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下 通论 第四单元 古书注释标点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下册)通论知识要点﹙一﹚
■第四单元:古汉语综合运用(共三节)
●笫一节古书的注释〔训诂学常识〕
一古书注释概说:
1汉代的古书注释:
西汉多为先秦儒家经典作注,东汉范围渐扩。
汉代的著名注释家有:西汉毛亨(《诗诂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传》、《孝经传》),刘向《五经通义》等;东汉郑玄(《毛诗笺》、《三礼注》),马融(《周易注》、《尚书注》),高诱(《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等。
2 汉后至唐代的古书注释:
魏晋南北朝:玄学发展,出现了魏·王弼《老子注》、晋·郭象《庄子注》等,史书亦有吴·韦昭《国语注》等;
唐代:出现了“疏”(或曰“正义”)的体例,代表作有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正义),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等。儒家经典之外注疏有杨倞《荀子注》,尹知章《管子注》,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集注》等。
3 宋代至清代的古书注释:
宋代:邢昺为《论语》《孝经》《尔雅》作疏,孙奭为《孟子》作疏,朱熹作《周易本义》《诗集传》《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等。后人把汉至唐宋注疏的儒家经典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音义合刊为《十三经注疏》。
清代:清代学者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对文字、音韵、训诂研究更深。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等。
附:唐、宋注释家的重要成果—《十三经注疏》
⒈《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
⒉《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⒊《诗经》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⒋《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⒌《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⒍《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
⒎《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⒏《春秋穀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⒐《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⒑《孝经》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
⒒《论语》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⒓《尔雅》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⒔《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二古书注释的体例:﹙三大体例﹚
1传注体:
一种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先秦至汉代多用之,有“诂”、“训”、“传”、“注”、“笺”等多种体式:
①“诂”、“训”、“传”:
都有训解、注释、传述之意。从内容看,有侧重于叙事之原委和对古代文献思想内容的解说,如先秦《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等;有的侧重于解字释词,如汉毛亨《诗诂训传》,郑玄《论语训诂》,何休《春秋公羊解诂》等。
②“注”:
“注”有诠释的意思,取“灌注”义,与“传”等大致同。一般指首次注释,即所谓原注。如汉代郑玄的“三礼注”(《礼记》《周礼》《仪礼》)等。“注”体始于郑玄,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毛君、孔安国、马融、王肃之徒,其所注书皆称为《传》,郑玄则谓之《注》。”▲郑玄《周礼·大宰》注(节录):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
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典常也经也法也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注文)③“笺”:
“笺”是较短小简约的注释,是后人在前人“传”“注”基础上的再注释,既注原文又注原注。如郑玄在《诗诂训传》基础上所作的《毛诗笺》。
▲郑玄《毛诗笺》(节录):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坎坎伐檀声寘置也干厓也风行水成文曰涟伐檀以俟世用若俟河水清且涟笺云是谓君子之人不得进仕也○坎苦感反寘之豉反涟力缠反猗於宜反本作漪同(“笺云”前为毛传,后为郑笺,○后为后人从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里找来的反切注音)
2 义疏体:亦称注疏体
此类注释体例多为汉代以后的注释家所用。“义疏体”是一种“经”、“注”兼释的体例。“义疏”就是疏通经文及注文的意思。“经”指经典原文,“注”指前人(多指汉代注释家)注释。“疏”又叫“正义”。如《春秋左传正义》就是唐·孔颖达在晋·杜预注的基础上对《春秋左氏传》作的疏(正义),是较典型的义疏体。
“义疏”的文字在唐代以前是和被疏的“经”、“传”分开刊行、各自成书的,宋代将两者合刊为一。今存中华书局影印阮刻本《十三经注疏》即此。
▲十三经注疏《诗·周南·桃夭》(节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兴也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之盛也笺云兴者踰时
妇人皆得以年盛时行也○少诗照反。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子嫁予也于往也宜以有室家无踰时者笺云宜者谓男女年时俱當○當丁浪反〔疏〕桃之至室家。毛以为少壮之桃夭夭然复有灼灼然此桃之盛华以兴有十五至十九少壮之女亦夭夭然复有灼灼之美色正於秋冬行嫁然是此行嫁之子往归嫁於夫正得善时宜其为室家矣。…〔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
3 集解体:﹙也叫集注,即汇集诸家注释﹚
▲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八佾》节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马曰倩笑貌盼动目貌绚文貌此上二句在卫风硕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也子曰绘事后素郑曰绘画文也凡绘画先布众色然后以素分布其间以成其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之曰礼后乎孔曰孔子言绘事后素子夏闻而解知以素喻礼故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包曰予我也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可以共言诗﹙汇集了马融、郑玄、孔安国、包咸等人注释﹚集解体另有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荀子集解》等。
三古书注释的内容及方法:
1古书注释的内容:﹙五个方面﹚
①正文字:改正传抄中的错讹字或指明通假字。
▲《礼记·乐记》:“武王克反商。”郑玄注:“‘反’当为‘及’字之误也。”
▲《论语·公冶长》:“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郑玄注:“古字‘材’‘哉’同”。
②释音义:给字词注音释义,以扫除读书障碍。
▲《荀子集解·劝学》:“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杨倞注:“半步曰蹞,与跬﹙kuǐ﹚同。”▲《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经典释文》注音:蚩,尺之反;贸,莫豆反。﹙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是一部专门为古代典籍解释音义的著作﹚
③析句读:为避免读破句或误解文义而先断句。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指晋公子重耳﹚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唐·孔颖达疏:“断‘其裸’以上为句。”“裸谓赤体无衣也。骈胁非裸不见,故欲观其裸。伺其浴,乃逼迫以观之。”﹙骈胁:肋骨连在一起﹚
④通文义:串讲难理解的句子或段落。
▲《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东汉·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彷佛若人,见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薜荔、兔丝皆无根,缘物而生。山鬼亦腌忽无形,故衣之以为饰也。”
⑤释典故、考名物: 解释典故、名物、礼俗等。
▲《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云:“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注:“两”同“辆”;“御”音义同“迓”,即迎接。毛传说明当时婚娶礼规)▲《史记·项羽本纪》:“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张守节正义:“《括地志》云:‘函谷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二里,秦函谷关也。《图记》云:西去长安四百余里,路在谷中,故以为名。”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昔玉人献宝,楚王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李善注:“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