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合集下载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1一.共价键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4.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常见的等电子体:CO和N2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2二.分子的立体构型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的要点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都属共价键(2)配位化合物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电离方程式:[Zn(NH3)4]SO4===[Zn(NH3)4]2++SO42-配合物内界稳定不电离参加化学反应,外界电离后参加反应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3三.分子的性质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2.分子的极性(1)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三是指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第三个模块,主要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和能量的转化。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化学反应速率
- 定义: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影响因素: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 反应速率公式:速率 = 反应物浓度变化量 / 时间
2. 化学平衡
- 定义:在闭合系统中,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不再变化
- 平衡常数:反应物浓度的稳定比值
- 平衡常数公式:Kc = [C]^c[D]^d / [A]^a[B]^b
- 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力
3. 化学平衡与能量变化
- 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
- 反应热: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自发变化的方向性原则
4. 平衡常数的计算
- 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 利用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平衡常数
- 利用酸碱离子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5. 平衡常数的应用
- 预测反应方向和平衡位置
- 确定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
6. 酸碱平衡
- 自离解平衡:水的自离解反应
- 酸碱定义:布朗酸碱定义、阿伦尼乌斯酸碱定义、劳里亚-布朗酸碱定义
- 酸碱离子浓度计算:Ka、Kb、pH的计算
此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还涉及溶解度平衡、各种溶液的化学分析方法、化学系统平衡的动力学机制等内容。

以上仅为该模块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具体细节还需要参考教材的详细内容。

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

202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总结本文旨在总结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中的必背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研究。

第一章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原子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位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中- 原子序数、原子量、同位素2.原子的化合价与键型- 化学键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 化合价:单负离子化合价为负;单正离子、单元素、单原子分子化合价为0;其他离子化合价为带电荷数的绝对值3.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组成与性质:单质、分子、离子、离子团- 分子间力: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共有结构第二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定义: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离子方程式、离子-分子方程式2.化学反应的类型及特征-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 反应的稳定性与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表面积、温度、催化剂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反应焓变、焓变的公式、内能和焓第三章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态定义: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平衡常数、反向反应、高温时平衡常数变化、浓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2.影响平衡的因素- 浓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利用Le Chatelier原理进行分析3.离子产生的计算- 反应物浓度和列出平衡常数公式求解方法第四章电化学1.电解质溶液电离与弱电解质分解- 电解质:可在溶液中被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强电解质:电离度近乎100%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分解:化学平衡问题,使用“动态平衡与化学平衡”做法2.电化学电池- 原电池:单纯金属棒、金属溶液、电解质溶液三部分组成- 常见电池:干电池、汽车蓄电池、太阳能电池3.电化学的应用- 做电解质的处理:电沉积、电化学定向沉积以上是本文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复习巩固相关知识。

高三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三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高考化学取得好成果的关键是回归教材,强化基础学问点,将重要的学问内容记熟。

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化学必修三学问点归纳》,盼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关心!1.高三化学必修三学问点归纳篇一名称中带“水”的物质(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二)水溶液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三)其它水银-HgXX-SiO2水煤气-CO、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2.高三化学必修三学问点归纳篇二化学性质1、SO2能作漂白剂。

SO2虽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机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剂如石蕊试液。

SO2使品红褪色是由于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锰酸钾褪色是由于还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由于溶于不生成酸。

2、SO2与Cl2通入水中虽然都有漂白性,但将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则会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消失浑浊的物质:第一种可能为与Cl-生成难溶物。

其次种可能为与H+反应生成难溶物。

包括:①可溶性硅酸盐(SiO32-),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H2SiO3↓②苯酚钠溶液加盐酸生成苯酚浑浊液。

③S2O32-离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④一些胶体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胶粒带负电荷与加入的H+发生电荷中和使胶体分散,当然,若连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若加HI溶液,最终会氧化得到I2。

⑤AlO2-离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当然,若连续滴加盐酸至过量,该沉淀则会溶解。

(完整版)高一必修三化学一些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必修三化学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1.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篇一1、电解的原理(1)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2、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阳极:2Cl-→Cl2+2e-阴极:2H++e-→H2↑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2)铜的电解精炼。

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Zn→Zn2++2e-;Ni→Ni2++2e-Fe→Fe2++2e-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

阴极反应:Cu2++2e-→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阳极反应:Cu→Cu2++2e-阴极反应:Cu2++2e-→Cu2.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篇二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a.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3.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知识点篇三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

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汇总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一、钠Na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O2反应常温下:4Na+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加热时:2Na+O2==Na2O2(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1价,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Na2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2O2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②钠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CuSO4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H2,再和CuSO4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总的方程式: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④钠与酸反应:2Na+2HCl=2NaCl+H2↑(反应剧烈)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2.(构造原理)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以下是高中化学必修三人教版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
1. 化学反应的速率:速率的表达式、速率与浓度的关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速率与
反应物的物理状态的关系、速率与催化剂的关系。

2.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表示、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物理状态的关系、平衡常数与摩尔比的关系。

3. 物质的溶解:溶液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浓度表示、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溶解
热的计算和影响因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的概念和性质、强弱酸碱的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表示、酸碱
滴定和指示剂、酸碱盐的命名。

5.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氧化数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电化学电池的构成和表示。

6.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在溶液中的自由度和活度系数、电解质溶液的电
导性。

7. 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焓变、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内能与焓的关系、热力学第一
定律、标准生成焓和标准反应焓。

8. 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反应的活化能。

这些是高中化学必修三人教版中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高中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概述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热的概念与测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燃烧热与中和热2. 化学反应的电效应-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伏打电堆与伽伐尼电池-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3. 化学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机理与碰撞理论- 催化剂的作用与分类4.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勒夏特列原理- 化学平衡常数- 转化率与平衡计算二、溶液与胶体1. 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溶液的定义与分类- 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 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 溶液的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2. 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理论的发展- pH值的概念与计算- 缓冲溶液的组成与作用- 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3. 胶体与界面现象- 胶体的定义与分类- 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乳化与破乳现象三、周期表与元素化学1. 周期表的结构与规律- 周期与族的划分-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电子排布- 原子的电子结构与性质关系2. 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碱金属与卤素的特性- 氧族元素的氧化还原性质- 硼族与铝族元素的化合物- 碳族元素的多样性与有机化学3. 过渡金属与稀土元素- 过渡金属的一般性质- 配位化学基础- 稀土元素的应用-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四、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特点- 碳的杂化理论与有机分子结构- 同分异构体与立体化学- 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2.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消除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3. 有机合成与推断- 逆合成分析法- 保护基团策略-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与推断以上是高中化学必修三的主要内容概述,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高中化学必修三课程的基础,对于准备化学考试和深入学习化学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醚。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其他化合物。

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酯。

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化合物。

热化学和反应焓变: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生铁含碳2~4%。

同一周期ⅡA与ⅢA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11、25。

每一周期元素种类:第一周期2种,第二周期8种,第三周期8种,第四周期18种,第五周期18种,第六周期32种,第七周期(未排满)(最后一种元素质子数118)。

非金属元素种类:共23种(已发现22种,未发现元素在第七周期0族)。

每一周期(m)非金属:8-m(m≠1);每一主族(n)非金属:n-2(n≠1)。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共价键数:C-4,N-3,O-2,H或X-1。

正四面体键角109°28′,P4键角60°。

离子或原子个数比: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CaC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

NaCl中Na+周围的Cl-为6,Cl-周围的Na+也为6。

安全和实验技巧: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试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浓酸撒在试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洁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1.能级与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比如,p3的轨道式为↑ ↓ ↓ 而↑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必修三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涉及到了许多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下面就让我们来归纳总结一下高一化学必修三的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比如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物的消耗与生成物的生成量、化学平衡等。

2.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化学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由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的化学式组成。

化学方程式中还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化学方程式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在进行化学方程平衡时,需要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来调整系数。

二、化学中的能量和化学反应热1.能量在化学中的角色能量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表示。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中吸收热量,而放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中释放热量。

2.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焓变是指在等容条件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当焓变为负值时,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当焓变为正值时,说明反应是吸热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是用来描述化学反应中焓变的表示法,通常在方程式的上方写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下方写上焓变的数值和单位。

三、离子反应与溶液的酸碱性1.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与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其中离子的生成和消耗是决定离子反应进行与否的关键。

离子在溶液中可以以电解质的形式存在,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在酸碱溶液中,离子反应是酸碱反应进行的基础。

酸碱反应包括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和酸碱溶液的离子反应。

酸碱中的离子反应可以通过写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离子方程式中只列出参与反应的离子,而不列出溶液中的其他物质。

四、金属元素与金属材料1.金属元素的特性金属元素具有许多特性,比如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可塑性等。

高一必修三化学一些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三化学一些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 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 主族:ⅠA~ⅦA 共7个主族族 副族:ⅢB ~ⅦB 、ⅠB ~ⅡB ,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 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 和ⅠB 之间 (16个族) 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高三化学学科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三化学学科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三化学学科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2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未来,高考备考期间努力学习,让即将到来的高考成为改变命运的基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化学学科必修三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高三化学学科必修三知识点11、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3、其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元素是Cl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5、其氢化物沸点的非金属元素是O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7、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10、导电性的金属是Ag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1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K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2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21、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高三化学学科必修三知识点2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

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化学高3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3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3知识点总结在化学高三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结构、性质和转化等方面。

以下是化学高三知识点的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根据原子的结构可以推导出元素的周期表、原子序数和质量等一系列基本性质。

2. 化学键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其中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而金属键是金属中自由电子形成的电子云。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干扰反应和平衡反应。

在干扰反应中,物质之间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平衡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动态平衡。

4.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形成盐和水。

酸碱中和反应是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5. 化学平衡当化学反应的速率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

根据平衡常数可推断平衡位置、反应速率和平衡温度等因素。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过程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元素的价态发生变化。

7. 化学能量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化学能量包括内能、焓、熵和自由能等,对于研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过程非常重要。

8.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包括反应速率、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等内容。

9. 化学材料化学材料是指人工合成的具有特定性能和用途的化学物质,包括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和纳米材料等。

10. 化学环境化学环境是指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化学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11. 化学社会化学社会是指化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燃料化学、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化学学科是一门富有创造力和挑战性的学科,化学高三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和职业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注:①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②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 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五、燃烧热、中和热、能源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特别提醒:1.燃烧热指的是1 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注意:稳定的化合物,如H2→H2O(l)而不是H2O(g)、 C→CO2(g)而不是CO 、S→SO2(g)而不是SO3。

2.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注意:弱酸、弱碱电离出H+、OH-需要吸收热量,故所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浓硫酸与碱测定中和热时,因浓硫酸释稀要放热,故测定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大。

3.因燃烧热、中和热是确定的放热反应,具有明确的含义,故在表述时不用带负号,如CH4的燃烧热为890KJ/mol。

4.注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表示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不同。

燃烧热以可燃物1mol为标准,且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中和热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

要点二:能源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以新型能源开发与利用为背景材料,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求算反应热,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关于能源问题,应了解下面的几个问题:(1)能源的分类: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水等,非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非再生能源,如核聚变燃料)(2)能源的开发;①太阳能: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为5×1019kJ,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耗的1.3万倍。

②生物能:将生物转化为可燃性的液态或气态化合物,再利用燃烧放热。

③风能:利用风力进行发电、提水、扬帆助航等技术,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干净能源。

④地球能、海洋能。

六、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反应速率(v)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⑷影响因素: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②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特别提醒:①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②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③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可能不同,但是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要根据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的关系换算成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看其数值的大小。

注意比较时单位要统一。

2.※注意:(1)、改变压强的实质是改变浓度,若反应体系中无气体参加,故对该类的反应速率无影响。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3)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要增大为原来的2~4倍。

(4)从活化分子角度解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二、化学平衡(一)1.定义: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标志及特征标志:(1)V正=V逆,它是化学平衡的本质特征(2)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体积分数、反应物的转化率等均不再改变,这是外部特点。

特征: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动(动态平衡)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3、判断平衡的依据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mA(g)+nB(g) pC(g)+qD(g)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平衡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压强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平衡体系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其他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特别提醒:1.当从正逆反应速率关系方面描述时,若按化学计量数比例同向..说时,则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若按化学计量数比例异向..说明,则可以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2.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变时,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如H2(g)+I2(g)2HI(g)。

3.全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如2HI(g) H2(g)+I2(g)4.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 V 正_减小___,V逆也_减小__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_大__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吸热反应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方向移动。

对该原理中的“减弱”不能理解为消除、抵消,即平衡移动的变化总是小于外界条件变化对反应的改变。

如给已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体系,增加5个大气压,由于化学反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使体系的最终压强大于其初始压强P0而小于P0+5。

另外,工业上反应条件的优化,实质上是勒夏特例原理和化学反应速率两方面综合应用的结果。

(三)化学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1.速率v——时间t的图象:(1)由速率的变化判断外界条件的改变:①若反应速率与原平衡速率断层,则是由改变温度或压强所致,具体改变的条件,则要结合V逆、V正大小关系及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判断。

②若反应速率与原平衡连续,则是由改变某一种物质的浓度所致,具体是增大或减小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的浓度,则要结合V逆、V正大小关系及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判断2.组分量——时间t、温度T、压强P的图象①“先拐先平”:“先拐”的先达到平衡状态,即对应的温度高或压强大,从而判断出曲线对应的温度或压强的大小关系。

②“定一议二”:即固定其中的一个因素(温度或压强等),然后讨论另外一个因素与化学平衡中的参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从而判断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大小等。

(四)化学平衡常数1.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qD(g),其中m、n、p、q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公式可以表示为:,各物质的浓度一定是平衡..时的浓度,而不是其他时刻的.2.在进行K值的计算时,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