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表现以及个人成长与反思。
首先,我对课堂设计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用计算器计算》的主题,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计算过程中使用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我在课前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了充分准备,将课程安排得条理清晰,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出现了困惑和错误,这表明我在课堂设计中可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
因此,下次在课堂设计中,我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提前预测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和解决。
其次,我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和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我通过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然后通过具体实例演示给学生,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但是我也发现有一些学生对于理论讲解存在困难,他们更喜欢通过实践来学习。
因此,下次在教学时,我会适当增加实践学习的环节,例如让学生自己操作计算器进行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再次,我对教学资源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使用了计算器作为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计算器是一种非常好的辅助教学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对于计算器的操作不熟悉,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或者没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
对于这类学生,我需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提供额外的练习资料,让他们能够逐步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技巧。
另外,我对学生表现进行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他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并在实践操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然而,我也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于使用计算器计算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错误。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前言在课堂教学中,计算器是一个常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一些复杂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精确度。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计算器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我特意设计了一节课,目的是教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数学题目。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对这节课进行反思,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和改进方法。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技能并提高计算速度。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包括加减乘除、开方、平方等; 2.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包括数字输入、功能选择、运算结果显示等; 3. 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在课堂开始前,我设计了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的作用和重要性。
然后,我向学生简要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计算器基本功能介绍首先,我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并解释了每个功能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我特别强调了加减乘除、开方和平方这几个常用的功能。
3.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接下来,我向学生详细介绍了计算器的操作方法。
我提醒学生注意数字的输入顺序,以及如何选择不同的功能。
我还演示了一些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方法。
4. 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在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后,我组织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我特别强调了运算符的使用和运算次序的确定。
我还设置了一些小组竞赛,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题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总结与展望在课堂的最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总结。
我提醒学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使用计算器,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和喜爱,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让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教学旨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设计上遵循新课标的几个基本理念,并体现以下特点:1、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计算器已融入现代生活,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直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学生兴致浓厚,在自主操作中,发现问题,学会本领。
2、通过探索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结合使用计算器的教学,我还补充出示了这样一个算式,1111111111=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办法,运用找规律的方法来探索结果。
然后再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发现并表达这些算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这节课上,我追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上课过程中,我时不时给学生加10分,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问题情况给自己加分,这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还让小组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这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最后再由大家给得分高的小组作出评价。
不足之处:1、应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与估算结合的意识。
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一不小心就会按错键,输入错误数据,导致结果有误;或者,按健顺序搞错,也发生错误。
在计算前应该培养学生先估算结果大约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正确率.这一点,我在上课时没有很好地做到,以后要特别注意。
2、课前准备应做得充分。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带了什么呀?(计算器)今天计算器要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特殊而有趣的数学课。
出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认识计算器1、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人们为什么要用计算器计算?指名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计算器最主要的功能是帮助人们进行计算。
当人们遇到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使用计算器计算不仅准确而且速度快、节省时间,因此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2、很多同学已经使用过计算器了,对它一定有所了解,想不想把你知道的和其他同学来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谁愿意当一回计算器推销员,介绍一下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指名学生在投影上介绍,其他学生补充。
(重点让学生一起来操作一下开机和关机以及改错键的使用)教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计算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计算器外型不一样,功能也不全都一样,但是一些基本的功能它们都是具备的。
计算器一般包括显示屏、键盘(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在小学阶段,我们只要掌加减乘除这些最基本的运算就可以了。
三、学用计算器1、教学例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4)、教师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2、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了,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我们一起来看:(1)太平洋的面积是17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36万平方千米。
它们的面积一共是()万平方千米。
(2)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千克的水。
《用计算器计算》课后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课后反思《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式题的答案.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学生都嚷嚷要学习它了.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完全会使用计算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购买的是科学计算器,上面的功能键很多,乱按容易锁定格式,导致计算不出来想要的结果,还有的计算器上出现了三位分一级的现象,这与我们刚学习过的认数中四位分一级的情况不符合,于是就产生了怀疑等等.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
学生早已掌握了,不必要按要教科书安排的课时进行教学.于是在解决课本上两道例题后,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的思想教育。
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现错误,比如,按键按错了,看数字看错了,或是多按了或是少按了等等.于是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一组里都是需要用计算器才能计算的,比一比看谁速度快而且没有错误.另一组是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也有直接口算、直接简便运算的。
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块正方形木板,一边截去15厘米,另一边截去10厘米,剩下的木板比原来面积减少1750平方厘米,那么原来正方形木板边长是()厘米。
A.75 B.74 C.76 D.772.用一个高是30厘米的圆锥体容器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中,水的高度是()厘米.A.10 B.90 C.203.15.9-(5.9+6)=()A.4 B.13.7 C.0.44 D.264.用长12cm,宽9cm的长方形纸拼成正方形,最少要用这种长方形纸()张。
《用计算器计算》课后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课后反思《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式题的答案.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学生都嚷嚷要学习它了.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完全会使用计算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购买的是科学计算器,上面的功能键很多,乱按容易锁定格式,导致计算不出来想要的结果,还有的计算器上出现了三位分一级的现象,这与我们刚学习过的认数中四位分一级的情况不符合,于是就产生了怀疑等等.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介绍来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由于书本上安排的练习都是单一的计算题,形式比较枯燥。
学生早已掌握了,不必要按要教科书安排的课时进行教学.于是在解决课本上两道例题后,我设计了三道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用计算器计算,同时渗透了“节约用电用水”的思想教育。
学生虽然能够比较熟练地利用计算器计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出现错误,比如,按键按错了,看数字看错了,或是多按了或是少按了等等.于是我设计了两组竞赛题,一组里都是需要用计算器才能计算的,比一比看谁速度快而且没有错误.另一组是既有数据较大需要计算器计算的、也有直接口算、直接简便运算的。
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学会辨证地看待计算器。
认识到要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玩具车4元5角,一个玩具猴5元1角,价格贵的是( )A.玩具车B.玩具猴C.一样2.下面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在分别写着1、2、3、4、5的五张卡片中任抽一张,抽到质数的可能性是.B.求要修水渠的全长,列式是36÷C.﹣8比﹣1大D.180500300读作一亿八千零五十万零三百3.80×1.5%=( )A.1.2 B.10 C.500 D.0.8754.一件衣服300元,打七折后,便宜了()元.A.30 B.210 C.90 D.705.甲乙两队共运一堆货物.甲队单独运8小时运完,乙队单独运12小时运完,甲队先运2小时后,然后乙队单独运.还要()小时运完.A.B.9 C.3 D.106.下列各数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计算器的使用是应对较大数目的计算和探索相应的运算规律需要而产生的。
内容包括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各键的名称符号与功能,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以及通过计算器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等。
这些内容都属于数学运算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较为复杂的运算的重要基础二、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初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为: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一、两步连续计算,并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一步和只有同一级的两步计算。
难点:会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能口算出结果吗?(课件出示:一组口算题,一组大数的算式)生:大数的算式即使笔算也很麻烦,不可能口算出结果。
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帮我们计算呢?生:计算器。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你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学生可能会说:·在书店买书付账时用到了计算器。
·在工人结算工资时用到了计算器。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
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生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生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生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师:虽然同学们的计算器,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功能和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
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先认一认,再和同学说一说。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认识计算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教后反思
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教后反思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使用。
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
教材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再学习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第二段进行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中,执教者对内容进行了一些整合,对第一课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补充。
一、通过尝试操作,自主探究,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学生对计算器在生活中大部分已接触过和使用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究中认识计算器及计算方法。
用计算器进行一步式题计算,执教者让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操作的过程与方法,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通过积极的互动,较好地掌握了基本的使用方法。
二、密切计算器与生活的联系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创设了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等。
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让学生用计算器来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
三、通过探索规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42857分别与1、2、3、4、5、6和7相乘,以及111111×111111的计算,让学生在运用计算器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激发探索欲望。
通过组织讨论,探寻出规律,这样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了用计算器进行探索的成功体验。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在教学中,教导学生正确地使用计算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然而,面对计算器的广泛普及和使用,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首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作为一种工具,它的正确使用对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向学生提供使用计算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输入数据、如何选择运算符和如何读取结果等。
同时,我也会告诉学生一些常见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如输入错误、运算符选择错误、计算过程错误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掌握正确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计算中去,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其次,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运算符、输入正确的数字,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
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我会提供一些有关于如何分析题目、如何选择运算符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我也会引导他们自己判断答案是否合理,并对错误的答案进行纠正。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逐渐独立思考和判断,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会注重计算器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的教导。
尽管计算器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很高,但也有一些问题是计算器无法解决的,如复杂的文字问题、逻辑推理问题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告诉学生计算器的局限性,让他们清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计算器,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其他方法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明确计算器的作用和适用范围,避免过分依赖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1、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
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共同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等形式,在生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
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学完了这节课,学生能否合理使用计算器,能否达到以上具体目标,能否用计算器计算出家庭收支情况、仓库物品进出情况等,是我在设计时考虑的重点。
要使已经熟悉计算器功能和操作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感受到用计算器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整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学生成了课堂的真主人。
而我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或者充当了他们的“秘书”。
先由我为他们安排好工作流程(也即设计教学环节),至于每一个程序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实现。
整堂课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来,包括交流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部分功能,说明操作计算器的过程、技巧……俨然一副主人翁的姿态,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值得高兴的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出现大量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致在一个一个环节中保持得还不错。
并且也能利用计算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正是这“秘书”的角色和已经设计好的预案,让我在课堂上陷入了被动,失去了活力;也让部分学生的学习热度还没有完全上升。
其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尽情地说?甚至是漫无目的地说?不是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
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信息,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点“劲”,抓住时机,利用一个学生所说的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课堂热起来,火起来!。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哎呀呀,最近我们学了用计算器计算,这可真是一段有趣又让我有点儿小烦恼的经历呢!一开始,老师把计算器拿到教室里的时候,我眼睛都亮啦!这小小的东西,看起来普普通通,居然能帮我们算那么复杂的数,多神奇呀!老师给我们演示怎么用的时候,我心里直嘀咕:“这能有多难,不就是按几个键嘛!”可是,真到自己上手操作的时候,我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就像明明知道骑自行车的方法,真正骑上去还是会摇摇晃晃一样。
我总是按错键,不是多按了一个数,就是少按了一个运算符号。
我着急得直跺脚,心里想:“这破计算器,怎么就不听我指挥呢!”我看看同桌,他倒是算得挺快,还一脸得意地冲我笑。
我不服气地说:“哼,你别得意,我一会儿就超过你!”他却笑着说:“那你可得加油啦!”这可把我气坏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计算器用得顺溜。
后来,在不断的练习中,我慢慢找到了窍门。
我发现,只要认真看清数字和符号,别着急,一步一步来,就能算对。
这就像走迷宫,得静下心来,仔细找路,不然就会在里面晕头转向。
老师还让我们做了一些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每次比赛的时候,教室里都紧张得要命,大家的眼睛都紧紧盯着计算器,手指飞快地按动着按键,那场面,就好像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过疑惑。
我就想啊,既然有计算器能帮我们算,那我们干嘛还要费力地去学心算和笔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但是老师告诉我们,计算器虽然方便,但它不能替代我们的思考和计算能力。
就好比有了汽车,我们也不能忘了怎么走路一样。
如果过度依赖计算器,我们的大脑就会变得懒惰,以后遇到没有计算器的情况,可就傻眼啦!通过这次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我明白了,任何工具都有它的好处和局限性。
我们要合理地使用它们,不能被它们“牵着鼻子走”。
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有了手机导航,就不记路了呀!现在,我对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很熟练啦,它确实帮了我不少忙。
但是我也不会忘记,要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算和笔算能力,让我的大脑变得更聪明、更厉害!这就是我关于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学反思,你们觉得怎么样?。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用计算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1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一、成功点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克隆牛的身高和体长”的一个情境。
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很遥远。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
因此我把情境改为“算算老师的身高”的情境。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体现学生为本,倡导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我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倡导先学后教的。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学生交流时,学生会在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适时沟通竖式计算方法,从而明确小数加法也和整数加法一样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来加的!此时,有学生会质疑,末尾的0是否可以去掉,教师适时点明: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同时指出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要进行验算。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异性想法得到交流激荡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生生间的互动。
课堂中组织起学生进行生生间、组际间的交流,这使得呈现出的观点更原始、真实,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基于这一平等互利特征的差异展示,不仅为学生所喜爱和认可,也让教师得以准确把脉学生的学情,并据此展开进一步的引导与点拨。
3、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算法的探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本环节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曾经使用过计算器来进行一些数学计算。
使用计算器的好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无误地进行大量的计算,而且速度也很快。
然而,我也发现计算器的使用有时会产生一些问题。
在这篇教学反思中,我将回顾我在使用计算器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首先,我发现学生对计算器过于依赖。
他们在进行简单的计算时也选择使用计算器,而不是自己动手计算。
这种依赖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计算器的普及和方便性。
学生认为计算器可以帮助他们省去一些繁琐的计算工作,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学习计算技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强调手工计算的重要性,并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计算训练机会。
另外,我还会鼓励学生在进行简单的计算时使用手工计算方法,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经常会出现错误。
尽管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计算,但是学生在输入操作时容易出错。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过于随便,没有仔细检查输入的数字和运算符是否正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堂上进行一些计算器的操作演示,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
我还会强调检查计算结果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仔细核对每一个输入的数字和运算符。
另外,我还发现学生对计算器的原理知之甚少。
他们只知道计算器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数学计算,但是对于计算器背后的原理却一无所知。
这使得他们对计算器的使用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数学课上介绍计算器的原理,并进行简单的演示。
我还会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计算器的功能,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计算器。
最后,我发现学生对计算器的误解。
他们认为计算器可以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而不需要他们思考和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这种误解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缺乏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数学课上强调计算器的局限性,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和分析数学问题。
我还会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来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我们该怎么去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1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顾上课,很少会考虑为什么要上这节课,教材中为什么把这节课安排在这里上。
《巧用计算器》从表面上看视乎很简单,让学生找到并学会电脑中的计算器程序就可以,但纵观全局,理解教材,让我明白计算器这一课不简单。
它是第一册信息技术中第一次提到“程序”这一概念。
对于程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程序具备的一般性都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的学习去了解,去感知。
如果课前没有注意到这点,教学就会出现疏漏。
再次,用键盘来操作计算器这一环节,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电脑键盘,对键盘的初步了解也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之一。
所以在备课中不仅要着眼本节课,更应纵观全局,了解教材编写的目的,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另外,学生刚刚接触电脑,对电脑的认知和操作都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教学中要落实基础。
首先鼓励学生说。
说的过程其实是知识内化转为外化的过程,表现出一个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教学内容。
很多学生会操作但缺乏说的勇气或方法,所以教师的表述就起了示范作用,鼓励和要求学生的表述正确、规范。
再次注重学生的练。
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掌握地熟不熟练,完全要取决于教学中的练习量的多少。
为了吸引学生,体现生活化,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的练习:要去秋游了,假如你有20块钱可以在超市里消费,选择怎样的消费最为合理。
在展示的过程中,有的“消费者”超出了限定的金额,只能舍掉部分物品;有的“消费者”将20块钱都拿来买了水和饮料,虽然还有余额,但却被同伴告知这趟秋游会很累,因为他背的东西太重了;还有的“消费者”既买了吃的、喝的,还有剩余的钱买一些玩的,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肯定。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在现代教育中,计算器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然而,如何合理使用计算器,以及如何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以下是对使用计算器进行教学的反思。
首先,计算器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在进行大量重复性计算时,计算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得出结果,节省时间,让学生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复杂问题上。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计算器,从而忽视了基本的计算能力培养。
其次,使用计算器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代数运算时,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器快速验证自己的解题过程,从而加深对代数规则的理解。
但是,这也可能导致学生对计算过程的忽视,只关注最终结果,而忽略了解题过程中的逻辑推理。
再者,计算器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计算器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快速的统计分析,如求平均数、中位数等。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如果学生过分依赖计算器进行数据分析,可能会削弱他们对数据敏感度的培养。
另外,计算器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计算器在进行复杂数学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误差,特别是在进行高精度计算时。
此外,一些高级数学问题,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计算器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教会他们如何识别和处理计算器的局限性。
最后,教师在使用计算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使用计算器得出结果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验证。
例如,让学生比较不同计算器得出的结果,或者让学生探讨计算器结果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计算器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既有其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教师在使用计算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优势和局限性,并合理地将计算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同时避免学生过度依赖计算器,确保他们能够全面发展数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内容,下面是笔者对第100-101页的内容的两次试教过程与思考。
一、第一次试教
1.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4)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
2.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1)认识计算器。
(2)用计算器计算并体验其优点。
(3)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4)全课总结。
3.我的设计意图
(1)认识计算器
本教学环节,除利用例题中的两幅场景图外,我又找了几张例外的场景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计算器的广泛应用,接着出示两种多见的计算器,教师介绍显示器和键盘,说明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主要键的功能。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
因此,在介绍计算器功能和认识计算器
键盘的作用时,我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2)用计算器计算
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因此,我主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主探索。
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操作方法后,要求学生用笔算或口算来验算,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的优点。
然后,“试一试”安排了9道试题及“想想做做”1、2两题。
这当中虽然有些题是一步试题,但绝大部分都是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大数目的计算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烂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3)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全课总结
主要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用计算器算有什么优点和作用?有哪些收获?并提问:计算器还有哪些应用?
4.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试教时间大约多余5分钟,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由于课堂过于放手,缺少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课堂秩序显得有些乱。
基于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学习内容
缺乏新鲜感。
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这个内容,安排在课的最后教学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深刻。
学生对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会不深。
二、第二次试教
1.第二次试教前的思考
(1)接下来第二次试教,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大数目用计算器计算比笔算要优良;设计的教学环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鉴于第一次试教后存在一些问题,第二次试教,我增加了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种类、理想中的计算器等,丰盛学生的数学文化,渗透爱国、爱科学的教育。
2.改进的措施
(1)为了使教学内容更丰盛充实,课前,我布置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史”“计算器的功能及优点”“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计算器的种类”“我心目中的计算器”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内容。
课上,按学生准备好的内容分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由小组长筛选汇总,在全班汇报。
(2)第一次试教前,我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计算器,并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所以我大部分的时间采用让学生自
主学习探究,由于缺少了我的引导和指导,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不好。
第二次试教时,我注重了问题引导。
比如:大家都在哪些地方见过计算器?键盘上又有哪些常用的键?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看到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用的问题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他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3)第一次试教时我是按照书上的例题进行教学的,试教后,感觉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计算器,对用计算器计算走入了误区。
因此,第二次试教时,在完成例题的教学后,增加了一个很严重的环节:辩证看待计算器。
我出了一组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看谁最先算出结果。
[page]-->
41600÷128,716×98,
458688×23×0,300÷3,
25×77×4,816÷68×27,学生完成后,我再评议小结,在对比中,学生清撤地认识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敏使用计算器。
(4)前面学生学习“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计算”时,学习热情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把“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这一内容安排在本节课的最后。
这一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要使学生学习热情再次高涨,教学设计必须要填塞挑战
性和趣味性。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规律,学生才不会感到学习困乏。
再次试教,好几个教学环节我进行了补充或调整,整节课显得充实、有序、精巧,富有情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而且丰盛了他们的数学文化,真正体验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良性和价值,三维目标得到了有用达成。
【教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许多教师教学时,都把教学的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花在“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上,而教学“认识计算器”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两个内容时轻描淡写,这是导致第一次试教时间多余的一个原因,也是三维目标达成度不高的原因。
事实上,就“认识计算器”这个内容而言,其教学内涵很丰盛,如果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不到位,对计算器没有产生亲切感,接下来怎么能使用好计算器?只能把计算器当做一种“纯工具”来使用,学生对它的价值和意义根源没有体验。
第二次试教,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一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计算器的功能、种类、应用以及开发等方面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对计算器产生积极的情感——计算器是人们的好帮手,有义务和责任去认识它、使用它、开发它。
再伴随着有用问题的引导,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去。
第二次试教后,听课的老师都说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