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七版教材同步完美打印
《针灸学》考研考点、易错点归纳
《针灸学》考点、易错点归纳第一章腧穴总论1、【单选】十四经穴的总数是:(362个除去印堂)2、【单选】A.手三阴经 B.手三阳经 C.治疗眼病、热病、神志病,宜选用的经脉是:3、【单选】A.胸、腹病 B. D.肝胆、脾胃病足三阴经穴均可治疗的病证是:4、【选择】A.手三阴经穴 B.手三阳经穴 D.足三阳经穴治疗咽喉病、热病,宜选用的经穴是:5、【多选】A.手阳明大肠经 B.治疗咽喉病,可选用的经穴是: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1、【多选】A.癫狂 B.足三里的主治病证是:2、【单选】A.百会 C.肾俞 D.太溪宜采用斜刺的是:百会平刺,肾俞直刺)第三章刺法灸法各论1、【多选】A.弹法 B.针刺的辅助法手法有:2、【多选】A.烧山火 B.徐疾补泻属于针刺单式补泻手法的是:3、【多选】A.徐徐刺入,少捻转,急速出针 B.针尖顺着经脉偱行方向刺入C.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D.4、【单选】A.先深后浅 B.提插幅度大关于提插补泻之泻法叙述错误的是:重插轻提为补)单式针刺补泻手法:①捻转补泻拇指向前用力重为补,拇指向后用力重为泻②提插补泻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③急徐补泻慢进快出为补,快进慢出为泻④呼吸补泻呼进吸出为补,吸进呼出为泻⑤开阖补泻出针后按压针孔为补,摇大针孔为泻⑥迎随补泻顺经方向扎为补,逆经方向扎为泻⑦平补平泻均匀提插、捻转①烧山火三进一退(补法)②透天凉一进三退(泻法)4、【多选】A.过度疲劳 B.不宜立即进行针刺的是:A.过度疲劳、B.精神紧张、D.过度饥饿5、【选择】A.间接灸 C.艾卷灸 D.天灸白芥子灸年属于:D.天灸雷火针灸属于:C.艾卷灸6、【多选】A.瘢痕灸属于艾灸的是:A.瘢痕灸、C.温灸器灸、D.隔盐灸7、【多选】A.闪罐法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 B.刺络拔罐法适用于乳痈急性期C. D.走罐法常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8、【多选】A.散刺法 B.刺络拔罐法 C.叩刺法 D.挑刺法属于三棱针刺法的有:三棱针刺法包括:①点刺法、②散刺法、③刺络法、④挑刺法四种9、【选择】A.大椎、少商 B.肺俞、胃俞 D.合谷、太冲三棱针刺络法常取得腧穴是:三棱针点刺法常取的腧穴是:10、【多选】A.痤疮 B.中暑三棱针法的适应病证是:第四章治疗总论治疗原则:┬1.││├2.├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4.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选择】A.陷下则灸之 B.热则疾之 D.寒则留之阴挺的针灸治疗原则是:痛痹的针灸治疗原则是:2、【多选】A.虚则补之 B. D.实则泻之实热证的治疗原则是:3、【单选】A.补之 B.泻之 C.留之根据针灸治疗原则,寒性病证宜:4、【多选】A.循经选穴 B.远部选穴 C.肝气犯胃型胃痛取太冲取穴原则是:4、【多选】A.表里经配穴法 B.上下配穴法 C.感冒后出现腹泻,治疗取太渊、偏历,其配穴法是:6、【单选】A.体重节痛 B.喘咳寒热 C.逆气而泄 D.腹痛而泄《难经.六十八难》关于“五输穴”主治的论述中,“经”所主的是:《难经·六十八难》:“所出为井,所流为荣,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针灸学重点总结
针灸学针灸学是一种以中国以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止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及针灸治疗。
最早的针灸学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第一章经络总论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为直行的主干,络为侧行的分支。
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包括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十五络脉(十四经脉之络、脾之大络)和浮络、孙络等。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经络的作用: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第二章腧穴总论腧穴: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腧穴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1)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361穴)2)奇穴: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
又称为“经外奇穴”。
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腧穴的主治特点: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作用。
考研中医针灸知识点总结
考研中医针灸知识点总结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刺激穴位,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鉴别诊疗方法。
针灸学包括针刺疗法和灸疗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两大疗法。
针灸的基本理论1.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中国古代人通过观察肢体及证候表现,发现在人体表面显现出一组纵横交错,密布全身的通道,称之为经络。
经络通过人体的脏腑、肢体、头面之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
经络主要有十四个正经,十五个络经组成,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贯穿经过全身各种组织,是整个人体脏腑经络系统的中枢。
2.气血阴阳学说气血阴阳学说是针灸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医学以阴阳学说来阐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
阴阳学说贯穿中医学的各个学科,包括针灸学。
在针灸学中,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辨证与治疗上。
气血学说则是中医学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是维持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正常的主要血液。
在针灸学中,气血学说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上。
3.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又一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解释,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针灸学的临床实践中。
这三种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针灸学的三大理论基础,贯穿于针灸学的整个理论体系中。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有:提升人体免疫功能、改善人体循环系统、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精神状态等。
针灸疗法通过对人体的直接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针灸学的重点知识归纳
中医针灸学的重点知识归纳哎呀,说到中医针灸,大家都知道它是古老的宝贝,是咱们祖先传下来的好东西。
你看,针灸学啊,它跟咱们的身体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医不单单是看病,更是讲究阴阳平衡,五行和气血。
你看,有时候咱们身体里总是有些地方不舒服,疼痛啦,或者觉得很累,走两步就气喘吁吁的。
哎呦,这时如果能找个靠谱的针灸师,扎一针,立马感觉就不一样了。
说白了,针灸就是通过针刺身体的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恢复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大家都知道,咱们身体上有个“气”,不管是做事,还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是靠这个“气”在运行。
而针灸呢,恰好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让“气”重新回到正常轨道,恢复健康。
记得第一次去做针灸时,我紧张得跟什么似的。
那针头小得不行,想象中应该很疼才对。
结果啊,出乎意料,根本不疼,反而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像是全身的压力都被轻轻松松地拿走了,舒服得不行。
说到针灸,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针。
这些针可不是一般的针,细得像头发丝一样,扎进去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象中的疼痛感。
你要是跟我一样,第一次看着这些针头,心里肯定会咯噔一下,怕扎到某个地方就痛得不行。
但你放心,针灸师的技术可不是一般的好,都是经过多年练习和研究的。
每个穴位,都是根据经络和气血的流动来选择的。
就好比你平常拿钥匙开门,不同的门有不同的钥匙,针灸师就像是那个熟练的开锁匠,能够精准找到你身体的“锁”,然后轻松打开,让你身体重焕生机。
不仅如此,针灸的效果啊,也绝对不容小觑。
有的人因为长时间的肩颈疼痛,整天感觉脖子像被铁链拴住一样,痛得不得了。
结果去做个针灸,针头一扎,竟然整个人轻松了。
你要是问我怎么回事,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舒服。
特别是那些腰椎间盘突出或者关节炎的老朋友,针灸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恢复”。
别看它是用针扎的,效果可比一些药物还要神奇。
人家常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针灸”,这话真不是白说的。
其实呀,针灸学的奥秘可大了去了。
它不仅仅是治疗某一部位的病痛,还是对整个身体系统的调节。
针灸学(第七版)
精选2021版课件
3
1.经络含义
基本概念: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经络的主干,络脉是经脉别出的 分支。
内联脏腑、外络肢体、贯穿上下、沟通 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
精选2021版课件
4
2.经络系统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 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 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等。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精选2021版课件
1
概论
针灸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 为基础,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作用于腧穴,用以防 病治病的学科。其内容包括了经络腧穴学、刺灸方法 学和临床治疗学等部分。特别是临床治疗学的内容, 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重 要分支。针灸学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操作方便 等优点。
《黄帝内经》是针灸理论出现的标志,晋代皇甫 谧的《针灸甲已经》使针灸学理论体系日益成熟。明 代成为针灸学发展昌盛的时代。
精选2021版课件
2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 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 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 践,尤其在针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
精选2021版课件
头
胸
手
足
16
精选2021版课件
17
4.经络的作用
(1)生理功能: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经气作用包括四个 方面: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总结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总结针灸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运用针刺手法在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
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面将对中医综合考研中的针灸学进行总结。
一、针灸学的基本理论1.铺陈理论:即人体内部有一套完整的经脉系统,血液和气的运行主要依托于经脉。
针灸治疗的核心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脉的运行状态。
2.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的总称,包括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经络分布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中,通过经络的通畅与否可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3.气血理论: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气血的运行正常,可以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穴位学说:人体经脉上的特定点位即为穴位,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针灸中常用的穴位有百会、大椎、合谷等。
二、针灸的治疗原则1.辨病论治:针灸治疗前需要进行病因病机辨识,即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确定病症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不同疾病对应的穴位和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2.辨证施治:根据人体经络的运行状态和气血的状况,针对不同病症和证候进行治疗。
如寒证则用热针法,虚证则用补法等。
3.注重整体观念:针灸治疗不仅要注重针刺的技术,更要注重整体观念。
诸多因素如情志、饮食、作息等都能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而这些因素也需要在治疗中予以调整。
三、针灸的主要疗法1.针刺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常用的刺激方法有捻转、推拉、针刺等。
2.灸法: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穴位进行热刺激。
可以通过激发穴位的阳气,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3.电刺疗法:通过将电流引入穴位,刺激人体的神经、肌肉等组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于疼痛病、神经系统病等。
4.起拔疗法:利用起针时的收刺力和拔针时的松刺力,通过疏通经脉,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
四、针灸学的临床应用1.针灸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腿痛、失眠症等。
考研《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完美打印版)附表格
20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常用骨度分寸表
腧穴总论—表2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
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治疗总论—表1 阴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2 阳经五输穴表
治疗总论—表3 十二经脉原穴与络穴表
治疗总论—表4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
治疗总论—表5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治疗总论—表6 八会穴及归经表
治疗总论—表7 十六经脉郄穴表
治疗总论—表8 下合穴及归经表。
[实用参考]考研针灸学总结.doc
2016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
第一章腧穴总论
一、腧穴的分类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
常用骨度分寸表
眼斜(“头项寻列缺”)
关紧闭、口眼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面
①解剖位置:鼻塞、鼽衄、口;
解剖位置:近视、迎风流泪、夜盲、眼睑瞤动等目疾;口眼斜,面痉。
【操作】20PP-104针刺操作时应注意轻、慢、
解剖位置:口、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
解剖位置:口、齿痛、颊肿。
叉神经痛、口眼斜等面口病证。
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解剖位置:口眼斜、眼睑瞤动、齿痛、三叉神解剖位置:头痛,眉棱骨痛;口眼、目视不。
中医考研针灸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针灸知识点总结一、针灸的基本理论针灸学是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其基本理论包括经络学说、气血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腧穴学说、经络穴位定位、针灸刺激治疗、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等。
在准备考研针灸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理解它们对中医针灸治疗的指导作用。
1.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是中医学关于人体内经络系统的理论。
经络学说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主要包括主经、络穴和络脉。
经络在中医针灸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经络学说能够帮助理解针灸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2.气血阴阳学说气血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人体健康是由气血阴阳的平衡调和所决定的。
在针灸治疗中,理解气血阴阳学说可以帮助针灸医生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制定针灸治疗方案。
3.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万物以五行为基础,在人体内部也存在五行学说的调和运行。
掌握五行学说对于理解针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4.腧穴学说腧穴学说是中医针灸学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腧穴的定义、分类、定位和作用。
在准备考研针灸学科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腧穴学说,熟练掌握腧穴的名称、位置和作用,为后续的针灸治疗打下基础。
5.经络穴位定位经络穴位定位是中医针灸学科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十四经络穴位的定位和作用。
在考研准备过程中,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个经络的穴位名称、定位和作用,同时要熟练掌握刺灸时的要求和技巧。
6.针灸刺激治疗针灸刺激治疗是指通过针灸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腧穴,以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
在考研中,需要深入理解各种针灸刺激技术及其治疗原理,在实践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针灸手法的操作技巧。
7.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是指针灸治疗是如何对病人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制定治疗方案、选择穴位、施行针灸的流程和原则。
在考研准备过程中,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理解针灸对不同疾病的作用机制。
2013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
2013考研《针灸学》最完整考点总结
D
部部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中医综合考研针灸学总结
一.腧穴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 有关经脉而不列举具体穴名,医.学全.在线. 网站提供.即所谓定经不定穴”后世医家 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 说。
位的方法。
医者可根据病人的高矮胖瘦适 当伸缩,也可用自己的手指来测定穴位。
包括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横指 同身寸(一夫法)。
特殊部位。
腧”即转输、输通、输注;穴”即孔、隙。
腧穴又名砭处、节、会、骨空、 骨孔、气穴、穴道、气府、孔穴、穴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 的施术部位。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 均可治疗该部位及某类病证,即腧穴的分 部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特点相关。
如位于头 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 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 神志病。
四、简便取穴法 这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如直立垂手, 中指端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 在食指端处取列缺穴等。
凡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共有361穴。
⑵奇穴 既有固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没 有归属于十四正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的 疗效,故称之为奇穴。
又因其在十四经穴 以外,故又称经外奇穴”中医学对于人体腧穴方位的描述是以人体 自然直立,两手下垂,掌心向内的姿势而 定的。
上肢以掌心一侧(屈侧)为 内侧” 手背一侧(伸侧)为 外侧”以人身前后 正中线为准,距正中线近者为 内侧”距 正中线远者为 外侧”。
人体腹侧面为 前”,1 .手太阴肺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 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 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 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既无具体的名称,又无固定的位置,而是 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的部位, 叫作 阿是穴”,又称 天应穴”、 定穴”压痛点”腧穴的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1. 腧穴的治疗作用⑴近治作用一、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设定尺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中医考研针灸学重点总结
中医考研针灸学重点总结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中府→少商主治概要:咳、喘、咯血、咽喉痛等肺系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11 穴,左右 22 穴)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1.中府肺之募穴[定位 ] 胸前壁的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 ] 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操作 ]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5.尺泽合穴[定位 ]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 肺系热病;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
[操作 ] 直刺 0.8~1.2 寸,或点刺出血。
6.孔最郄穴[定位 ] 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 寸处。
[主治 ] 肺系病;肘臂挛痛。
[操作 ] 直刺 0.5~1.2 寸。
7.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 ]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 寸。
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是穴。
[主治 ] 肺系病;半身不遂,口眼涡科,头痛,项强痛,牙痛等头部病。
[操作 ] 向上斜刺 0.5~0.8寸。
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 ]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
[主治 ] 肺系病;无脉症;腕臂痛。
[操作 ] 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 寸。
10.鱼际荥穴[定位 ] 在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 肺系热病;小儿疳疾。
[操作 ] 直刺 0.5~0.8 寸。
11.少商井穴[定位 ] 在拇指桡侧端,指甲角旁约 0.1 寸处。
[主治 ] 肺系热病;癫狂。
[操作 ] 直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迎香主治概要:头面五官、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
腧穴(共 20 穴,左右 40 穴)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迎香1. 商阳井穴[定位 ] 在食指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
[主治 ] 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疾患。
Upra11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笔记(七版教材为主)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
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
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第一章腧穴总论1. 腧穴的概念腧穴①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有转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转输之所;穴,言经气所居之处。
②是疾病的反应点,③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别称:腧穴在《内经》中又称“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后世医家还将其称之为“孔穴”、“穴道”、“穴位”;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
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
人体的腧穴既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灵枢》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明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2. 腧穴的分类人体的腧穴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①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和所属脏腑病证的共同作用,因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
十四经穴共有361个,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②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系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历代对奇穴记载不一。
奇穴与经络系统有一定联系。
目前,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的《经穴部位》,对48个奇穴的部位确定了统一的定位标准。
③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阿是穴多治局部病变。
其命名由唐代孙思邈首先提出。
阿是穴无一定数目。
针灸学重点总结模板
针灸学重点总结模板一、概述针灸学是中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以针刺入穴位为主要手段,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等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针灸学的重点进行总结。
二、经络穴位1. 经络系统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认为全身的气血运行通过经络系统。
针灸学的基础就是经络学,学习者必须熟悉经络的走向、络行的特点以及与脏腑关系等。
同时,经络系统的长循环、短循环和络别的关系也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 穴位定位和分类针灸学的核心是针刺入穴位,学习者需要掌握经络上的各个穴位的定位,并了解每个穴位的功效和疗效。
此外,根据穴位的属性,穴位还可以分为毫穴、分布穴、节穴等多个类别,掌握这些分类对于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三、针刺方法和技巧1. 针刺方法针刺方法是指针灸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手法。
目前常用的针刺方法主要包括刺法、提捻法、铺线法等。
学习者需要了解每种针刺方法的操作要领,以便在临床中正确施针。
2. 针刺技巧针刺技巧是指针灸师在进行针灸治疗时的具体技术要求。
例如,插针时要注意针的进针速度、深浅、角度和稳定性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针刺过程中的力道、速度和针孔处理等方面的技巧。
四、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1. 针灸治疗原则在临床中,针灸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疗效,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常见的针灸治疗原则包括活血化瘀、祛风清热、温通经脉、益气养血等。
2.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康复效果。
五、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1. 针刺安全针刺操作时,要注意选择安全、无菌的针具,确保刺激穴位时不造成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2. 针刺禁忌针灸治疗有一些禁忌症,如怀孕期间禁止在某些穴位施针、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应慎用针刺等。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针灸师需要了解这些禁忌症,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针灸学重点总结
针灸总论腧穴总论1 腧穴的概念和分类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背俞穴。
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 十四经穴: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督脉的腧穴。
主治本经病症的共同作用。
(361 穴) 2)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
又称为“经外奇穴”。
3)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2 腧穴的治疗及主治规律。
作用: 1)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2)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病证的作用。
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为突出。
3)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例如:天枢穴:腹泻——止泻,便秘——通便。
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手三阴经经名手太阴经手厥阴经手少阴经手三阳经经名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足三阳经经名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三阴经经名足太阴经足厥阴经足少阴经任督二脉经名任脉本经主治特点肺、喉病心、胃病心病本经主治特点前头、鼻、口、齿病侧头、胁肋病后头、肩胛病本经主治特点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侧头、耳病、胁肋病后头、腰背病(背俞并治脏腑病)本经主治特点脾胃病肝病肾病、肺病、咽喉病本经主治特点回阳、固脱、有强壮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神志病三经相同主治咽喉病、热病目病、耳病三经相同点眼病、神志病、热病三经相同主治前阴病、妇科病二经相同主治神志病、脏腑病、妇二经相同主治二经相同点作用科病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2)分部主治规律(略)3)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输穴学总结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1、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2、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
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4、十二经脉着,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胃经与脾经足大趾足小趾;8、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
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
9、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
10、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
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
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
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
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
12、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
13、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少阴——枢懦;厥阴——害肩。
14、《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15、经络的作用:沟通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
21、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
22、《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
23、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
24、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整体作用。
25、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
“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总论—表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经络总论—表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腧穴总论—表1 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腧穴总论—表2 常用骨度分寸表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刺法灸法总结针法起源于东方(山东),灸法起源于北方。
最初的针:砭石。
拔罐法,古称“角法”,原始罐具为兽角进针:单手:指压进针=插入法、捻入法;双手:指切、夹持(长针)、舒张、提捏。
角度:直90、斜45、平15。
方向:平行经脉循行方向,针尖对向病痛部。
哑门、风府向下颌;风池向鼻尖行针:运针,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调整针感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用的操作方法。
得气:古称“气至”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患者医者两方面的感觉)补泻:原则:“盛则写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灵枢·经脉》。
E.g.补法:捻转拇指快出,重插轻提,徐进疾退,随经循行(列缺向上是向病所不是补泻),与气机反,出针后按针孔。
灸法的特点:善治虚寒病症预防保健,特殊功效可补针药不足,易被患者接受和自我治疗。
艾=蕲艾的特点:淡黄色,便于揉捏成型,易于燃烧,热力温和,烧毁不易散落。
以陈久为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九针:鑱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波形:连续、疏密、断续注意事项:用前检查仪器,仔细调节电流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孕妇慎用年老体弱醉酒过饥过饱过劳不宜,温针后表面氧化不易导电。
穴位注射:水针,不可注入关节腔血管和脊髓腔,避开神经干。
耳针:采用短毫针或其他针具刺激耳穴,一诊断和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耳穴分布规律:大体形如一个倒置在子宫用手指指腹于穴位所在部位施行揣按,为取准腧穴之法。
2 爪法用指甲按掐穴位,便于取穴准确。
3 切法用大指甲垂直于穴上作切按动作,以宣散气血,减轻疼痛,不伤营卫。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4 指持法右手持针,将针尖对准欲针的穴位准备进针。
5 进法将针由浅入深,渐次而进,获取感应,使针能达应进的深度。
6 循法用手指指腹沿穴位经络线上下抚摩,促使针下经气来至并循经传导。
7 摄法用拇、食、中指沿穴上下经脉进行提捏,促使经气沿经脉传导。
8 搓法将针如搓线状单向转动,以加强针下感应,并促使感应向单一方向传导。
9 捻法将针来回反复捻转,加大刺激量,促使得气,增强感应。
10 盘法将针作圆形盘转,可加大刺激量,用于腹部肌肉松弛之处。
11 弹法用手指弹动针柄,随着针身的颤动,针下感应持续不断。
12 摇法用手指执持针柄,将针身左右摇摆,以摇大针孔,便于出针泄气。
13 按法将针下插豆许,促使感应增强。
“按者,插也”14 提法将针上提豆许,使针下感应减弱消失。
15 努法用拇食指捏住针柄,中指按压拨动针身,可控制针下感应向单向扩散。
16 退法将针由深出浅,出针时用。
17 动法留针时活动其针,增强针感,可以催气。
18 留法当退针外出,针尖到达皮下时,留针片刻方出针,避免出针太猛太快损伤组织。
19 拔法针尖已退至皮下,松活不滞涩,如拔毫毛一样,将针拔出,以避免出针时疼痛。
20 扪法出针后用手指按压针孔,减轻出针后的痛感,防止气泄。
复式针刺手法飞经走气法是指通过特定的手法使经气通过关节,通经接气,趋达病所的方法。
适用于经络气血壅滞或关节附近针刺久不得气者。
青龙摆尾法将针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得气后,再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以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
白虎摇头法直刺捻转进针,直达深层(地部),得气后将针快速左右摇动,如手摇铃一样,边摇边提针。
与此同时,于所针腧穴经脉的一端,用左手指按压,让此端经脉关闭,使经气沿经脉向另一端传导运行,直达病所。
苍龟探穴法将针刺入穴位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中、深三逐渐加深,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
向不同方向探刺以寻找最佳针刺感应,或加大刺激量以增强得气感。
赤凤迎源法先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候气摇针,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凤展翅飞旋,以达通行经气的作用。
子午捣臼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
子午捣臼法是提插捻转结合的复式手法。
它由提插、捻转、九六补泻法组成。
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9数,再紧提慢按6数,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龙虎交战法龙指左转,虎为右转;左转右转反复交替,称为交战。
龙虎交战法是左右反复交替捻转的复式手法。
它由捻转、九六补泻法组成。
进针得气后,先大指向前用力捻转9数(左转)。
再大指向后用力捻转6数(右转)。
如此反复施行多次。
也可分浅、中、深三层,按上法重复操作。
抽添法抽指上提,添指按纳。
抽添法指上下、前后、左右多向提插搜寻的针刺手法。
杨氏针法撚撅法撚,就是捻转;撅,就是提插。
参照杨氏其他手法,撚法,补可用左转,泻可用右转;撅法,补可用紧按慢提,泻可用紧提慢按。
呼吸法补法中随呼气而推进;泻法中随吸气而退回。
运气法进针后,先作直刺提插或捻转六数操作,得气后,将针斜向病所,令患者深吸气五口,使气至病所,可以止痛。
提气法进针后,在提插捻转运针时,用六阴数,得气后稍加捻转并轻轻将针上提,使针感聚于针下,可治冷麻顽痹等症。
治病八法烧山火法、透天凉法、阳中隐阴法、阴中隐阳法、子午捣臼法、龙虎交战法、进气与留气法、抽添法。
烧山火法由提插、徐疾、九六、开阖补法组成,以三进一退、紧按慢提为特点的复式补法。
(见上图)1、操作:①将穴位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
②刺入浅层后,按浅、中、深顺序依次每层各作紧(较快较重)按慢(较慢较轻)提9次,退针至浅层,此为1度三进一退)。
③反复施术数度(3度以上),针下出现热感,留针至深层。
④出针后速按针孔。
2、原理:使邪气由浅入深,由外入内。
3、作用与适应症本法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证、顽麻冷痹、瘫痪等病症。
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透天凉法由提插、徐疾、九六、开阖泻法组成,以一进三退、紧提慢按为特点的复式泻法。
(见上图)1、操作①将穴位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
②刺入深层后,按深、中、浅顺序依次每层各作紧提慢按6次,此为一度(一进三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