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考点
高二化学下学期第六节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
![高二化学下学期第六节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https://img.taocdn.com/s3/m/34242487c77da26924c5b019.png)
三、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的作 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区别;
(1)存在的位置不同:化学键存在于 分子内部,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间。
(2)影响不同:化学键影响物质的 化学性质(稳定性),分子间作用力 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溶解 度等。
(3)强度不同:分子间作用力比化 学键弱得多。化学键一般在几十千 焦到几百千焦,分子间作用力一般 在几千焦到十几千焦。
3、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结构相似的分 子晶体,分子量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
二、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
心不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 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对称的,这 样的分子为极性分子。
如HCL、H2O、NH3、H2S、HF
2、非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
心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 布是均匀的,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 非极性分子。 如、N2、CL2、H2
第六节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一、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1、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 移 (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非金属单质、过氧化物。如H2、CL2 N2、Na2O2、H2O2
2、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不同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强碱等
如:HCL、H2O、NH3、NaOH、 NH4Cl
3、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某一 原子单方面提供而与另一原子共 用。 形成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另外 一方有孤对电子。
NH4+、H3O+
; 幼小衔接加盟品牌 幼小衔接加盟 幼小衔接教育加盟品牌 幼小衔接班加盟 幼小衔接教育加盟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a93ec4c9f78a6529657d538d.png)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一、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的比较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定义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共价键正、负电荷重心重合,正、负电荷分布均匀的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的分子研究对象属于分子组成部分的共价键属于分子组成部分的共价键分子分子主要特征无电性无极性有电性有极性无电性无极性有电性有极性相互关系极性键、非极性键均属于化学键中的共价键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都是电中性分子。
键无极性分子也无极性,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分子有极性必含极性键。
二、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化学键的极性是分子极性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时,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当分子内的化学键为由于分子中电荷的空间分布不对称,即各键的极性无法抵消时为极性分子;由于分子中电荷的空间分布对称,使各个键的极性互相抵消时,形成非极性分子。
所以,原子间的极性键形成的分子如NH3,分子中的电荷空间分布不对称,键的极性无法抵消,是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中一定存在极性键。
但有的极性分子中可以存在非极性键,如H2O2。
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如C12、O2等。
而CH4、CO2分子中虽然存在极性键,但由于分子中电荷空间分布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键的极性相互抵消,亦属于非极性分子。
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键的极性能否相互抵消,则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所以AB n型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需视分子的空间构型而定,键的极性与构型原子数举例结构式对称性键的极性非极性分子直线型双原子H2、O2、N2、X2 H-H、Cl-Cl 对称非极性直线型三原子CO2、CS2 O=C=O 对称极性平面正三角型四原子BF3、BCl3 对称极性正四面体型五原子CH4、CCl4 对称极性极性分子直线型双原子HX H-Cl 不对称极性直线型三原子HCN H-C≡N 不对称极性折线型三原子H2O、H2S 不对称极性三角锥型四原子NH3、PCl3 不对称极性四面体型五原子CH3Cl、CH2Cl2 不对称极性对于上述AB n型分子极性的判断也可用以下规律:⑴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相等,则为极性分子。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知识精讲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d94d7881b84ae45c3a358c4c.png)
高一化学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本讲主要内容】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化学键的概念、分类、特点、成键条件、表示方法等,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以及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一. 化学键1. 化学键概念的理解①概念: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注意:a. 必须是相邻的原子间。
b. 必须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的”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即共用电子对或得失电子。
②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部或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及阴、阳离子间,对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来说就是分子内...的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由离子形成的物质来说,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这些作用是物质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
③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 离子键①概念: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②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③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④成键性质:静电作用。
这种静电作用不是静电引力而是指阴、阳离子之间静电吸引力与电子之间、核间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
⑤成键条件:⑥键的特点: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⑦存在范围:离子键存在于大多数强碱、盐及金属氧化物中。
⑧表示方法:电子式。
⑨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
离子半径越小、离子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
离子键越强,破坏它所需能量就越大。
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影响离子化合物的熔沸点,离子键越强,熔沸点就越高。
3. 共价键①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②成键元素:非金属元素或某些不活泼金属和非金属。
③成键粒子:原子。
④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
⑤成键条件:非金属元素间原子最外层电子均未达饱和状态,相互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共价键,体系总能量降低。
⑥键的特点:有方向性、有饱和性(最外层有几个不成对单电子,即可形成几个共价键)⑦存在范围: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多原子单质、共价化合物(如酸、有机物等)、复杂离子化合物中。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78925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1.png)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在共享结构中电子的不均匀分布程度。
根据共享电子对的吸引能力差异,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分子的极性则是指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对称性。
一、化学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由于原子的电负性差异造成的。
电负性是用来描述原子吸引电子对的能力的化学性质指标。
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其对共享电子对的吸引能力越强,化学键的极性越大。
1.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是指原子之间电负性差异很小,共享电子对的分布均匀的化学键。
共享的电子对在两个原子之间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正负电荷分离。
例如氢气(H2)分子中两个氢原子的电负性相等,共享电子对不会偏向其中任何一方,因此H2分子的键是非极性的。
2. 极性键极性键是指原子之间电负性差异较大,共享电子对的分布不均匀的化学键。
共享电子对更倾向于电负性较高的原子,造成正负电荷分离。
例如氯化氢(HCl)分子中,氯原子的电负性比氢原子大,共享电子对更接近氯原子,使氯离子部分带负电荷,氢离子部分带正电荷,因此HCl分子的键是极性的。
二、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由分子内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几何结构共同决定。
分子的极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键的极性分子内的极性键对于分子的极性起重要作用。
如果分子中的所有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那么整个分子也是非极性的。
但如果分子中只有一个或部分键是极性键,那么整个分子就有极性。
2. 分子的对称性如果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极性相互抵消,整个分子可以达到对称分布,那么分子就是非极性的。
但如果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极性不能相互抵消,那么分子就是极性的。
3. 分子的几何结构分子的几何结构对其极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分子呈线性结构,即化学键的方向在一个直线上,那么分子很可能是非极性的。
而如果分子呈非线性结构,即化学键的方向不能在一个直线上,那么分子很可能是极性的。
总结起来,化学键的极性决定了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极性越大,分子极性越明显。
分子的极性通过键的极性、分子的对称性和分子的几何结构来决定。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键与分子极性及物质类别的关系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键与分子极性及物质类别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fb50ddfce2f0066f53322bb.png)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键与分子极性及物质类别的关系化学键与分子极性、物质类别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现将化学键与分子极性、物质的类别的联系及判断方法举例分析如下:一、化学键与分子极性的关系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立体构型两方面共同决定:(1)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一般来说都是非极性分子,如H2、O2、P4、C60等。
(2)以极性键结合而形成的异核双原子分子一般来说都是极性分子,如HCl、CO等。
(3)以极性键结合而形成的多原子分子一般来讲分两种情况:①空间构型为中心对称分子,是非极性分子;②空间构型为非中心对称分子,是极性分子。
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没有必然联系,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判断多原子分子是否属于极性分子时,不仅要看共价键有无极性,还要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否对称,两者要兼顾,不能单方面考虑。
判断AB n型分子极性有一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O2等为非极性分子;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不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极性分子,如NH3、H2O等为极性分子。
二、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当一个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2)当一个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3)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4)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FeCl3、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等;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就属于离子化合物。
(5)非金属单质只含共价键(稀有气体除外)。
(6)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
(7)氢化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H。
(8)NaHSO4熔融时电离生成Na+和HSO4-,而溶于水时电离成Na+、H+和SO42-,因此熔融时只破坏离子键,而溶于水时即破坏离子键又可以破坏共价键。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ea384b3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4.png)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连接,能够保持化合物的稳定性和特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是描述化学键性质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概念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在化学键中两个原子之间电子的分配是否均匀。
极性化学键中原子间电子的分配是不均匀的,包括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
非极性化学键中原子间电子的分配是均匀的,包括非极性共价键。
1. 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是由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
在极性共价键中,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引起电子云的不均匀分布,形成正负电荷分离,这导致原子具有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
2.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
在离子键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取电子形成负离子,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离子结晶,具有电荷的正负相互吸引的性质。
3. 非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电负性差异很小形成的,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均匀分布,不存在正负电荷分离的现象。
二、化学键极性与分子性质1. 极性化学键的分子性质:极性分子由极性化学键连接而成,其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
这使得极性分子具有极性较强的性质,例如极性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同时也具有极性分子之间的吸附、静电作用等性质。
2. 非极性化学键的分子性质:非极性分子由非极性化学键连接而成,其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布均匀。
因此,非极性分子的溶解度较小,通常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此外,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较弱。
三、化学键极性的应用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极性溶剂的选择:根据化学键的极性特点,可以选择适当的极性溶剂来溶解不同类型的物质。
极性溶剂可以增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反应的进行。
2. 分子识别和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极性可以实现生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识别和相互作用。
极性配体与受体之间的化学键能够通过极性特点来实现高选择性的相互作用。
【化学】:2.3《分子的性质》极性非极性
![【化学】:2.3《分子的性质》极性非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4ff12a7f561252d380eb6e2b.png)
第一类:全部由非极性键组成的分子 是非极性分子。
如:P4、C60、S8
C70、B12
第二类:对于ABn型分子极性判别方法
由极性键组成的双原子分子 一定是极性分子。
如:HX、CO、NO、
O
C
O
180º
H
H
O F合≠0
104º 30'
NH3
N
BF3
120º
’
H
水的物理性质十分特殊。水的熔沸点高,水的比热 容较大,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
4。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存在 化学键 范德华力 氢键 强弱 强烈 较弱 影响范围 化学性质
原子间 离子间
分子间 固态、液态 水分子间
熔沸点
物理性质 熔沸点、粘度、 较强 硬度、溶解性 物理性质
练习:
(04广东)下列关于氢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5. 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1)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2)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熔沸点降低 (3)物质的溶解性
思考:NH3为什么极易溶于水?NH3溶于水是形成NH…O还是形成O-H…N?
NH3溶于水形成氢 键示意图如右,正 是这样,NH3溶于 水溶液呈碱性
氢键的大小稍大于分子间力,比键要弱得多。 氢键的形成对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影 响,在生命物质的形成及生命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 角色。 在水蒸气中水以单个H2O分子形式存在;在液 态水中,经常是几个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起来,形 成(H2O)n;在固态水(冰)中,水分子大范围地以 氢键互相联结,形成相当疏松的晶体,从而在结构 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密度减少,因此冰 能浮在水面上。
练习:指出下列微粒中的共价键类型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c7d513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a.png)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学键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其极性对于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其中化学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键的极性对于分子极性的影响。
一、化学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化合物中两个原子之间电子的共享程度不均匀,导致其中一个原子部分带正电荷,另一个原子部分带负电荷。
根据化学键的电子云分布情况,可以将化学键分为两类,即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 极性键极性键通常由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与电负性较低的原子之间形成。
在这种化学键中,电子云偏移至电负性较高的原子周围,使该原子部分带负电荷,而电负性较低的原子则部分带正电荷。
例如,在氯化钠中,氯原子(电负性较高)与钠原子(电负性较低)之间形成了极性键。
2.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是由于共享电子完全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而形成的。
这种化学键形成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等或接近的情况下。
例如,氢气(H2)中的氢原子具有相等的电负性,因此它们之间形成非极性键。
二、化学键极性对分子极性的影响化学键的极性决定了整个分子的极性特点。
分子的极性直接影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解性、熔沸点等性质。
1. 极性分子当分子中存在极性键时,分子呈现极性。
在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较集中的部分会与其它分子的极性区域相互作用,形成静电吸引力,从而使分子聚集在一起。
这种相互作用也直接影响了分子的溶解性,使其更易溶于极性溶剂。
例如,水是一种极性溶剂,对极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2. 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分子中,由于化学键的非极性性质,分子内部电荷分布趋于均匀,没有明显的正负电荷差异。
因此,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范德华力来实现。
范德华力相当于瞬时诱导电荷,是由于分子间的瞬时偶极矩而产生的吸引力。
非极性分子一般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如油类溶剂。
三、化学键极性与分子性质的关系化学键的极性直接影响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1. 聚集性极性分子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更容易形成聚集态,如液体和固体。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de8fa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5.png)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强力连接。
根据原子间电荷的不均匀性,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本文将探讨化学键的极性和非极性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极性键极性键是指由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与电负性较低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在极性键中,电子云偏移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使其带负电荷,而另一个原子则带正电荷。
这导致原子间形成了偏离电荷分布的不对称。
极性键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氢氧化钠(NaOH)分子中的氧-氢键。
氧原子是电负性较高的元素,吸引了电子云,因此带负电荷;而氢原子则带正电荷。
这种极性键的形成使得NaOH分子具有极性。
极性键在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极性键决定了分子的极性或非极性。
极性分子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因此具有较高的沸点和溶解度。
例如,极性溶剂如水能够溶解极性分子,而难以溶解非极性分子。
其次,极性键也会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路径。
极性键的存在可以使反应发生在部分极性键上,从而导致选择性的生成反应产物。
此外,极性键还能影响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或降低反应速率。
二、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是指由电负性相近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在非极性键中,电子云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两个原子的电荷分布对称。
最常见的非极性键是碳-碳(C-C)键。
碳原子的电负性相近,因此碳-碳键中电子云的分布对称。
非极性键的存在使得碳原子能够形成长链和碳骨架,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非极性键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脂肪酸和甘油分子中,非极性键的存在使得它们能够相互结合形成三酯,同时也使其具有较低的溶解度。
总结: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在化学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极性键决定了分子的极性或非极性,影响了物质的溶解性、沸点等性质,同时也影响了反应速率和反应路径。
非极性键则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起着关键作用,使得碳原子能够形成长链,构建复杂的有机分子。
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有助于我们对物质特性和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5化学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5化学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https://img.taocdn.com/s3/m/66d42835360cba1aa911da83.png)
(高中化学58个精讲)15_化学键_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15、化学键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复习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及特征;2.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的定义及彼此关系。
难点聚焦化学键:1.概念: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彼此感化.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2.分类: 共价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金属键:存在于金属中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彼此感化构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Na2O2/NaOH/Na2SO4等。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感化。
说明:(1)静电感化既包含同种离子间的彼此排斥也包含异种离子间的彼此吸引。
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3)成键的性质:静电感化(4)成键条件:①活泼金属(IA、IIA族)与活泼非金属(VIA、VIIA族)之间彼此化合――――离子键(有电子转移) ②阴、阳离子间的彼此结合: (无电子转移)(5)成键原因:①原子彼此感化,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②离子间吸引与排斥处于平衡状态;③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6)存在:离子化合物中必然存在离子键,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强碱、绝大大都盐(PbCl2/PbCH3COO2等例外),强的金属的氧化物,如:Na2O/Na2O2/K2O/CaO/MgO等。
三.电子式:1.概念:由于在化学反映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暗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例如: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暗示方式: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感化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所以,在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化学键的极性和非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和非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a78da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94.png)
化学键的极性和非极性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强有力的连接,它是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性质的基石。
根据原子间电子云的差异,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
一、非极性化学键非极性化学键发生在两个相同元素的原子之间或两个电负性相同的元素之间。
在非极性化学键中,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分布均匀且对称,电子的云密度相等。
1.非金属原子间的非极性键非金属原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其电子云更容易吸引位于同一键中的电子。
例如氧分子(O2)中的化学键,氧原子之间的具有双键的氧气分子是非极性的,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负性并且电子云对称分布。
2.同一元素原子间的非极性键当两个相同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时,这种键也是非极性的。
例如氢分子(H2)中的化学键,两个氢原子具有相同的电负性,它们之间的电子云对称分布,因此这是一个非极性键。
二、极性化学键极性化学键发生在电负性不同的原子之间。
在极性化学键中,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造成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的形成。
1.非金属和金属间的极性键非金属原子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而金属原子通常则具有较低的电负性。
当非金属和金属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时,非金属原子就会吸引连接在键中的电子云,使其部分负电荷,而金属原子则成为部分正电荷。
例如氯化钠(NaCl)中的键,氯原子吸引钠原子的电子云,形成部分负电荷的氯离子和部分正电荷的钠离子。
极性化学键也可以在金属间钢架氧化物和金属间形成,以及非金属和氢原子间形成。
2.非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间的极性键非金属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中,电子云的分布可能因电负性差异而不均匀。
例如,水分子(H2O)中的氧原子具有更高的电负性,而氢原子则具有较低的电负性。
因此,氧原子吸引连接在键中的电子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带部分负电荷,而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总结:化学键的极性和非极性决定了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性质。
非极性化学键发生在相同元素或电负性相近的元素之间,而极性化学键发生在电负性差异较大的元素之间。
(完整word版)考点12 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完美版
![(完整word版)考点12 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23e2210508763230121286.png)
考点12化学键与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考纲要求△1。
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涵义。
2。
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步了解氢键及其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考点透视☆一、化学键1.定义: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化学键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金属键2.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比较键型概念特点形成条件存在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共价键非极性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相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非金属单质某些化合物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金属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金属单质金属单质二、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1)概念及特征在任何一个分子中都可以找到一个正电荷重心和一个负电荷重心,根据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合,可一把分子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如果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相重合,那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O2。
l4。
C6H6(苯)、C2H4。
C2H2。
BF3等;否则即为极性分子,如H2O、NH3。
HX、H2O2等.分子中正负电荷的重心相距愈远,分子的极性愈显著,如果正负电荷的重心分离得很远,这个分子就属于离子型分子.如图所示: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离子型分子(2)判断AB n型分子是否有极性的经验规律若分子中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这种分子一般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H4.BF3等;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未全部参与成键,则为极性分子,如H2O、NH3等。
上述经验规律也可以表示为:A原子价电子数-A原子的键数=0,则为非极性分子;差值大于则为极性分子。
(3)典型实例本考点以概念说法较为常见,一般可应用具体实例验证叙述的对错。
实例了解越充分,对概念的理解就越透彻,解题速度也就越快.一些典型实例如下:①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BCl3。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https://img.taocdn.com/s3/m/c6f2063bb307e87100f69657.png)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考纲要求】1.理解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形成原因,并能进行化学键的极性强弱比较。
2.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判断依据和判断方法。
3.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非极性键:(1)概念:。
(2)形成条件:。
2.极性键:(1)概念:。
(2)形成条件:。
(3)共价键极性强弱比较依据: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偏向与偏离程度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强。
试比较下列两组共价键的强弱:①H—H、H—F、H—O、H—N、H—C:;②H—F、C—F、N—F、O—F、F—F:。
3.极性分子:(1)含义:。
(2)举例:。
4.非极性分子:(1)含义:。
(2)判断方法:①根据键角判断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否重叠②根据AB n的中心原子A周围是否为完全等价的电子对③根据AB n的中心原子A的最外层价电子是否全部参与形成了同样的共价键。
(或A是否达最高价)(3)常见AB n型分子中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比较:分子类型举例键角构形分子极性AB COAB2(A2B)H2OCS2BeCl2AB3PCl3BF3SO3AB4CH4AB2C2CH2Cl2A2B4C2H4A2B2C2H2A6B6C6H65.分子间作用力:(1)概念:。
(2)影响因素:。
(3)对物质性的影响:。
6.氢键:(1)概念:。
(2)形成条件:。
(3)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相似相溶原理:。
.【例题解析】[例1] ] 氰(CN)2为无色可燃气体、剧毒、有苦杏仁味,和卤素单质的性质相似。
(1)写出氰与苛性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氰分子键之间夹角为180°并有对称性,(C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CN)2分子为______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键极性练习题极性键非极性键与分子极性
![化学键的键极性练习题极性键非极性键与分子极性](https://img.taocdn.com/s3/m/9a736a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9.png)
化学键的键极性练习题极性键非极性键与分子极性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
其中,化学键的键极性是指在共价键中电子的分布是否对称,从而导致分子整体是否呈现极性。
极性键是指共价键中电子对在两个结合原子之间分布不均匀,形成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的过程。
而非极性键是指共价键中电子对在两个结合原子之间均匀分布,没有形成正负极性的情况。
分子的极性则取决于其中化学键的极性。
根据保罗电负性的大小规则,如果两个结合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很大(电负性差值大于0.4),则形成极性键;如果电负性差异小于等于0.4,则形成非极性键。
极性键的特征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电子对不对称分布,更靠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形成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会产生偶极矩,使分子近距离间发生吸引。
非极性键的特征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电子对对称分布,处于中性状态;没有正负电荷分布;没有偶极矩,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了解了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题:1. NH3:该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形成的。
由于氮元素的电负性高于氢元素,因此氮与氢之间的化学键具有极性。
根据VSEPR理论,NH3分子呈三角锥形结构。
由于NH3分子的键极性不对称,使得NH3分子具有极性。
2. CO2:该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形成的。
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电负性差距较大,因此碳与氧之间的化学键具有极性。
根据VSEPR理论,CO2分子呈线性结构。
然而,由于CO2分子中两个碳-氧键的方向相反,这些极性键相互抵消,使得CO2分子整体呈现非极性。
3. H2:该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形成的。
氢原子的电负性相同,因此氢与氢之间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由于H2分子中只有一个非极性键,因此整个分子呈现非极性。
4. HCl:该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形成的。
由于氯原子的电负性高于氢原子,因此氯与氢之间的化学键具有极性。
根据VSEPR理论,HCl分子呈线性结构。
由于HCl分子的键极性不对称,使得HCl分子具有极性。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分子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分子](https://img.taocdn.com/s3/m/dbe6ce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e.png)
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分子化学键是指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电子的共享或转移程度,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和非极性。
1. 极性键极性键在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由两个不同原子之间的不平等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其中一个原子电子云更强烈吸引共享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部分,而另一个原子则带有正电荷。
这种电荷分布不均的现象导致了极性键的形成。
以水分子(H2O)为例,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键为极性键。
氧原子更吸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一端,而氢原子则带正电荷。
这个极性使得水分子具有很多特性,比如它可以形成氢键,导致水的高沸点和表面张力。
2.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是由相同或相似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对形成的。
在这种键中,电子云平均分布,形成一个无电荷区域,因此没有明显的正负电荷区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氧气分子(O2)。
氧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对形成非极性键。
由于电子云平均分布,氧气分子在整体上是电中性的。
这种键的特性使得氧气分子稳定而不具有电荷相互作用。
3. 区分极性和非极性分子通过观察化学键的类型,可以判断分子是极性的还是非极性的。
简单的规则是,如果分子中包含带有不同电负性的原子,那么该分子就是极性的。
如果分子中只包含相同电负性的原子,那么该分子就是非极性的。
此外,分子的空间构型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来判断分子的极性。
若分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但分子的各极性键受到的作用力平衡,空间构型中正负电荷中心重合,那么分子整体上也是非极性的。
4. 极性和非极性分子的应用极性和非极性分子在化学和生物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极性溶剂(如水)可以溶解极性物质,因为它们的极性特性使得它们与极性溶质相互作用更强烈。
例如,氯化钠可以被水分解为离子形式。
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则更适合溶解非极性物质。
例如,蜡在石油醚中溶解。
此外,极性和非极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也起着关键作用。
极性分子在细胞膜中形成离子通道,调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而非极性分子则在细胞膜中形成脂质层,保护和隔离细胞内环境。
高二化学下学期第六节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
![高二化学下学期第六节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1](https://img.taocdn.com/s3/m/88c4883ee87101f69e3195bf.png)
(2)影响不同:化学键影响物质的 化学性质(稳定性),分子间作用力 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沸点、溶解 度等。
(3)强度不同:分子间作用力比化 学键弱得多。化学键一般在几十千 焦到几百千焦,分子间作用力一般 在几千焦到十几千焦。
3、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结构相似的分 子晶体,分子量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
F2、Cl2、Br2、I2熔沸点顺序为:
4、相似相溶: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
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解释Cl2、Br2、I2为什么在水中溶解度 小而在有机溶解中溶解度大?
小结
离子键
化学键
非极性键 共价键 配位键
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
; /b/ssyqdq/ 搜索引擎大全 ;
对称结构有:直线性: CO2、CS2 正四面体:CH4、CCl4 正三角形:BF3
如果结构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
不对称结构 角型:H2O、H2S 三角锥形:NH3、PH3
三、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的作 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区别;
(1)存在的位置不同:化学键存在于 分子内部,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间。
2、非极性分子:分子中正负电荷中
心重合,从整个分子来看,电荷的分 布是均匀的,对称的,这样的分子为 非极性分子。 如、N2、CL2、H2
3、判断方法
(1)双原子分子:
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为极性分 子 HCL 、HF
非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为非极 性分子 H2、CL2
(2)多原子分子
由极性键构成的多原子分子,如果 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
3、配位键:共用电子对由某一 原子单方面提供而与另一原子共 用。 形成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另外 一方有孤对电子。
化学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全解
![化学键、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8a4e926e767f5acfa1c7cd7c.png)
4.判断分子中的原子是否为8电子结构的简单方 法: 根据化学式,标出元素化合价,其绝对值与 价电子数之和等于8,则该原子为8电子结构,否 则不为8电子结构。 例如:SO3中S为+6价,6+6不等于8,故S原 子不是8电子结构;SO2中S为+4价,4+6不等于8, S原子也不是8电子结构。O为-2价,2+6等于8, O为8电子结构。 PCl5中中P为+5价,5+5不等于8,故P原子 不是8电子结构;PCl3中P为+3价,3+5等于8, 故P原子为8电子结构。 Cl为-1价,1+7等于8, Cl为8电子结构。
【解析】 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必为离 子晶体,而离子晶体区别于其他晶体的 突出特点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选D。 至于A可溶于水,共价化合物也可以,如 HCl、乙酸等;B具有较高熔点,也可能 为原子晶体,如SiO2;C水溶液能导电, 可以是强极性共价键如硫酸等。 【解题回顾】 只有离子化合物中存在 离子键,在四种晶体中也只有离子化合 物在熔融状态下,才能电离出离子。
静电 作用 共用电 子对 静电 作用
强 强 强
离子化合物 的熔沸点 分子的稳定 性,原子晶 体的熔沸点 金属晶体 的熔沸点、 硬度
分子晶体的熔 沸点、硬度
共价键
金属键 范德华力 氢键
电性 引力 电性 引力
弱
弱(稍 强)
分子晶体 的熔沸点
2.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键型 离子键 概念 特点 形成条件 存在
3.判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简单方法:
根据化学式,标出中心原子化合价,其绝
高一化学---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高一化学---极性键与非极性键](https://img.taocdn.com/s3/m/19c3d1eb6294dd88d0d26b15.png)
1.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共价键是指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共价键形成过程中,共用电子对在形成共价键的原子间的偏移现象,可将共价键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以单质分子中的H —H 键、Cl —Cl 键为例,在单质分子中,由于是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它们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是相同的,使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个原子,因此各原子均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称之为非极性键。
一般地说,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
同理,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由于形成共价键的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是不相同的,共用电子对将偏向某一原子,使共价键产生极性。
因此不同原子键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
如HCl 分子中的H —Cl 键。
具体区别,可见下列表格非极性键极性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 不同共用电子对的位置 不偏向任何一方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成键原子的电性 不显电性显电性一般判断依据由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不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2.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如果分子中的键都是非极性的,所形成分子里电荷分布是对称的,这种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
如H 2、Cl 2、O 2、N 2等,一般单质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几种典型单质的分子构型及极性:分子类型 X 2型分子 白磷(P 4) 硫(S 8)H -H , Cl -Cl 构型 N ≡N 等 直线型极性 非 极 性 分 子以极性键所形成的多原子分子,分子的极性受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影响。
对AB n 型分子的极性的判断方法,可见下表:ClClH 2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Cl 2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HC l HCl 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类型实例分子模型分子构型(名称)分子极性中心元素的化合价(绝对值)双原子分子HCl、CO直线型极性1三原子分子CO2、CS2直线型非极性4H2O、H2SSHH弯曲型(V字型)极性2四原子分子BF3FFBF平面正三角型非极性3NH3 HHNH三角锥型极性3五原子分子CH4HCHH H正四面体非极性4由此可见,对含有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认识,可形象地借助于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所受合力是否为零来加以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15化学键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上)1. 复习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及特征;2.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2. 难点聚焦一.化学键:1.概念:化学键: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2.分类: 共价键: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金属键:存在于金属中二.离子键:1. 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构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 2O/Na 2O 2/NaOH/Na 2SO 4等。
2.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说明:(1)静电作用既包含同种离子间的相互排斥也包含异种离子间的相互吸引。
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之间斥力处于平衡时的总效应。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4)成键条件:①活泼金属(IA 、IIA 族)与活泼非金属(VIA 、VIIA 族)之间相互化合――――ne n me m M M X X ---++-−−−→−−−→ −−−−→吸引、排斥达到平衡离子键(有电子转移) ②阴、阳离子间的相互结合: +-Na +Cl =NaCl (无电子转移)(5)成键原因:①原子相互作用,得失电子形成稳定的阴、阳离子;②离子间吸引与排斥处于平衡状态;③体系的总能量降低。
(6)存在: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强碱、绝大多数盐(PbCl 2/Pb(CH 3COO)2等例外),强的金属的氧化物,如:Na 2O/Na 2O 2/K 2O/CaO/MgO 等。
三.电子式:1.概念: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例如: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所以,在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如:H+N HHH3.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注:①不是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电子的得失,如NH4+与Cl-结合成NH4Cl的过程。
②对于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不等于分子式,在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分子,如NaCl的晶体结构为:在这个结构中Na+和Cl-的个数比为1:1,所以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四.共价键: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3.成键性质:共用电子对两原子的电性作用4.成键条件:同种非金属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且成键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5.成键原因:①通过共用电子对,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能达饱和,由不稳定变稳定;②两原子核都吸引共用电子对,使之处于平衡状态;③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后,体系总能量降低。
6.存在范围:①非金属单质的分子中(除稀有气体外):如O2/F2/H2/C60②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中,如SO2/CO2/CH4/H2O2/CS2③部分离子化合物中,如Na2SO4中的SO42-中存在共价键,NaOH的OH-中存在共价键,NH4Cl中的NH4+存在共价键五.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如: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共价键根据成键的性质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1.极性键:不同种原子,对成键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即电负性大)的原子一方,使该原子带部分负电荷(δ-),而另一原子带部分正电荷(δ+)。
这样,两个原子在成键后电荷分布不均匀,形成有极性的共价键。
(1)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叫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2)形成条件: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配对(也有部分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形成极性键)。
(3)存在范围: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根、氢氧要、有机化合物。
2.非极性共价键:(1)定义:(同种元素的原子)两种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成键的原子不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非极性键。
简称非极性键。
(2)形成条件: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原子间电子配对(3)存在范围: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除外)及某些化合物中,如H2、N2、O2、H2O2中的O-O键、Na2O2中的O-O键。
3.物质中化学键的存在规律:(1)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可能还有共价键。
简单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只有离子键,如MgO、NaCl等,复杂离子(原子团)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
如:只含有离子键:MgO、NaCl、MgCl2含有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NaOH、NH4Cl、Na2SO4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Na2O2、CaC2、Al2C3等(2)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一定没有离子键。
(3)在非金属单质中只有共价键:(4)构成稀有气体的单质分子,由于原子已达到稳定结构,在这些原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5)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离子键,如NH4Cl4.化学键强弱的比较:(1)离子键:离子键强弱的影响因素有离子半径的大小的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既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
离子键的强弱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性,其中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如:离子化合物AlCl3与NaCl比较,r(Al3+)<r(Na+),而阴离子都是Cl-,所以AlCl3中离子键比NaCl中离子键强。
(2)共价键:影响共价键强弱的因素有成键原子半径和成键原子共用电子对数,C H H H H 成键原子半径越小,共用电子对数目越多,共价键越稳定、越牢固。
例如:r (H )<r(Cl),所以H 2比Cl 2稳定,N 2中含有N ≡N 共价三键,则N 2更稳定。
3. 例题精讲[题型一]化学键类型、分子极性和晶体类型的判断[ 例1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SO 2和SiO 2 (B)CO 2和H 2 (C)NaCl 和HCl (D)CCl 4和KCl[点拨]首先根据化学键、晶体结构等判断出各自晶体类型。
A 都是极性共价键,但晶体类型不同,选项B 均是含极性键的分子晶体,符合题意。
C NaCl 为离子晶体,HCl 为分子晶体D 中CCl 4极性共价键,KCl 离子键,晶体类型也不同。
规律总结 1、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可形成离子晶体2、含共价键的单质、化合物多数形成分子晶体,少数形成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
3、金属一般可形成金属晶体[例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点拨]化合物只要含离子键就为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而离子化合物中还可能含共价键。
答案 A 、D[巩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P 4和NO 2都是共价化合物B. CCl 4和NH 3都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C. 在CaO 和SiO 2晶体中,都不存在单个小分子D. 甲烷的结构式: ,是对称的平面结构,所以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C 题型二:各类晶体物理性质(如溶沸点、硬度)比较[例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熔点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O2 、I2 HgB 、CO 2 KCl SiO 2C 、Na K RbD 、SiC NaCl SO2[点拨]物质的熔点一般与其晶体类型有关,原子晶体最高,离子晶体(金属晶体)次之,分子晶体最低,应注意汞常温液态选B[例4]碳化硅(SiC)的一种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
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 ①③②B. ②③①C. ③①②D. ②①③[解析]由于题给的三种物质都属于原子晶体,而且结构相似都是正四面体形的空间网状结构,所以晶体的熔点有微粒间的共价键强弱决定,这里共价键强弱主要由键长决定,可近似地看作是成键原子的半径之和,由于硅的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所以键的强弱顺序为C —C>C —Si>Si —Si ,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本题正确答案为A 。
[题型三]成键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判断,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书写判断[例5]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 、光气(COCl 2)B 、六氟化硫C 、二氟化氙D 、三氟化硼[解析]光气从结构式可看出各原子最外层都是8电子结构,硫最外层6个电子,氙最外层已有8个电子分别形成二氟化物、六氟化物最外层电子数必超过8,硼最外层3个电子,分别与氟形成3个共价单键后,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
[题型四]根据粒子、晶体的空间结构推断化学式,将掌握晶体结构知识在新情境下进行应用。
[例6]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海底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人类 1000年的能源需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晶体,晶体中平均每46个水分子构建成8个笼,每个笼可容纳五个CH 4分子或1个游离H 2O 分子。
根据上述信息,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天然气水合物中两种分子极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两种都是极性分子B 两种都是非极性分子C CH 4是极性分子,H 2O 是非极性分子D H 2O 是极性分子,CH 4是非极性分子(2).若晶体中每8个笼只有6个容纳了CH 4分子,另外2个笼被游离H 2O 分子填充,则天然气水合物的平均组成可表示为ACH 4·14H 2O B CH 4·8H 2O C CH 4·(23/3)H 2O D CH 4·6H 2O[点拨]晶体中8个笼只有6个容纳CH4分子,另外2个笼被水分子填充,推出8个笼共有6个甲烷分子,46+2=48个水分子。
答案(1)D (2)B[例7]⑴中学化学教材中图示了NaCl 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
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Ni 2+与最邻近O 2-的核间距离为a ×10-8cm ,计算NiO 晶体的密度(已知NiO 的摩尔质量为74.7g/mol)。
⑵天然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氧化镍晶体中就存在如图4-4所示的缺陷:一个Ni 2+空缺,另有两个Ni 2+被两个Ni 3+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