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_0
2018届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2018届中考语议论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届中考语议论阅读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5 c 议论阅读训练巴以局势面临失控①3月31日,以色列军队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拉马拉总统府的军事行动已进入第3天,阿拉法特仍被以军围困在总统府内。
与此同时,巴激进组织声称要对以色列实施新一轮的报复。
巴以局势面临失控的危险。
②首先,由于得到美国的支持,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将更加肆无忌惮。
29日凌晨,以军坦克包围并进攻阿拉法特拉马拉总统府后,在国际社会普遍谴责的情况下,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却说,以色列有进行自卫的权利。
30日,美国总统布什又发表讲话,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表示理解并要求阿拉法特采取一切措施制止针对以色列人的自杀性爆炸事。
美国的这一立场更加助长了以色列总理沙龙的气焰。
③第二,以色列的军事打击点燃了巴勒斯坦人的愤怒情绪,其结果必然是招致激进组织的新一轮报复。
就在以军29日在拉马拉的行动开始后几个小时,一个巴勒斯坦女子就在耶路撒冷一家超市入口处制造了一起自杀性爆炸,造成2人死亡。
30日晚,在特拉维夫市区一家咖啡馆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造成30多人受伤。
31日下午在以北部海滨城市海法又发生自杀性爆炸事,至少造成12人死亡。
巴激进组织表示,他们袭击的目的就是为了报复以色列对拉马拉的军事侵犯,并声称将继续制造更多的爆炸事。
④第三,一些不确定因素有可能使巴以局势发生突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阿拉法特的生命安全。
自29日凌晨开始进攻拉马拉总统府,以军对阿拉法特步步紧逼。
29日晚,以军占领了总统府,同时切断了电和电话线。
阿拉法特被迫撤到地下室,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完全中断,总统府内储存的仪器、饮用水也所剩无多。
阿拉法特的。
2018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思路及指导{一}
支撑论点的材料,是论点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是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
据。
事实论据:指用来证明观点客观存在的事实。事实论 据包括事例、史实和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用来证明论点的道理。这个道理应该是 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应该是为人们所公认
的,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名言警句、科学原理定 律、格言谚语、公式等。 4.议论文的论证 议论文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 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例
《谈读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第10自然
段列举“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
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
六门科学知识的作用进行论证,归纳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 格”的结论。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得出的论断令人信服。 由于道理论证所引用的材料都是被客观实际所证实的科学 结论,或是被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具有理论的权威性和思 想的深刻性,因而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2) 分值:总共10分。两道选择题各3分,简答题4分。
2017年延续了2014、2015、2016年的分值特点。
3. 考查内容
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
①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②对论点、论据、论证的掌
握。③对议论文语言特色的分析。④针对文章观点进行
论述评价或结合文段谈自己的体验感悟等。
2018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解题思路及指导{一}
第一部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纲要求1. 整体把来自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2. 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议论性文体阅读.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精编版分项版汇编第1期专题18:议论性文体阅读一、【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①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
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印痕,切合他们的总体心理需求一一因为只有读书人才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
经过一段不太长的岁月,很多文学作品依赖众多读书人的齐心合力,仍能顽强地保值增值,一次次重返书架。
②读书人各种各样,不同读书人有着不同的文学标尺,但不管他们之间差别多大,既然都读书,都在书里泡,就如同一群棋友对棋艺还是套形成大致相近的评价标准,读书人对经典”也会有相近的认识。
这样,有些作品的经典性”也许跨不出政治的边界,有些作品的经典性”只在特定区域有效;但《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红楼梦》之类就不一样了。
这些读书人所共有的爱恨情仇,能引起更广泛和更持久的共鸣,成为兴奋的更大公约教。
③这印证了一种说法:凡经典都是建构之物,有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常常取决于什么人、为了什么,凭借什么来上下其手。
④在这里,较小的公约数常常离不开政治、区域等方面的特定推力,而较大的公约数则有赖于读书人更为广泛的通则和共鸣。
⑤不过,这并非事实的全部。
地摊上那些花哨的畅销读物能不能成为经典?那么多抓人眼球的文字,明明挠到了很多人的痒痒肉,不胫而走,呼风唤雨,为什么就很难碰上经典化”的好运气?甚至捞不到一个较小的公约数?可见,建构并非无条件的,无法由知识精英们来随心所欲。
在罗兰巴特笔下,葡萄酒是法兰西人建构出来的一种文化图腾,不一定天经地义。
这也许没错。
但法兰西人再任性,再有能耐,也没法把阴沟水建构成至尊国宝。
这里的区别在于:与阴沟水不同,葡萄酒具备了基础条件,具备了候补图腾的可能性,在营养、口感、气味、色泽等方面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价值。
这就是事买的另一半真相:思想与艺术终究是硬道理。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安徽专版)名师课件:2.3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共40张PPT)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二)论据 1.定义:证明、支撑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的材料,即证明论点的事实 或道理。 2.论据类型:论据一般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例如九年级上册《应 有格物致知精神》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事物的正确答案不 止一个》举约翰· 古登贝尔克和罗兰· 布歇内尔的例子。道理论据 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例如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中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 A.事实论据包括:(1)具体的事例;(2)概括的事实;(3)统计数字;(4) 亲身经历、感受。 B.道理论据包括:(1)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2)民间的谚语 和俗语;(3)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3.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②典型性。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3.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分论点一般 在段首(多运用排比句式),是对中心论点的补充和证明。分论点之 间一般在结构上属于并列关系,在内容上可以是并列,也可以是递 进关系。 4.论点出现的位置: (1)文章的标题,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文章的开头,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3)文章的结尾,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写法大多有“所 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等表总结性的词语。 (4)文章的中间,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驳倒对方观点后, 在中间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也有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须自己概括。
考点·梳理自清
考题·体验感悟
考法·互动研析
四、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 1.定义: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看法。论点的表 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 态性的句子。 2.区别论点与论题:
河北省2018年中考语文 第4部分 专题3 议论文阅读复习检测
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持有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1)论点的分类: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论点,有的只具备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如《敬业与乐业》开头总起全篇,提出“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生动有力地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2)论点的语言、形式及要求: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表述要明确。论点应正确、鲜明。(3)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①论点是文章的题目。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由四个图形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②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如培根的《谈读书》论点是文章第一句话“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③论点在文章结尾处。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河北五年中考命题规律
近五年河北中考命题分析
2018年河北中考命题预测
年份
考查篇目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3.另外,还要注意《2018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语文》“题型示例”中的议论文体阅读中的新题型,比如结合文本的质疑题、接轨教材的链接题等。在记叙文体和说明文体的阅读中出现“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一类题型,也要加强训练。
语言
严密性(论证严密):议论文运用判断推理的逻辑论证方式进行论证,它要求议论语言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无法让人信服,从而失去了文章的说服力。生动性(说理形象):在使用论据论证论点时,为使说理更加透彻、形象,通常会采用修辞手法。这就决定了议论文语言还兼有生动性(说理形象)的特点。
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课件
木;做人要讲诚信、良善,与别人和睦相处(2分)。(意合
即可)
考点1
内容概括(13A、13B、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大自然的“水土”是这样,社会的“水土”也同样如此。 (“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案】指好的自然“水土”才能养人(1分),不好的自 然“水土”还会害人(1分)。
方法 指 导
(1)找。看加点的词语具体出现在文章的什么部位。
(2)看。看上下文。①指代性的词语(这、其、其中、 那……)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②研究、探索之类的, 所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下文。 (3)扣。扣住上下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能准确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注意: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 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答题格式:解词+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或解说(同义替换)
考点3 10)
论证方法及作用(15A、13B、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 阅读
课时讲解1 议论文三要素及论 证思路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中心论点
词语理解
论证方法及作用 论据 文章结构与论证
思路
课时讲解2 文章概括与理 解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内容概括
内容理解 句子理解 标题理解 段落作用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强化训练考试题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强化训练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16题)1.阅读《人的价值》,完成第23—25题。
(共7分)人的价值①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②有人说,人的权利和地位有多大,人的价值就有多大。
其实不然。
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利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
然而,那些一生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却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的心中。
比如李白、杜甫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就会青春永驻。
③人的价值不在其是否拥有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造福于人类。
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
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以认为权势地位与人的价值相悖;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④人的价值不是一下子可以看清的,人们的日常所见,大都是世俗的尊卑贵贱,至于体现人的价值的精神境界,则非肉眼所能觉察。
曹雪芹在l24.简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答:25.仿照第④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式,在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2分)答:【答案】23.答案:人的价值不在其是否拥有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造福于人类。
(共2分)24.答案示例:作者先举出“人的权利和地位有多大,人的价值就有多大”的观点;然后表明自己不认同这一观点;接着作者列举事例,将显赫一时却没有贡献的达官贵人和官运不济却有所贡献的文学家进行对比,论证了人的价值与人的权利地位不一定成正比。
(共3分)25 .答案示例:蒲松龄在几度落第后写下《聊斋志异》(共2分)难度:中等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2.阅读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三 议论文阅读 近8年中考真题展示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重庆近8年中考真题展示(2010~2017)第1类哲思启迪一、(2015重庆A卷18~22题20分)【详见P136“阅读能力‘1对1’辅导”课时讲解1】二、(2013重庆A卷18~22题19分)【详见P141“阅读能力‘1对1’辅导”课时讲解2】第2类个人修养三、(2013重庆B卷18~22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从容淡定陈旭①“从容淡定”这词儿耐人寻味,意思是“从容于心,淡定于行”。
作为人的一种情怀和精神境界,古已有之。
②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圣贤先哲、仁人志士,都对“从容”和“淡定”作出了自己的诠释。
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无不表现出“从容”和“淡定”的心性情怀。
③从容包含着从大、从深、从远之意;从容也是一种自由,是人生主体的自我解放,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从容不迫”地不断迈进。
④淡定就是一种修养。
仁而无忧,仁而无惧,实事求是。
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淡定也证明一种能力——深思熟虑以扬长避短,内省自知以有进有退,这也是大智大勇之人的明智选择。
⑤淡定是一种真正的领略和彻悟。
表现为“八风吹不动”。
所谓八风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世间八法,并非说“东南西北八面来风”。
“八风吹不动”,意思是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别人称赞还是诽谤,都能安然不动,泰然处之。
⑥能否做到“从容淡定”,多半是性格使然。
有人天生就是“悠着来”,遇事比别人慢半拍;有人与生俱来就是“风风火火”,容不得一丁点儿耽搁。
在管理学上这叫EQ,也就是所谓的情绪智商。
但能否做到“从容淡定”,更关乎后天修养。
时下,浮躁、浅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之风还存在,有些人一心想着不付出或少付出却期待大回报,所以办起事来恨不能急吼吼、风火火地让满世界都知道,同时暗中还斤斤计较着什么,都想如古话所说的“早出一扁担,晚归柴满仓”,谁都不想为那巍巍青山做点什么。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议论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议论文阅读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议论文阅读(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何为诗人余秋雨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
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己经有了《诗经》。
《诗经》很了不得。
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我一直认为,古代比现代史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
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
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
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
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
《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
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
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
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
【中考复习】2018年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 10篇 二(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 10篇1、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后面问题:嘲笑的力量嘲笑是无形的,它的力量却非常可怕。
一只又饥又饿的鸭子,在黑夜的湖水里寻找食物。
它忽然看见了月亮在水里的倒影,它以为,这一定是一条闪着银光的鱼。
于是它一个猛子扎进了水里。
这只鸭子潜水捉月亮被它的几个同伴看见了,不一会儿水里的居民都放声大笑起来。
大家的嘲笑使可怜的鸭子十分难堪,它再也不敢潜水觅食了。
就这样,它越来越弱,最后,终于饿死在满是鱼儿的湖水中。
不论多么聪明的人,在长长的一生中,都免不了有与鸭子类似的举动,即使是那些天才也不例外。
伟大的画家梵·高,生前曾做过无数失败的行当:失败的画店学徒,失败的求学者,失败的传教士……一个个曾经被他认真进行捕捉的人生目标,都以惨败结束。
许多人就是这样放弃了人生的梦想,成为一个终生平庸的人。
嘲笑的力量太可怕了,它几乎无时无刻不潜藏在你的周围;它无时无刻不注视着你,只待你一旦失败了,就发出响亮的魔鬼般的笑声。
而人生的哪一条成功的道路,不是由长长的失败铺成的呢?于是嘲笑就用它那笑声,将无数个人的无数个美妙的梦想,扼杀在半途之中。
被扼杀掉梦想的人,也死心塌地地留下来,和扼杀过他的人一起,发出那可怕的笑声。
于是,嘲笑的力量越发大了起来。
而梵·高没有被嘲笑声吓住。
在人生一连串沉重的打击下,他坚定地选定了绘画做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虽然这一次他还没有出发,嘲笑和打击就扑面而来,但他相信自己的勇气能战胜这一切。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不可一世的嘲笑已经灰飞烟灭,伟大的梵·高同他那炽热美妙的画面却万古长存。
在真正的勇者面前,嘲笑是虚弱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文中采用的论证方法有、。
(3)对“不论多么聪明的人……也不例外”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怕嘲笑的人都可能饿死,天才也不例外。
B.任何聪明人都免不了做蠢事,被人嘲笑。
C.任何人都免不了怕人嘲笑,天才也不例外。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议论文)(安徽3份)(2)优秀PPT课件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 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 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 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dùn)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
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
),层进式,还是并列对照式等。本文第①段直接提出论点,②~⑤段分析
论证,第⑥段以“总之”作为标志对上文进行归结,层次分明。
【答案】 B
◎考点突破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三部分:1.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 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2.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 运用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3.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 上得出的结论部分。也可以把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 和“怎么样”。 在论证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其他各种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出来 的。如“横式”中可派生为“并列式”“对照式”“总一分一总式”“总一分 式”“分一总式”。“纵式”的派生式有“层层深入式”“起承转合式”。
湖南省近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2021学年)
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2018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的全部内容。
考点强化训练一、(2017长沙模拟)议论文阅读(共8分)包容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中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包容。
②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成为了世界人民共同赞美和向往的美德。
③a。
英国谚语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
”同样,世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人与人相处,总有些性格上的不和、思想上的冲突、名利上的争执、尊卑上的界限存在于彼此之间。
即使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也有可能在公交车上、地铁里因推挤碰撞产生矛盾。
这时,如果我们能用包容之心面对,按宋代林浦所说“以恕己之心恕人",那么,人与人之间将会减少许多无端的争执。
所以,包容可以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美好,可以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和平。
④包容是人生成功的催化剂.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却是包容。
鲍叔牙了解人才的可贵,包容了管仲的一箭之仇;【甲】李世民牢记隋亡的教训,包容了魏征的犯颜直谏……所以, b 。
⑤包容是抚慰心灵的镇静剂.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会带来沉重的心灵负累。
重庆市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一、(2017赤峰)阅读《最美的姿态》,回答1~5题。
(16分)最美的姿态张鸣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
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
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
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
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2018最新试题资料-议论文阅读题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归总3
议论文阅读题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归总3 议论阅读题(6)自然段的论证过程大致为概括举例谈中外“悦读”情形→中外“悦读”情形比较→正确“悦读”的情形。
这一过程体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3分)
3.中划线句“亲近字,本身就是一种姿势,一种世界上最美的姿势,一种能给民族和我们个人带希望的姿势。
”语意含蓄而深刻,联系上,请把你的理解写出。
(3分)
4.探究下面两则材料,从阅读的角度,说说你的发现。
(谈三点即可)(3分)
①在德国,孩子从出生就有婴儿书陪伴。
当然这些书大都是塑料书或者是布做的,孩子可以把书带进浴缸,看小书漂浮。
这是孩子阅读的第一块基石。
②澳大利亚人外出带书可不是做样子。
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马路边、草坪上、海滩旁、商店里、候机厅内,常见人捧书阅读的场景。
有些书迷甚至一上车、船,就习惯性的掏出一本书,然后心无旁骛的看起。
即使是站立者,也照样抓住栏杆或吊环,在摇摇晃晃中享受阅读。
5.第(4)段的结尾说“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十九、(2018年江苏宿迁)
何为书
张炜。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2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2一、(2017扬州)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6分)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邓江波(1)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
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全民阅读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
(2)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调动记忆和思维。
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
一方面,数字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智能家电等数字化场景,阅读的对象大多伴有视频、音乐等多媒体元素。
另一方面,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
沉湎于唾手可得的享受,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
(3)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
近年来,无论是街头巷议,还是各路媒体的报道,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一年读180本书,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你就将落伍”之类急不可耐的训诫。
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指的多是“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所谓的阅读技巧也只是略读、跳读。
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锻炼思维、健全心智,而是为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利益的“文化资本”。
(4)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塑造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又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
有的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心血来潮网购一摞新书,其实半年都没有翻开过。
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阅读表演”。
(5)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工作高度分化而且替代性强,知识和技能需求不断升级,教育培训成本居高不下……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考点强化训练1
一、(2017赤峰)阅读《最美的姿态》,回答1~5题。
(16分)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
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
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
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
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
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
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
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地获得了新生。
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
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考点1→考向2】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2. 文章第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考点3】
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2分),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2分)
3. 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3分)【考点4→考向2】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所写道理论据契合“读书有益”即可)
4. 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考点5】
示例: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
(简述论证过程时,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准确即可得分)
5. 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3分)
读书增加了我的见识,扩展了我的知识和认知层面;读书使我的三观更加地正确;读书提高了我的知识素质和道德品质;读书让我更理解宽容他人。
(学生能联系自身的“阅读经历”谈读书的好处,言之成理即可)
二、(2017南开中学半期考试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题。
(29分)
阅读必须有所选择
吴晓波
①常有人把阅读与旅行并论,其实未必。
②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说:“我们从旅行中获得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目的地本身。
”相反,阅读的乐趣至少有一半取决于一本书所承载的知识本身,因此,旅行可抬脚就走,去哪儿都是风景,而阅读则必须有选择。
③对入了门的读书人来说,选书是一个经验活,如服装设计师看模特,瞥一眼便知三围、气质,一本书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料有趣,速翻几页便一目了然。
而书与人也有投缘之说,有些人的文字你死活读不进去,有些人的书你一读就好像至尊宝遇见紫霞仙子那样:“咦,千里万里,你真的在这里。
”
④读书读到我这个年龄,有时候会生出“无书可读”的感叹,这不是矫情,而是因为每年的新书榜单等等已经与我的需求无关,同时,受个人知识体系的局限,费力自觅新食的难度自然便增加了。
遇到这样的情况,各人的对付办法便见其性情。
⑤比如,当年的钱钟书号称“横扫清华图书馆”,直到无书可读,据说他的书房里后来只留下当工具用
的百科全书,别人赠的书,统统论斤去卖了,他只需反刍本门学问,便满口锦绣
..。
我最心仪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到70岁后也叹息经济学“无书可读”,他的办法貌似就是不读本专业的书了,而移情别恋书法和摄影。
⑥我自然到不了钟、张两先生的境界,每年仍会抱回一摞一摞的书。
⑦蓝狮子读书会有一项服务,就是每月会从全国各出版社的新书中选出二十本,门类从政经到美食林林杂杂,推荐给它的上万个订户。
每次审定书单,就是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给自己发福利的时候,常常会挑中几本来看看,虽然挑中的书本大多也只翻过几页。
⑧我还会从读到的书中抓一条线索
..出来,比如去年我细读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今年便把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找来读了一遍,顺便的又撞见赵一凡的《西方文论讲稿》,好好补了一回西方哲学演变史,这样的经历好比在潘家园古玩市场里觅宝,随心所触,便是欢喜。
⑨关于阅读,我还很同意卡尔维诺的说法,即一个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经典书目”。
在他看来,“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
”所以,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
⑩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要实现卡尔维诺的这一认知进化,绝不是从一次阅读到另外一次阅读的过程,其中,必须加入日常生活的琐碎、磨难和喜悦。
11可我们往往也因为这些琐碎失去了读书的心情。
作为一个当代读书人,要过一种纯粹的书斋生活,○
是绝无可能了。
对于把旅行当成家常便饭的当代人来说,行万里路远比读万卷书来得容易。
海涅在评价康德的一生时说:“此人是没有生平可说的。
他每日的生活,就是喝咖啡、读书、写作、讲学、散步,一生雷打不动。
”我没有看到过比这更震撼的生命评价。
(选自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有删改) 1. 文章开头引用了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的话,其目的是什么?(4分)
提出在旅行中获得乐趣取决于心境(1分),与后文的“阅读中获得乐趣更多取决于知识本身”的观点形成对比(1分),从而引出中心论点(1分)——阅读必须有所选择(1分)。
2.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考点2→考向2】
(1)他只需反刍本门学问,便满口锦绣
..。
(2分)
指钱钟书谈吐有文采。
(2)我还会从读到的书中抓一条线索
..出来。
(2分)
在看的书籍中找到的它们之间内容相互联系(1分)的脉络(1分)。
3. (原创)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考点1→考向1】
A. 阅读的乐趣至少有一半取决于一本书所承载的知识本身。
B. 阅读必须有所选择。
C. 一个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经典篇目。
D. 每个人都应该有阅读的好习惯。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文章标题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来阐述了阅读时有所选择,才能有所收获。
4. 请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分)【考点3】
举例论证(1分)。
举钱钟书反复钻研本专业的学问的书和张五常不再看本专业的书,而是转读其他类型的书的两个例子,具体有力地(效果词1分)论证了遇到“无书可读”的情况,各自的对付方法便见其性情。
(2分)
5. (原创)第⑨自然段“即一个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经典书目’”一句中的“经典书目”具体指什么?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3分)【考点2→考向1】
这句话中的“经典书目”是指那些需要反复阅读,琢磨钻研的经典著作,即在少年时读过的书目,成年后再次翻阅拜读的个人书目。
6. (原创)通读全文,说明本文是按什么结构来论述的?(3分)【考点5】
总—分
11段的论证思路。
(4分)【考点5】
7. 请分析第⑨~○
首先,引用卡尔维诺的话提出分论点:一个人必须建立自己的“经典书目”。
(1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读经典的前提是加入生命的体验。
(1分)接着从反面论述生命的琐碎往往会使我们失去读书的心情。
(1分)最后,举出康德书斋生活的例子,推导出结论:沉醉于阅读的生命令人震撼。
(1分) 8. 下面两位作家的话,哪一句可以充当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4分)【考点4→考向1】
为乐趣而读书。
——毛姆
读书又像沙里淘金。
——赵树理
赵树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必须有所选择(1分)。
毛姆的观点是读书因为乐趣(1分),赵树理的观点是选到好书这个过程的艰难(1分)。
赵树理的观点可以补充中心论点。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