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中医护理因其自身独具特色的护理方式和思想,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本文,我们对中医护理的特点、具体方式及护理思想进行分析,更好的了解中医护理的应用方式。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点;思想;应用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9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38-01中医经历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应用经验,强调“防重于治”[1]和“三分治、七分养”。

中医的临床护理极具特色,强调人的整体有机性和气血、经络等的内在相关性,通过各种具体手段来获取患者的具体病情、机体状况等相关信息,然后采用中医特有的中药外治、刮痧、推拿以及拔罐疗法等进行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治疗。

中医护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受到关注和广泛应用,本文,我们对中医护理的自身特色和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

1 整体护理思想及治“未病”思想中医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强调机体的整体性,护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整体思想。

具体的护理过程中,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以各不相同的功能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相互协调、平衡,病理上互相影响。

同样,中医理论也认为人体会因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动态变化而受到相应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一旦人体不能及时有效的应对外界的各种变化,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所以,采用中医护理和预防的方式能有效协调人体与外界的关系,维护动态平衡,保证人体健康。

中医理论还强调“未病”思想,其中的“未病”具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含义[2]。

“未病先防”强调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疾病对人体的影响。

可通过各种方式调养身体,调节自身心理和情绪变化,并注意日常的饮食起居,劳逸结合,结合一定的药物治疗,达到防止病邪侵袭的目的[3]。

“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已经发生的前提下,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有效控制,防止发生病变。

中医护理特色与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特色与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特色与临床应用中医护理特色与临床应用中医护理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应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现代护理科技,对疾病进行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一种护理模式。

中医护理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

一、中医护理的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即看待人体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看待不同部位和系统的孤立存在。

中医护理注重养生保健,强调患者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帮助患者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核心理念。

中医护理通过辨证施护,对病情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根据病情而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避免对病情产生恶化的影响。

3.预防为主:中医护理注重预防,强调平时的养生保健,通过调节饮食、生活习惯、药膳食疗等方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1.结合中西医治疗:中医护理结合中西医治疗,兼具中西医治疗的优点,综合施治,提高治疗的效果。

2.个性化诊疗:中医护理重视辨证施护,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避免病情恶化。

3.多种治疗手段:中医护理涉及多种治疗手段,如药膳食疗、针灸、按摩等,这些手段不仅具有治疗作用,而且能够起到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避免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4.保护消耗:中医护理注重保护消耗,避免对机体产生损害。

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中医护理强调的是“药物与方气相合”,避免对机体产生负面影响。

5.减少并发症:中医护理重视平时养生保健,预防为主,在治疗疾病时,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中医护理在实践中的应用1.中医药物巡视护理:巡视患者饮食、活动、睡眠等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药物巡视护理,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2.中医康复护理: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针对特定疾病,开展康复护理,帮助患者从疾病中恢复过来。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存在问题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存在问题
中 医 护理 在 临 床 护 理 工 作 的 重 要 意 义
用。
量 的疾病 日趋 严重 , 人们 日益增长 的对 养
生 保 健 的需 求 和 难 以 承 受 的 医 疗 保 健 费 用 等 问题 , 已经 成 为 新 世 纪 医学 界 面 临 的 焦 点 和难 点 。而 中 医 护 理 所 具 有 的 优 势
亦 同时影响着疾 病的转 归 , 灵枢 》 《 记载 :
膀 胱 , 为 溺 与 气 。 除 四 季 外 , 暮 晨 昏 由 ” 朝
拔罐术 、 熏洗术 、 药熨术 等 , 广泛应用于 临 床护理工 作 中。但 随着公 民法 制意 识增 强, 临床医学分 科细 化 , 临床诊 疗规 范 中
严 格 限定 护 理 人 员 的治 疗 行 为 , 当 遵 照 应
1 35 2. 3
中 医护 理
临床 护 理
di1 . 9 9 j i n 0 7 —6 4 . 0 2 o:0 36 /. s .10 s 1 x 2 1
心火下 降为 和。心火 下降于肾 , 肾水济 于 心, 心肾相交 , 以维持 人体 阴阳平衡 , 其他
脏 腑 亦 同 , 之 则 为 病 。说 明五 脏 是 一 个 反 相 互 联 系 的整 体 , 是 孤 的 。 不
人体与大 自然也是 密不可分的整体 , 人体的生理 病理变 化与 自然 界变化 有着 密切关系 , 这一整 体思 想贯 穿在 生理 、 病 理、 辨治和护理的各个方面 。如 四季有春
温 、 热 、 凉 、 寒 和 春 生 、 长 、 收 和 夏 秋 冬 夏 秋
体护 理工作中具有极大 的优越性 , 它能够 为人们 的疾病 的治疗 和康 复做 出积极 贡
如人 意 , 存在 许多亟 待解 决 的问题 , 因而

中医护理的优势与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的优势与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的优势与临床应用护理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与中医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已成为趋势。

中医护理在设备和技术之外,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整体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具有许多优势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中医护理的优势1.1 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医护理秉承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注重在护理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全面情况,包括体质、饮食、情绪等方面,与患者建立起“人文关怀”的沟通和互动,使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有效的满足和治疗。

1.2 注重整体护理中医护理强调“包治百病”的整体观念,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维度,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患者整体健康的恢复。

与西医疾病的症状治疗相比,中医护理的整体护理方式更加全面,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愈能力。

1.3 强调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都存在差异,因此,中医护理注重护理计划的个性化。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设计,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1.4 运用中医疗法中医护理在临床应用中广泛运用中医疗法,如针灸、艾灸、推拿等,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流通,从而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这些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自身的自愈能力,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2.1 慢性病管理中医护理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采用中医疗法和中药治疗,结合整体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帮助患者调整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2.2 康复护理中医护理在康复期的患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疗法可以促进患者的气血流通,恢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功能。

同时,中医药特有的调理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心的平衡,提升康复效果。

2.3 疼痛管理中医护理在疼痛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疗法如针灸、推拿等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整疼痛区域的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减少对西药的依赖性,提升患者的疼痛忍耐力。

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化、 患者 的体质情况及 外界环境对患者 的影响等 , 行全 面观 进 察、 了解 , 正确认识疾病 , 以妥善护 理。在疾 病的护理 上 , 施 中
吉林 医学 2 1 年 1 01 O月第 3 2卷第 2 期 8
医十分重视 良好 的生活环境 、 稳定 而舒畅的情志 、 理的饮食 合
调养 和必要 的功能锻炼 , 于这 些方面的论述 , 关 历代医书均有
取 保暖等护理 措施 。此 外 , 用寒药 治热症 、 药治寒 症时 , 在 热
施 。因此 , 中医关 于整体 观护理论 特点 与现代护 理所 提倡的 对患者作 系统 、 整体、 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 的 J 。
1 2 辨证施护有利于中医护理 的发展 : . 中医辨证 是用望 、 闻、
问题 , 已经成 为新世 纪医学界 面 临的焦点 和难 点。而 中医护 理所具有 的优势和特点蕴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 巨大潜力 。
1 中 医 护 理 的特 点
病情 、 体状况 、 个 心理 、 社会等信息 , 用扶正祛邪 、 应 标本缓 急 、 同病 异护 、 异病 同护 、 正护反护 的方法加 以分析 、 纳并 确立 归 患者 的症 型及存在或潜在 的健康 问题 。中医护理 中整体观是
调人体与 自然 界与社 会的 关系 。辨证施 护是 运用 四诊法 、 中 医八纲辩证法提 出因时 、 因地 、 因人 、 因地制宜的护理措施 j 。
11 整体观念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发展 : 中医临床护理实践 . 在
中医护理 内涵丰富 、 源远流长 , 千百年来为 维系 中华 民族 的健
康做 出 了巨大贡献 , 中医护理 因其 自身的特点和 优势 , 越来 也 越受到国际护理界的青睐。将 中医护理 的特 点有效运用 于临 床中 , 会有计划地 突出护理工作 的系统 性 , 为患者提供 高质量 和全方位的服务 , 而促进人 类达 到最佳 健康 水平 。现代 医 从 学 目新 月异的发展 和护 理专业 内涵 的加 深 , 中医护理不 断 使 向 元化 发展 , 体现 了以人为本 的先进性护理 理念。《 中医护

浅谈中医护理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作者:邢宪芹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中医是我国国粹,其中中医护理这个环节,在实际的操作中将社会元素,心理元素以及生理元素相融合,注重自身的调理以及整体观,通过辩证施治的方式达到个体差异化护理以及康复。

在基层医院进行相应的中医护理,无疑是造福于大众的利好医护方式。

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必要的中医护理理念。

关键词:中医护理;基层医院;整体观医学上的护理是有着相应种类的划分,其中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学界所广泛关注。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人体是由内、外环境的综合作用,进而达到趋向于动态平衡的生命进程。

如果出现相关的问题,就会造成一系列的后续病症,这实际上也深刻的体现出中医护理的精髓。

在进行具体的护理环节中,应该遵守其中的规律,最终达到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的多元化平衡效果。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的繁荣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阶段实际上也需要考量生活条件以及与之相对应生活环境的改变。

在此进程中,一些民生现实的问题也值得我们考量,譬如其中生活以及工作中各种环境的恶化,医疗保健费用的激增,以及个人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等。

所以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医学界分析和探讨的重要内容,需要赶快找寻切实可行的方法及时处理。

1中医护理的特点1.1注重整体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也包括着同样灿烂辉煌的祖国医学,它是以人体器官脏腑为研究对象,以自然调理作为主要治疗方式。

其中体现出深刻的哲学禅理,表现在相互制约关联以及影响,期待着通过天人合一的方式达到气血经络的均衡有效调理。

其中病因的检查,以及病症的治理也需要把握上述的原则,护理决策以及护理方式应该以病人为治疗中心,以恢复病人健康作为最终奋斗目标,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

通过此种方式深入的融合人文伦理以及社会活动的综合调理。

中医护理辩证理论是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入手,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及护理的执行点,最终达到人文的中医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介绍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强调了其个体化和综合性。

接着分析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效果,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然后对比分析了中医护理方案与西医护理方案,指出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结尾探讨了中医护理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在整体医疗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与西医护理的结合,并将中医护理纳入整体医疗体系,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价值体会、制定、实施、应用、效果、对比分析、特点、优势、慢性疾病管理、未来发展方向、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整体医疗体系、价值、作用。

1. 引言1.1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人们对传统医学的重新认识和重视,中医护理方案和操作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不仅考虑了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还注重了整体健康和平衡调节的观念,使患者得以从身、心、气、神各个层面获得全面的护理和调理。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和效果也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例如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技术在康复和疗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际临床中,中医护理方案与西医护理方案的对比分析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这种对比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例如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调理方法和辨证施治的个性化治疗模式,都体现了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特色和独到之处。

中医护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其综合调理和长期疗效被认为对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的优势与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的优势与临床应用

中医护理的优势与临床应用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障人民健康的一应用学科。

1 中医护理特点与优势1.1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

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

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心通过舌窍与外界相连。

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食物,如鸭、鳖、豆芽、豆腐、藕、海带、梨、西瓜、白萝卜等,勿食辛辣温燥之品。

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1.2辨证施护所谓“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然后根据证定位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辨证施护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两个方面。

例如:同一肾病,若见发热、畏寒、浮肿、小便不利时,诊为“风水证”,当选用宣肺发汗利尿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若肿已消退,仅有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主症时,证属肾阳虚衰,当以温补肾阳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此即同病异护。

又如,多种传染病的初期都有类似的表证(上感症状),在护理时则都要围绕“解表”这一原则进行护理,此即异病同护。

1.3情志护理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

《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

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

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

“范进中举”就是一绝妙的例子。

史料记载:范进由于多年未能中举,被家人瞧不起,当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时,由于过喜而伤心,突然患了狂躁型的精神病。

浅谈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操作

浅谈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操作
2 中 医特 色 护 理 的 实践 在 中医 医疗 实践 中 ,护 理是 个 十分 重 要 的环 节 。 中 医
治病讲究辨证论治 ,中医护理则讲 究辨证施护 。 目前,中 医医院和各种综合医院一般 都设有 中医病床 ,中医护理 的 特色主要体现在辨证施护 、膳食 护理 、精神护理等方面 。 2 . 1 辨证 施护 中医内科包含范 围比较广 ,所以对于一 些疑难危重 病 的辨 证护理 ,则 不可不 知 。例如 ,天 热 中 暑 ,应把病人移 到通风 阴凉 的病 室里 面进行抢 救 ,如果 病 势进一 步发展 ,出现 昏迷抽 搐 ,则在抢 救 的同时 ,还 应及 时清除病人 咽喉部 的痰涎 ,以及用纱 布块填进 上下 齿 之间 ,以防 因抽搐 而咬伤 舌头 。护理疟 疾 ,理应 掌握 疟疾 发作 的时 间规律 ,以发作 前 2小 时 服药 针灸 为 宜 。 疟疾一旦发作 ,病人 严重发 冷发抖 ,可用多加 棉衣 ,给 服热开水等法 ,尽量 缩短病 人 的痛 苦时 间,使之 转热 出 汗 。中风是 内科 中一 种危重 而又 比较常见 的病证 ,对 于 昏迷不知人事 的中风病人 ,要把他 的头放得 高一点 ,并
中医护理原 本与 中医治疗融 为一体 ,至于其独 立为

偏 向一边 ,避免 痰涎 阻塞 。同时还 要经 常 注意 其 脉搏 、
出 汗 和病 情 的变 化 。
门专 业 的学 科 则 始 于 西 医 的影 响 。 中 医 护 理 的重 点 在
于 内科 疑难危重 病 的护 理 ,包括 中草药 的有效应 用和针 灸推拿的科 学操作 ,以及药膳 的开发和精 神的调摄 。 1 中 医 护理 的概 念 与 内涵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 指导 下 ,配合 中医师对 病人进行 中医诊 治 的工作 。中医治病 的传统 ,多 以个体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

莲内酯的含量【J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0.16(4):217.
【17】王剑波,郭萍,黄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炎痢净片中穿心莲内酯 的含量【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1):60-62.
【2朦春越.等.穿心莲总黄酮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叨.化工技
术与开发.2006,35(8):7
[3]Kesava Reddy M?//Chem Pharm Bull.一2003.5l(2):191-193.
护理记录缺陷 临床护士往往注重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
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 位、皮肤情况旧。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 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
1.3中医护理文书书写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反映了中医护理T作的质量,也是指 导护理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书写中除掌握文件书写的 规范要求外,还要有中医特色的规范要求,要着重体现中医护 理特色。在护理病历书写中要反映的节气、四诊、辨证分析,以 及根据辨证分析拟定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均是突出了中医 辨证施护的特点旧。
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
录的流于形式。
3对策与建议 3.1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护士执业管理办法和相关行政管理法规中,应明确规定
2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2.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 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㈣。导致这一 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2.1.1中医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 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1.2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西医诊断、护理 加上中医技术操作。
f8】黄诺嘉,彭继烽,张幼扬,等.消炎利胆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J】.广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应用

25 因人 、 . 因时 、 因地制宜的原则 : 根据不 同时令 、 候、 理 气 地 环境及患者年龄 、 性别 、 体质的不 同 , 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 26 预防为主的原则 : . 护理 中以“ 未病先 防” 既病 防变 ” 和“ 为 原则 , 掌握疾病转变途径 , 防止并发症 , 在疾病康复期 防止病情 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 观察病情 、 断、 诊 治疗 、 护理 、 预防 中 的整体观和现代“ 生物一心理一 社会” 的医学模式特点 。
预后 有很大 的影 响, 指导 患者应正 确对待 自己的疾病 , 帮助患
者树 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 克服“ 宿命论” 观念和悲观消极情 绪 ; 同时对患者家属进 行保护 性原则 教育 , 使患 者家 属在精 神上
问, 切所收集的资料 、 症状 和体 征 , 通过分 析 、 合 , 综 辨清疾 病
种 护 理 方 法 , 多在 特 殊 情 况 下 使 用 。 大
的变化 。体表 的变 化可影 响有关 脏腑 的功能 , 而相 关脏腑 的 疾病 也可 以在 体表反 映 出来 。因此 , 从机 体局部 的变化来 推 断整体的反应 状态 , 测知 内脏 病变 。根据疾病发生 的原 因、 脏
腑经络 的病理变化 、 患者 的体 质情况 及外 界环境对 患者 的影
4 体 会
慰。常言道“ 言为心声” 语言 是人与人进 行情感交 流最 直接 , 的方式 , 作为手 术室护理 人员 , 应该充分 利用语 言 , 一片爱 把 心传 递给患 者 , 对患者 的心理 问题逐 一认 真 、 正确 的解 释指 导, 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 解除 或减轻患者术前 的焦虑
[ 收稿 日期 :07— 6— 3 编 校 : 20 0 2 王丽娜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为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素质,增加护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方法结合中西医的理论的教学方式,制定带教计划,突显中医特色。

结果护生顺利地完成了护士角色的转变,掌握了中西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毕业应聘时各用人单位都认为我们培养的护生中西医基础理论较好.职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就业率较高。

【关键词】:教学;中西医结合;实习;培训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愈发严格,为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素质,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迈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良好的临床带教,有利于新一代护理人员的培养。

临床实习是培养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所在,也是帮助护生角色转变的重要点。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操作性技术的学科,其辩证施护理论、中医耳穴、穴位贴敷、艾灸、涂药等技术操作具有简、便、廉等的特色,经过实践证明,临床教学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即提高了整体带教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又节约了医疗成本。

近些年来,我院先后接收带教了中专、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的中西医护生,由于护生的来源不同,其文化知识结构、专业基础理论及技能熟悉程度、适应能力均有较大的差异。

在护理带教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掌握了各类学生的特点,了解她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情况,才能因人而宜,因势利导地合理安排制订带教计划,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开展单病种辨证施护,指导学生掌握中西医护理技能,我们以中医护理为主线,补充见习内容,改进带教方法,强化技能培训,严格地考核、评价,收到较好的带教效果。

现将带教方法介绍如下:1.熟悉各类护生特点,优化带教工作根据实习护生的来源不同,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我们采用摸底考试,由护理部根据教学人纲、学习要求及医院专科特色,护理工作特点,进行护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理论考试内容以内外科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护理学为主。

通过考试考核能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分别采用了岗前职业培训、中医基础知识学习。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5篇(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5篇(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5篇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摘要:中医护理学伴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而源远流长。

在卫生部护理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以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什么是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怎样来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对于在中医医院工作的护士来说,是一直关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护理特色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浅谈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优势【摘要】护理的基本职责是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和全面治疗,包括医师医嘱的准确执行和治疗情况的反馈,以及患者的基础护理。

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内科护理,包括中草药的有效应用和针灸推拿的科学操作,以及药膳的开发和养生的训练。

总之,中医护理应当突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以便患者得到及时的康复。

因此,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够为人们的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医护理;辩证施护,针灸推拿;临床护理1 引言当前,我国的悠久中医学,如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在临床护理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针灸推拿护理和辩证施护体现了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点。

这有助于人们治疗疾病,提高我国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方面的国际影响。

2 中医护理的概念与内涵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配合中医师对病人进行中医诊治的工作。

中医治病的传统,多以个体行医为主,因此,医和护常是不分家的,没有专职的护士。

比如大夫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病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灸、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尤其是针刺与行针,更需专业的中医大夫来操作,护士一般是不能代替的,不过灸法则护士可以如法操作,所以中医护理非常重视辨证施护,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就是中医护理的特色。

只有明白中医针灸推拿治疗具有“理、法、方、药”和“理、法、方、穴、术”的特点,并因人而异配合不同的中医护理方案,就能实现中医针灸治疗的高效、速效、长效。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存在问题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存在问题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特色与存在问题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护理如今,中医护理和中医学都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学科。

中医护理的重点在于内科护理,包括中草药的有效应用和针灸推拿的科学操作,以及药膳的开发和养生的训练。

中医护理在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能够为人们的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引言我国的中医护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在中医药学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日趋严重,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和难以承受的医疗保健费用等问题,已经成为新世纪医学界面临的焦点和难点。

而中医护理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蕴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巨大潜力。

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国的中医护理成为现代医学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的独特优点与现代护理方法相得益彰,它积极有效地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

在具体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医护工作者应当体现中医护理的优势特点,发挥其内在的科学护理方式,不断地创新护理方法,将中医的独特优势挖掘出来,使现代的护理学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为临床护理做出新的贡献。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特点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皮肤等,在功能上是相互协同,互为作用的,在病理上亦是相互影响的。

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肝主藏血,脾主运化,肾主藏精排泄,各自有各自的生理功能,但又相互为用,相互影响。

如心与肾,心在五行属火,位在上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在下属阴,肾水上升为顺,心火下降为和。

心火下降于肾,肾水济于心,心肾相交,以维持人体阴阳平衡,其他脏腑亦同,反之则为病。

说明五脏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是孤立的。

人体与大自然也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与自然界变化有着密切关系,这一整体思想贯穿在生理、病理、辨治和护理的各个方面。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病人进行整体性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它主要包括中医古老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首先,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能够综合运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多个方面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护理技术通过这种综合诊断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身体异常,及早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通过汤药熏蒸、艾灸、拔罐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体质。

中医注重平衡阴阳五行,通过熏蒸、灸疗等方法可以调理患者的经络和脏腑功能,增强患者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

这种方法对于治疗慢性疾病、调理亚健康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可以运用针灸、推拿等手法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中医独有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患者的气血平衡,促进气血的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而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

这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非常常见,尤其在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等方面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最后,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注重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中医强调调整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饮食疗法、起居调摄等方法来加强身体的免疫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技术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同时,中医护理技术注重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强调调整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价值体会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涵盖了中医护理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是指导中医护理实施的重要依据。

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则是具体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轻揉、拨叩、按摩、熏洗等手法。

下面将从临床实践的视角,来体会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应用价值。

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指导作用。

中医护理方案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结合中医学理论和经验,形成了科学的护理方法和步骤,能够为临床护理提供明确的指导,确保护理活动的有效进行。

在面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症状时,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以实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注重手法的灵活性和精细性,通过对特定部位的刺激和调理,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等作用,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灸师通过对经络的刺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提供个性化护理方案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医护理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强调因人而异的护理方法。

通过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病史、体质特征等,中医护士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需求,设计合理的针对性护理方案和手法。

这种个性化的护理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理效果,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疾病预防和康复中具有潜力。

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在护理中注重强调整体和平衡,通过调理养生,增强人体抵抗力,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康复速度和效果,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它们可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提供个性化护理方案,为疾病预防和康复提供帮助。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中医护理学是将中医药学的的理论与临床护理技术结合起来,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对患者生命健康状态起到调节和提高作用的应用护理学。

它包括诊断、治疗和护理三个方面内容。

中医护理学是开发创新性的思想方法和护理技术,以适应临床实际需要的重要基础,16世纪以来,中国的护理学渐渐地从传统的以经络理论为主的中医护理学向现代的以科学观点为主的中医护理学转变,发展聚焦护理思想、价值观与文化的结合的中医特色护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1)中医理论在诊断和护理活动中应用。

中医认为,要保持身体健康,需要正确诊断:即面向症状、症候,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对症,探测治疗疗效,把握复发等。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和发病机制,可以迅速有效地识别并调节病变,实现中医诊断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适用于护理总体计划、门诊护理和住院护理等,它能够以个性化护理解决患者健康问题,充分利用对患者病情、体质特征的把握,实施针对护理,实现彻底性护理。

(2)中医护理学实施临床护理。

该部分基于中医护理学的理论,旨在借鉴传统中医药的周调、小治、兼治的思想,以及中医理论中的以急宜证治的理念,在强调病因的基础上,以护理为手段,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

它综合运用中医药与当代护理学,实施针对性、综合性、持续性的护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提出定制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达到中医护理的理想效果。

(3)中医护理学发展的未来。

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都被开发出来,以适应临床实践的需要,从而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护理的改善。

未来将明确临床应用的范围,并根据不同护理情况探索更加个性化的护理流程,制定比较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以促进护理和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结论当今社会,中医护理学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认可,它可以有效利用中医理论,采取科学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实施针对性、综合性、持续性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幸福感,预防疾病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点和优势摘要: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以及完善,这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其中中医护理属于中医治疗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的中医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病人疾病的治疗效果,保证病人身体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化的中医护理中其安全性与效率都在不断的提高,服务范围也在更加的广泛,针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中医护理工作中。

对护理人员的优化配置;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护理方法的标准规范,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中医护理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字:中医护理;特点;优势引言在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中医护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基础要求比较高,同时能够实现对病人的辨证护理。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中医护理也吸收了更多的创新医疗技术以及创新理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中医护理的内涵以及服务范围服务的疾病种类在不断的改变。

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其临床的应用效率也在加强。

这给中医护理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对中医护理特点以及优势的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中医护理行业的稳定发展。

1新时期中医护理的特点1.1中医护理日趋专科化目前,随着我国护理工作的专业化以及创新发展,中医护理在整个护理行业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国家对于相关的中医健康服务护理工作也提出了对应的指导规范。

这对于中医药预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促进我国中医护理专科化的全面建设。

这些年,我国对于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逐渐的加强,其相关的投入也在不断的提高。

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全国范围的重要陪点,培养规范对于中医护理骨干的合理规范化培训,组建一支具有专业能力较强宿舍水平过高的中医护理团队,成为我国中医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

另外,相关的专家也编制了对应的中医护理操作规范,这对于中医护理操作标准的规范化以及专业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规范性作用。

中医护理特色浅谈

中医护理特色浅谈

中医护理特色浅谈选择中医事业的发展,在五年医学发展计划上培养中医护理,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中医,中医护理特点和优势,工作中医药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发挥中医护理特色,是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关心和讨论的问题。

本文的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特色探讨。

标签:中医护理;特色1 以整体观念护理患者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治疗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脏腑、经络、肌肉、皮、关、津液等都有着相互协调、互为借用、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人的生理随季节不同而变化,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变化对人的身体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然界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功能和活动。

中医人体内部协调的远景重新重视人体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

这种整体性出发点是考虑到人体对问题的思想方法,对患者都是管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

中医管理的角度,是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分析,本患者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通过辩证机会给予患者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和管理。

2 病情观察人体脏腑的表里关系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不过有一点,它始终是归其所属主体表。

任何疾病的局部症状反映脏腑经络、脏腑的功能,通过营养失调,也反映表体经络。

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患者观察时,观察患者外在的变化来把握其内在的情况,通过患者的表情、语言、气氛的变化,还有习性的变更,由此了解患者脏腑的虚实和气体的兴衰,但人是很复杂的生物体,体内构造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得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结合现代知识的病全面观察,仔细分析它的动态变化,但是患者超微细身体变化都会反应出身体的状况,所以只有时刻把握患者的常态,理性分析再加上优质的护理管理才能有效的使其身体得以痊愈。

3 辨证施护现在我们谈谈中医护理的另一特色--辩证施护,按照中医理论,通过就诊观察病变过程中和对各种症状的综合分析可以辨别疾病的原因的病位、病因和病情的严重性从而确立各种合适的护理方法。

中医如脏腑、经络、肌肉、等都是需要细心呵护的,护理工作中根据疾病的多样性,中医护理也会变得错综复杂,某医护人员通过冷、热、虚、实和阳光为证。

浅谈中医护理特色及中医临床护理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特色及中医临床护理应用

浅谈中医护理特色及中医临床护理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对住院患儿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的影响及作用。

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儿中挑选82例作为研究重点人群,分为对照组(41)、观察组(41)两个组别,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与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

结论: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提高住院患儿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护理应用;儿科中医护理是基于中医治疗而发展起来的护理内容,一般能够通过辨证施护,可有效进行疾病防治。

小儿机体由于与成年人存在很大差异,机体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免疫力与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疾病侵袭。

在患儿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同样重要。

常规护理多以病情护理为主要内容,并不能针对患儿需求展开护理,因此效果并不显著[1-2]。

基于此,本次研究以82例患儿为例,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1-2022.12住院患儿82例,根据双盲分组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

对照组:男/女:23/18,年龄2~7岁,平均(4.5±0.8)岁。

观察组:男/女:24/17,年龄3~6岁,平均(4.5±0.5)岁。

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家长均认可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其中。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无法全程参与;不同意参与研究;配合度及依从性不达标情况。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进行测量体温,为患儿提供干净、整洁病房,并将温湿度调整为最佳状态,指导家长为患儿准备清淡饮食,并使患儿保持充足睡眠,同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中医特色护理,内容如下:情志护理:护理人员保持微笑,并用玩具与患儿进行交流与沟通,减轻患儿恐惧心理,使患儿能够勇敢面对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09T14:05:21.5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9月26期作者:李鋆
[导读] 中医护理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上海市普陀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上海 200062)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护理的特色以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查阅相关权威医学资料,对比分析中医护理特点,了解中医护理于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归纳其应用价值,进行总结评价。

结果:中医护理运用辩证护理依据,强调整体护理思想,遵守中医护理原则,按照中医传统技术实施护理措施,增加临床对中医护理的认识与了解。

结论:中医学经历数千年实践经验累积,其护理方式和护理思想极具特色,用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增加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人员应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推动中医护理发展。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色;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55-02 中医护理指的是通过中医基础理论指导进一步开展的护理工作,属于中医学研究重要内容。

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医整体观”进行护理,护理主要依据为“辩证护理”,关键内容是中医传统技术。

当前,随社会环境的改变,中医护理工作持续推进,相关专业人员对中医护理临床应用、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等内容进行探索研究,促进中医护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1.中医护理的特色
1.1 指导思想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以脏腑经络为整体核心,而脏腑和经络的生理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本观念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结构关系是难以分割的。

同时,人体和自然界在各个方面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地理环境、天气变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等自然因素,都能对机体病症发生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天时、地势均能改变人体的生理特性。

因此,中医护理通过了解患者心理变化,掌握患者生理自然关系,分析患者周围社会环境影响,可对患者当前表现出的以及潜在隐藏的身体健康问题进行综合性评估。

中医护理实践过程中,医护人员需时刻依从整体护理观念,观察分析患者的形体、五官、舌脉表现、面部状况等,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性、合理性护理计划。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

1.2 辨证护理
中医辨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掌握患者临床表现和自觉症状,辨别、分析、认识病症证候,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

施护就是按照中医辨证治疗准则展开中医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病症发展程度,按照“标本缓急”、“正护反护”、“同病异护”、“预防为主”、“异病同护”等护理原则,分清病情轻重主次,如患者表寒发热、表热发热、表实发热、表虚发热等并不相同,护理方法当然也随之而异,这就是辩证施护;如外感邪热,病邪在表,症状多为发热伴有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数,治疗原则是解表,宜服用解表清热发汗药,在护理上应注意避风寒、保暖、发汗,忌冷敷降温;如中暑而高热,病邪已由表及里,忌用冷水擦浴,更不能用冰袋降温,也不宜让病人吹风,以防湿邪内遏,冰伏病机。

2.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2.1 护病求本
中医临床医师通过多种方法,观测患者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掌握病症本质,遵照辨证论治的最基本原则,针对病症本质治疗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2 扶正祛邪
扶正指的是采用扶助正气的临床药物等方法,辅之功能锻炼、增加营养,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增强患者体质,进而将邪气祛除,恢复身心健康。

祛邪指的是选择驱除邪气的临床药物等方法,实现正复邪消、机体康健的治疗目的。

因此,就疾病治疗过程来说,正邪双方力量比较需遵循“培补正气,驱除邪气”的原则,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2.3 护表与护本
表指的是树梢、枝末,本属于根基部位,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需按照表本关系观察分析病症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针对病症本质,有的疾病应当先护本,也有病证先护其表,有的表本兼护。

2.3.1缓应护其本临床慢性疾病治疗中,患者通常暂无病重趋势,属于正虚邪未至的阶段,因此,护理应着眼于本病护理,去除本病,表病自然随之消失。

患者需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2.3.2急先护其表临床患者发病迅速,病情危急,发生危及生命的病症时,需采取紧急措施,先治本再治表,等病情缓解之后,再给予表病治疗。

2.3.3表本同护患者表征、本征均有,表病、本病并重时,为达到护理目的,临床运用表本同护的方法,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4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属于中医学临床理论的一大精华和特色,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中医护理,要求护理工作根据地区、季节、机体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随时调整、制定与之相适宜的护理措施、护理方案。

3.中医护理的基本内容
3.1 生活护理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通过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保障患者睡眠充足性,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患者适当进行身体活动,促进正气恢复,平衡体内阴阳,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患者康复。

3.2饮食护理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在现代护理观中也占有重要地位,饮食护理,除了掌握饮食宜忌外,尚需做好饮食有节,饮食卫生,合
理有效的营养补充能提高治疗效果,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叮嘱患者科学饮食,以“温寒相宜、药食相辅”为基本进食原则,促进患者康复。

3.3 药物护理
掌握正确的给药途径、时间、方法,以及服药禁忌等,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如何服用中成药、如何服用汤剂,告知患者服药时间、服药温度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注意事项,提高护理知识宣传度,做好健康宣教,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保证临床疗效。

3.4 情志护理
中医强调七情致病,根据“五志过极,常以其胜治之”,在落实情志护理中激发另一种情绪来平息某种情志过激而致病。

《素问》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说明不同的情绪变化都会影响相应的内脏产生病变。

因此调场情志显得尤为重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与鼓励与开导,减少不良情绪影响,帮助患者做好治疗准备,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3.5 康复护理
恢复期患者可通过传统康复护理手段,增加机体康复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精神状态恢复。

3.6 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已经发展的越来越广泛,常用的有穴位按摩法,耳穴埋豆,艾条灸法,中药学位敷贴,拔罐疗法,中药热奄包,熏洗法,刮痧法等,主要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依据,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以调整脏腑气血与功能。

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经济适用,对治疗起到辅助作用,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是运用整理护理、辩证施护、情志饮食、生活起居、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系统全面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专业技术能力,使中医特色技术更好的落实于临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谈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132-134.
[2]陈敏.浅谈中医护理骨干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261-262+264.
[3]赵永红.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临床运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202-203.
[4]王惠,张惠萍.浅谈中医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16,48(05):74-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