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分析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各题型答题技巧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各题型答题技巧教师职业是一个融道德、能力、生活实践、基础理论水平于一身的综合职业岗位。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教师岗位的关注以及教师待遇的普遍提高,很多大学生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之士,都将眼光投入到教师这个岗位上,这样不但可以为教师队伍增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推动了教师资格考试如火如荼的进行。
从历年的考试真题来看,知识考点集中,熟练掌握知识点以及答题技巧,基本能帮助我们做绝大多数的教师资格考试题目,还能够迅速提高分数。
备考教资戳这教师资格科目二,小学和中学略有不同。
小学科目二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分别是单选、简答、材料、教学设计。
中学科目二是《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分别是单选、辨析、简答、材料。
这次主要介绍单选,简答,材料的通用技巧,方便大家应用。
一、选择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一)选择题题型特点:选择题在性质上是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择概率占1/4。
给出四个选项答案,是选择题的基本形式;答案的相似性,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
从内容上看,选择题涉及的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
在命题方式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是表明因果关系的问题判断,回答“是什么”。
比如,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什么?经过分析,正确回答应是班级授课制,而非个别教学、分组教学或者设计教学。
其次,关于对一些所谓“基本问题”、“核心问题”或“根本问题”进行判别,是选择题在命题方式上又一显著特点。
比如: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基本上是个别化、个性化的,所以答案就是自愿性,而不是强制性、规范性和随意性。
再如,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为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二)选择题解题技巧掌握了选择题题型特点和命题的基本方式,还需要有相应的解题技巧。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全解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
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
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因此,学习所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5、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所谓“直观教学原则” ,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
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辨析、简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辨析题一、题型透视辨析题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的必考题型。
一般面言每套试卷中有4道辨析题每题8分,一共32分,占总分比重约21%。
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新的说明。
在全国教师资格科目二的考试中出现这种题型是为了考查大家对教育理论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观点本身错误的占绝大多数、且迷惑迷性题干比较多、考生难以判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陷阱题,因此该类题型难度较大。
对于析题的解题方法、我们可以遵从以下几点:(一)端正态度,认清辨析题大部分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把这种题目简单的看成是判断题、不够重视、认为随意做一做就可以得分,太低的学习动机导致了做提题过程中只会简单的判断,对于分析无话可说。
从历年的教师资格试卷的辨析题部分来看,最后给出的标准答案往往把重点放在后面题的分析上,而不是判断上。
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给予重视、多多练习。
(二)仔细审题、注意答题格式在考试中,审题的重要性自不必说。
看清问题,明确答题的落脚点,是我们得分的关键。
对于辨析题的答题格式,我们应该首先亮明观点,判断正确还是错误。
接下来就是阐述理由。
如果题中观点正确,那么就要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对。
如果题中观点错误,则先要亮出正确观点,然后再分析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并要说明错误观点的原因和其相关的知识等。
(三)总结概括,确保答案完整性很多同学以为分析完,题目的解答使结束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在我们对自己的观点分析完毕后,最后应该再整体总结,这一步往往被不少同学忽视,造成不必要的扣分。
所以,一份完美的辨析题答题模板可以概括为“一辨,二析,三小结”。
这需要我们用心对答案要点进行整合,使其逻辑严密,从而取得高分。
二、常考知识类型纵观历年考题,我们对高频考题类型进行了归类,以供大家参考:(一)以偏概全型该类型主要是针对一个大知识点由多个小知识点组成,但是考题考查方式住住认为这个大知识点只包括单个知识点。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解析:答案B,班级管理的计划是导向作用,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后续工作,总结是反思,为今后做准备。
2.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论”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解析:答案B,孟子提出了“仁有四心”,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30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答案C,十几个不同的社团,20多门兴趣活动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遵循了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师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
4.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着()。
A.主导作用B.保障作用C.决定作用D.基础作用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5.“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解析:答案B,处处是楷模,体现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A.中数B.标准差C.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解析:答案B,在教育统计中,用于反应数据的离散趋势的量数包括标准差和方差。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设计题题型分析及答题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设计题题型分析及答题解析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后一道题是教案设计题,分值为40分,接近总分的三分之一。
因此,能否准确的对教案设计进行定位,同时能够自如的应对教案设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是笔试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笔者将针对教案设计题的题型、该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此题的答题技巧与广阔考生做一个分享。
一、教案设计题型解析以往该题在全国统考卷中是以二选一的题型出现的,要紧是语文或者是数学教案设计。
下半年开始,该题开始以六选一的形式出现,即考生可在语数外音体美六个科目所浮现的教学资料中,任选一题作答。
考生通过阅读题干中的教学资料,答复三个小问题。
经对近五年真题的研究分析,发觉:一般情况下,三个小问题中一般会问到教学目标设计及局部教学过程设计。
例如:下半年语文科目的三个问题是(1)简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价值。
(10分)(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8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第3~6自然段的教学。
(22分)下半年数学科目的三个问题是(1)什么是分类(4分)?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6分)(2)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明说明理由。
(20分)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每年必考,教学过程包含导入、重难点确实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习题稳固、小结和板书设计。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这两局部应该如何作答。
二、教案设计题答题技巧教案设计题往往使许多考生感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甚至会出现自信心缺乏,乱写一通,以低分收场。
事实上只要掌握住答题要点,教案设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一)首先,关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拟定,答题脉络相对固定,新课程改革指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型特点及解题技巧想要在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取得好成就,各位考生首先必需对笔试的题型分布有个准确的定位,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作为知识点最庞杂的一门学科经常是考生最为头疼的地点,那假如我们能够将该学科考试中的各种题型打散做到逐一解析,那么我们在复习时就能够做到各个击破,从而游刃有余的应付考试。
故在此,下文将专门就其中的简答题和广阔考生做一个分享。
一、简答题题型特点在试卷中,简答题在总成就中所占分值非常高,一般占30%左右。
考试能否胜利,非常大水平取决于你对简答题的答复情况。
简答题涉及的基本上较大的问题,让你论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
答复要档次清晰、言简意赅,论点或依据不可遗漏。
简答,这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二、简答题解题技巧(一)第一类问题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确信,说明其具体表示,这是简答题中比拟好应付的一类问题。
在答复中,只要说明是怎么样,就能够了。
【例】教学为主的标记是什么?所以就这么答复:在时刻上,大局部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在组织形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
(二)第二类问题比拟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容许当怎么样。
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那么,答复就可能出现错误。
【例】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只有如此答才严密:①合理利用日常概念;②充分利用感性资料和经验;③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④要将词与感性资料相结合;⑤正确下定义;⑥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
(三)第三类问题最多的一类问题,要求说明缘故,答复什么原因。
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晰,看你的论据是否全面。
【例】教育什么原因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性质的问题,表示出较强的理论性。
能够表达为:学校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对人的妨碍巨大而深远,其缘故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操纵、妨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大题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选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库,术(遂)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题目中的说法是《学记》中关于学制系统的思想阐述。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答案D,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A,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环境和学校教育没有差别,题目未提到遗传相关内容,学生们各自注意力不一样,导致学习有差别,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差异。
4.人的心理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经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A.互补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B,题目中阐述的规律是顺序性的体现。
互补性是指个体某一个方面较差的话,必然会有另外的方面比较强大,比如盲人触觉都比较灵敏;差异性指的是个体或者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差别;不平衡性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速度不均。
教育资格证知识点汇总和题型分析
教育资格证知识点汇总和题型分析一、教育资格证考试概述教育资格证考试是由国家教育部门主管的全国性证书考试,旨在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和认证。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教育资格证考试的分级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其中初级教育资格证可以用于中小学教师的招聘。
二、教育资格证考试科目教育资格证考试科目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面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包括两门科目,即《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和《综合素质面试》。
1.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是教育资格证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分为两类题目:客观题和主观题。
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论述题和分析题。
下面将对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分析。
(1)教育理论1.教育学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2.教育科学与教育技术;3.比较教育学、教育社会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基础理论;4.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
(2)课程与教学1.课程理论与课程开发;2.教学设计;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与应用;4.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3)教育心理与教育测量与统计1.成长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2.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测量学;3.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基本统计知识。
(4)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1.教育法律法规;2.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
2.综合素质面试综合素质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情怀、教学能力、考试分析等方面,分为两个环节:个人陈述和现场答题。
考生要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回答相关问题,寻找明确的答题方法。
每个环节的考试时间为30分钟。
三、教育资格证考试备考建议为了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教育资格证考试,以下是几个值得参考的备考建议。
1.考前需要对教育资格证考试进行深入了解,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等方面的情况,做好应对措施。
2.选择优质教材进行复习和学习,要针对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对重难点多次练习和总结归纳。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1. 前言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衡量教师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的一项重要评估工具。
其中,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是考查考生对中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笔试中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进行全面评估,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考试内容。
2.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的概述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主要涉及中学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实践。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这些题型的出现旨在考察考生对中学教育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的深度剖析3.1 选择题选择题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通过选择题,考生需要在给出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应注重答案的选择依据,不能只凭感觉作答。
选择题也强调考生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2 简答题简答题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中的另一个重要类型。
在解答简答题时,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简洁明了的回答,并提供合理的论证和例证。
简答题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对考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有一定的要求。
3.3 论述题论述题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中最具挑战性的题型之一。
在解答论述题时,考生需要对给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论述题考察考生对中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对考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4. 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考生来说,理解和掌握中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回顾和总结这些题型的特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更全面、深入和灵活地理解和应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
在考试中,考生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
还应注重对中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加教育实习和教育实践活动,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资料分析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三题是资料分析题,一共两道,每道题是20分,其分值接近总分的三分之一。
因此,能否灵活自如地解答资料题成为笔试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本文将针对资料分析这一特定题型、该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答题技巧与广阔考生做一个分享。
一、题型及知识点解析经对近五年的真题进行研究分析,笔者发觉:这两道资料分析题的题型和涉及的考点相对固定。
大体上讲,第一道资料分析题要紧考查教师关于突发事件的处理或者对某一教育现象的看法,第二道资料分析题那么要紧考查考生对教学情境的评价。
例如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示的评价由此可见,两道资料分析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着重。
那么,两道资料题一般会共同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呢?是现代学生观、教师观、创新观和教学观。
同时,第一道资料题着重的知识点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涉及到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理论常识和知识点,第二道资料题那么着重教学原那么、教学规律、教学评价以及教学设计等知识点。
二、答题技巧解析明确资料分析题的题型分布和相关知识点会使我们在复习和答题时更加有的放矢,但要答好资料分析题,我们还需要掌握资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首先,资料分析题的作答一定是基于对资料自身的分析。
例如下半年第一道资料分析题,考生在阅读资料时就要注意分析资料中分析小璇和我关系疏远的缘故。
下半年的第二道资料分析题,考生在阅读资料题时那么要注意分析资料中王老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
通过对资料中关键词关键句的分析找出对应的知识点,是资料分析题的答题脉络。
其次,资料分析题的答题要点相对固定,不管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依然对教学情境的评析,最终目的确实是看教师关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否促进学生的开展。
因此考生需要牢牢掌握的答题点确实是四观以及新课改的内容和理论根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在教育的世界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对于那些追求成为中学教师的人来说,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成为教师的基石。
这不仅包括学科知识,如数学、科学、语文等,更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生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的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也是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部分。
辨析题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对给出的教育观点或教育现象进行辨析和评价。
这种题型不仅要求考生对教育知识与能力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求考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理解题目背景: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涉及的背景和主题。
分析问题: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考点。
对比观点:再次,考生需要将题目中的观点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点。
做出评价: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评价标准,对题目中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
例如,题目:“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是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考生可以从教育的目的、学生的需求、社会期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是考察考生对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内容,同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因材施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
请对此进行辨析。
答: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因材施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它强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一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趋势。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掌握。
请对此进行辨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简答题分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简答题分析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1.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的特点包括:(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义务性;(3)小学教育的基础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表现为:(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5.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2015下】(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
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和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
(3)文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6.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分析
各类题型高频考点及知识点总结简答题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基本理念第一,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第二,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
第三,内容联系观,即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第四,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第六,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A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二、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职责,班级管理)(一)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养1.基本职责——选择或简答题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日常管理:指导班委和(团)队,做好日常管理——目的: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三种意识,营造良好集体氛围组织活动:组织、指导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安全防护。
2024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
2024年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团队的是()。
A.陶行知B.黄炎培C.*x*D.蔡元培【答案】A陶行知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居考萃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社会D.****社会【答案】B奴隶社会4.一个****的人,注定成为不了**,这说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答案】A遗传。
5.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C.教育对文化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制约作用【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7.我国的学制类型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多轨制D.分支制【答案】D分支型学制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A.**式和分支式B.**活动C.螺旋式和直线式D.【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10.在一次郊游中,张明一眼就认出了同学王岗这利用了什么()。
A.认识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D再认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岁以后。
A.10B.12C.14D.16【答案】A19.【答案】孙英同学同学任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氛,属于()与A.道德教B.道德情感C.道德**D.道德*师【答案】B道德情感20.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属于()。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题型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题型教育知识与能力是一个涉及多方面技能和知识的题型,包括对于教育理论的认识、对于教育实践的把握、对于儿童心理和文化多元性的了解等等。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解析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教育理论在教育工作中,理解和应用教育理论显得极其重要。
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帮助教育工作者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普及教育理论知识,掌握各种教育理论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的质量。
二、教育实践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实践。
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教育工作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归纳,比如教育过程和效果,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互动等。
相信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传统文化和新知识,增强自己的实践效果。
三、儿童心理学学习儿童心理学的意义在于,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掌握教育儿童的有效方法。
同时了解到儿童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培养未成年人,更好地实现教育工作的目标。
儿童的智力、情感、道德、社会行为以及发展与成长都需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解释。
四、文化多元性在教育活动中,感受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需求是首要的任务。
了解文化的差异,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形成,构建文化多元的教育模式,才能提高教育的适应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用一定的方法论和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掌握知识,在能力良性发展中实现目标。
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其中包括激励、引导、启发、反思等教学方式。
总之,教育知识与能力不仅涉及各种教育理论和实践,还需要理解儿童心理、掌握跨文化背景以及具备优秀的教学方法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的使命。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1.前言中学教资考试是衡量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的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是考试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展开阐述,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2.知识与能力题型介绍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在教育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这些题型通常采用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形式出题,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深入。
3.教育学理论题型教育学理论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些题型常涉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灵活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中。
4.教育法律法规题型教育法律法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
这些题型常涉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背景、重要内容与实施细则等,考生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正确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应用能力。
5.教育心理学题型教育心理学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这些题型常涉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发展规律、学习动机与行为等,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和原理,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6.教育管理题型教育管理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这些题型常涉及学校组织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等,考生需要熟悉相关管理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
7.答题技巧和方法-熟悉考纲:认真阅读考纲,了解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的考试要求和分值比例,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精力。
-提前备考:抓住考试重点,深入学习教育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多做模拟题:通过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能力,注意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多思考和总结:对错题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
-合理安排时间:在考试中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做到心态平和,不慌不忙。
8.总结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是中学教资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对考生的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考察。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
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摘要:一、教师资格证笔试简介1.教师资格证笔试的作用2.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的特点二、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分析1.教育理论基础知识a.教育概念和原理b.教育心理学c.教育法律法规2.中学课程与教学知识a.课程理论b.教学方法c.教学评价3.中学生学习心理与发展知识a.学习心理b.发展心理c.心理辅导三、如何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1.理解考试大纲2.学习相关教育理论3.分析历年真题4.参加培训课程5.模拟考试四、总结1.考试的重要性2.备考建议正文:教师资格证笔试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要考试之一,其中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是考察教师对教育理论、课程与教学知识、学生学习心理与发展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对这些题型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备考建议。
首先,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育概念和原理涉及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等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教育法律法规则涉及教育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其次,中学课程与教学知识也是考试的重点。
课程理论涉及课程的设置、编制、评价等方面;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的基本原则、方法、手段等;教学评价则涉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等。
这些知识点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熟练掌握。
最后,中学生学习心理与发展知识是另一个重要部分。
学习心理涉及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等方面;发展心理则涉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心理辅导则涉及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指导。
这些知识点对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备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首先要理解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要求。
其次,要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参加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同时,要分析历年真题,了解考试趋势,进行模拟考试,提高应试能力。
总之,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型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一、认知维度1.1 认知基础1.1.1 知识获取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其求知欲望,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1.1.2 知识应用如何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1.2 认知能力1.2.1 逻辑推理如何通过教学设计和题型设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合理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推理判断?1.2.2 创新思维怎样通过教学内容和题型设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更多新颖的思路和方法?二、情感维度2.1 自我认识2.1.1 自我了解在教育中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2.1.2 自我调适怎样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调适,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做出理性处理?2.2 情感沟通2.2.1 情感表达教师如何通过教学和引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促进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2.2.2 团队合作如何通过以小组形式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合作?三、行为维度3.1 行为规范3.1.1 习惯养成在小学阶段如何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3.1.2 行为规范怎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和规范,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培育良好的行为品质?3.2 社会适应3.2.1 社会实践如何通过学校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3.2.2 职业规划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结语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题型,不仅仅是一种考察学生知识储备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栋梁之才。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综述: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是备受关注的一项考试,其题型设计多样,考查内容广泛。
本文将就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题型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描述,在几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选择题通常包括单选和多选两种形式,考察考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1. 下列哪个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 学习过程B. 教学方法C. 学习动机D. 教育改革(答案:D)2. 以下哪些是教师的职责?(多选)A. 教学B. 管理班级纪律C. 进行科学研究D. 参加校本培训(答案:A、B、D)二、填空题填空题是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的题型。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答案。
填空题可以有单空和多空两种形式,要求考生准确把握题干的信息并作出正确填写。
例如:1.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大纲》规定,教师国家职业标准中的“四准”包括基本岗位标准、专业岗位标准、高级岗位标准和()标准。
(答案:特大)2. 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类有课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和()评价。
(答案:竞赛)三、简答题简答题是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题型。
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简要回答问题并进行合理解释。
简答题通常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考生清晰、准确地回答问题。
例如:1. 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教学中的激励理论。
(参考答案:激励理论认为,个体受激励的强度和方向是运动的两个重要特征。
激励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方式产生,对学生学习上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2. 请说明教师在学生主题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在学生主题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激励。
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论述题论述题是考查考生对复杂问题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的题型。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简称教资考试)题型根据不同级别和不同科目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一、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
1.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小学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2.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小学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3.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学教育知识的运用和应用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论述和分析能力。
4.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学教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考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二、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
1.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学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2.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学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3.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教育知识的运用和应用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论述和分析能力。
4.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中学教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考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幼儿园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型:
1.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测试考生对幼儿园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2.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幼儿园教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3.简答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幼儿园教育知识的运用和应用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论述和分析能力。
4.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幼儿园教育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考生将所学的知识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题型高频考点及知识点总结简答题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基本理念第一,三维目标观,即教学的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第二,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
第三,内容联系观,即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第四,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五,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通过评价发挥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第六,校本发展观,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二)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A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二、班主任工作(班主任职责,班级管理)(一)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素养1.基本职责——选择或简答题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有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日常管理:指导班委和(团)队,做好日常管理——目的: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三种意识,营造良好集体氛围组织活动:组织、指导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安全防护。
综合评价: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指导学生记载、实事求是评定、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
经常沟通:经常、主动沟通与联系——对象: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目的:形成合力。
2.基本素养——选择或简答题思想品德素养:为人师表,有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政治方向、爱岗爱生、团结协作)知识素养:雄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力素养:思想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果断决策能力身体素养心理素养: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3.基本素养的提高——选择或简答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学习业务知识——途径:书本、网络;同行、名师;做中学自觉反思总结——方式:反思日记、讨论交流等(二)班级管理1.指导思想坚持“一个标准”:公允调动“两个积极性”:教师、每个学生依靠“三方面”力量:学校、家庭、社会发挥“四套班子”作用:中队委、小队委、科代表、小组长2.基本方法——简答或材料分析激励学生加强常规训练:树立常规;解释常规;坚持执行;反复训练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凝聚班级、进行德育的最佳方式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要细致观察、及时疏导适度放手:逐步养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习惯三、认知与发展特点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异刺激影响时,注意力就会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育的作用下,观察的目的性将不断提高。
(2)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则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则导致观察无宇,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
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只知道“是什么”,缺乏“为什么”的思考,使观察趋于肤浅,难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赋予观察更深刻的意义。
2.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学前儿童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总的发展趋势为由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
3.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的自觉性和注意品质的完善程度上。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低年级的小学生。
无意注意仍起很大作用,他们兴奋抑制的产生比较迅速,第二信号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容易受外界新鲜、突变和运动的事物所吸引,从而容易分散注意力。
随着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要求,特别是学习任务的增多,学习活动仅靠无意注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就迫使小学生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时间内注意物体的数量。
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知识经验,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少,他们的注意范围要比成人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注意更具有狭隘性。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平均只限于三四个客体,成人约为4~6个客体,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还不善于注意事物的内部联系,因而注意的范围受到限制。
例如,一年级小学生总是一个字地阅读课文,注意的范围很小,到了高年级,才能把字和字连成句子阅读,并逐渐注意到句与句之问的联系,注意范围扩大了。
要扩大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教师应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对教材有很好地理解;二是理解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三是有条理地组织学习材料:四是知觉对象离学生近一些。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差。
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
一般说来,7~l0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20分钟:l0~)2岁儿童约25分钟;l2岁以上约30分钟。
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凋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对抽象事物的注意稳定、集中才会相应提高。
另外,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还比较差。
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转移到偶然看到或听到的事物上去。
特别容易转移到感兴趣的事物上去。
小学生注意的稳定与集中,与其年龄、兴趣、健康、情绪及对课业的理解程度有关。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小学生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听课时,眼、耳、手、脑的配合往往不够,表现为注意分配能力不强,听讲和记笔记不能同时进行。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要注意的事物不熟悉,如果儿童写字成了自动化,那他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讲上,他也能边听边记了。
注意的转移和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可塑性、灵活性有关,低年级小学生注意转移性较差,由一种活动立即转移到另外一种活动上的能力欠佳,往往足一种活动进行厂很长时问,注意还停留在先前的那种活动上。
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注意的分配和转移也将逐渐发展起来。
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龄、知识经验的增长,想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5.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从进入小学起,儿童就开始从事正规、系统的学些需要与儿童已有心理水平之间产生矛盾,成为其思维发展的动力,在教育的影响下,这些矛盾不产生和解决,从而推动小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前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低年级的小学生思维虽然已开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只有在中高年级才逐步学会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东硬,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
学会独立进行逻辑分析,但他们即使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也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其思维主要带有直观具体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点,对学习材料的分析,主要限于直观行动面,要依赖于实物或图形等,因此这种所揭示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外部属性,对对象和情境的判断往往是片面的,推理则依靠由知觉得到的直观形象,结论也非基于逻辑论证,而是将判断与感知到的知识直接对比;三四年级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大多数儿童能借助分析和综合将以前积累起来的概念加以概括;不仅判断的数量在增加,而且判断中的直观因素被压缩到最少量,对客体的关系也能根据本质进行或多或少的说明。
(2)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小学低年级儿童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分析综合,难以摆脱具体事物,在头脑中进行分析与综合,在进行比较时,常表现出困难,不善于分清本质与非本质特点。
随着知识的积累,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比较能力也随之提高,开始由正确区分具体事物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抽象事物的异同,从区分个别部分的异同逐步发展到区分许多部分的关系的异同,从直接感知条件下送行比较发展到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引起表象条件下进行比较。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的教育意义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及认知差异表明,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
不断改革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主要做到采用适应小学生发展阶段和小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四、教育研究(一))教育观察法1.概念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并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过程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和解释,以形成对教育现象的认识的方法。
观察法有两种:广义观察(日常观察)和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有以下特点:第一,正式的观察具有目的性。
第二,正式的观察具有客观性。
第三,正式的观察具有能动性。
教育观察是科学观察。
2.类型按观察的情境条件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按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按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3.观察的步骤(1)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
(2)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为观察做好充分准备。
(3)编制观察提纲。
(4)实施观察。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
(5)资料收集记录。
(6)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4.观察研究的记录(1)描述记录,具体的方法有: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连续记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