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课程教育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13cc2674b52acfc789ebc985.png)
《xxx》课程考核环节及其对课程目标的支撑矩阵
考核环节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
综合训练
期末考试
占比
30%
10%
60%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权重
课程目标【1】
0.16
0
25/100=0.25
课程目标【2】
0.84
0
50/100=0.75
课程目标【3】
0
1
25/100=0.25
持续改进意见
达成度评价支撑材料
1.考核源数据(包括期末试卷131份;平时作业XX份,共XX次;实验报告XX份);
2.考核成绩单(包括期末成绩单1份;平时作业成绩单1份;课程报告成绩单1份);
3.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单(理论课程);
等等。
评价人签字
评价时间
2018年12月20日
系所负责人签字
备注:
*该平均值基于所有参与评价的样本,样本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请见附表《学生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单》。
平时表现(30%)
综合训练(10%)
期末考试(60%)
课程目标【1】
(5分)
课程目标【2】
(25分)
课程目标【3】
(0分)
课程目标【1】
(0分)
课程目标【2】
(0分)
课程目标【3】
(10分)
课程目标【1】
(25分)
课程目标【2】
(50分)
课程目标【3】
(25分)
3.61
23.51
0
0
0
9.1
19
36
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51e4ae64dd88d0d232d46a05.png)
目标达成 值
指标点
达成度
课程达成目标值
达成评价结果
2、课程的持续改进
定期做出适卅的记录,以 便评估学生能力的収得程 度
评估的结果被系统地加入 项目持续改进
其他可用的协助持续改进 的资源
试卷分析人(签名): 复核人(签名): 分析日期:
系主任(课程组负责人)对达成分析合理性和试卷归档规范性检査总见: 签名: 年 丿] 日
1: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至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生班级
命題人
阅卷人
评卷方式
集体()収独()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总评成绩组
成及各部分权重
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
课程总学时
学时
°0
%
%
%
实验学时
学时
命题范鬧、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
符合( )基木符合( )不符合(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试卷难易程度
容易( ) 适中( )偏难( ) 试题题址 血6丿小題( )
考试结果状况 分析
考试卷而成绩
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30
30分以下
平均分:
标准差:
人数
百分比(%)
课程总评成绩
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30
30分以下
平均分:
标准差:
人数
百分比(%)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
评价依据及方式
评价内容的目标 分值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3569bdbcaeaad1f347933f08.png)
1、评价内容与结果一览表
毕业要求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评价结果
达成目标值
2010级
2012级
最终结果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3.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实践中提高现代工具的应用能力,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了解化工行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2.在复杂工程实践中亲身体验、领会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3.运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复杂工程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
2.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以及个人的责任
3.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3.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程的持续改进
1.教学内容
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并设有相应的实验课教程,教授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简单的计算机计算及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
2.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预习引导、换位模拟、课堂讨论、联想教学方法,具体实现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评价依据:对平时表现、课堂提问、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考核。
XX大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模板】
![XX大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04231170c22590103029d12.png)
**大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至学年第学期)
注:1. 此表于每学期课程考试结束后由主讲教师填写后,经相关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按试卷装订规范装订存档备查。
2. 表格中的红色文字为示例,教师应依据实际填写,“签名”处必须本人签字,不得打印!
3. “评价内容的目标分值”为评价依据对应项目或试题的满分,“平均成绩”为评价依据对应项目或试题学生的平均分,“目标达成值”为对应项目或试题学生平均分之和与目标分值之和的比值,“指标点达成度”为目标达成值根据评价方式比例计算得到的达成值。
4. “课程达成目标值”由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性质商讨确定;对于不同指标点的达成度,最低值达到课程达成目标值方可认定为达成。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28920802cfc789eb172dc8be.png)
课程学分:???(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1、评价内容与结果一览表
毕业要求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评价结果
达成目标值
2010级
2012级
最终结果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Βιβλιοθήκη 分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1.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2.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
3.运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复杂工程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
2.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以及个人的责任
3.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4.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角色并发挥个体优势
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成员角色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负责人角色并发挥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4fd3327eb14e852458fb57ae.png)
签名:
年 月 日
百分比(%)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
评价依据及方式
评价内容的
目标分值
平均成绩
目标达成值
指标点达成度
课程达成目标值
达成评价结果
2、课程的持续改进
定期做出适当的记录,以便评估学生能力的取得程度
评估的结果被系统地加入项目持续改进
其他可用的协助持续改进的资源
试卷分析人(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复核人(签名):分 析 日 期:.
试卷难易程度
容易( ) 适中( ) 偏难( )
试题题量
大题( )小题( )
考试结果
状况分析
考试卷面成绩
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30
30分以下
平均分:
标准差:
人数
百分比(%)
课程总评成绩
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30
30分以下
平均分:
标准差:
人数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 至 学年第 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生班级
命 题 人
阅 卷 人
评卷方式
集体( )单独( )
考试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总评成绩组成及各部分权重
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
课程总学时
学时
%
%
%
%
%
实验学时
学时
命题范围、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
符合( ) 基本符合( )不符合( )
《XXXX》学习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X》学习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7412935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4.png)
《XXXX》学习目标达成度评价表XXXX 研究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研究目标
1. 理解并掌握 XXXX 相关知识和理论。
2. 能够分析和解决 XXXX 领域的问题。
3. 能够独立进行 XXXX 的研究工作。
4. 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 XXXX 项目。
5.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评价指标
评分标准
评价表格
备注:以上评分为示例,实际评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总结
根据以上评价表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每个学生在各个学习目标上的达成度。
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
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作学生学习和就业方向的参考依据。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8c5b32b9af1ffc4fff47ac30.png)
(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生班级
命題人
阅卷人
评卷方式
集体()収独()
考试时间
年月 日
课程总评成绩组 成及各部分权重
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
实验成绩
课程总学时
学时
%
%
%
%
%
实验学时
学时
命题范鬧、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
符合()基木符合()不符合()
应考人数
实考人数
试卷难易程度
容易()适中()偏难()
试题题址大題()小題()
平均成绩
目标达 成值
指标点
达成度
课程达成目标值
达成评价结果
2、课程的持续改进
定期做出适卅的记录,以 便评估学生能力的収得 程度
评估的结果被系统地加 入项目持续改进
其他可用的协助持续改 进的资源
试卷分析人(签名):复核人(签名):分析日期:
系主任(课程组负责人)对达成分析合理性和试卷归档规范性检査总见:
签名:
年丿]日
考试结果 状况分析
考试卷而成绩
分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30
30分以下
平均分:
标准差:
人数
百分比(%)
课程总评成绩
分数段
100-90
89-80
79-70
69-60
59-30
30分以下
平均分:
标准差:
人数
百分比(%)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
评价依据及方式
评价内容的 目标分值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评价表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1e39442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a.png)
1.
2.
3.
评价时间
2023.**.**
评价人
***
审核意见
课程负责人:_
日期:一
年一月_
_日
《小》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分析与评价表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开课学期
2019-2023-2
学分
性质
选修、必修
学时
***
授课班级
***
选课人数
***
任课教师
***
课程教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课程教学目标
期末结课考试试题支撑
平时成绩支撑
其他测试环节支撑
试题分布
分值
达成度
权重
分值
达成度
权重
环节分布
分值
达成度
如:0.5
(在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权重)
2.
3.
4.
课程总目标达成情况
总评成绩满分
总评成绩平均分
达成情况
IOO
如:0.81(总评成绩平均
分/总评成绩满分)
达成情况评价
如:课程目标的达成通过平时成绩、期末结课考试成绩及期末测试成绩等综合考评。
课程总体目标达成度不低于0.60,达到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权重
1(课程目标要具体,主要是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目标)
如:第一大题:第1、2、4小题
如:0.73(班级学生卷面成绩平均分/满分)
如:0.6(在期
末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权重)
如:0.73(班级学生平时成绩平均分/满分)
如:0.4
(在期末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权重)
如:第一大题:第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8456236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9.png)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XXX(请填写课程名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课程名称:XXXXX(请填写课程名称)评价责任人:XXXX(理论教学课程填写:戴传波;实验、实、课程设计课程填写:XXX)授课教师:XXXX (请按具体课程填写,有多位教师上课的填写所有上课教师)参与人员:XXXX。
XXXX(填写授课教师和课程组人员,第一名填写课程组负责人)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考试/考查(请按具体课程填写)课程学分:(请按具体课程填写)1、评价内容与结果一览表评价结果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010级2012级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达成目标最终结果符合该指标符合该指标值学生实际平学生实际平点要求的试点要求的试均得分均得分题分数之和题分数之和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可以将数学、1.掌握数学及相关达成途径:通过建立微元尺度或回响反映器尺度由石化并能应自然科学、工程基基础知识,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程,内外扩散过程学院填础和专业知识用于程问题解决庞大工程问用于解决庞大工XXX填写的表达,积分求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写..题。
评价依据:对平时表现、课堂提问、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考核。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做出定量考核,给出成绩,计算达成度。
2.掌握物理、化学及相关自然科学常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庞大工程问题3.掌握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庞大工XXX题目4.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常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5.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常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庞大工程题目毕业要求2:题目分1.掌握数学、物理XXX:可以应用数学、基本原理2.掌握专业相关自自然科学基本原然科学基本道理理,并通过文献研3.通过文献研究、究,识别、表达、.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分析复杂工程问获得有效结论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efc5f97ba1c7aa00b42acb6a.png)
期末考试(综合题)
0.814
0.646
…..
课程总体达成度
0.786
0.734
课程组持续改进意见
(1)除课程目标1达成度略有提高外,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及课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对比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32078
课程名称
钢结构理论
授课学时
40
课程学分
2.5
任课教师
陈兰
开课学期
春季
授课对象
2013级土木1班
2015土木工程1班+地下结构
………
二、课程组对课程达成度评价信息
课程组
对
课程达成度
进行自评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达成途径
达成度
13级
15级
…
1.3能够应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1. 掌握相关知识点,包括钢结构的特点、设计方法,钢材的主要机械性能,复杂受力状态下连接的设计计算及构造要求,构件的稳定设计理论和相关计算等。
作业及文献综述
0.755
0.767
….
期末考试(概念题)
2.3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运用文献、规范、标准等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了解国际相关专业规范和标准。
程总体达成度均有所下降,尤其是课程目标3,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试卷题型与以往发生变化有多项选择题,多项少选均不得分。另外综合题命题更加灵活,有一道大题是给出柱头大样图,要求学生描述各部件名称、传力途径,推演验算公式,学生失分很多,再次表明结构课程识图、明晰力学概念的重要性。主观原因是这学期学生很多课程都要提交读书报告、文献综述,时间紧,学习负担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和扎实。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cdf5eec619e8b8f67c1cb9a4.png)
1.掌握数学及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建立微元尺度或反应器尺度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程,内外扩散过程的表达,积分求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3.在复杂工程实践中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复杂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理解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考试/考查(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课程学分:???(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1、评价内容与结果一览表
毕业要求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评价结果
达成目标值
2010级
2012级
最终结果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评价依据:对平时表现、课堂提问、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考核。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做出定量考核,给出成绩,计算达成度。
由石化学院填写
由石化学院填写
2.掌握物理、化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掌握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4.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5.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XXXX》课程目标达成程度评价表
![《XXXX》课程目标达成程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d6962b2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0.png)
《XXXX》课程目标达成程度评价表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与XXXX相关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以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X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XXXX实践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培养XXXX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 评价标准为了评估学生在本课程中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使用以下评价标准:2.1 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对XX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清晰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 能够解释XXXX实践中常用工具和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2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能够分析XXXX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案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2.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能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并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有效地传达信息3. 评价方法为了准确评估学生在本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课堂参与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作业和实验:评估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掌握能力- 项目和实践任务:评估学生在XXXX领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团队合作和沟通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评价结果与反馈评价结果将根据学生在各项评价标准中的表现综合得出。
对于每位学生,我们将提供详细的评价报告,包括成绩和针对性的反馈意见。
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在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和改进。
5. 课程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我们将及时调整和改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研究成果。
以上是对《XXXX》课程目标达成程度的评价表,我们将按照这一评价体系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估。
任何进一步的评价细节和具体安排将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进行说明。
课程达成度
![课程达成度](https://img.taocdn.com/s3/m/5cb2edb3f61fb7360b4c65b9.png)
二 五
得出科学合理有效
的结论。
0.75
二 五
0.75
0.75
五
0.6 5
88(
平时 成绩
0.88
0.75
0.78 9
的平
均值)
0.7 0.6 55
举例
以2013级《互换性与技术基础》课程 为例
考试试卷: 第一题 填空题 10分 第二题 判断题 10分 第三题 选择题 10分 第四题 简答题 30分 第五题 综合分析题 40分
课
支撑证据1
程 教
2014-2015 2015-2016学
学年
年
2016-2017 学年
学
目 标
(考核 方式及
达 (考核 成 方式及
达 (考核 成 方式及
达 成
百分比) 度 百分比) 度 百分比) 度
20142015学
年
达 成 度
支撑证据2
2015-2016 学年
达成 度
20162017学
年
达 成 度
65
6
6
*
12 49 37
87
88
86
机自3 11401607
80
9
7
*
16 65 56
89
89
89
平均分
81.7
6.8 6.4 54 13.2 66 54
88
支撑证 据达成 0.66
度 教学目 标达成 0.726
度
0.88 0.9
0.9 0.913
0.88
88.1
87.9
课程达成度评价
需要填写的表格3
二 科学、工程基础和机械工程
电气工程学院《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电气工程学院《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6f33cfc4192e45361066f5fe.png)
变压器
课程目标一
(五)简答题
7
交流电机共同理论
课程目标二
(六)计算题
12
交流电机共同理论
课程目标二
(七)作图题
7
感应电机
课程目标四
(八)计算题
15
感应电机
课程目标四
(九)计算题
15
同步电机
课程目标五
过程性考核
MOOC测验(10%)
10
各章重点知识
课程目标一~五
作业+课堂测试(15%)
15
各章基础与重点知识
课程目标五
74.5
0.2
2.2能够运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典型系统进行原理分析及系统建模。
课程目标一
74.6
0.2
(74.6+79.8+76.9+74.1+74.5)*0.2=76
课程目标二
79.8
0.2
课程目标三
76.9
0.2
课程目标四
74.1
0.2
课程目标五
74.5
0.2
4.4能够采用合理手段采集实验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
……
评价时间
课程负责人签字
备注:课程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进行评价
电气工程学院《XXX》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2019)
(说明:红色字体部分是提示内容,最后需要删除,蓝色字体部分需要更换为课程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授课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专业年级
选课人数
任课教师
二、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XXXX》课程目标完成度评价表
![《XXXX》课程目标完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c9e4cf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f.png)
《XXXX》课程目标完成度评价表1. 课程信息
- 课程名称:XXXX
- 课程编号:XXX
- 课程学分:X
2. 课程目标
- 目标1:XXXXXXXXXXXXX
- 目标2:XXXXXXXXXXXXX
- 目标3:XXXXXXXXXXXXX
3. 评价指标
4. 评价说明
- 评价标准:每个评价指标的满分为10分,满分汇总为100分。
- 评价方法:学生在每个评价指标下填写自己的完成度,完成
度范围为0-10分,即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该项目标。
- 评价结果:学生填写完成度后,汇总每项评价指标的得分,
并计算出总分。
5. 评价结果
- 总分:____________(满分100分)
- 等级划分:
- 90分及以上:优秀
- 80-89分:良好
- 70-79分:中等
- 60-69分:及格
- 60分以下:不及格
6. 评价反馈
- 学生填写评价结果后,可以针对整个课程或者各项评价指标给出评价反馈,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
7. 评价日期
- 评价周期: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评价周期)
- 评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评价日期)
注:该评价表仅供参考,具体评价方法和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https://img.taocdn.com/s3/m/ce9e00c4770bf78a652954fc.png)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角色并发挥个体优势
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成员角色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负责人角色并发挥管理能力
4.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5.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掌握数学、物理基本原理
2.掌握专业相关自然科学基本原理
3.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能够就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文字沟通和交流
2.能够就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和交流
3.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3.掌握单元、系统等工艺流程设计知识,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1.掌握专业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2.具备化学化工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考试/考查(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课程学分:???(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石化学院填写
2.掌握物理、化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3.掌握本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4.掌握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5.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1.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体现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2.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
3.掌握单元、系统等工艺流程设计知识,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授课教师:XXXX(请按具体课程填写,有多位教师上课的填写所有上课教师)
参与人员:XXXX,XXXX(填写授课教师和课程组人员,第一名填写课程组负责人)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考试/考查(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课程学分:???(请按具体课程填写)
1、评价内容与结果一览表
毕业要求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1.了解化工行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
2.在复杂工程实践中亲身体验、领会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了解应承担的责任
3.在复杂工程实践中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复杂工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掌握数学、物理基本原理
2.掌握专业相关自然科学基本原理
3.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2.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以及个人的责任
3.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4.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角色并发挥个体优势
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成员角色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1.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理解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运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复杂工程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
2.能够就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和交流
3.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
2.理解并掌握经济决策方法
3.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XXX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 作者:
———————————————————————————————— 日期:
XXX(请填写课程名称)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课程名称:XXXXX(请填写课程名称)
评价责任人:XXXX(理论教学课程填写:戴传波;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填写:王卫东)
评价结果
达成目标值
2010级
2012级
最终结果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符合该指标点要求的试题分数之和
学生实际平均得分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掌握数学及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学习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
3.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实践中提高现代工具的应用能力,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1.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2.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
3.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课程的持续改进
1.教学内容
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并设有相应的实验课教程,教授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简单的计算机计算及掌握实际应用的能力。
1.掌实施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
3.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和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3.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团队负责人角色并发挥管理能力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能够就专业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的文字沟通和交流
达成途径:通过建立微元尺度或反应器尺度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方程,内外扩散过程的表达,积分求解,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和化工原理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评价依据:对平时表现、课堂提问、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环节进行考核。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测验及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等做出定量考核,给出成绩,计算达成度。