就永远直不起腰来;清澈的潭水,也不会 因为云飘过,就永远留住云的影子。 同样的,心胸宽大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两句不礼貌的话,就刮起永 远的狂风巨浪;也不会因为别人不礼貌的行为,就在心底刻下无法 磨灭的伤痕。 像清澈的潭水一样,云过了,不留痕迹。 像坚韧的竹子一样,风过了,不留痕迹。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ppt2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ppt2](https://img.taocdn.com/s3/m/2ac1cf8fb0717fd5360cdc6b.png)
苏 诗
情理与趣理同在
苏词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婉约与豪放并重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爱, 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 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
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 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 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 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
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 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豪放词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
称“苏黄”
文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艺 全
才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显然,宋玉把风分为“雄风”、“雌风”是借以 讽谏楚襄王。而作者在此却故意在鸡蛋里挑骨头, 批评宋玉这位“兰台公子”不懂得庄子所说的天 籁。 《庄子·齐物论》中认为事物有天籁、地籁、 人籁之分,风是属于“天籁”,是大自然演奏的 乐曲。宋玉却把风硬分为雌雄,岂不可笑?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作者认为,只有具备这种浩然之气,才能领略 “千里快哉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 胸襟,他与张怀民同被贬官黄州,他们都能“不 以贬谪为患”,“不以物伤性”,“自放山水之 间”(《黄州快哉亭记》),何等旷达!
黄州快哉亭记ppt (10)
![黄州快哉亭记ppt (10)](https://img.taocdn.com/s3/m/e900d1d70242a8956bece459.png)
想一想,本课作者随缘自适的人生观,对你有 何启发?请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你在学习上或同伴、 父母所遇到的挫折,以及你的自处之道。
谢谢
1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便有了文明。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5、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33、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4、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5、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6、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9张PPT)
![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5ba257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32.png)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chán)娟。
朗读课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
助读材料
1.苏轼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谪居密州, 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此时母亲已去世19年,父亲、妻子 已去世10年。
作者简介
他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的变法主张,又不 完全同意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政治措施,在新旧党 轮流执政的五朝中,他屡遭排挤,数度浮沉,道路极其 坎坷。但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还能以宽广的审美眼 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风雨一生,豁达一世
朗读指导
朗 读 应 做 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拓展阅读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最多的自然物。在古代,它的别称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 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月亮比作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朗读课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
助读材料
1.苏轼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谪居密州, 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此时母亲已去世19年,父亲、妻子 已去世10年。
作者简介
他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的变法主张,又不 完全同意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政治措施,在新旧党 轮流执政的五朝中,他屡遭排挤,数度浮沉,道路极其 坎坷。但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还能以宽广的审美眼 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风雨一生,豁达一世
朗读指导
朗 读 应 做 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拓展阅读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最多的自然物。在古代,它的别称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 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月亮比作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PPT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67b27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a.png)
目
第三章
录
诗词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 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 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 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 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 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 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 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 哉亭”。
诗句赏析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 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 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他又以此比拟他在“快哉亭”上所目睹的景致,将“快哉亭” 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被贬黄州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 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 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 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 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 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 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 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 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进京应试
目 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 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 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 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 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 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 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 只得第二。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ppt1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ppt1](https://img.taocdn.com/s3/m/90dc9963e518964bcf847c68.png)
表达效果
作者化用宋玉《风赋》中的典故,把宋 玉《风赋》中的感受和眼下在快哉亭 的感受进行对比议论。在作者看来, 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 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 然之理的生硬说教。而作者认为,人 只要心中有一股浩然正气,就可以领 略到“千里快哉风”。从中我们可以 看到作者豪迈的胸襟,至此,作品的 题旨得以进一步深化。
长记: 回忆和联想
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 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其景色“壮丽为 淮南第一”(叶梦得《避暑录话》)。在当时的情况下, 平山堂的文化内蕴的丰富和文化层次的高雅,是文 化人群体中所共同认可的,所以这里是借平山堂来 提高快哉亭的文化品位。笔法非常巧妙。 用这种记忆中的景象和眼下所见之景进行比较,二者 非常相类似。这样把快哉亭和平山堂融为一体了。用 回忆和联想来描写眼前景色是虚景实写。
上阕写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
• • •
虚实结合
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 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 的优美景象。 然后回忆平山堂的江南山色 来描写眼前的景色,是虚景 实写。
如何理解作者通过回忆 和联想来写眼前景色的 笔法?
•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 中。”
白头渔翁驾一叶小舟出没 浪涛之中的形象,是实写 还是虚写?为什么?
是想象之景,是虚写。
“白头翁”的形象是东坡自 身人格的象征。 这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难 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的真 实写照。
词人认为宋玉把风分为雌雄是不懂 庄生的天籁之妙,那么词人所谓的 天籁之妙是什么呢?
• 明确:词人认为庄子所谓的天籁之妙 就在于它不会因为人社会身分而有不 同的差等,只要你心中真正充满浩然 正气,那么无论你是帝王还是庶民都 能享受到这风给人带来的爽快。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PPT学习教案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PPT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7f637240c844768eaee82.png)
迅!”
第25页/共29页
史铁生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 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 曲折。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 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 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 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 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 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第26页/共29页
落日时,“我”坐在亭上,卷起华丽的绣帘, 俯瞰江面,亭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景色 开阔壮丽。我知道你为了接待我而特意建造了 这座亭台。亭台的窗户涂抹上青红油漆,色彩 犹新。这让我回忆起了扬州平山堂,我曾斜躺 着在那欣赏烟雨朦胧的江南美景,一只孤鸿消 失在遥远迷蒙的空中。使我体会到了,欧阳修 所说的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 江南山色的味道。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会计学
1
苏轼
第1页/共29页
第2页/共29页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交待写作背景:乌台”, 极言油漆新,色泽鲜明
2、点明亭的主人与作 者的亲密关系。
第3页/共29页
【诵读】:词句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
第4页/共29页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w偓òq佺uán》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 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 欹(qī)枕江南烟雨,杳杳(yǎo)没 (mò)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 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
第5页/共29页
未解庄生天籁(lài),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第27页/共29页
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 映在江水中。忽然一阵巨风,江面波涛汹 涌,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恶浪 中掀舞。我于是笑宋玉没有理解庄生所说 的天籁的妙处,硬说风有雌雄可分。一个 人只要具备了浩然之气,在任何境遇中都 能处之泰然,便能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 的千里雄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下阕是如何写景的?
2、简要分析白头翁是 怎样的形象?
3、词中红色句子运用 了什么写法,有何好 处?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1、下阕是如何写景的?
静态描写。呈现出一幅平静 优雅的山水画卷。 动态描写。写渔翁驾着一 叶小舟,在狂风恶浪中掀 舞。
落日绣帘卷,
实写,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
亭下水连空。
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鉴赏上阕
思考 2、品析红色词语的妙处。
落日绣帘卷,
实写,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
亭下水连空。
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景象。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欧阳修词“平山阑槛倚晴空, 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中原句“江 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山色有无中”形象地写出 青山重重,迷迷蒙蒙,时隐 时现,若有若无的情态。
动静结合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2、简要分析白头翁是怎样 的形象?
渔翁不惧怕狂风恶浪, 与狂风恶浪搏斗习以为 常。“白头翁”的形象 是东坡自身人格的象征。
这实际是作者面对政治祸 难的泰然自若的人生态度 的真实写照。
你从苏子的超脱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
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 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鉴赏要点:
①全篇贯注着超旷达观的博大襟怀。作者贬官黄州,是他在人 生道路上第一次遇到的沉重政治打击,理想遭遇严重挫折,内 心是非常痛苦的,政治上是非常压抑的。面对这样的政治祸难, 他能处之若常,用睿智的思辨,维持心理平衡,不消极颓丧, 对功名得失,不过于耿耿于怀。但是他并不是放弃了人生理想 的追求,并不是盲目乐观。这样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借鉴 意义。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3、词中红色句子运用了什 么写法,有何好处?
用典。
用典
《风赋》中说,宋玉等人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 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挡风说:“快哉, 此风!寡人与庶人共者邪?”宋玉说:“此独大王 之风耳,庶人安得共之!”楚王不明其意,宋玉 解释说,“大王之风”经过优美的园林宫室,带 着花草的香气,然后才吹到身上,所以此风能解 酒治病,“发明耳目,宁体便人”,这就叫做 “雄风”。而“庶人之风”,起于穷巷之间,一 路挟带着污秽之气,吹到贫穷人家,使人精神凄 惨,生病发热,这就叫做“雌风”。
鉴赏上阕
小结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实写
虚实结合。
描写快哉
亭远处的
景色,以
回忆和联想 迷蒙的虚
虚写
景侧面映
衬当前的
实景。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②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一炉。虚实结合,通过联想、对比、 议论来写眼前景。例如,用记忆中的平山堂的景色的联想,来 描写眼下的快哉亭的景色。又如,用宋玉《风赋》中的感受和 眼下在快哉亭的感受进行对比议论等。
显然,宋玉在此把风分为“雄风”、“雌风”是
借以讽谏楚襄王的。而作者在此却故意在鸡蛋里挑
骨头,批评宋玉这位“兰台公子”不懂得庄子所说
的天籁。
《庄子·齐物论》中认为事物有天籁、地籁、人籁之 分,风是属于“天籁”,是大自然演奏的乐曲。宋玉 却把风硬分为雌雄,岂不可笑?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 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作者认为, 只有具备这种浩然之气,才能领略“千里快哉风”。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豪迈的胸襟,他与张怀民同被 贬官黄州,他们都能“不以贬谪为患”,“不以物伤 性”,“自放山水之间”(《黄州快哉亭记》),何等 旷达!
鉴赏下阕
一千顷, 都镜净, 倒碧峰。 忽然浪起, 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思考 3、词中红色句子运用了什 么写法,有何好处?
用典。表现诗人旷达豪 迈的处事精神,身处逆 境泰然处之、大气凛然 的乐观态度。
此词通篇将写景、抒情和议论熔为 一炉,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而泰然面对 的达观情怀和博大的胸襟,凛然的正气 充满全篇。
黄
州
快水
哉 亭 赠 张
调 歌 头
偓
佺
本文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 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 造了一座亭子,苏辙为它作记以志纪念。 苏轼则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 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 快哉亭赠张偓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湿”字承上“新作”,极言油漆 之新,色泽鲜明。点明亭的主人与 作者的亲密的关系,语言幽默诙谐。
杳杳没孤鸿。
“没”形象地写出孤鸿在“江南烟
认得醉翁语:
雨”中渐飞渐远,若隐若现的景象,
“山色有无中。” 营造了一种高远空蒙的意境。
鉴赏上阕
思考 3、“山色有无中”语出何 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鉴赏上阕
落日绣帘卷, 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 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思考
1、作者起笔描绘了 一幅怎样的图画?
2、品析红色词语的 妙处。
3、“山色有无中”语 出何处?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鉴赏上阕
思考 1、作者起笔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图画?
诵读词,注意字音
偓佺:wò quán 欹:qī 杳:yǎo 籁:lài
诵读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 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 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 无中。”
一千顷, 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 掀 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 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